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篇2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病,受到多种病因的影响,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组织也会随着改变,逐渐显示出钙化的情况,然而骨质中的基质与钙盐呈现出正常的比例,以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的减少量为主要改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大部分骨质疏松的患者,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骨质吸收增多所引起,主要见于来年患者,发病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患者会感到骨骼疼痛到医院就诊[1]。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因而临床上所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因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诊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对所选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6.1±10.8)岁;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5.9±11.3)岁。所有病人均排除存在恶性肿瘤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史。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给予社区居民常规健康指导及骨质疏松患者基础健康指导,包括药物服用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心理干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情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组织专题讲座、有奖答题等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患者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舒缓心情,增加愉悦的情感。让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民恢复。
(2)饮食护理。因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是一群特殊的体质人群,这是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饮食食谱,促进患者在进餐过程中能够更多的补充维生素和钙质。
(3)预防骨折护理。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在治疗前已经出现了骨折情况,已经存在骨折情况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骨折情况,而且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因而,应该积极预防再次骨折的出现,积极预防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过程,例如清晨起床时应缓慢做起,散步缓慢,不可急于求成。
(4)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在床上尽量进行腰背肌肉及四肢的主动运动,以防止失用性肌肉性萎缩及骨质疏松。活动膝关节、肘关节及髋关节,以防关节僵硬,握健身球,以增加手部肌肉的肌力,作上肢平举、抬高运动,以锻炼臀部肌力,作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提高腿部肌力。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强度下降,因此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要嘱咐人活动肢体动作要轻,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地面保持干燥,以防滑倒,对于下肢肌力差可使用辅助工具。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户外活动方案,患者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作息,饭后多散步,每天的运动量逐渐增多如1~3次/d,20~40min/次。
(5)合理地服用补钙药品与激素,同时还可以服用剂量较少的维生素D,每天增加日光的照射,但避免阳光暴晒,有利于钙与磷的吸收。
(6)护理人员对患者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时刻了解患者的疼痛感觉与不良情绪,尝试抚平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使患者身心舒畅有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
(7)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督促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加强运动,防止患者再次发生骨质疏松。
(8)定期随访:对于出院的患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护理完毕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的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褥疮以及关节僵硬等。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检验,在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而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较对照组而言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科学化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邓海波.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51.
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
1 健康教育干预对象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将老年女性与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重要研究及干预对象。然而,一项对于中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认知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脊柱骨折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大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钙摄入少、活动次数少、吸烟、酗酒等高危行为;老年男性也会因为体内性激素的减少而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中老年男性应该也是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干预对象之一。熊恩富等[2]提出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患髋关节疾病并造成髋功能障碍,由于患侧肢体运动负荷减少及应力负荷异常,导致患侧肢体肌肉萎缩、骨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国外有学者也认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也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通过以上调查结论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不能单一的确定为中老年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还应该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男性。
2 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涉及内分泌科、骨科、放射医学、妇科等专业。除医院本身的骨质疏松症相关职能科室充分发挥其就诊及咨询的功能外,社区、居委会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医院是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的最基层的卫生机构,社区医护人员也是最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所以,在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面,社区起着关键的作用。徐霞等[3]通过本次调查,初步发现上海市骨质疏松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足密切,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不够。所以,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是开展社区居民防治骨质疏松症工作的主导力量。那么,只有良好的社区护理,才可以有效地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随之带来的骨折。所以,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由以上调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最佳实施者。
3 干预措施
目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如何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预防防治工作的重点。黄秋美等[4]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方式中健康讲座结合电话访谈、及家庭访问的干预效果比较好。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该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规章制度进行,以取得最佳的疗效来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强人们的健康。
4 干预内容
首先,应该先普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大量研究表明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些基本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由增龄所导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其生理性的退行性病变;主要的一些临床表现为-疼痛(以整个腰背部为主)、身高缩短及驼背、脆性骨折的发生以及脊椎向后侧凸对胸腔、腹腔压迫造成腹胀、反流性食道炎等症状。其次要认识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及其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折也会引起病人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功能的丧失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该病与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如吸烟、酗酒[5]、营养不良、低钙饮食[6]、大量饮咖啡、累计的哺乳时间长、产孕次数多[7]、年龄增加[8]、长期使用激素、绝经年龄早、家族遗传、维生素D缺乏[9]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病很有可能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①饮食预防:提供钙和维生素D的膳食;②运动预防: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等;③药物预防: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二磷酸盐以及一些中药(如羊蕾、构祀子、黄茂)[10]等;④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五、按时体检和监测预防骨质疏松症。
5 展 望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控制的社区干预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实施干预的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掌握与之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人群实行个体化教育。逐步帮助干预对象掌握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这是目前控制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Woodhead GA,Moss MM.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J].Nurse Pract,1998,23(11):18.
