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呢?在此,谈谈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趣味性元素,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兴趣是进行所有智力方面工作的依据。”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其思维意识也变得非常活跃,学习成效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种趣味性元素,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拼拼搭搭”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教材中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搭建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在小组间进行比较。此时,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以引导者、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在拼搭过程中掌握了不同立体图形的不同特征,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现行教材中类似的课题活动有很多,都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趣味性元素,并融入自己的创意,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二、合理设置障碍和疑问,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全体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和“变式题”的时候,为了让优等生吃得更饱,让中等生吃得更好,让后进生吃得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增设“发展”环节,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对比、类比、推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并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完“7”的乘法口诀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发展”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8×1,8×2,8×3,8×4,8×5,8×6,8×7,8×8等几道题,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对比、类比以及推理过程,最终得出了8的乘法口诀,这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制订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点击鼠标在屏幕上分别出现数字娃娃“0”“1”“2”“3”“4”“5”“6”“7”“8”“9”,然后数字“9”跳出来说:“我最大,我是你们的老大”,这时,“0”和“1”都纷纷表示不平,它们说:“如果我们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趁机进行引导:“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字是几吗?”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为发展学生思维奠定基础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因此,他们的思维大都与形象、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学具和教具,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概括出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拼摆学具,从“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手脑并用,初步建立了对“余数”的认知概念,而且为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通过实践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秋燕.略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1(08).

[2]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3]洪阿丽.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1(03).

[4]何素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06).

篇2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直观形象;动手操作;引发思考;鼓励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但决不是降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以动作和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和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做法。

一、创设直观形象的思维情境

教师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生动鲜活的挂图教具、惟妙惟肖的动作、适度恰当的多媒体展示等都是创设直观情境的要素,对儿童的感知、思维、情感活动起着主导、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在一年级教学“认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教学时,让学生左手握拳、右手握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与老师站成一排(背对学生),说出老师的左边或右边分别是谁;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哪一位同学;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的右边是谁,小芳的左边是谁;再用水瓶、茶壶、茶杯三个实物教具让学生辩论左右方位;再请同学到台前(背对学生)按老师发出的左右口令做动作。这样,就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让学生正确辨认了左右这一方位概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必定要动脑思考,相互交流。适时、适度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去市场购物的机会少,于是这节课上我开设了一个模拟的“文具商店”,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设计了以下的动手操作活动:小明要买一本1元钱的笔记本,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1角的、2角的、还有5角的,小明该怎样付钱呢?请你帮帮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小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课堂上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在活动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趣盎然。动手操作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用质疑激发学生启动思维,通过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深入,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学生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很难说出它的算理算法,但当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把其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就比较容易对算法算理进行描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不能太难。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跳一跳、够得着”,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教学“认位置”,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左右的方位后,我将闹钟、台灯、笔筒排成一排,并设计了以下有层次的三个问题,构成一个问题串:

1.闹钟在台灯的哪一边?笔筒在台灯的哪一边?闹钟在笔筒的哪一边?

2.什么东西的左边是台灯?什么东西的右边是台灯?

3.自由说说,什么东西的左边是什么?什么东西的右边是什么?

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交流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真好”、“你的方法很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夸奖学生。或一个微笑或摸摸学生的头,体现出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如,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小康,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是一个留守儿童,平时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每次他发言后,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有时还“言过其实”地进行表扬。在不断的赞赏和肯定中,小康的发言越来越积极,思维也越来越灵活。在教学“比一比”这一课中,在大多数同学说出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这些常规的观察角度时,小康把手举得高高的,居然说出了粗与细、远与近这两个一般同学想不到的结果,也令我们老师感到兴奋和激动!正应了那句话:“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73-0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重视运用教、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学探索的教学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构建认知结构。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和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要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充分运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画画、量量、摆摆、比比,并说说摆的结果和思维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协同活动,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让他们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这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概念。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分学具,由分后没有剩余到分后有剩余,通过学生动手摆,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既初步建立了"余数"概念,又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手段,主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若课堂中出现质疑问题的好苗头,教师要能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提出重点问题,同时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试着去解答。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形成积极活跃的质疑探究氛围。此外,教师需教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有"疑"可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保护学生好问和好奇的天性,促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4.积极评价,提高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迫切,喜爱表扬等心理特征,教学中,我多采用积极评价,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对班上的优等生,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给他们吃偏碗饭,增加知识的难度,可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个别辅导;对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低年级 趣味性教学 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自身特点与认知规律,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强化趣味性教学,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有效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环境,要以学生的生活常识、实践经验以及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创设对于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要积极认真地创设学生极为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就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逐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有关的环境过程,进而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甚至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创造思维。此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平时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有意创设科学合理的环境与氛围,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可以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进而使其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活动中去。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创设科学合理有效的环境与氛围,就能够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切实活跃课堂氛围

