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篮球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篮球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小学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主要议题是对浙江省编写的“必学内容”单元设置合理性的研讨,其中包括内容确定、课时分配、目标与重难点的制定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本次研讨,水平一(一年级上册)展示的是小篮球原地拍球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的4课时内容依次是:第一课时:球性练习,激发兴趣;第二课时:从问题出发,学习原地拍球,确定的重点是五指分开,自然弯曲;第三课时:节奏、高度变化下的拍球;第四课时,拓展,花样拍球。在研讨中,以下问题成为本单元的疑难之处:①本单元的内容该怎样定位?该单元的教学价值是什么?②拍球与运球区别在哪里?③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究竟是什么?④设计的练习手段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甚至会不会对动作学习产生负迁移的影响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四所小学进行跟踪研究,就水平一小学篮球原地拍球单元,提出有效的单元教学计划,通过分析单元计划和教材,科学把握了拍球教学的作用,为小学阶段其他学段的篮球教学提供了借鉴,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分析

单元教学是在集中的时期内,对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单元教学的核心是技术传授。单元计划里有个框架问题,其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但它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比教学目标更深层。还有就是它设计的单元计划,是要求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具有创造性、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了教学的主流。一个好的单元教学计划,不仅使教学安排紧凑合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很好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知识层次;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单元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教学内容的“集合”或“板块”。 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是单元计划的特点。承上――即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启下――即学生需要发展或达到的目标。承上启下,既体现在纵向的单元与单元之间,亦体现在单元内部的课与课之间。也就是说,单元之间、课次之间应体现一定的顺序性和递进性。小学生在其幼儿班的活动教学中已初步接触了篮球并有了相关的游戏活动。经过对两所城市学校(1980人)、两所农村学校(620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94%的学生(一年级)知道篮球运动,73%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篮球。农村:38%的学生(一年级)知道篮球运动,22%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篮球。从小学体育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现行教材)来看,篮球各项技术在小学低、中、高段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二年级为5.88%,三、四年级为5.88%,五、六年级为7.8%。拍球是幼儿园的运动项目,学生拥有“拍球”的经验。但农村与城市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原地拍球的内容:拍球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通过手指(前后、左右)拨球、抛接球等熟悉球性、控球,从而培养学生的球感,发展学生的协调、控制能力,起到拍球向运球过渡的作用,为第二学期学习规范运球技术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一直保留着“拍球”这一学习内容。大纲时期的教材体系以各个运动项目的编排为主,教材选择主要来自于对经验的判断和相关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新课程以领域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为设计思路,为我们选择内容与编排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运动技能领域和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运动技能领域在水平一仅提出“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水平四之后提出“发展运动技能”。“动作―动作组合―技术―技能”是运动技能领域所提出的发展目标。拍球则属于球类中的单个动作。

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提出:“要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侧重发展某些体能。”水平一重点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根据幼儿园教学大纲及早期教育理论的提示,幼儿选择拍球这个内容,其意义在于增加幼儿手肌力、加强手臂的灵活度、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等。小学一年级学习拍球是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用手指控球的能力。

拍球属于小肌肉群参与为主的精细化动作,主要涉及桡侧腕屈肌、掌长肌等。由于低龄儿童的神经发育还未成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与调节还在完善中,所以,在课堂上就出现了低年龄段儿童在拍球中,不能很好地利用手腕、手指控制球,视觉注意范围小,难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拍球的情况。同时,拍球也不是篮球项目中的基本技术,但这个练习可以发展低年龄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如本体感知能力、眼手协调能力等。笔者认为:一年级上册安排拍球,既要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与经验,更要考虑为之后学习运球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堂观察

通过对四所学校的听课观察与省研讨课的情况进行对比,概括如下表。

从下表中课堂观察的对比来看,笔者认为:拍球虽是幼儿园的运动项目,也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技术的前奏与过渡,因此将拍球引导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作为重点比较符合运动技术掌握和教学的规律。

五、实践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一年级上册的原地拍球单元计划,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1)单元定位: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分为几课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以本单元为例,第一课时主要设计一些学生接触球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与球建立一种感情。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手指自然弯曲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的拍球方法。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在节奏拍球和高低拍球中巩固拍球,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力。第四课时设计一些花样拍球、拍球比赛、拍球展示等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对拍球的兴趣和能力。单元计划既要解决课时单独解决的问题,又要考虑课时与课时的梯度性和关系。第五课时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达到检测和巩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从教材的结构着手,利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一节课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

(2)重点与难点分析: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习什么知识点。着重突出运动技能、锻炼手段、发展体能与身体健康的学习目标,梳理出各课时学生学习篮球的目标。

(3)教学策略:怎样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愉快学习、完成单元定位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既满足了多数学生的求知欲,也为部分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程度的教学。①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创设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如:兔子舞、NBA,CBA拉拉队音乐、自编篮球操,起到增加学生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环境的作用。这既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的效果,为基本部分篮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增强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氛围下,激起学习的兴趣。游戏竞赛的方式更是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篮球游戏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利用学生的自强心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习惯。③利用恰如其分的教学语言增强篮球学习的趣味性。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新颖的语言或激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新鲜感。例如,一年级学生对球性不够熟悉,在练习原地拍球时,教师应采用语言提示:“拉拉球、眼看前、拍好球”。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由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④利用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增加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情感总是在情景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如:行进间变方向运球,在途中摆设几个障碍作为标志物,然后教师讲一段小故事,让学生凭借想象在情景中绕过障碍把球运到目的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完成了练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篇2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快速提高,国内高校也纷纷认识到篮球课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育教学也随之快速改革,篮球课教学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过国内高校篮球课教学课时少,但实际教学内容很多,这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与教学成绩也得不到提升。本文探讨了高校篮球课教学采用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和组合技术的实验,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高校篮球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校篮球课教学 专项化活动性游戏 组合技术

