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时期;当代城市规划;思考

城市规划,就是指研究城市未来发展,或者为城市未来的布局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为建设未来吗,美好城市所做的一切部署工作。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构建和描绘一幅美丽的蓝图。同时,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管理三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一起,共同组成了城市管理。

一、对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

从早期到现在,城市发展历史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在这里,我们引用“期”这个概念来对每一个阶段的城市发展进行概括,并针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作简要的论述。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时段(或者5个时期):

(1)朦胧期

朦胧时期主要是指城市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所处时间大致在古希腊时期或者更前,在中国主要是夏朝、商朝以及周朝。朦胧时期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划观念受其所处时代和政治、风俗的影响,在城市建筑的形态和设计上都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奉行宗教思想的事实,且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设计具有着阐释学中的丰富的神秘主义。

(2)滥解期 [1]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 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梗桔,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

(5)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而在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大,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二、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新观念

随着城市规划在几个世纪发展中不同元素的介入和添加,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并且所受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今天,就城市规划的全民意识来说,这回公民对其“规划”的概念已经不再模糊,这也总算没有枉费城市规划师、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士的一番苦心,没有辜负其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付出和希望。就当今社会来说,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这二者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正式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最新阶段。当今社会的城市规划内容被注入了更新的设计观念和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当今的城市规划所研究的问题较之以前更为广泛,添加了更多的社会因素以及城市结构进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居住人口过多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解决城市人口疏散来开展的,那时的城市规划并没有过多的将经济这一动态因素考虑进去,而是重在对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环境等的建设。直到今天,在这个以信息和知识创造经济的时代,“经济”这一动态的活跃因素才被完全的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然而由于经济这一元素的活跃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城市规划对经济因素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深刻和完善,比如对社会经济的定量分析等。但不管怎么说,经济因素的注入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仍然为城市规划的结合带去了新的因素,使得其所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2]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而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而是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三、结束语

结合当前的城市规划观念,我国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宏观方而看,针对城镇体系结构中,城市之间的相互排斥大于相互合作问题,规划在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并研究能促进这种“区域协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或途径。将生态城的基木观点融入城市规划,认识到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其中的一部分,规划应理解自然,与自然合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筑管理 关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城市规划(英文:Urban Planning),主要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中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进行研究,因此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并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各项工程建设而做出的综合部署和安排。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环境既可因建筑而遭到破坏,也可因建筑而获得更多的美好,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城市的发展往往与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计划或者都市规划,它是对城市空间及其实体发展的预先设想。城市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规划方案,并要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实际上,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长期的调查和反复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来,并且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区域性以及预见性。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不仅要能合理地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规模以及布局,而且还要做好城市环境预测与评价工作,努力协调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做好统筹安排,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发展与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等,对城市体系进行布置;(2)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3)对城市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利用;(4)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工程建设进行部署,以保证城市有序、协调地发展,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基于这一主要任务的要求,全国各个城市的规划都有共同点:第一,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在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需要的基础上,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出发,对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第二,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三,确保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与管理规则,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努力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以促进城市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是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据,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一)城市规划是建筑管理的主要行为依据。

一般而言,城市主要是由房屋建筑、道路绿化以及管线等工程设施共同组成的环境空间体 ,具体包括机关、学校、工厂、仓库、商店、住宅、医院以及各种公共性建筑结构,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规划思想和方案,那么城市就成了一个杂乱不堪的闹市场。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预设,并通过建筑管理这一实践活动来体现。因此,城市规划是建筑工程设计与建筑管理的主要行为依据,只有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建筑管理活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才能正确把握行为的原则。在城市建筑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建筑管理。比如,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之间矛盾、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矛盾、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之间的矛盾、违法建筑与市容整顿之间的矛盾等 以及商业网点的布置和道路的拓宽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建筑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需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在其指导下对建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城市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城市建设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城市规划的水平,如果没有城市规划,那么就不可能有现代新型城市;城市建设水平,同样也取决于建筑管理的水平,建筑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来看,城市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城市建筑管理首先要正确运用城市规划,同时还要用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管线工程、园林绿化、地形测量以及抗震防灾等知识来丰富和提高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城市规划毕竟是一个思想成果,具体落实提来还需要建筑管理作为有力抓手,并在此过程中将实践的信息反馈回去,进而做出及时的修改和调整。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好坏及其艺术特色,不可能仅凭肉眼就能一览无余,更不是一个静止的看客所能真正领略到的。笔者认为,要想准确评价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通过对城市中建筑结构、广场街道以及绿化等工程进行全面的观察,之后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城市规划的好坏、建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建筑管理,它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及注意事项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思想研究的成果,要使其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来修改和完善规划中的具体内容。同样,要想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和协调,也必须不断地丰富建筑管理工作的内涵,进而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比如建筑工程选址及建筑方案的设计时,只有进行现场查勘,才能正确把握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要搞好城市建设,就要将规划、管理以及领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从而建设不必要的损失。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目标,只有真正将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所蕴含的冀盼落实到实处,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基于此,笔者认为建筑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运用城市规划,不断创新思想,多倾听群众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二)注意事项。

