内科护理学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学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学基本知识

篇1

1、护理学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护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护理心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包含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现在卫校基本上在基础课程方面都是和很多的医学院是一样的,基本上都会涉及到大学英语,如果是卫校的中职的话是不会学习高数的,而且卫校专业的很多基础课程都有马克思思修等等基础思想专业。

2、专业课程。

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神经科、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等核心课程。

3、护理专业课程。

主干学科为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

4、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5、助产学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

7、药学专业课程。

篇3

[关键词] 项目导向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21-02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from project-oriented pedagogy

ZHANG Yan MAO Qiong LI Xiaoling

The First Clinical Department,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Medical School,Baoji 721013,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reform changed the subject system. Project led mission-driven, which could establish modular curriculum content of the Medical Nursing typical cases. Nursing students could use the typical case modular to study themsel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to complete the task, so a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reform could break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aking exams. Professionalism assess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Disciplinary system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1],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要实现这些要求, 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1 进行项目导向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护理教育要求护生掌握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培养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多年来, 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大多是传统教学方法, 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3]。项目导向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 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4], 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5]。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6]。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评价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 课程改革要打破学科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行业界的真实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胜任某一项特定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人力需求,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一直延续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护理教育要突破学科课程,倾向综合课程、模块化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将内科护理学典型病、常见病全部设计为临床病例,课前布置给护生;让护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制作PPT,完成项目任务报告;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归纳总结,重点讲解。举例如下(表1)。

3 课程改革要打破一纸定成绩,应以职业素养全面考核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课程改革要打破一纸定成绩,以职业素养全面考核学生。而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我院考核闭卷形式多,开卷考核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终结性考试多,没有过程考核形式为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考核形式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改革,这其中护生在项目导向教学法中准备的资料、课中的角色扮演都纳入平时成绩里。强化护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项目实训、作业、作品、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4 项目导向教学法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而学科体系也淡化了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和人文科学性质,医学人文科学性质的内涵是“医学以人为本”。高职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更加强调护生综合职业素养,因而在以项目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内护理学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护生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法渗透医学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使护生由大学生向合格护士的职业角色转变。

4.1 角色扮演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护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境教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渗透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体验到护理应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体会护理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提高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

4.2 任务驱动

以任务驱动渗透人文理念。在护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护生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既能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的方法进行。

总之,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评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但在医学领域应用尤其是护理专业,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往往受硬件条件不足、教师数量缺乏,教师理念、教师知识储备、职业教育环境、社会框架条件尚不完善的限制,还需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发[2005],10 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 2005-10-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S]. 2011-6-30.

[3] 缪文玲. 浅谈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11):687.

[4] 洪霄,付彬,李涤非.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6):92-93.

[5] 郑惠虹.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9,28(627):132-134.

篇4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0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32-02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由项目的创意、方案、计划、实施和结果五个方面组成。教师应用项目导向内科护理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掌握内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项目导向教学的整体过程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脱离纯理论式的课堂教学[1]。把学生的所学和所用联系在一起,更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本研究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索内科护理教学的新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校2011年入学的10个班中538名护理专业学生,男9名,女529名,年龄17~20岁,平均(18.6±0.3)岁,均为当年高考统招生。随机分为观察组283名,对照组255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校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班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教学[2]。观察组实施项目导向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护理教学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护理教学项目的创意、方案、计划、实施和结果均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自己负责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3]。通过对项目的全面参与,学生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整体教学流程由教师监控(图1)。两班教学进程一致,均为132个学时。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满意度、护理程序了解程度、护理实践能力、危急事件处理能力,比较考试成绩。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能力调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满意度、护理程序完全掌握、护理实践能力、危急事件处理能力。比较两组考试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研试卷

本组共发出调研试卷538份,均有效回收。两组学习效果满意度、护理程序完全掌握、护理实践能力、危急事件处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见表1。

2.2 考试成绩

教学2个月后的考试成绩,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2.7%与76.5%及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教学4个月后的考试成绩,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2.9%与87.1%及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学科,培养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实践。传统教学法以理论培养为主,采取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而项目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设立教学目标,让此目标既能反映内科护理学对学生的要求,也能反映学生的实际状态[4]。建立系统的教学方案,使内科护理学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护理问题的经验,增强学生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及对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的能力[5]。