篮球运动最早属于活动性游戏,而随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技战术水平也飞速提高,促使篮球运动发展为竞技性极强的体育项目,但篮球运动健身与娱乐性质并未改变。篮球比赛中的进攻、防手均为整套技术性动作构成,所有技术应用均是组合应用,学生不可能于短时间内习得规范且高水平的竞技动作。因此,探讨高校篮球课教学采用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和组合技术的实验,对高校篮球课教学水平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一、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保持兴奋及动作不断强化非常关键,这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的重要条件,篮球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应强调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于游戏中习得基本战术与技术组织,将教学与娱乐更好的融于一体,让教学更好的体现技术、体能、职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愉悦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大脑保持兴奋,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篮球技术。篮球组合技术不是单一技术叠加而成的,其是运动员为了达到攻守目的而采用的综合动作,此项运动强调运动员于日常训练中不断练习,并充分加深学生对技能与技战术的印象。但具体而言,机械性重复训练会导致学生大脑神经疲乏,最终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组合技术应强调于教学中融入新元素,引导学生将各种技术有效结合,以便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

二、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篮球技术

篮球课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及组合技术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技术,篮球运动中的技战术是不同的,技术动作强调的是跑、抢、投、运球、传球、接球等,这也是重要的基本功;而技术强调的是加强技术动作效果技巧。采用篮球课专项化活动性游戏极具趣味性,且其新颖性与多样性特点十分显著,其与专项活动息息相关,可更深层的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并确保其于兴奋状态,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最关键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篮球技术动作,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及组合技术可将技术动作融于 各种游戏中,这样学生边可于游戏中获得技能与技战术,且学生学习也不枯燥,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三、以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比赛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比赛并不是正规篮球职业联赛,仅是指学生可打一场比赛,最简单化的比赛。学生大都是初学者,其水平与能力、技术均有限。比赛中涉及多次进攻与防守,这时则产生了组合技术。以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及组合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篮球教学,此种方式极具实效性,可有效提高实际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并掌握篮球技术的能力。

四、以未雨绸缪培养学生篮球意识

篮球意识强调的是运动员从事篮球活动时,通过大脑思考而得的特殊技能与能力,其可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篮球技术训练时,教练应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基础动作,要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运力定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技能与知识更好的融于训练中,遵守比赛技术应用基本规律与训练,并注重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知识熏陶,从而将学习与练习更好的结合。运动员比赛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战术,将自身能力更好的转为运动中。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及组合技术教学法,可有效培养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篮球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应变力。

五、以与时俱进强化学生体育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务必与时俱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术与技能,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但传统体育教学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多是为学生传授分解运动技术,其内容十分枯燥,但体系又非常庞大,实际教学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项化活动性游戏与组合技术可更好的满足现代化社会中的学生多元化需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此种教学方式均强调教学以人为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游戏,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篮球课以专项化活动性游戏与组合技术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技术。本文探讨了高校篮球课教学采用专项化活动性游戏和组合技术的实验,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强调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篮球技术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比赛能力,注重以未雨绸缪培养学生篮球意识、以与时俱进强化学生体育能力,为高校篮球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立滨.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时空.2015,22(1):53-55.

篇3

关键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8-02

如何普及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人才培养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每个学校100人,共计300人。每个学校男女比例按50%发放。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并查阅2000年至2014年在“中国期刊网” 中收录的与本研究相关的20篇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发展现状。通过阅读来加深对青少年篮球现状的了解,为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做基础。

(2)问卷调查

向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300 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86份(男生118份、女生168份), 有效率为93%

(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各种问题归纳、类比、综合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议。

(5)访谈法

走访了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教学的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与他们探讨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1)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研究对象的调查

表1 研究对象情况一览表

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在8-9岁之间的人数是145名,占总人数的48.3%,年龄在10-11岁之间的人数是155名,占总人数的51.7%。

(2)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师资、场地设备情况的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6位体育教师中,篮球专业毕业的教师4位。年龄在35以上的有4位。虽然篮球专业的教师占半数以上,但因教师年龄较高、学校的教学目标等因素,使篮球活动(包括训练)开展不起来。由表3看,第一中学篮球运动场地使用紧张,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2、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体育课篮球教材安排情况

通过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体育课的篮球教材,作为选用教材,它是有教学计划、内容、进度、时数比例等。由于中学体育课是以班级进行的,人数多(每班30人左右)、场地小(一个班级一个篮球场)、器材少,所以有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不能实施,教师也管不过来。按教学大纲进行篮球基本技术传授。对一些较难组合技术和一些战术配合,如跳起单手投篮、抢篮板球、防守技术等技术,攻守战术,基本没有教学计划和时间。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1)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情况

根据表4可以看出,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位学生对篮球活动非常喜爱(166人)和喜爱(75人)有171人,占调查学生的91.93%。从调查结果可知,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是很喜爱的,但因为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不足、篮球运动的技术高等不一的原因,造成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比较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

由表5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篮球活动在2小时以上的有187人,占调查学生的73.65%。2小时的有32人,占调查学生的17.2%。从结果可以看出,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该校组织篮球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与篮球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怎样分配好学习时间与篮球活动的时间是关键的所在。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形式

根据表6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样,其中篮球课的人数比例是100%,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男生人数比例也很高,分别占77.9%和73.7%。由调查结果得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时间在篮球课和课间休息时间为主,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以上2个时间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的篮球竞赛,以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并给予系统的指导,这样将会对发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带来骨干力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篮球运动场地过小,篮球器材、设施不齐全,以及学生人数过多都给篮球的教学带来困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参加篮球运动有比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参加的动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

2、建议:为了更好的开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的篮球运动,本文在参考大部分学生与该校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1)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软硬件因素,其本质原因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予否有很大关系;(2)加大对篮球器材的场地的投入,减少教师授课的学生数,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器材。

参考文献:

[1] 施兴昌.思维训练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M].

