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

篇1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内固定术;髓内钉;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29-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导致患者髋关节功能损害,甚至丧失运动功能,多发于中老年伴骨质疏松患者,由于股骨近端骨小梁的支撑功能减弱,故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手术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其疗效与患者骨质疏松程度有关。Singh分类以股骨近端骨小梁分为6个区域,半定量将骨质疏松程度分为Ⅳ~Ⅰ度,骨质疏松程度逐级增加[1]。本研究回顾分析87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并分析Singh分类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55~92岁,平均(72.47±6.29)岁,经术前X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伴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排除开放性创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无法耐受手术者。根据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Singh分类:Ⅰ度15例,Ⅱ度16例,Ⅲ度19例,Ⅳ度18例,Ⅴ度19例,分别作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各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在C型臂X线透视仪监视下行患肢牵引内旋复位,定位大转子顶点梨状窝,于前1/3处开槽,置入髓腔导针,接着置入髓内钉,透视监视下降导针钻向股骨头,将适合的螺旋刀片锤入,至与股骨头关节面距离约10 mm为宜,锁定远端。透视下确认复位及髓内钉固定良好。

1.3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4、12、24周Harris评分。

1.4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运动范围:总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89分为中,<70分为差。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各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24周Ⅰ~Ⅴ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6.67%(7/15)、56.25%(9/16)、63.16%(12/19)、77.78%(14/18)、84.21%(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 < 0.05)。2、4、12、24周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同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段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程度越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差,见表2。

3讨论

Singh分类将股骨近端骨小梁按形态及力学表现分为压力性骨小梁区、张力性骨小梁区、次压力性骨小梁区、次张力性骨小梁区、压力性与张力性骨小梁交界区及Ward三角区,6个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数骨小梁密度进行评价,Ⅵ度为正常即各区均无骨小梁密度减少,Ⅰ度最重即6个区域均存在骨小梁减少[3]。通过直观和半定量的评价,能够较简便地对患者骨质进行评估,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小梁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持和铆合力,极易引起医源性骨折或内固定松动导致手术失败[4]。本研究采用Singh分类将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5组,回顾分析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随着Singh分类级别的减低,骨质疏松程度升高,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增加,表明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加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恢复,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Harris评分通过对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及运动范围的评估,有利于对手术效果的客观评价[2]。本研究分析24周后各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显示,Ⅰ~Ⅴ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6.67%(7/15)、56.25%(9/16)、63.16%(12/19)、77.78%(14/18)、84.21%(16/19),骨质疏松程度越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差,Singh分类Ⅲ度以下术后Harris评分较低,Ⅳ度、Ⅴ度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动态分析术后2、4、12、24周各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也表明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骨质疏松程度越低,恢复情况越好。Ⅲ度以下患者至少有4个区域的骨小梁减少,尤其是压力性骨小梁区和张力性骨小梁区骨质的缺损严重,导致对螺旋刀片的把持力无法有效控制骨质移位[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程度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有显著影响,Singh分类Ⅲ度以上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更好。

[参考文献]

[1] 任翔,谢芳. Singh指数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应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929-1931.

[2] 李承杰,王朝晖,唐艳平,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44-146.

[3] 戈涛,梁英杰,林博川,等.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脆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后Ⅱ期旋转移位及螺钉切头原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1):995-998.

[4] 曹杨,刘斌,王大为,等.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0):909-912.

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 of bon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TANG Zuyi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 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 ultrasound, 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 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 徐苓. 临床诊断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3.

[2] Davidon MR. Pham acotherapeutic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03, 48(1): 39-52.

[3] Srivastar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ritir Med, 2002, 18(3): 529-555.

[4] Hameman D. Considerations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in an aging secioety[J]. Maturitas, 2000, 37(2): 69-73.

[5] Taylor JC, Srekel B, Utley M, et al. Opinions and experiwnces in general practice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steoporos Int, 2001, 12(10): 844-848.

[6] Francis KL, Matthews BL, Van Mechelen 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rosis educationg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a wait list 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09, 20(9): 1563-1570.

[7] Conner M, Norman P. Predicting health behaviour [M]. 2th e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8.