建筑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只要城市存在,就需要用规划来指导建设 ,并通过管理来实现。城市建筑管理应不断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以帮带管、缩短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从根本打破传统管、卡、压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把城市建筑管理工作融入建筑施工过程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建筑管理为城市规划服务的本质。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单位和建设者的行动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水平与民众的要求不相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笔者认为,将公共参与机制纳入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毕竟不是相关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它始终要拿到社会中供人民群众去检验,因此,用民主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工作都是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密切协作,才能真正做好城市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姜治年. 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关系的思考.中国房地产业,2011(07).

[2]朱伟协. 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融合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10(04).

[3]周达宏.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祁雅琼. 邹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大观周刊2011(06).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整体与部分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全球化浪潮来袭,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国际地位,主要是依靠城市的竞争力。而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重要象征。就像我们提到上海,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方明珠,提到迪拜,想到迪拜塔,当然还有北京的故宫,悉尼的歌剧院,等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密切,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部分,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包含建筑设计的一个整体。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做到放眼整体,同时关注部分。只有做好了建筑的设计,在部分上达到极致,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放眼整体,使每一部分都能在城市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达到协调,才能拥有美好、和谐的城市景观。

一 建筑设计

建筑是组成城市这个整体的基本细胞,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建筑物有大厦、桥梁、堤坝、高架快速路、电视塔等,另外城市建筑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城市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对与建筑物有关的所有事项进行通盘的考虑并设计解决方法。

在未来,建筑设计从理念到实践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随着能源结构、技术手段、环境状况等因素的改变,未来的建筑必然会向绿色化发展,这种建筑风格旨在节约能源、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处。

二 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是关心在某一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很少关心它的邻居及与之相共存的整体环境,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而城市设计则是对城市从整体形象上的把握,即使是具体到任何细小的局部,设计师依然会对其进行设计。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单体建筑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依赖GIS技术可以越来越理性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三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关于在实践中安排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这要解决的是城市建设中的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关于建筑物建造的学科,是解决城市建设中面和点的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树立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那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总的来说,就是城市设计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总的指导和框架,而建筑设计实现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加以完善和丰富。

就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而言,主要在定位、定量、定形、定调这四个方面。定位,是指这个建筑物应该建在什么地方,这必须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协调。定量,除了协调建筑物的容量、尺寸、角度以外,还要保证建筑物的容积率等。定形,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定调,就是协调建筑物的风格,试想一下,一幢欧式洋房出现在一片低矮的四合院周围,会造成怎样的效果?

对于建筑物来说,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思想,才能做到与环境协调。这就要求建筑者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和环境观念。整体观念要求把建筑看作是城市物质整体的一部分,而环境观念要求把建筑与其周围的其他环境因素看作有机整体,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四 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由于城市及其建筑的特点,我们要做到的是,在一百年,或着更长的时间后,我们的城市及其建筑还不至于必须要被更换,这就是说,在城市规划时要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其次,建筑设计必须满足于城市规划设计。既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必须使这个局部满足整体。注意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即使很小的建筑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景观效果。最后,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评审制度,因为城市是大家共同的,有了好的城市环境,民众的生活会更加便利、愉快。

