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逆向思维训练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本文先简要阐述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介绍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训练与应用。
关键词:逆向思维;艺术设计教学;思维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的步伐与效率也在不断加快,各大高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逆向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具有提升艺术设计创作水平的实用价值,在艺术设计的训练与应用上都有重要作用。
1.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1.1 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人类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1]。逆向思维表现的事物发展往往与正常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去深入探索,从而树立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创造新的事物形象。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利用了大多数人常规思维方式的缺陷。
1.2 逆向思维的基本原则
逆向思维包含四种原则:专业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创新逆向思维方法时一定要积淀一定的专业知识,设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才能把握好逆向思维的方向与尺度,进而形成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进行逆向思维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逆向思维也要有一个具体的指向,不能偏离,这也是设计策划与进行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明确了逆向思维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与想象;适用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从对象的不同属性出发,进行合理的创作,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创作前,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剖析设计对象的各种属性,了解产品的使用群体;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为了达到创意的个性效果以及视觉效果而摒弃正确的情感或者价值导向。
1.3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在设计过程中的普遍性指的是可以在作品的结构与位置上进行上下或者左右互换,或者进行高低对立位的转换[2]。
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在艺术创作中,当所有人都以赞扬的态度去表现事件时,逆向思维者往往会以批判的心态去看待事件,这是对人们习惯性、常识性以及传统性的批判。
逆向思维具有独特性,常规思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很多人都能想到的,而逆向思维则能够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
2.艺术设计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2.1 创新意识的培养
进行艺术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创造主题,找出对象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使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在进行设计创作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并提倡学生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基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常上课时应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多读书,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2.2 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与实践
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固化的教学方式,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作。具体的实践中,鼓励学生将生活引入到创作中,联系实际,将逆向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对比用逆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与常规思维创作作品的差异,通过找出常规设计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3 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应做好教学环节、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通过搭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逆向思维的训练中。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动组队,推举组长,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由学生自己宣讲成果,创作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
2.4 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逆向思维训练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初步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来训练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对比两种方式的不同,在初步训练有一定的成效后,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这样使学生处理问题是更加全面,也让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出其不意与吸引注意力的功效。
3.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错觉”逆向思维的案例
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其中“错觉”就是很多艺术家设计时常用的技巧,这种方法就是借助了逆向思维。如图1,是非常著名的鲁宾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杯子,而将背景调换,我们能看到两张相对的脸,这个由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设计的图形被人们广为流传。
3.2 “解构重组”中的逆向思维案例
解构重组与事物固有的图形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们可以将非常规的图形重新结合起来,打破图形原有的局限,设计出全新的作品,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通过逆向思维的创作,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3]。比如在际的课程讲解中,在选择“保护自然动物”为主题的创作中,学生可以用各种贴近主题的事物进行重组在一起,如在实际的设计教学中,有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画面下放是动物牛与鹰的头像,而画面的上面则是人的手臂以及捕杀动物的工具,该图片表示的意义是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吸引了其它同学的注意力。
4.结语
随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上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作为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组成之一,是学生创造力的的核心体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OL].科技与企业,2013(17).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错误思维
一、导言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约有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要么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学科发展显著不平衡;要么是物理考试成绩呈较大起伏,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下降。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效果与动机的为什么会出现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加以剖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的教学基本原则。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是比较思维中的运用不当。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二是惯性思维定势引出的错误。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A.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是不敢打破常规,不会运用逆向思维带来的错误。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C、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具象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出现错误。具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五是理论与实际脱离带来造成的错误。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究其根源,第一,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第二,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第三,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
三、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错误或障碍对策
一是注意主体性。在进行针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的进行都必须以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思维现状为基础,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制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是重视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统一。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教知识和教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知识和学思维的辩证统一,物理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辩证统一。物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思维训练要在物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中进行;同时,在思维训练中使受训者加速获取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能力。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达到提高物理学科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双重目的。
三是训练量要适度。物理思维训练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16~18岁,约为高中阶段)青少年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尤为突出,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是经验型的,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则进入理论型;初中生可初步理解辩证逻辑思维,高中生可基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根据思维发展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特点,适度安排训练内容,确立训练要点,编排训练程序,选择训练方法和评估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一、创设进行思维训练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主渠道,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创设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
例如:教学一年级思考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课前,让学生准备好5角纸币1张、2角纸币4张、1角纸币8张。
首先,让学生随意拿,然后再要求学生动一动脑筋:“怎样拿才有规律,拿的方法又多?”“如,从币额大的拿起。”在教师启发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能用各种拿法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组织图案写成下列的算式(以角为单位):
5+2+1
2+2+2+2
5+1+1+1 2+2+2+1+1
2+2+1+1+1+1
2+1+1+1+1+1+1
1+1+1+1+1+1+1+1
再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1)从币额大的拿起。(2)把第1种拿法的2角分解为2个1角就变成第2种拿法,(3)还可以从币额小的拿起。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通过动手、动口、观察、思考,愉悦地学习,同时也训练了思维。
二、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思维训练同样也须途径,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应用题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解题思路,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每人浇4棵树,有3个人浇树,一共浇多少棵树?”时,请一个小组读题,让学生回答问题:“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然后教师贴出4棵树的图。“题中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浇树)教师贴出3个学生浇树的图。“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一共浇多少棵树?)
