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直以来,我国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并通过充分发挥“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以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新时期,虽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远不能变的,而依靠群众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优良传统也是不能丢弃的。为此,在当代社会中,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必须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对其理念进行创新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水平。
1.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我党一个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在党与国家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回顾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奋斗史,党的发展和壮大,革命事业的前进与胜利,无不例外都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在我们党领导的各条战线中,宣传思想战线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在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中,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关系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所以说,在新时期,“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动员并团结群众,越是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
2.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创新
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其实就是要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现代政治、文化理念与行为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重视充分把握并利用人心理规律与精神力量,更加重视将民主性和科学性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路线、方针与政策更加地深入人心,最终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变[2]。为此,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创新就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全面展开。
工作理念创新。在新时期,我国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摒弃了传统“为宣传而宣传,就文化说文化”的思想模式与工作方法,更加充分地发挥出了其在引领发展方向、服务大局、凝聚人心、满足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与职能定位、基本任务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而“高举旗帜,围绕中心”就成为了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新工作理念,充分体现了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宗旨与意义所在。所谓“高举旗帜,围绕中心”就是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的光辉旗帜,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努力做到“四个把握好”,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与舆论导向,并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与精神,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全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综合国力。如西周镇通过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以传承历史文化传统,通过整合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以搭建出文化礼堂平台,通过开展汇总文化礼仪活动以筑牢该镇村民的精神家园,最大限度地凝聚了该镇村民的人心,全面提升了该镇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人本理念创新。一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质就是做人民群众的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而这不仅仅是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坚持“人本理念”,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又反映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与工作路线,因此,新时期,关爱主体,厚重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当代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而坚持“关爱主体、厚重民生”的人本理念,就是要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逐步壮大主体力量、提高主体的素质、激发主体的活动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在社会中逐步形成“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和谐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就是要全面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要”的思想观念,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高标准,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且最现实的问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西周镇就弘扬张瑜精神为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载体,采取各种举措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通过精心制作音画情景剧《大海就是我》来以艺术的力量感染人,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提升行动、“春泥计划”暑期等系列活动来以活动的形式教化人,通过以评选“最美西周人”活动为契机来以身边的典型提升人,最终实现人本理念的创新。
服务理念创新。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服务大局,它要求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大局,因此,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以大局为重,从发展大局出发,并在大局中获得定位、展开行动,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党委政府工作这个大局服务,这是一直以来积极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条基本的规律,而大量实践也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即在研究大局基础上进行准确定位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彰显特色,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充分发挥出人民的主体作用,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西周镇通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原则,以大力稳定其基层文化队伍,通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其文化队伍素质,通过坚持软件与硬件齐抓的原则,以全面搭建其文化活动的舞台,最终从整体上提高了该镇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出了村民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服务理念的创新。
总之,新时期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创新需以理念创新为基础,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人本理念与服务理念,从而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工作方式创新与工作机制创新提供有力的基本保障,最终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
(作者单位:象山县西周镇政府)
篇2
论文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越来越值得重视的问题,然而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先搞好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目前来讲,我国还处于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初步阶段,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在方案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在意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追求农村思想文化宣传的全面性、科学性,不断减少甚至避免具体工作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的宣传工作。
论文关键词 形势 农村 思想文化 宣传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建设直接联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的运行进度和衡量水平,经济要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要提高,政治基础就必须稳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则从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开展思想文化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开展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阐述,具体论述了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从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一、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一)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体现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确保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就是实施新形势下的农村教育,就是推行农村生产、生活的新理念以及健康的观念,最终将农民的思想从传统逐渐转化为现代化、新型化,从根本上促进农民群众的创新,提速农村发展。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体现出农村先进文化的核心地位。农民的创新能够直接转化为农村、农业的创新,也能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本保障。如果农民的思想道德觉悟较高,能够在生产中应用最先进的科技,就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除了向农民宣传思想文化之外,农村的基层领导团队也需要学习、研究先进文化,先进的文化不仅能为基层领导团队带来更优秀的管理理念,还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切实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有利于更加顺利地开展农村管理工作。
(二)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体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
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是围绕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而开展的,其内容主要包括改变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创建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以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的领导者,必须首先起到表率作用,认真吸收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中的要点和精髓,使自己在思想上获得本质性的提高,从而才能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针对农村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建设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引领农民在深刻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跟随领导的脚步,配合基层干部将国家各项政策完整而有效地付诸实践。同时,农村领导团队也要学会审时度势,看到农村的固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了解到农村要实现长远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做好后期完善,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在基层领导的带领下不断掌握经济发展趋势,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对农村经济价值进行探索,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资源与先进的价值观相结合,构建农村经济建设美好蓝图
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改变,宣传渠道也在不断拓宽,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上可以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够进行思想文化的感染,摈弃过去废旧的思想观念,了解国家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当前的各项政策,实现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然而,我们知道,单凭思想觉悟的提高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农民在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过程中,必须有着长远的眼光,结合所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优势,使农村的长处得以延续和发展。例如,有的农村自然景观较为美观,则可以尝试发展旅游业;有的农村气候较好,则可以发展种植业;有的农村地形平坦,草质优良,则可以发展畜牧业。当然,在意识到农村自身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旅游业的发展会对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构成一定的威胁,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农村就必须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施有效的环境维护措施;种植业的耕地开发必须在符合国家政策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农村,必须预测草木的二次生长能力,根据草木的生长情况合理控制畜牧生产数量等。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必须根据现有资源制定出有效而完整的方案,不断去克服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切忌违反自然规律,盲目发展经济。
(二)大力宣传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利民政策,加强农民与政府的联系
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农民相信国家的政策始终都是围绕农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的,让农民摆脱腐朽的封建思想观念,在接受新的思想观念熏陶过程中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方案,从而使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提取有效意见,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我们强调,农民最关注的问题永远是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方向和重点,也就是说,农民关注什么,政府就引导什么,在帮助农民对关注点获得正确认识的同时,对农民存在的错误意识进行正确的疏导,当然,这就要求疏导方式必须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能最大程度地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这样才会有良好的宣传效果。其次,脱离贫穷、走向富裕是每一个农民的愿望,因而政府在开展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必须时刻以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空洞的描述,注重实际的引导,把宣传的相关理论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深刻认识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再次,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贯穿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进行得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在宣传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农民团体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一般情况下,农民的思维被有限地束缚在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上,相关政策如果不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将很难理解,当然,要将这些政策具体落实也显得更为困难,这将成为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因此,总的来说,要使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良好开展,就必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不断宣传利民政策,加强农民与政府的联系。
