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7-02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1],从而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全身骨头疼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很容易发生骨折,而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由于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较长,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56例,年龄介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5±7.18)岁。病程最长的患者达13年,病程最短的患者有1年,平均病程为(5.43±1.31)年。
1.2诊断标准: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3护理干预的方法
1.3.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正确照顾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家人。
1.3.2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根据各个患者的身体特点以及病情轻重,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证患者做到均衡营养,尤其是保证有充足的富含钙质的食物以及帮助人体吸收钙质的食物。
1.3.3指导患者服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纪老迈,常常对治疗药物的正常服用方法难以掌握,因此,临床上该类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漏服、误服药物等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以及监督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1.3.4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加重。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1.3.5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防止患者发生骨折。通过合理设置各种安全设施、经常巡视患者、防止患者跌仆受伤等,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1.3.6适当的心理疏导:由于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长时间下来,很多老年患者会产生焦虑、郁闷等消极负面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要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1.3.7定期随访:对于出院的患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指导。
1.4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测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时以及患者出院后半年进行评估[3],并对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情况、服药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验证,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验证,P
2研究结果
2.1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在入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其差异,详见表1。
2.2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情况、服药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比较: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药物的正确服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情况进行比较,详见表2。
篇2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干预;骨质疏松;效果分析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导致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1]。骨质疏松症多发与老年人,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腰背疼痛、脊椎弯曲、呼吸功能下降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治疗,因此提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2]。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为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故进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已经排除了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和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89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5例,年龄59~80岁,病程1~6年;对照组有患者89例,男患者39例,女患者50例,年龄62~84岁,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医嘱,并配合医生完成任何治疗方案。
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1)成立专门的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根据骨质疏松的常规护理标准结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每日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内容表,并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2)医护人员每天严格的执行填写临床路径护理工作表,若患者或患者家属已经也可以将之记录下来;定期对临床路径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开会讨论,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3)患者每日应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尤其应多服用含有雌激素、二磷盐酸、维生素D或补钙的药物,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预防意识,这对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必要的体育锻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厌食、偏食,戒烟戒酒,常去户外走动,多晒晒太阳;(5)根据患者的清欢采用温热治疗,即每天对患者进行1~2次的超短波、微波或危险等高频热疗,若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可调为中频热疗,并辅助中医针灸、推拿和服用中药等方式[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基线对照、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40例,有效的44例,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显效的患者17例,有效的21例,无效的51例,总有效率为42.69%。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线对照为(0.974±0.1862),对照组的基线对照为(0.881±0.143),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6.12±0.19)d和(15432±1029)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24.11±1.75)d和(19201±1547)元,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为84例,一般的5例,无不满意的患者,满意度为94.38%;对照组患者满意的63例,一般的17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0.78%;对比两组数据,结果(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的、系统的骨质疾病,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力和骨质量等方面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卧床率。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它不仅制定了的详细有效的护理的内容,也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
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意义是为了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谐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与关系,保证护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从而提升对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管理率,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为无经验的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我国目前并没有标准的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流程或准则,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工作内容与计划时,需要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更多的探讨,以保证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案的合理性。
实验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骨质量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满意度都由于对照组。因此,本院认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云.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9):221+180.