篇4

教学工作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工作,带领学生上好课,搞好课余活动,热情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健身活动。保证了学生在一小时体育锻练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期以来,带领学生参加街道运动会、在校组织开展篮球队,与初中学生进行篮球友谊赛。为了更好的发展我校的乒乓球水平,在校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增加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举行乒乓球比赛。

现在是不断学习的时代,而不只是一本专业的书。在领导的鼓励下和各教师的指导下,注重个人各方面有关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中做到反思,理论联系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在教学计划中主要运用下列四点:

第一、重视小学生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认识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正确的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成长。认识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第二、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语言表达的培养。一个动作让学生自己从体会到解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体会再到解说。这样解决了单调教师讲解说,也做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对七彩阳光广播操工作小结:

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运用多媒体和教师正确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对主要的讲解,让学生在脑海里正确的再象。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各班主任的直接帮助下,所以,使我校小学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教学目标

(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说,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2、田径运动简介与规则介绍

3、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价值

4、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与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

1、队列与体操: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徒手体操。

2、快速跑技能:各种跑的练习,不同距离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戏等,建立正确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确的呼吸方法,不同距离的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发展耐力速度;

4、发展跳跃能力与跳高技术:建立正确的纵向跳跃概念;各种发展弹跳的练习,助跑纵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过杆技术的介绍和练习;

5、球类

(三)发展体能

1、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各种跑的形式进行;

2、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跳绳等;

3、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

4、力量素质: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三)课间操:间操是学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与体育组相关人员一起督促广播操。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附: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五周:田径——快速跑

第六周: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径——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练习

第九周:足球——简单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学比赛

十一周:篮球——胸前传接球

十二周:篮球——原地及行进间运球

十三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十四周:篮球:教学比赛

十五周:体操——技巧

十六周:体操——单杠

十七周:田径——中长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项目练习

篇6

记者在现场看到,测试全部采用电子器材,数据实时无线上传。学生人手一张学籍IC卡,采用流水线形式、按测试路径顺序参加各项活动的测试,每个测试项目都设有多台仪器,学生可选择任意一台仪器进行测试。每测试完一项,测试人员便在其手背上盖一个红色的小印章,盖满6个不同标志的印章后则表示该学生测试完毕,学生可以到自助查询机查询体质测试及视力数据。

据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王东江处长介绍,此次测试赛有以下特点:

1.完善测试赛抽签规则,使测试结果更公平、科学。按照学校办学规模,采取分层抽签测的方式,统一从市教委“CIMS系统”库提供的学生学籍信息中,随机抽取参加测试赛的学校,再随机分别抽取被抽测学校中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各年级中所有自然班中注册学生,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同时,优化了测试流程,测试结果实时查询,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各学校测试数据不再单独向教育部上报,而只向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上报。

2.增加了视力检测,全面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破解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及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持续上升的难题,测试赛专门增加了视力检测,并对不良视力检出率和标准体重检出率进行单独统计,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对策和思路。

3.给学生提供运动处方,引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今年尝试将运动处方电子化,通过网络平台将测试结果和运动处方传输到学生家长的手机客户端,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随时随地指导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

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北京市委6号文件中将“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比例”列入《北京市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中,作为区县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试检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督促区县政府、学校、家长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欢迎订购《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升级版

万达奇体育健康课教案编辑软件基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研发而成,本软件涵盖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需的所有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举重、游泳及田径所有项目等。并包括上千种图形、上百种游戏及素质练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数据库的方式将其集成、归纳、分类,内设模板,可用word粘贴,选取教师所需内容。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用本软件5分钟即可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标准化体育课教学教案。

本软件同时还编入了奥运学堂室内课教学课件,奥运学堂以奥林匹克运动的12主题为框架,3大体系为核心构成,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现了一曲生动活泼、体系完整、神圣、浪漫的奥林匹克精神乐章。该软件的研制成功堪称为体育健康课教案编写的一次革命。

产品特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可用于powerpoint和电子读物。

统一售价:230元/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1-2-202邮编:100191

详情请登录:

联系人:李婧

联系电话:010-82099973 13910950613

QQ:120086196

欢迎征订2013年《体育教学》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2410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45/G8

每册定价9元,全年108元。

订购方法:

1.邮局订阅:在当地邮局直接订阅,邮发代号:82-10

2.编辑部订阅:将汇款直接汇至: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体育教学》编辑部,邮编:100191,联系人:田有惠

3.银行汇款:银行账户:北京市工商银行北太平庄支行;户名:首都体育学院;账号:0200010009088202047

4.支付宝订阅:网址:

编辑部对订阅30份以上者实行优惠措施,具体办法和本刊编辑部田有惠老师联系。

采编系统:.cn/

杂志论坛:http://.cn/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010-82099033

QQ群:102969666

2013年《体育教学》系列选题公告

“实案选登”栏目是广大教师的忠实朋友,也是《体育教学》杂志的品牌栏目,栏目的实用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因此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多、更精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片段,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让实案选登栏目真正成为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品牌栏目。

