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

篇1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名医经验; 石印玉

Professor SHI YinYu’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治疗常用的西药有二膦酸盐、降钙素及雌激素等,均需长期用药且费用昂贵。笔者跟随石印玉教授临床以来,经常遇到此病患者,经老师悉心诊治,每获佳效。现将其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 补益肝肾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要方法

骨质疏松症多由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而致,治疗上多用补肝肾的方法,达到强壮筋骨的目的[1]。石印玉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就松而言是“痿”,若以痛而言属“痹”,其根本为本痿标痹。补益肝肾等中药可以达到维持或轻度增加骨重效果,与除二膦酸盐以外的大部分西药疗效相近,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的效果比西药为优。石印玉教授常用补肾填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如用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补肾阳益精血,何首乌、石斛补肝肾之阴,牡蛎归肝肾之经。我们曾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治疗200余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现其骨密度及肾虚症状都有显著改善。动物实验也证实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疗效肯定[2]。在治疗疗程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是若非一年以上服药的病例资料,则难以评价其效果。国内评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际情况是连续服药半年以上。考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程较长,石印玉教授认为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与药物剂型中,胶囊服法较为方便,如可以用密骨胶囊或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密骨胶囊是石师常用的制剂,由何首乌、羊藿、骨碎补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功效;仙灵骨葆是常用成药,由黔岭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等药物组成,黔岭藿是贵州产的羊藿,温阳补肾之功较强,因此仙灵骨葆药性偏温,石师在临证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加以选用。

2 健脾与适度锻炼对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理论中有补肾不若补脾之说,盖补肾药较多滋腻之品,如用之不当,则难以长期服用;而补脾药多益于胃纳摄食,适宜长期服用。因此石教授用山药、陈皮等制成的健脾方咀嚼片,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密骨胶囊等药物相近。石印玉教授认为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也应辅以适当的锻炼。他临证时常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认为通过适度的锻炼来促进气机流通有利于经脉濡养功能的改善。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

3 正确处理骨质疏松症“痛”与“松”的关系

石印玉教授在临证时常告诫我们,骨质疏松症在治疗上要把握“痛”与“松”的关系:患者因“痛”而来,若医者仅从“松”而治,则效果多难理想。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没有痛苦的疾病,只是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老人有些驼背或身高变矮。近来骨质疏松症引起广泛关注,但大多由骨密度检查与筛选而得骨质疏松的结果,就其症状而言多为轻微腰背痛,仔细追问则有一些不甚严重的肾虚相关症状。若患者因疼痛而就诊,经检查认为属骨质疏松症者,一般肾虚为其次而瘀阻为其主,因此治疗宜先用活血清热药。同时石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标准应基于临床症状改善,而非骨量变化,先当用辨证所定汤剂荡其症,后用补益肝肾健脾诸法缓图根本。

4 典型病案

病案1。徐某,女性,72岁,退休。因“腰痛不能俯仰2天”于2004年9月23日初诊。患者以往长期有腰背部酸痛史。2天前坐长途汽车,因车辆颠簸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加重,转侧不利,腹胀,大便二日未解,口干。查体见腰背部压痛,L1棘突处有压痛及叩痛,腰部活动不利,X线摄片提示骨质疏松,L1压缩性骨折,压缩约1/3。舌淡红,边尖偏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督脉受损,腑气不和,治拟活血理气,接筋续骨,佐以通腑。方用:柴胡6 g、枳实6 g、黄芪12 g、当归9 g、川芎12 g、生大黄9 g、生白术30 g、白芍12 g、骨碎补15 g、狗脊15 g、杜仲15 g、延胡索9 g、红花5 g、续断9 g、炙甘草9 g、桃仁9 g、何首乌9 g、地龙9 g,每日一剂,先予7剂,另予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1周后复诊见少腹部胀痛渐平,大便正常,腰背部仍有酸痛,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继以原法加减治之。方用:黄芪12 g、当归9 g、丹参9 g、川芎12 g、白术12 g、白芍12 g、骨碎补15 g、狗脊15 g、杜仲15 g、青皮9 g、陈皮9 g、延胡索9 g、何首乌9 g、桃仁9 g、红花5 g、续断9 g、炙甘草9 g、地龙9 g,每日一剂,续服14剂,仍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2周后复诊见腰背部酸痛大减,腰部活动好转,但不耐久坐久站,伴口干。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炙黄芪18 g、当归9 g、川芎9 g、续断12 g、狗脊12 g、骨碎补15 g、杜仲12 g、黄精12 g、何首乌9 g、川牛膝15 g、石斛12 g、黄柏9 g、熟地黄9 g、鹿角9 g、茯苓15 g、枸杞子12 g、炙甘草9 g、3 g,再进14剂,2周后腰背酸痛诸症皆平,嘱继续服用密骨胶囊以资巩固,随访半年诸症未作。