3.2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特点

3.2.1 突出学生为教学中的主体 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不在于机械地将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指导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通过此过程最终获得这一结果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将知识与自身的特点结合,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精神,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项目实施中的信息收集、课件制定、讲课内容评估、临床实践效果评价等,均由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师负责把握全过程,保证内科护理学在正常轨道上运转,不偏离大纲,起到引导和协调作用[6-7]。

3.2.2 注重以能力为本 项目导向教学法实施中项目选择的首要条件为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能力培训为重点,将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起来,又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提升。其次教学目的要以实践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密切联系,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工作,减少出现强理论、弱实践的高分低能型人才。第三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自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内科的疾病要有基础的认识,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

4 小结

本组研究探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教学应用,通过创意、方案、计划、实施和结果五个方面的项目导向教学,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工作来,避免了传统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导向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比较,在学习效果、满意度护理程序完全掌握、护理实践能力、危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显著增加。教学2个月后及4个月后的考试成绩也显著提高,表明项目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健. 关于“必须、够用”的解读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4(9):55-56.

[2]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0-206.

[3] 吴岸晶. 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8,7(7):60-62.

[4] 王芬. 项目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结合运用[J]. 文学教育,2012, 8(3):76-77.

[5] 赵国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J]. 当代教育科学,2007, 22(2):44-45.

[6] 谭严,周密,冉波,等. 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研究,20120,24(8):2238.

[7] 王晓超,宋兆华,李晓莉. 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创新理念[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0-51.

篇5

【关键字】神经内科;优秀护士;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2

神经内科在医院内相对于其它科室,是较为特殊的科室,原因是患者多为年龄较大,病情复杂,合并症多,且可能存在意识障碍、瘫痪、大小便失禁、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周围神经病及肌肉疾病的病人还可能存在肢体麻木及剧烈的疼痛,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疾病遗留残疾的几率大,再加上住院时间长,致使病人经常存在明显的焦虑、烦躁、抑郁及恐惧等精神症状,增加了护理难度,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这样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应提高,那作为护理任务完成的主要执行者护士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才能适应这种需要呢?本文浅析如下。

1 高尚的道德品质

护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影响着其行为、态度、护理质量,只有思想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护士必备的素质,高尚的医德医风、热情细致的服务,文明礼貌的用语能够送给病人一丝温暖;积极、乐观、开朗自信的精神面貌能够给病人传递正能量,同情心与责任感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高尚的医德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也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希望护士具有的[1]!

2 精湛广泛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传统的专业能力指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晓本学科的技术操作标准等,作者认为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优秀护士还应具备营养学、中医、预防医学等相关知识。

2.1 营养学知识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营养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很大影响。多项调查发现营养是人们达到良好健康状况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一些疾病对食物是有选择性的,有利于身体恢复的要多吃,不利的要少吃或不吃,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能否康复与饮食调控合适与否关系密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目前护士整体营养学知识欠佳,需要加强学习与教育[2,3]。

2.2 中医调护知识

中医调护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医护理观比较独特,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对生活起居要求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生活起居有常;情志护理要求调和情志,平静心境;目前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或护校,对中医护理理论不了解,中医护理操作不会,对中药知识的了解更是凤毛麟角,而神经内科病人多患有慢性病,西医治疗效果有时欠佳,故而护士有时应采取中西两种护理方式来加快病人的康复,自身应加强中医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储备,科室内应张贴中医穴位挂图,针灸、火罐等器具做到常规备用,并让护士掌握其使用方法。

2.3 预防医学知识

神经内科病人以年老者为主,且并发症多,慢性病多,此疾病非一朝一夕造成,可能与长期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有关,故而治疗也非短期能够完全治愈,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引起疾病的相关因素护士应了解,并告知病人,通过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来改善病情。

3 情绪控制能力

护士在病房经常碰到悲伤,病痛,生死或一些可怕情景,引起自身恐惧与不安;经常遇到病人的责怪与漫骂,导致自身不愉快;病人家属的不理解与找事,感觉恼火;经常遭到领导的批评与同事的指责,感到委屈,这些事情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护士自己的情绪,但不能把这种情绪向其它地方传递或发泄,以防造成不良后果,要具有较好情绪控制能力,自己消化或找合适途径解决,家里面发生的不愉快也不能带到单位,带给病人,这同样需要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4 风险控制能力