“每人浇4棵树,求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就是要算什么?”(就是要算3个4的和是多少)如果用加法解答怎样列式?列式:4+4+4=12(棵);如果用乘法解答又怎样列式?列式:4×3=12(棵)。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乘法口诀的意义,建立起正确的乘法概念,学会了解答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思维。
三、充分发挥练习题的多向思维训练的功能
课本中有的练习题,尤其是有的星号题、思维题,可用简捷解法、反常解法和独特解法等多种解法,是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的好材料。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寻找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
例如,教学面积计算后,让学生练这样一道思考题: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老师,这图形没学过,怎么求面积呀?”题目刚出现,学生就提出了疑惑。
“对,这种图形我们未学过,但大家东动动脑筋,怎样把它转换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开窍了,可把不规则图形割补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并且有以下几种解法:
以上解法中,既有组合,又有划分,不少学生能想到两种以上的解法,每想到一种解法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题的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对原图的拆分进行演示,通过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其良好的效果是静态的图片、幻灯片无法相比的。
在这几种解法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第三种割后的每个小长方形大小相等,因此第三种解法“20×10×6=1200”最为简便。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寻找简易快捷的方法,解答出答案,使学生既学会多向思维,又学会解题方法的优选。
四、利用互逆因素,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心理学家曾做过研究,经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儿童,往往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也特别强。教材中的例题如果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新的联系,新的构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例如,学习两步应用题后,学生可练习这种习题:“学校图书馆新买来科技书70本,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5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学生解答:70×3+50=260(本)
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面这道题,假如故事书已知260本,科技书未知,可以怎么说?讨论结果有两种:
(1)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260本,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5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260本,比科技书的4倍少2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篇4
关键词 作文教学;作文写作;创新思维
无论是文采飞扬的语言,还是清晰流畅的思路都来自敏捷的思维。尽管很多学生语文基础扎实、写作立意准,但要收获惊喜,还必须立意新,在切合话题的前提下大胆立意,表现自己对生活独到的、有个性的理解和体悟。要实现这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一、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异。它不拘泥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局限于人们既定的理解。发散性思维是客观事物复杂性的反映。各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事实表明: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如以“水”为话题做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概括水的特点、用途,然后拟写自己的写作思路,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1)以滴水汇成大海,积少成多的特点,联系到重视积累的问题。
(2)一滴水与大海,可以联系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3)从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联系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问题。
(4)从水与船的关系,即“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联系到民心得失社会稳定的问题。
(5)从水与鱼儿的关系联系到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干群关系等问题。
(6)从水滴石穿可联想到恒心、毅力的问题。
(7)从水冲决堤围、冲垮桥梁、毁坏公路等联想到柔能克刚的问题。
(8)从水装在什么样的容器中,它就成为什么样的形状联想到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的问题。
……
还可以从其他有关水的故事联想到人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貌等问题。通过类似的训练,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话题作文中来。比如以“规矩”为话题的作文,我让学生先拟出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归纳如下:
(1)就“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谈学校培养人才;就“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谈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的要求。
(2)谈教育的弊端,有些条条框框扼杀了一些人才的成长。
(3)谈社会上“随份子”的现象。
(4)谈破格启用人才的问题。
(5)谈奇风异俗。
(6)谈,谈尊重少数名族的禁忌。
(7)谈陈规陋习对人们的束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8)谈职业操守。
(9)谈生活中的“违规”现象,如作弊、闯红灯等。
(10)谈游戏规则。
……
学生思维活跃、视角新颖、文思流畅、立意深刻,真可谓精彩纷呈。
二、逆向思维训练
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也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从事理的相反方向入手,展开思路,得出新观点,觅到新途径,发明新产品,这样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思考方法主要是采用正反置换的方法,进行反向思考,从而得到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却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染布作坊,小女儿做雨伞营生。这位母亲总是愁眉苦脸,下雨时怕大女儿染的布没法晾晒;天气晴朗时又担心小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老者让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女儿的生意会火红,晴天大女儿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生活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如果把它们的原意进行逆转,反弹琵琶,势必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提炼出新的观点。
