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人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思维的发展。
1.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发现的思维以强动力。
2.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
二、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线和情感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数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
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就奖小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概括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教“8加几”时,我让学生先边摆边说想法,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一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五、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篇2
【关键词】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44-01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21世纪培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保障。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依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下谈谈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情境,激发数学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维活跃的同时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由于低年级抽象概括能力比较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引入课题,而是在课的开始播放生日快乐歌给学生听,组织学生随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然后提问你过过生日吗?说说你是如何过的?有谁参加且为你祝福?紧接着播放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今天也来过生日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家来了多少大象?”学生积极性很高,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我抓住这一时机问:“看了这幅画,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又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明显,这样导入妙趣横生,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迸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
二 直观操作,发展思维
低年级数学学习与直观操作是分不开的。利用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直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我组织学生先摆小棒。“9根小棒分成两堆,如何分呢?”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兴趣很浓,讨论激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成功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容易获得知识,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有效训练,培养学生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活动中不断培养的。因此,我在计算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在抓计算正确率的同时,狠抓做题速度训练,充分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速算练习。如快速口算,“对口令”师生互说乘法口诀,开展运算比赛,限时对一定题量进行计算,让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四 有效合作,培养思维能力
愉悦宽松的思维氛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对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创新的机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 加强说意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的表述,语言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结果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必须较好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解答方法和思考过程,逐步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六 较好地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低年级小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与训练呢?
一、利用学具, 发展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共同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在教学“商店里有9个球,卖了7个,还剩多少个?”这一例题时,可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弄清事理,并通过联想,进行操作,也就是把数学问题——两个已知条件,用学具摆出来,建立表象。例如可让学生当售货员按例题内容操作:摆9个球,卖了7个,就从9个球中拿走7个,然后联系减法含义,表述算理:要求还剩多少个,就要从9个里去掉7用减法计算。这样,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将之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也激发了学生探讨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引导动手操作,发展逻辑思维
孩子们最能理解的是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活动,而其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活动。”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学到了知识很是高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思之无路,束手无策,或思不择路,急于求成。因此, 要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就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促其善思、会思。
首先,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例如,教学9+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操作小棒,边思考,边说: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把3分成1和2, 9加1凑成10,10再加2得12。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了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例如, 在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课上,有意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归纳的方法,先给学生计算一组式题;11- 2=?、11- 3=?、11- 4=?、11- 5=?、11- 6=?提问 : 这组题的被减数都是什么 ?下面每个式子的减数与前一个式相比有什么变化?(多1)得数呢?(少1)有什么规律?(试说)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多1, 得数就少1。接着再出两组式题: 要求算得又对又快,
(1)14- 5=?、14- 6=?、14- 7=?、14- 8=?、14- 9=?
(2)10- 7=?、11- 7=?、12- 7=?、13- 7=?、14- 7=?
并练习找规律。提问:第二组题的被减数有什么特点?减数有什么特点?得数呢?师生共同归纳,减数不变,被减数多1,得数也多1。以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分析计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得数的变化特点,归纳出了一般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速算,学生受到了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手段,主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若课堂中出现质疑问题的好苗头,教师要能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提出重点问题,同时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试着去解答。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形成积极活跃的质疑探究氛围。此外,教师需教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有“疑”可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保护学生好问和好奇的天性,促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积极评价,提高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迫切,喜爱表扬等心理特征,教学中,我多采用积极评价,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对班上的优等生,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给他们吃偏碗饭,增加知识的难度,可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个别辅导;对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宪昌.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4
一、重视运用教、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为发展学生思维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学探索的教学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构建认知结构。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和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要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充分运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画画、量量、摆摆、比比,并说说摆的结果和思维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协同活动,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让他们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这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概念。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分学具,由分后没有剩余到分后有剩余,通过学生动手摆,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既初步建立了“余数”概念,又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着力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进行数量关系逆思考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逆思考能力;通过对应用题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题中条件之间建立多种不同联系的能力和从问题出发推向多种不同的条件组合的能力。
1.创设直观情境,丰富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应用题中的有关题型、概念、术语理解有困难,教学时采取实物直观、学具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环境中,这样,既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又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应用题:胜利小学617人,其中男生312人,女生多少人?我从本班学生的组成入手,组织以下活动:先请男生站起来,再请女生站起来,之后请大家看一看是否还有其他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全班学生人数是由男生和女生两部分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活动中的三个相关数量,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归类对比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低年级儿童学习应用题,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运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解”及逆向题的解答和归类对比,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则以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题多变”:①学校栽杨树8棵,栽松树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②学校要栽12棵树,其中杨树8棵,其余是松树,松树多少棵?③学校要栽一些树,已经栽了8棵,还剩4棵没栽,学校要栽多少棵树?④学校要栽12棵树,已经栽完4棵,再栽多少棵才能全部栽完?
