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犹如战场,不可能风平浪静。初中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具有独有的人文性和思想性特点,而且还经常会受到一些复杂原因的影响,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较高。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
在讲授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内容,突然这时有一只蝴蝶闯入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我突然灵机一动,问学生:蝴蝶是害虫还是益虫?同学们回答说:是害虫。那么,把窗户打开了,会进来新鲜空气,也会飞进来一些如苍蝇、蝴蝶和蚊子等害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说:安装一个沙窗。那么,对外开放就如同国家打开了窗户,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接着就翻书去了,在他们思考的时候,蚊子也就悄悄地飞出了窗外。
在学习七年级《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或八年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有的学生打瞌睡,有的同学做小动作,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如果你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不可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时这些同学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了。这种做法既管理了课堂,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一举两得。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有意见,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教师,也有极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起哄。在学习到七年级《和老师交朋友》时,就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老师朝夕相处,彼此之间产生一些误解或矛盾是难免的。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或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任何人一生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
处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突发事件的教学艺术,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分析不同的原因,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运用。在实施新课程的征途上,迎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只有不断地摸索总结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要求,也才能让新课程的发展步伐走得更快、更稳、更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影响和冲击着高校,高校也频频发生突发危机事件。这些事件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影响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受国内外形势、高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涉及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的、紧急的,并在高校范围内造成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行为事件,如学生自杀、群架斗殴、食物中毒、宿舍重大失窃等事件。高校如何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预防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都是当前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处于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讲究策略和方法,以达到稳定高校安全的要求,对高校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
一、突发事件在高校产生的影响
1.造成当事人的多重伤害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学生生活和学校声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无疑是事件当事人。突发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对当事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首先,突发事件打破了当事人的原有生活规律,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其生活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其次,突发事件处理之后会给当事人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使其心理处于浮动的状态,甚至在事后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障碍。最后,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发学生的群体讨论和猜疑,如果学校对突发事件采取“消息封锁”的态度,那么各种流言蜚语对当事人无疑就是更大的伤害。突发事件给直接当事人和间接当事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需要辅导员给予针对性的安抚、引导和教育。
2.伤害学生心理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和个人都将处于一种危机的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校突发事件,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认清本质的判断力,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陷入一种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学生之间缺乏信任的状态,甚至会导致逆反、埋怨等不良情绪。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连锁反应,给大学生心灵带来更大的冲击。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在突发事件中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等问题,以减少突发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3.激化校园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内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高校在办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领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就是其外在体现,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各种潜伏的校园矛盾激化,既破坏了校园的稳定,又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名誉和声望,对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4.考验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预测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高效的处置能力。敏锐的预测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突发事件要有提防意识,还要从以往突发事件中寻找规律,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到充分预测、准确把握、及时处置。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辅导员能准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和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关注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把潜伏的危机解决于“萌芽阶段”,从而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保持沉着冷静,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处理事件,及时控制局势。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高效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加强修养、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能力。
二、校园典型案例分析
2005年政府教育部门开始在高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尤其将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各高校都初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普遍建立了校园110等危机管理的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上海某高校两起典型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张同学,女,河南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6年年底有同学向辅导员汇报,称张同学近期身体突然发胖,因曾经有夜不归宿现象,故怀疑有怀孕的可能。辅导员接到此报告后,立即展开查访,并且找该女生谈心,目测中发现张同学虽然身体较以往肥胖,但腹部隆起较明显。当提及关于例假的情况时,张同学提出自己已经5个月没来例假,因以前也有例假日期的不准时,故没放在心上。获此重要信息后,辅导员立即向学生总支书记报告此事。总支书记亲自带领该生去中心医院做B超检查,当检查报告明确表示已怀孕5个月时,张同学掩面而泣。在尽力安慰她情绪的同时,辅民员将此事上报了校党委副书记。校领导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张同学直接回家做好流产手术后再返校继续学业。辅导员与家长联系过后,由辅导员送张同学去火车站,家长在目的地接站。经过手术休养,半年后张同学顺利返校读书。这起案例让我们想到的是,首先,学生们有主动的汇报意识,使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个别学生的突发状况,其次,辅导员能够及时上报领导,听从领导指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突发事件幸好发现比较及时,否则可能对张同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案例二:马同学,男,山东生源,2005年9月入校,英语专业。2007年11月某晚,辅导员突然接到学生生活园区派出所电话,称学生宿舍楼有男生打群架,一位姓马的男生被送往中心医院接受紧急救治。在向领导作初步汇报后,辅导员立即赶往医院,见到了病床上的马同学,左侧眉骨上方因打击裂口被缝7针,很可能有破相的趋势。经过向周围同学的询问,知道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篮球比赛中,与其他院系男生发生口角,之后回宿舍,对方男生纠集一群人过来打击报复。在殴打中,马同学受伤至此。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校保卫处领导,对方辅导员的出面下,肇事者及受害人双方家长面对面沟通此事,虽然马同学家长的情绪比较激烈,但是为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安全等考虑,最后通过道歉经济补偿等方法使本事件妥善解决。