[2] 熊恩富,吴昌碧,廖芳丽,等.运动不足性骨发育不良与骨质疏松 [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17(3):366-368.
[3] 徐霞,印凡,赵东宝.上海市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及高危人群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50-753.
[4] 黄美秋,黄芳艳.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9(18):134-135.
[5] Sheng Z Z Y,You L.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Shanghai women[J].Bone,2009,44(2):S410.
[6]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7] Demir B,Haberal A,Geyik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J].Maturitas,2008,60(3):253-256.
[8] 佘敦敏,章秋,邵宜波,等.初孕年龄、产次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2):167-170.
篇4
1 诊断标准及分类[4-5]
1.1 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1.2 分类 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 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6]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 治疗方法
3.1 骨吸收抑制剂 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酮等。钙和维生素D3(VD3)是预防和治疗OP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U维生素D3[8]。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9]。胡伟伟等研究认为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3.2 骨形成促进剂 如氟化钠、甲状旁腺素、锶盐、生长因子等,但亦有具上述两种作用、双向调节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目前,临床应用的绝对多数药物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3.3 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OP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枯髓减;OP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龙友余等研究[10]认为,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
3.4 生物物理疗法 有研究认为,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且PEMFs治疗骨质疏松与药物疗法相比较,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11]。邵礼仙认为,PEMFs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及细胞损伤的修复,并增加了骨密度,从而镇痛作用好且持久[12]。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由于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而有情绪低沉、悲观或烦躁、易激怒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3]。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4.2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OP的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3 饮食护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钙摄入量[14]作为指标,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显示:80%的女孩和60%的男孩的钙摄入不足以获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以维持骨量。中国人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15]。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含钙的食物有奶类、鱼、虾、海产品、豆类及其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蔬菜及水果。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的吸收。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鱼类、蘑菇类、蛋类等。腊食中蛋白质应适量。近年有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低蛋白质摄入提高了骨量的丢失,而过高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可提高骨折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绝经期妇女每日摄入钙1200-1500mg为宜[16]。通过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调节饮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的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
4.4 运动指导 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一般来说,年轻人宜选择运动量大的体育运动,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强调户外运动至少1h/d。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采用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强度要求适宜,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老年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或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痛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17]。
4.5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18],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
4.6 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研究显示,OP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士,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为群体提供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OP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3] HaavK ,Ganant.赵燕玲译.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报告和防治建议[J].中国肿瘤骨病,2002,1(5):247-250.
[4] 王建华,杨华清,姚建祥,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J].中国娇形外科杂志,2002,10(增刊):1418-1419.
[5] 贾云,张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5.
[6] 黄燕兴,朱弼堃,张红.髋部骨折住院治疗费用统计和分析(1998-2003)[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2):195-198.
[7] 王增英,吴伏娜,钟紫茹,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79-880.
[8] 李平生.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的最新进展[J].人民军医,2005,48(7):411.
[9] Chapurlat RD,Palermo L,Ramsay P,et al.Risk of fracture among women who lose bone density duning treatment with alendronate:Fracture Intervent Trial[J].Osteoporos Int,2005,16(7):842-848.