(三)完善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机制,创新农村文化宣传思想形式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进步,教育模式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在思想文化宣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机制、创新农村文化宣传思想形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农民群众,宣传人员应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和基本素质进行指导,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注意宣传方式的创新,讲究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让宣传工作达到一定的实际效果。第一,打造有实力的宣传团队,集中开展宣传工作。组建一个宣传团队,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宣传思想、方式以及经验的有机结合,实现宣传工作的有效分工,更能增加宣传的力度和整体效果,同时还会让农民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第二,增加对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资,让宣传人员放手去做。从农村宣传思想文化的前例来看,很多宣传都败在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训工作的开展,宣传媒体的租借等等,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证宣传工作的圆满完成的。因此,这就需要依靠政府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宣传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说,完善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机制、创新农村文化宣传思想形式,有助于实现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与实际热点问题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3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现就我市贯彻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的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997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市”为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动,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并紧紧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文化设施,尤其是镇级文化设施滞后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对镇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求镇一级政府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和旧村改造时,同时考虑文化设施的用地规划和建设,并抓紧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进程。
今年,经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二)文化工作摆上市、镇(场)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文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本届市委有丁聪枝副书记、陈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颜子鸿副市长分管文化工作。各镇(场)党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门召开听取文化工作的汇报或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分别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协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并经常性地组织文化工作调研、考察活动。在这些会议上,都能确实为文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镇(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任期责任目标,并作为其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每年均进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四)市财政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平均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1以上。正常经费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实行全额拨款,经予经费上的保障。此外,
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海外同胞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建成了延奎图书楼、祖昌体育馆、溜江儿童文化园、深沪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大批文化设施。
二、我市基层文化的现状
(一)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基础,四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青阳镇、陈埭镇、英林镇、深沪镇均建成面积达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楼。东石、永和、金井、龙湖、池店、安海等镇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确定用地并投入设计。村一级利用侨资建成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村级文化设施。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投资近亿元。新建县级公共图书馆4700多平方米、大剧院1.3万平方米、博物馆1.6万平方米,投资逾亿元。我市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短短的4—5年时间,就超过了建国
50周年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省定一级馆)、图
书馆(全国一级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各一座,纪念馆5座,3个县级专业艺术剧团,22个民间职业剧团,15支乡镇电影放映队;全市15个镇(场)都有文化站(其中安海文化站是省百强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有的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还根据文化
水平、家藏书量等评选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初步形成了市、镇、村、家庭四级文化网络,基本适应我市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
(二)文艺创作繁荣活跃。晋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给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和发展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现代生活,整理、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获各级各类比赛的大奖。如高甲戏《金魁星》、木偶剧《五里长虹》获文化部文华奖,舞蹈《风采侨乡女》、歌词《春暖闽南》、论文《文化馆学论稿》、小品《看家》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的金、银奖。另外,全市农民绘画成名作者有20多人,创作了几百幅作品,多次获全省农民画一等奖,还参加全国展出;农民书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晋京展出,有的作品还被中国书法协会收藏。目前,我市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磁灶钱坡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
色艺术之乡”(书法艺术)。以民间艺术之乡为龙头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 进农村文化繁荣,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所在,是农村文化繁荣的直接体现,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空前空涨,长期坚持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展猜、广场文化艺术节、诗词吟
唱会、书画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与经贸结合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大力实施“芳草计划”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工程规划以来,扩大了芳草计划示范点,壮大了民间社团。目前,全市有各类芳草示范点10多处,文化信息网点3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新的文化传播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农村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和农民思想生活的实际,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
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有些镇(场)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的推动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镇文体站阵地流失,常规性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全国、全省的农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辉煌,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次,由于体制等原因,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基层文化站干部和民间艺术工
作者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鱼龙混杂、相互并存。一些乡村群众生活富裕了,却花巨资修缮或重建各类宫堂庙宇,导致负面文化抬头,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今后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极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密联系基层文化建设的实
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
(一)多管齐下,抓好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对照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xx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每个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基础上再迈一大步。
(二)立足长远、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
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生活待遇,解决各种影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稳定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严把进人关,对进入文化部门工作的人员要有严格的素质要求。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方式。
要在文化活动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扩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倡导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文艺宣传,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动,以及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宣传计划生育、开展文体活动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活动方式。寻求文化与企业联营、文化与其他行业和部门共建以及社会甚至个体对经营性文化投资的路子,使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四)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要着眼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着眼于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层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城镇和乡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
毒”等丑恶现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
篇4
关键字:群众文化;问题;对策;基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群众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少数地方、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忽视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的认识到了却不愿将财力、物力投入到“难见政绩”的文化事业上去。致使群众文化建设参差不齐,缺少政策性的保障措施,而政府在考核干部时也总会有意或无意忽视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
(二)群众文化队伍人员不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层单位普遍文化从业人员少,到管理区、居民组(作业站)一级尤为欠缺,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基层单位文化专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都是由管理人员兼任,大多是“赶鸭子上架”,或者以学校教师为主力。而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由于没有相应待遇或补贴,工作不稳定,往往出去谋生自寻发展,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活动形式单调,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学习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接受文化教育,了解各种信息。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些文化馆所搞的活动形式单调、内容单一,没有根据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群众口味等来开展,从而造成群众不愿自觉参加活动的局面。
(四)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文化建设虽有所投入,但投入渠道单一,满足不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还有一些社区(村)没有文化活动经费来源,致使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向
文化发展是为了群众,文化发展要依靠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卞义服务的方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
(二)发展通俗的文化事业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普通人思想,人民大众也是比较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能够生动将普通人的情感和思维反映出来。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因此,在今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通俗文化的发展。
首先,要彻底改变群众文化工作的旧体制和旧模式。其次,要注重培养通俗的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要尽力的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进修,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即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必要的物质设备。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管理,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建议由文化和人事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资格条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配齐相关工作人员,并由财政部门按月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实行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引进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要按照相关规定,明确基层文化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落实从业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发展,发挥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作用,对在各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邀请文体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以共同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二是要追求变化创新,凸显文化特色,抓住群众文化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融入健康的民俗色彩,因势利导,赋予群众文化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当前我国群文工作者正在努力的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我国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杰文. 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3,01:185-186.