三、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思路与方法
1.积极预防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使辅导员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动态,而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要善于通过学生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多种途径,从关心、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向广大学生阐明“汇报意识”在预防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干部、党员,甚至是普通同学在学生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从大局出发,以主人翁的意识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情况,从而使辅导员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主动,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互动机制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信息上报是处理危机事件的关键环节。由于突发事件总是防不胜防的,而且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辅导员要明确信息的及时上报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只有信息及时地上报才能让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争取主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有助于凝聚全校的力量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处置工作。因此,辅导员要提高警惕,时刻保持对事件的敏感度,在学生群体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自行处理,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危机现场,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听从指挥,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工作。
家校互动是化解危机事件的长效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时刻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辅导员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
正确且及时的信息是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做法。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以非官方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就会在学生群体当中引起恐慌,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辅导员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作出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应利用各类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这样不仅能获得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能使广大学生以此为戒,从而更好地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3.恢复重建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延续
心理恢复是危机干预的必要步骤。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并不代表危机干预任务的全部完成,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或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对于学生当事人甚至是学生群体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辅导员既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又要在事件处理过后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需要辅导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获得心灵上的支持与慰藉,尽快恢复往日有序的学习和生活。
事后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突发事件在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和潜在威胁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机遇。辅导员要因地制宜,在每个关节点上,做到当机立断,慎行施教,让学生们对于事件的成因和影响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辅导员结合事件的实际开展工作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落脚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心灵更容易得到震撼。总结反思是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突发事件结束后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总结反思是整个突发事件管理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学校整体应对危机的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固然不会时时发生,但辅导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关注、关心、关爱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要采取“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原则。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筹兼顾,求真务实,促进实践与交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赵海荣.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171-172.
[2]黄海群.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案例分析及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9):69-71.
[3]姜婕.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11):96-98.
篇3
【关键词】学校 突发事件 防范 责任划分与处理
一、社会转型期的学校
我国公立学校原本是一个由国家投资设立的、单一的、封闭的、由国家事业单位干部以及其他员工从事教育活动的国家教育事业机构。学校的职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对适龄学生以及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提供教育服务。而在过去的近十年内,由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口增长与进入适龄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者的高峰期,原单一的封闭式教育机构已远远无法适应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落后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教育服务收费试行了“双轨制”,并迅速向收费生方向靠拢,在观点上,社会转型期突现的各种思潮、观点影响不少的人认为教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产业,种种浪潮将学校推向了社会,使之教育机构几乎完全成为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教育消费的服务业。
由此以来,学校在教育服务、社会服务领域内、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产生了广泛的联系,也形成了各类社会关系,学校也在此关系中,在妥善处理这些关系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校与学生这一“特殊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较学校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是多种关系的交织表现。首先,双方存在着平等法律关系,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规范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在行使自主管理权而制定的内部规范约束学生时所产生的内部关系,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落实对学生指导管理,为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约束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的内部规范,正是由于非平等因素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存在,内部规范对主要内部成员的学生具有约束力。