[8]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合理用药;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141-01

在趋于老龄化的今天,骨质疏松患者日渐增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患者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文献报道我国为此疾病的高发区,5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21﹪,60-70岁人群为58﹪,而70-80岁人群更高达100﹪[1],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1骨质疏松的病因

依据病因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⒈1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缺少钙、磷或维生素D。

⒈2妇女:妊娠及哺乳期大量流失钙,停经或切除卵巢后雌激素(保持骨质强度)分泌减弱。

⒈3活动量小,户外运动少。

⒈4长期服用致病药物,大量和长期饮酒、吸烟、喝咖啡等[2]。

2患者的临床表现

⒉1疼痛是此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胸、背、腰、膝等部位,易于扩散,以坐位或仰位休息时疼痛可明显降低,清晨睡醒时症状最为严重[3]。

⒉2身高缩短,驼背骨结构松散,强度减弱,导致椎体变形缩短。

⒉3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位置相对固定。

⒉4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压缩性骨折,引起胸廓变小,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

⒉5其他牙体松脆、毛发脱落。

3骨质疏松的防治

⒊1非药物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常晒太阳,减少和避免患者的摔跤和外伤,降低骨折的风险。

物理因子治疗方法①日光疗法②脉冲电磁场刺激疗法

⒊2药物治疗:①老年性骨质疏松选择钙制剂、维生素D和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如阿仑膦酸钠)的三联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甚至逆转骨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②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在钙制剂+维生素D的基础治疗上联合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称为激素替代疗法(HRT)。降钙素一日皮下注射100IU或鼻吸入200IU。③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缘于刺激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或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应用双磷酸盐,补钙和维生素D,但不能增加骨量。④抗癫痫药所致治疗时需长期口服维生素D,推荐日服400~800IU,才能恢复血清25-羟VD的水平。⑤继发性骨质疏松选择双膦酸盐或降钙素,注意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的治疗。

⒊3注意事项:双膦酸盐:晨空腹用足量水送服,保持坐位或立位,缓慢静脉给药,不得合用2种双膦酸盐。

钙制剂:人血钙水平在晚12点后最低,清晨和睡前服用为佳,错开与食物服用时间。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肾功能下降者应使用骨化三醇或二氢速甾醇。

雌激素:使用者少数,初始剂量宜小,定期监测血浆雌激素水平,替代疗法至少要5-10年。

综上所述,对于骨质疏松我们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营养,适当补钙,针对高发人群定期进行检查,实施联合用药,有效用药,做到标本兼治,最大程度地避免其引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何涛,杨定焯,刘忠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36-39.

篇4

误区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当然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误区二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常听人说,骨质疏松是老年疾病,是机体老化的结果,人皆有之,对此只能听天由命。的确,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这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一般而言,在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注意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会比较低,病患即使出现,症状也会较轻,且发展的速度较慢。

误区三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补钙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骨骼最新定义为:“骨骼是由胶原蛋白和磷酸钙组成的活性物质”。可见胶原蛋白针对骨骼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防治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补充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胶原蛋白。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以弥补丢失的钙,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另外,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钙停留在骨骼内,只有在补钙的同时补充胶原蛋白才能把钙黏附在骨骼上,使其发挥作用,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误区四一旦骨质疏松,就无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缓其流失

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依据是骨密度下降,很多老人认为骨密度下降后就无法再增加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根据我们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合理补充胶原蛋白和钙等骨骼的营养素以后,在复查时显示骨密度上升了。所以,一旦检查骨密度降低了,要及时补充骨骼营养素,早治疗、早恢复。

误区五多喝骨头汤有益于防止骨质疏松

篇5

[关键词] 血钙; 骨质疏松;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1; R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256(2011)02-0216-02

doi:10.3969/j.issn.1671-7256.2011.02.032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日益增高,许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体内钙不足有关,但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多因素的综合性疾病,故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测定390名体检者的血钙水平与骨密度(BMD)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6月在武汉某三甲医院体检的人群。入选标准:行骨密度测量的中老年人,无甲亢、糖尿病、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无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史;无继发性骨质疏松者;女性需排除非正常绝经者。符合入选条件的共390例,其中男216例,女174例;年龄55~82岁[(61±8.5)岁],体质量42~79 kg[(66±7.4)kg],在血钙分组中,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无差别。