篇5
2017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加快健全学校安全体系,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谐。”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校园安全事故和筑牢学生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参与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谈必要性: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文化指的是人们在安全生产、安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价值、精神、行为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先在1986年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安全文化”概念。随后,我国学者逐渐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安全生活及安全生产领域。“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文化是指学校在预防和减少校园灾害事故中,在降低大学生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中,目的在于保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保护同学们财产安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文化仅指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或安全思想体系等精神层面。
大学生拥有较高知识储备,善于学习,容易受到安全文化熏陶。大学生安全文化的作用:①育人作用。虽然大学生安全文化是摸不着的,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客观存在并易被感知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一旦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氛围,它将影响和感染每一名大学生,让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杜绝不安全行为;②规范作用。大学生安全文化会对大学生的科研、学习、生活具有明显的规范作用。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安全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制度,就会明白哪些是违法,哪些是不安全行为,哪些是不良习惯等;③导向作用。当安全观念、法制思想被同学们吸收以后,同学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知和掌握校园安全防范知识,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校园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
2谈存在问题:大学生安全文化开展的现状
(1)缺乏合理规划。大学生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不少高校已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行动纲要,致使工作开展缺乏总领,不能有的放矢,难以在校园内部形成合力,现阶段安全文化工作的开展往往呈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工作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2)缺乏有效理念。??前高校安全文化工作存在理念不清晰、安全文化主题不够鲜明突出、安全活动吸引力不足、师生互动不够、学生自发参与性不强、安全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
(3)缺乏规范引导。当前,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的开展还停留在碎片化阶段,缺乏有效引导,工作开展缺乏支撑点和立足点。辅导员作为学校一线工作人员,日常与学生接触较多,在规范引导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
3谈角色思考: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思考
(1)教育角色。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生活指导教师,他们在学校一线工作,熟悉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善于与大学生交流,以心交心,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在同学们的心里,辅导员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辅导员工作中对学生价值观、安全观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力。辅导员可以通过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同学们安全技能;通过个别学生谈话,重点沟通与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安防意识,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
(2)管理角色。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安全知识培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对校园安全动态有清晰了解,掌握当前高发易发案件,这样才能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辅导员可以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为抓手,先对他们进行集中安全知识培训,然后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到同学们当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和普及,这样工作容易得到开展,同时由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更容易发现和了解身边的安全问题。
(3)服务角色。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为亲近的人,良好的师生情义和关系是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剂,有了良好的师生工作氛围,学生容易受到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感召。辅导员要经常深入班级,传递社会和校园安全动态,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安全需求,防微杜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工作,提升安全文化管理水平。大学生安全文化活动的主题思想和内容离不开辅导员的把关和教育指导,他们能为大学生安全文化活动指引方向,规范安全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地将大学生安全文化引领到正确、积极的轨道上来,使之更好地成为大学生青春飞扬、展示自我的舞台。
4谈对策献言:提高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作用中的建议
(1)提高辅导员思想认识,重视安全工作、勇于担当。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安全理念、法制意识的大学生,是新时期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内在要求。但是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稳定。辅导员要勇于担当,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积极发挥角色作用,将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加强辅导员安全文化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文化素养。当前许多辅导员,特别是刚入职辅导员,对校园安全情况缺乏系统认知,对如何开展校园安全工作也无所适从。通过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辅导员安全意识和规范自身安全行为,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质,使辅导员掌握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在大学生安全文化构建中,只有让辅导先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有效指导辅导员队伍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工作,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繁荣,提升校园安全文化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职业道德;广场活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12-01
一、群文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群文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热情,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丰厚文化创造源泉,从而创造出丰富的文化物质产品和文化精神产品。
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最重要平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群众文化建设。
二、群文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活动中各行各业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虽不带强制性,但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担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的重要职责。
群众文化工作的职业道德与群众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就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忠诚于党的群众文化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敬业精神,把群众放在首位,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群文工作者应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和业务能力
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很广泛,如组织开展文化广场活动、文艺演出、赛事活动、面向社会的辅导和培训等等。时间地点经常不是很稳定,工作任务常常会很繁重,要把工作做好,群文工作者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自豪感,要经得起批评,不怕困难和挫折,不怕打击,要把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辅导社会群众文艺骨干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而群文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些任务完成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在工作实践中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专业业务水平,掌握多门艺术基本常识,与网络相结合,以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群众文化工作者是群众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出一批业务精、作风硬、有高度事业心、若干加实干的业务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艺术馆从工作角度来说,很重要的是组织辅导活动,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此项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想要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就应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吸收传统,继承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发展群文事业,体现群文工作者优秀素质。在业务上要肯专研、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的同时,不断充实知识,通过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进行实战锻炼,努力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从中提高艺术知名度。