结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即法律的调整内容。学生的人身伤害以及造成他人伤害是以承担民事责任为基础的。在学生伤害案件的实务中,要求学校应当负法定的谨慎义务防止学生受到损害。如果学校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则必须证明该义务是否实际上未履行。只有证明未尽此项义务者,学校方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是一般地过错责任,而不是过错推定责任,不能采用推定地方式认定学校具有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于2002年8月21日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已于2002年9月1日实施。该处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无疑对处理此类事件、纷争有了一个明确具体的依据。但由于《处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其效力层次较低不说,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根本不能适用。对于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处理办法》第二章关于事故与责任的规定,只能作为学校排除自己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与未履行管理责任的判别标准,至于在诉讼案件中学校是否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据民事法律进行认定,人民法院的认定不取决于学校的行为是否属于《处理办法》排除责任的规定,而取决于学校行为是否有民事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
四、学生伤害事件(事故)
学生伤害事件,一般指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各项活动、公益任务、学生实习、军训等活动中、乘坐交通运输工具时,发生的学生遭受人身损害的意外事件。大致可归为:1.学生意外伤害事件;2.学生食物中毒事故;3.学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治安事件;4.学生行为触犯刑法的刑事案件;5.学生患突发疾病事件;6.学生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件。
五、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责任划分
目前学校所发生的所有事件中,学生伤害事故较为突出,影响面也较大,自然对学校声誉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最大。这里着重讨论与学生有关的事件(事故)的责任认定。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责任,法学理论界似乎没有定论,由于近几年内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从而引起了司法界、理论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力,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义务,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在教育关系中,发生学校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的过错,致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产生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既有教育法的性质,也 有民法的性质,应当以民事责任的性质为基础(为主)。
六、学生伤害突发事件的学校责任防范
从宏观上看,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事件以及非突发性事件事故,均与学校管理、履行管理责任和对学生的保护义务相关。因此,学校也不同程度地负相应的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学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及其责任的大小,才可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的相关责任与赔偿责任。
(一)认真履行管理教育与保护学生的职责与义务。
在过去已发生的诸多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没有直接的伤害过错,大多是由于未尽管理责任或疏于管理的过失,而导致承担民事赔偿的占多数。因此,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依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从安全管理、治安保卫、教学安全、物品管理、卫生食品以及应急预案等六大方面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将安全保卫职责落实到各级、每个干部教职员工与各个环节,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与苗头,采取有效措施防堵管理漏洞,克服与避免出现疏于管理的过失,认真全面履行管理教育与保护学生的职责与义务。
(二)及时有效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义务是学校履行管理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措施,也是在学校面对诉讼案件举证中,证明学校是否履行了管理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学校应当在履行管理职责的各个环节上加以落实。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采取及时、有效地救治措施与处理措施。
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由于学校负有法定的管理教育保护义务,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学校必须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或伤者、患者进行救治。对于没有伤者的事件中,学校也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事态控制到稳定,不继续扩大局面并果断处理。
(四)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总结经验。
事故处理后,学校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落实责任制度。总结经验,完善与修订规章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将全面证据资料与相关完整归档保存。
七、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案件。
如果认定为学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不论是调解解决还诉讼解决,其赔偿的项目范围与标准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办理。
对于责任比较复杂的案件,案例,某高中某班两男女学生因发生了小矛盾,老师在办公室批评教育解决时,其女生打电话给一校外青年,该青年入校进入正在批评教育的老师办公室,用刀刺其男生胸部,该男生被学校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案件中,刑事责任由该校外青年自负,这不须多言。但学校存在着门卫管理不严的严重安全保卫漏洞、未履行门卫管理职责以及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否则该青年不可能径直闯入教师办公室,当然包括学校未尽到保护学生的义务。如果该案男生家长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该校外青年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同时,学校此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学校可能要先行承担人民法院依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认定的全部赔偿。对于该女生的行为是否触犯刑律,这由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认定。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除各方当事人调解外,也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决方能确认。但学校可以依据规章制度以及学生守则给予该女生相应的处分。对于学生的行为,应规章制度与学生守则中加以规定与修订。
(二)对于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意外事件处理。
案例,某住校生未到学生浴室洗澡,而私自在宿舍卫生间内冲凉,由于地面有水变滑,该学生不慎摔倒,而恰恰脚后跟碰墙脚的一块破损的磁砖,脚后跟被划伤。在这一事件,学校虽无责任,但仍对该学生及时救治,履行了法定要求应当履行的义务与职责。该学生的受伤与相应的医药费由其自负。学校应在本次事件中,应吸取教训,经常检查学生宿舍以及对需要维修之处进行及时维修。案例,某住校生因身体不适,服用自己从家中带到学校的某部队自行研制生产药物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与身体不适。本案中,学校无过错,事件发生后,学校仍将该生送到医院救治,解除该生的病痛与药物副作用,及时通报其家长到该生家中慰问,同时制止了该生服用的该药及包装。但该生家长却以“学生在校发生事故,学校有责任”为由,拒付医疗费及相关费用,学校用事实与证据反复对其家长作了说明与思想工作,使纠纷得以解决。
篇4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quality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firm does i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fittest engineering basis.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often meet soft foundation of poor, need to b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pecial treatment, so that the foundations of the house is w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process must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processing can ensure that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Aiming at the fittes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 for analysis.
