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7-01
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智力的增长。小学阶段最注重的正是对孩子们的智力培养,纵观古今中外的伟人,无一不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改变现状的,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而“语文”作为学生学国其他文化的基础,好的语文功底有助于学生写作、理解和表达,从语文入手,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称职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文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教育经验提出些许意见。
一、精心备课,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发芽的土壤
一方面,小学的孩子们作为一块还未被开发的璞玉,想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本身要有足够超前的意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既能从大的方面引导每个学生,又能因材施教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每个孩子的个性。小学的孩子们心理素质都非常的脆弱,面对挫折很容易退缩,受到表扬则很容易激起他们的自信心,所以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往往会使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很新颖有时也会充满错误,这个时候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这种想象力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思考,而不是就问题本身的错误去责怪学生。
另一方面,课前备课的时候,老师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的本身,老师应该巧妙的运用寓言、歇后语、音乐、谜语、漫画等这些对学生吸引力更强的东西去设计问题、创造学习环境,这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知识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二、激发兴趣,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生长的温床
如果将创造力比喻为一辆汽车,那么兴趣就是这辆汽车的燃料,成功则是这辆车的目的地。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任何创造性成果都是在对研究目标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取得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提升,他们会更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答案,进而创新。面对孩子们有时提出的一些幼稚的问题,教师万万不能冷言冷语,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们的学习信心,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将他们心里所想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正确的思想进行表扬,对错误的思想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维道路。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进而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挖掘自身的潜能。在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才会越来越强。
三、鼓励质疑,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进步的动力
所谓“教学”,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是“学”,其中“教”占三分,“学”占七分。而“学”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问”。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简单,往往老师将知识教给他们,他们并不能完全的去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课文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往往也正是来自于这个过程,因为这是学生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第一步,只有当学生亲身走进那个未知的世界才能够培养出自身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永远保持着对事物的怀疑精神,是不断创新的必要前提。
四、丰富课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表演的舞台
语文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仅仅只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们也要就如何在课外时间让学生们提高创新能力做研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庭作业方面进行改进,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仅让学生去背诵词句,应该鼓励学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课本上的句子,然后两相对比寻找彼此之间的差距,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自己写作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努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和表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始终对所学的知识保持惊奇和疑惑的态度,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学生则需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瑛.构筑没有围墙的语文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2).
[2]刘爱科.让语文课堂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摇篮[J].新课程导学,2013(10).
篇2
【关键词】创造力 创新 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用一种格式去评价所有的事,并且认为标准是不能被改变的,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框架中,他们的想法、创意都无法释放。这也要求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中以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法则,要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专家认为它是由三个方面结结实实的组成的。第一是“吸收”。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借鉴东西方传统中那些最优秀的文化艺术,掌握前人总结出来得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我们说的“师古人”;第二是“体验”。这是一个很宽范德概念,对人类社会,对人生命本身,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了解、研究、体悟,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包括我们的“社会实践、春秋季写生、外出考察实习”,都在这个范围里。这就是我们说的“师造化”;第三是“融合”。有了“师古人”、“师造化”仍然不够,还要融会贯通,要在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把音乐舞蹈融进来,把诗歌融进来,把哲学融进来,现在我们可以把数字技术融进来,甚至可以把不同学科的思想融进来,打开思路,大胆联想,也许表而不上毫不相干,然而在本质上都有可能找到共同点。有了这三方面的支持,“创造性”才成为一个实在的东西。
一、从教育观念上看