按语:患者女性,年逾七旬。肝肾已亏,无以生化气血,无以充养骨髓,精亏髓空而百骸萎废,形成骨质疏松,为其根本。因此,患者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出现骨折表现。“人有所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临床上往往腰椎有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会出现腹胀便秘,故治疗初期,在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同时,加入大黄、桃仁等药物,通利泻瘀。由于患者年事已高,肝肾精气亦亏,因而在骨折治疗的早期即加入补益肝肾的药物,并随着病程的发展,加重补肾药物的用量。至骨折基本愈合后,患者骨质疏松的表现成为主要矛盾。所以在以后的治疗中偏重对骨质疏松的中医中药治疗。而该患者“阳不足,阴亦亏”,因此在补益肾精的药物中除了运用鹿角、骨碎补、杜仲等温补肾阳的药物外,还加用何首乌、石斛、枸杞子、黄精、黄柏、等养阴为主的药物。平补阴阳,共获奇功。

病案2。房某,女,70岁,因“双侧髋关节及大腿疼痛半年”于2003年8月18日初诊。患者就诊时诉双髋关节及大腿前内侧疼痛半年,疲劳无力,整天卧床,无腰痛及下肢麻木放射痛,并伴有肩背疼痛。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检查示:脊柱活动好,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左下肢滚动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骨盆X线摄片(双髋关节)示退行性变。腰椎X线摄片示:骨质疏松,L4和L5似有变形。骨密度检查示骨质疏松。石师辨证分析为脾肾虚弱,精血亏虚,骨骼脆弱无力,而发本症。中医诊断为痹症,西医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以补肾,调和阴阳为法,辅以对症治疗。处方用:熟地黄30 g、半夏12 g、陈皮10 g、苍术10 g、炙鸡内金5 g、知母12 g、黄柏12 g、仙灵脾15 g、延胡索15 g、金银花15 g、黄芪30 g、丹皮6 g、泽泻15 g、竹三七15 g,先予以10剂。2003年8月28日复诊,自诉髋部、大腿、肩背处痛楚较前好转,时觉肋弓疼痛。舌苔腻,脉弦。原法有效,加味再进。方用:熟地黄30 g、半夏12 g、陈皮10 g、山药15 g、山萸肉10 g、附片9 g、知母12 g、黄柏12 g、生白术30 g、肉苁蓉15 g、延胡索15 g、鸡内金5 g、远志15 g、莪术20 g、黄芪30 g、竹三七12 g、全蝎粉1 g(冲)、蜈蚣粉1 g(冲),续服30剂。4周后随访,症情显著改善,大腿痛基本未作,未用其它药物。

按语:根据“肾主骨”的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兼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参考文献]

1 丁建弥.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成药, 2004, 26(2): 139143.

篇2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60岁以上的男性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说法,人们并不陌生了,但如果说青少年出现了骨质疏松,多数人则会投来怀疑的目光,其实,这已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人自从出生以后,骨骼的骨密度便一直持续增加,直到40岁时骨密度达到峰值。40岁后,骨密度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生命结束。既然40岁之前骨密度在持续增加,为什么青少年会出现骨质疏松呢?据专家介绍,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值是不一样的,当青少年与其相对应年龄的骨密度相比低于正常值时,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