通过这样的题型,多种变换,逐步引深地辨析,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深化,并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归类对比练习,引导学生从大量不同形式的同类题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属性进而形成规律,再从规律上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障立疑,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在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已把基础知识都学到手,变式题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为了使“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在每节课的最后,可增设一个“发展”的环节。拿出带有发展性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类比与推理,从各方面独创性地运用知识,发现新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完8的乘法口诀时,在“发展”的环节中,给学生9×1,9×2,9×3,9×4,9×5,9×6,9×7,9×8,9×9几道题,学生在已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推理,很快就得出了9的乘法口决,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篇5
关键词:问题;原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38-01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正规学习,在学前学习的一些自然语言已经跟不上小学的课堂学习,尤其是数学课堂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同学能够解答出题目,但若让他在班上说出“你怎么做的”却说不清楚,同学们听得云里雾里。总之,很多同学在老师按步骤问他时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但是没有老师的提问,他就不知所云。
小学生在表达上的问题,经常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其一,很多同学在做算术题时,到二年级了还无法摆脱工具,经常借助手指关节的个数来算数,以致学习的效率低,难有较大的飞跃。其二,有的同学由于在表达上的困难,对一些文字题的题意把握不准确。其三,由于表达能力不足,以致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反应不过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跟不上班里学习的进度,造成数学学科的学习困难。这些都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低年级小学生存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原因
低年级小学生一般只有6―8岁,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任何一个抽象的算式或文字表述如果脱离具体形象,他们理解起来便十分困难。而他们刚刚从学前阶段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这种形象思维还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认识事物还是零散的、局部的,具有好奇的偶发性、多元的发散性,没有逻辑线条。这种简单的、直线的思维形式使他们在表达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眼睛看到什么说什么,心里想到什么说什么。
此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遇到表达困难时,往往受意志影响小,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没有耐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也影响着小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效果。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通过对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下结合原因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规律来寻找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养目标。尽管数学语言表达要求具有准确性、严密的逻辑性、有序性,但低年级小学生本身年龄小,教师对于学生要求不可过高,而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表达。尤其对于班里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应该对不同学生最高培养目标一致,但在同一阶段应根据他们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标准。根据他们的现状创造不同的机会,对于由于胆小的学生应该多提问让他们表达,并且耐心诱导他们表达清楚,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对于表达得不规范的学生,可以多指导他们进行数学阅读,多学学课本中规范的表达。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跟学。老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将课本的例题用生活情境中有意义的语言进行讲解,必要情况下还应该运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算式或文字题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构建出关于数字、算式、文字的意义,从而实现从外在的抽象文字到学生心中内在意义的转化。实现了这一层转化,才能达到对意义的理解,为表达奠定基础。老师这时要要抓住机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演练题目,让学生根据老师刚刚讲的方法叙述出算式的算法。通过学生的叙述得到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预估,如果认为还不到位,仍可以继续示范。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能够进行模仿、跟学叙述,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老师所教算法的思维过程。但老师在表达时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清晰、明了,而且要符合语法规范,并尽量使用低年级小学生熟悉或能够接受的语句。
(三)创造情境让学生说。当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的表达并已经深深印入脑海,这时老师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内容外化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先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一人根据老师以前讲解的方法对图画自行描述,然后另一同学提出问题,接着另一个同学口头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最后一个同学口头算出答案。尤其在描述阶段,该如何把一幅图描述清楚,应启发引导学生分左右、上下,分部分和总体来认识图画。通过合作,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对一幅图进行数学表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
(四)老师解读书面意义,学生建构内在的数学意义并述说出来。学生语言表达的困难,最集中表现无法将数学书面语言建构为自己的数学意义。因而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说出算术题的意义,说文字题的解题步骤等等。比如在讲授四则运算时,对于计算“5+3x2”的结果,很多同学算出16。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加号加的是“3x2”的积,而不是3,因为四则运算要先算乘法,所以“3x2”的积先算出来才能做加法。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建构“5加上3乘以2的积”的意义,并且以后常常要求他们述说出来,自此学生做这种题目时出错率大大减少。
(五)创设问题让学生将生活情境里的问题转述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低年级小学生能够表达出给定的问题,仅仅只停留在理解和解决给定问题上。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将所遇到的生活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贯穿他们理解、表达、思考、解决问题的始终。一定要有计划地制定目标、引导示范、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建构的书面意义,最终实现数学语言和学生建构数学意义的无障碍转化,按照这一系列步骤模式一定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J].考试周刊,2009(14)