例:要求变换角度理解下列名句,力求通顺、生动、有一定的说服力。
“无欲则刚”解说:无论是钻研学问,还是做生意,走仕途,欲望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心,怎能成大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解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谁能掌控宇宙万物之变化?说错了,改了就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解说:前面就是死胡同,还把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有你吃亏的时候。
篇5
关键词: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 创新思想
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都属于人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正向思维是顺应事物发展方向,逆向思维是在正向思维方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有时候会有意外的收获。逆向思维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逆向思维的种类
(一)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向,从反方向进行考虑。
(二)转换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思维方法就是顺着事物发展方向解决问题时,受到阻碍而不能进一步解决,而转换成另外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著名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通过把人拉上来的方法解决不了时,把缸砸破救人就属于这种思维方法。
(三)缺点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事物的改变缺点,变缺点为有利点的思维方法。
二、逆向思维的特点
(一)普遍性。逆向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有它的存在。如性质上软与硬、高与低;位置上的互换,上与下、左与右;过程上的逆转气态与固态的相互转换等。只要能够从事物的一个方面想到对立的一个方面就是逆向思维。
(二)批判性。逆向思维是打破传统的、常规的、公认的思维习惯,是对正向思维的一种挑战,它能够克服习惯造成的思维定式的不利影响。
(三)新颖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逆向思维就很好的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法。
三、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解题能力,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因为逆向思维而取得伟大成就的案例。如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现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而英国的法拉第继续进行奥斯特的实验,通过逆向思维感觉既然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那么电能产生磁,磁也一定会产生电,经过十年的不断实验,法拉第终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我认为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知识的双向运用的意识
在高中数学知识中,许多公式、定理、法则都是可以双向运用的,许多关系也是互逆的,如“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互为余角”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公式的逆运用感到很吃力,这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对于正向运用公式和常规正向求解感到很容易,但是对公式的逆运用感到无从下手,非常吃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花心思让学生清楚这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从一方面推到出另一方面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知识中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也为学生双向运用知识、培养逆向思维提供了条件。如绝度值的概念、数的乘方、平方根等都属于对应关系,这些问题正向思考容易,但是进行逆向解答就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
(二)在数学问题求解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1.训练反面求解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正向求解较难,那么试一试反向求解,也许会更加轻松容易。
如:a为何值时,x=1 不是方程2x-a=3x+5 的根?
[简析] 如果根据题意,正向思考本题,很难得到正确答案,这时候反向思考。假设x=1是原方程的根,则a=-6。显然,当a≠-6时,x=1不是原方程的根。
2.训练反面论证方法
在高中的学习当中,遇到的反证法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证法是根据形势逻辑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来进行的,矛盾律是指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否定的论断中,有一方面是假的。而排中律是指任何一个判断非真即假。所以在正面论证较难得情况下,就可以反面反方向论证。
例:如下图,已知a,b为异面直线,A、B∈a,C、D∈b,求证AC和BC是异面直线。
分析:在此题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异面直线的定义直接证明比较困难,但如果从反面证明则比较简单,如果AB和CD共面,则得出a、b共面,与题目条件a,b为异面直线相矛盾,因此得到AC和BC是异面直线
3.训练逆向推理方法。有因就有果,正向推理是根据因来推出果。而逆向推理就是由果来推出因的过程。在解题时,分析题目结果,从结果里来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这就是逆向思维推理方法。
(三)营造逆向思维氛围
逆向思维的训练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要多提供一些能够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题目,营造一个逆向思维氛围,达到训练目的。
1.鼓励学生敢于倒过来想问题,构造逆向思维情景。对于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得到正确结论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问题倒过来思考,使旧的问题得到一个新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一个新鲜感,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营造逆向思维气氛。
2.利用课外园地,创建逆向思维环境。课堂是学生思维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多方面的媒体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学校里校园板报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造逆向思维环境的媒体。还可以成立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进行逆向思维论文征集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逆向思维环境。
总之,逆向思维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克服思维习惯的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正向思维有着它自身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逆向思维的训练,而否定了正向思维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宋毓文.发散性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1985,(05).
