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学

篇1

1 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景,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词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注意语言短路等特殊语言现象,并把自己的揣摩结果旁批在书中的空白处。

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以及小雪点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巧妙地对雪山的温静、秀气作了赞叹,随后对小雪点染下的山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记得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时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写得像一位在春风中追逐梦想的美丽少女一样”。学生此言一出,课堂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又如文中有这样三句话:“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不仅表示存在,还传神地、勾画出了小村庄、房顶上的雪的神态,它们像有灵性的人,在舒服地躺着。

文章的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点,或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诵读赏析,揣摩语言的意蕴,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点,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才能让他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首先通过初步阅读感知分析,找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情感的激发点。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学生分析得出要放慢语速,“这”字不仅要停顿,还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然段应怎样朗读,采用在各小组内试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领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当学生完成了诵读和赏析后,沉浸在一种情绪体验之中,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最可贵的境界。

篇2

关键词:指导 阅读

阅读从形式上看只是读,但读的能力又来自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不会说就谈不上读,不会听就读不好,不会写,读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语文能力的高低。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多年来,我从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寻找阅读教学的科学方法初步总结归纳出“四步法”,它是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四个步骤,现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通读总览

根据认知规律,对一个新东西的了解总是由浅入深的,因此阅读课文首先要总览,即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这一初始学习阶段,最好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只供餐饮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在预习中应指导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达到总览的目的。在这一学习步骤中,要让学生提前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找自学生字词。在课堂上,要默读全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教学选读课文《小珊迪》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聆听这课的朗读录音,在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思维活动,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个穿着破衣服,光着脚,在街上乞求人们买火柴的贫苦孩子。同学们似乎听到了小珊迪乞求那位先生的话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阅历浅,年龄小,对课文不太理解,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适时点拨,但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了就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将不理解的语句划下来,以便老师在课堂讲授或讨论中解决。

二、阅读深思

阅读的大忌是不求甚解,阅读教学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懂装懂,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来将课文学深学透,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对文章细读深思。细读就是将课文的字、词、句、篇详细地读,甚至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对高年级学生,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语段的字面含义,而且还要理解深层含义,也就是说,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显性意义,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表层看到其隐性的更高更深的含义。所谓细读,就是要求学生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有较深刻、较全面的理解;深思即对文章重难点字、词、句要深入思考,一般可指导学生按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也可根据内容自行理解,不一定拘泥于参考书或课后题的内容中。让学生细声朗读,是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法, 在细读过程中去深思,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最后3个自然段: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看朝鲜亲人,让我们在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个片段语句精短,感情真挚。通过大家富有表情的阅读,可以把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心情进行充分体会,让大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感人肺腑的送别画面:志愿军战士个个把身体伸出车窗外,满含泪花向送行的人群告别;朝鲜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紧跟列车不停脚步,向战士频频招手…….通过学生的细读,中朝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便不难理解。

三、品读领悟

正因为有的文章其内涵比较深,因此需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才可真正领会,才能领悟其写法的高明。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结尾,“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对“红”、“灿烂”、“金色”、“锈”和“光芒”几个词的联系认真品味,就可体会作者在结尾处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老留下的不只是“长满红锈的鱼钩”,更重要的是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中有些语句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让学生进行品读、深创、咀嚼、探究、领悟,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朗读抒情

篇3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读语文,品美味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这种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通过大声读文本语言,形成对语言的直观感受,此举胜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述。《一株紫丁香》这课有一“主动句”――“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我让学生读课文,读句子,说出句子的意思,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把什么东西怎么样”这样的句子,再把说出来的句子写下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又训练学生写,让学生“我手写我口”,知行统一。接着,我故意说出:“我们被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一听,不由自主捧腹大笑,有学生当即就纠正:“一株紫丁香被我们栽在老师窗前。”学生通过读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说,形成“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语感,进而互化。

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默读能促使学生思维,因为默读时学生停下了发声器官的动作,更好的让大脑进行思维。默读时,学生运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符号,将文字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进行思维。另一种形式是诵读,诵读不但能积累作文的谋篇布局,而且能让作文如何写出气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不是积淀下来的。唐诗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胸怀激荡。如果学生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学生读书就不会要教师的“专制”要求,让师生关系和谐,更让学生感觉自己通过积累文化日渐丰厚,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