篇3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其临床表现多为骨骼疼痛,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影响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以下本人以多年的护理经验结合相关骨质疏松文献总结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护理如下:
1骨质疏松的产生原因
1.1 种族一般而言,亚洲人、白种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高于黑人。
1.2 家族父母曾发生过髋部等处骨折,子女引发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1.3 性别男女性激素缺乏都易发生骨质疏松,特别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这是因为女性在更年期(或卵巢切除)后,卵巢停止生产雌激素,导致雌激素快速减少,尤其是在停经3―5年的时侯,骨量丢失最快,65岁以上的妇女约有l/4的人存在骨质疏松。
1.4年龄骨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折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所以说年龄增加是骨质疏松症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1.5营养主要是钙、维生素 D摄入不足,或钙吸收障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原因是钙摄入不足,机体为了维持血清钙的水平,就要将骨中的钙释放到血中,因此,骨中的钙量就会逐渐减少,引发骨质疏松;若老年人日晒特别少,消化功能减退,就易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量不足。其它如维生素C、K若长期摄入量低下,也会使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1.6 消瘦身体瘦弱,体重指数降低,骨量低下,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1.7 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内分泌功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增加钙的吸收。若缺少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缺乏身体锻炼。长期久坐与卧床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 1.8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良特别是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咖啡、浓茶以及碳酸饮料等,易诱发骨质疏松。如长期吸烟者一般比不吸烟者体重较轻。钙的吸收也会减少,且吸烟的妇女绝经期会提前。降低雌激素的水平:酗酒的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加,因为他们的骨量低,丢失的速度快。 1.9药物原因最常见的是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巴比妥、利尿剂、肝素等,因为这类药物会影响骨、钙代谢而诱发骨质疏松。 1.10 疾病影响特别是患有内分泌性疾病如柯兴氏综合征、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肝病等,由于会影响骨质代谢等原因,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2诊断
判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三大临床症状。疼痛:多为腰背疼痛,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症状时好时坏。骨骼变形:脊柱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骨折:常见脊椎压缩性、楔型骨折、股骨颈骨折和桡骨头骨折。早期诊断依靠双能X线骨密度、定量CT测量,中晚期仅凭X线片就能作出诊断。
3护理
3.1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当老年人出现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等临床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3.2心理护理患者的年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等,使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活动复杂。因此,首先要求护士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耐心解释手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益处。手术成功的先例使患者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追求,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3牵引护理此类患者很轻微的动作也可引起疼痛或导致骨折。为防止褥疮我们为每一位患者准备了气垫床,并制作60cm×60cm的纯棉布芯软垫垫于臀下,以避免大小便污染大单更换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再骨折。软垫如有潮湿或污染,随时更换。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骨折要注意护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和内收。 3.4用药反应的观察为老年患者输液应观察血压、脉搏、电解质、血气等变化,尽量做到等量输入,既要补充,又不使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液体的量和输入速度,尤其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输入量,责任护士要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记录出入量。3.5 手术护理情绪紧张者给予镇静剂,术前24h备皮,术日晨导尿,静推1次抗生素。利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心电监护、氧气、吸引器等。另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应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预 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除考虑休克外还应查血糖,确诊是否由低血糖引起;高热、心率快、神志、呼吸有改变应考虑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热原因不明时应仔细检查切口、敷料、引流情况,还应考虑是否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所致。 3.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卧床下肢血流缓慢,术后创伤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术前及术中的过度牵引等,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1例死亡,就是因为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而致。故应密切观察伤肢疼痛、肿胀的程度及表浅静脉有无曲张、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用溶栓药物。
3.7康复锻炼 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炼,每天3~4次,每次200~300下,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通过功能锻炼,使肿胀消退,减轻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化。
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9-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系统性骨科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致骨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该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2]。我国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腰背疼痛,长期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驼背,另外,骨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相应下降[3]。骨质疏松患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保证患者摄入足量的钙及维生素D,加强日常锻炼,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4]。