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的税务策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值税的税务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值税的税务策划

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从目前的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税务负担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负担之一,并且从目前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来看,房地产企业的税务负担是所有行业中比较高的。本文主要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列举了房地产企业所需交纳的税种,讨论了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探讨了房地产企业如何进行税务策划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税务策划 增值税

从当前的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来看,税务负担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要支出之一,与企业的切身利益联系的最为紧密。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如何优化税务结构,合理控制税务成本,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首要问题。从国内的大环境来看,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趋于严厉,房地产企业的暴利时代也将终结,在这种状态之下,房地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做好税务策划工作,要通过税务策划将企业的税务负担降到最低,有效的增加利润空间,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和税务负担情况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是营销自己的产品—商品房,这与其他的营销企业的目的一致,但是又有着许多不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着以下特点:

1.商品房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计划性较强的过程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主要是建设并销售商品房,而整个建设及销售过程包括征地、拆迁、设计、建设、销售等诸多环节,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周密的计划。

2.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周期长,投资额度大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整个商品房开发过程环节多,每个环节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开展时间,所以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开发周期较长。另外,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过程需要支付大量的征地费、拆迁补偿、设计费及材料费,所以投资额度大。

3.房地产经营的商品房的经营风险较其他产品要大一些

房地产经营的商品房与其他产品不同,其他产品的生产周期短,资金回笼快。而商品房建设周期长,属于大宗消费项目,建设之后又面临着一个较长的销售期,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其他产品要大。

当前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国家的要求,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各种税务项目。从总体税务负担来讲,房地产企业的税务负担偏高,征收比例为:营业税交纳比例为销售收入的5%,企业所得税为所得额的25%,土地增值税增收比例为30%—60%之间。所以,房地产企业要想降低税务负担,就要做好税务策划工作。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需要交纳的税种分析

房地产企业需要交纳的税种可以按照商品房的开发过程来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房地产开发准备阶段涉及的税种

房地产企业在准备阶段主要需要交纳两种税务项目,一是耕地使用税,这主要是发生在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另一种是契税,契税的交纳比例是购买土地款的3%—5%。

2.房地产建设阶段涉及的税种

房地产建设阶段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建筑营业税、合同印花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这几种税务的交纳比例为建筑营业税按照营业额度的3%交纳,合同印花税按照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交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地方标准确定。

3.房地产销售阶段涉及的税种

房地产在销售阶段涉及的税种较多,主要分为: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

(1)营业税是针对房地产项目销售行为征收的,征收比例是营业额的5%,是房地产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交纳的主要税种。(2)土地增值税的弹性较大,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实际增值状况加收的,按照土地的增值幅度,增值税率从30%—60%之间。(3)印花税的征收主要依据国家的产权转移规定来征收的,税率为0.05%,这是按照交易数量计算的。(4)企业所得税主要是指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出卖土地或者商品房而得到的收益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务。目前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标准是25%。(5)房产税的概念主要是指对商品房在卖出之前由于出租和出借而产生收入征收的税种。

三、房地产企业税收策划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策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税务负担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降低企业税务负担,目前多数的房地产企业都尽最大的努力,下大力气开展税收策划工作,其具体办法和措施为:

1.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策划

在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策划中,具体措施为三个:(1)根据企业实际的借款规模,计算产生的利息水平,然后选择适合企业的利息扣除的办法,便于企业减少税务支出。(2)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国家关于土地增值税的起征点的优惠政策,研究透了之后,按照相关优惠政策执行,减低企业税务负担。(3)合理利用分拆、转让等经营行为,降低由于整体经营而带来的高额的增值税负担。

2.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策划

做好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策划,主要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延迟纳税的策划工作,因为按照国家的政策,企业所得税可以延后一段时间交纳。二是要研究税务法律的规定,做好税前的企业经营所得的扣除。

3.房地产企业的营业税的税收策划

房地产企业的营业税的税收策划,同样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营业业务的拆分工作,有效剥离价格以外的费用。二是将商品房的其他合同与营业合同分离,避免捆绑销售带来的高税务负担。

参考文献:

[1]刘明红,陈守国.当前房地产税收规划.清华大学学报.2010.3.

篇2

[例]某大型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每销售100元(含税价,下同)的商品其成本为80元(含税价),购进货物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策划部策划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1:对购物满100元消费者返还10元现金;

方案2:商品所销售(折扣销售,并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方案3:购物满100元,赠送10元的商品(成本8元,含税价)。

假定企业单笔销售了100元的商品。

问题:该商场如何进行会计与税务处理?(由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金额小,暂不考虑)

方案1: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10元。

在这种方式下,返还的现金属于赠送行为,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企业还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顾客得到的lO元属于税后净收益,个人所得税应由商场承担。因此,赠送现金的商场需要缴纳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和为消费者代扣个人所得税。

(1)应纳增值税税额=100/(1+17%)×17%-80/(1+17%)×17%=2.91(元)

(2)个人所得税=10/(1-20%)×20%=2.5(元)

(3)企业利润总额=(100-80)/(1+17%)-10-2.5=4.59(元)

应纳所得税额=(100-80)/(1+17%)×25%=4.27(元)

税后利润=4.59-4.27=0.32(元)

会计处理如下(为了方便处理,假设买了100元的时候就进行会计处理,全为现销):

借:库存现金(100-10) 90

销售费用 1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1.17) 85.4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68.38

贷:库存商品 68,38

同时:

借:所得税费用 4.27

销售费用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7

――应交个人所得税 2.5

方案2:商品9折销售(折扣销售,并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折扣销售,会计上称为商业折扣。这种方式下,企业销售价格100元的商品由于折扣销售只收取90元(折扣价需在发票上显示),所以销售收入为90元(含税价),其成本为80元(含税价)。

(1)应纳增值税额=90/(1+17%)×17%-80/(1+17%)× 17%=

(2)销售利润=90/(1+17%)-80/(1+17%)=8.54(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54 × 25%=2.14(元)

税后净利润=8.54-2.14=6.40(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现金 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6.9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8

同时:

借:所得税费用 2.1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14

方案3:购物满100元,赠送10元商品(成本8元,含税价)。

根据税法规定,赠送行为视同销售,应计算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视同销售的销项税由商场承担,赠送商品成本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企业还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应纳增值税额=[100/(1+17%)× 17%-80/(1+17%)× 17%1+110,(1+17%)× 17%-8/(1+17%)×17%=2.91+0,29=3.2(元)

(2)个人所得税=10/(1-20%)× 20%=2.5(元)

(3)企业利润总额=100/(1+17%)一80/(1+17%)-8/(1+17%)-10/(1+17%)× 17%-2.5=6.3(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1+17%)-80/(1+17%)=17.09(元)

应纳所得税额=17.09 × 25%=4.27(元)

税后净利润=6.3-4.27=2.03(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现金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68.38

贷:库存商品 68.38

赠送商品时:

借:销售费用 8.28

贷:库存商品 6.8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

计提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4.27

销售费用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7

篇3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筹划;避税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小化为目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组织、交易等的事先谋划和安排。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当中的一个主体税种,并且其在纳税人、课税基础计算、税额退免等方面均具有可选择性,这就为纳税人提供了比较大的税务筹划空间,因而增值税成为了我国税务筹划的重要领域。本文探讨了增值税税务筹划的主要领域和筹划方法,希望能够对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税务筹划的要件

关于“税收筹划”,国际财政文献局在其1998年编著的《国际税收词典》中概括为:“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实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的活动”。印度税务专家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中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投资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税收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收益。”中国人民大学张中秀教授在其主编的《公司避税节税转嫁筹划》著作中提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的行为,它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三种类型。通过上述几述几个税务筹划定义可以看出,税收筹划有三个核心要件:一是合法性或者不违法;二是计划性(事先的谋划或策划);三是目的性。下文简要地将税务筹划与偷税和避税等概念作一比较,以进一步说明这三个要件对税务筹划的意义。(1)税务筹划与偷税。根据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词典》中的定义,偷税指的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偷税可能匿报应税所得或应税交易项目,不提供纳税申报,伪造交易事项,或者采取欺诈手段隐瞒收入数额。透过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偷税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目的非法,二是手段非法。而税收筹划是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等的事先安排来避免或减少应税义务的发生,与偷税行为发生于应税行为之后显著不同,税收筹划的目的和行为都是合法的,至少是非违法的。(2)税务筹划与避税。避税是指利用税法的差别或漏洞,通过对商业和财务事项等的安排,如采取转移和改变纳税人身份、变更经营方式和地点等合法的手段,规避或者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讲,避税可分为顺法避税和逆法避税。顺法避税是纳税人根据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减轻税负的行为。顺法避税顺税法的立法目的而行,不影响或削弱税收的功能,因而是税法允许或鼓励的。例如,国家提高资源产品的出口税率之后,纳税人在发生应税行为之前,通过把资源产品出口业务改变为资源产品深加工和内销业务,即属于顺法避税,与税务筹划同义。逆法避税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之后,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例如,消费税的课税环节是在生产领域,那么纳税人就可以通过压低出厂价格,再抬高二次销售价格的方法,降低税基,从而达到少纳税目的的行为,即属于逆法避税。尽管世界各国均没有对逆法避税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却均对其持反对态度,并且授权税务机关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就规定,当纳税人产品或服务转移价格不合理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比照公平交易第三方的价格进行调整。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企业应尽可能地避免接触逆法避税。

二、增值税税务筹划的方法

(1)增值税纳人身份筹划。我国增值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根据纳税人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会计核算健全程度,将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且对二者采用了不同的计征方法和计征比率。按照增值税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划分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经营规模要符合数量要求,另一个是会计核算要达标。但是增值税实施细则又规定,经营规模不达标的企业,只要会计核算达标,也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这一例外性的规定,为纳税人通过选择纳税人身份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从法理上来讲,税法对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只存在征管方法上的差别,而不存在税收待遇上的差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具体到每一个纳税人的时候,身份的差别就不会导致税收待遇上的差别。因为增值税的课税依据是增值额,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率越高,税负则越重;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与增值率无关。可见,关于增值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关键是判断增值率的高低。简而言之,就是根据纳税人的计划销售额和计采购额,分别按照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对应纳税额进行测算,如果只考虑税额因素,税额低的方案自然就是最优的方案。略为复杂的方法是通过“无差别点增值率”对纳税人的身份进行选择,其确定方法如下: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含税收入*征收率;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含税收入*增值率*税率。当含税收入*征收率=含税收入*增值率*税率时,两种纳税人身份的税负相等,此时的增值率=征收率/税率。例如,如果征收率为3%,税率为17%,则无差别点增值率为17.65%,当增值率小于17.65%,选择一般纳税人有利。反之,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有利。(2)增值税特殊业务筹划。目前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只涵盖了货物销售和加工、修理劳务,其他大量的交易活动,包括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等,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营业税和增值税两大税种并存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将增值税纳税义务和营业税纳税义务集中在一个纳税人身上,即增值税条例所规范的 “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两种特殊的经营业务。混合销售是指一项交易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对于混合销售,遵循的是一项交易观,即两项交易存在不可分割的从属关系,即如果没有货物销售,就不会发生营业税劳务。对于特定的纳税人而言,混合销售不存在税务筹划的余地,要么全额征收增值税,要么全额征收营业税,这要取决于货物与营业税劳务在总交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例如,某机器制造企业向某一客户销售机器设备并负责安装,由于该企业属货物生产企业,其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为销售货物,一并征收增值税,安装业务所不需材料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兼营业务是指值税纳税人在从事应税货物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而且两者之间并无从属关系。对于兼营业务,遵循的是两项交易观,两项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但是,税法又规定,如果兼营业务未分别核算的,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由于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但是增值税的课税依据是增值额,而营业税的课税依据是营业总额,所以,一旦对营业税征收了增值税,又由于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增值率普遍高于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务,势必会增加整体税负。所以,对于兼营业务,纳税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分别计税的目的,这也可以被视为增值税税务筹划。与兼营业务原理类似的情况是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即纳税人同时生产或销售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对于该种兼营行为,遵循的是不利原则,即纳税人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分别不同的税率依率计征;如果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对于该种兼营项目的筹划方法也只需要顺势而为,即可避免从高适用税率。

税收筹划是一种目的性和计划性很强的理财活动,会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包括商业机会和税务风险,本文在展开税务筹划讨论的时候,只考虑了税额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应纳税额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价值最大化。因此,税务筹划不光要考虑税负因素,还必须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要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既不能低估税务筹划的作用,也不能夸大税务筹划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牛龙.营业税特殊经营行为税务筹划研究[J].经济师.2011(9)

[2]聂卫东.合理税收筹划提高企业效益——增值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0(19)

篇4

一、影视文化产业“营改增”的特殊性

税制改革前,影视文化企业因为“内容为王”的无形资产特点,而一般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需缴纳营业税,提供应税劳务具体又分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必须是有偿的,即以从受让方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利益为条件。如某制作公司将动画片的播映权无偿赠送给各电视台,目的在于扩大影响,以便于开发衍生产品市场,这种无偿赠送行为没有营业额,不纳营业税。

那么影视制作机构需要缴纳营业税的情况有哪些呢?通常制作机构制作出节目后,以下行为会涉及缴纳营业税的问题:(1)将节目著作权中的发行权一次性转让给某电视台或发行公司;(2)许可某电视台或电影院等机构播出影视节目;(3)交换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电视台交换自制的电视剧播放,这种情况即使相互间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同样视为著作权的发行权或许可使用权的转让,只不过取得的利益不是货币而是另一种权利罢了;(4)制作机构授权或许可他人向第三者转让节目著作权;(5)制作公司受他人委托拍摄影视节目,如受他人委托拍摄某纪录片等。