语文,要读,语文教学,不能荒芜的是学生读课文,只有让学生读出来,才能实现在对话中学习语文。为了使语文具有味道,只有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才能品出语文言语的美味。语文课堂变幻莫测,文学文本美妙无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课中,我们做一个善思者,善行者,就能在端庄方正的汉子里品出更醇更浓的美味。

二,要给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农村中心学校青年教师的我们,更是清楚地看到了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贫乏,以及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低下。阅读指导课是习惯养成的培养液,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习,需要约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书本便是土壤和养料,而阅读指导课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液。通过阅读指导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端正的读书姿势和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端正的读书姿势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无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不仅是摘抄,在文本中圈圈画画、做标注等也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阅读指导课是兴趣激发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圣人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读童话、寓言时,要重点思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时,要重点思考诗中的意境;读美文片段、古代诗词时,要重点思考如何借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要点亮孩子们心中那盏读书的心灯,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好阅读指导课的多种功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语文情境中,潜移默化中吸收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获得实效性,只有增强语文阅读的实践性,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够按照语文教师所指导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首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明确认识“以学生为本”,备课时切实备好“学生”这一环节,坚决杜绝教学中背教案p备板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备课时,对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提出几套方案,把学生“见不到处”p“容易忽略处”p“实在搞不明白处”考虑周全。上课时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地整理教案,定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变换教法,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见不到处”给以点明,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给以指出,在学生“实在搞不懂处”给以恰当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其次,课下钻研教材,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儿童心理,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问一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发动学生提问;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课后还应问一问学生是否都能学懂了,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把课文中不理解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

(1)作者把那天的天气写成“灰蒙蒙”、“又阴又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文章写首都人民送别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迎送国际友人,陪检阅人民群众的矫健身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显然①的问题提的较有水平,反映了有的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而②问题则显示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读课文,不动脑筋,从课后习题抄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出适当的批评

(2)引导学生从课题着眼,质疑发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然后问学生看到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谁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再如教学《茅以升立志造桥》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立志造桥?怎样立志造桥?“立志”能省去吗?学生随疑问的解除,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课文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朗读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搞清里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搞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抓重点词句。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发问,“不约而同”一词何解?为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质疑“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课文中看似有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了,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奇”。

(2)辨别差异。即辨别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段落所表达的含义的不同。如《小英雄雨来》中“我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导向性作用。构建激发小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够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特别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如何以课堂为平台、以教材为蓝本对初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值得探讨。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研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感悟,略做总结,以期得到斧正或完善。

一.注重朗读――阅读的基础

古人常把诗歌协以“韵律”,唱颂出来,一板一眼突出意境优美,抑扬顿挫节律铿锵。让人感觉到诗歌意境之优美,用词之精准,感触作者情绪的宣泄,思想的变迁,有的时候感同身受。诵读的传统一直流传,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也是学习汉语,练习阅读能力的基本功。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功夫兴味长。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朗读,可以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诸多因素,对于所读文章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加有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环节,这只是体现了教法的内容,而没有体现出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而在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通过朗读来领会课文的内容,这样则是培养学生的学法。

对于学生而言,不读不能领悟语篇之深意,不读不能形成流畅的语感,没有阅读方法事倍功半,没有老师的点播就缺乏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依靠参考书的指导,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悟和鉴赏篇章,教师传授阅读的技巧,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以进一步探讨新方法新思路的基础。

二.善于质疑――方法的深入

自古有许多对于学习中要善于质疑的论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这些中肯之语启迪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由质疑到解疑,达到领悟的高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样的环节,只是一种教法,而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即为善于导学。

善于质疑,是深入学习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模式的训练。通过对于学生多项思维开发与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育学者魏书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唐山市做教学指导时,曾经以唐山版教材为例,试讲了《死海不死》的整篇课文。方法独到,奇招频出,善于诱导,提出质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过后反思,他的课堂中突出了教师的“导学”特点,巧设疑,善诱导。