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30
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除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上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还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都会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会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平时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数学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还很小,思维也非常活跃,所以在学习基础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时,以背诵加法表和九九乘法表这样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未免会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学会背诵加法表和乘法表。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游乐园里坐小火车,一排可以坐两个小朋友,那么两排就可以坐2+2=4个小朋友,三排就是2+2+2=2×3=6个小朋友以此类推,如果这列小火车一共有九排,那么就一共可以坐2×9=18个小朋友。这样将枯燥的背诵知识融入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的游乐场活动中,让小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从而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锻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长处,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将数学题目中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能充分解决学生理性思维较弱的问题,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相互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当代教育模式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虽然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潮流发展的学生练习结合教师讲解的模式,但是仍然有许多的教师不愿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师准备的交流环节中经常容易开小差或是彼此之间交流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导致无法完成教师制订的教学任务。那么低年级学生难道就真的不适合交流?答案当然不是。每一个低年级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与个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孩子们的习惯和个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并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制订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巧设学习游戏,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还很小,他们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爱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天性为学生创建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会让低年级学生感到疲累,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后半部分时间来开展游戏,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并且对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加以巩固复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将数学问题融入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把融入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从而来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强,课堂上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活学活用。本文运用了文献检索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低年级学生的听课习惯的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听课习惯 培养策略
一、现状分析
走进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低年级学生爱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较弱,听课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课堂表现来看,当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强,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自己说而不愿听取同伴的想法。还有的学生小手举得高高,表现非常积极,可是当指名让他回答时,却答非所问。有些学生虽然两手放得平平坐得非常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讲的样子,可问他们对刚才老师或同学的发言有什么意见时,他们却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好动,总喜欢打扰别人,不仅自己不听还影响别人听课。
从平时做练习来看,由于低年级学生有的字还不认识,当老师读题时,他们就不愿静下心来听,因此往往审错题意。当改正作业时,尽管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可是有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
究其原因,学生上课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所学内容没有入耳、入心,因此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而低年级又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等。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一)会“听”,明确听课要求。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还知道怎么听课,因此,我们有责任告诉并引导他们怎么听课。
1.“神”“情”一致,以“行”促“听”。
有的学生表面看上去坐得端端正正,实际上根本没有在听,而有的学生虽然东摸摸西抓抓,但是当点名让他回答时,他却能回答正确。前者是会坐但不会听,而后者是能听但不会坐。针对这些问题,我一般会要求学生做到:上课时,要求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别人在发言时,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时,可立即举行表示有不同想法,但不能随意插嘴,要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回答,学生渐渐养成了这样的听课习惯。
2.“听”“思”结合,以“说”促“听”。
如何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听,听的效果如何呢?我们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学会思考,“听”和“思”都是学生的一种内隐表现,因此,只有将所听与所思完整地“说”出来,才能判断学生的听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
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逻辑思维的通用语言,也是数学思维的最佳体现。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是学生将所听与所思进行外显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例如叙述“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不能漏掉其中的“同一平面”这几个字。
(二)爱“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听,那在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让学生爱听呢?