而根据试点前的增值税法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社会组织,都要缴纳增值税。这里的“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如果是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则需缴纳营业税,而不属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我们知道影视节目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为依托,如光盘、拷贝、录影带等,那么出售这些音像制品,什么时候属于“转让无形资产”,什么时候属于“销售货物”,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纳营业税,什么时候纳增值税呢?可转让的节目著作权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等。如果制作公司有偿转让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权利,纳营业税;如果不涉及以上权利的转让,则纳增值税。因转让节目著作权而随同转让光盘、拷贝、录影带等音像制品的,不纳增值税。

影视文化产业“营改增”的特殊性 就在于将原先缴纳营业税的无形资产交易改为缴纳增值税。对于国家而言,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基于有形物品的生产加工行业设计而成的增值税制度,扩展到以无形资产或者说创意为中心的影视文化行业。而对于纳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营改增”意味着具体的税收征收方式的改变。营业税的征收依据多在于财务报表、交易合同。而增值税更为客观的以增值税发票为准。这就给影视制作企业带来了困境。如编剧的著作权购买交易如何从编剧一方获取增值税发票?目前流行的演员工作室是否有资格为演员的劳务报酬提供增值税发票呢?对于文化行业主体而言,国家的这次税制改革给他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有变革才能使影视企业在此次改革中把握住机遇。

二、税制改革是影视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实际上,国家一直期望通过税务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发展和行业竞争。早在2004年,广电总局就颁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真正建立起符合当代电影产业发展规律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批准对新成立的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企业,免征 年企业所得税。电影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房产税等”。同年《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广电总局将向国家争取有关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对从事国产动画片制作发行机构取得的制作收入、发行收入、出口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从事国产动画片研发、生产的机构,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鼓励其申请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往回细数中国影视企业的发展,多数的民营影视企业正是在2004年前后的国家政策优惠期突发猛进。当然,随着影视行业规模的日益完善,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也正式停止了上述优惠政策。

十年后的2013年“营改增”税制改革将会是影视企业发展的有一个政策机遇。税改前,电视剧制作发行按5%计征营业税。此次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如果套用文化创意行业6%的税率,电视剧制作发行税负有相当程度的减轻。对电影制作发行方而言,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在2013年12月31日前,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因此营改增在2013年没有实质影响。2013年之后,如果优惠政策不延续,相关收入将缴纳增值税。对影院而言,税改前,电影放映收入缴纳3%的营业税,卖品缴纳17%的增值税。税改后,放映收入征收增值税,如果税率为6%,考虑到目前影院扣除给制片方的分成、租金等可抵扣项之后毛利远远低于50%,所以实际税负将有相当程度的降低。

对于已经上市的影视企业,该项税制改革信息直接降低了相应的税负。光线传媒称,由于2013年起营业税改增值税,公司营业税金及附加较去年同期减少70.61%;华策影视则营业税金及附加本期较上期下降62.92%,公司于2012年12月起执行营改增试点;而华录百纳同比减幅高达84.48%。此前一季报的华谊兄弟、新文化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57.87%和85.79%,减负程度同样不低。除了上述五家影视类上市公司外,有影视业务的乐视网也同期被划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税金及附加为496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5.28%。

由此来看,此波税制改革以及此前的文化事业单位的全面改制中,谁能够率先完成现代企业的规范化运营,进行业务流程重装、降低企业内控风险,谁就能够迅速把握政策给予的机遇,进一步整合文化与资本两个市场的优势。

三、税务筹划是关键

文化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历年来已出台多项税收和财政直接支持政策。此次营改增试点的扩大整体而言将降低行业税负,提升行业盈利能力。作为行业内的发展企业,能否把握住此次行业税负的降低以及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税务筹划。企业首先应当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除此之外,以无形资产和文化创意为主要内容的影视企业更应该具备整体的税务筹划意识,提前做好企业财会制度、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单独的影视剧项目,企业应当从策划立项阶段即引入税务筹划,规范项目合同、资金流动、版权交易,从而把握此次行业税制改革。

1, 在“营改增”的税务改制中,影视公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营改增”税务改制中, 影视公司面对的税务机构从“地税”转为了“国税”。由此,影视公司应当注意税务缴纳程序以及实际的税务核查方式都会有所改变。影视公司应当及时配合税务机关开展的“营改增”税务培训,并提前咨询税务律师,以统筹新的节税方案。

2, 此次的税务改革,对影视行业有什么新的启示?

影视行业目前的一个顽疾是演员报酬不断推高。造成此顽疾的很大原因在于演员以及演艺经纪公司的收入不规范。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安排,我国“营改增”改革最终会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不再征收营业税。而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会对演员所在演艺经纪公司提出更高的收入规范要求。相关影视行业联盟可以配合此次税制改革,推动演员片酬的规范化,解决行业顽疾。

篇5

【关键词】 集团公司; 增值税; 纳税筹划

企业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的可筹划性越发显现,企业也愈加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同时,有关纳税筹划的社会培训火爆异常,注册纳税筹划师格外受宠。就我国企业纳税筹划而言,在理论研究层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其实践应用层面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系统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化的趋势亦愈发凸显。企业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其经营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为了获取收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来增收减支,降低成本。这样,如何减轻税收负担就成了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而纳税筹划就成为理性企业管理者的最佳选择。增值税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税种之一,在企业税收支出中占很大比重,对企业的收益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对增值税的研究和筹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BY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目前,BY集团公司由5个公司和1个技术开发中心组成,其中,核心企业——BY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总部只负责管理业务。BY集团公司的最初业务可以追溯到1990年在设立的BY食品机械厂(后更名为BY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当时主要生产和销售食品加工机械。1999年,BY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和某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了BY机械技术开发中心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果品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随后公司涉足食品原料加工和食品化工产业,设立了BY食品原料加工有限公司和BY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后又涉足果业生产和装饰装潢业务。2004年收购了为其提供电子配件的某电子厂成立了BY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BY集团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成套果品加工机械设备,包括多种分级机、清洗机、破碎机、过滤均衡器、分离机、破碎器、消毒器等。特别是新型的分级机、分离机和过滤均衡器属高新技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在30%左右,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套果品加工机械设备的销售收入占到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60%以上。BY集团公司的其他产品包括工业自动控制元件、电热控温器等机械电子配件,天然色素、无水果糖、食品稳定剂等食品化工产品,脱水果粒、果酱、浓缩果汁等食品原料。BY食品原料加工有限公司还拥有1 600余亩果园;BY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装饰设计和装修服务;BY机械技术开发中心除为本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外还从事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业务。在BY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方面,除BY机械技术开发中心外,BY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要保证对BY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电子配件供应;BY食品原料加工有限公司和BY食品化工有限公司之间也保持稳定的相互提品的业务往来;BY食品化工有限公司为BY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装饰工程用新型环保涂料。

