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管理系统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管理系统方案

篇1

关键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卡口;海量数据处理;车辆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084-03

作者简介:罗景文(1992-),男,四川乐山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冶忠林(1989-),男,青海西宁人,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图形图像处理;张乾荣(1991-),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罗海林(1989-),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实现城市机动车辆智能化管理成为现代工程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1]。城市道路的智能管理、城市交通的智能疏导及城市车辆的智能识别等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基于智能的公路卡口管理系统,利用高清摄像机、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及高速存储阵列等基础设施实现对机动车辆的智能管理和监控成为可能[2]。目前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车辆的违规行驶,造成交通主干道、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主要地段的拥塞。不按照行车规则导致车辆违法行驶、掉头、占道、闯红灯等行为迭出,采用交通疏导员疏导和交警人工开罚单则面临人员不足的现实问题,以至于不能全天候、全地段准确地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造成部分违法车辆频繁违反交通法规。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情况,提供无人守候、24小时对全路段各十字路口进行违法车辆的抓拍和取证[3]。

2 数据流图

该系统数据来自于卡口设备和违章设备。卡口设备安装在城市进出口、城市主干道等限速路段。采用雷达测速,采集经过该卡口的所有车辆信息[4]。如果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标准速度,则把该车辆信息放入违章数据库和卡口数据库;如果未超速,则只把数据写入到卡口数据库[5]。违章设备主要安置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路段[6]。当信号灯为红灯时,主要采集闯红灯、压线、跨线、违法禁行线等信息,数据写入卡口数据库和违章数据库(违章设备[7]可以关闭卡口功能)。当信号灯为黄色或绿色时,违章设备充当卡口设备使用[8],记录过往车辆数据。卡口设备和违章设备详细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卡口设备具有雷达测速[9]和记录过往车辆信息的功能,所以一般安装在需要限速的路段和城市进出口。违章设备可以抓取车辆的非正常行驶轨迹,生成违法记录。另外,违章设备可以正确识别红绿灯,在绿灯时可以记录过往车辆信息,充当卡口设备使用。

3 系统架构

该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前端图像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卡口管理模块、违章管理模块、数据上传和下载模块组成[10],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前端图像采集模块。主要采用百万像素高清摄像机进行车辆监控,使用模式匹配算法抓取车辆,并获得字符串形式的车牌号码,在图片上叠加采集时间和道路名称、车牌号码等信息。随后将车牌号码、叠加了字符的车辆照片、经过时间、道路代码、路段代码、违法代码、车辆颜色、行驶速度、标准速度等保存到路口工作站数据库。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及号牌的识别率、准确率应符合GA/T497-2004标准。路口工作站数据库主要保存采集设备中的信息,以防断电、断网情况下数据的丢失。

(2)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抓取前端路口工作站数据库中的数据到中心数据库。该模块使用分布式架构采集前端数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取数据,时间误差小于5s。数据采集软件使用多线程技术,可以减少数据在抓取和入库时的时间消耗。

(3)后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卡口管理模块和违章管理模块组成。卡口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车辆通行监控、查询、黑名单布控、流量分析、车辆轨迹分析、套牌分析、反追踪及系统设备管理等功能。违章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机动车违法证据的采集、录入、审核、审批、查询、统计等,然后将违法信息利用数据上传模块提交给上级部门。

(4)数据上传和下载模块。与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连接,实现布/撤控、查询及报警数据的传输。数据接口应符合GA/T669.7-2008规定。关联数据库接口可与车驾管理数据库、违法车辆数据库、盗抢车数据库等关联数据库连接,为卡口系统的布控、监控、报警等提供相关数据。在中心服务机房,配置一台卡口数据库服务器、一台违章数据库服务器、两台应用服务器、多台采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数量依据是否放在同一网段来确定,在我国,卡口应用服务器一般放在市县地区所组建的专网中,而违章应用服务器一般放在省部级别的专网中。如果违章数据不要求上传到省部级,则只需要一台应用服务器即可,如果需要上传到更高一级的专网中,则需要用网闸识别连接两个网段,然后把违章应用服务器和违章数据库,以及违章数据存储设备都放置在更高级别的专网中。违章车辆信息一般抓取3张图片,因此违章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加大存储,一般采用服务器加硬盘方式和挂存储阵列方式。但是后者不建议采用,因为这样会影响数据的入库速度(注意:车辆图像存储时间不应小于90天,车辆信息的存储时间不小于一年,布/撤控信息及报警信息的存储时间不小于三年)。卡口数据库不需要存放图片信息,只需要记录图片地址,卡口图片只存储一张在采集服务器的文件目录下,所以卡口服务器对硬盘需求较小(一般2T左右)。采集程序将采集的卡口图片都存放于采集服务器指定的文件目录下。采集服务器的硬盘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q = 365×i×1.3 + 90×p×1.1

q为数据存储容量,p为每日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i为每日车辆信息存储空间,其中i = 256B×平均车流量,1.1和1.3为经验值。

4 海量数据处理

4.1 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11]可以将任务以近乎平均的方式分担到每台服务器上,便于处理即时任务。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前端设备采集到车辆信息后,将信息保存到路口工作站,而大中型城市路口数量较多,路口工作站也多。有的路口车流量较大,有的路口车流量较小,需要合理分配采集服务器以应对路口工作站的数据采集规模。图3是一个分布式采集服务器架构。