四、群文工作者应发展多元化、不断探索创新
人们的自主意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增强,在群众文化方面的体现就是自我参与、自我欣赏、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观赏和参与中不仅愉悦了身心,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情趣。但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趋于随意性,审美需求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群众文化建设上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广场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具有满足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场地宽阔,包容量大等特色的传统文化,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广场文化活动主要指自娱性舞蹈、秧歌、戏曲、歌咏、器乐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广场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结构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但给沉寂的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展风采的舞台,也为广大群众免费送上了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从中获得娱乐,受到教育。
篇7
【关键词】文化发展;挑战;对策
文化具有认识、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和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现状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市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加快发展,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活动阵地巩固拓展,供需矛盾有效缓解。
现状二:公共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我市现有直属文化事业机构 4家,各级博物馆3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报社1个、广播电视台5个;包括市县新华书店5个、影剧院4个、文艺表演单位2个。各级标准化文化广场 、演出场馆33个、村文化活动室 71个。市、县、乡(镇)3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文化事业、保障文化活动,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现状三:社会文化日益繁荣。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龙头,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丰产丰收,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现状四:文化遗产保护取得进展。每年修复一批文物古迹,充实文化内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馆藏文物达5000余件。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结果统计,境内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200余处。
现状五: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项治理,文化市场管理实现“全覆盖”、正常化,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现状六: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有为有位,部门形象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影响和制约吴忠市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认为全市文化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建设吴忠特色文化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制约着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创新意识不强。传统思维模式没有打破,社会各界对文化工作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二是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文化基础设施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根基。由于近年来吴忠市各县(市、区)各级财政收入有限,制约了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由于文化经费短缺、留人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我市文化人才队伍严重老化,专业人才逐渐减少,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我市的文化事业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全市用于扶持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相对投入不足,致使全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严重滞后,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我市文化经营单位众多,效益不佳,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产业层次较低,缺少具有吴忠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更缺乏向国内市场拓展的能力。。
三、建议及措施
(一)提高文化事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一是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文化工作,创新文化工作观念,开展文化工作不死板、不保守、不僵化。在内容上、对象上、渠道上拓展基层文化工作领域,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形式,引导文化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时代感和影响力,使文化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出台吴忠市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意见。为激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植根于吴忠深厚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和利用吴忠的特色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具有吴忠特色、吴忠风格、吴忠底蕴的精品剧目,对文艺精品创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奖励机制。
(三)召开全国回族文化论坛。充分利用吴忠“中国回族之乡”回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市委、政府的名义,邀请全国知名的回族学者、专家到吴忠,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国回族文化论坛,请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深度挖掘回族文化、探讨回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提出吴忠的精品文化、精品剧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起到推介吴忠、宣传吴忠的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我市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文化人才缺少。为解决我市文化建设的人才问题,建议市委、政府:一是出台政策和计划,加大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二是精心策划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工程;三是以人为本创新用人机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文化事业单位建立进人公开招聘、用人竞争上岗的机制;四是对全市乡镇配备文化专干,司法、农牧、水利、财政都在乡镇配备专干,惟独文化没有,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
(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实行重点扶持;二是吴忠市的文化事业经费每人每年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给予投入。三是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加大文化建设的招商引资,引导民间资金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市的文化遗产。
(六)制定出台文化事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兴办健康文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城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改进城乡文化设施落后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今后我市文化工作思路及重点
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吴忠的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发挥文化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为吴忠“十二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好局,起好步,为吴忠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力求文体广电事业建设工程实现新突破。
(二)以重大文体活动为载体,力求文体活动品牌培育工程实现新突破。
(三)以培育文化精品为载体,力求文化精品引领工程实现新突破。
篇8
农十师一八八团属典型的城郊团场,近年来,团场职工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团、连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文化站成为团场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成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窗口和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在小康社会进程中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了团场文化,为团场文明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基本情况
(一)团党委重视、机构健全。党委把思想政治宣传列入年度重要工作日程,年度进行主要目标考核,团场形成大宣传格局。目前,团场有28名在连队从事思想政治宣传、文化的政工人员(指各单位的政治指导员和政工员),队伍素质较高。同时,通过内培和送外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宣传、文化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
(二)健全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团制定了若干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制度,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团场每年拿出10万元奖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新闻报道工作确定了向大报大刊进军的奋斗目标,团分配了刊稿任务、提高了新闻报道奖励标准,激发新闻工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三)加快团、连队文化建设步伐。目前,一八八团已建成宣传文化中心,为团场开展职工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2010年,团党委在八连、六连两个单位开展连队建设试点,团场共投资200万元实施软硬件建设,连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富裕起来的职工群众,对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和科普书刊、图书等的需求日益强烈。总的来看,各单位用于宣传、文化事业的经费在逐年递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针对性开展工作