1.2 检测方法

所有骨密度检测操作由同一人完成。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QDR系列的Delphi-W型双能X线吸收仪,主要测定腰椎骨密度。检测当天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使用HITACHl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成人血钙浓度正常值为2.1~2.7 mmol•L-1。

1.3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参考NOF骨质疏松的诊断[1],对于50岁以上人群以T分≤-2.5为骨质疏松症,-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变量间相关性。P

2 结 果

2.1 骨密度不同的人群血钙浓度及腰椎BMD情况

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别与骨密度正常组的血钙值比较(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9、0.260,P>0.05)。各组的血钙浓度与BMD的相关分析显示,不能确定血钙与腰椎BMD相关(r=0.02、0.01、0.10,P>0.05)。

2.2 血钙浓度不同的人群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5例研究对象血钙浓度<2.10 mmol•L-1,其余研究对象的血钙值均在正常范围。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血钙较低组(血钙浓度≤2.30 mmol•L-1)和血钙较高组(血钙浓度>2.30 mmol•L-1),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的分布情况(表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

3 讨 论

钙是构建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及成人的骨平衡。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均认为,钙剂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础用药[2]。北美绝经学会理事会认为,足量钙能预防骨量丢失并减少骨折的发生[3]。许多研究也肯定了钙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其对骨密度的作用[4-7]。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血钙浓度与骨质疏松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论上,骨质疏松者的血钙浓度应该低于非骨质疏松者,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血钙浓度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辅助指标。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血钙浓度可能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在骨密度正常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之间,血钙浓度与骨密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郝雅斌[8]也认为,血钙浓度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原因可能是摄入钙的含量与血钙浓度也不呈正相关。

本研究提示,血钙浓度低者不一定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本研究只检测了血钙浓度,但骨质疏松不仅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降钙素、雌激素有关[9],而且还与多种基因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有关[10]。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钙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单纯血钙浓度的测定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没有价值,但是在预防骨质疏松时,用生理剂量的钙能明显地改善骨密度的效果,而且足量钙的膳食也不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发生[11]。因此,我们认为,中老年人可以适当地补充钙剂,同时注意进行负重运动,以增强骨骼的柔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AWSON-HUGHES B. A revised clinicians guid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93(7):2463.

[2]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J]. JAMA, 2001,285:785-795.

[3]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The role of calcium in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consensus opin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J]. Menopause, 2001,8(2):84-95.

[4] 张宝华,王健.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52-453.

[5] 钟丽华.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2.

[6] 孟迅吾.钙和骨质疏松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35-236.

[7] 马蓓蕾,蔡美琴,高培君.联合补充不同剂量钙、镁、铜、锌和维生素D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6):394-402.

[8] 郝雅斌.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关系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7):487-489.

[9] 刘庆利,权铁刚,唐广志.中药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8):1527-1528.

[10] 钱国锋,张秀珍.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症[J].现代医学,2003,31(4):277-279.

篇6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痛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6-0046-03

The clinic analysis with the low-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tervening in ostealgia of osteoporosis

HU Yi-shun1, Shi Ling1, BAO Zhi-min2, BU Lin-ling1,Liu Dan1

( 1.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hanghai 200062;

2.Zhenr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with low-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tervening in the ostealgia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Method: A total 306 patients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were treated with low-frequency PEMFs intervening in 2 courses, and one course was 10 days and 30 min per day. Then we evaluated the remission of the ostealgia of the patients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Results: After 2 courses of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 was the 85.95%.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ostealgia, time, ag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ow-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primary osteoporosis;ostealgia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渐进隐匿性,疼痛是骨质疏松征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防治一般可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由于其副作用多、费用高,患者依从性差,使其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本中心康复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技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伴有骨痛症状的患者306例,现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中心康复科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9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6例为实验对象,男42例,女264例;年龄51~85岁,平均(68.25±3.56)岁,其中51~60岁64例,61~70岁92例,71岁以上15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来自门诊;经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定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即L2-4的骨密度(BND)低于相应正常年龄段骨量峰值2.5个标准差,且伴有临床骨痛症状。骨痛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2.00±1.20)月,疼痛以全身、胸腰背部或肢体关节疼痛为主;入组对象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等可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无恶性肿瘤史及骨折史;并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该项治疗。