采用分布式采集服务器架构后,如果城市总的路口工作站有N个,采集服务器有M台,则每台采集服务器只需负责采集N/M 个工作站的数据即可。但是在路口车流量较大时,可以适当减少挂在服务器上的路口工作站数量。实验表明,一台标准的采集服务器路口工作站最佳数量在32~64台之间,平均日车流量约为50万辆,在此环境下,采集服务器能够在小于5s的时间内将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传送的信息包括图片信息和文本信息,图片信息保存在采集服务器,文本信息转存到数据库服务器。

4.2 数据库优化

本文使用分布式架构的采集服务器[12]布局方式,能够快速将数据采集到中心数据库,但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读写很频繁,所以对数据库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数据库压力,获得更好的交互体验。下面提供一些数据库优化方法。

(1)存储过程:它是大型关系数据库中能够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合,经过编译之后存储在数据库之中,用户可以通过存储过程的名称来调用该存储过程,可以添加参数信息。在执行存储过程之前,数据库已经对存储过程进行了句法和语法的优化,这种通过编译的sql语句极大提高了sql的执行性能,所以存储过程能够以很快的速度执行。

(2)表分区:将一个大表在物理上分成多个小表,从而避免了将一个大表作为单独的对象进行操作,为大量数据提供了可伸缩的可能性。每一个小分区都有一个分区名称,在建表时已经命名,可根据分区范围去查询表分区而不是整个大表。一般情况下按照日期来建立表分区。另外,表分区中某一个分区损坏后,不会影响其它分区功能。

(3)索引:可以对表中某些列的数据进行排序,使用索引可以快速访问数据库中的特定信息。

(4)表结构设计:表可以按月建表,这样不会使表中的数据太多或太少,能够较好地利用数据库空间。

5 违章业务处理流程

违章业务处理流程包括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主要由人工处理。经过审核,可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上传和下载模块,流程如图4所示。

违章业务处理在后台管理模块完成,该业务主要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理,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实际应用中,由于天气、光线、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车辆号牌识别率不是很高,也可能出现抓取合法车辆号牌的错误情况,所以需要人工介入进行车辆号牌的识别和车辆违法行为的判别。在前端,识别机器抓取3张车辆照片,如果车辆图片在初审和复审阶段未发现违法,则当作证据不足处理;随后对这些证据不足的车辆再进行一次审核,如果仍为证据不足,则丢弃该车辆信息,如果可作为证据,直接上传到违法车辆信息库中。

6 结语

该系统运行状态稳定,采集服务器能及时从前端路口工作站中抓取数据并传送到中心服务器,每台采集服务器CPU利用率为2%左右,内存消耗约为3.16G。后台管理模块的卡口管理系统和违章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故对服务器要求较高。使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后,交互响应及时,在约7 000万条记录中,查询某个车辆的历史信息耗时约1.57s。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方案和数据库优化方案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钱哨,张云鹏,黄少波.智能交通云:基于云计算的智能交通系统[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3(11):168-171.

[2] 王笑京,齐彤岩,蔡华.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

[3] 古志民,孙贤和.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可扩展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4] 李蕊.日本智能交通系统介绍及其借鉴[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4):142-144.

[5] 王笑京,沈鸿飞,汪林.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9-12.

[6]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GB/T 20124-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8] 道路交通违章管理信息代码(GA 408.1-408.14-2003)[S].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9]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GA 329.3-2006)[S].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0]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GA 24.4-2005)[S].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2

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表明了我们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鲜明态度。各校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文明进步,而且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牢固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节粮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自觉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健康餐饮、文明生活的倡导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各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节约粮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各环节。通过党支部“”、“固定党日+”、团日队日活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组织开展“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或摆放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公益广告、宣传画或提示牌,发放“致师生、家长一封信”“厉行节约倡议书”等,杜绝“谢师宴”、同学聚会铺张浪费等现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两微一端等宣传载体,刊载“光盘行动”、“爱惜粮食”、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宣传内容,并组织师生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童谣传唱、书画比赛等活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良好氛围。

三、积极践行文明行为。

各校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头落实节粮措施、带头传承节俭美德、带头倡导健康文明节俭消费方式,在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上走前头、作表率。把厉行节约纳入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带动家庭共同践行文明行为。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制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组建“文明就餐”督导队、监督员等,作为师生参与节粮管理、志愿服务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到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或市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餐饮服务等体验。组织学生进行餐饮消费、家庭用粮等社会调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文明进步,而且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牢固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节粮意识。

四、全面落实节约措施。

各校要重点抓好学校食堂等场所精细化管理,将节约理念贯穿到加工经营、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科学储藏伙食原材料,降低库存损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按照健康、从简原则,合理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要根据食堂每日用餐人数和剩餐数量,及时调整采购、配餐计划,合理设计单份食品量,避免饭菜量过剩,减少餐厨垃圾。提倡按需取餐,切实做到减少食物浪费。在食堂、餐桌张贴、摆放“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标示,并结合文明学校创建要求,推动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制止餐饮浪费。

五、建立督查检查机制。

各校要将倡导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反对铺张浪费工作纳入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贯彻实施,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节约用餐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的经常性督导检查,以适当方式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和工作推动不力的学校,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学校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对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做出成效。

2020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自查报告(供参考)