Keywords: fitte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soft ground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房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地基工程的处理方面,我们一定要特别细心,因为地基将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问题。不管是哪种结构,建筑的全部承重负荷都将由地基来承载,最容易因为地基方面出现建筑安全问题的是软地基。一旦软地基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就会出现房屋倒塌、倾斜等现象。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深层石灰搅拌桩 砂垫层与砂石垫层等。文章主要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1 房建工程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1.1 深层水泥搅拌桩
深层水泥搅拌桩主要使用于非常松软的淤积土质和粉尘土质等的地基,在建筑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地质状况时,我们应该运用深层钻探灌注水泥的办法来进行处理。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1.1 及时试桩,获取必要的参数
我们在施工以前,一定要进行试桩,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情况,获取施工过程中用以参考的必要参数。我们在试桩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泵送速度、时间以及水泥的配比、搅拌的程度等方面具体的数据,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1.1.2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应该做好施工地点的平整工作,以保障机械的进入和正常施工。如果施工地点有障碍物,应该及时清除;如果施工地点是一片洼地,应该用合适的土质进行回填,一般采用粘土,直至场地平整均匀。其次是要采购合适的水泥,我们一般采用的是32.5级的硅酸盐水泥。再次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机械,是否性能良好 是否能够确保顺利施工,应该指派专业的人员进行。
1.1.3 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1)施工工艺流程: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2)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3)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4)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5)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6)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40 min,喷浆压力0.4MPa。
1.2 深层石灰搅拌桩
在软地基中,针对于粘度较高的软粘土,我们可以采用深层石灰搅拌桩,实际上就是根据土壤的特性,强行将地基土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让他们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处理以后,就会使地基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承载力和耐压强度。在特殊的地基土条件下,这样处理的效果甚至要比水泥好得多。
(1)石灰原料的具体要求。我们所用的石灰是要经过处理后,并且石灰的成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石灰要磨碎到最大颗粒小于2mm,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石灰中不能有太多的杂质,液性指标控制在70%左右。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当对地面进行处理,使表层地基有一定的硬度和承载力,确保机械的进入和移动,配备合格的粉尘发射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并认真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要取地基土进行化验,根据地表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确定石灰的配比,并设计确定桩长度 密度和粗细等。
(3)施工要点。粉体搅拌法施工顺序: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提升结束。根据结构要求的承载力,初步选定桩的间距,从而定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数量以及每平方米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搅拌桩的排列一般呈等边三角形,也可四方形布置,桩径为0.5m~1.5m,桩距约1m。空压机的压力不需要很高,风量不宜过大。钻机及桅杆安装在载体上,在地面上进行操作,要满足耐压力要求。在施工现场要设置石灰池,石灰粉要遮盖,一是防止飞粉污染,二是防止遇雨水产生化学反应,溅伤皮肤及眼睛,施工人员要配戴防护眼镜。钻头提升距地面30cm~50cm 应停止喷粉,以防溢出地面。
1.3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对于不是非常软的房屋建筑地基,我们可以采用铺设沙砾层,并用夯实设备处理,以提高低级的承载力。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既可以满足承载方面的要求,也可以优化地基表层的排水效果,不至于积水,使地基进一步软化。
(1)材料要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所用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地区,也可采用细砂,但亦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按设计规定(含石量≯50 %)。所用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材料,含泥量宜≯30%。碎石和卵石最大粒径宜≯50mm。
(2)施工准备。施工前应验槽,先将浮土清除,基槽(坑)的边坡必须稳定,草地和两侧如有孔洞、沟、井等应加以填实。在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坑)地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使基槽(坑)处无积水状态。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再行铺填捣实。
(3)施工要点。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方案选取颗粒比较大的沙砾石,必要时可以掺入鹅卵石,可以依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定。当选用的沙砾石确定以后,就要对地基的沟槽进行处理,如果沟槽中有积水,应该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然后再将事先配好的沙砾石填入。填入时,要逐层进行夯实,控制好填充料中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20%之间。
1.4 其他软基处理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方法以外,我们也可以采取振冲地基加固、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砂桩加固地基、水泥煤灰碎石桩等软基处理方法。
(1)振冲法加固地基虽然现在已开始在软黏土和杂填土地基加固中使用,但该方法仍是松散砂土地基的最佳加固方法。当用于软黏土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压、电流及填料密实度等才能有效保证加固效果。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是用振动沉管桩机将钢套管沉入土中再灌入碎石而成。
(2)砂桩加固地基也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土、淤泥质土及新填土的地基加固方法,砂桩是利用振动灌注施工机械,向地基土中沉入钢管灌注砂料而成,能起到砂井排水及挤密加固地基的作用。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少量水泥进行拌和后,利用沉桩机械,振动灌入地基中,制成一种具有黏结强度的非柔性、非刚性的亚类桩,它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荷载,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群桩施工中应注意桩的间距,桩距过小容易产生紧缩,桩距过大影响加固效果。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中遇到软弱地基时,应根据据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情况来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提高沉降计算的精度和设计的合理性。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及施工规范操作,同时做好施工组织和施工质量控制,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施工便捷且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技术研究
前言
软土地基承载强度比较低,空隙结构比较大,建筑物在这样的地基环境下会出现安全问题。我国是一个软土土质较多的国家,许多建筑都是建立在软土地基之上,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减少软土地基对建筑的不良影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可能会导致建筑水平位移或者沉降,从而影响到建筑安全质量。在对其技术进行探讨时,可以根据软土地基的性质,对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深层搅拌桩法等进行深入研究。从处理材料要求、施工准备、施工要点、施工流程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全面分析。
1、软土地基特点概述
我国土地面积比较广,在进行相应的建筑施工时,不免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施工人员应对软土地基的能力,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满足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软土一般情况下,它的压缩性比较强,含水量也会比较大,这样就会影响到它的承载能力,使得建筑地基可能会出现沉降不均现象,最终导致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而且软土地基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承受性较差,强度较低,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软土地基的勘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其承载力进行检测,在勘察设计中对软土地基载荷进行准确设定,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严格依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碾压、填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实现合理施工。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沉降的可能性,提高建筑安全性。