[10] 龙友余,王英,王旭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
[11] 余雷,罗二平,申广浩,等.低强度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01-1802.
[12] 邵礼仙.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19.
[13] 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4] 盛春卿,陈李丽.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健康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9):541-542.
[15] 张青莲.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42-43.
[16] 陈玉平,刘雪琴.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0.
篇5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52-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并及时地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多达6300万,其中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占我国60岁以上人口15%左右,老年人卧床者中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
1 一般材料
2004~2007年来我院骨外科诊治者约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66.6岁),均有疼痛,多发生腰、腿、背部。其中8例女性绝经后腰、腿、后背部疼痛明显,有2例女性出现脊柱压缩变形,腰背弯曲。6例其1例男性,5例女性出现桡骨骨折,4例其2例男性2例女性股骨胫骨折。上述患者经X光片检查和CT平扫,部分做骨密度仪测定骨质均有改变,给予对症治疗及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 结果
30例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均有好转,部分患者X光线片检查,骨小梁稀疏消失,椎体与椎间盘光密度差消失,股骨上端Singh指数下降。进一步检查发现,30例患者均为后发性骨质疏松,其中8例女性患者为绝经后骨质疏松,10例男性12例女性为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6~10W均获得临床愈合。
3 讨论
3.1 病因。引起中老年性骨质丢失的因素十分复杂,随着年龄增长骨质量丢失明显,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越显著,近年来经观察多份病例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②随着年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③老年人由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容纳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④随着年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⑤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3.2 临床症状:①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站疼痛患者7%~8%,痛况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质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疼、肌肉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记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扣击痛。一般2-4W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②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脊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枸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③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可以称为脆性骨折。椎骨、股骨近端及前壁远端发生,老年患者多伴发生骨质疏松症,以进行性低骨质及微构筑损坏为特征,最终导致脆性骨折。随年龄增长,骨质丢失及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50岁后女性约为1/2,男性约1/3会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这是退性行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廓畸形,脊柱后弯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3 检查与诊断,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质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目前通常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测量骨质。X线有一定人为因素但作为筛选不失是唯一的较好手段。
篇6
骨质疏松症是具有骨密度下降、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强度减低、容易骨折等特征的系统性骨病。在我国,具不完全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高达68.98%。骨质疏松症会造成患者长期疼痛,活动能力受限,甚至骨折,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的下降,并增加医疗消耗,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迄今为止,骨质疏松症仍缺少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因此准确认识、提早预防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41例,随机分成中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医护理组21例,男10例,女11例,病程1w~5a,年龄分布在65~95岁;对照组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分布在65~93岁,病程同护理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药物治疗,症状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护理干预组:按计划进行健康教育,着重讲授中医药防治保健等知识,采用个人指导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发健康教育手册,并通过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方式,由表及里的讲解患者在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且配合合适的饮食,药膳,情志护理,中医理疗,适宜的功能锻炼等。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疗法。