二、BY集团公司增值税纳税情况

2006—2010年BY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增值税数据见表1。出于为企业保密,相关数据做了处理,但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0年BY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增值税负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公司营业收入2010年环比增长45.30%,而增值税环比增长52.88%,增值税增长速度超过营业收入增长速度7.58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看出,BY集团公司增值税税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65%,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公司在税务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增值税纳税筹划应有潜力可挖。

三、BY集团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突破点

(一)寻找纳税筹划突破点的方法

寻找纳税筹划突破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税务诊断分析法;一是鱼骨图法。税务诊断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诊断以预防、控制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由此而知,税务诊断作为财务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通常,税务诊断是指依据国家税法相关规定,科学评估和判断企业的纳税筹划空间和涉税风险,进而发掘有效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税收利益,以及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或者方法。鱼骨图法是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事物特性的相关因素,并与事物的特性值一起,按照相关关联性整理形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并且标出了重要因素的图形寻找特性要因的方法。因该图形如鱼骨,称为鱼骨图,也叫特性要因图。

(二)BY集团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突破点

通过应用税务诊断分析法和鱼骨图法对BY集团公司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BY集团公司已经在利用内部转让定价和选择有利结算方式等方法对增值税进行筹划,但依然存在较大的筹划空间。主要筹划突破点如下。

1.自供原料无法抵扣

在分析和寻找BY集团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突破点的过程中发现,BY食品原料有限公司兼营1 600余亩的果园,自供果品原料不能按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如果这部分的增值税能够免除,那么增值税税负就会有所降低。

2.存在高人力成本环节

BY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果品加工机械的主体部件生产的打磨环节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人力成本很高。如果某个环节人力成本很高,那么其势必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贡献就大。所以企业为了节约增值税纳税支出,应该想方设法降低人力成本。

篇6

(一)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各种会计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理论系统,也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作为会计理论体系,它体现一个国家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加强对会计理论体系研究,不仅是适应会计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迫切需要。“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必将遵从于会计理论体系的观念,即将各种税务会计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理论系统,是指导我国税务会计实践的迫切需要。

(二)税法和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和各方的利益有关,必须要有规范来约束。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税务会计受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双重规范,而财务会计主要受会计准则的约束。

从税收法理学的角度而言,立法意图主要是保证财政收入的实现,对于税收的计算可能和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一致,也可能和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尽一致,如计算时间和计算口径的不一致。由此,税法目标可能和会计目标相去甚远,这也正是税务会计研究的内容所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税务会计主要是解决税法、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二、税务会计的构建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税收实践,尽管在1994年进行了税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但流转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依然超过60%,因而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

这种适应我国国情的双主体税制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而这种税制模式又决定了我国的税务会计不同于美国的税务会计,美国的税务会计实质为所得税会计,在我国会计理论界,也有部分学者认同此观点,但笔者不敢苟同。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种。因而本章将增值税会计理论和所得税会计理论作为研究的重点。

(一)建立增值税会计

尽管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模式,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流转税依然在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便在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里,也实行增值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制模式。原因在于流转税具有可转嫁性,便于征收管理,税基丰富,课征对象广泛,因此,流转税成为各国税制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税种。但因其“有失公平”与“缺乏弹性”而遭到批评。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便有人设计旨在克服上述缺陷的流转税——增值税。

1.增值税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增值税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增值税会计的目标、要素、原则、方法和程序。

2.增值税会计的目标。增值税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向纳税人提供有关增值税业务活动的会计信息。增值税会计理论的目标应该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当期应交增值税额以及增值税资产或负债,按照税法正确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额和未交增值税,为编制增值税会计报表,以便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信息作出规范。

3.增值税会计的要素。增值税会计的要素主要包括五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专业术语。它们是:会计增值额与应税增值额;会计销售额与应税销售额;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与出口退税;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

4.增值税会计的计税方法和业务性原则。考察各国的增值税会计,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计税法和间接计税法。但较多实行的是间接计税法。

直接计税法可进一步分为“加法”和“减法”两种方法。所谓“加法”是把纳税人在计算期内实现的各个增值项目金额一一相加,求出计算期内发生的全部增值额。据以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所谓“减法”,通常是指从纳税人在计算期内发生的总销售收入额中扣除掉必要的成本费用,求出总体增值额来,据以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间接计税法按照扣除税额的具体环节不同,可分为“购进扣税法”和“实耗扣税法”。而“购进扣税法”因具有数据准确、计算便捷、方法科学等优势,逐渐成为目前国际上实行增值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计税方法。

5.增值税会计核算的程序。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增值税会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有别于税务会计中其他税种的账务处理程序。概括起来说,这一会计处理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会计销售收入,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收入确认的原则、标准、方法,确认应计的销售收入。

第二步,依据增值税法规关于应税收入的规定,与已确认的会计销售收入进行对比,计算出两者的差异。

第三步,在会计销售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加或减差异项目,计算出应税的销售收入。

第四步,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中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即根据应税销售收入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当期的销项税额,继而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掉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后,确定本期的应纳增值税额。

第五步,期末,通过转账,在“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反映应纳增值税,并通过编制增值税会计报表,据以完成纳税义务。

(二)进一步完善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是当今各国税法中最具代表性、占主体税地位和纳税计算最复杂的税种。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体现了公平税负。以所得税为主体税,最主要的是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很高的人均国民收入作为基础。

我国的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尽管发展较快,然而,就规模而言,还远达不到“主体”税种要求,但判断主体税种的标准不仅仅在于看它在总体税收中所占的比重,还要看主体税种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如何。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制约了其调控作用的发挥。

1.个人所得税的制度缺陷。

(1)分类课征的模式有失公平,极易诱发偷逃税和避税行为,我国目前采用“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采用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采用源泉一次课征的办法计算征收,年终不再汇算清缴。

(2)已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将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600元,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中还没有考虑纳税人为获得收入所必须支付的教育费,医疗费和住房费等家庭综合收入情况,这不仅无法体现公平,也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3)个人所得税由地方征管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个人所得税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税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它必将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现行个人所得税由地方征管会造成相同的个人会因在不同的地区而税负不同,甚至产生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纳税人税负反而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纳税人的不公平现象,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随着纳税人流动性的加大使应税收入来源复杂交错,地方税务部门受征管水平的限制难以掌握纳税人全部信息,造成征收成本的增加和征管效率的低下,使税款白白流失。

2.企业所得税的制度缺陷。

(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公平。当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而造成的实际负担差异问题已在理论界取得了共识,这种差异不仅不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同时也与WTO所要求的公平原则大相径庭,如不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必带来严重后果。

(2)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很好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的来说是区域性优惠导向有余。产业性优惠导向不足。我国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给予了一系列地区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致使外资企业大量集中于这些地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由于缺少这些政策而难以形成对外资的吸引力,造成了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不利于全国各地的均衡发展。与地区性优惠措施相比,产业性优惠措施却寥寥无几,不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企业产品结构的转换。