为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X市场监督管理局履职尽责,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一、如何落实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把制止餐饮浪费与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对餐饮单位倡导节俭行为的监督,强化对餐饮消费者的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二、取得成效

结合文明城镇创建、食品安全检查,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一)开展2020年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量化分级评定标准。

符合量化分级评定要求的389家,量化分级率100%;评定为A级的39家,A级比例10.02%;评定为B级的213家,B级比例55%,评定为C级的137家,C级比例35.2%。

(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行业自律。

以“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广将“五化”管理模式,不断打造先进管理模式餐饮单位,现已培养先进管理模式(4D)餐饮单位5家,“五化”管理模式示范街1条。

(三)强餐饮单位检查力度,扩大禁止餐饮浪费宣传力度。

陆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陆续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10桌以上集体用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隔离点食堂、职工食堂等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26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968家次,发放《XX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1000余份,制作《文明餐桌桌签》200余个;

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集中约谈2次,参加人员达300人次;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禁止浪费

光盘行动”推进会1次,参加人员达50人次;开展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培训暨禁止餐饮浪费培训1次,约谈3次。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落实社会责任,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文明用餐引导、倡导‘光盘行动’等举措,消费者文明用餐意识有所提高,但餐桌上的浪费依然存在。通过结合日常检查及走访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好面子、讲排场。

消费者请客的时候,生怕菜点少了显得自己不够客气和热情,于是请客时不顾实际地多点菜,加剧了餐饮业的浪费现象。

(二)钱袋子鼓了,节约意识少了。

现在老百姓钱袋子鼓了,但节约意识没并有随收入增长而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餐饮消费理念。

(三)宣传引导,强制手段不足。

餐饮浪费教育引导不够,餐厅缺乏对顾客浪费行为的有效约束手段,只能靠顾客自觉,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不仅仅需要餐饮单位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今后打算

(一)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社会责任。

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做好制止浪费的细化工作,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

(二)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品种。

积极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餐、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三)继续推进“光盘行动”。

倡导餐饮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积极推行师生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良好餐饮行为,力求吃光喝尽不剩饭。

(四)提倡餐饮单位提供免费打包等服务。

积极倡导文明点餐,鼓励顾客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免费提供餐盒或食品袋。并对节约用餐的顾客进行鼓励性价格优惠或发放优惠券。

(五)破除集中用餐浪费陋习。

针对婚宴、生日宴、年夜饭等集中用餐消费相互攀比、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倡勤俭办席,节约用餐。

(六)加强网络餐饮监管。

鼓励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规范商户订餐设置,合理设置菜品及菜量,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引导消费者节约点餐、杜绝浪费。

(七)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的积极作用。

督促餐饮行业协会加大对餐饮浪费行为的规范,完善烹饪量化标准,以标准引领节约消费观念的转变。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业公约,开展餐饮行业制止餐饮浪费承诺活动。

(八)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大对餐饮单位的抽查检查力度,督促餐饮单位厉行节约,对餐饮浪费严重的餐饮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约谈处理等。

篇3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是保证管理有序、高质、高效的前提。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说明,我们应该建立和健全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学管理和学籍管理,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轻松地管理学生的报道注册、学习考试、毕业等重要环节。教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管理、任课和授课管理、考核和评价管理,通过此系统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管理、课程设计和课程计划管理。教务管理系统是提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选课和学习的重要平台。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提供了网络考试功能和成绩评价功能,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考试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不仅能及时掌握教学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还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特别是要加大对常规教学的管理。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但得到了提高,还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有效的教学全过程监控管理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必要地支持,从而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将未能理解的知识和问题逐步化解。此外,在教学全过程监控管理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过程监控管理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到课率,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情况,这基本上靠作业的反馈。远程教育单位可以建立一套作业系统,让学生每次课后随机进行作业考核,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通过及时评价系统记录成绩。

三、强化教育质量的管理

教育质量的管理是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也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突出地反映在对学生的考核和检测上。在考试或考核中,我们一定要“严”字把关,严格执行现代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政策,坚持不懈地抓好考风考纪管理,从而确保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当然,这里的“严”也并不是无据无度的严格,而是严而有据、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可行。因此,我们必须完善远程教育的考试机制,加强考试管理。首先,需要对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更加突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首位。其次,需要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要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将平时作业成绩、期中测试成绩、课程结业成绩综合起来折算,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4

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以何种方式来组织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之间形成一种互相推动,协调有序的关系。管理模式要高效可行,就必须适应环境条件,以便能够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促进事业发展。就目前而言,成人教育管理主要可归纳为直接管理、间接管理和综合管理三种代表性的管理模式。直接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独立性质的成教学院,兼具办学与管理,拥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并由学院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传递以及实施管理,基本上统揽了成人教育的全部工作。由于这种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运行的环节比较少,过程比较简单,信息的损耗和不真实性也大大降低。但由于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的单一性,无法充分调动各院系教职工及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资源的调配使用,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间接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成教学院对成人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及监督,统一招收学生,负责学生的学籍、档案等管理工作,并制定校规校纪,监督和控制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统筹安排教育资源。各院系是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主要根据教学计划来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管理模式主要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更为灵活和务实。综合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成教学院与院系之间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的契约分工的二级管理关系。便于协调成教学院以及各院系自己的价值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有效减少了矛盾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部门效益的最大化。