1.2 方法

306例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均应用天津希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T-2000B型骨质疏松治疗仪产生的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磁感应强度2~4 mT,脉冲频率20~27 Hz,扫描方式由主机自动设定,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后观察骨痛的改善情况。

1.3 评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疼痛分级标准[3],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即虽有疼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即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3级为重度疼痛,即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疼痛程度递减一级或以上为有效;疼痛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治疗的有效率

306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患者,干预前轻度疼痛为72人,中度疼痛为138人,重度疼痛为96人;干预后轻度疼痛为68人,中度疼痛为126人,重度疼痛为69人。

以疼痛程度递减1级及以上为有效;疼痛未改善为无效。干预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缓解263人,总有效率为85.95%;无效43人,占14.05%(表1)。

2.2 骨痛病程对疗效的影响

骨痛病程在1年内的患者疗效最好,随病程延长,疗效降低,提示病程与疗效负相关(P=0.00,表2)。

2.3 年龄对疗效的影响

年龄51~60岁组骨痛患者总有效率最高,随年龄增大疗效逐渐降低(P<0.05,表3)。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隐匿渐进,人们对自身骨健康状况和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是骨质疏松高发的2个重要因素[4]。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防治骨质疏松任务尤其繁重和困难[5]。如何运用社区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骨质疏松征防治,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帮助社区人群对早期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进行干预,也是我们社区医疗保健的任务[6]。

骨痛是中老年骨质疏松征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引起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有:1)骨转换较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而引起全身性疼痛;2)在应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下降导致椎体形变;3)骨骼变形导致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疲劳痉挛,产生肌膜性疼痛[7]。脉冲电磁场具有扩张微血管、促进毛细血管增殖,从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改善后,渗出物吸收与消散加快,降低了组织间的张力,消除水肿,解除了对神经末稍的机械性压迫,从而使疼痛缓解。脉冲电磁场可使丘脑下部垂体分泌内啡肽而产生止痛作用。且近年有学者研究发现,脉冲电磁场刺激对神经、小血管和软组织具有修复作用,对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软组织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8]。

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5%,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显示出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性骨痛的作用。患者骨痛程度、骨痛病程及年龄可影响疗效,呈负相关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部分患者主诉经治疗后睡眠质量提高,提示脉冲电磁场可能有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降低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的作用。有文献报告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仍有其局限性,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性别、体质、是否合并偏(截)瘫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9]。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药物治疗相比,其最大优点是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的方法。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善骨痛症状还有赖于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我们还将设置对照组,对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症状作进一步的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文嘉,于灵芝.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47-149.

[2]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

[3] 李仲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5.

[4] 刘仲华,张依群,盛建华,等. 上海市某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3-206.

[5] 章振林. 骨质疏松诊断骨密度检查报告的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0,13(18):117.

[6] 高建华,郑健辉,张瑞平,等. 广东江门地区2 454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6,9(5):395-397.

[7] 高堪达,俞永林,蒯大禹,等.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疗效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2004,26(11):669-670.

[8] 乔志恒,范维铭. 物理治疗学大全[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753-760.

篇7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5: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年老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廷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

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来源《现代养生》李莉/文)

六类人群慎穿保暖内衣

何大爷今年67岁了,整天红光满面,由于内热重,到了冬天穿衣也比同龄人少,早上晨练的时候里面就穿一件保暖内衣,外面套一件薄外套就出发了。

早上晨练的时候,出了一身的汗,由于保暖内衣效果好,何大爷一直感觉热乎乎的。但是回到家里没多久就开始流清鼻涕,到了晚上还发起了低烧。

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感冒了。应诊医生了解了何大爷的主诉后,告诉何大爷,保暖内衣固然暖和,但人容易出汗。出汗遇冷后很容易使人着凉,诱发感冒。

温馨提示:

一般的保暖内衣大都采用复合夹层材料制成,在两层普通棉织物中夹一层蓬松化学纤维或其它保暖物质,通过阻挡皮肤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而起到保暖效果。

这样一来,内衣的透气性就差,出汗后容易受凉而诱发感冒,而且汗液中的尿素、盐类等会附着在体表,不及时清除会引起皮肤瘙痒。

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超过150万例椎体或非椎体骨折的发生[1]。人体的每一个骨骼都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骨折,其中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发生常见的部位是脊柱、髋部和腕部。

骨质疏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上升,逐渐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重视。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选择,骨质疏松领域均有很多新的突破。新药物不断出现,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多种药物的选择使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还出现了针对骨质疏松发生的某些靶位的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制剂。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2]

通过适当服用钙剂,达到补充钙的目的,其中,选择钙剂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元素钙的含量、吸收率和副作用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剂型。钙剂的种类包括单纯钙(只含1种钙盐)和复合钙(含2种以上钙盐) 钙剂还可以分为无机钙与有机钙:有机钙主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果糖酸钙等。有机钙溶解度较高,对胃肠刺激性较小。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等。无机钙的溶解度较低,对胃肠刺激性较大,其含钙量一般较有机钙高

钙剂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高钙血症、肾结石。服用方法是嚼服、分次服用。小贴士:补钙与肾结石的相关性,一组大样本4年的临床观察:45619例男性:进钙量最高组(>1050mg/d):9330例中,82例发生肾结石(0.87%),进钙量最低组(

把握补钙的量: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钙的RDA为:0-6个月为400mg,7个月至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至青春期为l000一12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一1500mg。维生素D普遍缺乏,多由于地理位置、户外活动少、长期制动、年老、疾病原因等。维生素D的剂型包括:普通VitD:400-800u/天;阿法骨化醇:0.25-0.5μg/天;钙三醇:0.25-0.5μg/天,无论使用普通维生素 D还是活性维生素 D, 在治疗过程中都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药物剂量。钙剂和维生素D的复合剂型包括钙尔奇D,凯思立D和乐力等。[4]

双膦酸盐这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分为三代药物。第一代包括依替膦酸钠和氯膦酸钠,第一代药物的出现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里程碑,给骨质疏松的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但第一代药物有较多的副作用,且用量较大,容易引起过度的骨矿化,因此现在第一代双膦酸盐在临床中已很少应用。现在运用的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第二代包括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以及替鲁膦酸钠。第三代包括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羟乙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钠。在所有的双膦酸盐当中,运用的最广泛的为第二代的含氮双膦酸盐,即阿仑膦酸钠。

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到很大作用,对于绝经后女性导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绝经导致雌激素的下降,从而使骨质疏松发生增多。

雌激素对抗骨质疏松疗效作用体现在,首先,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对骨密度是有效的,可以提升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从而可以预防椎体骨折以及非椎体骨折,而且雌激素疗效,在绝经早期更好,使用雌激素强调延续性,如果患者围绝经期或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以使锁住患者的骨密度。

结合雌激素,雌二醇以及替伯龙等是我们常用的普通雌激素,在治疗骨质疏松时,也可以减轻患者更年期的一些症状。还有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植物性的雌激素,植物性的雌激素最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特别是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性雌激素没有普通雌激素的副作用,而且又有抗骨质疏松作用,所以非常愿意使用这方面药物,但是由于它在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没有得到非常的肯定,所以在临床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娅仪,骨质疏松的危害。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5

[2] 刘子贵。骨质疏松用药现状。实用骨科杂志,2009,8:48~49

篇9

误区之一: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许多老年朋友自我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的,就认为不会患骨质疏松症。错了!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因为,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此病的早期诊断需依靠双光子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十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所以建议老年朋友都应该进行一次这些方面的检查。

误区之二:去保健品商店诊断骨质疏松症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当前有许多人是在保健品商店诊断出骨质疏松症和缺钙的,现在许多出售钙制品的商店,厂家为促销而专门备有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大肆宣传,免费测试。因此许多人图方便赶去测量,其结果几乎人人都缺钙,老年人更是人人都是骨质疏松。几乎每个测试者都要带着大包钙制品而归。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确诊骨质疏松症和缺钙与否,不能通过一项检查就能决定,而且,许多商店检测人员并非医务人员,何况又是目的不纯呢!因此,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