1972年,UNESCO在《学会生存》中向全球推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转向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的“双边活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好的教学应该是在问题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判断等意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今天敢于质疑、敢于判断,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创造、善于超越。
二、从教学方式上看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时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使所有儿童都直接受优秀教育的权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学生从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里解放出来,进而能够快乐的、有个性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美术。即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主动参与课堂中,才能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创作作品。
《卡通天地》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投学生所好,以录像、故事、语言交流、表演、绘画造型等综合性的活动设计,以趣味化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教学中,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生同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和心灵、行为的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相互交流,拓展对卡通形象的了解,在游戏与造型活动中获得多种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意。
三、从兴趣和热情上看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究,并表现心驰神往的状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里特点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四、从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看
2000年,新西兰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艺术学科,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的。将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贯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又可以克服学科之间的隔绝,缺少沟通的弊端,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年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齐白石巧用神思,几天后一挥而就:抹出远山映衬山涧,乱石中泻出急流,6只小蝌蚪在激流中晃着尾巴顺流而下。奇妙的构思让人们似乎从没有青蛙的画面上听到青蛙声,偶在这咫尺空间看到了十里之外的山高、草盛、水清、树荣。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学需不断地改革,学生的学习是他们运用已有的表现能力和新知识的互动,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美术教学更要关注和爱护的是伴随学生获得技巧同时产生的探究、创新的意识,以及用技巧表达怎样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来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篇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立大志,创大业。美国英才比尔盖茨眨眼功夫令人咋舌的财富,得益于什么?那就是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师如何立足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数学王子高斯在上小学二年级时,面对1+2+3......+......+99+100=?,直接得出5050的结果,足以看出小高斯独特的创造思维。他后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就是从小培养了创造意识;当代数学家陈省身读中学时,曾把一道题用8种方法计算,表现出超群的创造智慧。故此,有识之士认为,创造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灵魂。
然而,现在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还用压抑学生思维的"一言堂"教学,显然,这样教导学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必然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意识的枷锁,培养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者,要放手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平时练习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尝试创造的意识。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设计问题力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讲授几何第二册"等边三角形"的例1,已知三角形ABD、三角形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略。把例题变形得出三组思考题:
思考一:原题中的AB、AC都是三角形ABC的边,如三角形ACE绕A点逆时针转至AB在同一直线上时,结论:BE=DC是成立。
思考二:原题中AB、AC为边的正三角形换成以AB、AC为边的正方形,结论:BE=DC是成立。
思考三:当以AB、AC的边作正方形,正六边形时,是否有相应的结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一道题也常常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只有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才能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启迪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有好奇心与爱思考"上,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尝试好奇,后来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观察一棵小草到锯的发明,都是好奇、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好奇与思考、发现、获取紧密结合在一起,启迪创造性思维方法多样,要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可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索的情境,并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找到答案。
如果采用"发现法"教学"浓度比应用题",把课本中的一道练习题改为下题。先提出问题,"把含糖15%的糖水配制成20%的糖水溶液,应怎样配制?"这是灵活性较强的应用题。打破了陈规旧习的束缚,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它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溶液中的糖变多--加糖,使溶液中的水减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需要加多少糖?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这种教学内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一次青少年想象发明国际大赛中,中国选手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个学生得了个三等奖。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学生想像力哪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竟然这样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呢?
