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医疗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医疗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医疗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 荨麻疹;依巴斯汀;IgE;点刺试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多使用抗组胺类、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但均存在着疗效较差、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等缺点。为评价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自2006年1月以来应用依巴斯汀治疗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的变化及其抗组胺点刺试验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1月内未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半月内未应用过抗组胺药物;无严重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类药物过敏者。胆碱能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征患者不入选本试验。

1.2 临床资料 156例荨麻疹患者均为2006年1—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均符合观察的入选标准。156例患者中急性荨麻疹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15~53岁,平均27.9岁;病程2~28 d,平均12.7 d。慢性荨麻疹91例,男42例,女49例;年龄16~59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39.6个月,1年以内32例,1~5年43例,5~10年10例,10年以上6例。接受组胺点刺试验的1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在我科实习医师,男7名,女3名,平均23岁。

1.3 治疗方法 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口服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日,急性荨麻疹患者在首次服药后留观2 h,连续服药7 d。慢性荨麻疹患者连续用药4周,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连续1周无风团及瘙痒出现者,依巴斯汀减至原来剂量的一半,即5 mg/d,若减量后病情反复,则再恢复到原来剂量至疗程结束。分别于2周、4周观察并判定疗效。治疗期间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食物及吸入物。

1.4 观察及评分方法 对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第7天,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1及28 d时随访,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体征情况,按0~4级评分方法纪录,见表1,各项评分相加为总积分。同时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和体检发现并记录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病例数)×100%。

表1 临床症状体征4级评分标准症状体征01分2分3分瘙痒无轻度瘙痒中度瘙痒但能忍受重度瘙痒不能忍受风团大小无直径≤0.5 cm0.5 cm<直径<2.0 cm直径≥2.0 cm风团数目无1~5个6~12个>12个皮肤划痕征无稍高起,缓起条索状隆起,较快起条索状隆起,迅速1.5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以SSRI判断疗效。首次服药以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50%的时间视为起效时间。痊愈为SSRI≥95%;显效为95%>SSRI≥70%,进步为70%>SSRI≥30%;无效为SSRI<3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6 检测方法 急性荨麻疹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慢性荨麻疹于治疗第28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IgE,采用ELISA试剂盒(天津新传公司)检测。在包被有抗人IgE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本及缓冲液后保温;洗掉未结合的血清组分,加入酶结合物二次保温,最后将结合上的酶结合物通过与氧化物和四甲基联苯胺反应显色,显色的光密度与最初结合在微孔中的IgE成比例。正常值<150 IU/ml。

1.7 组胺点刺试验 用75%乙醇消毒前臂屈侧皮肤,待皮肤干躁后,将10 g/L的盐酸组胺溶液滴在点刺部位,用特制的点刺针将滴液垂直刺入皮肤,20 min后口服依巴斯汀。在组胺溶液点刺的同时,于其上方5 cm处用生理盐水点刺作阴性对照。于点刺15 min、服药后1 h和2 h测量风团和红晕的最大直径(D)及垂直直径(d),求出平均直径[(D+d)/2],按下列公式:A=3.14×[(D+d)/4]2分别计算其面积×10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荨麻疹疗效 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1例(78.46%)在首次服药后1 h起效,其余患者在首次服药后2 h起效。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 h和2 h的总积分由治疗前的(6.721±1.655)分下降到(3.206±1.769)分(P<0.05)和(0.929±0.874)分(P<0.05)。疗程结束时痊愈38例,显效21例,进步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0.77%。对痊愈的38例患者于停药7 d随访一次(电话随访或患者复诊),结果有2例复发(5.26%)。

2.2 慢性荨麻疹疗效 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2、3、4周的总积分分别由治疗前的(6.437±1.740)分下降到(3.601±1.537)分、(2.119±1.679)分、(1.563±1.831)分、(0.832+1.265)分(P<0.05)。治疗后疗效见表2。开始有效时间最短2 d,最长5 d;同时对痊愈的72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2个月各随访一次,1个月时复发率为9.72%(7/72),2个月时复发率12.50%(9/72)。

2.3 血清总IgE治疗前后比较 急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69.32±143.19)IU/ml,治疗后为(135.42±67.68)IU/ml,慢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37.97±106.35)IU/ml,治疗后为(97.90±24.63)IU/ml,急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4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和红晕的抑制作用 见表3。实验表明服用依巴斯汀1 h和2 h后,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分别为49.28%和87.36%,对红晕的抑制率分别为53.49%和89.27%。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作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5例出现轻微的嗜睡,1例口干。上述症状均较轻,未影响继续用药。

表2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n)时间例数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1周91363317575.822周91532511285.713周9166177191.214周9172145094.51表3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及红晕的抑制作用(x±s)时间例数风团面积(mm2)红晕面积(mm2)风团抑制率(%)红晕抑制率(%)服药前1037.971±16.350857.905±1024.636服药1 h1021.236±9.021430.712±375.82949.2887.36服药2 h105.848±4.176103.452±133.05653.4989.27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约有20%左右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但绝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 [1],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且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较大的烦恼和痛苦。