优秀护士需具备防止院内感染的技术与能力,具有生物安全意识,重视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与自身感染;现代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故优秀护士应具有处理冲突与阻止冲突的能力;遇到老年重症病人,护士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及时密切观察病情,与家属沟通,以有效控制意外与医患纠纷发生[4]。

5 良好的沟通能力

神经内科的许多病人已经丧失了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优秀护士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与观察能力,用语言沟通,表情沟通,手语沟通来了解病情,了解病人需求;病人无法沟通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就是主要的沟通对象,需要跟病人家属说明情况,讲明病情,让家属心里有底,需要把相关的营养学知识与中医饮食调护知识传输给家属来实施;护士与医生的沟通也很重要,医生把护士当作助手[5],那护士就要把助手当好,及时跟医生沟通,把病人的情况随时告知医生。

6 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患者的康复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合作,这个团队包括护士、医生、家属、病人,每个角色的作用都很重要,所以要求优秀护士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接班时要做好记录,口头传递准确信息,工作都多做一些,产生交集,不遗留漏洞,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时刻有人护理!

7 管理能力

这里主要指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美国Barbara cherry说过“时间管理”是成为一个优秀护士的必由之路[6],对于神经内科护士来说也是适用的。在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实行成本核算的情况下,每个科室的护士数量配备不足,再加上三班倒及家庭责任,工作量与身体劳累程度可想而知,更严重的是有时护士甚至连喝水时间都没有,这样连自身的身体都保障不了,何谈护理病人?所以想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一些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好护理的时间,维持个人身体健康的时间,工作与家庭达到平衡的时间,自身学习充电提高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俊红,白颖,陈娜。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目中优秀护士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8B);1-3

[2] 徐宁,王庆华,刘骥骥,等。某三甲医院护士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6):47-48

[3] 胡敏予,朱明元,周光宇,等。护士营养知识水平与整体护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1,1(1);78-79

[4] 谢铁梅。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潜在护理风险探讨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75-76

篇6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1.077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是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基本功,是提高护理队伍素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本条件[1]。国内代表王伟杰等[2]观点认为,护士核心能力是护士知识、技能和特质的综合反映,是护理教育着重培养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三基训练的内容涵盖了临床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评估、观察、治疗和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病历书写、危重患者抢救、中医知识、技能等,加强“三基”基本功练习,这也是护理人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可见掌握三基对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三基训练是护理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巩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的严肃的、有组织性的工作方式方法。PDCA循环系统是美国质量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总结出来的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管理过程[3]。应用PDCA的循环管理方法,不断地改进工作,力争将三基训练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将笔者所在护理部三基训练开展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期望得到大家的认同,也便于有需要的护理人参考,发挥护理部、护理管理者促进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理论知识水平的管理作用。

1 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制定三基训练考核计划,确定学习考核内容、时间、频次,并将计划上报业务院长后分发到各科室。(1)江苏省护理学会有统一要求的学习考核参考内容包括《三基训练――理论篇》、《三基训练――习题篇》、《三基训练――操作篇》[1]。《应知应会》是参加工作5年内护理人员使用的[4]。今年新增加了一本以5年以上护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的书――

2 实施

(1)护理部根据计划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示教、考核,理论考核,一般每月一次。操作示教以一设定情景的标准化形式进行示教,中医操作整个流程都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记录,有助于护理人员识记[5]。(2)对于中医操作,示教、考核后,护士并不能很好地实际操作,有的科室护士长参加过中医操作规范化培训后能指导带领大家做操作,对于不能参加2013年江苏省举行的中医操作竞赛培训的科室、护士长、未经过中医知识系统培训的科室,护理部人亲自到病房从评估开始逐步带领护士完成操作,如:如何评估病情、看病历、看患者询问病情、观舌苔、脉象、饮食、二便等;如何进行辩证取穴;怎样寻找敏感点;禁忌证有哪些,避免进行有不安全因素的埋籽等操作。对足浴,和大家一起尝试水温,如何保温、腿部保暖,同时做到隔离消毒,即达到药液不被过度稀释,又做到药液浸没踝部。在临床操作中,逐步积累经验。