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切实活跃课堂氛围,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一般都是靠语言来进行的,而老师语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则直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会随着老师极具激情的语言情感逐渐产生学习兴趣,会随着老师启发鼓励的语言情感投入到学习认知过程中去,也会随着老师赞扬激励的语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的语言除了精炼、准确、清晰外,更要做到自然亲切、兴趣怏然、富有情感以及激励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老师是带着微笑和说着亲切自然的语言站在讲台上的,那么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除了,进而使得其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因而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此外,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具有激励、启发和鼓励的语言情感,对待学生更要热情亲切、诚恳中定、激励启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鼓励与开导,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常用策略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仅仅凭借老师的语言讲述,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借助多媒体等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具体化。此外,老师要善于把学习、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更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观察、触摸、操作、思考有关数学问题与现象,不断增加学生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机会,把有关数学知识的外现动作过程同内隐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自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等,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尽力满足学生需求

篇5

关键词:解决问题;表现;重要标志;任务和挑战

一、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几点因素

笔者任职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已有5年。这期间每次测试之后我都会对试卷以及学生的得分进行分析,发现所教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基础题正确率较高,而解决问题失分却明显增多。对学生在解决问题失分严重的问题上,笔者结出影响他们的几点因素。

1. 字词量不够,难以理解题意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刚入学,由于年龄偏小,对字词掌握得不够,识字能力差,在做题时很多字都不认识,这严重影响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很多学生因此无法作答,解决问题几乎空白,失分率相当高。

2. 思维能力缺乏

学生读题、观察题目仅仅停留在表面,思维能力缺乏。对于题目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时,不能正确地判断有效的数量关系,造成数量关系混乱。

3. 粗心,审题时大意

低年级的解答题大多都是图文结合,很多学生审题时非常大意,仍然停留在数图阶段,往往忽略了题目所给的文字。审题失误,造成作答错误。

4. 无法正确地选择解题策略

大多数学生做到解答题时就懵了,不知如何下手,头脑里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策略。时间一长,对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二、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自主探索能力是首要目标。贯穿整个数学课程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一重要内容最能有效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其教学意义直接指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和策略。如何利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之上或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笔者对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

1. 提高识字数量

识字是学习的基础,字词认识量不够,识字能力差,学生就无法读题。很多字都不认识,更是无法理解题意,这严重影响学生对题目的作答。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是单一地传教学生基础的计算题,而应该渗透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比如在解决问题时,尽量把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题目。通过教师领读、带读,学生自读的方式识字,可在生字上面备注音标,在认识生字中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规律性,提高识字数量。

2.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材中解决问题常以图文结合、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很多学生往往只留意其中一部分信息。如数图时忽略文字,只看文字时又忽略图片的信息,造成审题失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审题。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审题时的习惯,养成认真看图、仔细审题、细致读题等好习惯。学生只有全面了解题目大意,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3. 寻找已知条件,建立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基础,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找到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且理解已知条件的意思,利用已知信息建立数量关系求出问题答案。低年级出现的解决问题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几类简单的数量关系:简单的加、减、乘数量关系;知道其中的两部分求总量的关系;知道总量、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关系;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关系;求几个简单的乘法关系等。学生可以思考利用所总结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4. 发展思维能力,构建多样的解题策略

数学答案大多存在唯一性,但是解题的方法却存在多样性。因此在解题时教师应该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自主构建多样的解题策略。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直观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错综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取舍,感受数学简化的思想,使他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主建造数学模式;再次,教师教会学生利用画图方式把复杂的题目直观地展现在眼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众多的解题策略,如推理法、排除法、图解法等都渗透了新课标的数学思想,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回归生活,准确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来源于生活问题,同时也是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服务。低年级数学问题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依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回归生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建立直接关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例题时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创建数学问题。既可以轻松地传授重要的知识点,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篇6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计算中,我们要重视算理的推导通过变化练习形式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练习中有以下几种形式供大家参考。

一、从单一到多种的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已知两个加数求和,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已知因数求积,已知被除数和除数求商等计算。如果依据算理、算法求结果,其思维过程往往是单一的,这种单一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算理、算法进行一般的思维训练是必须的。但学生如果只具备这种单一的思维,显然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对于学生的多种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1 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得18.

思路:从已知横、竖、斜行里的两个数填出第三个数 。

解法一:横行: 因为18-10-6=2,所以空格应填2.