(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创新的主体。首先加强和充实基层农牧团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好政工干部“弱配”的问题。二是加强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惟有与管理融为一体才能显示出生命力。三是情理交融。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理要实,情要浓,情理交融。要真正的了解群众,掌握实情,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真正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四是注重利益。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尽力帮助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好自身利益。五是形式要多样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团场的特点。一要加强团史教育和团情的教育,形成人人热爱团场、建设团场、奉献团场的良好氛围。二要进行健康教育。三要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
三、围绕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不断创新
以活动为载体,工作常抓常新。认真抓好评选“文明单位”、“创建小康和谐家庭评选”和“五好连队”,进一步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加大职工文明行为规范,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八八团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净化、绿化、美化;以“民心工程、素质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开展群众文化为抓手,每年的春节活动都划拨专项活动经费10万元左右,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管好用好有线电视网络,努力传播先进文化,组织好电化教育,使职工群众在娱乐中还能学到实用技术。
积极主动参加师文艺汇演活动,力争反映出海川人的精神风貌。一是团每年的春节活动都划拨专项活动经费3万元左右;二是及时投入资金为团文艺活动购服装、活动器材;三是每年为文化站添置一些必备的文化活动用品。四是为了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团党委对新闻宣传的所有费用一律实行实报实销。抓好业余文化艺术骨干队伍,增强活动吸引力。五注重培训文艺人才,推动活动不断创新。采取自培的办法,不断提高业余文艺骨干队伍素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团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在一些单位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主要表现有的领导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两手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投入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硬件不硬,软件也大受影响,许多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主要表现在: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现有的文化服务器材缺乏,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基层文化队伍薄弱,专业人员少。
五、建议和对策
建议各级党委一是着眼于兵团长远的发展,把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当作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团场文化工作的领导,把连队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兵师扶贫要把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治穷和治愚结合起来。二是认真抓好国家和文化部出台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宣传、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三是建议兵、师、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兴办健康文明的文化产业,促进团场文化市场的发展,并注意培育团场文化市场。团场文化的产业化要结合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资金上和政策上给予倾斜。
篇9
一、农村文化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文化氛围“好”。近几年,县委在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龙游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了构筑“浙西中等规模的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全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编制了《龙游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重点扶持有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个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9个二级文化站,建有业余文艺队伍128支,5164名业务骨干。近年来,宣传、文化、社区(街道)和农办等部门以“彩色周末”、“和谐家园”等系列文化活动为依托,常年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艺下乡活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艺精品。三年来,全县农村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边际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18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2.5万余人次,观众70多万人次。
二是整合力度“大”。近年来,龙游县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的有利时机,整合统筹社会各方力量。一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电脑网络平台,把网络由乡(镇)延伸到行政村,文化部门专门建立文化网站,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更新网页内容。编发《文化信息简报》,对外宣传介绍全县传统特色文化项目,报道各地文化活动动态,指导农村文化工作。二是整合文化阵地设施。以创建“百个特色文化村”、“文化艺术之家”,实施“东海明珠・金走廊工程”、“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等系列文化工程为抓手,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双建设、双整治”、“康庄工程”等工程建设,因村、因需而宜改建、新建了一批文化场所和文体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三是整合文艺队伍。以文联为纽带,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及时吸收有专业特长的农村文化人才进入文联各协会,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
三是乡土气息“浓”。大力挖掘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培育了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和文艺节目。2002年湖镇镇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塔石镇的脱节龙、沐尘乡的三月三畲乡节、小南海镇的剪纸艺术、士元乡的貔貅舞,都极具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这些传统节目还经常应邀参加省、市、县的文艺演出活动。湖镇硬头狮子、塔石脱节龙应邀参加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和“2004西湖狂欢节”大型踩街活动,并双双荣获金奖。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了如小演唱“四老汉奔小康”、道情“乡镇干部帮贫致富”、小锣书“老土管”、“三农”颂、“老太婆逛新城”等一批充分反映当前农村新面貌、展示农民新形象为题材的作品,倡导“歌舞自己演,技能相互比,展品人人献”,以小品、快板、三句半、表演唱的形式融合方言乡音进行表演,令观众忍俊不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是活动载体“新”。以争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化特色村活动,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2003年举办了全县民间舞蹈汇演,来自全县基层农村的20多支民舞表演队同场竞技,各展风采,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名群众争相观看,有力地促进了民间特色文化的发展。2004年组织全县农村基层的村两委和中小学教师共5000余人开展了“知龙游、爱龙游、建龙游”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近年来在城市、工业、旅游、交通建设中的新亮点,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亲身感受发展成果,在旅游娱乐的宽松氛围中接受教育。
五是取得成效“实”。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陶冶了情操,改变了农民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许多群众说:“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健康向上,既开心,又受益。”有一村民因长期迷恋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导致夫妻不和,家庭濒临解体,自参加村组织的座唱班后,他便整天热衷于表演,成了座唱班的骨干,改掉了不良嗜好。妻子也回心转意与丈夫和好如初,逢人便说:“文艺活动挽救了他,也挽救了我们这个家”。群众通过文艺活动,接受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拓展了视野,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明显提高,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逐渐减少,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风尚逐步形成。农村比过去更积极更健康了。
二、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1)需求日趋旺盛与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对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综艺演出、民俗文化活动等需求强烈。由于相关部门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文艺活动质量不高,县乡两级的文化产品不足和文化资源贫乏,内容炒冷饭,形式老面孔,缺乏吸引力,群众参与率不高,满足不了群众求知、求新、求乐、求变的多元化需求,供求矛盾相当突出。
(2)参与意识增强与文化阵地不足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群众欣赏文化的品位也在逐步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已看、自己听,自己演的欲望正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文化工作提不到议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问题得不到解决。据调查,全县21个乡镇文化站中,真正能较好发挥作用的仅占72%。乡镇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经费,现有的文化服务中心器材不足、设备老化,甚至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目前仍有6个乡镇文化站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以致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渐渐消失。