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9.4±5.1)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9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1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3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0.1±5.3)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7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3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5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日常观察等内容。药物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定时、定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日常观察主要指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果发现不适症状,立即进行相应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何安全用药、如何做护理保健,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详细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此外,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活动,邀请患者一起观看骨质疏松症的宣传录像或者保健操,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不仅有利于患者间相互交流经验,还能及时向专家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疑惑[5]。患者通过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且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1.2.2 生活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入足量的钙和充足的营养,老年人因为食欲较差,营养摄入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按量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做到戒烟、戒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多为患者提供奶制品、蔬菜等有利于钙质吸收的食物。告知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早晨醒后不能立即起床,要缓慢坐起几分钟后再起床,洗澡和上厕所时动作要缓慢。上下楼梯、坐车时要紧握扶手防止摔倒,鞋要选择合适的高度,保证舒适度,避免造成足部和腿部骨骼损伤。
1.2.3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治疗显效慢,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容易因此变得抑郁、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加以引导,做患者最好的倾听者,对患者的疑惑要细致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此外,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家属的鼓励与支持对患者接受治疗、战胜疾病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2.4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肢体的运动可增强肢体功能,有效预防患者骨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户外运动为主,如较适合老年人的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6]。每次运动在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运动期间应有护理人员陪护,以确保运动中出现不良反应,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3 评定标准[7] 护理效果判定 :按照相关标准,护理效果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很高;有效:心理状态有所调整,生活能力有所提升,护理满意度较高;无效:心理状态较差,生活能力未提升,护理满意度较低。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目的是调节体内钙浓度,增强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防止骨量的减少,促进其合成[8]。主要应用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种钙制剂来补充患者体内钙量,帮助抑制患者甲状旁腺亢进,改善骨骼的吸收能力。钙调节剂主要包括降钙素、D雌激素和维生素,也有患者选择利用光疗疗法、高频电疗法、运动疗法来进行治疗[9]。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优势在于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来,于志勇,陈亮清,等.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09):850-851.
[2]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1029-1031.
[3]陈海玲,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8):1222-1223.
[4]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9):1007-1010.
[5]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6):1667-1669.
[6]董婉华,刘洁珍,温世锋,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04):150-152.
[7]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02):123-124.
篇5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此外,绝经后女性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在女性绝经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引发体内多项激素水平受到干扰至紊乱,引发内分泌失调现象,造成机体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逐渐增多,可保障患者病情不再继续恶化发展。但除此以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也不容忽视,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重点分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70岁,平均(65.5±2.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5~73岁,平均(64.4±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不给予详细介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2.1病情监测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根基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为患者测定相关的身体指标,包括血压、心率、饮食结构等。若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为患者进行相关诊断。
1.2.2运动干预
患者需接受运动干预,每日行1个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跳舞等,运动初期可按照患者的耐受性而定,后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帮助患者养成较好运动习惯。
1.2.3饮食干预
患者需补充富含钙质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奶等,但需减少油炸、烧烤等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制,以促进钙质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1.2.4日光浴干预
鼓励患者在晴天时外出晒太阳,但值得注意的是,避免紫外线十分强烈的午间,以防晒伤自身的皮肤。每日照射30min左右,在照射时将头部、颈部遮住,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情况进行记录。
1.2.5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为患者补充病症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表现、情绪、表情等发现患者的内心的不良情绪,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得患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接受致病的治疗与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能够多陪伴、多包容、多鼓励患者,减少患者情绪波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知识知晓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病症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1:两组患者对于病症知识的了解率比较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3、讨论