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理念陈旧。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设置了成人教育学院,由于成人教育学院的教职工多是普通高校中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成人教育也都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首先,在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方面,成人教育学院往往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不能调动教职工及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一般只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相同专业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中制订的课程及进度来学习,部分教师采用“一言堂”的形式,以教师一个人讲课为主,没有互动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结合成人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可能造成成人学生的排斥心理,如学习效果较差、出勤率较低、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

2.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质量体现着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过程的质量。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生源情况、办学形式、培养目标、以及办学过程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就要求成人教育学院在教育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否则就难以体现成人教育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或者一天之内把几门课都讲下来,不留空余时间让学生消化和吸收,影响了教学质量。

3.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准确率差,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比如在招生宣传、新生交费、注册等工作中,无法适应社会整体信息化的发展。此外,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应用较少,对信息化的搜集渠道和整合利用较少,信息的存储也较少采用电子版,缺乏共享信息。许多成人教育单位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无法通过网络及时相关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反馈到学生及社会对成人教育的看法及评价。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4.教育督导缺乏。目前的成人教育过程中,缺乏教育督导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督导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结果不能及时总结反馈,导致成人教育有关单位的督导体制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成为成人教育管理的有力支持。

5.管理地位缺失。成人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社会原因,不少人对于成人教育抱着质疑的态度,认为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成人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减少了高校在成人教育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人教育管理的地位被忽视。

三、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创新对策

1.规范成人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全面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成人教育的规范性、制度化以及科学性。首先,成人教育的目标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定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符合教学单位的实际条件以及注重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确保培养计划的实际性;其次,成人教育是一种应用性教育,目的是给受过中等教育者以及一些在职人员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并培养一定的素养和技能。因此,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定位以及工作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同样需要制订出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最后,课程设置在成人教育的教育质量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科学建立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间及数量等。此外,加强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协调发展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课程中有所改革创新,使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既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注重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是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成人教育中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模式的丰富性以及课程模式的新颖性都体现了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特点。比如,不少成教学院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实行定向培养,或者实行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模式,由企业中的骨干人员参与教学,传授经验。还有部分高校直接与科研单位有着合作关系,实行高校与科研单位联合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抽象理论的同时,有机会对具体的科研项目参观了解,加深理解。同时高校与培训单位,各高校之间,包括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既促进了交流,又拓展了视野,达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多元化教育方式还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更要注重道德修养的养成。多元化还表现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互配合,专业性知识与非专业性知识相互穿插等多种教学模式。

3.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而教育评价体系是评价、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大评价力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同时加强对评价机制的监督,才能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即建设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教师和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服务系统。

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在全国实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为每一名学生、教师和每一所学校及其资产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

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入库。

年内全部建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转学、升学等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动态监管。

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撑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好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对于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加强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贵仁强调,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一是着力建好基础设施。要以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全国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基础数据,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安全。三是推动平台在国家、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五级的应用,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学生资助计划、营养餐计划等重点工作动态监管,政务校务公开,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科学分析和风险预测等工作。四是理顺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篇6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8-02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完成住院医师专业化培训或研究生教育后,在本专业领域内继续不断地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CME)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国家[1],70年代引进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知识更新速率加快,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和落实更显重要和迫切,继教学分也成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及年度考核、护士执业再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2006年9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与效率,减少重复、繁琐的工作,及时掌握继续教育开展情况,从2008年开始,常州地区开始统一使用由好医生网开发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简称ICME)。该系统使用IC卡采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配合手持式读写机(POS机)、上网电脑、联机式IC卡读写机和高效的管理软件,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集记录、管理、统计、申报为一体的现代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学分登记、管理模式下的弊端,提高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1]。

1ICME组成

ICME主要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软件主要包括用于对继教人员信息、组织机构、举办项目、学分管理、达标统计、生成报表的管理软件以及用于办班单位下载课题,管理刷卡记录、上传刷卡记录、读写IC卡的终端软件。硬件部分则主要是用于个人的身份识别,学习时用于刷卡签到的IC卡。

2ICME的特点

2.1方便学员随时掌握学分达标情况 学员参加学习时通过IC卡刷卡进行签到,学分信息直接记录到IC卡上,学员只需登陆相关网站,输入IC卡编号,即可简单快捷的查询当年或者历年的学分信息。同时,学分的电子化使得学员无需保管历年纸质学分,不存在学分证书遗失影响晋升的情况,即使IC卡遗失,也可以申请补卡,学分信息不会丢失,安全可靠。

2.2医疗单位学分管理更加规范、效率 在ICME模式下,各类学术活动、学习班都可以使用刷卡考勤、签到,大大的加快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对于手工签到而言,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不会因为部分学员签到时字迹潦草、信息缺失而无法准确的对学习班情况进行统计、评估。

2.3电子学分代替学分证书,节约成本,安全可靠电子学分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管理部门的学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单位组织各类学术活动时,直接凭IC卡刷取学分,不但节约了办班的成本,而且不会存在纸质学分准备过多造成浪费或是过少导致学员不能及时领到学分证书的情况。