2、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
2.1静立排水方法
静立排水方法,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地基质量。所以要想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就要做好相关的排水工作。在进行地基排水系统的建设时,首先要做好地基表面的排水工作。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将降落的雨水排走,避免雨水在建筑地基表面长期积存,对地基造成损害。在建筑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则可以采用无超高地势的排水方式,除此之外在建筑地基中还可以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并且每间隔一段距离时要设置检查井以及泄水口,在上面要扣上铸铁格柵,通过横向排水管把地基表面的降水引到它处。其中在对检查井和泄水口进行施工设置时,要采用混凝土浇筑,并且还要和横向的排水管连接起来,而横向排水管的出口可以通过急流槽和挡墙排水孔将降水排出。这样能够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防止因雨水的侵蚀而塌陷。除此之外,在进行建筑地基排水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排水引流,最终保证静立排水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建筑地基的安全性,减少因软土地基沉降而造成的建筑损害。
2.2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在进行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时,采用重锤从高处落下的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夯实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重锤需要离地面十米到三十米的距离,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冲击力,提升软土的压缩性,最大限度降低软土的沉降。而且强夯法施工比较简单方便,加固的效果也比较好,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程度比较高。强夯法使用性比较广泛,例如对碎土石的处理、粘性土的处理以及砂土的处理等。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淤泥地基来说,它的处理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在强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来进行,减少技术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质量问题,为今后建筑的施工提供良好的保证。
2.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在进行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主要要对以下进行控制。第一,对砂垫层及砂石垫层进行调整,保证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高度在同一标高上。对深度不同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要依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第二,要将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接头处做成斜坡,对分段施工出进行错开分层,每层高度保持在0.5~1.0m捣实。使用碎石垫层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基坑表面软土的局部破坏造成的地基稳定性降低。常规中施工人员常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砂用碎石垫层,提高软土地基的效果;第三,使用平振法、夯实法、插振法、碾压法等方法进行铺设,提高铺设效果。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在进行平振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振捣的次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振捣次数符合设计标准。在施工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保证200~250mm厚度的含水量控制在15%~20%之间。插振法主要通过插入式振捣器的机械振幅对地基进行铺设。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一般厚度150~200mm厚度的含水量控制在8%~12%之间。
2.4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加固法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的要求,它主要是利用水泥浆体作为固化剂,将地基的深部软土和水泥搅拌混合,形成坚硬的水泥土状体,提高软土效果的一种方法。该种处理方法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它适用于含水量较高、沉积程度较厚和渗透性较差的地基,通过水泥搅拌桩法,可以提高建筑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可以有效使软土地基硬结,通过深层搅拌机将地基深部软土和水泥进行搅拌结合,对软土地基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水泥搅拌桩可以分为喷浆法和喷粉法。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倾向于使用前者,前者的施工剂量容易进行控制,而且施工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在施工前,需要对其进行试桩工作,着主要是为了对水泥浆的配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搅拌次数、复搅深度等参数进行设定,保证提高试桩参数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在采用水泥搅拌桩法的使用前对其进行试桩,保证建筑地基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3、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方法需要不断发展,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中,上述的一些施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软土地基的施工状况,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一些技术还有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去,提高新技术的研发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伟.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导报,2012,7(16):89-90
[2]黄洪赧.楼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1,8(6):62-63
[3]汤士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12):8-9
篇6
关键词:防撞护栏外观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 A
桥梁结构物防撞护栏是结构物建成后行车过程中惟一可见、影响造型美观的外露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形象,所以质量要求标准非常高。[1]如何保证防撞护栏的几何尺寸及美观顺直是施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由于防撞护栏形状特点决定了施工技术不易掌握和混凝土护栏外观存在缺陷,其中尤以气泡多、外表线条不顺直最难解决,不易克服。对此,就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的施工工艺及外观质量控制方面介绍如下:
一、防撞护栏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出现的主要问题
1. 漏浆现象;
2. 麻面和气泡较多;
3. 颜色不一致;
4. 线形不顺畅;
5. 表面出现裂纹及深裂纹。
二、影响防撞护栏外观质量的因素
1.漏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模板间接触不严密;
(2) 模板与桥面间接触不严密。
2.麻面和气泡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上涂抹脱模剂不均匀;
(2)拆模过早;
(3)振捣时间不足或振捣方法不恰当。
3.分层和颜色不一致,主要的原因是:
(1)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不能连续供应,间隔时间过长,导致浇筑间断;
(2)使用的脱模剂不干净或涂抹过多;
(3) 浇筑方法不正确。
4.线形不顺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测量放样位置不准确;
(2) 安装模板前没有弹墨线 ;
(3) 模板的竖直度没有调好。
5.表面出现裂纹或深裂纹主要是: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及时覆盖和养护,受日晒和风吹后表面急剧收缩。
(2)有不均匀沉降或钢筋断开处。
三、影响防撞护栏外观质量的防治措施
要克服以上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模板、混凝土的质量、浇筑和振捣时间及方法、拆模时间等[2]。
1. 模板制作、检查和拼装控制
首先,模板是保证防撞护栏各部分尺寸和外观质量的基础,近几年来,护栏施工中采用钢模板代替了木模板,钢模板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不易变形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保证了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其次钢模板周转次数较多,长期效益好,但一次投资较大。
钢模板在加工制作时,要考虑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周转使用情况决定取材。常规的做法是模板正面用3mm厚普通通新钢板,禁止用生锈的钢板,根据护栏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加工,要保证模板的各部分尺寸绝对准确,且边缘顺直,钢板表面有良好的光洁度。其加固带间距视情况而定,主要是保证模板在使用和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最后经现场技术人员对模板的几何尺寸、接缝处高差以及模板内壁等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图纸和规范设计要求,不得使用。
其次,测量放样是模板安装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防撞护栏的线形和外观。具体做法是:用全站仪在桥梁边板上准确放样,用墨线将防撞护栏内边缘弹好。每隔5m精测标高,以此为基础控制防撞护栏模板的位置和标高。