篇6
【摘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折不愈合现象。但由于认识上存在不足常被忽视,使其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研究发现这种骨折不愈合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要手术干预。我院骨科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12例。结果发现:PKP镇痛效果满意,术后24~48 h患者即可佩戴腰围固定带离床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自理能力也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达95%。我们认为,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取得满意疗效至关重要。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必要的训练,细致的心理疏导,术后对于病情的密切观察,正确的康复训练,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合理的出院指导,对于避免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必不可少。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围术期;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同时也是后果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不愈合现象[1],且其好发于胸腰段。由于对这种骨折不愈合现象认识不够,临床上常易被忽略,使其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研究发现OVCF骨不愈合,不像急性OVCF,一般不会自然愈合,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要手术干预。文献报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不仅能够治疗OVCF,而且可被用于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2~4]。其不仅能迅速缓解患者的胸腰背痛,而且可以恢复伤椎的解剖学形态,同时可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2~5]。我院骨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合作采用PKP术治疗OVCF不愈合患者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OVCF患者12例(12椎)。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6.5岁。骨折不愈合椎体分布:T11~L2,其中T11 2椎,T12 4椎,L1 5椎,L2 1椎。9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有腰部轻微扭伤史。患者均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特点:卧床休息时疼痛消失或缓解,翻身时可引起疼痛,坐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但均无明确的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压迫症状。出现腰背痛的时间距手术时间平均6.5个月(3~20个月)。术前8例患者接受过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4例未接受药物治疗,只在疼痛严重时卧床休息。本组保守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术前患者均进行了骨密度测定(DEXA法),结果显示平均骨密度为0.665 g/cm2,证实脊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X线示:椎体内存在裂隙或骨块活动,伴假关节形成。MRI示:椎体内裂隙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及脂肪抑制像上呈高信号,且与周围椎体信号界限清晰。
1.2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调整C臂X线机,使病椎正位显示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与棘突等距。侧位示终板、椎弓根上下缘呈一线影。采用0.5%利多卡因行病椎双侧椎弓根穿刺点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全程在C臂X线机监控下手术,经皮穿刺从病椎椎弓根进入椎体,建立直径4.5 mm中空工作通道。置入扩张球囊,用造影剂欧乃派克加压填充扩张球囊,行病椎椎体液压撑开复位。抽出造影剂退出球囊,推杆注入合适剂量的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拔出工作通道,无菌敷料覆盖创口,术毕[6]。
1.3 评估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中份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术前、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行组间配对t检验分析,以P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4~48 h患者能在腰围固定带保护下离床活动,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为95%。术后2天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水平(t=-43.11,P0.05)。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2天椎体前、中份高度、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t前=26.12,P0.05),见表1。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病情评估 本组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6.5岁。大部分均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卧床休息时疼痛缓解,翻身、坐位及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疼痛可引起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丧失自理能力和精神改变等。入院后在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的同时,应尽快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控制内科基础疾患,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使患者的全身情况尽快调整至最佳状态以满足麻醉及手术要求。
2.1.2 一般护理 入院后予绝对卧床休息,腰部垫一薄枕,保持腰背部处于过伸状态,利于复位。术前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尤其强调进行凝血常规检查。术前均需进行骨密度检查(DEXA法)以测定患者左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骨质疏松的评价参照刘忠厚教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7]。本组均为高龄患者,术前尚需行全胸片、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2.1.3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由于腰背部疼痛及长时间卧床(3~20个月,平均6.5个月)、行动不便。尤其8例患者术前接受过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未收到明显效果。因此主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观、失望及焦虑情绪。此外,由于PKP术相对而言为一种新开展的手术技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缺乏了解,存在一定的顾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的微创特征,术后能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支持,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室展板及介绍以往成功病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8]。