3.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所得税会计需要在它所依据的两个尺度一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建立和发展。虽然会计准则和新税法已提供了这样的条件,然而它们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费用是遵循会计原则而确认的,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所得税金额,是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的。而税法中的应交所得税,是按照适用税率和规定的税基(即应税收益)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应税收益是指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也是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务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显然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受制于税收目的与财务报告的差异。应税收益的确认,更多的应用收付实现制,而会计收益的确认往往遵循权责发生制。此外,政府有关部门经常会对有关计算应税收益的规定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税务会计处理标准,许多规定还必须依赖于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与财务及税收法规搅在一起的现象至今还没有重大改观。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会计和税法的改革正朝着各自独立的方向进行,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不一致是客观必然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企业收益的核算,已基本接近国际会计惯例。但在计算应税收益时,将会计收益调整为应税收益的规定在具体执行和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4.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措施。

(1)进一步研讨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协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所得税会计发展思路,鼓励会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共同探讨所得税会计的发展方向,使其符合国情,易于操作。

(2)尽早制定所得税会计准则。明确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接轨。从目前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均倾向于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美国学者F•D乔伊和V•B贝维希对24个国家的1000家大型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虽然传统上递延税款只用于美、加、英、澳等国家的公司,但它似乎在国际上得到认可。24个国家中不赞成这种会计做法的只有比利时、芬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和瑞士6个国家的公司,占其总数的25%.连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的德、法等国家的公司,也倾向于采用这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许多学者认为,向递延税款会计处理方法迈进,将是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趋势。

(3)企业应重视所得税的合理避税策划,强化所得税会计观念;而税务部门则应认真研究税务会计方法,加强税务立法工作,制定缜密合理的税收政策,加强反避税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避税与反避税的交手,所得税会计才能不断地发展并得以完善。应税收益是根据会计收益调整得到的,完善的所得税会计,可确保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净收益是衡量企业成就的主要尺度。而如何节约支出,增加收入,是今天的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决策。所得税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财务安排和交易方式等都有影响,企业进行决策时不能不考虑所得税这一重要因素。严格的所得税会计能确保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4)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关于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各种报表、数据及分析公式的规范格式,将各种法规要求直观化。易操作化,以求将所得税会计工作化难为易。

篇7

【关键词】营改增;物流企业;税负;利润

0 引言

增值税和营业税作为我国的两大税种,自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此两种税一直是并行征收的。营业税是按照企业营业收入,并且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额征税,前后环节所收的税款不可以相互抵减,流转环节越多,就造成越多的重复征税次数。增值税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道道抵扣”,就只在增值额上征税,可以把前道环节所收的增值税抵减,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征收的问题出现。

物流业是集交通运输、仓储装卸、包装业配送业等于一身的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如今,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的发展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助推作用。

1 “营改增”解读

1.1 “营改增”主要内容

“营改增”试点主要包括:第一,“营改增”先在交通运输业(包括水、陆、空、管道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辅助、文化创意、有形动产租赁以及鉴证咨询)生产业进行试点开展;第二,在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17%和低税率13%基础上,新增11%(交通运输业适用)和6%(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两档低税率[1];第三,试点期间,试点的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不变更,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进行适当调整;试点原归属地区的营业税收入,在进行改征增值税后的收入依旧归所属地区;第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产生,一般纳税人在试点中向试点行业购买服务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可按规定用来抵扣相关进项税额。

1.2 “营改增”思想原则

指导思想: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现有经济结构,调整并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行业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

基本原则:1)分步实施、统筹设计。正确认识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当前实际需要,推行全面改革,科学设计,稳步推进。2)规范税制、合理负担,在保证增值税规范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和不同行业发展特点,合理设置税制要素,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2]。3)多面协调、平稳过渡。要妥善处理好试点前后增值税与营业税政策之间的衔接、试点纳税人与非试点纳税人税制的之间协调,健全第三产业发展的增值税管理体系,确保试点改革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2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重要意义

2.1 消除了双重增税

如今,物流外包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营业税的实施是多环节和全额下进行,即每次交易都须按其营业额交易所得税,但这样的纳税方式的结果是,交易越多,征税越多。物流企业抵扣不了外购燃料和固定资产增值税,就造成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双重增收,这对很多物流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为了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用一种小而全、或大而全(即生产服务内部化,就是增设运输部门,提品的运输)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样的经营模式不理与物流企业的服务外包和专业分工。

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企业纳税人就能有利地避免重复性纳税,进而减轻企业在税收上的负担,这有利于物流企业控制服务价格,同时也有利于物流业进行专业分工与协作,促进物流企业持续而稳足地发展,同时又能够推动物流和生产、商贸之间的双向互动发展。

2.2 降低了物流企业纳税上的难度

现在,“营改增”试点推广到全国。而在过去,我国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同时并存的,这种使得一部分交易难以进行界定,不但容易加大企业在纳税上的风险,还容易给税务收征管机关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难度。

举个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存在着混合销售与兼营等行为。大量企业的财务人员难以对单一型的混合销售与兼营等行为进行正确地区分。当物流企业有混合型销售行为,同时又具有经营行为时,财务人员想要正确地区分以上两者,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不一样的税种,其税率也不一样。假如企业无法做到正确纳税,就会让企业税负变得悬殊,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纳税风险[3]。在“营改增”出台之后,这一情况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2.3 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营改增”进行试点进行之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生存上的压力大大减小,具体表现在:首先物流企业以往包括修理与设备费、外购燃料费用等能够增够产生增值税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中小物流企业还可以成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避免了重复纳税,加上其适用税率也从原来的5%调低到3%,中小物流企业的税负明显下降,让物流企业生存的税收压力得以减轻。

2.4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

利润是判定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影响利润的因素是多的,有营业成本、营业税和附加金等。在“营改增”之后,各项因素对于物流企业利润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是营业税金及其附加对物流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和营业税有所不同的是,增值税可以说是一种价外税,并不需要从收入之中直接予以扣除,增值税对于企业利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附加税费对于所得税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外购固足资产对物流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在营改增之后,物流企业外购的固足资产当年,其所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就能够一次性地全额予以抵扣,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物流企业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而且还能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类附加税费所具有的应纳税额,这样就会对企业利润带来积极地影响;三是营业成本,在营改增之后,用在生产经营上的外购燃料、外购设备以及外购劳务等得到的进项税额允许加以抵扣,这将在一足程度上降低物流企业自身的营业成本,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4]。

3 物流企业税务新思路

3.1 进行税务筹划

税务成本是一项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支出,原先的营业税转变为改革后的增值税,税制的改革自然会对对企业税务成本核算产生影响。不同的核算方式必然使得企业的税务成本发生变化,因此,物流企业应需要高度重视不同税制下的税务成本,并按照即将全国范围使用的新税制对公司涉税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的税务人士规划出专业合理的筹划方案,从而(下转第386页)(上接第377页)达到控制各项税务的成本之目的。