五 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

“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使城市的每位居民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时,我们必须首先有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首先,设计建造者必须有关注人的权利与价值的意识。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有合理的交通规划。城市越来越发展,但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出行却越来越难,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合理的交通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保证,同时也是居民能够在其中幸福生活的前提。2.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现阶段,世界各国的城市都在扩张,但是大城市的问题日益暴露,水资源、环境压力、治安压力、市政资源共享都已成为顽疾,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城市规模,切勿盲目扩张。其次,在城市规划中,还要注意其连续性,也就是在上文中说到的,在数年后,城市还是有其特别地存在价值,因为在时间的洗涤之下,它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宜居,“以人为本”要求必须要使城市中的人能够因为城市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而生活得更好。

结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设我们美丽和谐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董晓峰,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M],房屋建筑学,2009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城市职能;环境;生态;功能

1 城市发展史的回顾

这里,我们引用齐康先生“期”的概念,来对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段归属进行概括和阐述。所谓“期”,是撇开形形的“时间”分类方法,而用一种适于城市设计本身历史时段的划分方法,来决定“期”这个变量。根据对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段:

1.1朦胧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古希腊以前,及中国夏、商、周3代的城市形态及设计,其特征是宗教礼仪的决定作用,形态设计在阐释学上的神秘主义。

1.2滥解期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1.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1.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扩大与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分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至宋朝,这陈旧的规划观念终于被突破了,北宋东京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当时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的中心,构成了“大内――里城――罗城”3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就是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的,并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这种新型的“街巷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这种思潮一时甚为流行,且影响深远。它把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研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城乡结合的结构模式。尽管其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对人们的启示,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城市发展实践的引导作用,却有着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1910年,法国建筑师戛纳尔的“工业城”规划,首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地区分开来。直到1933年,《雅典》明确提出城市的4大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并提出有“计划”与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为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所信守。

1.5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兴起,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旧的经济结构经受着变革的巨大冲击,所谓“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环境质量恶化,社会结构和城市的历史文脉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长,这就促使人们反思,更深人地思考城市的本质,包括重新认识那些原以为是“金科玉律”的某些城市规划的观念、原则和方法,因此,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天,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2 当今城市规划新观念

首先,最令人欣慰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国人的努力耕耘下,现就全民意识来说,对“规划”这个概念已不再陌生或持“漠然”的态度了。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坎坷,城市规划内容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对一些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的“教条模式”,均作了改头换面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跃因素,当其与规划相结合,也才能真正体现“规划”是为人服务的。二战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才成为制定规划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20世纪20年代期间规划是以解决城市人口疏散为出发点,而今研究的问题就宽广得多,诸如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虽然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成熟了新的生命力,包括从城市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人口就业、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中心繁荣等问题结合起来。

2.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2.3城市发展连续化

人们逐步对城市规划的性质以及相应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否定了把城市规划当作是城市“终极状态”理想蓝图的概念,而是逐步把城市的发展视作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现有关条例规定“5年小调,10年大调”的方针,其实也就是促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得以及时调整和完善。

3 中国21世纪的城市规划

根据《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的发展战略,要求在2020年,中国城市从总体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因此,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修订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的体会,从进一步完善问题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勾勒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级阶段,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3.1从宏观方面看,针对城镇体系结构中,城市之间的相互排斥大于相互合作问题,规划在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并研究能促进这种“区域协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或途径。

3.2加强规划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合作和运用。规划的前提是分析研究,而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点被忽视。当然,这与一些决策人士只注重表象或成果的东西有关,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资料欠缺或定性定量分析手段、方法和技术落后、不明确而造成,更为重要的是,规划者不可能熟知某些基础学科知识,所以,规划行业中,应划分相应的辅助行业或学科,如统计经济或理化分析等。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职能;内容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各项建设实施管理、具体安排、综合布局,进而营建和谐的社会,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保证环境、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新纪元:新兴科技迅速创新,全球范围内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发展观、世界观等思想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不断追求着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空间。这就促使了人们去思考如何使工作生活的城市实现协调且永续的发展,如何营建宜人美好的工作生活空间。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要做好城市的规划工作。因此,制定科学性、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 城市规划的特点和职能