2.4快速、准确进行统计查询,生成各式报表3.0版ICME管理系统下,统计查询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即学分查询部分和项目查询部分,学分查询部分是查询与学分相关的统计项,如个人的达标情况及学分明细,单位达标率等。项目查询部分则偏重于项目类的统计结果,如项目的开展情况、项目参加人员职称统计、项目分类综合统计等。医疗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查询功能,迅速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了解本院医护人员学分完成情况,对于缺少学分的人员加以提醒,保证学分达标率。

3方便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督,定期评估

单位在举办活动前,需将举办项目提交卫生局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能举办,同时,各单位上传的所有项目类和非项目类学分均需由卫生局审核后方能生效,ICME系统大大加强了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监控、管理。结合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主管部门还可以快速掌握继续医学教育开展情况,定期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工作的规划、组织和领导。

ICME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继教管理手段,是继续医学教育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ICME仅在全国部分城市使用,继教学分IC卡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相信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 ,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力得到解放,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将得到真正的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才能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我校研究生学院目前只有少量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庞大的学生学籍、成绩数据和相关的信息缺乏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数据资源记录大部分以单机版为主,招生、选课、师生管理等业务应用基本未在网络上进行,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操作。

由于我校从内蒙古医学院晋升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以及办学规模会更加扩大,故急切需要一套能够为研究生全程服务的完整信息化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面向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具体应用,涉及到招生、教学、就业等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从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离校的全过程。

研究目标:解决当前研究生学院学生综合管理的需要,满足包括招生、选课、成绩、学生培养、导师管理、就业等业务应用。

主要内容:系统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操作级别,每个角色有相关操作权限和内容。

由十七个子系统构成,包括:招生录取管理子系统、新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注册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选课管理子系统、排课管理子系统、教室管理子系统、教学评估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导师互选管理子系统、考务管理子系统、学位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研究方案:

根据该系统的功能设计及模块划分,设计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所采用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根据数据库需求分析,创建数据表,然后进行数据库的配置。对系统各个子系统页面进行设计,并完成数据库连接。系统相互联系,构成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整体。

具体如下:

①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的分析:

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搭建开发环境,最后确定各系统功能模块。

②系统的初步设计:

进行系统流程设计、确定编码规则,完成数据库设计。

③系统的各个模块的设计。

④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实现。

⑤总结与展望。

特色和创新点:

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研究生综合管理,业务全面,功能强大,适应研究生管理的多样化和烦杂等特点,既支持研究生统一管理,又可向二级管理模式平稳过度。

此项课题正是本着这一出发点,切合当下的实际意义,有特色的选取了角度,运用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建设。该项目选题有意义,有特色,通过反复调研,总结以往的建设经验,合理的设计了研究方案;经费预算合理;项目申请人及研究团队,在以前的实践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能进行网络的实际部署,并能对所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和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反映出其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研究的主要思路:

①搭建可靠的网络硬件基础平台。

②搭建软件基础平台:包括搭建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架构、设计基础业务流程。

③系统各个业务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

实施步骤:

建成课题组,制定方案和计划,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启动课题研究。

部署基础硬件设施,建立基础网络。

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开发环境搭建阶段,确立系统具体目标,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设计阶段:包括系统流程设计、编码规则和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十七个大小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对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案进行调查、小结、修改、补充、完善。

系统的调试与改进、安全与加固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专著,接受专家鉴定。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下面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技术可行性:系统所需的主要基础技术有B/S模式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Web服务技术以及较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这些技术发展到今天己日趋成熟。系统可利用软件工程理论,通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测试等几个步骤,对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逐步细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②经济可行性:本课题是实际应用的研究项目,而课题组有着长期的本科教务应用研究经验,并曾经设计和使用过单机版的研究生管理系统,加上对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发展和应用做进一步探讨后,在系统的开发阶段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③操作可行性:从开始对课题的选取,到系统的设计开发,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具体应用需求,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对教学信息化实践的了解,对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系统的详细设计采用模块化方法,为以后系统的扩展留有余地,开发界面符合用户操作习惯,整个系统的实施具有很高的操作性。

完成项目的保障条件:

现有研究基础、开展此项研究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和资料。

网络信息中心设在图书馆内部,图书馆cnki数据库服务器由网络信息中心托管,所以有着便利的信息查阅检索条件。

医学院的核心网络设备具备万兆交换功能,是区内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在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都是一流的,服务器性能也是区内高校领先的设备,能够支撑医疗数据的快速存储、访问、处理等计算需求,数据存储空间大约为100TB,能够实现教学管理资源的海量存储需求,同时实现两校区的异地备份。

现在的校园网出口近1个G,完全具备搭建研究生综合管理平台的能力。

预期效果:整合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的数据,建立起统一数据平台。

①支持研究生管理的多样化业务,实现不同类别研究生(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同等学力、进修生等)的管理;业务涵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从研究生招生、学籍、培养、选课、就业等的全程管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②构建各职管部门(研究生院、部、处、各院系)、导师、授课教师、研究生等角色之间交流和互动的信息平台,功能按照研究生教育管理流程科学分解,灵活配置业务交叉部门管理权限,提供研究生核心业务数字化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对研究生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

③操作界面可以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系统中管理员可为每个数据窗口定制不同的行为和表现形式,可为不同的数据显示窗口定制相应的排序规则,方便用户对数据的浏览和修改。

④系统具备灵活便捷的查询及统计功能,并提供查询数据导出为Excel、DB等功能;并且系统采用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数据接口,有利于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数据共享。

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①研究生登录本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以下工作:

②新老生注册后可以查看、管理自我培养计划

③在校生可以进行网上选课、重修申请、调停补课等操作,并可以查看课表、成绩、考试信息等。

④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登记。

篇8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信息管理 系统化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相应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系统而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现代管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系统客户端C/S(客户机/服务器)与系统浏览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信息管理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实施系统化管理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实施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1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表征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系统的,系统性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研究生信息管理工作自然也具有系统性。一方面它是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子系统),另一方面它又自成系统,一般由招生信息管理、培养信息管理和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等子系统组成,而每一个子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或要素)组成。在要素一定的情况下,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要使信息管理系统运转合理、有序,必须优化整个系统,使各个子系统发挥最佳功能,收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1.1研究生信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研究生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要,必须借助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研究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影响和制约研究生信息管理水平的因素很多,涉及到的部门也非常多,相关部门需要运用系统论的管理方法,根据研究生信息管理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把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围绕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目标合理组织起来,形成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权责明确的有机整体。完善的、系统化的研究生信息管理体系又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管理活动又是由教师、研究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的多边活动。因此,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化运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系统的协调作用,才能使三方人员更有效地配合,及时了解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效果,反馈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信息,提出新的管理目标,使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始终处在一个新起点和高水平的层次上运转。

1.2系统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涉及招生、学籍、培养、思政教育、学位、学科、就业七个职能部门,信息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递和处理,某个部门数据的输入可能是另一个或几个部门数据的输出。大多时候,数据并不是从第一个部门顺序地传递到最后一个部门,而是经过一些中间部门的处理重新回到前一个部门,有些甚至会经过有限次的循环,才会进入下一个部门。信息的价值在于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凡是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需要掌握、处理的重要情况和突发性事件、重要思想动态等信息,要及时收集、迅捷上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信息的价值,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化管理就是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来处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关系,处理好三流的关系是现代系统管理的关键。物流是组织运行的主体,物流中伴有信息流,而信息流是对物流、人流的反映,调节着物流和人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驾驭着人和物,做有目的和有规则的活动。在研究生管理中,信息量和信息速度与研究生规模呈正比例关系,研究生规模越大、越复杂、信息量的增长就越大,对信息传递的速度的准确度要求就越高,信息流发生堵塞、中断、停顿的风险就也就越大。

实行系统化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

(1)系统化管理可以避免信息系统重复开发。重复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力量分散,开发的信息系统大多质量不高。实行系统化管理可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开发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2)系统化管理可以规范、统一信息标准。目前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是各个学校根据需要自行设计的,其操作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网络环境等均没有统一标准。在教育部的信息标准颁布之前,各个学校自行设计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数据库的字段名、类型、长度等也不相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学校,各主管部门为适应自身的需要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也缺乏整体间的统一规划,很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传递。实行系统化管理能够把各个院校,各个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统一起来,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管理效率。

(3)系统化管理能使信息实现适时处理。虽然信息系统实现了联网,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或安全方面的考虑,某些信息的处理工作仍是单机条件下的事务处理系统,信息还不能真正实现实时处理,例如学籍情况的变动,并不能立刻在其它部门反映出来。只有实行系统化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时处理,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1.3系统化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管理方式、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数据可以重复利用与充分共享,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加以改变,还应当从管理的观念、手段和方法上加以变革,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

系统化管理就是要协调研究生教育各个部门,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开发等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也有利于数据在各部门的共享和传递。系统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研究生信息管理的有序性,研究生教育需要经过各个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上一个阶段工作完成,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如:只有修够足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才能进行答辩。这就需要对信息管理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此功能的实现。系统化管理是研究生信息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2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管理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分散式管理的初级阶段,部分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传统管理”的工作方式,要实现由“传统管理”到“信息系统化管理”的转变,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信息系统化管理不仅是简单地在办公桌上放一台计算机,管理人员能操作计算机,能打字上网就行了,而更多地是需要这些管理人员管理观念的转变,以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管理理念主要有:

2.1统一认识,信息共享

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年或3年,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可分为招生、培养和学位三部分,具体管理工作是由许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各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如:招生部门负责研究生入校的初试、复试和录取;培养部门负责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培养等;就业部门负责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司其职,显得合理有序。但从现实来看,许多高校都遇到了一个突出问题,即因在不同部门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虽然在不同范围内有不同收效,但要实施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却出现了问题。一些高校明显暴露出研究生培养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协作环节薄弱等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成本加大,整体管理水平却有所降低。基于系统化的管理要求,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统一认识,信息共享。

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部门管理者的认识问题。一是领导者中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对他人的管理,习惯于采用人管人的方法。二是一些高校领导只是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交给各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并没有纳入高校研究生教育整体的战略规划。三是一些高校缺乏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思考,难以实施统一管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强化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使各部门领导统一认识,只有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化管理才能奏效。

信息共享,顾名思义就是各部门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降低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费用。但是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多年来研究生教育各部门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有相当一部分相互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信息共享。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减少甚至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2协同管理,职责分明

协同就是协作,即共同作用。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从系统学角度看,协同管理就是要通过对有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产生一种具有“竞争—合作—协调”的能力。具体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协同管理就是将高校的各种资源(包括人、科研成果、财物、信息、流程)关联起来,使之能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或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或运作,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利益最大化,消除在协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壁垒和障碍。