1.多提供具有发散性问题的素材。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第一个要解决好的问题。这种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去索取:可以从教材本身去挖掘;也可以从问题的类型、结构、变异去考虑。可以是一题多填(填空)、一图多画(画各种变式图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通过让学生学习、练习这些具有创造性问题的素材,可使学生不拘泥于常规方法,突破思维定势,使他们思维灵活、通达、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2、恰当地选择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几何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不同角度引辅助线的问题作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尝试,以求提高思维水平。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学生
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其他具有逻辑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相比音乐更具感性。在感性思维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加方便。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成绩,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下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有重大意义。当前人们虽然普遍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专业性工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其次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要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再次要实现多元化评价;最后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阶段,
一、师生地位要平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沟通。只有在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背景下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实现的,而老师要实现有效的启发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师生地位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地位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主动与老师交流。
在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安排等内容一切都是由老师说了算,而学生却没有什么发言权,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法,要发扬民主,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往日的“师道尊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例如在舞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而自己则主动打拍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要创造和谐互动欢快的音乐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到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去倾听音乐,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要通过演奏来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音乐作品,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音乐作品的特点,而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音乐教学是一门感性学科教学。国家对音乐教学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掌握多少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歌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对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因而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周华健的《朋友》,黄征的《奔跑》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友情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邀请和他们关系好的同学来进行演唱。《奔跑》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在讲解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最富有朝气的学生来进行演唱。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全班范围内成立艺术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演出和培训,这样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选择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限制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选择另外的地方进行教学。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单纯地采用一板一眼的传授式教学。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空间的拓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音乐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于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专业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右脑要比左脑发达的多,右脑的能量是左脑的十万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右脑。高效率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作用,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有效的创新精神的培育。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否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关键在还在于师生评价体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关于师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音乐教学是一门多方面的感性学科,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书面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价,这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非常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建教学评价体系。要着重建立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选择多种指标来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期中与期末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要大胆提倡学生自主提倡,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争辩,在争辩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得到有效提高。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评价指标非常单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健全指标,努力实现多远化评价。
五、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一般意义上中小学音乐教学包含多个阶段:节奏编创,旋律编创以及歌词编创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节奏编创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固定节奏中接龙、在变化节拍中的接龙的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旋律编创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音乐的基本旋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编创。在歌词编创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按照节奏以及旋律的风格来进行编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专门进行创编歌词训练,通过与多种学科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按照上文提到的五个措施来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小静.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教育科研论坛,2012(5).
[2]曾宏华.再论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文教资料,2006(35).
[3]刘文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5).
篇5
一、启发引导,创设良好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力戒抽象空洞的灌输。但是,在一些政治课堂中“主导”往往成为“主宰”,“主体”却成为知识的“复读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堂灌”的教学也常常使学生失去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因此,在思想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理解并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演绎和归纳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运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演绎和归纳相统一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演绎是从一般结论的思维运动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双基”的落实,比较重视演绎法的运用,它有利于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对求同思维和分析思维是极为有利的。但往往忽视了归纳的功能。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从问题出发探求新知,有利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由于忽视归纳的功能,造成学生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品质的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篇6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发散思维;Brainstorming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86-01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呢?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创设各种情景,利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一、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遇到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见解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允许他们表达不同的看法,并耐心听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发问,这样,学生才能“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创造之花才能悄悄地盛开。
二、巧设问题悬念,激活思维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巧妙设计各种思考题,制造问题的悬念,发展学生横向、逆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探索,去创造,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设置疑点,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三、创设留白悬念,拓展想象思维空间
爱因思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创设留白悬念,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独创精神
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认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对学生思维起到激励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它给每个学生思维的空间,应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提问所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在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活动,以获得多种新颖的答案。
五、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创造欲望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让思维自由驰骋,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面、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疑多解,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志杰. 开启思维的大门展现灵动的课堂 科技创新导报,2009 175-176.