依巴斯汀(开思亭) 是一种有效的、具有高选择性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其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国外有报道,依巴斯汀抑制组胺诱导的红斑及风团的作用,较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强[2]。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红斑及风团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且快速,从急性荨麻疹患者服药情况看,服药后瘙痒减轻时间最快为15 min,一般为1~2 h,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90.77%。依巴斯汀每日5~20 mg均能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疗效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3,4]。本试验应用依巴斯汀10 mg治疗91例慢性荨麻疹,开始有效时间最短1 d,最长5 d,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治疗7 d时有效率为75.82%;治疗28 d时有效率达94.5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停药后复发率低,2个月时仅为12.50%。该药不良反应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其困倦发生率很低,仅为3.21%,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5]。

IgE是一种亲细胞性反应素型抗体,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但在I型变态反应中含量明显增高,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有关报道一致[6],说明多数荨麻疹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本研究表明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经依巴斯汀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依巴斯汀有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的作用,随着血清IgE水平的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通过对156例患者的观察,我们发现服用依巴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具有近、远期疗效好,作用时间及缓解期长,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是治疗荨麻疹较理想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 Gispert J,Antonijoan R,Barbanoj M,et al.Efficacy of ebastine,cetirizine,and loratadine in histamine cutaneous challenge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2,89(3):259364.

[3]  Hurst M,Spencer M.Ebastine: An update of its use in allergic disorders[J].Drugs,2000,59(4):9811006.

[4] Kaplan AP.Clinical practice,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J].N Engl J Med,2002,346(3):175179.

篇2

一、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厅《关于成立江西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赣教字〔2009〕8号)等文件精神,迅速行动起来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成立了××学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校医院,甘筱青校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开展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校医院也成立了以院长贾宗林为组长的医疗应急工作小组,制定并启动了《××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公布24小时应急电话。校领导多次召开党委和行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分解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相关责任人;校医院认真执行校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的相关决议,落实各项措施。针对外教、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校长助理杨耀防教授在尚未成立校领导小组之前就召集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处和校医院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精神,要求将防控知识和手段宣传给外教、留学生,动员他们近期不要出入境。由于宣传到位,防控措施得力,确保了校园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

积极应对,措施完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要求我校师生员工注重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的防护意识。校医院甲型h1n1流感医疗防控医疗应急小组发放宣传单(册)3000余份;在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公共场所张贴相关宣传单100余张;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板报、校园网开展甲型h1n1流感专题知识的宣传;还利用教职工来校医院体检的时候进行现场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从而消除了广大师生的恐慌心理,做到内紧外松,使大家既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又无过度应急反应。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我校未雨绸缪,行动迅速,由校医院组织开展了2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应急小分队的防控能力。全院30余医务人员都得到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另外还培训义务卫生宣传员(学生)23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医务人员100%掌握防控知识,学校每个班级学生都知道甲型h1n1流感有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学校的防控措施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依法管理,强化疫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用科学方法防控甲型h1n1流感。同时,建立疫情监测网络,由学生管理干部和义务卫生宣传员两条途径共同承担学生班级的疫情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我校人群中发生与传播。

4、加强后勤物资供应保障力度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校医院及时安排专项资金,采购用于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设施和药品,购买医用防护隔离服4件;n95防护口罩100余个;84消毒液4桶;另外还加大了板蓝根冲剂等预防性中成药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

三、

存在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要求

存在不足:

1.部分人员认识不足,由于我省、我校目前还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个别人还存在麻痹思想。

2.校医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应急能力,培训尚需进一步加强,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下一步工作要求:

1.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展,及时调整工作布署,制定相应办法,进一步加强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实施,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2.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继续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

3.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篇3

一、工作原则

猪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

二、组织管理

新城子乡各小学要建立人感染猪流感防控相应机构,中心小学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署全乡小学猪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体卫艺处,具体负责监督、协调和联络、控制疫情的措施、落实猪流感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各村小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校的防控工作。

三、疫情监控

1.全乡各学校要坚持晨检制度和报告制度,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出勤和身体健康情况,对因病缺席的学生,要确定掌握病因,学校要掌握全体师生的身体状况,对体温超过37.5℃或身体异常及有可疑症状者要密切观察,实行疫情快报制度,及时上报中心小学,再由中心小学报告教育局。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密切关注与国外来访人员(回归人员)有密切交往的师生。学校要掌握相关相关师生情况,做好登记调查。对国外(特别是疫区)邮寄物要认真消毒和监控。

四、应急处理措施

1.中心小学成立以两位校医为主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如有疑似病例,立即到达现场处理及协助教育局保健所、卫生部门进行有关工作。

2.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教育局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疫情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人数等有关内容。

3.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流行的一切活动。

4.在上级各部门未达到前,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病患人员隔离。

5.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五、其他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学校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猪流感和其他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卫生防疫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对学校校医进行人感染猪流感和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监控与报告等方面的培训。

2.改善环境卫生和做好应急准备。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教室、图书馆、厕所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卫生,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有专人负责。保证消毒药品与消毒器具的够用有效。

3.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有关食品卫生法规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篇4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校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指挥有关科室及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协调并配合县内有关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区教育局、卫生局等行政部门及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5、根据需要对涉及师生及员工的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6、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结合实际,拟定本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四)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应急状态期间,各科室人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主要领导及值班人员电话要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并保持24小时畅通。