2.1.4 训练 本组均为高龄患者,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而手术一般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因此术前要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耐受训练,并根据患者的耐受训练结果及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案(一期进行还是分期进行),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耐受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每天进行2~3次,一般要求每个病椎的俯卧位耐受时间不少于40 min。对于极少数完全不能耐受俯卧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侧卧位训练,术中行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2.1.5 术晨注意事项 本组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于本组绝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考虑到术中患者的安全,应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平稳。因此,手术当日清晨我们主张高血压患者按医嘱正常使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正常使用降糖药。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监测 术后6 h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浅感觉、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排便及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2.2 一般护理 从手术台至手术接送床以及从手术接送床至普通病床的2次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躯干处于水平位置,胸腰背部不扭曲。回病房后应立即平卧4~6 h,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若被尿液浸湿,应立即予以更换,并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术后每2 h轴向翻身1次,以防止骶尾部褥疮的发生。术后3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3 并发症护理 PKP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引起的椎管内占位、椎旁静脉栓塞等。前者可能会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后者严重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因此,术后6 h内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本组无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2.4 康复指导 术后1~2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屈伸运动,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及抗阻力伸膝训练,刚开始时锻炼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双下肢交替进行,循序渐进。术后48 h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边坐立、床边站立、逐步佩戴腰围固定带离床活动。由于本组患者年龄较大,全身情况欠佳,离床时应由管床护士或医生看护,以免发生意外。离床活动时,注意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弯腰负重,避免坐矮板凳,行走距离及时间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2.2.5 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应坚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鲑鱼降钙素的应用要求按规范进行,每个疗程持续12周。具体方案如下:第1周,50 u(中度)或100 u(重度),肌注、每日一次。第2周,50 u(中度)或100 u(重度),肌注、隔日一次。第3~12周,50 u(中度)或100 u(重度),肌注、每周一次。同时每天补充钙剂0.5~1.0 g,维生素D 400 u。一般建议术后规范使用鲑鱼降钙素2~3个疗程。
2.2.6 出院指导 终身避免外伤。出院6周内不要提重物,尽量避免大幅度腰部转体动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坐矮板凳,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腰背肌锻炼,以不感疲劳为宜。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加强营养,多食高钙食品,如奶类、虾皮、豆制品等[9]。避免一切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的因素,如烟酒、咖啡、碳酸饮料等。一般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诊。
3 讨论
伴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患之一。该疾患极易发生脆性骨折,其中尤以胸腰椎OVCF最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训练、支具外固定和抗骨质疏松药等[10]。但长期卧床对于老年患者存在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病情及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风险。尤其近年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折不愈合现象[2~4]。且该现象正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由于这种骨折不愈合不像急性OVCF,一般不会自然愈合,因此保守治疗常常无效,最终需要手术干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治疗OVCF,而且可被用于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其不但可以使病椎达到即刻稳定,迅速缓解疼痛,而且可以恢复病椎高度,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5]。因此,PKP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技术。同时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必要的训练以及术晨的注意事项是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对于病情的密切观察,并发症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以及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取得成功的保障。此外,术后早期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及合理的出院指导,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避免再次发生椎体骨折,保证手术近、远期疗效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Toyone T,Toyone T,Tanaka T,et al.Changes in vertebral wedging rate between supine and standing po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ack pain:a prospec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pine,2006,31(25):2963-2966.
2 杨惠林,王根林,牛国旗,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8):760-762.
3 杨惠林,王根林,牛国旗,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诊断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82-686.
4 Yoon ST,Qureshi AA,Heller JG,et al.Kyphoplasty for salvage of a failed vertebroplasty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case report and surgical technique.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Suppl):S129-S134.
5 Wardlaw D,Cummings SR,Van Meirhaeghe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lloon kyphoplasty compared with non-surgical care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FRE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9,373(9668):1016-1024.
6 邹德威,马华松,邵水霖,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57-261.
7 刘忠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8 杜美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82-183.