第三,模板拼装之前,对模板进行彻底检查,保证模板内壁光滑干净,然后均匀涂抹一层脱模剂(机油),经现场技术员检查认可后开始拼装。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严禁用铁锤击打模板。在运输过程中要求每块单独装卸,放在干净的地方,并均匀涂抹一层机油,防止模板生锈。禁止在模板上放置重物,防止模板变形。模板安装时,根据墨线的边缘准确安装,模板下部使用拉杆螺栓固定,上部用花杆螺栓配合支杆固定,达到既能固定模板,又不至于漏浆跑模。另外,因为是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为了防止混凝土护栏开裂,在相应的位置都设有一定数量的假缝和断缝,在安装模板时应注意图纸的要求。
最后,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自检,主要是检查安装尺寸是否合适、各个固定点(拉杆、支杆)是否牢固可靠、相邻模板间是否有错台、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要求以及钢筋是否留有足够的保护层等等。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检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变形要随时调整,并将混凝土重新振捣。
2.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运输:视运输距离的远近适当调配混凝土罐车数量,保证现场浇筑混凝土不间断。
(2)现场同拌合站保持联系,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易出现泌水现象,表面无光洁面,水痕明显;如果坍落度过小,不易振捣密实,蜂窝、气泡较多。
3.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质量控制
(1)混凝土必须分层浇筑,根据防撞护栏的设计特点,在施工时,分三层进行浇筑。采用层叠式施工,第一层浇筑到护栏底部斜边下角变点,第二层浇筑到斜边上角变点,第三层浇筑到顶,由施工人员控制三层混凝土的入模时间及方量。混凝土布料要均匀,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每层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小于1min,不大于1.5min,防止振捣时间过长。
(2)为了尽量减少防撞护栏表面气泡,在用震动器振捣时,用一个木锤或橡胶锤击打模板的外壁,以减少防撞护栏表面的气泡。
(3)收浆:护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顶面采用三次收浆。第一次用木抹子抹平,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平初压光,第三次待混凝土初凝时用轧子用力扎光。
(4)防撞护栏如有预埋件,应按照图纸严格施工,及时检查预埋件是否水平、间距是否准确等。
4.拆模、缺陷的修补以及养护控制
拆模时间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而定,混凝土防撞护栏控制在12小时后即可,拆模后应阴干半天(主要是保证颜色一致),表面如有麻面、蜂窝、露筋、以及空洞、缝隙和夹层等缺陷时采用以下的修补方法:
(1) 麻面将麻面部位用水冲洗干净,用与混凝土同样的砂浆将麻面抹平或喷水泥浆补平。
(2) 蜂窝对混凝土防撞护栏来说,一般不会出现较大较深的蜂窝,所以可洗刷干净后用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即可。
(3) 露筋对于表面露筋,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干净,用1:2~1:2.5的水泥砂浆填满孔洞和抹平。对于较深处的露筋,应先凿去松散薄弱部分和突出部分,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填满、压实,必要时加压水泥浆。
(4) 空洞将空洞内松散薄弱层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然后支模、填充细石混凝土、捣实或用压浆混凝土修补。
(5) 缝隙及夹层 一般须用压力水冲洗后,进行压浆或压注环氧树脂粘合剂处理。则用掺加白水泥的水泥浆将气泡堵严并覆盖不污染混凝土的草帘(或其他覆盖物)洒水养生,不宜喷洒薄膜养护剂。对完成的防撞护栏混凝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5. 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水泥硬化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水份。按混凝土拌合物拌合时所加水的数量,以足够水泥硬化的需要,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混凝土全封闭时,即不需要再补充水份。但养护混凝土一般是在非封闭状态下并且是在天然空气中进行,天然空气中一般相对湿度较低,混凝土中水份易被蒸发,如不及时补充水份,则混凝土极易干燥而产生收缩裂纹。另外,在桥梁墩柱正上方以及跨中没有设断缝的话也容易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若防撞护栏钢筋绑扎不当,极易在钢筋断开处产生裂缝。因此,就裂缝的修补现介绍以下两种方法:
(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 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以上的几种问题和处理方法只是我们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中最常见的一些,而在我们的实际施工当中还会出现类似、更复杂的相关问题。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之前能够做好充分的分析、准备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能够进行有效、全面的控制,以此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混凝土防撞护栏的质量和外观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良杰.浅谈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裂缝的原因及控制 [J].民营科技,2011,7
[2]李军.浅谈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J].科学之友,2010,26
作者姓名:李汉永
出生年月:1962.07
性别:男
籍贯:宁夏永宁县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篇7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处理措施
前言:在目前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过程当中,会经常遇到水泥混凝土开裂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主要有施工方法不当、基层脱空、载荷和温度的控制不当造成疲劳性的开裂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施工项目在经济上和工作量上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影响工程的进度。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配比不当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因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使得碎石的级配不均匀,有些碎石的直径较大、有风化碎石。细料的含土量过高、质地不坚硬、含有过多的贝壳、草根等残留物。用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搅拌成混凝土,将严重影响道路的施工质量,使得在施工期间出现众多的非正常的横向裂缝。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混凝土的配比不均匀,使得一些比较重的颗粒下沉,水分向上抬升,造成混凝土路面的积水,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蒸发速度大于水向上抬升的速度时,混凝土表面以下的水就会开始蒸发,同时固体颗粒间会产生张力,施工期间未能充分硬化的混凝土无法抵抗住这一张力就将会产生裂缝。另一方面,当混凝土当中的水泥成分较少、水灰比较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与混凝土中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2、洒水量不足或者不均匀
因为洒水作业比较简单,因此往往会被很多施工人员所忽视,但是如果洒水不当同样也会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洒水也应该讲究科学,应该根据施工温度、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来决定洒水量的大小,同时保证洒水均匀、保证混凝土基层的湿润,在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基层的凹处禁止有积水的现象。当洒水量不足,造成路面较干燥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将会产生大量的细小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路面裂缝
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功能,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很容易引起路面的开裂。混凝土的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体积将会膨胀0.01mm。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开裂的过程,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又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混凝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在温度的影响之下,在垂直的混凝土面上就会造成各处强度的不同,产生温度性应力,在这种应力的作用之下,就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引起路面的断裂。
4、没有及时的进行切缝
为了防止混凝土路面因为收缩而引起裂缝,一般做法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分块切缝,从而释放混凝土路面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对路面进行切缝不仅要掌握好切缝的时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风速、湿度等一些自然环境的因素。其中风速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的确定切缝的时间。通常的做法就是死看死守,在既能上切缝机不出现轮迹,还应该在水化热之前完成,同时还应该保证不掉边。
二、处理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骨料的配比
水泥混凝土合适的骨料配比对于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骨料的配比当中,应该达到以下的要求:第一,使颗粒级的配比达到最佳自然环境的密实状态,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第二,针、片状的原材料应该尽量的少,如果针、片状的原料过多,会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差,造成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大。如果通过增加水泥的剂量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能,那么会更大几率地造成干缩裂缝。