3 检查

其实检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1)护理部月考核时,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操作进行随机检查。(2)操作、理论考试时进行检查。(3)自我检查反省。本人的自我反思、护士及各级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都作为工作改进的促进因素。(4)护理部随机抽查考核。

4 处理

对三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改进。(1)根据江苏省护理学会推荐要求的三基理论、习题、操作篇进行训练,发现内容与临床工作切合不够紧密,理论性较强,少临床实例,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护理指导需要,而且市、县卫生局组织的三基抽考内容也不尽是《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的内容,还有《基础护理学》的内容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据此,笔者所在护理部增加了《基础护理学》的考核内容。这只是对护士基本功加强了要求,还缺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指导标准,事实上这也是多数管理者感到困惑的地方。本科教材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内没有加入到对护士的培训考核内容。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反复征求护师、护士长及领导的意见,增加了本科教材的考核内容,对护师要求自己购买本科教材《内科护理学》,每次考核在限定内容范围内出题。今年江苏省护理学会要求的《‘三基’个案护理》就很贴合临床,对护理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医院的三基训练考试不同于学校教育考试,培训的宗旨应该是以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临床工作为指导原则,这与省护理学会对三基训练的要求、理念是一样的。2015年购买的《‘三基’个案护理》也证明了这一点,要在学中干、干中学,突出实用性[4]。所以三基考试时将三基训练的内容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融合,看她们能否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临床。比如对于护理诊断部分,笔者所在护理部一般用现实案例,有时甚至从病区、病案室抽病历,让护理人员分析,列出护理诊断、措施。对氧疗部分,用具体的缺氧病例,让护理人员用理论知识分析缺氧类型,用何种浓度氧疗,应取多少氧流量,如何计算。(3)护理人员并不能对考过的内容进行自我反省,纠错补差,复习巩固,而且由于知识水平等种种原因,对有的问题确实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理论、操作考试后,下次理论考试前,通报上次考试存在的不足,对理论部分,在考试前对错误答案比较多的考题,再次复习,加深印象,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说明。(4)发现护士对考前复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护理部就再次强调复习的重要性,选择考得比较好的护理人员讲解部分考题内容,有的还做相应的内容扩展。护士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大多数的护士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对她们的肯定也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5)发现中医操作耳埋技术不够好,就让护士自我辨证取穴或者自取三个常用穴位,互相做耳穴埋籽,两侧同时取相同穴位,一侧耳朵用轻力度,一侧用重力度,交替按压。然后将感受、结果写下来,汇总后通报给大家,让大家能比较全面的认识耳埋操作,能更深刻的认识操作适应证、禁忌证、按压力度、找穴位方法、换籽的合适时间等问题。护理部还计划对中医基础知识考核完成后,由笔者自己来对2014年新入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耳穴埋籽的操作培训,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来带领她们进一步认识、掌握耳穴埋籽的相关知识。

当然,笔者也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眼界和对各方面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对她们的引领作用与个人素质也有关系,所以还需不断学习,征求领导、护士长和其他护理人员的意见、建议。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与指导意见,提供业务标准内容,引领我们前行。希望能不断改进工作,发挥护理部的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患者,同时也实现护理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

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各种社会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使得急救护理学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重点专业课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推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1.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

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以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重要的职责,是课堂教学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等,因此,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引导者用、辅助作用等。总的来说,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真正作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有公共事件的现场急救、老年护理急救事件等,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认知、想象和思维等联系在一起,以在反复练习和模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最终实现学习环境的不断优化、问题分析能力与应变能力等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实训演练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较多急救护理学教材都涉及有很多基本的操作程序,高职高专学生在第一学变回接触比较简单的临床知识,并且在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急救护理学的操作流程。根据传统急救护理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进行实训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后,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耐心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归正和说服等,才能在学生改变思维模式、操作标准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新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作用。

2.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可知,其主要包括急性创伤、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危重病人的护理与强求等多方面,因此,急救护理学的综合性非常强。正常情况下,急救护理人员如果遇到危重病人,必须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与病人的安危和健康有着直接联系。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急救的相关技能、基础知识、紧急施救方法和措施等全面性的讲解给学生听,并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抢救的成功率,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医疗机构、医院等所需的医护人才。根据相关调查和资料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社区、医院、农村等一线护理工作岗位上,因此,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定位必须注重学生应急能力、综合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才能在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疾病发生情况和联系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处事能力等。在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必须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等来确定,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医护人才。因此,当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懂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高端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门诊、医院、医疗院、康复中心和社区等多种医疗机构的急救护理工作需求。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其课程目标可以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础的急救技术和技能,如洗胃、分诊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分析患者的情况,从而在采用相关急救方法之后保证患者可以恢复一定机体功能。二是,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三是,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现代职业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他们面对各种紧急救护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力等。