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在“营改增”运行后,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利润情况,在当地税收办法下选择低税率的经营方式,大大节约成本,增大利润。

3.2 进行发票管理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原营业税纳税人选择变更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便可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5]。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纳税人在发票使用方面的认识较为欠缺,这使得物流行业的发票管理较为困难与混乱。物流企业需要全面把握新税改对物流业务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增值发票加强管理,充分对“营改增”政策进行理解,及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掌握、深入学习“营改增”政策文件及实施细则,对营业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有一个清楚的分辨,对两类发票开具后各自带来的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票种类合理规划,对税负抵扣情况综合考虑,做好经营提前策划和安排。同时,物流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在保证不降低客户的利益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可与客户方面协商发票事宜,选择对双方企业都有利的方案,这样的办法不仅为了方便以后与客户更进一步的顺利合作,加强服务质量,增强企业信誉,也是为企业与客户双方创造更多效益,从而形成共赢局面。

4 结语

以上海税改试点为例,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税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增加的情况。据有关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年均试点行业的企业营业税实际负担率是1.3%,货物运输业务负担率是1.88%。但自从实行“营改增”试点后,货物运输行业的相关企业实际增值税负担率增加到4.2%,在参与上海试点的21家物流企业里,67%的试点企业所缴纳该月增值税比以往缴纳的营业税都有明显增加,平均增加税负达5万元,个别大型物流企业的税负甚至增加100万元。列举较有几个代表性的物流公司,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1月份该公司实际税负比原营业税的税负上升约3.3个百分点,增幅高达1倍;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在2010年1~2月之前营业税实际负担率是1.63%,改革后增值税上升到了4.71%,上升率189%;上海中远物流公司在2010年1月份实际负担率同比往年时候增加215%。

新的税改下,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使得企业税负下降不多。对于税务改革部门而言,税制改革是为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试点的情况表明,新税制的蓝图还很难实现,为了完成促进的目标,能否适当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即将保险费、过路过桥费、租赁费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建议可以对进项税抵扣范围适当扩大,使企业的受惠范围扩大。

面对这一重大的税制变革,物流企业一足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深入分析税改变革对于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更好地运用有利因素,实现有效降低税负之目的。短期内“营改增”可能会导致税负上升,但是长期来看整体税负还是平衡的,随着试点地区在试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将不断探索和改进,对“营改增”政策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艳.“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探微[J].财会月刊,2012(10).

[2]李富颖.探讨营改增对物流运输企业的影响和对策[J].会计师,2012(11).

[3]梁嘉琳,张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提速,扩围至10省市[N].经济参考报,2012-7-26.

[4]刘鑫琪,王积田.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0(8).

篇8

【关键词】税收临界点;当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解决方法及措施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和个人单位并针对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房地产企业主要从事着对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工作。这其中,土地增值税影响着税后利润。在提高盈利能力和降低房地产企业成本上,应该有效的筹划土地增值税和进行合理的避税。本文主要来阐释几种主要土地增值税筹划方式及其有效性。

我们应该了解纳税筹划的原则,这样才能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1)事先筹划:就是说税务筹划必须在纳税前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规划与相应的控制下来协调进行。(2)遵纪守法:此条规定明确了纳税人对国家纳税的义务及其立法精神的宗旨。要求其必须按照合法的节税方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3)经济且有效: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进行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讨论”然后对当前的经济情况有所掌握。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不能单单只注重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节税从而导致忽略了筹划方案而引发的多余费用的支出。

1.以临界点税率为基础筹划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第六条规定的计算增值额扣除项目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随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所需的成本和费用、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和费用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与转让房地产的有关税金、财政部所规定的其他的扣除项目。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第七条规定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增值额没有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其中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部分,其中税率为40%、增值而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第八条规定了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的情况: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并出售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被国家依法收回和征用的房地产。

首先在房地产立项时对房地产开发的产品进行测定。如果设定的开发产品为住宅,在规划时尽量将产品开发为普通住宅,以满足普通标准住宅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规定(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普通标准住宅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41号)强调:“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26号制定的“普通住房标准”的范围内从严掌握。即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②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③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允许单套建筑面积和价格标准适当浮动,但向上浮动的比例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20%。即在项目立项时1、控制建筑的容积率在1.0以上,2、户型设计时,将面积控制在普通标准住宅的面积标准内。

其次,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适当减少销售的收入或对可扣除项目金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加,从而将增值税率控制在20%以下并达到减免增值税的目的。因为以上筹划方式都是通过调整临界税率在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叫做关于临界税率的增值税筹划。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房地产企业利用控制自身的房地产价格来进行增值税的筹划;房地产企业通过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进行增值税的筹划。

利用对房地产价格的控制权对企业增值税进行筹划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点:降低房地产价格并将增值税调整在20%;通过降低房地产价格把增值税从高税率等级降为低税率等级以减少增值税。

1.1减免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总成本的20%时,免征土地增值税。所以,房地产企业将增值率控制在20%这个临界点上,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缴纳土地增值税。

1.2减少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此类税收筹划主要分为三种形式: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的控制并将增值税率从40%降到30%;将增值税率从50%调到40%或30%;将增值税从60%调到50%、40%或者30%。减少增值税的效果不如减免增值税的筹划方式效果好。

2.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的税收筹划

土地的增值是以增值额度和扣除项目金额的增值率大小进行征收工作,增值率越大,增值税越高,下面举例说明:

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取得土地使用权花费金额200万元,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是400万元。如果企业产生的利息费用,能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担,提供金融机构相关证明,则是:房地产开发费用=利息+(200+400)×5%=利息费用+30万元,如果企业利息无法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或无法提供金融证明,则是:房地产开发费用=(200+400)×10%=60万元,这样的结果比预算高出30万元。

(1)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测算,选择对自身清算有利的计算方式,来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如上例若实际发生的大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的5%以上的采用利息加费用扣除的方法,若实际发生的利息低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的5%时,房地产开发费用就采用房地产开发成本乘以10%的比例的方式。

(2)房地产企业也可通过提高房屋的品质及性能的方式,增加房屋的成本,达到增加扣除额金额降低增值率目的。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国家应该加速完善税务筹划的立法工作:企业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应该有完善的税法来进行制约和管理。从我国税收立法现状来看,应该尽快解决以下问题:健全税收一般性规范,做到减少税法漏洞和杜绝企业避税行为;改革征管体制;税收立法的透明、简明、和可操作性。

2)增强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企业纳税人自身的纳税意识要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才能成功做到合理的税务筹划和节约税金指出的目的。在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只有总体收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优的也是最有效的。

3)企业着力培养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员:筹划人员应该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严密的思维逻辑和精密的统筹谋划的能力。

土地增值税是对房地产企业收益影响最大的税种之一。所以,对房地产企业来讲,进行合理的土地增值税筹划至关重要。本文对纳税筹划原则及筹划方式都进行了有力讲解,通过相关条例对通过改变房屋销售价格和提高可扣除项目金额进行税收筹划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杨勇.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策划三法[J].审计与理财,2008,7:24-25.