误区之三:看广告或在检测骨密度的商店选购钙制品

不少人在不了解自己究竟是否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下,轻信广告,盲目选购所谓最佳的钙制品,或是干脆就在测试骨密度的商店,听信测试者的话买钙制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常会造成不良后果。因为该不该补钙,补什么样的钙,补多少,如何补以及补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里面的学问很多,必须根据病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不仅会浪费金钱,而且还可能被劣质的钙制品损害健康,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滥补钙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误区之四: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

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的老年朋友听人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进行体育锻炼,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做法也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导致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注意防护,防止意外跌倒。即使已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见见阳光,经常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否则,这种病人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之五:喝骨头汤吃菠菜烧豆腐能补钙

一些人认为骨头里含钙量最高,因此,常用慢火炖骨头汤喝以补钙。还有人认为豆腐含钙多,吃豆腐烧菠菜补钙。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欠科学。因为,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又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能在烧骨头汤时放些醋,再去掉过多的脂肪,这样可以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率。由于菠菜、茭白、竹笋、洋葱、苋菜和韭菜含有较多的草酸,非常容易与钙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含钙高的食物不宜与这些蔬菜一起烧或同吃。

误区之六:常吃多吃钙制品就能补钙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他们不了解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有其他条件。它们是:

1、维生素D的参与。有人称维生素D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没有它参与,人体对膳食中钙的吸收还达不到10%。

2、长期吸烟、长期饮用咖啡、茶或过量饮酒者,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

3、长期服用可的松类激素或甲状腺素者,也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

4、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钙的吸收会减少。

因此,对骨质疏松症必须采取综合疗法,而且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制剂、降钙素、骨吸收抑制剂以及绝经期妇女雌激素的合理使用,切不可误以为这是一种小毛病而掉以轻心。

怎样补钙更合理

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必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合理地补钙呢?人体补钙有以下几种方式:

(1)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制品、新鲜蔬菜等。

(2)对食物注意合理搭配,不仅摄入钙成分,还要摄入磷、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

(3)吃钙强化食品。钙强化食品是人工将某些食品中加入大量钙成分,使这种食品成为高钙食品,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钙食品。

(4)服用补钙药物。这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方法,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的补钙药物。

在采用以上补钙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补钙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磷、维生素D,这样会促进钙的吸收。

(2)补钙的同时加强身体运动,因为运动能促进骨骼的代谢、骨量的沉积。

篇10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老年;综合干预模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2-02

我国社会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大多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人们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或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多数患者认为药物治疗是唯一的途径。然而由于当前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控制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同时,探索切实可行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笔者所在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于2009年7月——2012年9月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的100例给予OP相关预防性综合干预,现已经全部完成随访工作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对象其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均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评分较高的能长期接受干预的常住人口,同时排除年龄不符合者、已患骨质疏松且有明显病变者以及不能长期居住而联系不佳者。其中包括男67例,女133例;年龄51-76岁,平均(56.2±5.8)岁;体重48-62kg,平均(54.1±4.3)kg;身高150-174cm,平均(159.4±12.3)cm;文化程度包括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98例,中学文化程度者83例,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19例。将此200名老人按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成组后组间成员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以及基本骨质条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OP以骨密度峰值减去2个标准差作为诊断标准。对照组除日常的媒体宣教外不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健康教育 在社区内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编写和发放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知识宣传材料,定点张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图;聘请相关专家在社区内面向老年人群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专题讲座,并于期间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年人学习以加深其对该疾病的认识;定期组织观看健康保健影像资料,积极宣传生活中有关防治骨质疏松的知识;每月均编写一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宣传知识办报并张贴于社区健康教育栏内;每月进行1次电话回访,且每2个月再进行1次家庭访视以进行面对面交流;定期对骨密度、体重及身高进行测量。