在细骨料的配比当中,选用细度模数3左右的中粗砂,减少混凝土当中的用水量,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还应该注意水灰的配比,如果水灰比太大,出现裂缝的概率也会随之的增大,水灰比过小,则又不能达到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现在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已由传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四组份扩大到掺用外加剂的五组份, 以减少用水量, 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路面应选用复合型无碱外加剂。
2、加大施工之前的检查力度
在施工之前应该对混凝土的施工基层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基层料松散或者损坏面积比较大的部位进行挖除并且采用素混凝土进行修复。对凸起来的基层进行铲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基层的垃圾、杂草等清扫干净。
3、对于一些沁水裂缝和轻度的干缩裂缝,如果在完工之后不再发展,则通常情况之下可以不进行处理,但是对于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部分,应该及时的用水泥进行密封。
对于没有断层的裂缝,可以采用粘合剂进行粘贴。在粘贴的过程当中,粘贴方法要得当,粘贴剂要合格。粘贴剂的选择一般都是选择结构胶或者粘合剂。
对于已经断层的裂缝,应该对裂缝周围的路段进行铲除重新补做。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裂缝,不应该进行盲目地处理,应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裂缝是否会继续发展等等,避免盲目地处理之后产生新的裂缝。
篇8
缺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事后绩效评估
虽然近些年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攀升,但相比校园日常生活事件,仍为少数,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除了没有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外,对处理应急事件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相当的不足,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并没有对发生在校园的每一类突发事件进行有关的经验总结,这对未来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之前相关经验的收集与汇总,使得在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时,总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解决,而时间拖延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中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当前事件的妥善处理并不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终点,而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汇总与收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实践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已被国防等领域广泛采用,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项目管理的特性与高校校园应急管理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高校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其与校园应急管理相融合,从项目管理的理论中汲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
1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这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很相似。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迅速,形式多变,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相关的人员对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较为复杂,这个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其中的有专业知识的核心人员,应长期在该组织中任职,但其他一部分人员,则可以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不同,任用不同的人员,但这部分人员应当在该组织中备案,以便事件发生时,及时参与。同时,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允许从校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在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2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
科学的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对项目的计划与事前预测,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和最高的收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目标,应用项目管理WBS的方法,将任务目标分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迅速的处理。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被管理者迫切需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在充分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找出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准确的运用项目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积极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降到最低,以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整体提升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一般包括“定义,计划,执行,交付”四个阶段,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从事前的预防,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性,有效地完善当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执行方案成为可以有效保障在校师生安全及社会最大利益的法宝。
1基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柔性组织
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始于项目的定义、计划阶段。同样的,高校校园若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案,就要从构建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开始,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应当首先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强有力的组织,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当在具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的同时,对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诸如学校设施、在校师生人数有十分详细、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无法胜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分为两大类,分为常在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常在组织中的人员在校园日常工作中,以制定预案、关注校园动态为主;而临时人员,应当在该组织备案,主要任务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平时主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也避免了不熟悉相关处理程序的人员无法胜任职务、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的后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接下来,在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突发事件,将更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局面。同时,与制定预案同等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高校在校人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理念。应对突发事件是所有在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管理层。高校在校人员,应当了解学校有关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自救的常识,以便全体人员较快的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措施。
2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方案
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目标进行分解,合理部署人员,以使项目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正具有这样的特性,发生较快,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组织机构要合理的安排人员,结合先前制定的预案与所发生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WBS方法,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以使各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展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时间拖延。在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事先做好当地多发灾害应急措施,提前预警;灾害发生后,应将在校人员及时进行疏散,并进行安抚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面对灾害所带来的财产的损毁,应当及时清理并进行抢救,尤其是学校的重要资料的保护,同时,设施重建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将有利于灾后应急管理中灾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所需资金的估测,以便管理者迅速的做出决策,合理的进行灾后重建。