篇6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克服单向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加强反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反向思维是和顺向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形式,属于发散思维范畴,它是从正常思维的反方向思考问题,谋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克服了思维的惯性和连续性,表现出思维过程的间断性和逆向性,对小学生来说,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力,同样可以迅速完成这种转变,逆向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就可以打破正向思维的定势,挣脱定向思维的束缚,克服单向思维的弱点,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全面考虑问题,发现新知识。在解题时,主动探求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求异和求新,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的大胆创新,老师要多赏识多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加以拓展。在学生反向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适时恰当的加以点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反向思维,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解题能力,开发智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有好处。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还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发人深思。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开染坊,老太太天天发愁,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阴天担心小女儿染色的布匹干不了,直到有一天碰到一邻家大爷,老大爷夸老太太好福气,说晴天她小女儿生意好,阴天大女儿生意好,老太太每天都有钱赚,老太太这才茅塞顿开,从此天天乐呵呵的,再也不发愁了。这个故事就是反向思维的例子,它告诉人们,只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似山穷水尽,绕过去就会柳暗花明。数学问题也不例外,当解题思路受阻时,不妨转变思维路径反向思考,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二、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反向思维的训练
1、举反例,找根源,错中求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反面实例,举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探究错误的根源,从而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和“一个数除另一个数”,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一字之差的两种说法,就是互逆的两个算法。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引导学生从概念的正反两面去思考,比如,“倒数”的概念,两个数互为倒数,三分之一是三的倒数,而三也是三分之一的倒数,老师在教学时适时抓住教材中有逆向关系的两个概念,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互逆的运算,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运算法则的互逆性,延伸到数学思维方式的互逆性。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掌握了逆向思维方法后,可以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逆向思维推理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少,生活阅历浅,遇到问题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从心理角度出发,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拓展思维空间,而且可以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学生的朋友,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
3、对数学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运用正向思维解题,是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到结论。而反向思维是从结论入手,追溯到题目所给的条件,两者的思维过程是相反的,运用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比如,一个三角形面积是1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6厘米,底是多少厘米?这类问题就可以把公式进行逆向转化,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这种解题方法是由结论到已知条件,在论证过程中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缩短了条件和结论的距离,找到解题的捷径,通过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懂得,解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善于转化思维方式,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篇7
1.反向思考法。反向思考就是颠倒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分析问题,转变事物和现象的动静观念,有时可以大大简化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求垂直上抛物体在到达最高点前一秒内的速度变化规律,如果按照原过程垂直上抛去理解,分析过程很复杂,若研究它的反过程,即从最高点自由下落时一秒内的速度变化规律,问题就大大简化了。
2.转换思考法。转换思考法就是研究背逆原问题的路径,将问题转移到其他方面来求解,从而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如一桥面长为L,重量为W,一辆重量为G的汽车以速度V通过桥面,求解随时间变化桥墩受桥面压力的规律。如果直接将桥墩作为研究对象,题目无法求解,我们可以转换研究对象,把桥面作为研究对象,桥墩受到的桥面压力和桥面受桥墩的支撑力是一对作用力和作用反力,这样就不难解决了。
二、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在智力,开拓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所在。
1.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物理科目有着自身的特点,物理参数多、概念多、规律多,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记忆只会死记硬背,对其本质含义不甚了解,不会灵活运用。如果能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又可避免死记硬背。如在讲解力矩平衡时,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逆向思维习题:已知平衡力矩中两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要求准确画出力的作用方向和力的大小比值。这就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力、力臂、力矩平衡的理解。