一、第1期(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中学:耐久跑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以发展耐力为主,主要呈现片段和设计的意图,以及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耐久跑途中跑,在提高耐力素质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摆臂等方法,主要呈现教学中的载体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阐明设计意图和教学特色。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途中跑技能单元设计,单元设计关注于课时的科学切分,教学策略的实用性,以及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把握。

二、第2期(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接力跑游戏。中学:途中跑教学实践设计跟进,根据第1期的单元计划、设计教学,主要提供辅助方法。

2.回音壁:小学、中学:对2012年各期主题选登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可以选一个片段(2012年刊登的设计)进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实践的价值在哪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该如何修正。

3.单元计划制定:小学:基本运动能力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学: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球类:排球、篮球),只要分析制定的意图,不用加教学设计,可以选一个技能进行制定,分学段进行。

三、第3期(小学: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运动能力;中学:篮球、排球)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根据单元计划设计基本运动能力片段选登,可以是走、跑、滚翻、攀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分析基本部分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提供活动的载体,注意设计意图的分析,为什么这么设计,主要分析理由。中学:根据单元计划制定的情况和教学的实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篮球:(1)急停急起;(2)体前换手变向运球;(3)单手肩上投篮。排球:(1)上手传球;(2)正、侧面下手发球。

2.单元计划制定:各类滚翻。

四、第4期(中小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准备活动的片段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中学:“课课练”身体素质提升的片段设计,主要是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并要渗透运动技能,有设计意图的分析。

中学:准备活动:行进间徒手操的编排片段设计;小学:准备活动:注意力、热身游戏片段设计,提供设计意图。

同时接收第3期单元设计中提到的教学设计来稿,内容为小学: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设计,主要技能为滚翻,中学为垫上技巧中的各类滚翻教学设计,也可是相关技巧。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小学:快速跑。

五、第5期(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中学: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

1.教学设计主题:中学:典型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双手正面头上投掷实心球设计,以及相关的素质练习(片段设计)。小学:快速反应游戏,快速跑游戏。

单元计划来稿:小学:各种滚翻的单元计划设计;中学:各类垫上技巧单元计划设计。

2.单元计划制定:中学乡土内容:武术;小学:武术操、绳、毽子等。

六、第6期(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

1.单元计划主题:小学:武术操编排片段设计;中学:武术套路教学设计。设计时主要不是写套路的内容,而是教学的方法,如,图解法、小组合作分层练习,并关注队形的调动和组织,教师示范面的转换等等,主要是教师教法的分析。

2013年第4期单元计划制定的教学设计跟进,小学快速跑设计,中学中考项目,也可以是当地特色的考试内容。

篇7

但我们往往又会发现,驰骋在篮球场上的还只是一部分的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大多数学生对篮球的喜爱最多也就是停留在场边看球。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深知,篮球运动对于高中生来讲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品格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热情阳光的气质、形象,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也很有帮助。

既然篮球教学对高中生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针对高中生对篮球运动参与程度不高的现状,我们怎样才能提高他们对篮球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走到球场,一展自己的飒爽英姿呢?

一、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追星的心理较为浓重,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采取“明星效应”的教学手段来提高他们对篮球的兴趣。随着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先后在美职篮中的出色表现,中国内地对NBA的了解越来越多,乔丹、麦迪、科比一系列美职篮明星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些高中生的心里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时,我们适时地再加上一些篮球女明星的故事,如:中国的隋菲菲、叶莉、苗立杰等等,晒一下叶莉和姚明的幸福生活照,笔者相信,一定会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使他们拿起篮球,走向球场。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

现在的教育界流行这样一个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深信这一点,并且以为,在当今的高中体育课堂上许多体育教师的不适当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一部分教师就从心里认为,高中生自然就应该以学业为重,只有体育生才应该每天转在球场上,这种心理根深蒂固,必然就要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学生本来就不高的积极性也便被无情地抹杀。

其次,许多体育老师的口德不好,动不动便满嘴粗话,引起许多学生的反感,由于反感教师,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兴趣。

再次,一部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不够过硬,不能根据高中男女生的身体状况的区别来分别制定有关的教学计划和训练内容,而往往教学方式单一,男女生训练内容一刀切。比如胸前传球距离的控制,对于男女生而言就有不同的区别,女生的力量不够,技术动作体会不到,更不要提随着男女生身体发育、力量增长的区别而调整不同的训练手法了。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教育管理部门就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自身的管理体制与考核办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源头上制止其不良行为,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针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篮球场地、器材和规则

因地制宜,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适当地对篮球运动的场地、器材、规则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便于不同身高的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时都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练习篮球的积极性。

调查研究表明,很多高中生从心里是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的,只不过在参与其中的时候,由于其难度较大,不能及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找不到自信而逐步冷却了对篮球的热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身高较矮的学生所需的篮球场地、器材和规则做一下适当的调整,以有利于他们的参与。

篇8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2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条件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篇9

学校体育工作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加深对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领会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加强实验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满智慧的教育,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素质。

(1)参加校内外政治学习,提高教师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教育就是服务的教学思想,并有为我校体育教学的提高而奋斗不惜,奉献不止的崇高品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看课、评课、开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来上课的能力。

(3)积极参加“吴江市小学体育新教改协作组”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训练水平和管理能力。

2、积极参与体育新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1),组织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提高掌握运用新课程设计的能力!

(2),认真学习并制定学期、学年、单元教学计划!