2.1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病情调查对21例患者进行病情调查。调查内容:目前存在的疼痛的症状,性质,原因和特征,患者心态,对疾病的认知度及对疾病的看法,通过调查大部分患者对该疾病的防治缺少应有的认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干预措施据调查结果,对护理组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①心理调护:对情绪消极的患者,以慢性病易复发,见效慢等特点为中心,调节患者情绪,并给予安慰,用成功案例激励他们,增强其信心。②生活护理指导:指导患者在休息时卧硬板床,采取仰卧姿势并双膝微曲。并指导患者及时对天气变化做好自我防护,如:保暖,防寒,祛湿,局部热敷疗法等;③膳食:骨质疏松分为脾气虚型和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因脾主消化吸收,脾气虚则影响食物消化,是营养盈亏照成骨质疏松;肾主骨、藏精,因此肾虚同样会照成骨质疏松。治则补肾壮骨,但需合理用膳。药膳中应选有益肝健脾、滋阴补阳作用的食材,如:黄豆猪骨汤、豆腐虾皮汤、桑葚牛骨汤和猪皮续断汤等;④改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量饮酒,不吸烟,避免过量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少吃肉,以防钙质流失。降低摄盐量,以防钙质随钠从尿液中被排出;⑤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保证对钙质的吸收。通过饮食是摄取钙质最佳方法,钙的主要来源有:蔬菜、豆类、种子、小鱼、坚果、虾皮等。因此要多吃奶制品及钙含量高的蔬菜。⑥运动锻炼。中医认为筋膜失养是慢性病治愈的主要阻碍,因此温经通络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功能锻炼,可以达到活血行气,预防关节肌肉萎缩的目的。西医认为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抑制骨的重建。运动类型:每周至少两天阻力训练。该类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更加容易操作和控制、简单、不受场地约束。运动项目:骨质疏松症状的恢复,则应进行渐进抗阻练习。运动量:控制在不引发疲劳并疼痛的范围内。运动时间没有绝对标准,就有氧呼吸而言,强度小,时间可长些;强度大,时间可短些。频率最佳为3-5次/周,同时不能在运动的次日感到疲劳。最后,要坚持长期有规律、有计划的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延缓骨质的丢失。
2.2中医适宜技术针对不同情况,除锻炼外,使用适宜的中医技术,如拔罐,针灸,中药熏蒸,中医按摩等,这些技术对改善血液循环、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很大作用,从而分解并转化致病物质产生止痛效果。
2.3激素替代疗法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性激素含量迅速降低,从而引起骨量减少,这是该类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原因。可采用在闭经同时给予雌激素的疗法,以抑制病情恶化。雌激素的应用也存在危险,治疗期间应进行妇科、子宫内膜和乳腺等项目的检查。
2.4加强监测 在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时,定期检查血清AKP。适时适量补充VitD和钙剂,控制骨量的流失。
3 干预效果评价
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患者对如下项目认知度均有增加,增加率分别为:生活护理26.87%,合理膳食26.87%,运动疗法29.65%,中医适宜技术58.65%,健康认知度65.98%,心理指导69.56%。
4 结果
经过中医护理干预后,护理组21例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自我护理保健的方法,在生活中注意关节的活动,并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患者能积极的应用我们教授的养生保健方法,如:运动理疗,合理调配膳食等,对骨质疏松患者有更佳疗效,大大降低疾病复发几率,减轻患者因久治不愈而带来的困扰,最重要的是使患者对本疾病有了更多认识,增强了防护意识。
5 讨论
篇7
【关键词】骨质疏松;护患沟通;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2-02
随着我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1]。本论文通过对比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患者的心理护理,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实施更加有效的心理护理使其恢复健康的体魄和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入住骨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和入住放疗科和甲状腺科的非骨质疏松的患者患者共40例,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20例,普通的患者2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15岁~80岁,初中及初中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5例,大专以上的25例,入住的时间为3天~30天,患者语言功能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并且愿意接受测评也能理解量表内容。
1.2 方法:征求患者允许和取得患者配合的前提之下,根据已经制作好的访谈量表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测量,同时采用HAD情绪测定量表和自己制作的心理需求问卷调查表根据患者需求和应激反应对患者进行调查然后将其整理记录。
3讨论
3.1 心理分析
3.1.1恐惧:老年人骨折后多会感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和忧虑,同时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患者会感觉到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患者会觉得他会被社会、朋友家人所抛弃,因而会产生苦恼的心理反应,所以他们会对社交回避和产生恐惧的心理。
3.1.2 否定:有大部分的患者认为疾病带来的疼痛是无法忍受的,所以很多患者不能正视自己本身的疾病,给与否定,对治疗丧失信心,同时患有疾病的时候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心里有很多恐惧,同时会对一些新鲜事物予以否定。
3.1.3 焦虑和抑郁:住院的费用给患者及患者家人带来负担,患者会为金钱而感到忧心忡忡,甚至产生焦虑的应激反应,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偏差。
3.1.4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病情发展、治疗和护理过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宣教,让患者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减少精神压力。
3.2 心理护理措施
3.2.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早的回到工作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使其减少精神压力,让患者的社会价值有所实现,劝导家属多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鼓励,不让患者产生焦虑敏感的心理反应。
3.2.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的健康信息和生活指导为其建立稳固的支持系统。同时制定治疗方案,配合医生治疗和探访。治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调动患者积极性,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的环境在理解和同情患者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3.2.3让患者不要担心费用的问题,并且告诉患者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不会远离他,治疗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各项护理内容,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医护人员态度要认真负责,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提高一点点进步时,立刻给予表扬。