2.在物理解题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在面对一些物理背景、物理现象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学生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往往不能简单地、灵活地解决问题,此时,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拓宽解题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如在讲解圆周运动时,求解物体在光滑轨道面做圆周运动的物理参数,用逆向思维可以更有效地解题。假设物体在顶点不下落,需要满足何种条件?分析保持这种状态的力和力的方向,然后继续思考达到这些条件的机械能又是从何而来?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再把斜面高处的重力势能结合起来,从而求解答案。
3.在物理实验中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单摆周期”这一课中,可以设计这一个重力加速度的验证实验:当已知重力加速度时,根据单摆的运动周期规律,需要计算什么值,利用什么工具来验证?可以先由学生来思考解答,然后设计好实验步骤和方案,并由学生来测量,记录实验过程,最后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
篇8
关键词:逆向思维 培养 分析 写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正确地分析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它能够让思维逆向发散,向原材料原观点对立的方向发展,对原材料原观点进行逆向的深入探索,从而树立起新观点,再造新形象。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中学生长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书本和权威容易迷信,看问题往往是人云亦云,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分析、评价问题,缺乏独立思维,这当然不可能提出新的观点,写作文时也就无法写出新意。
语文教学要培养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首先应帮助学生解放思想,经常动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反其意而思之”、“反其意而行之”。对于一般约定俗成的观念,挂在口边的俗语成语,如果学生有新的看法,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番逆向思维,只要发现了新问题,且能自园其说,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新意。比如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有的学生反向思维引出新意:事竟成还需其它条件,有时有志者未必都能心想事成。这类异向思维有一定道理,学生能接受翻出来的新意,同时还可以启示其它同学进行类似思考。
培养逆向思维,还要充分利用传统名篇。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佳作,为我们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供了范例。例如,桃花通常用来形容女子艳丽的容貌,但也有人用桃花形容女子轻薄,“开时不记春有性,落时偏道风声恶。东风吹树无休日,自是桃花太轻薄”。同是咏梅,林和靖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端庄典雅;陆游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流露出清高孤傲的情绪。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然可以明白逆向思维的作用。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做逆向思维训练的例文。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从正面理解,当然受益不浅,如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质疑,将思路打开,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能受益。“生”的条件不只是“忧患”,“安乐”也不是导致“死”的唯一原因。再如学习《鱼我所欲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文章开头两句中的“不”字划掉,变成“二者”均可“得兼”,“鱼”还舍不舍? “生”还舍不舍?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各抒己见。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再如教学《警察与赞美诗》一课,只有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作者逆向立意的特点和意图,才能把握作品表现的深刻的社会主题。作品主人公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平日在街心花园的长凳上过夜,为了度过即将来临的严冬,他想进监狱谋取免费的食宿,想尽千方百计惹是生非,希望以此被警察抓进监狱,可每次都受到受损害者或是警察的宽纵。后来他在一座教堂前因受到赞美诗音乐的感化而萌生弃旧图新、老老实实靠劳动过正常生活的想法时,警察却没凭没据毫无道理的逮捕了他。作者打破常规,逆向立意,描绘了出人意料的结局。作品正是通过反常的巧妙构思,表达了深刻的社会主题。通过分析作者的思维意图,学生不仅从中看到了当时社会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丑恶现实,而且也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课本中还有一些运用逆向思维构思的文章,如《项链》出人预料的结尾,也是不按正常思维构思形成的故事,通过学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在写作训练时,更应结合讲读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历年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可能有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如《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两个论点完全相反的作文题。因此,不论社会需要还是高考实际都提示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平日作文让学生写一写诸如《班门弄斧新探》、《开卷有益吗》之类的题目,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都可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潜能人人皆有,只不过有的人表现得突出一些,有的人不善于表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相信,只要在学习中愿意独立思考,不抄袭,不"人云亦去",这便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师就是要打破他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因此,教师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亲身在体验中探索新知,开发潜能,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一、 加强指导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故创造性思维对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善于幻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1、 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能力。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例如平时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生物知识与仿生学联想起来。人体有各种精美的感觉器官,由于机能的奇妙,给工程设计师许多有益的启示。蝙蝠的喉部发出的超声波能准确无误地测定障碍物离它有多远,在哪个方向以及它们在做什么样的运动,科学家们从中得到启示,研制了雷达,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联想的妙用,学会联想。