了解城市规划的特点和职能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其特点和职能才能把握好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将城市规划工作做到位。

2.1 城市规划的特点

多学科综合性、政策性、经常性和长期性、实践性和地方性是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特点。

其中,多学科综合性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首要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的对象是多样性的。由于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协调好各种城市活动之间的矛盾,在空间上作出妥善合理的安排。其次,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由规划对象的多样性不难想到,城市规划必然涉及诸多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相关学科的技术、理论知识。例如:研究确定某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时,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口发展预测等有关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问题及技术手段;而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等又与艺术、美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再者,实施过程的多面性。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包括控制性内容和建设性内容,后者涉及公共管理、法律、政治等领域,前者则与经营、财政、工程技术等领域密不可分。因此,城市规划所包含的学科领域是很难进行严格界定的,其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

由于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排他性,因而任何的一个城市规划都包含政策性因素。城市规划的不同层面体现出不同的政策性因素,小到技术性政策,比如各类城市的用地比例、面积指标,甚至对于城市规划中某些问题的某些倾向,如宽马路、大广场的规划建设,也要通过政府颁布的政策方针加以纠正,大到国家的基本政策,像保护耕地政策等。

城市规划的经常性和长期性是一对矛盾。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规划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城市变化和发展,城市规划就会存在,即城市规划具有长期性。另一方面,除博览活动、大型体育的举办,城址迁移等为数不多的突发因素外,城市规划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小规模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活动工作中,因此,城市规划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践城市规划不但要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而且更要注重其可操作性,真正地做到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再者,由于不同地区、国家甚至具体城市中的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差异,城市规划必须因地制宜。除国家所执行的统一标准、法规、政策外,城市规划更多的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意志,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项地方性很强的工作。

2.2 城市规划的职能

城市规划的职能主要包括基本职能、实施职能、宣传职能以及作为政府行政工具的城市规划等。

城市规划是唯一通过准确的、具体的图形在空间上描绘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蓝图的手段。比如,城市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住宅面积等总量指标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落实为具体面积的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居住用地以及这些用地在城市中的具体分布;又如,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落实为铁路、道路专用线以及各类工业用地等。这些在空间上形象地描绘地区或城市社会发展蓝图的职能,是城市规划的最基本职能。通过准确平面图形,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使总量上的或抽象的目标、方针、政策有了具体的形象,为城市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城市规划的职能还体现在将枯燥的数字和抽象的规则、政策变得更为形象、生动,从而起到宣传规划内容的作用。此外,城市规划还是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城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政策的有力工具。通过城市规划政府将各个部门的计划与政策具体落实到城市的物质空间中去。

3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做好城市规划基本内容的每一项工作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是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空间层次、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法定城市规划等四个方面。

城市规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等共同组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系,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障与技术手段。当今的城市规划已经完成了从注重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转向非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和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并重的过程。现实的城市发展与运营就是按照非物质空间规划、物质空间规划及财政计划所展开的,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结合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在内容上侧重物质空间的规划且涉及非物质空间的规划,在空间上涵盖城市中的地块、街区、地区等不同的空间范围,并涉及城市群的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国土规划。不同的规划层次之间处于一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规划层次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任何一个层次的规划都是以另一规划层次为前提且为另一规划层次提供反馈的。

落实到物质空间规划上,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土地利用规划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关系密切,其中不但包括规划技术上的普遍规律,而且随着行政管理形式、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是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极为重要。道路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规划与道路规划两个主要部分。前者侧重对物品、人员移动规律的预测、分析和观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作为交通工程规划;后者则是按照前者预测、分析和观测的结果,为满足物品与人员移动需求在城市空间上作出的统一安排。通过道路交通的规划可使城市社会更加高效、便捷的运转。处于自身所创造的玻璃、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的人工环境中的人类,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向往着自然环境,因此,大型城市公园、居民区的集中绿地、校园中的绿地等城市绿地规划也是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城市规划中其他要素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属于工程技术的内容较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简单的说,法定城市规划就是根据法律进行编制并实施的城市规划。在现代的法制社会中,只有具有合法地位的规则才有可能被社会公众接受并遵守。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其内容能否得到实施和落实首先取决于其法律地位。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发展; 问题; 意义;