(3)文化事业发展与人才不足的矛盾。长期以来,乡镇文化站工作由政府布置,经费由政府投资,人员工资由政府拨付,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基层文化干部存在不稳定倾向。在调查中,认为文化工作“符合自己兴趣,很乐意从事”的占21.57%,“服从组织安排”的占42.08%,“如果有选择,将会换其他工作”的占35.3%,“从事这项工作较长,工作缺乏耐心”的占62.79%。而且文化专干基本上身兼数职,每年真正用在文化工作的时间平均不足2个月。乡镇文化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9.8%,36~45岁的占66.7%,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仅占57.1%。基层文化干部存在多年只出不进的现象,造成文化站需要的专业人才进不来。年龄日益老化不可避免地带来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精力不足、学习创新困难等问题。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和谐发展
(1)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保持文化活动经常化。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纽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工作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在“三个力”上下功夫:一要在加强推动力上下功夫。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是促进和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关键。宣传、文化职能部门要做好文化发展规划,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确定活动主题,加强面上指导;乡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工作协调和具体策划,真正发挥文化站、文化员的作用,指导和组织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村级基层组织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和参与文化活动,尤其要调动农村文化活动“热心人”和“带头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文化骨干作用。二要在增强内驱力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变群众被动接受文化为主动参与文化,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三要着力在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重视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始终以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宿,准确把握农民的文化需求特点、文化欣赏习惯,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教育性与娱乐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活动体验获得的享受、参与的享受、创造的享受,使人人享受文化”,让“文化陶冶人人”,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的文化权益。
(2)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促进文化发展长效化。要树立“大文化”意识,坚持跳出文化看文化、抓文化,充分整合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资源,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扩大文化工作辐射面,不断强化农村文化工作的渗透力。要从强化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等方面入手,通过选聘一批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和文化干部担任文化村指导员等各种形式,坚持以城带乡,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不仅要向农村送文化,更应注重在农村建文化,增强农村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引导农民朋友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要着力建立科学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考核体系,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经济工作一样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政策导向,探索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3)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有效地实现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切实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既使政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办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行政保障机制。要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把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列入同等重要位置,定期研究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积极调整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市场,将市场机制运用到文化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全社会文化资源市场化的有效配置,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4)注重结合、强化效果,确保活动方式多样化。要坚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使文化活动内容包容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文化活动形式上涵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相互融合,满足多元化需求。要发挥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在参与中享受快乐、接受教育;在服务他人中得到满足、提高素质,增强农民的文明、创新、守信意识,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5)优化资源、拓宽渠道,实现人才队伍社会化。农村文化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自觉树立人才观念,建立农村文化人才档案,建立有利于农村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做好农村文化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举荐工作,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农民中巨大的人才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调动好本土人才的积极性。一要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农村文化带头人。二要保护好民间老艺人,加大整理、传承工作力度,使民间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得以继承发展,并把文艺绝活变为文化品牌。三要大力培养各类农村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经纪人才,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发挥经营人才和经纪人才的“架构”作用,使农村文化既能“走出门”,又能在家门口欣赏“外来文化”,真正在农村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篇10
1 花垣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分析
1.1 人员编制设置情况。花垣县是一个苗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28.7万人,苗族占76.8%,辖18个乡镇,8个社区,288个村,2765个组。县委宣传部下辖6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分别是广电局、电视台、文化局、文联、文物局、新华书店。整个宣传系统在编总数324人,其中宣传部10人,男7人,女3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1人(司机);广电局25人,男14人,女11人,下属网络传输公司及相关股室共68人,乡镇广播站16人;电视台33人;文化局11人,男6人,女5人,下设文化馆17人,图书馆15人,稽查队16人,苗剧团37人,文研所3人,电影公司39人;文联4人;文物局10人;新华书店9人。目前全县18个乡镇每个乡镇均配有1名宣传委员,专职2人,兼职16人。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数量严重偏少。花垣县基层十分缺乏文化方面的特长人才,每个乡镇均缺乏吹、拉、弹、唱等方面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乡(镇)中小学(含村小学)缺乏音、体、美方面专业教师,基层文化队伍后继人才严重断层。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一些活动,但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缺乏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先进的文化得不到有效和及时的宣传,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发展。
1.2.2 年龄结构不合理。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才较少,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多才多艺的人才严重不足,而且年龄偏大,多在58岁以上,由于健康问题和忙于生计等原因,参与健康有益的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宣传思想文化的80后乃至90后专业人才非常稀缺。
1.2.3 专职少,编制严重不足。花垣县专职宣传员只有2人,兼职16人,尽管每个宣传员均为各乡镇党委委员,但对思想文化的宣传大多停留在突击性和J临时性安排上,缺乏自主性和主体性,大大影响了思想文化的宣传力度。
1.2.4 素质低,缺乏专业素养和创意。目前花垣县的乡镇宣传员普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专业培养,虽然全是大专以上学历,但均非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缺乏专业素养,编排的节目简单复制,缺乏创意。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多数靠自悟,而且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自娱自乐的的特点比较突出,缺乏“精”、“专”、“博”,在“传”、“帮”、“带”上明显滞后。
1.2.5 效果差,缺乏合作与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经常性差。乡镇思想文化宣传活动大多数集中安排在春节前后,节目为“扭秧歌”、舞狮舞龙表演、棋球类比赛等简单文化活动。缺乏对地方苗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更缺乏常态性的民族文化交流。农民在农闲时间文体活动十分单一,除了看看电视外,很少从事其他文体活动,文艺活动主要是扭秧歌、唱歌等小规模的活动,缺乏各乡镇以及各文艺团体之间的经常性互动,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机制尚为建立起来。②主动性弱。由于业余从事文化活动的特长人员年龄偏大及专业素养低等原因,他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会吹喇叭或有其它特长的文艺骨干,在为秧歌队或其它文艺团队服务时,不是找借口推辞,就是讲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③影响面窄。全县各乡镇及各文艺团队之间,在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的时候,往往缺乏彼此之间的互动合作,各自为阵,缺乏沟通,节目单一,缺乏创意,甚至缺乏良性竞争,也缺乏特色和创新,活动范围局限于邻里之间、本村组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够。活动内容往往是找几个人吹吹喇叭,扭几下秧歌,群众的参与面度不高,未能主动争取更多更高的交流推介宣传平台。