(3),开展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加强组内学习交流;积极参校市和各兄弟学校的开课、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女篮、田径队、围棋、门球、篮球队训练,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学年吴江市的体育比赛项目较多,任务较重,要及时抓好运动选材和训练工作,采用科学训练,积极提高运动员的水平,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校队训练计划

(2)女篮、田径队、乒乓队、围棋队、门球队开始系统训练

(3)组织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参与吴江市“A”级优质课的评比活动。

(4)各教师制定相关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

10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参与片新课改的交流活动

(2)组织召开全辅导区田径运动会。

(3)积极开展全校性新课程开课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11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参加学校各业务培训学习。

(2)全校学生素质考核,作好分析比较统计

(3)开展冬季三项活动竞赛,并选好各项目的运动员,进行集中培训,

(4)组织参加吴江市小学生冬季三项比赛。

(5)汇总学生素质测试成绩。

12月份

(1)学生身高、体重、视力测试并汇总

(2)结束学生考核

篇10

关键词:体育课程;指称;教材;对话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113-05

研读贾齐先生在《体育与科学》2010年第6期“关于体育课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称对象的考察”一文(以下简称贾文)与相关的文章,深感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的匮乏与完善建设的必要,贾齐老师的文章在深化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理论方面可谓独树一旗,其意义与价值在此不再赘言。基于百家争鸣的视角,本文针对贾文中的三个基本观点进行讨论,以期通过对话,实现深入探讨之目的。

1 问题之一与讨论:有关课程内容与教材定位的思考

贾文首先提出的第一个矛盾是:“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围绕‘篮球的运球’组织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练习。那么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这节课的教材(或内容)就应该是‘篮球的运球’。但是,当我们进一步追问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在该节课中,学生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实际上包括‘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等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那么这节体育课中的教材(或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呢?” 如果认为是不同的,就与这节体育课的教材(或内容)是篮球的运球这一判断发生了矛盾。而若认为是相同的,那么这显然不是对这三种不同形态身体练习的指称,而是对其共性的指称。因为按照后者的逻辑,意味着体育教材(或内容)不是具体的存在而是抽象性的存在。那么,到底应该是依据事实上的不同,还是应该依据其共性上的相同进行判断呢?”[1]

在这段话中,若按作者的思维逻辑,“篮球的运球”与课堂教学中的“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的指称确实存在着合理对接的两难困境,但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分析,可对以上两者之间的指称做一合理解释,并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注:为了与贾文讨论的一致性,本文的课程内容所指就是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从教材的缘起进行思考。由于体育与运动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权威性的定论。因此,此处的“体育”含义主要沿用与“身体教育”相关的词意,且与“运动”含义不同。作为体育教学的教材,它是组成体育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教师——教材——学生),而教材的上位概念是课程内容,那么课程内容的上位概念呢?不难推理,应该是运动素材。运动的素材很多,有形形的运动项目、竞技项目、身体娱乐与健身项目等,但并不是所有运动素材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只有那些适合于青少年身心需求、适宜于课程教学的运动素材才有可能被选择并作为课程内容。

因此,运动素材与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上位与下位、多与少之间的关系,一旦课程内容被确定,那么课程内容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当然从运动素材到课程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课程内容中可不断增加新的运动素材)。

按贾文引用他人划分的课程内容来看(注:划分与分类有本质的区别,确切地说,应该的划分,而不是分类):中国的课程内容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舞蹈、游泳等),日本为(田径、体操、球类、武道、舞蹈、游泳等),英国为(田径、室内竞技、器械体操、游戏、越野跑、游泳、野外活动、舞蹈等),前联邦德国为(田径、器械体操、一般体操和舞蹈、游泳、球类、击剑和柔道等)。若以篮球为例,课程内容的第一层面是“球类”;而第二层面的课程内容则是“球类”中的“篮球”、“足球”、“排球”等;篮球中的各项技术(如传球、运球、投篮等)与战术又是课程内容划分的第三层面,这样的分步划分与思维逻辑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在哪儿?

问题就在于课程内容的继续划分是无穷尽的,即“篮球运球”还可以划分为“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运球”和“转身运球”等等,其中“原地运球”又可以划分为“1分钟原地运球”、“5分钟原地运球”等等,那么到何处为止才能穷其尽呢?其次,课程内容要划分到哪一个层面才能称之为“教材”?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讨论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贾文中前后都没有看到这个结果,因此,笔者想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课程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联。

要理解课程内容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我们还需要对“教材”的本质与定位进行一翻考察。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2]

从以上广义和狭义的教材概念来看,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课堂资料还是课外资料;二是仅指教科书还是其他所有的教学材料。按体育学科理解,虽然学校体育是副科,用不着诸多的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幻灯片等,虽然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辅助教学材料也适应于体育教学,但体育教学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材料为主体(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连教科书都极少使用),因此,笔者以为狭义的教材概念比较适合体育教学,这里实际上也包含了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一些辅助材料。

我们了解教材概念的主要意图并不是陈述“教材”是什么,而应透过教材概念的描述,进一步探析构成“教材”需要的条件与课程内容划分之间的关联。

先考察的是课程内容的指称。什么是指称?在语义学中,“指称”(reference)通常被用来解释名词或代词和用他们来命名的具体目标对象(object)之间的关系。所提到的目标对象被称作文字的“指称对象”(referent)。[3]因此,课程内容的指称有多种不同层次的含义,课程内容的具体划分如下图所示:

以篮球为例,所呈现课程内容的第一层面首先是“球类”,第二层面是“篮球”课程内容,第三层面是“篮球运球”、“篮球传球”、“篮球投篮”课程内容,第四层面是 “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课程内容。当然,前已所述,我们还可以把“原地运球”再划分为“1分钟原地运球”、“5分钟原地运球”、“在同伴干扰下原地运球”等等,但这样划分下去是没有止境的,课程内容要划分到什么程度才能演变成“教材”呢?