竖行: 因为18-7-2=9,所以空格应填 9.

斜行: 因为18-7-6=5,所以空格应填 5.

同理填出其余个数

解法二:斜行: 因为 18-7-6=5,所以空格应填5 .

竖行:因为18-5-10=3,所以空格应填 3.

横行:因为18-3-7=8,所以空格应填 8.

例2 +=11 学生根据记忆可能想出:

3+8、7+4、2+9……,这种思维可能是零碎的、无条理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将它们整理得出两组数列,共10 种解法:

第一组: 1+10、2+9、3+8、4+7…… 9+2、10+1

第二组: 10+1、9+2、8+3、7+4…… 2+9、1+10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条理性和概括性。

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以8+7为例,让学生知道做这道题时用“凑十”法。先分析:(1)8加几得10, 8加“2”得10;(2)从什么地方出现2, 7 可以分成2 和5;(3)8+2=10, 10+5=15,再综合为8+7=15.这样学生理解了“凑十”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中也可以把握时机,让学生逐步简化思考的中间环节,压缩思维过程。看到8+7想:8+2=10,10+5=15,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三、顺向到逆向思维的培养

从一种顺向思维转到相应的逆向思维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一般来说,顺向思维容易,逆向思维则要经过适当地训练。如:12-9的思维方法可以这样想:9+3=12,所以12-9=3.这种看“减法想加法”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而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后还可以组织以下的变式练习。

第一个层次:顺向思维,重点训练十位的进位与不进位问题。

2 5 3 5

+ 5 2 + 4 7

( ) 7 ( ) 2

第二个层次:逆向思维,由得数反推出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

( ) 5 3 5

+ 4 3 + ( ) 7

8 8 8 2

第三个层次:逆向思维,由得数反推出两个加数中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 ) 8 5 ( )

+ 4 ( ) + ( ) 7

8 9 8 4

篇7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数学 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5-02

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相对较弱。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应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趣味性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引入趣味性因素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玩乐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使教学质量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一、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使学生在上课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的因素(例如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方法等),会使小学生更加难以接受知识和课堂内容,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会因此大打折扣。从这一点出发,授课老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气氛,通过情境教学手段引入教学知识,带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加减法运算意义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述,既有故事情节,又不会失去教学要点,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贪玩和好动更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现,如果授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以“玩”为出发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套七巧板教学工具,学生开启后,会发现七巧板只不过是由数量不一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普通图形拼凑而来,并没有特殊之处,此时授课老师可以在故事引导的基础上教导到同学们模拟曹冲称象的情景,学生们便会立刻埋头动起手来,在动手过程中不时传出惊呼声和阵阵的笑声,使课堂氛围得到充分的活跃,通过动手实践教学使教学工作更具有趣味性和实际意义,使学生们发现了七巧板中这些看似简单图形可以拼凑出很多精美的图案,授课老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适合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将,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哦,互动的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分批灌输给学生,但是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谓,难以越来越难以接受,因此啊,将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但能使数学知识点变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增加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一元钱价值这一课程内容时,授课老师可以暂且不照本宣科的讲授教学知识,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融入到课堂游戏中,使学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教学游戏进行之前,老师首先赋予学生消费者和售货员的两个角色,让学生扮演实际生活中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使学生能够寻找到一元钱所能购买的物品,进而加深其对一元钱购买能力的理解。最后在游戏结束之时,授课老师可以总结和引导学生讲述在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切实了解到一元钱的价值,而且也达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以教师的感染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因此,授课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注重自己的语气和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也要注意不失风趣感,使学生感觉不到上课的拘束。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注重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小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能够感到善意,和亲切,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成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站在一起需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建立也有爱的,师生合作关系,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虽是一门逻辑性过强的学科,但只要在教学当中适当引入趣味元素,就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活泼而富有趣味性。教师通过设立情境、动手实践和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不知不觉将知识点完全吸收并牢牢记住,令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英.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145.