1.3 原因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既有纵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有横向交流不足的问题。至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不高,文化需求意识不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薄弱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县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3.1 基层文化体制工作不健全。花垣县对文化宣传工作相当重视,但未建立配套完善的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四。级文化宣传职能组织,各乡镇虽有文化站。但有的已经名存实亡。有的乡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而是和其他部门混在一起,职能发挥不突出。街道(社区)、村组的文化宣传工作大多靠自发组织,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少量的培训活动未能形成生力军,因此,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的文化组织处于自发状态,有的因无人指导而处于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县里开展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进来。
1.3.2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簿弱。通过调查发现,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也只有一到两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商业性质乐队,有图书馆的乡镇只有1个边城镇(现已个人经营),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室,甚至没有供农民娱乐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只有少数村有图书柜,文化活动场地及器材比较缺乏,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物质保障不够充分,文化队伍的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1.3.3 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滞后。县文化馆负责对全县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近年来对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影响了文化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制约了县域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
2 加强乡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措施
发展乡镇文化事业队伍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高、专业精、作风硬的优秀文化队伍。就目前而言,花垣县所有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甚至有的地方虽然有编制,但却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专职),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
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随着花垣县地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一站一人一章”的文化站怎能支撑起辖内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村组的文化发展工作!事实证明,在文化站职能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匮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
2.1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在充实和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事业编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富创意,有激情的青年人充实到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2.2 在文化队伍的建设中,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按职称分配的变相平均主义,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的“文化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的人及早换岗退位。
2.3 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基层文化形成规模可持续发展。
2.4 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一是从事农村文化的工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生活待遇;二是真正专业人才得不到专用。这主要是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偏差而造成对文化队伍建设忽视的结果。
3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管理(包括培训、选拔、使用、机制、体制建设等)
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人,建设一支懂业务、高素质、善管理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加快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3.1 抓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I经费,坚持和完善对基层专业文化技术人才的岗位培训,是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质的根本保障。近年来,花垣县通过各种方式,初步建立了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文化队伍的培训、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把外边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学者请进来,培训指导我们的文化从业人员,通过讲学、示范、辅导,提高工作水平。同时,还把部分人才送出去学习培养,吸收新鲜养分,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沟通,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成功典范为我所用,以达到创新求变,开拓进取的目的,从而形成一支业务素质精良,工作作风过硬,思想品质良好的文化人才队伍,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邀请了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发源、湘潭大学李广一教授、吉首大学原副校长张永康教授及文学院胡炳章教授等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当地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的思想理论修养和文化艺术水平。县委还从县直各单位抽调了12名同志组成“县委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巡回各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进行理论宣讲,不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技能,夯实基层文化队伍的战斗力。
3.2 重选拔,整合文化队伍。花垣县委宣传部牵头,积极组织开展了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育工作,2年来共挖掘出民间艺术带头人89名,其中44人被确定为全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关文化事业单位每年举办3次以上基层文化专干、农民艺术骨干综合培训,培训面达98%以上,努力实现85%的村(社区)有专职(兼)文化员或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大户的作用,夯实农村(社区)文化基础。同时,花垣县大力实施文化名家培养计划,通过设立文化艺术百花奖、嗤尤文化奖,开展县十大文化名人评选活动等,使文化艺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此外,还在提高全县文化人才总量上下功夫,着力抓好苗鼓舞、群声合唱团等业余文化团队的发展,强化对业余文化人才的培养,让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出来。
3.3 促使用,理顺人才机制。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队伍是关键,人才是核心。用好用活文化人才,必须理顺用人机制,为文化跨越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3.3.1 改革文化专业人才引进办法。由宣传、组织、人事部门切实解决文化局、教育局、体育局、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业余体校及各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编制缺少的问题,为其增加编制,大力引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文化艺术人才,充实到这些部门,解决人员老化、人才档次偏低等问题。
3.3.2 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在核定年度经费的情况下,下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自,使这些单位在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更加灵活地将职能发挥到县域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
3.3.3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工作,做大做强旅游文化大餐。鼓励名师、名家、民间艺人收徒授业,传承技艺,由财政预算给予适当的补贴。
3.3.4 建立文化人才数据库,做好跟踪管理。县委宣传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招揽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各路人才,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事业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对县域内的各种文化艺术人才实行登记建档制度,把已经选拔的和有选拔潜力的文化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正确使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进出机制,做好基层文化队伍的储备管理。
3.3.5 完善人才进出机制,助推文化队伍建设。对文化用人单位,要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凡进必考,摒弃各种关系后门;二是公开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奖优罚劣,优升劣汰。把那些真正的文化人才、文化能人,招聘到文化事业单位,吸引到文化建设队伍中来,让他们成为基层思想文化宣传的排头兵。
3.4 搞创新,抓好体制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机制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可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①健全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文化队伍网络,加快村级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和工作“五到位”,并通过三年努力,使村级文化辅导员队伍普及率达到100%,还先后成立了148个文艺社团。适时举办培训班、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办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和整体素质。②加强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