笔者认为课程内容划分到第三层面或第四层面时,课程内容就成了“教材”。其主要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第一,课程内容要成为教材应具备第一个条件是:课程内容(或学习的经验)需要划分到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其结构内的各子项既具同一属性、且密不可分,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个结构可直指我们通常讲的“单元”。

什么是单元?“流行的单位是单元,使儿童的思维活动有一个段落,将教材或学习经验构成一个个有机的单位,谓之单元。单元包含两个侧面:一是依据儿童的思维结构与过程,进行教材与学习活动的程序设计的单元构成侧面;二是依据这种计划,指导儿童的思维活动,以形成一定的概念与技能的单元展开侧面。”[4]体育课程内容的划分也存在这个道理,处于第一层面的课程是田径、球类、体操等,其中的球类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或结构,但是组成“球类”的各子项如篮球、排球、足球等是互不关联的,其属性虽皆属“球”,但却属于不同性质的并无直接联系的“球”;划分到第二层次的课程内容是“篮球”,虽然组成“篮球”的各子项如“运球”、“传球”、“投篮”等同属“篮球”,满足了“各子项同一属性”的条件,但是篮球中的各子项中“运球”、“传球”、“投篮”的技术不同,即各子项技术皆是较为独立的教学单位,没有本质性的关联,如“篮球传球”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段落,它与“投篮”没有本质的关联。只有把课程内容划分到第三层次的篮球运球、篮球投篮、篮球传球等时,“篮球运球”既是一个独立的经验单位,同时,组成“篮球运球”的各子项“转身运球”、“原地运球”“运球突破”等的属性既皆属“篮球”,且各子项相互关联,是同一完整技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它们的集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篮球运球”教学单元。若该单元学时为3,那么单元内的3次课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位。这时,“篮球运球”就是单元教材,“体前变向运球”等则是“课”的教材;如果“篮球运球”单元只有1学时,那么“篮球运球”就直指“教材”,也就是说,此时的“篮球运球”既是“单元”教材又是“课”的教材,并不需要再继续划分了。那么,课程内容具体要划分到第三层面还是第四层面呢?这就要看课程内容的难度了,较为容易的课程内容(单元课时为1)划分至第三层面就形成了单元或课的“教材”,难度较大的的课程内容(单元课时为N)则需要划分至第四层面才形成课的“教材”。 因此,笔者认为“单元”和“课”是区分“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边界点。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能继续划分到第五、第六、第七层面才形成教材呢?这与以下提供的依据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要成为教材应具备第二个条件是:组成“教材”的各单元与课次需要按一定的编排方式排列并构成一个有机的逻辑关系。

从教材的排列角度来看,教材排列是指:“按一定的顺序编排一门科目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种:(1)直线式排列;(2)圆周式排列(螺旋式排列)”[5]以这个视角分析,既然构成了“教材”,就有其特定的排列方式,且具体教材内容之间也就必然有相应的逻辑性,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而对于第二层次、第一层次的课程内容而言,却没有这样的规定性,即不需要具体的排列方式,也没有具体内容的先后、前后的逻辑关系。那么,分解到第三层面与第四层面的课程内容之间就必然具有严格的排列方式与逻辑关系了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教材的性质。所谓“教材”是指:“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教材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其中包括文字教材(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图表和教学参考书等)和视听教材。”[6]在上述概念与含义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材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当然教育学包含各类学科科目,落实到体育学科,那就是说“教材”是“按年级顺序”进行编辑的。年级教学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在落实具体的课程内容时,也是以“单元”作为最终落脚点的,学期教学计划则落实到了“课”的层面。其实,学期计划的编排也是把单元中的各课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的,因此,学期教学计划也与单元紧密相连。据上分析可知,“篮球”是课程内容的第二层面,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与其他的课程内容如田径没有什么关联,但如果把课程内容划分到第三层面的“篮球运球”之后,“篮球运球”和单元内的各课次(第四层面的课程内容)必然与其他的教材如田径的挺身式跳远单元中的各课次(第四层面的课程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即各课次先后排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这种逻辑关系既是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条件。由此可见,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排列方式与逻辑关系,而处于第三层面、第四层面的课程内容就已具备较为严格的排列方式与逻辑关系,这种严格的排列方式与逻辑关系正好与“教材”的定位是相吻合的。

第三,课程内容要成为教材应具备第三个条件是: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应具有明确、直观、可操作等特点,以便于教学实施者——教师进行必要的“教材”分析。

按照课程内容的划分情况分析,当我们把课程内容划分到第三、四层次时,我们就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具体的教学材料了,即把抽象的第一层面的课程内容“球类”与第二层面的课程内容“篮球”转变为非常具体、直观、可操作的第三层面的“篮球运球”或第四层面的“篮球转身运球”。若把“篮球运球”这样的“教材”呈现给教师,体育教师也就十分明确体育课该“教什么”了;其次,也能展开对“教材”的具体分析,如分析“篮球运球”的概念、原理、运动特点、动作路线、重点难点等内容要素,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教学打好基础;但是,仅把第一层面的课程内容“球类”与第二层面的课程内容“篮球”呈现给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无法对“球类”或“篮球”课程内容的有关原理、步骤、阶段、重点难点等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因为“球类”或“篮球”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层面:“球类”包含各种大大小小的球,“篮球”包含“运球、传球、投篮、上篮”等等各项技术,还有篮球战术等。