三.教学创新――教学的生命

教学在不断创新中才能适应不断进行的课业结构的改革,才能不断革除以前教学中的弊病,使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使教法不断更新,使教学不断趋向科学化。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于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机制。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要善于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阅读素材的内容、主旨和细节。不能束缚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不能“以教师为主体”。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知道,合理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题目,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答案,也可以是多个答案,让学生尽情发挥,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标准答案。在阅读教学中,不必拘泥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以创新的教法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导学”,而非“八股”模式。鼓励学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尽情的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思维活跃,独有创建”的层次。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作水平。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综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佳。对此,应当以新课标为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规划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作品、体会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要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①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因为引导学生选择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索,从中寻求到新知,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再次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知识。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够使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3.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为了使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满足新课程要求,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文学阅读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阅读,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大荒的秋天》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秋天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对秋天进行描写,如此每个同学,脑海中都会有一个秋天的场景。此时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②与我们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课文是从那两个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④第三段中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阅作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师情境的影响下,加之教师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解答问题。(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写作相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阅读文章,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促使学生将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写分析,并借鉴文章中风景描写的方法,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景进行描写。如此,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对其中风景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词语的运用。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文章所应用的写作手法、词语等来完成写作。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讲述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段落划分、概括文章中心、说明文章主题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学生则是按照老师讲授文章的顺序,被动地进行作品阅读与理解,学生自然不会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教师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思考文章,说明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①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好动、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陋习,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静心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②鼓励学生尝试理解文章。学生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前后段落进行思考、分析,并体会文章情感,最好使学生能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正文:

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重要。那么,教师如何以生为本,根据本班同学的阅读层次来制定本班同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每一个高校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传统的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校学生的阅读层次的需要。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开始参差不齐,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认真思考着在高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巧设新的教学环境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阅读教学形式。

2、 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明显不足,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肢解现状比较严重。

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主要表现在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以及对课文的结构进行逐字逐段地进行分析,对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比较重视,使阅读教学成了肢解的生词以及句段的教学。这就导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多过阅读能力的训练,而与教材配套的泛读教材更是被教师束之高阁,更不用说让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训练了。这些都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对英文应用能力的需要。

二、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的探讨。

1、 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

在目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句论句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普遍,而很少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也由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变成了过分注重词汇而忽略了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够尽快进行到学生的语境中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句子的内涵。

2、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教学方法。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阅读知识的训练,更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层次,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教学,并能积极主动地在高校英语阅读课堂中体现思维的发展,灵魂的碰撞。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并强化理解能力的训练。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说带动读写,通过读写再次带动听说,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整体教学,让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循环阅读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英语阅读语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在阶段教学中完成相应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4、 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交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完成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技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量变的基础上完成质变,有实质性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强化课外阅读能力。

1、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多读多思。

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有赖于学生大面积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背景知识的资料的查阅以及大面积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大量阅读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多听英文电影、电视等,读一些英文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喜剧故事等。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帮助自己提升英语的阅读语感,还能学会快速阅读以及精读深思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训练自己的阅读思维,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定期适量的阅读刺激,能让学生提高准确理解英文原文的能力。

2、 教师要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做好书的引荐。

教师要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将课堂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运用到阅读中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在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中以略读和精读为主,来获取信息和增强语感,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适时推荐和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要兼顾经典与时尚来选择必读书目以及选读书目,要让阅读书目既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将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相应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师在学生的阶段阅读中,为了保障课内外阅读的扎实推进以及有效地实施,教师要有效推出一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如在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用英文向同学讲解读过的英文阅读读本,并说明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而在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英文手抄报比赛以及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让学生通过英文的展示让学生获得知识上的积累又得到情感的张扬。

2、 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的训练,如在读书交流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英文阅读所得,或者通过英语的话剧表演展示自己英文阅读的内容。

总之,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实现高效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能力。

关键词:创新仿写;阅读兴趣;练笔;习作能力

一、结合阅读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仿写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仿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仿写就是模仿课文表达生活、表达美的方法进行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现在多数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书面表达能力极差。那么教师就要将课文的表达方法循序渐进地、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1.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仿句、仿段训练,这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桂花雨》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学习课文后,我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创新仿写。一个学生写道:“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像夏天里飞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的飞扬的雪花……”小作者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生动、形象地写下来,既学到了表达方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如,学习了《索溪峪的“野”》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又是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的,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等。重点指导学生仿照游览顺序和观察方法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写有榜样,操作性强,见效快。

二、结合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写想象习作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学生在学文后,根据课文内容的发展进行续编故事,或进行扩写课文部分内容练习,激发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兴趣。

1.课文中有许多文章的内容都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去说。这类文章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好材料