村分别建立专业性较强的人员配置,,以乡镇为龙头,辐射带动辖内街道社区的思想文化宣传,以骨干特色行政村或文艺团队为样板,组建2-3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培养一批基层文化活动骨干。还要积极创建基层文化辅导基地,促进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乡镇文化馆要组建一支综合宣传演出队伍,充分发挥国办文化的龙头示范作J{=l。③推进百村(社区)文化互动,以城带乡,通过社区、农村结对互动,来带动和培育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逐步壮大。④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社区)、村级专职宣传干部,解决乡镇、街道(社区)、村宣传干部专职专干尽职尽责的问题,“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志愿”,拓宽宣传文化队伍,着力建设一支稳定、热爱本职、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讲奉献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4 进一步加强党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领导
花垣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百强县之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大。针对当前我县文化队伍建设的现状,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使基层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足够重视及时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4.1 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突出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任务。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突出创新。花垣县委以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推动全县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各级学习中心组在家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及时的把党的有关政策宣讲下去,使基层文化队伍在政治素养上得到提升,明确“形势、责任、使命”,从而正确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文化队伍,实现基层思想文化宣传的不断创新。
4.1.1 突出阵地建设来创新。按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三下乡”、“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总体部局加大密度,力求设施配套、重点优化和升级乡村文化阵地功能设施完善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近郊后边远、先城郊后边远区、先核心区后边远”的原则,逐步解决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吸收经济发展的“热力”。
4.1.2 突出职能意识来创新。充分认识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意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理清职能、明确思路,着力在创新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宣传文化工作。
4.1.3 突出文明创建来创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标兵和军民共建、瞽民共建等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增强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4.1.4 突出政策支撑来创新。出台政策,加大形成政策、制度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宣传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乡镇、街道(社区)、村拨付一定额度的专项活动资金,切实保证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1.5 突出整合资源来创新。联合基层办、司法、农业、计生委、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门,打破宣传工作“孤军”、“划地”、“陈式”局面,利用驻村、蹲点、下乡检查、理论宣讲、面对面传授、技术服务和网络新媒体,排忧解难,发挥整体合力宣传效应。
4.1.6 突出机制健全来创新。建立分类实施和分层培训机制,着力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队伍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宣传队伍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文化队伍稳定,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4.1.7 突出队伍建设来创新。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社区)、村级专职宣传干部,解决乡镇、街道(社区)、村宣传干部专职专干,尽职尽责的问题。“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志愿”,拓宽宣传文化队伍,着力建设一支热爱本职、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讲奉献的稳定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4.2 理清思路,寻求突破,稳步推进。宣传部门作为解放思想的先导者和实践者,就要切实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创新力,找到解放思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打开新的工作局面,花垣县委宣传部的具体做法是:
4.2.1 理清思路,围绕主旋律提供思想舆论支持。按照上级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整体部署和指示精神,花垣县委明确提出“破除一切障碍,全力加快发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主题,如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为率先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理清宣传思想工作思路显得尤为迫切。
4.2.1.1 理论武装重实效。要创新学习理念,丰富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把破除制约花垣县加快发展的各种落后观念、思想桎梏、制度障碍、不良作风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目标。要加强理论研究,对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给出答案,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动力。要加强理论宣传,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县委、政府制定的重大政策措施,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最熟悉、最生动的形式和语言进行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发展意识、赶超意识。
4.2.1.2 媒体选择要宽泛。适应县域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以更为宽泛的视野来认识媒体,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来选择媒体“为我所用”。一方面要加强与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交流,扩大在主流媒体上的出现频率。另一方面要重视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联络,抢占新的“制高点”。同时,要有度接纳境外媒体,善于用辩证的思维与境外媒体打交道、交朋友。
4.2.1.2 舆论引导争主动。要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各类资源,积极引导干群正确认识发展形势和社会主流,及时报道赫山在经济发展中的新举措、新成效,增强干群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加大推介先进典型的力度,不断提高花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妥善化解新闻危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善于倾听各阶层的诉求,
尊重不同群体的“表达”,营造“百花齐放”的氛围。
4.2.1.4 活动策划求创意。策划是一种创新,成功的活动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宣传思想工作活动要力戒以枯燥、呆板的形式和手段进行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质,搭建不同的活动平台。同时注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对活动效果预先进行科学测算,总体把握,力争通过开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互震共鸣的活动,让广大干群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主动向主流文化、主导意识靠拢。
4.2.2 更新模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4.2.2.1 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进步文艺,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省“五个一”工程为目标,鼓励、引导全县广大专业和业余文学艺术爱好者,创作一批以弘扬时代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投身于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为主题的回应时代风云激荡,领会时代精神本质的优秀作品,满足民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教育、鼓舞、鞭策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
4.2.2.2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当主角,文化活动才最具创造力和生命力。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县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型文化活动,如“走进边城”大型文化活动、“边城翠翠”超级女生电视大奖赛、“爱我花垣,兴我花垣”春节联欢晚会、湘渝黔边区三地春节联欢晚会、“形势、责任、使命”主题演讲、“边城杯”文艺作品大赛、“农村苗文化活动月”、“经典苗鼓戏巡演”、“大闹元宵”等都是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正与北京电影制片厂拟拍电视剧《朵朵》,积极推介本地的苗族特色文化与历史。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活动平台,吸引更多的群众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4.2.2.3 完善文化设施,提供参与平台。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中之重。要创新思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采取官办、民办、群众自办相结合的方式,建好图书馆、社区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立一支热心基层文化工作、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文化队伍,使基层文化工作有人组织、有人管理。做到群众想看有地方,想表演有舞台。
4.3 整合资源,构建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大格局。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一项工作的推动。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破除“你的、我的”等陈旧思想观念,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大宣传格局。
4.3.1 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宣传思想工作站在时代最前列,宣传系统的干部职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宣传系统的每一位干职工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勇于创新,善于谋划。人人都做行家里手。要切实坚持宣传、广电、文化、文联宣传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克服各自为政的“单位”意识和以我为主的“本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