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有可能与青少年处速生长发育期有关,此时期人的骨骼生长快,在骨体和骨量增大、增多的同时,骨密度增加的速度并未跟上,所以相对于正常骨骼状态来说,骨质显得不“严实”。而在现代生活条件下,长时间玩电脑、上网,缺少应有的运动量,已成为青少年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患骨质疏松症的青少年,比较典型的症状是背部疼痛,有时会表现为负重困难,更严重者还会出现脊柱侧弯等。

少上网、多运动,多吃含钙食物

篇3

大家都知道,缺钙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绝经后的女性三个中就有一个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带来的后果,包括骨痛、骨折和老年退行性变化。骨质疏松对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极易发生骨折。

经常喝咖啡,钙也会流失

受到骨质疏松威胁的,不只是老年人,现在年轻的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这和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以车代步,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骨质加速流失。另外,不少白领经常借助喝咖啡提神,这也会导致钙的流失。特别是一些女性,经常减肥,一天吃不了多少东西,还都以蔬菜、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高钙食品摄入不足,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

补钙要从小抓起

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过了35岁靠吃钙片过量补钙,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引起便秘、结石。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小开始补钙,这样才能获得更大骨峰值。这就像存钱一样,存得越多今后可用的就越多。35岁以前人的骨量是一直在增长的,并会达到一个高峰值,但35岁以后,人的骨量就一直处于减少状态了,且骨量90%在20岁以前积聚,10%在21~35岁积聚,在这段时期注意合理饮食、积极锻炼,争取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也就是钱存得特别多,在此基础上,使骨峰值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样就可在骨量丢失的年龄段,延缓骨量的流失速度,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食物、运动补钙更重要

年纪大了补钙最好通过食补,真的骨质疏松了还要进行药物治疗。除了多晒太阳、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芝麻酱等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戒酒。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每天都坚持有规律的室外锻炼,例如走路、慢跑和打球等。哪怕在外面走一走都可以,至少可以多晒太阳。此外还要养成不吸烟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糖和盐的生活习惯,以消除钙吸收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得了骨质疏松症再补钙是亡羊补牢

其实等发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后再补钙,已经是亡羊补牢,这时还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已经有一种每年只需一次的注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方便患者坚持用药。2010年10月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为期6年,涉及1200多名患者的长期研究表明:一年滴注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维持骨量、降低骨折风险。

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您很可能得了骨质疏松:

篇4

方法一:扩胸运动

在很多人看来,扩胸运动对肩部和背部的锻炼作用会更大一些,但医学专家指出,扩胸对腰部的锻炼作用同样很明显。扩胸动作让背部收紧的同时,腰部肌肉也跟着紧收,以达到锻炼作用。这种运动非常适合那些久坐以及经常腰疼的人。

专家还建议,为了让您的腰背更健康,要时刻注意坐姿,保持骨盆和肩膀在一条直线上,尽量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这样可以使腰椎和背部得到支撑;另外,选双合适的鞋也很重要,能对身体提供有利的支撑,有利于脊柱的健康,从而减轻腰部的负担。

方法二:滑动踢脚

在家依靠墙壁、椅子做些简单的滑动、踢脚等运动,可有效地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沿墙壁做滑动运动,首先背靠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身体向下滑动到半蹲,膝盖弯曲约90度,数到5,再缓慢沿着墙壁向上滑动。重复做5次。这样可以强化背部、髋部和大腿肌肉。

踢脚运动是指双手扶住椅背,将单脚向后上方抬高,另一脚伸直;缓慢复位,抬高另一脚,再复位。重复5次。这样可以强化髋部、背部肌肉。

方法三:抱膝而坐

抱膝而坐的姿势对于腰部健康是很有益的。其要领是把两脚拇趾相互重叠,屈膝抱腿而坐。在进行这种方法时,不必勉强就能自然地伸拉脊背。疲劳后可以交换踩踩左右脚的拇趾,若用手指按压脚拇趾效果会更好。

患有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的中老年人,可以在晚上临睡前或者早晨起床时,保持抱膝而坐的姿势2~3分钟,能有效缓解腰痛症状。

扩展阅读

腰酸背痛警惕骨质疏松

腰酸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这是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问题。因为停经之后,激素分泌减少,加上骨骼的退化,更年期妇女很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