篇9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税务风险; 防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科研院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研院所从单一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向研发、生产、销售、产业投资多元化的管控型企业集团方向发展。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组织,既要面对市场的主战场,也要面对特殊的政府市场。随着业务来源的多元化,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难度在加大,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受到企业会计制度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也要遵守政府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执行税法和税收的规章制度。但现在科研院所兼具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业务,管理远比企业复杂得多。尽管税法和税收的规章制度对税务事项规定比较明确,但执行过程中,税务实务操作的准确把握还是比较困难。如何在科研院所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降低税务风险,本文主要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来进行探讨。

一、增值税税务风险及防范

(一)增值税事项的税务风险

1.免税项目进项税转出的税务风险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及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科研院所在购进货物、接受劳务时很难区分用途,是用于科研项目还是经营支出,只有在领用时才能区分开来。科研项目作为免税项目增值税进项税月末需转出,如不区分科研项目支出还是经营支出,则会产生很大的税务风险。

例1:一家科研院所,2010年5月购进了一批材料1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其中:某科研项目领用4万元材料,经营项目领用6万元。当月将材料进项税额1.7万元进行了抵扣。月末未做进项税转出。2011年1月当地的税务机关在核查时,发现了某科研项目领用4万元材料,应进项税转出0.68万元,做出如下惩罚决定:该科研院所补交0.68万元的增值税,并处以0.34万元的罚款和相应的滞纳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在实际操作别要注意区分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在例1中,某科研项目领用的4万元材料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应该抵扣,在月末应做进项税转出0.68万元(4×0.17)。如果未做转出,税务机关可按已抵扣而未转出进项税额最低百分之五十进行罚款,并按税款额每天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

2.免税和非应税项目中的水电费列支的税务风险

科研院所每年的水电费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由于对每个项目不会单独计量用电用水量,通常会将水电费等费用按项目工时或直接材料等的比例分摊进入各个项目,也包含免税科研项目和缴纳营业税的非应税项目,在分摊水电费的同时,应将免税的科研项目和非应税项目分摊的水电费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单从核算上看都没问题,但税务检查时常常出现争议,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会出现补缴税款和罚款情况。

3.固定资产用途不明确产生的税务风险

在进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时,用于集体福利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近年来,国家对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科研院所在组织实施这些投资项目时,要注意这些问题,避免出现多抵扣少纳税的现象。

4.自制设备带来的税务风险

科研院所一般研发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经常会出现设备自己研发、自己制造、自己使用的现象。对于自制设备财务处理通常是按项目在科研成本中归集核算,待设备完成验收后,按照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减少该设备科研成本发生金额和修购基金科目金额,同时按自制设备的成本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纳税申报时,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5.预收账款的税务风险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承担了大量市场化研究和生产任务,由于科研院所产品具有研究创新的特点,项目研制周期往往比较长,产品交付验收后,在合同款没有全部到位的情况下,为控制经营风险,存在大量预收账款挂账现象,不按税法规定及时确认营业收入,不能按规定时点申报纳税,存在巨大的税务风险。

(二)增值税税务事项的风险防范

对于上述存在而常常忽视的增值税税务风险,根据科研院所的业务特点,对免税项目进项税转出的税务风险的管理,科研院所需要从科研项目源头上开始重视。随着国家科研体制发生变化,科研项目除政府拨款外需科研单位自筹部分资金完成,所以上报科研项目预算时要进行税务策划,尽量将涉及进项税转出购进货物等在自筹资金中开支,不涉及进项税转出的费用在科研拨款中开支。在下达科研项目任务计划时,分为国拨和自筹项目分别下达并分别核算,每月按在国拨经费中购进货物支出金额为依据,计算当月进项税转出金额。

对免税和非应税项目中的水电费开支进项税额转出,依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根据此公式计算进项税额转出金额,按月及时进行进项税额的转出。

对自制设备的税务风险控制,科研院所在自制设备完成验收后,要及时结转固定资产,同时要作为视同销售处理,特别要做好自制设备价格认定,自制设备计税价格最好征得税务机关的意见,税务机关同意后,按同类设备的价格来计算增值税,及时缴税。

对预收账款的税务风险要积极进行防范,严格执行有关应税行为的时间规定,按照合同进展情况,履行纳税义务,将预收账款及时确认为营业收入,并在纳税申报时进行专项说明,待合同款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开具发票,避免重复纳税。

二、个人所得税税务风险及防范

科研院所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要及时准确计算个人所得税,并按时缴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有纰漏,主要有:

科研院所由于工作需要和受工资总额的限制,往往需要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退休的技术人员,或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如何界定上述支出的性质,是劳务费还是工资?在扣缴个人所得税时季节工、临时工等的支出,科研院所往往按工资税目扣税,存在个人所得税的代扣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评审费在科研单位是普遍现象,为了鼓励专家,在科研项目评审中给专家发放评审费,经常是拟制发放表,由领导批准,专家签领。项目评审费不按要求代扣个人所得税。

对于上述存在的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和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是科研院所要认真研究个人所得税条款,准确界定费用性质和套用税目。对于内部职工发放评审费应纳入工资范畴一并计算当月个人所得税;对于聘请的外单位专家,评审费应作为一次性劳务报酬计算个人所得税,这样就从源头上消除了税务风险。

三、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及防范

科研院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除了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税务风险外,还有科研院所特殊业务引起或忽视的问题带来的税务风险。

(一)税收优惠的事前审批与事后备案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科研院所要享受的减免税优惠,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备,有些事项需事前审批,有些事项需事后备案,税务机关审批备案认可后方可享受税收优惠。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研院所往往以上级机关的批准文件为依据,而忽视事前审批与事后备案工作,会带来很大的税务风险。因此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享受税收优惠需根据有关规定在要求的时间内到税务机关进行事前审批与事后备案工作。特别是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中,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程序,及时报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费预算、开发人员编制和名单、费用归集表、项目立项决议文件、项目研究成果报告等。特别要注意在研究开发费用中列支的差旅费、办公费等是不允许加计扣除的。

(二)不征税收入

根据财税[2011]70号文件规定,只要符合文件规定的三个条件,科研院所获得专项财政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但同时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科研院所往往忽视此条规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应税收入弥补免税项目的亏损

科研院所用应税收入抵补免税项目亏损,亏损只能用减免税项目所得来弥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合并计算应税所得和免税项目亏损,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根据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科研院所要分别核算应税所得和免税项目,对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的项目不得弥补当期以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

(四)所得税汇算期前后取得有效凭证

科研院所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因债务纠纷,资金情况、质量问题等原因,难免会发生无法取得合法、有效的入账凭证,在实际执行中会遇到既未在成本费用发生年度取得,也未在汇算清缴时补充,但在以后年度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不论业务发生多长时间,均在取得年度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15号公告的相关规定,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但不能超过五年,五年后取得入账凭证在取得年度不能扣除。