如上所述,“单元”与“课”是区分课程内容与教材的两个关键词,由于单元是由数次“课”组成的,因此,作为教材,它始于“单元”,也就是说课程内容划分到“单元”(此处的单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单元,而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内部各子项密不可分的小单元)时,课程内容的称谓发生了变化,课程内容形成了“教材”,而“课”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又是单元中必不可少的成份,“课”的内容也可称之为“课的教材”。当然,作为学期教学计划或学年教学计划,不能把单元中课的次序直接安排到学期之中,必须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排列,即把各个单元的课拆开并按一定的编排规则进行合理排列,从而构成了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教材。

最后,我们把思路拉回到问题之一的起始点来看看矛盾的解决情况。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在问题之一中提出的“篮球的运球”是体育课程内容划分的第三层面,属于“单元教材”,而“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是第四层面的体育课程内容,属于“课的教材”,因为“篮球的运球”单元包含了“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的3课次,至于课的教材“原地运球”之下的划分如“1分钟原地运球”、“在另一个同学干扰下原地运球”等等则属于课中的教学方法内容。(有关教学方法与教材的区别将在下文中阐述);如果“篮球的运球”单元只有1课时,那么,“篮球的运球”既是单元教材,又是课的教材。而“篮球的运球”上一层面的“篮球”和“球类”指称对象是课程内容,而不是“教材”。

这里还有一种特例需要说明,那就是在高校体育专业中,有专门的田径教材或教科书、篮球教材或教科书等,是因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课的编排方式具有特殊性,如田径课是连续排列的、不间断的,往往一个学期都是田径课或篮球课,这与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问题之二与讨论:有关身体练习与学生自我评价所属“教材” 范畴的思考

贾文提出的第二个矛盾是:“按照当前通行的说法,身体练习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即所谓的练习法)。然而按照这种说法对上面那节体育课进行描述或指称时,就会注意到原本被指称为教材(或内容)的那些作为身体练习的运球形态又‘变’成了教学方法,从而导致了在相同的背景和语境中使用不同概念指称同一对象的矛盾。”[7]

在这段话中涉及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身体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教材的内容要素,因此,只有理清这些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明确道理其中所在,并解决矛盾。

首先,我们从分析教材的内容要素入手。当课程内容落实到教材之后,我们将面对什么是教材的内容要素?对于这个问题,教育学理论有不同的表述。如:百度百科中的阐述:“教材的内容要素由事实(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的事件过程或者是试验中进行的过程和结果)、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原理(已经被验证了的、公认的、不需要加以论证的命题)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事实、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教育大词典则认为:“教材内容要素包含三个方面:(1)构成知识体系的术语、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2)与技能和能力相关的各种技术、作用方式和步骤;(3)作为世界观基础的态度、观念以及可以激发非认知因素的事实。”[8]结合体育学科,教材的内容要素到底是什么?首先,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是教材的术语、概念、原理、内在观念等,毫无疑问,这些要素是构成每一门学科的基本特性,那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是什么?体育教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具并侧重于操作性的学科,没有师生身体的直接参与和实践操作,就不可能成为体育教学,那么,有关身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方面的内容要素应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述?是身体练习?运动技术?还是练习方法?这个问题如果含糊不清,就会导致几个概念之间的混淆,也正如贾文所言的矛盾之二——导致身体练习与教学方法、练习法之间的混淆。

其次,需要理清身体练习与教学方法、练习法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梳理这些概念及其关系,需要分几个层次来进行:第一,考察身体练习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内涵与关系。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和其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特定动作的方法。”[9]显然,运动技术是方法论,而身体练习所指呢?“是指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10]查阅《体育概论》教科书,没有身体练习的概念,只有“身体运动”一词,但书中表述了:“身体运动实际上就是我们习惯所讲的身体练习,并认为身体运动比身体练习更贴切。而身体运动是指体育手段的核心部分。”[11]进一步说明身体运动属于体育手段,但之后书中又指出:“作为体育核心手段的身体运动,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由不规范,通过不断地改进提高,最后达到规范的模式而发展,这种规范化的身体运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体育运动技术。”[11]按这样逻辑思考,身体运动就是运动技术(这里把体育与运动一词合起来使用也是有问题的),同时,身体运动是核心体育手段,也是身体练习。因此,通过简单的梳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身体练习就是身体运动,也是运动技术,只是运动技术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身体运动或身体练习。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笔者认为,“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教材中的一个内容要素是“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运动技术”, 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练习或身体运动,而是具有正确和规范意义上的运动技术。当然,教材的其他内容要素还有“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与结构等。

第二,搞清楚运动技术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区别。虽然运动技术与教学方法都是方法论,但这两个方法论是有本质区别的。首先,运动技术属于教材层面的内容,即构成教材的内容要素之一,而教学方法并非是教材的内容要素(关于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将在下文阐述);其次,运动技术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前人留下的经验与文化,也是学校体育要传承的体育文化之一,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是否实施教学,它都一样独立存在着,但教学方法却迥然不同,它必然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没有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存在并无意义。

第三,分辨身体练习与教学方法的区别。如前所述,身体练习与身体运动、运动技术是同一个层面上且含义相近的概念,只是运动技术的表述比身体运动与身体练习更为合适。然而,由于教学方法中存在着“练习法”之称谓,容易把教学方法中的“练习法”误以为是“身体练习”,从运动技术与身体练习或身体运动的区分来看,身体练习可以被运动技术所合适替代,那么有关运动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区别,我们前已有述,进一步说,运动技术与教学方法中的练习法是不能划等号的,它们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与内涵,即运动技术属于教材的内容要素,而练习法则属于教学方法,身体练习又是运动技术的代名词,因此,可显而易见地认为“身体练习”与“练习法”不能等同起来。