3.2.4患者提出的问题,医护人员要认真解答,让患者感到温馨,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自然状态,如果患者对治疗方案不懂时护士应告诉患者治疗方案的目的及作用,以此得带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增加抗病信心[3]。
3.2.5叮嘱患者的亲戚、朋友及家人要多给予患者关心,多和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通过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帮助让患者减轻甚至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及抑郁的心理。
4 小结
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给家庭带来重大改变,患有该病的人部分会处于绝望的状态,但是当其心理护理做得好的时候会让患者信心增加[4],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作为一名护士,我们不只是医生的助手也是患者的心理支撑,因为我们离患者最近。我们要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对其治疗,第一时间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雷梅.王志文,骨质疏松症城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3459.
[2] 庞东霞.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附126例问卷调查)[J].哈尔滨医药,2007,27(4):46.
篇8
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70例,年龄51~83岁,平均(72.5±14.3)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9人,高中及中专36人,初中28人,小学21人,文盲12人。职业:干部17人,工人62人,农民22人,其他15人。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在收集资料前,先对本研究问卷主管医师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主管医师在笔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才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向患者进行调查时,注意问卷调查期间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尽量统一提法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评分方法:同意为4分,中立为3分,不同意为2分,很不同意为1分,很同意为5分。所有分量表中各个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10分为完全有信心,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患者从0~10分之间选择符合自己的数字,乘以10,总得分为总分除以条目数,满分100分。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1.3骨质疏松症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GE公司Prodigy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骨密度检查部位为正位腰椎1~4椎体(L)和左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在考虑中国具体国情的情况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具体评价方法如下:骨量正常:骨密度≥(x-s);骨量减少:(x-2s)≤骨密度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各量调查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各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入院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随访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出院后3个月,两组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人群也明显增加。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位居老年人常见病的第6位。该型骨折有外伤力小、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旦患者出现骨折后再骨折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因长期卧床出现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性命。为此,探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能够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下面介绍影响骨折不愈合局部因素:
3.1骨折不愈合局部因素
3.1.1骨折损伤程度骨折或软组织严重损伤,其断端会形成巨大血肿,骨折的愈合速度较慢。因为骨痂的形成,主要来自外膜和骨膜,所以骨膜的完整性对骨折的愈合有较大的影响。
1.2骨折的类型骨折愈合的速度与骨折的类型有着密切关系。松质骨骨折愈合较快,这是由于其接触面大,血运良好,血管容易长入,而皮质骨的愈合过程复杂,受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如果整复质量高,对位好,固定合理,就会很快愈合。如果整复差,对位不良,固定不合理,则愈合时间较长。
3.2骨折不愈合全身因素
3.2.1年龄骨折愈合速度与年龄关系密切。青少年的骨折因为塑形能力强,愈合相对较快。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代谢水平较低等因素,骨折愈合较慢,而且容易再次发生骨折。
3.2.2健康情况身体强壮,气血旺盛,骨折愈合则快;反之,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钙代谢障碍,骨软化病,恶性肿瘤或骨折后有严重并发症者,骨折愈合迟缓。
3.2.3激素的影响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可的松可以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某些实验研究证明生长激素可促进骨折愈合,但在临床上,还没有生长激素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报道。甲状腺素、降钙素、胰素、维生素A维生素D同化激素在实验条件下都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但在临床条件下,还没有大量的病例报告来证明其可行性。
综上所述,骨折不愈合的全身因素如年龄、健康情况等是不可改变的,但局部因素是可控制和预防的,医生如果能够对骨折不愈合的局部因素进行充分认识和有效处理,可大大降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旭明,沈伯祥,王江.骨折愈合刺激素的临床疗效与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12,21(2):585.