篇5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护理;措施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轻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而往往没引起重视,重者可出现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翻身困难等。我科根据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系统的护理方案,经对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运用,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27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83例,入院后全部均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及CT检查确诊。症状稳定后都做了骨密度检查,全部病例报告显示:骨量减低(BMD>1SD―<2.5SD)。

二、护理措施

1.情志护理

由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很突然,病人没有心理准备,患者入院后表现为迷茫,恐惧,紧张,情绪低落、悲观,除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外,大多担心预后。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困难,给予精神安慰[1]。及时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定期与患者沟通,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2.早期垫枕

原理:利用腰背肌的强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势保持脊柱过伸使压缩的椎体逐渐复位。受伤当日即可垫枕,指导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处用毛毯或棉垫折叠多层,形成塔形垫枕,患者身体上下平行均匀托起,把塔形垫枕横行放置腰背部使其突高1-2cm,一周内逐渐达到10-15cm,持续垫枕四周即可。垫枕处衣服应拉平,防止皱褶,定时巡视,防止压疮发生[3]。

3.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导病人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取仰卧位。帮助病人2-4h以轴式法翻身,防止脊柱扭曲。于伤后2~3天即可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即让患者仰卧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禁止弯腰动作。骨折中期,加强功能锻炼,此时可采用三点支撑法进行锻炼:即让患者双手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骨折后期,在配戴腰围保护下适时下床活动,指导病人双手撑腰挺胸直立行走,避免向前弯腰和负重。卧床时做飞燕式功能锻炼: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仰,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

4.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伤后1-2周)饮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淡通便为主。宜食低脂肪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不产气,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鱼片粥,胡萝卜,青菜,黑木耳,瘦肉汤等。骨折中期(伤后3-4周)宜选用调和营血,健脾胃,接骨续筋的饮食。病员此期腹胀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进食营养丰富食物如菜干骨头汤,续断猪脚汤,白鸽汤等。骨折后期(伤后5周以上)以补气养血,壮筋骨调和肝肾,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如杜仲煲猪脊骨烫,枸杞猪腰烫,花生煲猪脚筋。

5.并发症的护理

本病早期因郁血内聚,热炽伤津、加之需长期卧床,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故很容易引起腹胀、便秘。此时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使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病人长期卧床,患部疼痛,分泌物不易咳出,指导患者多饮水,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主动咳嗽,把分泌物咳出。对于尿储留问题,指导患者放松紧张的心情,帮助患者按摩膀胱区,或用艾灸热敷关元、气海穴,促进排尿。并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用温水清洗会,勤换内裤,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无皱褶,协助患者以轴式法翻身,并按摩皮肤受压处,预防褥疮形成。

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其骨皮质变薄,骨质变脆容易引起骨折,故骨质疏松是引起绝经后妇女高发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患者通过调理饮食、晒太阳增加体内钙质含量,减少体内钙质流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

三、结果

全部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好转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四、小结

腰椎骨折为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如治疗护理不当,易遗留腰痛等后遗症。中医护理的特点是辨清证型,根据特点护理。中医护理可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症型给以不同的护理。本组83例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从情志、饮食、服药等方面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护理,使病人病情得到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 修伶燕.脑卒中患者的辨证施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5

篇6

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如腰部、骨盆、背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则需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妇科内诊加宫颈刮片检查其项目包括外阴、阴道检查,子宫、双附件触诊及官颈细胞学检查等。此类检查对早期宫颈癌的发现很有帮助,

建议:已婚女性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

餐后血糖的检测在常规的体检中,多是做空腹血糖的检测,一些人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问题了,其实并不一定如此,因为有时空腹血糖值虽正常,但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却高于正常值。当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时,应考虑为糖尿病(需在另一天再次证实);当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7.8~11.1毫摩尔/升时,称为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是“临床糖尿病”的“后备役”,因此,中老年人体检时如果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检测,就难以及时发现糖耐量减低人群或早期糖尿病患者。

建议: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压的人,除检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做餐后血糖的检测。

心脏检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常会出现心跳、胸闷、易疲劳等现象,此时如果做心电图往往可发现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建议:常有心慌、胸闷等症状的人,应到医院做心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脏疾病。