   (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协助医院预防、诊断、救治及隔离观察工作。

   (六)各科室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科室、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服从并配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七)学校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区教育局、卫生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医学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八)卫生室应当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治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报告与监测

   (一)建立信息报告体系,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二)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应严格贯彻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于涉及的如下内容应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并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1、出现大批中毒、重大交通事故致人员伤亡而急需抢救时,出现甲类传染病、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需抢救的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县教育局、卫生局提出书面报告。

   2、对于校内发生的影响师生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诸如爆炸受伤、集体中毒、群殴受伤、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意外伤害及其他原因的集体受伤事件等,应在第一时间运送校医务室或医院的同时,由有关值班人员向学校领导、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及后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校医应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校内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审核、。与疫情相关的权威信息的,须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请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能随意传播、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4、任何班级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5、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学校举报有关人员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负责组织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协调和配合县内有关医疗技术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校内保健教师应当立即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医疗救护技术和力量不足时,应当及时请求医院予以支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隔离措施,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及参加医学检查,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校所属卫生室的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及其应用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

   (五)当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后,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对疑似病例要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要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为流行病调查医生提供详实的流病资料。

   2、学校要加强消毒管理,认真贯彻《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特别要加强对教室、图书室、活动室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

   四、应急预防与监控

   (一)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原则,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对本人及其亲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家或者在医院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并要加强对重点班级、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二)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设置并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等。

   2、所有师生居所、办公室、会议室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员工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4、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5、一旦发生疫情,对校园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要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突发事件发生当日起外出人员必须向学校及县教育局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县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6、对从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返回的人员,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三)加强消毒和爱国卫生工作

   1、各教学楼、食堂、图书室、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及交通工具,学校统一组织消毒。对确诊的甲类传染病和高度疑似病人学习工作过的场所、居住过的寝室等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工作地点、起居场所进行重点消毒。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内各个建筑物进行清洁打扫。

   (四)在必要时可提出申请,调整教学计划、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安排外出实习活动。

   (五)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对待和防范疾病,消除恐慌心理,保证社会的稳定。向校内所有教职工、学生发放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预防知识卡。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媒体,普及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防范的有关科学知识。

篇5

【中图分类号】 R 511.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91-02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2009年初以来,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在全球肆虐,在我国境内也不断蔓延,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由于高校人群相对密集、社会交往比较频繁、集体活动相对较多,全国不少高校的甲流疫情也时有散在发生,事关校园稳定和师生安全健康,防控工作不但非常重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

某高校共有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大学生32 000余人,自2009年9月初发生1例输入型甲流病例,截止12月3日共发生127例。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措施有效,应对积极,在防控甲流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确保了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1 领导重视,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1.1 健全机制,构建学校领导机构和防控工作体系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甲流的防控工作,充分认识到构建有效的领导机构和防控工作体系是应对学校甲流疫情的关键措施,也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重要工作基础。在甲流第一波疫情到来之前,学校及时果断地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有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包括督查、宣传、医疗、保卫等9个工作组,并成立了由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呼吸内科、重症急诊医学等专家组成的咨询医疗专家组,同时构建了学校-书院(学院)-宿舍的防控工作体系,对甲流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安排,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1.2 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保障甲流防控工作有章可循 依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甲流疫情的发展态势,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12次专题会议,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防控工作相关文件,部署并不断调整防控工作和具体措施,明确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制定并公布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有效地保证了甲流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地组织实施和应急响应。