四、其他税务风险及防范

(一)会计账务处理产生的税务风险

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处置收入作为修购基金的增加,房租收入在事业单位会计中作为住房基金的增项处理,而税法会作为应税收入。对于这些会计处理与税法的不同,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进行收入的纳税调增,否则会带来少纳所得税的税务风险。

(二)转拨经费产生的税务风险

在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科研经费转拨现象,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会将科研拨款拨付给总承担单位,然后由总承担单位将经费转拨各分承担单位。对于总承担单位,这些转拨的经费是否应作为非应税收入的减项呢?对于分承担单位,收到的转拨经费,是否作为免税收入处理呢?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都会给科研院所带来税务风险。

如何避免上述风险,主要是通过总承担单位和政府科研主管部门、分承担单位签署三方科研项目研究合同,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总承担单位将经费转拨各分承担单位。通过严密的合同来避免税务上的风险。

税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科研院所管理的各个环节。如何合理纳税才能避免税务风险?首先思维方式要转变,科研院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规范操作,依法纳税;其次要通过思维方式转变带动组织方式的转变,设立税务专岗,统一科研院所税务管理,避免因管理不慎而产生税务风险;再次要通过思维方式转变带动工作方式的转变,加强税收政策的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事前、事中、事后预防和规避税务风险的产生,确保科研院所的税务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通信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进项税额

[DOI]10.13939/ki.zgsc.2015.43.092

“营改增”将有助于消除目前对货物和服务不动产分别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造成的重复征税,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为深化产业分工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扩大增值税的适用范围至所有经营行为,为下阶段提升增值税的立法层次提供基础。不过,这一税制改革并不是对所有试点企业都切实减轻了税负,特别对通信企业,由于可抵扣项目较少,在具体的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税负增加的局面,这就客观上要求通信企业合理进行税收筹划策略。

1 通信企业“营改增”政策的解读

财税〔2014〕43号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提供电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应当按照本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的规定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

2 “营改增”对通信企业的纳税影响

由于增值税具有“税费和价格分离”的特点,改革前通信企业缴纳3%的营业税,而营改增后,在向用户收取费用不变的情况下,税费与价格分离,需对基础业务按11%缴纳增值税,增值业务按6%缴纳增值税,对企业收入影响较大,而进项税额的扣除对企业实际税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通信企业的进项抵扣,支付代办业务酬金和无法取得专用发票的转供电电费,纳税人提供电信业服务时,附带赠送用户识别卡、电信终端等货物或者电信业服务的,应将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进行分别核算,按各自适用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实物营销,赠送的实物按视同销售处理积分兑换第三方产品(含终端)时,按视同销售处理广告宣传赠送给客户的宣传品按视同销售处理客户在网期间,对其无偿赠送SIM卡或减免换卡费用,需视同销售对通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行业税负增加,而导致缴纳相对更多的税费。

3 “营改增”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有效策略

3.1 选择合理供应商,尽量获取高抵扣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于一般纳税人扣除进项税额趋多而小规模纳税人则很少进项税额扣除,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以便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当然可以选择提供高抵扣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为合作伙伴。另外,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相对营改增以前有所扩大,从成本、费用和固定资产等领域都可进行抵扣,这样,企业有必要进行税务筹划。在采购实施阶段需根据采购对象和采购用途进行是否适用增值税管理要求判断,CAPEX业务的采购用途根据所属项目是否为动产项目进行判断,OPEX业务的采购用途根据业务活动是否为可抵扣支出属性进行判断。采购对象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或采购对象用于不动产及其附属物项目及不可抵扣支出,用于动产项目的增值税业务采购,以及根据业务活动判断属于可抵扣支出的采购,适用营改增采购管理要求。例如,对于仓库租赁费而言,可以通过外包方式来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对于较难取得的油费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言,可以通过集中购买充值卡或记账月结的方式来解决。对前期建设的基站用电,提前整改为直供电。对大量的代维费,要求代维公司进行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现代服务项目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等。

3.2 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纳税人提供电信业服务时,附带赠送用户识别卡、电信终端等货物或者电信业服务的,应将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进行分别核算,按各自适用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实物营销,赠送的实物按视同销售处理、积分兑换第三方产品(含终端)时,按视同销售处理、广告宣传赠送给客户的宣传品按视同销售处理、客户在网期间,对其无偿赠送SIM卡或减免换卡费用,需视同销售,对于视同销售的业务,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积分兑换自有电信服务作为折扣折让,不缴纳增值税。系统充值赠送、购机送话费均按照现有规则销账作为折扣折让(客户发票上按销账后金额开票或者在发票上体现销售折扣)、在营销活动中无偿赠送给客户有价卡(如充值卡)作为折扣折让。赠送充值卡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最高,既符合经济效益又符合监管需求的营销模式。

3.3 不同应税项目分开核算

电信业提供基础电信服务,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1%。提供增值电信服务,增值税销项税率为6%,如客户某月消费100元话费用于一个套餐,套餐服务包括:价值50元的通话服务,价值50元的流量服务。

提供的套餐费用,应按套餐内服务项目内容,按照公允价值拆分为基础电信价格和增值电信价格,按各自适用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通过合理的设计套餐类产品,特别是现在是数据时代,对基础电信服务饱和的情况下,充分发展增值电信服务,降低业务发展实际税负。

3.4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有效减少营改增的改革阻力,推进营改增税制在全国的普遍实施。我国作出试点过渡时期的特殊优惠政策规定:营改增后,对现行部分营业税免税政策继续予以免征;对部分营业税减免税优惠,调整为即征即退政策。如果试点企业按照规定改征增值税比原来缴纳营业税增加了税负,将由财政部门给予定期补助。这样,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方针并没有改变,如果由于实施营改增而加重税负,符合条件的可以给予国家补助。由于营改增,通信企业税负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通信企业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和整体的业务统筹工作,争取利用税收优惠来降低对企业的税负影响。

3.5 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财务人员技能和经营策划能力

在营改增下,基于企业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相比以前会有所变化,核算要求提高,会计科目也增多。这就必然要求负责财会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学习国家相关财政政策,以便根据条文规定和所在企业状况而采取相对应的策略,防止出现因核算失误而导致偷税风险,以便更好地为企业节省资金而增加现金流量。

营改增后,通信企业应当合理利用有关税收政策,合理提高税收抵扣比例,科学进行税收筹划,选择最有利的企业纳税方案,使税收管理工作在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切实发挥降本增效的作用,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营改增税制改革有利于其通过选择客户资源在各流通环节中实现税负转嫁,另外,通信企业还可积极研究营改增税收政策中的一些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特殊条款以使其客户资源进一步得到扩充,通过研究税收政策优惠空间,找出可以切实降低企业税负的税收策划对策。

参考文献:

[1]何启英.营业税征增值税对服务业企业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