篇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有序地表述。学生操作学具的过程,其实也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结果能清晰、有条理地说给大家听。通过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

一、看图找规律

首先训练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或教学内容的需要,正确应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教学上册“1-5的认识”出示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图例。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图中画了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小狗、小鸡、鲜花、南瓜等等,学生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于是可以问:“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有的学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有的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说,也有的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说。对于他们提出的观察顺序教师都应予以肯定,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种是从外部到内部或从内部到外部进行观察;第二种是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进行观察;第三种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第四种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观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方法进行复述。在学生学会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从观察中寻求规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看”的本领,要有条理地“看”,从“看”中找到规律,从“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可以倒着“看”或顺着“看”,让数学思维在“看”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看”后,发现数学问题的例子很多,学生通过看的训练,能较好地把握形象特征,迅速地作出反应,从而培养他们对形象的直感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得到了有效发展。

二、养成聆听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较准确地复述老师或同学讲的话。例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56+37这一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经过学生的尝试后,老师可以加以小结:个位上6加7等于13,把3写在个位上,向十位进1,十位上5加3等于8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9,把9写在十位上。所以56+37等于93。随后指名问:“老师刚才说了什么,你能重复一遍吗?”指名重复后,再让学生相互讲,集体讲。接着再出一题:46+24=?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学生通过复述老师的话,并把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进而转化为自己思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整地说出该题的思考过程。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对此类算术题的回答越来越准确,思维的条理性不断发展。

其次,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不仅要听清楚老师的话,还要听清楚同学的发言。让学生一个一个讲,再让他们把听到的话进行归纳、选择和吸收,复述,进而对同学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认识,让思维互相碰撞。

三、说话完整有条理

“说话”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数学,促进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条理性思维的形成,必须在口头数学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两方面都获得交流能力。根据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性,在进行“说话”教学时,可针对不同的年段,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在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可让学生边想边说,出声地想,同时培养与训练学生在演算中短时间内的无声言语。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过程,就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评价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语言是逐步发展的,它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所以,进行“说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考虑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

四、操作条理清楚

首先让学生能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和步骤,正确地进行操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完成一个从感知到认识的认识过程。例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出示几幅搭配好的数字或图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搭配,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搭配的。

在照样子搭配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脑筋找出有多少种搭配方案。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找到了不同的搭配方法,而且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进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其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低年级数学中有许多做一做、摆一摆,教师要善于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做,在有条理地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9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问题

首先,学生对计算重视程度不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心理特点并不成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在课堂中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甚至会觉得数学课堂沉闷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不予重视,出现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等不良现象,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等问题。其次,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循渐进,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他们来说,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无法形成正确的算理意识,并且感觉学习难度较大,无法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一些计算技巧掌握不熟练,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法则等。就如在小数加减法中首位数要对齐、分母不能是0等,这些都是小学生无法掌握科学计算方面的具体表现。再次,计算不熟练导致错误时常出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分一分与除法”数学计算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较为困难的计算,所以就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除法知识与乘法知识,增加熟练度,避免在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1.全面提高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与能力,首先就需要激发其数学计算兴趣。小学生是从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中来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在幼儿园和家庭等学前教育中,学生也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数学计算的题目,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他们也只是学习和掌握到一些十分基础的数学计算知识与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部分低年级学生就会认为已经学习过那些数学计算知识,就会对先学的知识比较怠慢,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其数学计算能力,反正还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结合具体的数学教材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提升学生对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导致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计算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计算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要想做好计算题就需要明确具体的计算方法,对计算产生兴趣,当然仅靠这两点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小学生虽然比较头脑聪明,但是在计算的时候往往出现错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优化学生的数学计算习惯,首先,提升小学生对计算题的重视,在一些学生眼里,计算题难度系数低,比较简单,而正是这种轻视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计算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重要程度与作用;其次,教学需要做好对学生的控制与监督,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十分想学习好数学计算,提升计算能力,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一定要细心、看清数字和符号、检查时要真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不断开展有效计算练习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计算不仅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同时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过程,通过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练习和训练,才能够大力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一,开展长期的课堂练习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每天要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训练,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设置20道左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第二,新旧数学知识的对比练习,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会不断提升,但是同时也会遗忘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新知识的同时,加强与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和复习数学知识;第三,突出重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教学重点,在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讲究数学计算题目的实效性,要针对学生容易理解但是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4.重视计算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与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计算评价,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计算知识学习过程中,当学生表现出进步或努力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或表扬,对这种行为表示肯定,促使持续出现这种行为;而当小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所以不能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训斥,以免降低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且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指导。另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数学计算差距并未明显拉大时,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其树立自信,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综合评价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教师在预习教学内容时就需要明确好教学目标,之后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能充分利用课堂仅有的四十五分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采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开展创设教学情境来传授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黑板擦,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书本中的概念就会轻松地回答出是长方形,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发现的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给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互动中弥补不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给学生拿出几张人民币出来,让学生准确喊出人民币的面值,当学生不会时可以让学生互相探讨,会的学生带领不会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三、课堂综合评价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美,这时教师就需要开展有效的课堂综合评价,为学生鼓励打气,鼓舞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单独给这个学生进行讲课,直至学生真正吃透数学知识,之后再鼓励该学生勇于探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