篇7
【关键词】骨质疏松; 云克治疗;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 治疗效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89-0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骨的脆性增加以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进展性骨骼疾病[1]。现将我们应用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男性56例,女性144例,年龄40-85岁,随访时间为至少6个月,主要观察疼痛有无缓解,缓解程度。骨密度检测,结果对比。
1.2治疗方法
云克16.5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缓慢静脉滴注,1次/天,10天。同时采用重庆奥特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ZH-21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对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磁场频率,强度采用自动程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10天为一疗程,每次30分钟,间隔1月再次同步治疗,连续3次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比较,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比。
2 结果
2.1 疗效:
200例患者接受云克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显著好转134例,占67%;有效,45例,占22.5%;无效21例,占10.5%;总有效率89.5%。疼痛缓解最早出现在治疗的第4天,1个疗程结束疗效明显,患者均在1个月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
2.2 骨密度:
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骨密度有明显上升,治疗前为22.86±0.836,治疗后22.565±0.655前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无心慌气闷,无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无皮疹和水肿,2例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静脉有条索状,休息后缓解。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治疗时间长,收效慢,一旦骨折有时可危及生命,且老年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一切漠不关心,有的表现烦躁、焦虑、恐惧、易激动、多语、失眠等,上述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与之亲切交谈,最容易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专业爱好、生活习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通过交谈 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2 云克治疗的护理
遵照医嘱进行云克液体的配制,从2-8℃冰箱取出药物,放置20min后进行配制,取A剂5ml加入B剂中充分振荡,静置5min,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治疗时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防止药物外渗,控制在30-50滴/min左右,4h内输完。输液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心慌气闷,有无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并注意患者有无皮疹和水肿。由于云克亚甲基二磷酸盐,其PH偏弱酸性,对血管会产生刺激,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静脉有无条索状,每天应该更换穿刺部位,如有尽早硫酸镁湿热敷。每天至少饮水3000ml,排除体内多余的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2]。
3.3 低频电磁场治疗的护理
护士要熟练掌握脉冲电磁场治疗仪的操作步骤,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参数。对第一次治疗的患者,应耐心的解释治疗仪的原理、作用和方法,告知患者勿带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等。
3.4饮食的护理
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羊,猪的骨头汤高钙牛奶,吃虾补充钙质,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4 讨论
云克为新型的二磷酸盐制剂,对骨组织有良好的靶向性,增加骨密度的机制是抑制了破骨细胞活性,将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脉冲电磁场是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 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3]。脉冲电磁场可改变局部的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及细胞损伤的修复,并增加了骨密度,从而镇痛作用好且持久[3]。本资料显示同时运用云克和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总有效率89.5%,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卫.浅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09,7(21):179.
篇8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 of bon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TANG Zuyi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 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 ultrasound, 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 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 徐苓. 临床诊断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3.
[2] Davidon MR. Pham acotherapeutic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03, 48(1): 39-52.
[3] Srivastar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ritir Med, 2002, 18(3): 529-555.
[4] Hameman D. Considerations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in an aging secioety[J]. Maturitas, 2000, 37(2): 69-73.
[5] Taylor JC, Srekel B, Utley M, et al. Opinions and experiwnces in general practice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steoporos Int, 2001, 12(10): 844-848.
[6] Francis KL, Matthews BL, Van Mechelen 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rosis educationg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a wait list 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09, 20(9): 1563-1570.
[7] Conner M, Norman P. Predicting health behaviour [M]. 2th e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8.
[8]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篇9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9.5/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4-0035-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WEN Xiaojua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 City, Jiangxi 3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Methods: Seventy-nine case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the treatment 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c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such as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blood sugar level control and ot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postur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others. The Harris scores,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Harri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postoperative 1, 3 and 6 month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9.49%,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to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and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0.77%, and the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complicated with the transcervical fracture can improve their Harris score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mplic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osteoporosis; transcervical fracture; elderly people; postoperative nursing
引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老年骨质疏松,多因小的外力即可引发。治疗股骨颈骨折,需要及时牵引复位,并手术治疗[1]。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配合适当的护理,更利于患者康复。现将我院在护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8~76岁,平均(62.91±7.44)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58~75岁,平均(62.15±7.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原因、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包括髋关节置换术、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血压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担心病症难以恢复等,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肢下方垫软枕,避免患肢外旋,在需要移动时,做好护理工作,尽量整体移动。③康复训练:患者术后1周,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先进行轻微的踝关节活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掌握咳嗽方法,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运动,简单的直抬腿锻炼等,以后逐步加大运动量,直至康复。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讲清康复锻炼对于后期恢复的必要性,得到患者认可,可提高患者主动锻炼意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和χ2检验。P
结果
两组Harris评分变化
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40例中,痊愈11例(27.50%),显效24例(60.00%),有效5例(12.50%),总有效40例(100.00%);对照组39例中,痊愈5例(12.82%),显效11例(28.21%),有效15例(38.46%),无效8例(20.51%),总有效31例(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2.50%),泌尿系统感染1例(2.5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10.26%),泌尿系统感染3例(7.69%),内固定松动1例(2.56%),骨折不愈合2例(5.13%),压力性溃疡2例(5.1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不断增加,随之引发的股骨颈骨折也越来越多[2-3]。临床治疗时,要把握治疗时机,及早进行牵引等,辅助复位。手术复位固定后,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康复[4-6]。
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于青年人,因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患者在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7]。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措施[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和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亦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聂明喜, 王建民, 孙永健, 等. 新型防脱出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J]. 当代医学, 2012, 18(9): 22-24.