如,学习了《穷人》一文,学生掌握了桑那和渔夫勤劳、善良这一中心后,进行课外延伸(续编故事),可用题目《西蒙的孩子》《桑那收养了西蒙的孩子后》,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去写未来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重点去写、去创造。

2.课文的插图不仅可利用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所展示的内容,不受课文文字的局限大胆去观察、去表达

如,《鸟的天堂》一文,其中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众鸟纷飞,茂盛的大榕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大榕树的故事》《小鸟自由地飞吧》等题目,从环保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写作,从而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数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更好地、更便捷地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从小塑造一个“大家爱阅读、大家会阅读”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拿到数学书本时对书中的一切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教师从头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方式非常重要,枯燥乏味的教授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提不起兴趣,对于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后习题和考试问题更是起不到帮助。所以教师采用什么方式的阅读教学教授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文字的内容是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做题有什么提示、我们如何运用文字的提示去做题这四个方面去阅读。课前,学生应该提前复习,阅读时遇到不懂的、有疑惑的进行标记,在教师讲解或者课后的时候询问老师或者学生,教师可以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义。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在哪儿、告诉学生容易错误的点在哪儿以及哪儿是难以理解的点,鼓励学生积极追问原因,养成学生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课后,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作业,让学生下次上课给大家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其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寻找答案,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二、创造阅读教学氛围

是人都有惰性,所以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的话,学生日久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反而无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相互探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带动学生全体动员,更有利于数学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观点分歧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智力,而且在与同学的分享与交流中分析别人的观点,找寻正确的答案,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在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一定要符合教学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把要讲授的知识点融入进题目中,有一定难度但是又不会太难,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智力发展,以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师指导阅读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所以阅读教学的宗旨就是用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怎么阅读、怎么观察、这一段文字主告诉我们的数学定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数学文字定理来进行解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阅读教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遇到书本中的阅读文字时,首先详细地向学生解读文字的意思,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得新的知识,再举例向学生表达文字文字意思,然后提问学生理解的如何了,再出几道习题查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经过这样的学习、理解再到复习的阶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勾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连成片,有助于学生日后解答难度较大的题。

如学生学习几何时,教师可教导学生在日常多留意类似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图形的特点、异同性,并让学生自主探寻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与不同,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了解,方便日后的学习和计算。

总之,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创造阅读氛围加上教师指导阅读三方面相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学习数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记住数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推广数学阅读教学,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那种生搬硬套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掌握数学知识来解答数学题目,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利于对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更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以一种对话、交流的形式来进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自己的思考。同时,由于中专学生的思维方式、文学素养等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多样化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遵循这个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相同的文本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多元化对于提升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文章内涵的深度挖掘程度也是由各个学生自身的理解情况决定的,教师应该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并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坚定地支持阅读多样化的存在。而要发挥阅读教学的多元化特性,就要选取与其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体验式阅读”,即在掌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章立意等进行多角度、多重点地分析和思考,并且对重要的段落、句子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学习特点而设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解读文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理解和处理能力、信息转化和加工能力等。阅读训练是帮助学生提升提阅读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训练其实包括“训”与“练”这两方面的内容。做好阅读训练,首先,教师要抓好教学质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语法、语言、语境的相关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应该如何思考,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加强教学指导,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其次,还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进行适量的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阅读素养以及对文章的把握,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的目的。

3.注重语文阅读的整体性教学

中专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像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一样,过分地重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应该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对文章内涵、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结构梳理等方面上来。这是中专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背景知识分析文章的主旨等,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一定的评价,这个评价包括文学评价以及审美评价这两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善于对文章的机构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扩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更要善于鉴赏,从中概括、总结出一定的现实经验。此外,还要多进行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练习,使语文阅读评价能够结合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筛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其阅读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增强其对阅读的兴趣

加强中专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做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1)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要善于从阅读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2)还要指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阅读训练来提升其辫别是非善恶的能力。(3)要善于借鉴、筛选和吸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来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以上三点要求,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其对阅读的兴趣,改变学生过去那种枯燥、乏味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找到自己存在的弱点。有时候一些弱点和缺陷正是导致其阅读行为不能持续或阻碍其提升对阅读兴趣的最关键因素。让学生了解其记4忆潜能对于帮助提提升阅读兴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通过明读来增强其直接的阅读感受。其次,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加强对文章的体会,从中体会到文学之美和文学世界的博大精深,当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好的体验和享受之后,就比较容易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5.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有选择地推荐阅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