2 分工协作,科学防治,狠抓落实

2.1 未雨绸缪,做好防控甲流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初在国内外出现甲流疫情后,根据上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视频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自4月份成立伊始,就相继开展了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医疗预案和工作程序,明确分工与责任,准备医疗物资,印制张贴甲流防控宣传海报,编写和发放医学预防知识宣传册等方面的工作,为防控甲流做好了充分准备。(1)加大专项投入与建设,全力做好防治甲流的医疗准备工作。学校拨专款购置和储备防控甲流的药品、医疗设备及器材,在校医院建立发热门诊,并将校医院住院部2个病区调整为发热隔离病房,预备用于收治确诊病例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腾出西校区招待所部分房间开辟隔离区,以备隔离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与第一附属医院建立24 h重症病例收治应急机制,实现重症病例的快速应急处置。(2)坚持体温检测,确保防控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学校统一购买体温计,通过学院(书院)发放给每位学生,由学生处落实对学生晨晚(体温)双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对缺勤学生及时跟踪、排查;规范信息上报制度,明确报送程序与渠道,落实信息报送负责人、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严密监测学生健康状况,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强化出入校园管理,严防输入型甲流疫情在校内的传播。甲流疫情发生后,在全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和学生请销假制度,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外出;购买电子测温仪,由公安处门卫在学校的各大门设点对进校人员认真检测、严格排查,做到体温检测、证件(学生证、工作证)检查双把关。(4)加强消毒措施,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由校医院组织对全校各学院、书院和后勤物业楼管人员集中进行环境消毒知识培训,做到消毒工具、药品、剂量、方法四统一,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实施每日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并在校园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学生自觉搞好宿舍环境卫生,加强宿舍通风换气,经常清洗双手,消除卫生死角,积极防范流感的传播。(5)抓好舆论导向,做好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和印发了上万份甲流防控宣传海报和医学知识宣传册,在学生中大力普及甲流防控知识;邀请疾控专家作客校园网BBS与学生互动,从疫情变化、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医疗救治、个人症状解析等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校院网主页设立“甲型H1N1流感专题区”,公开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进展、疫情变化,开展防控方案、个人防护和预防措施等知识教育;各书院、学院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教育学生要“为自己负责、为同学负责、为学校负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能力,使人人重视甲流的防治。(6)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根据室内集中活动和大型会议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尽量减少学校的大型室内集体活动。由学生处以及各书院动员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增强体质、抵抗甲流、增进友谊”和“热爱生命、关爱健康”为主题,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户外文体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消除恐惧,为主动防控甲流打好身体基础。(7)加强督察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学校主管领导带领督查工作组,对各书院、学院及校医院等重点部门和单位的甲流防控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实地查看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着重检查思想认识、组织宣传、制度建立、措施落实、物资到位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校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积极应对,及时妥善处置初期甲流疫情 9月2日,该校出现第1例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开会研究情况,紧急启动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及时将患者转往省市甲流指定收治医院,并请省市疾控中心专家到学校进行终末环境消毒,并对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筛查和分类隔离。第一波甲流疫情,该校共出现3例甲流患者,在校医院隔离观察20余名密切接触者,在宿舍医学观察300余人。由于防控及时,措施得力,该校甲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治愈出院,密切接触者和医学观察的300余名学生于国庆节前全部解除隔离,保证了该校国庆中秋双节得以顺利放假。初期甲流疫情的妥善处置,作为该校甲流防控工作的一次实战演练,为后期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为此,陕西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工作会议上对该校的防控工作给予表扬。截止10月下旬,该校无甲流新增病例,学校顺利度过甲流第一波疫情。

2.3 沉着应对,科学指导甲流防控工作 国庆长假结束后,全国和陕西省甲流疫情发展迅速,每日新增病例不断上升。全国甲流疫情还显示出由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由输入传播为主转为本土发病为主,以及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的疫情传播交织在一起等特点。

自10月28日以来,该校又陆续出现甲流确诊病例,校医院门诊量大幅度增加,发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截至11月24日,该校已确诊74例甲流病例。甲流疫情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暴发流行的风险显著上升,防控形势一度颇为严峻。

学校甲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邀请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到校评估疫情和指导防控工作,经过研究分析,统一认识,明确了该校疫情仍属散发,但有暴发流行的危险。一致认为随着国内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及其甲流防治工作的深入,对甲流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严重性、局限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已成为共识;另一方面甲流病例骤增,各医疗机构面临的压力巨大,国家对甲流的防控措施已从堵、防转到重点医治重危病例和减少死亡率上来,校外当地政府指定收治的综合医院已不收治一般甲流病例,只收治重症病人。因此,学校及时调整甲流防控工作方针,将工作转向自我医治、自我隔离、自我防控,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扎实推进防控工作。

2.4 工作落实,把握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变化,根据卫生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新防控原则和“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的新防控策略,学校及时调整甲流防控工作方针,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治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决杜绝麻痹心理和松懈情绪,统一思想,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的部署,调整和健全防控工作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加大防治力度,严防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广泛宣传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广大师生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各书院等单位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信息的报告工作,使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能准确把握校园甲流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工作重点和采取应对措施。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向学生们宣传重症甲流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明确重症甲流确诊病例与轻症病例的不同处置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工作责任人,并在校园网上予以公布,消除了学生们的担心和疑虑。

对重症学生甲流确诊病例,启动校医院与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的24 h重症病例应急收治机制,实现重症病例的快速应急转运处置;对轻症学生确诊病例,及时收住校医院隔离病区,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医学隔离观察;对密切接触者和症状消除的学生治愈患者,教育其自戴口罩回宿舍隔离观察,实施体温晨晚双检,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对教职工和家属确诊病例,则嘱其居家隔离治疗观察。

经过努力,该校的甲流散发疫情迅速得到缓解,发热病例明显下降,确诊的3例重症学生患者和其他轻症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校医院的门急诊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绝大多数学生已能从容对待甲流疫情。

3 学校医院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在这次甲流的防控工作中,在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领导下,在地方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下,校医院充分发挥了防治甲流的主力军作用。医院党政领导自年初开展甲流防控工作以来,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处处以身作则,不但在学校甲流感防治工作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参谋指导作用,还教育医院全体人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识大体顾大局,努力克服人员紧张、技术力量单薄、设备条件有限和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认真落实学校和上级卫生防疫部门交给的各项甲流防治工作,做到科学防治,全力以赴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篇6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 应对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50-02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人类接连经受了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的严峻考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群发群死的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疫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高校作为人群的集聚区,很容易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爆发区。我国现有各类高校2000多所,在校学生近3000万人。因此,科学、有效地处置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1.1传染病流行

某高职学院医务科对该院2009年1~11月的传染病情况进行统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流行事件为主,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82.62%,其中排前五位的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传染病流行事件的64.29%、10.13%、8.42%、5.94%、4.52%[2]。