2、 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企鹅的抗寒本领,避役的变色本领,苍蝇的抗菌本领,北极熊冬眠期间内化体内垃圾的本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各种不同问题。如有的同学提出,如果弄清了北极熊的冬眠机理,就可以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吃不拉而对身体无害的问题。尽管有些想象看似荒唐,但这对训练学生思维的伸展性极为有益。
3、 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确良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和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如: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及我国重庆市的一些楼顶上,人们种植蔬菜和花卉,形成独特的"空中菜地"。1994年,成都市的商业场屋顶上建成了2400M的"屋顶花园",一些地方甚至还在屋顶上建成了"鱼池"养鱼。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奇思妙想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多想出些方法来解决,从而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4、 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在人粪尿的处理时,可以举例澳大利亚一青年约翰。马登,他从一般人不屑一顾的"马粪"上做逆向思考,大学毕业后用了二年时间研究马粪,最后辞职承包了悉尼市郊一个马会的全部马粪的处理,把马粪加工成为肥效高、无臭味的颗粒肥料出售,他于1995年赚取了1亿美元,成为1996年初悉尼市的一条特大新闻。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讨论,同时也可在习题教学中运用逆推法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 加强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1、 在实验中强化独创
实验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探索型,而探索型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教材中实验类型多,有调查、探究实验、设计等。过去学生实验以模仿为主,属验证性实验,学生缺少热情,上课的模式基本上是先做实验,再进行讨论与总结。现在的探究实验增加了假设、验证、讨论等,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打开学生的思路,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2、在活动中引导创造
篇10
【关键词】逆向思维 数学教学 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捷径。中学数学教材中的“逆运算” “逆否命题 ” “反证法 ”“分析法”等很多地方都涉及到思维的逆向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特殊的意义。
俗话说的好:“在逆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在逆境中如何求生存,这就要去思考,而创造性思维往往来自逆向思维,有时候则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反其道而行之,达到摆脱困境的目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枚不胜举。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砸缸”救起了小伙伴,就是运用了“破缸留人”的逆向思维。古罗马的阿基米德利用水的浮力和物体的排水量来鉴定国王的金冠。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位、多功能、多途径思考问题的习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应充分进行逆向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以下两类为例:
一、顺推不行则逆推
有些数学题,直接从已知条件入手来解,会得到多个结论,导致中途迷失方向,使得解题无法进行下去。此时若运用分析法,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逐步往回逆推,往往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题途径。例如:
例1 已知a,b是 不相等的正数,求证:a3+ b3> a2b+ ab2要使 结 论 成立: a3 + b3> a2b+ ab2,只须知(a+b)(a2-ab+b2)> a2b+ab2,因为a+b>0,要使(a+b) (a2-ab+b2) >a2b+ab2成立只须知道a2 -ab +b2>ab,要使a2 -ab +b2 > ab成立只须知道a2-2ab+ b2> 0,要使a2-ab+b2> 0成立只须知道(a-b)2>0。显然由题设a≠b,(a -b)2>0是成立的。
例2 某文具店第一次把乒乓球卖出一半后,补充1000个,以后每次卖出一半后,都补充1000个,到第十次,卖出一半后恰好剩下了1000个,文具店原有多少个乒乓球?
分析 :若直接设文具店原有x个乒乓球,则第一次卖出一半后剩下x的一半个.第二次卖出一半后剩下(x的一半加1000)的一半,依次下去做…这就太复杂了,现采用分析法解答。
解:设第十次卖出前有x个乒乓球,则x÷2= 2000,得x=2000这也是第九次卖出一半再补充1000个后的乒乓的球数,又设第九次卖出前有y个乒乓球1000,得y=2000,这也是第九次卖出一半再补充1000个乒乓球数。因每次卖出和补充乒乓球数的规律相同,可知文具店原来有乒乓球2000个。
二、正面不行用反面
这里的反面指的是用反证法,是初中阶段两大间接证发中的一种,另一种是同一法。
例1 设 二实数a和b,若a2+b2=0,则a和b必须同时为零。
证明 :设 a,b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有扩、少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则有a2+b2>0,与已知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式成立。
例2: 有关于x的三个方程x2 +4mx-4m+3=0; x2 +(m-1) x+m2 =0; x2 +2mx-2m=0.它们中至少一个有实根,求实数m的范围。
分析 “至少一个有实根”包括只有一个有实根;其中两个方程有实根;三个方程都有实根三种情况。但我们考虑问题的反面:m为何实数时,三个方程均无实根。问题变得简单易解。
解: 若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
1<0,2<0,3<0
则: -3/2 <m<-1
其补集m≤-3/2 或 m≥ -1 为所求m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