[2]沈奕,朱唯一, 徐双双.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 745-746.
[3]朱夫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790-792.
篇9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其临床表现多为骨骼疼痛,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影响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以下本人以多年的护理经验结合相关骨质疏松文献总结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护理如下:
1骨质疏松的产生原因
1.1 种族一般而言,亚洲人、白种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高于黑人。
1.2 家族父母曾发生过髋部等处骨折,子女引发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1.3 性别男女性激素缺乏都易发生骨质疏松,特别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这是因为女性在更年期(或卵巢切除)后,卵巢停止生产雌激素,导致雌激素快速减少,尤其是在停经3―5年的时侯,骨量丢失最快,65岁以上的妇女约有l/4的人存在骨质疏松。
1.4年龄骨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折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所以说年龄增加是骨质疏松症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1.5营养主要是钙、维生素 D摄入不足,或钙吸收障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原因是钙摄入不足,机体为了维持血清钙的水平,就要将骨中的钙释放到血中,因此,骨中的钙量就会逐渐减少,引发骨质疏松;若老年人日晒特别少,消化功能减退,就易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量不足。其它如维生素C、K若长期摄入量低下,也会使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1.6 消瘦身体瘦弱,体重指数降低,骨量低下,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1.7 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内分泌功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增加钙的吸收。若缺少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缺乏身体锻炼。长期久坐与卧床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 1.8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良特别是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咖啡、浓茶以及碳酸饮料等,易诱发骨质疏松。如长期吸烟者一般比不吸烟者体重较轻。钙的吸收也会减少,且吸烟的妇女绝经期会提前。降低雌激素的水平:酗酒的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加,因为他们的骨量低,丢失的速度快。 1.9药物原因最常见的是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巴比妥、利尿剂、肝素等,因为这类药物会影响骨、钙代谢而诱发骨质疏松。 1.10 疾病影响特别是患有内分泌性疾病如柯兴氏综合征、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肝病等,由于会影响骨质代谢等原因,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2诊断
判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三大临床症状。疼痛:多为腰背疼痛,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症状时好时坏。骨骼变形:脊柱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骨折:常见脊椎压缩性、楔型骨折、股骨颈骨折和桡骨头骨折。早期诊断依靠双能X线骨密度、定量CT测量,中晚期仅凭X线片就能作出诊断。
3护理
3.1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当老年人出现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等临床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3.2心理护理患者的年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等,使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活动复杂。因此,首先要求护士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耐心解释手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益处。手术成功的先例使患者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追求,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3牵引护理此类患者很轻微的动作也可引起疼痛或导致骨折。为防止褥疮我们为每一位患者准备了气垫床,并制作60cm×60cm的纯棉布芯软垫垫于臀下,以避免大小便污染大单更换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再骨折。软垫如有潮湿或污染,随时更换。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骨折要注意护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和内收。 3.4用药反应的观察为老年患者输液应观察血压、脉搏、电解质、血气等变化,尽量做到等量输入,既要补充,又不使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液体的量和输入速度,尤其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输入量,责任护士要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记录出入量。3.5 手术护理情绪紧张者给予镇静剂,术前24h备皮,术日晨导尿,静推1次抗生素。利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心电监护、氧气、吸引器等。另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应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预 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除考虑休克外还应查血糖,确诊是否由低血糖引起;高热、心率快、神志、呼吸有改变应考虑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热原因不明时应仔细检查切口、敷料、引流情况,还应考虑是否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所致。 3.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卧床下肢血流缓慢,术后创伤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术前及术中的过度牵引等,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1例死亡,就是因为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而致。故应密切观察伤肢疼痛、肿胀的程度及表浅静脉有无曲张、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用溶栓药物。
3.7康复锻炼 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炼,每天3~4次,每次200~300下,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通过功能锻炼,使肿胀消退,减轻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化。
篇10
关键词:骨科;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
引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老年患者在骨伤科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无疑是骨伤科临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