根据以上分析思路,笔者认为贾文中所提到的“在‘足球头顶球‘的教学中顺序:(1)双手持球上举,学习头顶固定球,体会用前额顶球的动作;(2)两人相隔一定距离,自抛自顶至对方;(3)二人相距3—4米,将对方抛过来的球顶回去,体会顶球的时机。”[12]这个富有逻辑的教学顺序是学生练习方法的步骤,应从属于教学方法是范围,并不属于“身体练习”的概念范畴。一般来说,教学方法还可分解为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虽然体育教学并不能把教学活动完全割裂为教与学的两个方面,但关注学法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而上述的练习方法是学法中的一个内容,虽然在练习方法中也存在身体的直接参与或运动的技术含量,如“两人相隔一定距离,自抛自顶至对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学生身体参与的练习,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它仅仅是学生的练习方法,与纯粹意义上的身体练习或运动技术有本质不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推断运动技术属于教材的内容要素,教学方法则不属于教材的内容要素,教材所呈现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而教学方法属于“怎么教”范畴;其次,“练习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身体练习与运动技术含义相近,因此,教学方法中的练习法与身体练习不能混为一谈,练习法不属于教材内容要素,而身体练习则属于教材的内容要素。

同理,教学评价也不例外,它与教学方法雷同,是教材之外的因素,不能成为教材内容要素,即教学评价不属于教材,那么,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自我评价自然也不属于教材范畴。

最后,我们还需回到问题之二的起始点来看看矛盾的解决情况:身体练习与运动技术同属教材内容要素,教材内容要素中运动技术的称谓比身体练习或身体运动更合适;身体练习不属于教学方法范畴,身体练习与教学方法中的练习法有本质的区别。

3 问题之三与讨论:有关“教材”与教学方法关系思考

贾文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考虑到长期以来我国的通行说法是将示范讲解以及身体练习等作为教学方法,而本研究却将其作为教材予以定位,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这一观点,本部分以一节体育课的观察记录为例,就体育教材的分类展开讨论。

一、准备活动(略)

二、学习的展开(Ⅰ)

1.教师组织学生领取器材和调动队形

2.教师讲解示范(篮球急停急起运球)以及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在慢跑(走)中自主进行急停急起运球

4.教师示范“之”字型急停急起运球,并提出练习的要求事项

5.学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师手势进行“之”字型急停急起运

6.教师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

7.学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师手势进行“之”字型急停急起习

三、学习的展开(Ⅱ)

8.教师组织调动队形

9.教师示范(急停急起运球接上篮),并讲解技术要点以注意事项

10.教师将学生分四组于四个半球

11.学生进行急停急起运球接上篮的练习

12.教师巡回观察练习情况并进行提示

13.学生自我评价

按照前面有关体育教材之指称对象的讨论,这节体育课的观察记录中除了‘1、8、10’属于‘教学组织’的范畴外,其他部分都应该归属于体育教材的范畴。”[13]

与贾齐老师的观点不同,笔者认为上述的体育课教学流程不能定位和称之为“教材”,否则就把教材与教学方法等同起来了,并构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其理由有三:第一,贾文中明确指出了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明显区别:“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将经验以形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教材,而将这些教材按照一定逻辑关系依次呈现的方式则是教学方法。”这段话阐述了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但在此处却把体育课记录(基本是教学方法与流程)定位于教材范畴,似乎又把教学方法与教材等同起来了,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教学方法是指:“(1)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总称。可用于一切学科与年级。(2)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获得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14]教材与教学方法之间要构成一定的逻辑关联需要一个中介因素,那就是教学目标,没有教学目标,形形、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的存在与选择就会失去意义。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当然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长、教学环境条件有关。也就是说,一旦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就开始被选择与实施了,并呈现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方法就会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但教材却还是依然存在着。也就是说,教材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教学方法是灵活的、多变的,并以教学目标的存在而存在,以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消失。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教材可以相同,若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则完全不同,教学方法存在的意义在于为教学目标服务。第三,教材只说明“教什么”,而教学方法表述的是“怎么教”,以上所述的教学流程说明的是“怎么教”,而不是教材所呈现的“教什么”,因此,教材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内容,应该区别对待。

通过以上的进一步论证,认为课的教材与课中实施的教学流程有本质不同:课的教材寓意着“教什么”,课中实施的教学流程意味着“怎么教”,它们具有两个不同层面的内涵;教学流程中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既有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又有教学评价,还有教学要求与教学常规等,这个有序的排列构成了体育教师独特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明晰了几个概念及其关系,运动素材是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上位概念与基础,只有那些适合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运动素材才可以成为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内容的划分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以篮球为例,第一层面球类;第二层面是篮球;第三层面是篮球运球、篮球传球、篮球投篮等;第四层面是原地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和体前变向运球等;课程内容划分到了第三层面或第四层面,就可称之为单元或课的“教材”。身体练习、身体运动与运动技术含义相近,运动技术是规格化的身体运动或身体练习,它也是教材的内容要素之一。教材与教学方法意味着“教什么”与“怎么教”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把教材与教法联系起来的中介要素是教学目标。教材是客观存在的,而教法是灵活多变的,教法依赖于教学目标的存在而存在,教法因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消亡。

参考文献:

[1] [7][12][13] 贾齐,朱妹,李国红等. 关于体育课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称对象的考察[J].体育与科学 (南京),2010.6:89-92

[2] [3][10] 省略/

[4]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32.

[5] [6][8][14]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9, 695, 695.

[9]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