Abstract: 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he idea of c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imply describes the city plan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city planning of city development, hope to be abl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eer.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problem;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1]。

历史上除了少部分都市外,大部分的都市发展大多杂乱无章自由发展,到了十九世纪,都市计划借着建筑与工程学的进步成为了能以理性以及形态分析的方法透过物理设计来解决都市问题。1960年代之后都市设计模型理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帮助拓展了都市发展的论域,如经济发展计划、社群社会计划以及环境计划。20世纪,部分都市计划的课题演变为都市再生,或是透过都市计划的方法将某些历史悠久的城市进行都市再生。

由于城市的地价相对较高,所以容积率要好好利用。但在另一方面,若过份提高容积率,一方面可能会对周遭环境构成影响,另一方面亦会对附近的交通造成压力。而对于都市再生,历史因素及古迹的保留亦是一个考虑因素。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目前,城市规划工作的目的是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拟定城市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调查收集和研究城市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资料,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城市规划结构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方向。其中不能忽视旧城改造的问题,既要拟定原有的市区利用,改建原则(老城区)、步骤、方法,又要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建设计划,安排近期建设项目[2]。

城市规划中的最主要的就是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是指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大小等都市“总体布局”的规划,一般以20年为规划期。总体规划之下又可分为数期的“近期建设”,乃总体规划的组成阶段,规划期一般为5年。城市总体规划最有名的例子,有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及巴西的巴西利亚。

设计师在总体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其任务需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对城市建设中各项建设和环境面貌进行全面安排,选定规划指标,制订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其内容是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辖区内城镇体系的布局。选择城市用地确定规划区的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交通(内外)运输、商服金融、仓库、生活居住、学校、科研单位、绿化用地,提出大型公共建筑物位置的规划意见,确定中心区位置,确定城市的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的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提出给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弱电、公共交通设施等各级工程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综合协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要求,制定改造旧城区规划,郊区用地规划(包括工业、农业副食品基地、公园、道路等),安排近期建设用地,提出近期建设主要项目,确定近期建设范围和建设步骤,估算近期建设总造价,提出远景规划目标等等[3]。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4]:

3.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3.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

3.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5]。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

3.4、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四、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随着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要确保规划刚性执行,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划的内容越来越具有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6]。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有自己的特色才可以保持城市的活力,特色是城市的灵魂,要坚持从当地出发,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设计人员在规划编制中要坚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地的情况,兼顾民风习俗,突出地方特色;同时,让大众参与规划当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城市规划,充分表达当地群众对城市的要求和希望,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6]。

五、总结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城市合理布局及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施文.城市规划方法论的思想基础[J]. 城市规划.2012(03)

[2]陈为邦.对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 城市规划汇刊. 2010(06)

[3]陈锋.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J]. 城市规划. 2012(08)

[4]赵民.论城市规划的实施[J]. 城市规划汇刊. 2009(04)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环境学也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显学。

    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也是环境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城市规划,必须融入环境保护学科的相应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是基于城市规划和环境学这两门交叉学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居住拥挤、公园绿地少所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上,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最终导致了城市的衰落。另外,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又引发了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堆积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问题所引发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

    所以,在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规划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以形态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活动空前繁荣,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缺乏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环境规划,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这种观念已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所以,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控制。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手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我们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应用在这项研究上,重点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建设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城市,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1理论基础

    1.1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1)“反规划”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要考虑保护什么,不是要考虑盖什么。所谓“反规划”,就是要考虑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1000年不能动,1万年也不能动的。

    ——俞孔坚

    “反规划”的思想是由北京大学俞孔坚等研究学者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我们在考虑城市新物质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人也需要自然的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休闲、体育、审美等等。而这些并不是由我们人造的,而是大自然积累下来的。

    “反规划”的意图就是:如何先保护大自然的这个生命之树,而后再思考城市、建筑等,因为,这些都是这个生命之树下的果实。

    (2)“田园城市”与“广亩城市”:

    这两者是当代生态城思考的基点,也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思考的最好体现。“田园城市”是由英国着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在于将城市的人造物与自然的环境同时考虑,将城市规划的人为控制与原初的自然体作为相互等同的因素,以此来控制城市规模及城市土地的利用“广亩城市”是由建筑师赖特提出的,主要思想在于为单位性因子提供标准的配给,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思考城市,用单一的标准结构控制整体城市的环境。

    这两个途径分别从区域和自身活力的角度形成了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策略,都体现了环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环境伦理学

    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毫无疑问,使人与人的关系文明化是头等大事。一个人首先必须做到这一点;人类的精神护法为了确保这一点而暂时忽略了对其他存在物的关心,这是无可非议的。这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可以说是苟日新,日日新。但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所有的工作都有待我们从头做起。

    一一雏克多·雨果

    当人类历史蹒跚进入20世纪中期时,地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呈现出重重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问题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思和自省。特别自20世纪70年代始,历史、哲学、法律、社会学和宗教等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显现出“绿色化”态势。在社会领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作为“新社会运动”(NewSocialMovements)的一支,与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等一起席卷欧美,向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起挑战。改变过去主宰文学研究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批评立场,代之以“生态中心主义”的批评。并且在竭力完成一个“朝向以生物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转变”。

    回顾整个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的核.心依然是有关“环境身份”的确定问题。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因而,在环境伦理上有关身份的问题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用和谐的理念为环境身份问题设定了全新的归属,同时也为城市规划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

    2实证基础——当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

    认为单纯的物质没有价值的假定,使人们对待自然和艺术的美缺乏尊敬。当西方世界都市化的过程迅速发展,需要对新的物质环境的美学性进行最精微和最迫切的研究时,认为这类观念没有考虑价值的说法达到最??由此产生的两个恶果是:(1)不顾每一个机体和环境的真正关系;(2)不顾环境的内在价值,而在考虑终极目的时,环境的内在价值是必须充分估计进去的。

    ——A.N.怀特海

    正如怀特海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也遭遇着同样的苦境。以下就是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①水体污染: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影响。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②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城市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而由大气泻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③固体废物污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④噪声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研究的实践对策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研究,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对策:(1)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协同考虑。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2)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规模对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进人新世纪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中注意“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及“节点化”。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这既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又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镇建设长期的健康发展[1]。

1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2]。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 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2.2 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设计模式,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只是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 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 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 2) 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3 解决问题的关键

3.1 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

3.2 在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上要适度

审时度势、把好尺度、是我们观察问题、顺应规律、有利发展的规划准绳。城市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只有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才有可能为后个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

我们说城市规划是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

3.4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城市规划的立足之本和规划宗旨,要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切实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作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建设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首善之地。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4结语

总之,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is around the corner, constantly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world, and thu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the low carbon concept through to all aspects of urban planning, through industry departments work together, guarantee the effect of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一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

低碳城市建设是世界各地共同的追求,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不仅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导向,而且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居住场所。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低碳城市建设也不断受到重视, 因为这种建筑顺应了国际国内的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环节,直接决定了节能和环保的效果,所以在建设前期要格外关注城市规划的有效措施研究。目前,低碳城市建设还没有得到大量的普及,但是发展趋势良好,更多的绿色能源被应用到建筑中,相关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我国的保定市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示范城市,被授予“国际综合利用太阳能示范城市”,并且从低碳环境、低碳社区、低碳交通多个方面进行低碳管理和规划,可以作为其他低碳城市发展的参考标准。

二、低碳城市规划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低碳城市规划

顾朝林认为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并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四大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首先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功能分区,扩大城市碳汇系统;其次是对旧城的生态改造,整合为一个系统工程;然后是低碳理念指导低碳建筑;最后是低碳交通,节能减排。李靖、戴慎志根据低碳技术与城市规划关联侧重点的不同,将低碳技术分为 3 类:可持续的能源资源、技术改进以及其它低碳或零碳技术。并且提出了减少城市碳源消耗的 3 大城市规划技术方法: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和加大城市绿地比例;控制能源类型和需求量;应用低碳技术和能源。