李庆龙, 吴爱悯, 倪文飞, 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分析[J]. 中医正骨, 2014, 26(3): 40-43.
王华国, 叶劲, 邹仲兵, 等. 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3): 16-18.
陈鹏, 刘文和, 颜林淋,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 36(2): 78-81.
刘卓, 孙琪.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6): 1005-1006.
Demir M, Ulas T, Tutoglu A, et al. Evalu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levels in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J]. J Phys Ther Sci, 2014, 26(9): 1405-1409.
谢献华, 施良森, 郑倍奋, 等.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和临床特点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 20(17): 87-88.
篇10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09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60岁以上老年人脊椎骨折的常见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在美国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每年约有70 000例,20%左右的患者在1年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其中2/3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3的患者合并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长期卧床休息为主,但长期卧床并发症多。PKP是由Reiley等[2]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岁;有明确外伤史27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单椎体骨折24例,两椎体骨折6例;椎体骨折部位T10~L4。均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胸腰椎后凸畸形。病程1~10 d,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
1.2 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垫高胸部及髂前上棘,使腹部悬空。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双侧椎弓根。常规消毒、铺巾,将穿刺针针尖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左侧采用10点钟方向,右侧采用2点钟位置。经皮穿刺,用外科锤敲击推进骨穿针,穿刺针头抵达椎体前中1/3处,透视正侧位穿刺针头位于椎体中央即为穿刺成功。放入可扩张球囊,复位椎体高度,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四周骨皮质时停止增压,压力一般不超过300 psi。调和骨水泥,移走球囊,在透视监视下于黏稠期缓慢注入椎体,尽可能充满病变椎体,但发现明显渗漏则停止注射,记录注入骨水泥总量。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24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3 d根据情况适当坐起及下床活动。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60 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22例,明显减轻7例。骨水泥外漏1例,但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术后3个月摄胸腰段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行成,提示脊柱骨折已达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术后VAS评分、伤椎前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手术前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Cobb角变化及VAS评分比较
指标 术前 术后3 d 术后3个月
伤椎前柱高度(mm) 14.8±2.1 24.4±2.2 24.6±1.9
Cobb氏角(°) 21.4±4.6 9.8±3.2 9.6±3.1
VAS评分(分) 8.4±1.2 2.8±1.3 2.2±1.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骨的强度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群[3]。胸、腰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背疼痛、腰椎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丢失。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且站立后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及后凸畸形加重,导致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且患者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把持力差,内固定易失效。PKP创伤小,缓解疼痛迅速有效,故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选择。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适应证:(1)无神经系统合并损伤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继发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多阶段压缩骨折。(3)病理诊断明确的肿瘤所造成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禁忌证:(1)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2)凝血功能障碍。(3)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4)局部或全身存在感染灶[4]。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它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或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并在椎体内产生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射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PKP术后24 h即可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护理负担,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Debus E S,Sailer M,Fuchs K H,et al.Pouch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J].Zentralbl Chir,2001,126(1):60-63.
[2] Reiley M A.Verterbroplasty/Kyphoplasty[J].Journal of Womens Imaging,2000,2(3):117.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98.
- 上一篇: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下一篇: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