3基于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评价
篇9
【关键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及快速蔓延性等特点,与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差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指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包括现场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反应与控制行为。这种反应与控制行为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是有区别的,它所显示的是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应急与控制事态发展的过程,而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所体现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讨论研究后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决策和行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反之则相反。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安全卫生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较低,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以学生为培训主体,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篇10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紧急应对的事件。
与一般公共事件相比,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迅速扩散性及危害性等特点。可以说,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都是突然间爆发的,其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确定的,而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迅速地蔓延扩散,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对学校与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本人依据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处内陆平原的高校容易遭受洪水、雷暴等自然灾害;而位置处在沿海及山岭地区的高校则容易遭受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2016年九月第14号台风“莫兰蒂”从厦门市翔安区登陆,厦门大学遭受重创,满目疮痍。因此,每个高校要针对自身所处情况做好不同自然类型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防控与应对,重点是要做好应急预案和日常演练工作。
(二)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
高校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突然发生的直接伤害到教师、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或因学校设施设备的损坏,致使师生遭受意外、破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事件。如校园内学校发生火灾导致学校和学生生命及财产遭受损失的事故、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学生在校园内被打、被抢劫等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学校日常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
(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高校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间频繁地接触,很容易感染并传播各种疾病,校园内极易爆发流行性、传染性等疾病疫情。此外,高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还涉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学校食堂、超市、直饮水等设备场所,一旦监管不到位会导致师生大面积的病毒传染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如2012年如皋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高校公共卫生类事件发生初期不易查觉,而一旦爆发,传播速度快、传染面广、危害性大,W校应高度重视对此类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四)利益诉求类突发事件
利益诉求类突发事件可按照诉求的性质分为政治类诉求事件和其他类诉求事件。高校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充满激情,喜欢参与,具有从众心理。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内社会存在矛盾、敌对分子煽动破坏时,学生为表达良好的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参与没有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相关手续的非法集会、游行时,都会导致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当师生员工为自身的各项(非政治)利益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诉求时,如教师对薪酬的不满,学生对学校环境及食堂饭菜的不满意等,这些都会引起突发事件的产生,对学校的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类型与特点,可以将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概论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三个过程。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
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工作。
首先,要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通过分析信息,判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是否为需要采取紧急应对的事件;其次,要依据信息分析制定出相符合的应对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最后是应急处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预警工作中要及时向师生员工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警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与途径。此外还要做好人员和物资的安置工作,以及各应急岗位人员分配与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当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面临事件爆发时要紧急实施应对处理方式。应急处理时要成立专门的事件指挥和处理小组,及时判断出该事件的严重程度,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冷静地梳理出事件的处置思路,有效制定该事件的应对与解决措施,从而控制好突发事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与负面效应,降低事件所造成的危害。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决策者要把握全局,明确处置小组的人员分工,排除外界不实信息的干扰与阻碍,分清事件处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给师生带来的损害,降低学校的损失,增加师生员工对学校各项管理的理解与认同感。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事件的善后与恢复工作。要针对事件所涉及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帮扶与心理干预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与处理等问题是突发事件善后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做好相关人员所受损失的补偿与赔偿工作。要明确补偿与赔偿的具体明细,弥补受害人各项损失。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灾后心理心理干预体系,减轻师生员工因突发事件而引起的恐惧和烦躁,帮助他们将情绪调整到正常状态。在突发事件责任追究与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时要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把握好相关处理政策,采取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处理原则,合理而恰当地进行处罚。
此外,要在协调安抚好事件相关人员的基础上,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灾后重建工作。要及时修复重建事件中损坏的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及生活设施,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效消除突发事件的残存隐患,减轻师生员工的心理顾虑,并有针对此次突发事件对师生员工开展有针对性地说服教育,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理解与认识及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良云.高校校园危机治理: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课题[J].科技信息,2008,(30).
-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
- 下一篇:护理重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