1.让课堂充满童趣。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比较单纯。因此,他们更喜欢听性格活泼、语言充满童趣的老师上课,这样更能拉近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使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让课堂充满好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是非常好动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的这种好动的性格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因为低年级孩子是非常好奇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或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操作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喜欢听,才会认真听。
3.让孩子充满信心。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87-1
一、低年级数学语言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会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强化训练。事实上语言具有抽象性、精炼性和简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语言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加表扬,鼓励孩子“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如一位学生由于基础差,害怕发言,即使点名发言,也声音低微,不知所云。为了改其心病,老师多次让她回答一些其力所能及的问题,答毕充分表扬他,并带领全班小朋友鼓掌。那么这位学生定会逐步克服“说”的畏惧心理,渐渐喜欢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
2.精心设计,创造“说”的机会。
新教材的每个学习内容都是创设的生活情景,这些情景是孩子们都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场面,老师在新课时要注重设计导语,让孩子们有“说”的机会。如7、8的加减法教学时老师如果这样设计导语:孩子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在干嘛呢?玩的开心吗?玩的什么游戏?你能试着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画面,并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同学们解决?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说,老师再引导,加以完整,如:“下课了,同学们玩跳绳,有2个同学丢绳,6个同学准备跳绳,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活动?”“操场上,有8个同学玩跳绳游戏,2个同学丢绳,几个同学准备去跳绳呢?”这样给了学生说的机会,学生们会慢慢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
3.具体形象,促进孩子具体的“说”。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4.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按步骤“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45+30”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小棒形成表象。一边摆一边说:把四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是七个十,七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是75,所以45+30=40+30+5,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篇9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课堂 兴趣培养
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只有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才能有效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就兴趣培养问题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构建轻松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一是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他们才会跟教师更加亲近。对于他们来说,小学环境还比较陌生。如果这个阶段教师能够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更容易亲近这位教师,进而就会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上这门课程。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多帮助、引导他们,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做学生的亲密朋友。譬如当发现有的学生不会做题目时,应该进行个别辅导,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帮助其找到解题方法,让其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三是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多表扬,少批评。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做得对的地方,及时予以表扬;对于做得不对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指出来,并帮助其慢慢改正,提出希望,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不良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应该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让他们更容易完成任务,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然后又用各种形式表扬了学生,比如:以孩子的姓名为此种算法命名为“某氏算法”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采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实物等,构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譬如在学习加法时,可以制作数学头饰,让每个学生戴上数学头饰,找朋友游戏。如戴着数字“5”和数字“3”的小朋友与戴着数字“8”的小朋友,就组成了加法算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形象感,更好地吸引学生。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综合在一起,使静态的教学动态化,使无声的东西有声化,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可以将数字与图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低年级学生看到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听到惟妙惟肖的声音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三、增强教学乐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玩中喜欢上数学。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到课堂上来,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有趣的、简短的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通过故事的形式,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一定的知识。譬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的知识点,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数据的结果,教师可以将一些画有不同实物的图片放在一起,如蔬菜类、水果类、动物类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游戏。分类小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分类与整理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快乐的游戏活动来掌握分类方法,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三是构建数学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商场出售东西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商品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适用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兴趣很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玩乐中学到了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非常好玩,增强了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开展各种数学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是开展数学探索活动,通过设置悬念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十几减9”一课时,笔者通过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在导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12个苹果,被小猴摘走了9个,还剩几个呢?小猴弄不明白,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它算一算呢?”学生为了弄清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教师此时顺势就可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数学探究。二是开展数学解题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学生为了获得竞赛的成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竞赛获胜者,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没有获得竞赛成功的学生,也要发现其优点,并做好思想工作,从不同侧面进行鼓励,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结语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影响学生今后乃至一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做好低年级数学兴趣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海程.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2(8):70-71.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4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它在取得教育界及家长学生的不断认可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不够全面,素质教育的情境下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大,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长远来看,实施新课程标准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但前进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必须。
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征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为六至八岁儿童,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抽象和困难。而对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肩上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思维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一生,所以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更像是农民一样,倾尽自己的信任、宽容、耐心、期望以守望田地里的庄稼。
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现状
2.1 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的增强,必然导致学习不自觉者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者不能有组织地参加课堂讨论活动,破坏课堂秩序,使得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强。
2.2 素质教育培养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合作学习容易导致课堂混乱,学生难以听教师集中传授基础知识。学生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问题,不少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意回答,探究学习成形式。
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产物即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能迅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和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形象化。但媒体只是工具,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单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可逆性不够强,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宽容耐心的引导,更多的是教师更多亲切的言传身教。不过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更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育不能彻底摒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应当适当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发挥出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认知教育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状况,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当一部分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九九乘法口诀中的部分口诀时,教师可以把“编出未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继而引导学生用棋子摆出口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把握每句口诀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通过同学间合作,挑选一两句口诀摆出棋子,写出算式。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步步深入。
(2)注重培养对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对数及数运算的感知、理解和情感,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问题的桥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育中培养正确培养孩子的数感很重要。学生数感的形成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感受和体验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教他们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必须通过采用实物和图片,将物与数一一对应。在教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1000个同学在学校操场集合是怎样的。当教他们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时,让他们想象10所这样大的学校学生集合的情境。通过这样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相似情境中还能在头脑中找到一个具体合适的参照物。
(3)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只要学生能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就奖给他一份礼物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听课。效能期望则指自己对自己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如在数学课堂上,当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积极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一个积极的动作示意或语言鼓舞就能给予他充分的自信,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更加自信和积极。
3.3 丰富教学设计模式
(1)情境导入式教学。
情境导入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都比较抽象,特别是在介绍时间单位时。采用游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愉悦,产生学习的渴望,并且通过游戏可以时抽象事物更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提倡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光越来越长远与开阔,且与教育发达的国际社会逐渐接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培养更加全面与灵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路途都是光明且曲折的,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在更蓝的天空下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玲,主编.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