1.2食品卫生安全

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多样化,使得学校食堂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各种摊点、小吃一哄而起,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学生餐饮一条街。小摊、小吃一多,如食品卫生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1.3饮用水卫生

水源地污染、供水设施老化容易造成高校饮用水污染。

1.4环境污染

高校所在地的空气质量不佳,容易造成学生群体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

2.1突发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或发病迅速,就发生时间而言,事先难以预测和防范,给人以措手不及之感,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置。

2.2公共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关系到公众利益,就发生区域而言,针对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广大师生,还包括高校周边的单位和居民。

2.3紧迫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危害严重、时间紧迫,要尽快拿出办法、采取措施,将事件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2.4群体性

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高校,影响人数多,容易引起学生群体心理恐慌。

2.5社会关注度高

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高校,受影响的不仅限于高校的广大师生,同时也会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社会担忧甚至恐慌。

二、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产生的原因

1.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卫生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3]。相对于中小学生,高校学生流动性大,容易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极易传播。因此,加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

1.1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流行是高校较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7年报告的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95.8%[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染、飞沫传染、粪口传染、接触传染、垂直传染和血液传染等六种。高校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肝炎、痢疾及肺结核等。

1.2意外伤害事故

由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加之日常生活中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在诸如春游、实习或社会实践时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2012年4月4日下午1点左右,在苏州太湖三山岛附近水域,一艘游艇撞上了一艘货船拖拽的缆绳,导致游艇乘客4死4伤。事故发生时,游艇上共有8名乘船人,6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4死2伤。事后警方证实,这起事件是游艇驾驶员醉酒驾驶所致。

1.3食物中毒

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是近年来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食物在加工、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被污染或时间过长而变质;二是由于餐饮经营者管理不善或以次充好、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原因

2.1财政投入不足

高校卫生资源的投入依赖于政府对教育的总体投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多年来一直未达到4%的目标,和世界平均水平4.5%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从而使得高校的经费尤其是卫生经费的投入捉襟见肘。

2.2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

高校主管部门往往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及安全稳定非常重视,而对高校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缺乏必要的重视,而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因隶属关系的原因对高校的公共卫生工作不想管或管不着,监督不到位容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2.3高校自身的问题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管理理念滞后,公共卫生宣传普及不到位,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等。目前各高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卫生工作普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责任落实不明确,应急反应迟缓。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卫生安全工作不够重视,防范意识淡薄,安全措施不到位,信息不及时,都容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恐慌。

2.4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淡薄。学生对摊点的食品往往只注重口味而不注重质量

三.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思考

1.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高校作为应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主体,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综合事务小组等应急队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2.做好公共卫生重要安全隐患的防控工作

高校医院(医务所)作为高校公共卫生重要安全隐患防控工作及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应随时了解所在地和学生出生地传染病疫情情况,加强学校饮用水、食堂、小摊点、小卖部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师生的用水卫生、饮食安全。一旦校内发现传染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进行现场救治,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隔离观察、消毒灭菌或转院治疗;情况严重应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主管部门,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完成对接触者的普查和患病学生所处环境的消毒;负责患病学生治疗期间的追踪随访及其它预防控制工作。

3.规范高校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抓好高校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是做好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性工作。高校领导对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工作应常抓不懈,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学校饮食卫生监督工作:严把进货关,超市、摊点和食堂要禁止采购霉变、过期的食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具备鉴别食品优劣的能力;强化食堂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搞好食堂卫生,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管理好水源,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店、摊点的管理,做好卫生死角的定期清扫;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校医诊疗水平。

高校应经常采取讲座、橱窗、报纸、广播、校园网等形式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5]。

4.科学应对,有效处置

首先、应及时查明疫情、控制事态扩大,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广播、张贴等途径通告全校每个师生。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稳定师生情绪。

其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沉着应对,尽最大努力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损失。

再次、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汇报,寻求支援,接受上级行政及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采取消除引发因素、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暴露人群等措施,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可回避性,都有其发生和消长的规律,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应对、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Z].2003-5-12.

[2]陆晓岚.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01(下期).

[3]文美荣.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二次预警通知[Z].教体艺厅[2008]3号.2008-02-27.

篇7

1、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执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校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服从组织领导,听从工作安排。

2、文明行医,对能处理解决的病人不推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和交叉感染。对治疗有困难的危重病人可安排会诊或转院,必要时由医护人员带急救设施及药品监护转送。急诊优先,做到快速、准确、服务优良。规范书写各种医疗文书。

3、上班实行24小时双班倒,晚班和节假日实行双岗制,超出平均上班时间可安排调休。按时上班,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上班期间尽职尽责,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坚持原则,不开人情方和人情假条,为病人保守医密,一视同仁,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随到随诊。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若发生事故将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对治疗室的针管和药品要严加管理。对药敏试验应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执行医嘱和按处方给药,发放药品做到“三查七对”。处方按时结帐汇总装订并限期保存。各类抢救药械随时准备完善,以备急需。对住院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管理,合理控制陪护,积极创造条件,使病房设置规范化。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遇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做好应急抢救等工作。对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严格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执行。定期保养、维护医疗设备和仪器,保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值班期间对丢失或损坏的物品视情节予以赔偿或处理。