部门协同管理自然涉及到权责和利益分配问题,为了避免部门协作中出现问题,必须坚持“职责分明”原则。无论是设置岗位,还是配备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岗位人员要“职责分明”,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有权做什么,无权做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职责分明”的优点有三:一是研究生管理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专人负责,以防止出现因无明确分工而使有些工作好像人人有份但出了事又找不到人承担责任和后果;二是让研究生管理中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工作范围和权力,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易于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三是使研究生管理中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经纬分明,防止越级施权行为的发生,当有人越权时也可追究责任。并且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 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管理方式和手段

研究生信息管理涉及到的部门、数据库和用户都比较多,对某些数据安全性要求高,因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后期维护将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化过程。系统人员需要在对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原则、设计方案和使用时的维护计划。基于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管理必须从管理的规范化入手,制定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主要有:

3.1建立“管理系统”,搭建共享平台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核心内容的一致性,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建立管理系统,搭建共享平台提供了可实施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规模、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虽存在诸多差异,但其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以学籍为例,学籍管理内容中包括研究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每个信息都可以用标准的数据来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形成可以广泛应用的标准。在管理过程中即使有些很难形成统一标准的,如课程等,也可在分类方式、编码方式上统一规定。在目前不同的管理体系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研究生教育管理将面临许多问题,如软件设计开发平台较多,软件设计水平不一,扩充性、开放性、灵活性、兼容性较差,重复开发,资源浪费严重,信息管理服务对象少,服务范围小等。研究生教育管理共享平台的建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不但可以解决信息编码不准确而导致的上报信息不能直接传递,系统不能交叉应用,开发人员之间不能对话等问题,也可以为各个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同时可以利用服务与数据库技术,建立更为人性化的信息系统,为管理人员和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因而,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和共享平台的建立,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3.2共同维护,完善数据信息

研究生教育管理在一个管理周期中均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基本环节,每个环节下又有一些子环节。例如,招生环节包括录取、学籍子环节;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技能学习子环节;学位环节包括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子环节。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及共性。数据信息就是在这些环节或子环节中产生、加工、储存、传递的。一个完整的信息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生产”的,所以信息系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维护。然后再根据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使用的情况,利用数据仓库对数据挖掘分析,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改造,从而增加它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3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研究生教育系统化管理是基于Web的,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网络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实现系统化管理所必须考虑的,也是系统化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是网络瘫痪问题。虽然网络技术已经有极大的发展,但仍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造成网络的不顺畅甚至瘫痪,给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造成极大的麻烦。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及蠕虫、网络黑客都会给系统的安全带来威胁,尤其是学生成绩、财务信息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篡改,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在进行系统化管理时,一定要考虑网络安全因素,加强防火墙建设。对一些重要数据要随时备份,以防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数据丢失。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应急预案,避免网络出现问题,整个管理工作陷入瘫痪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杰.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

[2]丁毅强,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可靠性分析[J].教育研究,2003,6.

[3]张小容,彭佼蛟等.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phenomenon-Merged around the university, multi-campus of one university in the country have emerged in most of the regions. Th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will be how to make effect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on different campuses of one university.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echnology not only provide an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the " Isolated" situation, but also is a new, safe and economic networking wa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 who is working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taking her ow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colleges.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making good use of VP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m1ulti-campus of one university's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

关键词: VPN技术;财务系统;构建方案

Key words: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technology;financial system;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60-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完成了分校区的建设。多校区办学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高校教育管理不受多校区空间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影响,是多校区大学管理变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应在多校区大学加快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步伐。特别是作为高校重要部门的财务部门,如何解决财务内部与多校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安全快捷地传送各种信息资源,成为财务部门当前财务网络建设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高校财务系统构建存在不足

1.1 未充分考虑数据的共享性、系统性、扩展性、与对外接口 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多数单独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从校园网中无法访问,主要通过增加财务管理系统和校园网之间的接口来完成数据的处理,经过高校扩招和合并后,许多高校出现多校区办学的局面,高校面临异地核算、跨地域管理的问题,高校必须建立适应异地财务运作的网络环境和财务操作系统。

由于各高校的数据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不用商家的软件,因此这些数据之间的共享实际上需要通过专门开发的 “数据接口程序”来实现。但学校管理的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特别要考虑学校事业的发展、留足开发空间、统一识别码、数据通用。只有具备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财务软件,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财务网络工作的需要。

1.2 财务公开化要求不能满足随着教职工、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学校管理公开化特别是财务公开化的呼声渐高。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适当公开财务信息,让各部门、教职工和学生了解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高校财务服务的职责。

2利用VPN技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

VPN具有技术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通过VPN,高校的网络财务系统可以在公用互联网络上将财务总部、财务分支机构及出差在外的远程移动用户连接起来,实现个人、远程分支机构、与总部间点对点或端到端的“虚拟专用”联接。

独立学院在完成本校区的建设后也开始分校区的各项规划与建设。针对这样由社会投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就带来了一系列资源共享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独立学院的财务部门,在多校区办学模式当中,传统的专线直连、价格昂贵、管理复杂,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校多校区的财务信息化要求。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提供了一种既安全可靠又节约成本的新型组网方式,将大大改善独立学院目前财务系统的使用现状,提高财务网络的安全性并节约网络建设成本。