头部CT检查许多脑部肿瘤及脑梗塞的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病情不易被发现。如果在每年的体检中能够做一次头部CT检查,也许就可以及早发现病情。

建议:经常头晕、头痛的人,应做头部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防治某些疾病。

防癌检查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建议:50岁以上的人,如条件允许,每年最好做一次有关癌症的检查。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不仅可以查出眼部疾患,还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其他一些部位的疾病。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了解脑动脉硬化的程度。

建议:45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现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的患者,更需做眼底检查。

篇7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8-01骨质疏松症为临床常见病,可将该病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大类,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疾病,主要因雌性激素的分泌量不断减少或缺乏所引起的,患者的骨组织微结构多被破坏,骨量明显降低[1]。本文分析了综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在进行综合治疗前已确诊;年龄在54岁至83岁之间,平均(67.2±7.1)岁;病程在5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1.8±0.7)年,临床症状包括全身酸痛,自发性腿部疼痛、背部疼痛以及腰部疼痛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了失眠、抑郁等症状。

1.2方法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采用降钙素进行治疗,1次/d,鼻内给药,剂量为250IU/次。②补充性激素,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雷诺惜芬、甲睾酮以及替勃龙进行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5.5mg/d、8mg/d以及1.4mg/d。③应用奇曼丁以及西乐葆进行对症治疗,剂量分别为0.2g/d、0.3g/d。④应用促钙吸收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钙尔奇D以及罗盖全,剂量分别为520mg/d、0.3ug/次。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以观察临床疗效。⑤采用骨吸收抑制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倍美力片及去氢孕酮,剂量分别为0.8g/d、0.6g/d。

1.3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经过综合治疗后,如骨痛症状消失,且骨密度增加幅度大于2.5%,则为显效;如骨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骨密度增加幅度大于2.0%,则为有效;如骨痛症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同时骨密度状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则为无效。2结果

所有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经过治疗后发现综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得以提高,其中显效7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3%3讨论

多数妇女在内分泌失调的状态下会出现雌性激素紊乱以及分泌不足等状况,当雌性激素不再正常分泌时,破骨细胞的作用得以增强,导致骨吸收功能不断被强化,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相关研究发现,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多发于绝经5年至10年之间的中老年妇女,而男性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在通常情况下,该病不具备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易被误诊或漏诊;另外,在使用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药物起效慢,患者的耐受性较低[2]。因此,要积极对现行的治疗方法进行改善,并探索新型治疗方法,以便可以缩短病程,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应用了综合疗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3%,因此可认为,综合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能够获得显著疗效。

本研究当中使用的降钙素是一种多肽激素药物,能够使人体当中的血钙水平得以降低,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以下作用。①对肾小管吸收磷以及钙离子的过程起到阻碍作用,增加人体排泄的磷、钙,从而降低血钙水平,防止骨吸收功能不断增强。②对骨细胞吸收骨的过程起到抑制作用,并同时对抗甲状旁腺激素(PTH),避免PTH对骨吸收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控制骨质疏松患者的病情。③降钙素还能够缓解骨痛症状,增强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耐受性[3]。本研究还应用了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性激素能够对成骨细胞产生直接的作用,强化成骨细胞功能,从而使骨吸收以及骨量得以增加。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则应在治疗前检查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血压状况等;如发现患者的子宫存在病变,则应服用孕激素,从而有效保护子宫。奇曼丁以及西乐葆均为有效的镇痛药物,在治疗中使用能够缓解患者的骨痛症状,钙尔奇D以及罗盖全能够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对于妇女绝经后所出现的骨质疏松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4]。此外,采用骨吸收抑制药物进行治疗,即去氢孕酮以及倍美力片,以上两种药物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缺失,并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对于内分秘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

总而言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的出现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临床上应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同时注意运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便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参考文献

[1]罗文正,唐廷波,陈诚.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47-649.

[2]仇志学,钟生财.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916.

[3]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曹鹏,武忠炎,贾民,王新玲.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8):638-639.