6、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传染病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及时上报,防止传染病流行蔓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校内传染病的管理,注意发热病人和群体性发病原因的调查与监控,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切实做好计划免疫、疫情报告和护理及卫生宣传

等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必要时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7、严格购药渠道,确保药物质量关。定期盘存药品,及时按程序报废过期变质药品。对毒、剧及医学专用药的处方严格按国家有关制度办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药房和消毒室。熟记药品价格,划价准确,收费无误,做到账目清晰,钱款准确,手续完善,及时上缴财务账款。除急诊病人,执行先收费后发药的制度。

8、配合学院相关部门做好各种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做好师生的预防宣传、健康教育和各类体检整理归档工作。

篇8

突发事件应急对策和措施

一、组织机构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2、现场处置机构

信息联络组:

医疗救护组:

警戒维护组:

后勤器材组:

二、各部门职能

领导小组:应急求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现场求援、保卫、警戒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故情况,做好现场安全疏导和人员紧急疏散工作,配合上级和其它职能机关开展求援行动。

信息联络组:及时做好事故情况向组长、副组长汇报,保持信息畅通,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络工作。

警戒维护组:主动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危险人员撤离,维护现场秩序,劝说围观群众离开现场,保障救护通道畅通。

医疗救护组:承担现场人员的施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救治工作。

三、突发安全事故后应急对策和措施

1、突发事故发生后,事故源周围带队教师、学生于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

2、事故后迅速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求助。

3、领导小组及相关处置机构第一时间赶往事故地,组织求援工作,切断危险源,预防和制止破坏扩大。

4、以救人为第一任务,迅速现场基本施救,并送往临近医院。

5、保护现场,组织学生疏散,维护秩序,劝离围观人员,保障救护通道畅通。

6、阻止学生参加有危险的事故求援活动。

7、各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安抚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安全撤离。

8、突发事件报告内容:

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②简要经过和伤亡人数;

③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④已采取措施和控制情况;

⑤汇报人姓名。

突发事件应急对策和措施

为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白竺村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成员:

(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乡应急委员会的决定,负责全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全村性重大工作事项提出建议,并报乡应急指挥部。

2、负责全村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全村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

3、负责本预案的修订和评估工作。

4、负责全村紧急救援、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5、承办白竺乡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运行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一)预测与预警

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监督网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联络员制度,完善信息监测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2、监测内容:负责本村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村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序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1)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村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白竺乡应急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将乡应急办指示传达给村民小组,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村委会、各村民小组要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白竺乡应急办公室。

2、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向白竺乡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解除应急状态,及时补充应急物资,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4、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和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消毒、疫病防治、清理污染物。及时归还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或者占用的房屋、土地。

(2)恢复重建。积极组织村民做好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级给予援助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序,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村义务巡防队等志愿者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其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2、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由村委会统一协调应急储备物资调用。

3、基本生活保障。积极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治安维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四、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

(1)通过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公布报警电话。

(2)在学校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知识进村入户活动,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2、应急演练。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技能。

五、附则

本预案由村委会制定并负责解释与实施,自之起日正式实施。

突发事件应急对策和措施

校园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校外人员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滋扰突发事件,控制事件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防范机制,落实防范责任

学校建立以xx副校长为组长的处置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二、事件预防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三、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

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同时,安全专干xx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篇9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1    为确保全体在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降低危害,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消防事故,根据上级消防部门文件与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消防环境建设与准备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苏丽梅。

   副组长:郑秋红。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长为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各具体负责组织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

   副组长和领导组各组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全园各班级、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

   (一)通讯组:组长:苏丽梅,成员:郑秋红(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报险救灾)

   (二)灭火组:组长:吴艺川,成员:许晓凤(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园各办公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三)抢救组:组长:王玉俐,成员:李欢欢、陈碧云(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幼儿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四)紧急疏散组:组长:苏振奋,成员:各班保育员(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所管班级幼儿紧急疏散中的安全);

   三、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组成员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四、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幼儿园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该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器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3、为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4、紧急疏散的负责同志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师生的安全逃生。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2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预防火灾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

   二、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确保学校发生火灾时能顺利实施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设立总指挥、现场指挥、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救护警戒组、后勤保障组。

   (一)总指挥

   由校长担任(校长未在现场则由在场的职位最高的校级领导担任),负责领导指挥消防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并及时做好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二)现场指挥

   由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确保消防应急救援预案有序实施。学校其他校级领导分别参与各行动组的组织指挥工作。

   (三)灭火行动组

   由安全保卫处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扑救初期火灾,配合专业消防队进行灭火抢险。组员有学校义务消防员、保卫人员等。

   (四)通信联络组

   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做到及时报警,保持通信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迅速、及时、准确传达。组员有办公室人员、信息中心人员和火灾发生部位工作人员等。

   (五)疏散引导组

   由分管德育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师生的安全疏散撤离,确保师生不进入着火现场。组员有德育处、教学处工作人员、班主任教师和有关功能室的工作人员等。

   (六)救护警戒组

   由工会主席担任组长。负责配合引导消防车及消防人员进入着火现场及医护人员救护、抢险火场被困人员及重要物资、化学危险品等;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看护抢救出来的物资。组员有火灾发生部位的工作人员、校医和工会委员。