构建及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软、硬件设备,财务管理信息各个子系统间数据实现了高度的共享,为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校财务集中管理,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的重要手段。

3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构建方案

3.1 需求分析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分校区的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到时三个校区可达2万余人的办学规模。分校区建成后,财务部门将分布在不同的校区,地理跨度大。虽然主校区的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主校区目前是通过接口程序与财务系统相关的教务系统、招生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通信。但分校区的校园网规划、建设、资源整合等一系列问题还亟需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得到的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财务数据之间高度共享,即个数据管理系统(账务、资产、收费、工资、教务、学生、后勤)之间实现数据的 “无缝”连接。分校区校园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是:财务VPN网络通过搭建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在三个校区建立Intranet VPN,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也可以使整个财务VPN网络受到学校主防火墙的保护,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还不用租用昂贵的专线以节约开支。

3.2 VPN网络构建方案跨校区高校应建立一个全面、完善、可靠的财务网络管理系统,全方位监控财务经济活动。基于校园网平台的财务VPN构建方案,是在二个校区之间建立财务VPN,策略上允许客户端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访问财务服务器,只开放为客户端软件连接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和收费业务处理所必需的服务和端口,服务器端则可以相对透明地开放访问客户端计算机,以便于系统管理员从服务器端远程控制客户端,解决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访问故障。由于IPSec和L2TP的安全性比PPTP的安全性要高,基于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极高,所以在三个校区之间的VPN链接使用IPSec协议VPN。三个校区均要链接财务服务器进行报账、记账、收学费等日常财务处理工作。其中财务机房设置在主校区。要实现通过三个校区的客户机都能实时地连接财务中心机房的服务器,达到所有的账务凭证和收费单据均写入同一数据库当中。与此同时,服务器要对外财务信息、学生收费信息。这些信息要与学校校园网络计费认证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以达到财务数据安全、稳定、可靠地传输,财务信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其他业务处理系统资源共享。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与完整,需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基于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考虑一般选用硬件VPN。硬件VPN可以是带VPN模块的防火墙、路由器或者专用VPN交换机。在多种硬件VPN当中适用于高校财务系统构建需求的性价比高的首选带VPN模块的企业级防火墙。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是财务管理软、硬件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的统一管理,通过跨校区高校财务网络管理技术,能有机地把核算和管理结合起来,提高高校资金的投向、使用控制和监管能力。由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地域隔离导致财务信息不能数据同步、统一管理,而VPN技术能提供远程访问、外部网和内部网的安全链接,非常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财务专网建设,特别是以硬件VPN技术组建的财务专网为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信息统一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基础平台,为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结语

我国的多校区高校是在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形式。应对我国多校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与时俱进。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技术,不失时机的抓住和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努力实现网络化现代化管理,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VPN技术不但适用于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个高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必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VPN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06.

[2]防范网络财务安全问题的对策:构建VPN.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

[3]网络入侵检测分析员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02.

[4]董玉格等.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安全与实用防护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

篇10

关键词:教学管理;改革;基本思路

没有管理,就没有规矩,就没有秩序。没有管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素质的教学力量,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只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管理实践。目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对士官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体现的研究,加快由士官院校教学的理论层面向部队训练的实践层面转变,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真正形成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抓管理、按照现代教育观念搞教学的良好局面。

第二,管理模式要体现素质教育。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是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士官学员在校期间,不仅要学知识、学技术,还要练思想、练作风,练身体,使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过硬,才能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就必须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从管理观念到教学过程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转变,实现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向启发式、研究式为主的素质型教育模式的转变。

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健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定期对教员的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考核排名落后的教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适宜教学工作的人员坚决调离教员岗位,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鼓励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快速成长,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深化奖励分配制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与教员切身利益密切挂钩的系列制度,如把教员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科研成果和论文等方面教学工作情况与晋升职务挂钩,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成果、教学先进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员投身教学,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管理模式的研究,力求使管理更加适应形势发展。

第二,加强“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教学信息监控和反馈网络,推广网上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广泛借助现代教育管理系统进行决策方案优选,开展网络评估,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使教育训练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组织更加周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第三,完善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行各种管理制度的网上电子注册、登记、统计制度,规范教员、学员的各种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管理的正规化。

四、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有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懂教学、会管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第一,提高管理队伍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作为新世纪的院校教育管理者,无论是科学谋划院校改革与发展,还是正确筹划各项教学工作,都需要以管理和教育方面深厚的知识底蕴为支撑,既要精通管理和教育学,又要精通某个学科领域,做到整体知识优化。因此,教学管理干部要注重业务知识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院校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与本院校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有较强的驾驭教育管理信息的能力,由于院校教育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数量急剧增加,信息处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教学管理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驾驭教育管理信息的能力,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

第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一方面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在一个岗位连续工作四年以上的人员很少,然而,这些岗位却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岗位任用制度,确保这些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队伍中各类人员的来源比例构成情况也不尽合理,来自教员队伍或有过教学工作经历的管理干部所占比例低,管理干部是教育或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微乎其微。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逐渐提高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

第三,建立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奖励机制。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法规作保障。要创造一种公平竞争、择优使用的机制;规范管理队伍补充制度,明确学历、专业及管理实践要求和任职条件;强化管理人员奖惩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脱产培训等形式有计划的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使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要注意完善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用正确评价标准引导其工作方向,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