3.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改革

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其改革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3.1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注重实效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正规的急救护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才能在不断重复练习的情况下,真正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急救护理的正确方法、操作手法等,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等,最终在不断优化急救护理程序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急救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学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辨别能力、灵敏度等都会得到提高,是降低急救护理出错率的重要保障,对于帮助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急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公共场所比较常见的突发紧急救护事件有触电、溺水、交通事故和昏厥等情况,在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消防员、医生、护士和民众等,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专业的现场急救流程,并将患者、受伤人员等送达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通过这种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以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单一护理方法操练带来的厌倦感,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掌握急救方法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2新实训演练模式的应用

在传统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演示、模拟练习、指导三者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是提高急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新实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提出急救护理学的相关问题、教师带头演示、分组讨论与练习、学生自己演示和练习、师生共同操作练习和最终考核与评估等多个环节,可以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快速提高。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新实训演练模式增加了临床病案分析、病例编写、综合性护理实训等多个项目,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这个项目的练习,要求一组演示、一组观察,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对演示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问和改进护理方法等,从而达到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新实训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等,才能在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一般情况下,新实训教学模式是采用的医院急诊科的组成结构,而学生需要扮演的角色有责任护士、护士长、主任、主班护士、患者家属、患者和治疗班护士等,以在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急诊的情况下,让学生全面掌握患者接待、分诊、输液、执行医嘱、健康教育、急救处理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技能,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左右演练环节。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比较新式、有优势的操作方法或者技能,需要及时提出和分析,以便学生掌握更多急救护理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开动大脑、练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等不断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等,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快速的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操作方法、操作技能等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基础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4-02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选择代表性强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通过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所得到的实际信息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有效决策、协调、沟通、激励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社会需要护理人才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以行动和目标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把护理的实际案例恰到好处地引入基础护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首先,案例教学法产生的条件是护理案例必须是真实事件的描述,案例内容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其中蕴涵着很多疑难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学生去解决问题提供平台。

其次,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真实性、完整性、启发性的案例,使学生积极开展了对按例的调查、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的融合与学习,以便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时候学生能够合理妥善处理。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应用的新认识:

认识一:教师尽量多参与临床实践并自己制作案例,因为这样教师在撰写或制作案例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案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融合、统一。如果想让学生的课堂讨论更加活跃,教师最佳做法是把案例以文本的形式打印并发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并进行系统思考,为课堂开展讨论奠定基础。

认识二: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展示、多媒体播放、分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师导语要简洁扼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认识三: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一般以6到8位同学为一组,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调控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人人参与的开放式课堂。对于每一个案例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挖掘不同的意义,有的只找到了深层次的信息,有的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学生的思考或评价是错误的也不要忙于制止,教师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

案例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实效的新认识: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抽象的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发言,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的呈现形象生动,并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深刻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护理关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临床案例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快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案例教学不仅能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能使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锻炼,从而开发学生心智,增长智慧,提高学生吸取和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无限的知识海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受益终身。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是有必要应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有效活动,其具有两大功能:一种功能是促进个人的发展,另一种功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和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也使我国的护理教育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当今国际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教育的竞争。护理教育还需要更大的改革,护理教育既需要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也要体现专业对培养人才的期望及其专业的理论和价值观,开展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实现护理教学改革的要求,曾经有句名言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思维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他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12期

[2]李健芝,于小华,胡丽,张平.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01期

篇9

【摘要】PBL教学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要好,效果要明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PBL教学法;讲授法;实验

前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护理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动手能力比较高的外科护理更是如此。相对于以往的护理教育,21世纪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的灌输并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能满足的,因此必须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更好更快发展。护生外科护理临床见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步阶段,可以说对护生的整个成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护生虽然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难以与病人沟通,缺少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尝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强调以护生为主体,以一份完整的病例为蓝本,教师为指导,旨在不断提高实习护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及临床思维能力,最终达到真正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