篇7
一、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具体的教学中,就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引入有关问题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连通器时,给学生一把直尺、一根细线、一个三角板、一根细的透明胶管、一杯红色的水,让学生把一幅画水平贴在一面较大的墙上。学生会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两只小灯泡和两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思维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技术。要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所谓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拓展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是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通过观察右图,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又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四、丰富课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的最好保证,如果我们历史老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欲罢不能,乐于探索,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那么不仅有益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如,学习北京人体质特征时,教师一般提问:“北京人体质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换个角度设问:“北京人的眉骨为什么是连着的?上下肢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的问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再现历史情景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看、参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如可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情境,讲述贞观之治时,介绍唐太宗如何善于纳谏,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怒气冲冲地大叫道:“终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人。”长孙皇后听后忙问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在朝廷上与我争论,每次叫我下不了台,当众侮辱我,叫我难以忍受。”皇后听后回到后宫,换了朝服来见太宗,太宗很吃惊,问这是为什么?皇后说:“我听说皇帝英明,大臣才会忠直,魏征如此忠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宗听后,转怒为喜。这段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学生也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也可运用教育媒体来创设情境,如在讲授中日时,放映《甲午风云》片段,把学习引入的激烈战争场景中,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感知。学生对清政府的落后挨打而不平就会提问:“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为什么有如此实力?”,“清政府为什么不能保护祖国的领土?”最后同学们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加以比较,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振兴中华,时不我待。这种把学生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激励作用。
三、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那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使学生即能学好前人的知识,又不受其拘束,这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例如:“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如果没有巴黎和会,就不会有”。这种从不同角度的提问,不仅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有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如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又可以联想到列强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既有侵略的一面,又有客观上传播先进资本主义文明的作用。同样,长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闭关锁国等都有正反面作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新成果。
四、结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篇9
【关键词】体育 创新 思考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什么是创造教育呢?“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与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展体育功能,在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是当今体育教育课改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扼要的说:一、提高生活的质量;二、启发警觉性;三、培养创造力;这,无疑地是我国今日当务之急。”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积极的求异性,与一般思维的不同点也就在于它具有独特性。“所谓求异,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的一种思维,即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等方面思考,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之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常寻常的新思路。”教师究竟如何建立开放性的体育课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倡导多元性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真正做到解放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论述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主张:一是解放儿童的德头脑,使之能思;二是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是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是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的社会;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自主学习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这“六大解放”可以冲破一切有形无形的束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己去主动参与,以利于全方位地学习、训练、感受、体悟,真正把学习的自、自由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进智力,发展个性,把自己培养成创造型人才。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呢?
1.发现式教学与换位学习方法。发现式教学是在教学中老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研究,提出假设,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推理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换位学习方法是教师启发学生,让他们做一回“小老师”,进行五分钟的教学讲解。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备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把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发挥表达、培养独立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2.接授式与创编表演法。教师通过课本、图示、书面资料的准备,传达教学信息,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思考学习并相互提问、解疑,教师则有针对性地精讲,学生有目的的学练。其基本结构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样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体操的各项目教学中,教师教完几个动作后,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进行动作连接的自我编排,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而后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行展示(或自由结合进行展示)。
3.求异思维与独立练习方法。求异思维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他们理解新授内容,使学生产生联想,同时让学生加以比较,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内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从而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解放学生创造力需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体育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前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得力措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上采用了以下策略: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因此,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有良好的心境。只有在这良好的外部条件下,学生的内因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地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中的体育比赛,这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师生融洽,教师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教师在教学时应保持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态度,若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课堂的气氛必会紧张、严肃,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所以,教师在个性品质上往往应表现为幽默、乐观、自信,乐于听取和接受来自学生的不同观点,长久下来,学生的想法、观念缺乏变通及独创性。反之学生们上课就会心情舒畅,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教师只有具有接受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才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3.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主动思考的基本前提是特定时空内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课题,并把这种需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不继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时间和独立思维空间,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5.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给学生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创造思维的成果的机会。这种展现又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总而言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领悟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精髓,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思维意识;创新;理解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化学概念不仅是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规律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充要条件,而创造思维意识的培养却是化学教学追求的永恒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当源源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化学教师,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体验创造的情景,在成功和快乐的过程中去感受创造,培养其创造思维意识,对化学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化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它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因此,针对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以开阔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前,教师先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实验仪器及试剂材料,上课时需要先讲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结果等,然后要求让学生来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去验证操作,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几乎是被动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创造环境,保持活跃的创造氛围,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要引发创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内部创造动机,激发创造兴趣是构成创造动机最现实、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形成学生好奇心的基础,是创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创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要引发创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内部创造动机,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欲望,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由传统填鸭式教育变为启发式甚至是推进式的教育,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来自于丰富的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由此看来,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应在开发想象力方面下功夫。
- 上一篇: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方案
- 下一篇:培养理性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