篇9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骨三科,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L、(3.24±0.72)m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L、(4.38±0.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 < 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 < 0.05或P < 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 > 0.05)。 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椎弓根;双侧椎弓根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1(b)-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uni-extrapedicular approach and bi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b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o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VCFs, who were given the opera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in Jinh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uni-extrapedicular group (34 cases, 41 vertebrae) and bipedicula group (34 cases, 42 vertebrae) by table of random number, and were given uni-extrapedicular approach and bi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by PKP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bleeding, bone cement perfusion amount, postoperative vertebral compression rate, Cobb's angle recovery, pain relief condition and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as well.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bone cement perfusion amount of patients in uni-extrapedicular group [(46.64±9.71) min, (5.14±1.42) mL, (3.24±0.72) mL] were much shorter or less than those in bipedicula group [(64.27±12.71) min, (7.29±1.78) mL, (4.38±0.94) m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2, 2.37, 2.29,P < 0.05). The vertebral compression rate, Cobb's angle recovery and VAS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22.84±4.43)%, (15.31±3.07)°, (2.72±0.49) score, (21.73±4.12)%、(14.87±2.95)°, (2.60±0.45) score] were grea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operation [(35.82±6.48)%, (24.26±5.17)°, (8.16±1.37) score, (36.07±7.05)%, (23.92±4.97)°, (7.92±4.97) scor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1, 2.34, 4.07, 2.41, 2.37, 4.15, P < 0.05 or P < 0.01), and after comparing the improvement rat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No nerve and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appeared on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operation, while 5 cases and 3 cases of leakage of bone cement were appeared in uni-extrapedicular group and bipedicula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he operation. Comparing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0.14, P > 0.05). Conclusion Both uni-extrapedicular approach and bi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by PKP a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s to treat OVCFs, which has the equivalent curative effect on the relief of back pain, and recovery of vertebral height and Cobb's angel, and compared with the latter, the former has smaller operation damage,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amount of bleeding, less amount of bone cement perfusion and no increase of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Uni-Extra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Bi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患者[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常用的术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恢复椎体高度和缓解后凸畸形,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3]。但对PKP是单侧还是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临床上尚存争议[4-5]。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通过X线、CT、磁共振(MR)和骨密度仪等检查确诊为新鲜或或亚急性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②伴明显腰背部疼痛症状,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脊柱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骨折;②伴脊髓或神经功能受损;③患者具有基础疾病,估计无法耐受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均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取俯卧位,术前C臂机透视确定伤椎位置,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单侧组[6]: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在C臂机透视下由后上向前下穿剌,将14G穿刺针于一侧椎弓根外上缘钻入,至针尖达到椎体前中1/3处退出针芯,依次置入扩张套管、工作套管,透视下使用精细钻扩孔,置入球囊并扩张使骨折复位,使用压力注射器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当骨水泥达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射,待骨水泥硬化后拔除穿刺针,拔出套管, 缝合切口。双侧组[7]: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剌方法同单侧,先行一侧椎弓根穿剌后行球囊扩张后同法处理另一侧,均在透视下双侧同时将骨水泥推注入椎体。术后卧床24 h,第2天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测量[8] 椎体压缩率:采用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压缩部位高度及相应部位上位椎体高度,计算椎体压缩率。椎体压缩率=[1-压缩椎体压缩部位高度/相应部位上位椎体高度]×100%。Cobb's角:采用测量侧位X线片上压缩椎体上终板与下终板的垂线夹角。

1.3.2 疼痛评分[9] 采用VAS评分,分值介于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的比较

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14.71%)和3例(8.82%),均为少量,未给予特殊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 > 0.05)。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既往多采取卧床休息进行保守治疗,但约1/3患者会出现剧烈腰背部疼痛、脊柱畸形和活动障碍等症状,往往需手术治疗[10-11]。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脊柱需长节段内固定,常由于患者骨质疏松,易出现固定不牢,患者往往难以耐受。PKP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常用的术式[12-13]。PKP通过对后凸的椎体进行球囊扩张和灌注骨水泥,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稳定脊柱,可以使椎体压缩骨折部分恢复,减轻其腰背部后凸畸形,已广泛应用于椎体溶骨性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所致的疼痛[14-15]。如何利用现有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获得更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反复思考的问题[16-17]。