一 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实践应用

(一)见习护生准备:带教老师需要在见习课前一周选择本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病例,根据教学大纲重难点要求,设置相关的问题。要求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抽象和难理解,必须与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关,然后将病例和问题一同发给见习护生,供他们提前准备。带教老师将所有的见习护生按照每8人~10人见习护生为一组分成若干组,根据所给病例及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所学过的重要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知识的参考书籍及各类文献,做好笔记或提纲,为讨论、发言做准备。

(二)组织见习:安排各个见习护生进入科室后,首先先由带教老师介绍本科室的情况,主要是病人的基本情况,给见习护生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病例有针对性的下到病房,安排见习护生直接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病情,并亲自动手实施相关的基本操作。

(三)见结:见习护生见习完后,需要各小组轮流汇报在见习护生在自己见习的病房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之前老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对临床病情判断及临床护理措施相关的问题,见习护生通过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临床见习课的体验提出见解,持有不同看法和观点的见习护生可以当场反驳,其他同组人员互相补充,老师只在见习护生出错和疑惑时才给予正确引导,在不断的讨论和补充的基础上,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发言,解答疑难问题,提出外科临床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强化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完成作业:见习护生通过整个外科临床系统的见习过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各组见习护生针对不同的病例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作为作业上交,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同时要求带教老师认真对待此次作业,公平合理地给出合适的分数,不得出现主观方面的偏见,确保公平公正。

二 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应用PBL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可以获得明显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这句话提示了带教老师在课上应该多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带教老师要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充分调动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教和学相辅相成,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调动其积极性, 最终才能达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完美统一,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要以病例为蓝本,多向学生介绍病人情况,多看病例,了解病史,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外科护理临床见习,通过启动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地灌输变成主动地吸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带教老师要注重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见习护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加强学风建设,一要重视学习理论,二要正确把握实际,三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眼于解决问题。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带教老师要把“提高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育见习护生认真见习, 在护生见习前,因为学生刚学完相关知识的理论知识,所以对某一疾病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经过现实的考察,所以他们的认识还缺少实际的联系,容易造成一种护生不能从实际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象。而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能够让见习护生先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主要是病史,然后带教老师要指导见习护生带着各种问题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做到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护理程序。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进而比较容易提高了学习效果,最后达到了使知识的记忆、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的这种理想效果。

(三)增强相互协作能力: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教老师要努力提高与各个见习护生沟通的能力,这种沟通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继而达到一种学习的融洽氛围,利于带教老师和见习学生的共同进步,本次论文研究要求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经过小组成员查阅文献、相互讨论和互相协作,集中所有见习护生的智慧,使实验组见习护生能够在见习过程遇到问题的时候体会到互相的合作当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系统的见习教学环节中,见习护生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地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发现在外科护理中存在当中的问题;然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外科护理计划,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通过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极大的促进教学相长。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整个系统的见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外,还必须具备心理、语言、人文等各种相关的素质,所以应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培养更多的新型护理人才而不断的完善自我。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到转化有决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关心,辅导要耐心,对学生有爱心,以朋友的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1] 汤华清、何飞舟等,多种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03,1(1):16.

[2] 郑小霞、孙 红,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若干因素讨论,护理学杂志,2002,17(8);576-578.

[3] 赵莉萍.以问题设计引导教学讨论在《内科护理学》中的运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84-85.

[4] 袁爱华,张宏玉,张彩虹,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8,25(4):71-72.

[5] 黄春云.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6):38-39.

[6] 唐健宏,赵连柱.“问题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47-48.

[7] 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3C):824-825.

篇10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技能社团 护理技能

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型人才是五年制高职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依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必须不断探寻提升技能的新渠道、新载体。我校护理专业围绕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在第二课堂开设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社团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于校内校外开展“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多形式社团实践活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这里得到一定的应用与转化,提高了实践技能,社团成员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介绍如下。

一、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组织管理

学校特别重视对护理系专业社团的领导,实行学校领导层宏观指导、护理系直接管理,学校团委协作管理的机制,在护理系党委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护理系专业社团联合会”,制定了“护理系专业社团管理方法”,作为专业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了“优秀专业社团评比方法”,对表现优秀的专业社团、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社团成员等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在技能社团内部管理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章程”,对技能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约束。