2、低碳城市政策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它填补了我国适应方面的战略空白,对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著名学者顾朝林等人基于低碳的理念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政策制度框架,从而加强对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碳生产率(carbon productivity)代替 G D P 作为规划目标;加强城市气候变化的技术标准;规范并强化碳交易研究;制定低碳城市行动纲领降低碳排放;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金融开展。

3低碳城市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走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一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继续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狠抓环境治理;五是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三、低碳城市发展结构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做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中优化能源结构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做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规划。能源结构优化指的是将更多的清洁、绿色能源应用到城市交通和建筑建设中来,而不是更多地使用有限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众所周知,常见能源的存储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为了更好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下去,需要更好地进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大量、最清洁的能源无疑是太阳能,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中最丰富的能源, 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只有做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规划,同时加大研发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发,才能将太阳能更好地造福人类,进行低碳城市的建设。

3.2开展清洁能源的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中优化能源结构的第二个措施, 就是开展清洁能源规划研究。清洁能源项目规划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思想也是减少利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有限资源,更多地将视线放在风能、沼气、水能、地热能等资源上,这些资源的特点是清洁、可再生,所以非常符合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思想,只要可以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好,就可以将该清洁能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从而打造最有力竞争的低碳城市。根据自然资源条件, 当前重点要做好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研究,尽快将这些清洁能源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来,进一步节约有限能源的利用,为低碳城市建设效果加分。

3.3抓好绿色能源的规划论证

城市规划中优化能源结构的第三个措施, 就是抓好绿色能源的规划论证。绿色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可再生资源或无污染的能源。更确切的说,绿色能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两部分,也就是说,清洁能源是绿色能源的一部分。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清洁能源外,绿色能源还包括氢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这些能源都是可以再生的,但不一定都是清洁的能源,对于风力发电、焚烧垃圾发电等方案要做好前期验证,特别是核电发电等项目更要进行严格控制。

四、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建设

4.1充分确保城市绿化用地

城市规划中提高绿化的规划第一个措施,就是充分确保城市绿化用地。 只有充分确保了城市的绿化用地面积,才能将更多的地方进行绿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活场所,具体来说,需要建设更多的健身场所、公园、室外率低、小树林、公路绿化带等,提高小区和城市的绿化地面积,增强城市总体的抗污染能力,更多地进行低碳城市理念的执行。

4.2重视立体的绿化规划

城市规划中提高绿化的规划的第二个措施, 就是重视立体的绿化规划。重视立体绿化规划的思想,可以将城市的绿化平面面积和最大限度地增大。“立体绿化”的主要实施方案包括两个,意识墙上种植植物,二是屋顶种植植物,总之要充分利用地面以外可以种植绿色植物的空间。众所周知,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措施莫过于提高绿化面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起到降低空气污染、防风防尘、降低噪音等作用,营造一种更好的环境。城市立体绿化是长期以来容易忽略的领域,所以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中要格外关注,提高“空中花园”的建设数量和质量。

五、结语 因此,在借鉴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之城,就必须要全面推进低碳政策,不断优化低碳能源;努力培植低碳产业,积极推广低碳技术;逐步完善低碳市政工程,加快实施低碳交通;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多角度改造低碳生态园林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要衡量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建设的实施结果等。此外还要看城市的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是否高效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共同的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其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来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以及设计,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城市规划的设计工作可以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包括看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城市的建设、城市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的节能措施等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对城市规划设计要素进行安排,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1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Urban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1.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析

2.1 城市土地的使用要素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2.2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2.3 城市交通要素的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作的“命脉”,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作的机能。城市交通的可以引起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交通流线以及交通节点。从城市的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人两个部分。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例如公交车的布线与站点的设置,城市轨道中的交通布线、自行车线路的布置、步行流线以及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多个方面。

2.4 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

3.1 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本上采取先论证城市的发展性质,同时估算城市的人口规模;再确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划和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提出城市的规划“持续规划”的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远景目标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逐渐的调整。

3.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的提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节能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节能的思想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中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此外,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也是不错的理念。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也要采用节能建筑所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3.3 科学有效利用各种环保和可再生资源

现代建筑要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的被动状态,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对太阳能的开放与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参考文献:

[1] 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