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是PKP经典的操作方法,而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单侧椎弓根入路PKP也能达到双侧椎弓根入路PKP相同的临床效果[18-19]。其理论依据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作用在于伤椎体经骨水泥强化后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是疼痛缓解的决定因素,而与手术的穿刺入路和骨水泥灌注量无明显的相关性[20-21]。常规PKP手术采用双侧穿刺双球囊扩张,可保证骨水泥对称分布,避免术后出现伤椎两侧不对称,但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术者和患者长时间接触X线、球囊使用次数有限、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等缺点[22-24]。

Steinmann等[25]发现,单侧椎弓根入路PK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手术效果及力学性能无显著差异,这为单侧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提供了相关生物力学的理论依据。杨建平等[26]研究发现,单球囊单双侧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在恢复伤椎高度和纠正脊柱畸形方面的疗效基本相当,并发症少。本研究结果发现,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改善幅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楠,陈亚平,周谋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8):618-622.

[2] Ryu KS,Huh HY,Jun SC,et al. Single-balloon kyphoplasty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far-lateral extrapedicular approach [J]. J Korean Neurosurg Soc,2009,45(2):122-126.

[3] 王洪,易小波,陈晓东,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75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7):589-591.

[4] Song BK,Eun JP,Oh YM.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omparison of unipedicular versus bipedicular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J]. Osteoporos Int,2009,20(10):1717-1723.

[5] 孙钢,金鹏,郝润松,等.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49-152.

[6] 陈爽,黄载国,刘沂.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4):316-318.

[7] 刘波,陈氤牵邓立平,等.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85-186,194.

[8] 王强,王英民,孙常太.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随访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6):502-504.

[9] 高万露,汪小海.患者疼痛评分法的术前选择及术后疼痛评估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892-3894.

[10] 赵刚,胡侦明,劳汉昌,等.昆明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初步调查和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4):257-259.

[11] Lee YK,Jang S,Jang S,et al. Mortality after vertebral fracture in Korea: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laim Registry [J]. Osteoporos Int,2012,23(7):1859-1865.

[12] Kasperk C,Grafe IA,Schmitt S,et al. Three year outcomes after kyph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ith painful vertebral fracture [J]. J Vasc Interv Radiol,2010,24(5):701-709.

[13] Zoarski GH,Snow P,Olan WJ,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quantitative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long- term outcomes [J]. Vasc Interv Radiol,2002,13(2):139-148.

[14] 方心俞,林建平,叶君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相关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22-24.

[15] Tanigawa N,Kariya S,Komemushi A,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long-term evaluat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J]. 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6(6):1415-1418

[16] 朱耀辉,崔快.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6):40-41.

[17] 陈亮,杨慧林,唐天驷.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4):310-314.

[18] Knavel EM,Rad AE,Thienlen KR,et al. Clinical Outcomes with hemivertebral filling during percutancous vertebroplasty [J]. AJNR Am J Neororadiol,2009,30(3):496-499.

[19] 胡阿威,夏成焱,周敏,等.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125-128.

[20] 曾勇,陈伶,马红兵,等.经皮脊柱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手术入路的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4):269-271.

[21] 朱爱祥,朱裕成,郑红兵,等.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132-134.

[22] 许文生,陈跃坤,林委,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185-186.

[23] 陈亮,杨惠林,唐天驷.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21(15):1642-1646.

[24] 徐保生,魏双胜,杨鹏,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182-184.

[25] Steinmann J,Tingey CT,Cruz G,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unipedicular versus bipedicular kyphoplasty [J]. Spine,2005,30(2):201-205.