   (七)后勤保障组

   由总务主任担任组长。负责保障毛巾、水、食品和其他灭火物资、设施供应,做好灭火后现场的水、电、气抢修、恢复等工作。组员有后勤工作人员。

   三、处置程序和措施

   (一)报警接警处置程序

   当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切断与火灾相关的电源、气源、火源,搬迁易爆物品等,防止火势蔓延。同时立即向学校领导、安全保卫办公室报警,并拨打“110(或119)”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明起火时间、地点、起火的部位及物资、火势大小、被困人员情况、报警电话号码和行走路线,单位详细地址。

   学校安全保卫办公室接警后迅速发出火灾声响警报(三次急促的铃声),提示火灾发生,立即启动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并派人到约定地点接引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总指挥、现场指挥及学校其他校级领导立即赶赴现场,预案各专业组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到位(接报后5分钟内赶到),组织安全疏散人员、物资和灭火扑救工作。

   (二)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行动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已切断起火现场电源、气源和火源,检查现场是否已移除易燃、易爆物品,同时启用携带或利用就近配置的灭火器、消火栓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时扑灭不了,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冷却、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待消防队赶到,配合完成灭火任务。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疏散引导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疏通紧急疏散通道,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威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楼层转角处要有老师负责接应,防止出现跳楼和踩踏事。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员。组织人员疏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无自我逃生能力的低年级学生疏散。疏散时应遵循“先疏散现场师生,再疏散危险品及物资”的原则。

   (四)通信联络的程序和措施

   通信联络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及时通知相关各组,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同时迎接消防车辆,注意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五)救护警戒的程序和措施

   救护警戒组接到报警后,应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立即赶赴着火现场,配合专职消防队员及医护人员有序开展救护工作。同时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畅通无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人员伤亡。

   (六)后勤保障的程序和措施

   后勤保障组接到报警后,应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迅速调集准备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七)现场保护

   灭火工作结束后,救护警戒组要及时清点人数和派专人寻找可能被困人员,并对着火现场实施警戒保护,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填写事故报告

   报告内容: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己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进行补报。

   (九)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要做好受伤学生和受惊吓学生的慰问工作,及时与受害者家长取得联系,做好伤亡学生家长的安抚解释工作。要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火灾事故造成的精神创伤。

   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2、信息。校园火灾事故发生后,有关信息工作要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进行。对新闻媒体的信息,经研究决定后向社会。

   四、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疏散演练。通过课堂安全教育、橱窗宣传、广播站、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自救互救常识等。做好学校重大集会活动的消防安全教育。并按照消防安全应急疏散预案,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演练结束,应做好记录,总结经验,根据实际修订预案内容。

   (二)预防措施

   1、图书馆、功能室、机房、体育馆、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防火部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经常对本部位消火栓、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认真做好记录。

   2、图书馆、功能室、机房、体育馆、食堂等处的工作人员下班前应切断室内电源,关闭用电设施。

   3、定期检查应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使用,线路是否老化,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食堂、锅炉房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操作间、加工间等保持通风;排油烟机要定期清洗,不留油垢;经常检查燃料管道(路)接口、阀门,气体钢瓶必须与明火隔离摆放。保证用电、用气、用油的安全。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3    为了提高医院内部的自防、自救能力,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火灾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扑救,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灭火应急方案,请各科严格执行。

   一、重点部位的灭火应急措施

   1、病房发生火灾事故时,首先应当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免发生混乱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做到“先救人,后救物”、“先病人、后员工”的原则。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和疏散物资依次进行,切莫争先恐后,相互拥挤,更不能中途阻塞通道,发生自残,造成不应有的悲剧。发生火灾时病房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应当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工作人员扑救,并安排工作人员报警。当起火工作人员受困时,切不可跳楼逃生,可将被套、床单、窗帘或其他可利用的绳索系牢后,抓住绳索下滑到安全地点。

   病房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按以下预案步骤执行:

   ①首先了解火灾发生方位、地点、原因、燃烧物等情况。

   ②科室工作人员迅速分工,一人通知住院病人做好疏散准备,一人火速报警119,一人通知院部,急呼全院员工紧急协助。

   ③最快的速度切断本楼层电源(楼层电源开关在中间楼梯口)。

   ④稳定病人和员工的情绪,有秩序、有组织的把病人,特别是产妇、婴儿快速疏散到安全场所。

   ⑤在有效的时间内,抢出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氧气瓶、酒精等。

   ⑥在119消防队未到之前,义务消防队员和员工在分管院长或科室负责人的.指挥下,充分利用院内现有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⑦在最短的时间内由分管院长向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火灾情况,并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调查火灾原因及后事工作。

   2、对配电房发生火灾事故,电工应当立即切断电源,用1211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救。

   3、对仓库发生的火灾事故,仓管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应当迅速切断电源。火势向上层蔓延时,控制上层、下层设防;火势向水平蔓延时,先控制左右,后上、下设防。上下控制,上层为主。注意疏散物资,并负责向消防部门介绍物资存放的数量,有无危险、易燃物品以及被困工作人员等情况。