1.2.2 饮食干预 基于基础代谢功能及胃肠道消化能力的下降,多数老年人群的钙代谢极易出现负平衡的情况,其中女性老年人群由于在绝经后其内分泌功能减退更为显著,所以此方面情况表现尤为突出,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给予合理的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情况缓解[2]。①宜多食用的食物:宜用食物主要为一些含钙量比较丰富者,比如有奶类、豆类、虾皮以及海藻等,其中牛奶不仅含有较充足的热能,而且可有效弥补膳食中钙源的不足,为最佳补钙食品,需保证每天一杯,又如可适量在骨汤中加醋,这样可帮助钙的溶解而有利于人体吸收,但不宜与菠菜、苋菜等含较多草酸的食物共用,以防止草酸钙的生成而影响钙吸收;②少吃或禁用食物:浓茶和咖啡等均具有较强刺激性,包括所有的油腻煎炸食物,都会对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可对钙的吸收造成妨碍,另外,香烟所含尼古丁及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除,酒精在加速钙排除的同时和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因此有必要戒烟忌酒;③合理补充钙剂:通常在40岁之后,人体对钙的吸收会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因此需指导干预组老年人合理进行钙剂的补充,其每天的钙摄入量保持在500-600mg之间,同时注意经常晒太阳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而增加对钙的吸收效率。

1.2.3 生活方式干预 骨质疏松是导致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加之机体老化和脑组织萎缩程度较大,其感官灵敏度及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确实,发生跌倒而发生骨折的几率会大大高出非老年群体,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跌倒的预防方面[3]。具体干预方法为:首先尽量改善其居住环境,确保其房间采光良好而不至于妨碍视线,合理布置家具以最大程度减少行动障碍,做好卫生间等地面的防滑措施;其次需指导其进行合理的穿戴,衣物合体而不宜过长过宽大而影响行走,鞋在保证舒适的同时还需具备耐磨和防滑的特性,尽量避免穿拖鞋;再次需在行为方面给予必要指导,如在日常变化的过程中不宜动作过快,起床先侧身借助手支撑身体以防止要不过度用力,保持腰背挺直下蹲等,另外尽量不过于负重和进行高程度体力活,注意台阶跨越及乘车安全等多方面生活细节。

1.2.4 运动干预 鼓励干预组老年人坚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和打太极等,个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一定量的跳跃运动,有资料显示,跳跃运动是最佳预防骨质疏松的运动方式之一,坚持1年跳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骨密度可增加3%左右。运动锻炼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或是傍晚进行,运动强度及持续的时间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主观感觉费力、气短和出现微寒即可停止,通常该时间在30min左右,切忌过度运动而影响食欲和睡眠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随访3年,并在干预前后均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①骨密度(BMD)。采用我院已配备的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主要测定踝关节和膝关节的BMD值。②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a、血碱性磷酸酶(AKP):在禁食12h以上的条件下取晨静脉血5ml于2h内进行血清分离置-20℃冰箱冷冻保存后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测定;b、尿钙(Ca)、尿羟脯氨酸(HPr)及尿肌酐(Cr):连续2d在第1次晨尿后1h后,去第2次空腹尿10ml于-20℃冰箱冷冻保存后进行集中检测。③发生骨折例次。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均数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的踝关节与膝关节骨密度值均较干预前有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两组发生骨折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干预组未有1人发生骨折;对照组有6人发生骨折共9例次,骨折发生率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全世界的骨质疏松患者大概有2亿之多,已跃居所有慢性疾病的第七位,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骨质疏松症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4]。而在我国,半数65岁以上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已高达40%,较30年前增加了3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此情况估计会变的更加严重[5]。因此本研究选择50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也是为争取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而言,防重于治已是众所周知的原则。BMD是反应骨矿含量的重要指标;40-75%的血清AKP均是由骨细胞产生而来,因此血清APK水平即是骨生成活动能力的重要指征;骨吸收的灵敏指标则可由尿Ca/Cr及Hpr/Cr作出反映。因此本研究在进行骨密度考察的同时,也将血清AKP、尿Ca/Cr及Hpr/Cr作为了主要的观察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其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针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其科学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具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可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更能较好地改善其生存质量和降低此类疾病之医疗成本,值得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乔.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1,28(9):30-33.

[2] 邹竹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治疗知识的知晓程度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49-50.

[3] 林华.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防治老年骨质疏松[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