1 老年人骨伤特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与关节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的增高,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①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较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骼功能衰竭的表现。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腰段椎体,扭闪均有引起,一般第一次轻微外伤,患者仍能站立行走,不甚疼痛,往往失治。第二次再有轻微外伤时,腰部疼痛加剧,摄x线片或MIR检查时往往有新鲜压缩性骨折,又有陈旧性骨折,胸腰段呈后突畸形,其它好发部位是股骨颈部、肱骨外科颈部位、桡骨远端等。③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制主要是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本身机械强度降低,对抗外加应力的功能减弱,遇到超过骨骼机械强度的外在应力,尤其是脊椎骨折,仅由于骨折平面以上躯体自身重力的作用,加之腰部肌肉强力收缩即可发生骨折。所以,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只是腰部闪挫伤即可致脊椎骨折。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暴力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骨折好发部位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骼本身退化与骨骼外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⑤老年骨折的诊断与年轻人不同,因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差,如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股骨颈的嵌插骨折,因疼痛较轻,甚至不疼,功能受限不明显而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身高变短或者驼背畸形提示存在椎体的楔形变或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如身高较青年时低4cm以上,则提示存在重度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骨折,则是2个椎体或2个以上椎体发生骨折,患者自身躯体的重力作用即可造成椎体的变形与压缩。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不仅治疗骨折,亦要防治并发症,防治结合,估计和预测疗效及预后是老年骨折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老年人本人及家属对骨折治疗不积极,无信心,不配合等,只有50%的老年性骨折得到有效治疗。对股骨颈、转子部、外科颈骨折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一般多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对骨质疏松骨折在常规治疗骨折的同时,选用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3次,每次1支(50u),效果甚佳。降钙素可降低骨丢失,对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有止痛作用。亦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配合体能锻炼,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增加含钙量高的食物,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等。
2 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
一旦遇到骨折,患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静观别动,尤其不能搓揉。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包括:①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应先止血和消毒及包扎伤口。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②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③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④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⑤如果受伤的老人脖子或腰背疼痛,这时要注意不能胡乱扶、抬伤者,一定要保持其脊柱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绝对不能坐起来,以免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最好在保持平卧位的状态下送往医院[2]。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
摔伤导致骨折,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3]。因此摔伤后不可用力揉按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时可使用冰敷。
3 老年骨伤患者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文明礼貌, 亲切体贴, 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尤其对老年患者, 讲求文明礼貌是护患交谈的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好卧床, 搬动时动作应轻盈, 切不可用力过猛,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1.2 确立远期治疗目标, 做好出院指导
病人要出院了, 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到此结束。还要为病人做好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让他们在心理上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4]
3.2 营养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患者饮食有四点禁忌:忌偏食,保证骨折患者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忌食难消化之物;忌少喝水,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饮水减少,就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忌过多食用白糖。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
3.3 疼痛护理
3.3.1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局部皮肤可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或3次,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3.3.2 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2~3 h更换1次,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
3.3.3 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O°,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病人摆正。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以免肢端坏死。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7]。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4.1 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脏收缩相对减弱,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5]。此类病人一经住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防止骨折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及适量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做好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要根据老年骨科病人的特点,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和疼痛护理,并积极的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病人着想,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年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11]。
参考文献
1 吕志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1357.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
3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6,14(2):31-32.
- 上一篇:清廉文化宣传月活动方案
- 下一篇:放射性骨质疏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