篇10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明显增加。经皮椎体强化术被认为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011年1月~2012年1月, 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 均为新鲜压缩骨折。早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 收到了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 本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 男22例, 女36例, 年龄65~88岁(平均74.6岁)。均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受伤机制为臀部着地、腰部扭伤等轻微外伤。患者均主诉为胸腰段疼痛, 未见下肢皮肤感觉肌力等改变。X线片见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改变, 58例患者共89个骨折椎体, 分别为T82个, T91个, T104个, T1212个, L125个, L213个, L312个, L415个, L55个, MRI证实为新鲜骨折, 排除椎体骨转移、椎体血管瘤等疾病。

1. 2 手术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 排除手术禁忌后, 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1. 2. 1 伤椎穿刺 患者俯卧位, 腹部悬空。C臂透视定位进针点。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骨膜, 进针点为中心取纵行切口0.3~0.5 mm, 插入穿刺针, 透视下沿椎弓根方向逐渐进针, 建立工作通道。

1. 2. 2 球囊扩张 将抽取真空的球囊通过工作通道插入椎体内部, 打开阀门进行扩张球囊。可利用泛影葡胺显示椎体扩张程度, 若患者泛影葡胺过敏, 可利用生理盐水扩张椎体。球囊压力一般控制在15个大气压左右。

1. 2. 3 注入骨水泥 将骨水泥推助器的推杆抵到椎体内空腔前缘, 推注骨水泥的同时, 缓慢后退推杆。待骨水泥硬化后, 拔出注射装置,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 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结束手术, 送回病房。

1. 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卧床6~8 h, 观察生命体征。伤口疼痛可对症应用消炎镇痛药物。6~8 h后患者可起床活动, 术后2周内下床活动时带腰围固定, 并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2周后可去除腰围固定。

术前即开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并延续至术后1年。常规应用钙剂(钙尔奇D)+维生素D3(骨化三醇)+二磷酸盐化合物(阿仑膦酸钠)。

1. 4 观察指标 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改变情况, 术后每月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及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研究术后的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神经压迫症状等。

2 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期均为1年。55例(94.8%)患者术后第2日疼痛即明显缓解, 术前VAS评分为(6.59±1.31), 术后VAS评分为(3.42±1.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 2

图1 MRI见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图2 术后X线片见胸12椎体内均匀分布的骨水泥, 椎管内未见骨水泥渗漏。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 相对应的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增多。既往对此类患者多采用卧床制动方法, 患者需要卧床3~6个月, 长期卧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长期卧床增加了患者罹患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随着卧床时间的增加, 骨骼内钙质的流逝, 带来的是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根据脊柱三维模型试验文献[1], 脊柱骨折后椎体的抗扭和抗弯强度将减少约70%, 建议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恢复椎体高度, 而不是长期卧床保守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指通过椎弓根插入球囊撑开以尽量复位椎体, 通过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稳定骨折和增加椎体强度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2]。手术为局麻下操作, 对患者心脑血管等影响相对较小, 细致的操作可以避免出现骨水泥外渗、神经症状等并发症, 操作安全。虽然有文献报道[3], 术中操作包括穿刺过程、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均可诱发剧烈疼痛, 本文作者也发现术中患者有疼痛现象, 但通过术前良好的骨膜下浸润麻醉, 术中和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紧张心情, 患者均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而且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对手术效果满意。

但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方法, 不能替代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作者的调查也发现, 即使经过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1年仍有近20%的患者发生临近椎体的骨折, 考虑原因认为可能:①本身严重骨质疏松症, 椎体强度差。②患者术后多卧床, 活动量的减少可导致骨内钙量丢失, 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③饮食差, 日常生活中钙的吸收不足。④椎体强化后临近椎体生物力学发生改变。文献报道[4]术后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12.4%, 与作者结果相似。这也提醒大家, 术前即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交代, 术后患者发生临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很高, 需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应适量运动, 加强营养, 同时注意勿摔跤, 避免坐车时发生颠簸, 以及其他各类可能导致椎体骨折的活动。此外, 抗骨质疏松治疗作为治疗之本, 必须重视。作者认为, 如果患者没有禁忌证, 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长期服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简单、安全、有效,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可以广泛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5]。当然,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同样重要, 此外, 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 避免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aher TR, Felmy W, Baruch H,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hree columns of the spine to spinal stability:a biomechanical model. Spine, 1989,14(7):663-669.

[2] Mathews HH. Kyphoplasty: reduction/stabilization of osteoporotic/ kyphotic fractures. International 18th course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 and complementary techniques. Zurich, Switzerland:Jan, 2000:20-21.

[3] 张加芳,郑召民,钟继平,等.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疼痛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01,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