   二、对一般防火部门的灭火应急措施

   对一般防火部门发生火警时,离火灾事故最近的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迅速进行扑救,部门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组织工作人员扑救,并迅速报警。同时组织好工作人员整理好重要、贵重、危险物品,做好疏散准备工作。

   三、医院领导对灭火工作的应急措施

   医院分管消防安全的副院长应当迅速赶到火灾事故现场,召集有关领导成立灭火领导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工。对火灾事故采取边解救被困工作人员边组织工作人员控制火情,转移和疏通物资。向消防部门介绍发生火灾的部门或病房的房屋结构、分布情况、水源、物资的危险性和被困工作人员的情况。

   四、如何拨打“119”火警电话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不要慌张,要报清火灾发生地街道(青春路288号)、单位名称、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及是否有人被困和被困工作人员数,要说清科室内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瓶、酒精等)。报完后请不要急着挂电话,等接警员说好再挂,如他还有什么问题或有没听清楚的地方,请详细告知。

   五、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篇10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重要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设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围绕降事故、保平安、促和谐,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制度规定,严格落实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校园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及重点部位,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疑难问题,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有效遏制校园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事故起数、在校非正常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三、工作范围和重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是:各级各类学校。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学校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和执行、学生接送车、学校食堂和饮食店、学校饮用水、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控、消防安全、教育教学设施、校园周边环境等。

四、校园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安全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1、检查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学校是否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书有没有层层签订落实,相关责任有无到岗、到人。

2、检查省教育厅制订的有关中小学六个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情况,师生对各项制度的知晓率,日常管理中各项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3、检查学校门卫、巡逻、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

4、检查学校制订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情况;有没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做到一校一预案,进行针对性的演练每年不少于2次及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

(二)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

1、检查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按省公安厅等四部门和市公安、交通、教育、财政、安监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接送车管理的意见》的要求,有无执行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准入制度,车辆检测和定期维护登记,检查接送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档案。

2、检查学生接送车违规行为;重点检查当地的学生是否存在“黑车”接送和“超载”现象。

3、检查学校组织学生安全上车情况和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4、检查校门口学生上下学上下车秩序和交通安全设施情况(校门口减速带、警示标志)。

(三)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1、检查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重点对食堂的布局、防蝇、防鼠和消毒设施设备、食堂人员的健康证、操作规范和物品采购流程等进行检查。

2、检查校内饮食店的食品安全情况;检查有无卫生许可证,有无“三无”商品、过期食品等。

3、检查学校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情况,是否有留样食品等。

4、检查有无发生食物中毒。

(四)学校饮用水安全

1、检查学校饮用水水源情况;是否采用城镇统一管道供应自来水,如果是学校自备水源,水源选址是否合理,消毒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2、检查饮用水水质情况;定期检查饮用水水质是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学校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控

1、学校医疗设施配置情况;学校是否按标准设立医务所(室),有没有配置必要的医疗设施,有无过期药品。

2、学校传染病等防控制度建立情况;学校有没有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3、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是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传染病高发期,是否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六)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情况

1、检查校舍安全情况。根据《*省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校舍有无危房或破旧校舍,地处水库下游和山坡的校舍有无地质灾害危险,特别要重视80年代前建成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校舍的安全。各类在建工程或未交付使用工程是否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有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等。学校对闲置不用的校舍是否采取措施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对已出租的房屋,是否明确责任,与使用人签定安全责任书

2、检查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学校提供的体育和劳技器材(如车床)、锅炉、旗杆、护栏、楼道、跑道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情况。

3、检查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室)、礼堂的消防栓、应急照明、指示灯、灭火器配备和完好情况,电线老化的更新情况,消防通道(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4、检查学校实验室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储藏、使用、登记等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七)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1、检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安全教育是否做到教师、课时、教案三落实,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2、检查学校组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情况;有无组织安全教育周(日)活动,学校各类安全的预警教育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1、检查学校周边有无“黑网吧”和违规经营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室。

2、检查整治学校周边各类流动摊点情况。

3、检查学校周边存在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四、排查治理步骤

全市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4月20日前)。各地各校要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方案,明确机关相关部门、学校工作责任,成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方案于20*年4月25日前报市教育局办公室。

(二)全面排查治理阶段(20*年全年)。各地、各校要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第一时段(20*年4月至9月):围绕汛期、高考、中考和奥运会期间的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好汛期学校校舍安全工作,严防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高考、中考的安全,做好学期结束安全工作和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

2、第二时段(20*年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台风恶劣天气多发和气候干燥的特点,做好消防、建筑工地等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督查验收阶段(20*年11月至12月)。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各级各类学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于20*年11月10日前分别报市教育局办公室和基教处。

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做好迎接市政府的专项督查的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市教育局成立由姚宏昌局长任组长,徐须实、吕汶副局长任副组长,孙建柯、周正才、程卫东、余雨生、柯学军、张小根、时明祥、姜建华为成员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各地各校要根据省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意见,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把专项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并部署辖区内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明确时间步骤、内容、治理标准,落实责任,同时要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排查治理本地本校的安全隐患,狠抓落实,不留死角,决不允许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确保及时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强宣传,群防群治。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深入宣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他们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参与。对排查治理走过场的学校,要进行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