加强技能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采取招聘、自荐、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把思想作风过硬、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选拔担任社团负责人,对社团负责人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交给社团负责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开展技能社团活动的基本技能,并定期对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表现好的给予奖励,不足的加以教育、批评甚至撤换。并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重视技能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

把技能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导,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避免学生途中流失,调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对鞭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技能社团作为选修课开设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技能社团活动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决定了技能社团活动的成效。学校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负责技能社团成员的招聘、培训、负责大赛和活动的策划,团委则配合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并外聘医院能工巧匠一起承担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商讨制订技能社团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社团活动。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纳入选修课,既采取了承认指导教师工作量的鼓励性政策,又采取了学期末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调动了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予经费和活动场所的支持。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技能社团以专项资金支持,并和教学医院共同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此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挪出两间实训室专门作为技能社团校内训练场所。

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设置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持续而有序在第四至第七学期开设。技能社团设置主要围绕着学期专业课程[2],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五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实践性技能训练环节,相应设置“基础护理技能社团”;第五、六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科课程,该类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科操作技能,相应设置“专科护理技能社团”;学生在学完基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后,第七学期设置“综合护理技能社团”,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典型病例为载体,要求社团成员以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护理技能对模拟患者实施临床个性化整体护理。技能训练内容从生活护理技能到治疗护理技能再到抢救护理技能,从单项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层层推进,使得有志于专业技能提升的学生通过技能社团这一实践平台,在仿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氛围下,借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学校医院老师共同指导下,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活动开展

1.校内技能活动开展。在学生申请加入技能社团的基础上,经过操作考核确定技能社团成员。社长由上届省级(或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获奖者担任,社长将社员分成5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社长统筹安排训练时间轮转表,中午、两节课后及周六、周日实训室向学生开放。每组组长记录下本组社员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反馈给指导老师。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就学生存在的疑惑共同备课达成共识,校内指导老师每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医院指导老师每两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在示教过程中或请社员完成操作点评过程中解答社员的疑惑。在社员训练过程中巡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手把手地给予纠正。

2.校内技能比赛。每月进行一次校内技能比赛,由校团委负责组织策划、出海报宣传,要求护理系及其他系的同学来观摩学习,由校内资深专业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成绩是评比学期末优秀社员的重要依据,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成绩在校内黑板报宣传栏醒目张贴,在校园网上公告。

3.校外技能比赛。每学期接近期末进行校外技能比赛,比赛场地移到与学校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的教学医院,比校内技能比赛要求有所提高,给出临床情景具体案例,进一步锻炼社员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由医院资深护师担任评委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当场打分,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再次评出一、二、三等奖,成绩予以公示。

4.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校内技能比赛、校外技能比赛的佼佼者再经过层层比赛,作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选手,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实施方案,针对选手经过技能社团的训练,操作流程已熟练掌握的现状,重点设计情景案例以提高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强化选手语言形体仪态训练,以提高选手技能大赛的整体应对能力,选手技能在“模式考试―点评―训练”中再次螺旋上升。

5.参与行业活动。技能社团指导老师与市红十字会、120救护中心、市护理学会、教学医院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有序组织学生参与这些单位组织的活动,如听取市红十字会组织的讲座,观摩120救护中心开展的急救培训,参与教学医院组织的“5.12”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拓展了社团活动场所,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护理专业技能社团取得成效

技能竞赛是贯彻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导向[3],也提供了展示院校最高技能水平的舞台。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常规做法是骨干教师停课单独辅导停课的学生,这种做法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乱调了部分班级课程,被抽调出的学生也耽误了很多常规课程的学生,导致技能竞赛的学生受益面过窄。我校创立的基于提升学生技能的技能社团,通过选修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组织形式,解决了竞赛与教学相分离的现象,院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较高水平的训练,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依托校内校外搭建的比赛平台,扭转了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竞赛的局面,且经过多次竞赛出现的优胜者成为省市技能大赛的最终选手,选手们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护理技能大赛上取得金银牌。

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技能,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更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操作回示,操作课上能带领全班同学练习操作,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同时,报名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人数有较大增加,全校“学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热情高涨,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见,技能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创建了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周庆林,王杭贵,胡珍霞.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69-71.

[2]张美娟,顾婷.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社团设置的探讨[J].职业通讯,2012(2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