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

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现代交通

1引言

我国加入WTO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势必也带来了更高挑战。经济发展的同时,交通必须先一步打通。我国目前的研究重点已放在交通运输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目的是为了规范相关交通运输公司的管理制度。合理管理支配交通运输,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完成交通运输管理的自动化。

1.1建立完善的出租车系统

在顾客和出租车之间建立一个平台,让顾客能随时随地联系到出租车,而出租车也能就近选择车辆服务顾客。这样的出租车系统,必须满足出租车能够随时定位反馈给服务中心,然后让服务中心进行合理调度来满足顾客。目前,滴滴等自主出租车是较常用且较实用的系统平台。

1.2建立现代化物流

为了让顾客更加便捷迅速地掌握配载信息,必须及时录入每天的相应配载情况,包括地点、时间等重要因素的汇报。如果可以,顾客也加入管理系统,以更好地支配任务,但前提是必须建立满足需求的市场。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管理系统,节省各方面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1.3建立汽车维修管理系统

为了更加健康地发展交通运输和经济,必须要有健康的汽车的维修管理平台。汽车的维修管理系统是保证汽车健康的重要保障。

1.4建立汽车检测系统

建立检测系统,以保证完好无损的出发和完好无损的回来。出发时记录相关指数,进行有效的故障排查;途中,时刻反映汽车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汽车运行的稳定。保证交通畅通无阻,排除危机,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1.5建立驾驶员培训系统

培养每一批学员,就像培养优秀的具有创造价值产品。只要具备了某项技能,便有价值的存在。要使每位学员深刻了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建立驾驶员培训系统,使学员更好地学习,创造价值。

2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

有关部门的研究发现,市场上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在公路、水路、铁路等方面。因为各方面的问题不同,所以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落实每种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1公路管理系统

以公路为研究对象,必须做到录入、修改、查寻、总括等信息的共享,生成报表反映相关情况,让整个运输系统完善到每一辆车,做到尽量不出错、不返工,从而不断提升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2.2水上管理系统

对水上各个船只进行资料录入,每天定时反馈船只的配载情况;为顾客需求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经济的创造在于每个细节的把握,所以水上管理系统的细节势必比其他地方更加重要。

2.3工业交通系统

在交通企业的交通管理系统中,要做好信息的相关采集,生成各种有用报表,形成适当的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为更加方便快捷地实行配备做出指导。

2.4人事管理系统

对公司人员进行管理,录入相关人员的资料做成档案。通过个人的基本信息,判断出适合的岗位,对公司人员进行有效删减,做到不多用、不滥用。

2.5行业管理系统

这个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公路和水路,录入有效的船舶和车辆配载行程等相关信息,在信息系统里面形成共享,使顾客能就近完成合作。

2.6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相关内部资料的管理,接收并处理相关对于交通管理的信息资料,生成各种报表方便后期工作的开展。

2.7计划目标管理系统

计划目标管理系统是为了实施计划,达到计划指标,并达到经济效益的提升。此系统对公路、水上交通运输进行计划的制定,生成管理方面制定目标,以保证达到市场需求和运输企业的配备完美利用,保证其生产平衡,并稳定、健康发展。

2.8统计管理系统

这是对公路、水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根据相应的运输情况做相应登记,做出严格判断,并根据完成目标的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计划,然后进行经营效果的检查,反复推进和修正,力争做到更好。

2.9基本的建设管理系统

此系统专门针对各个工程项目,建立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的完备的数据库,并生成相应的报表。根据资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其投资状况,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2.10办公文书管理系统此系统是对外来文件的接收、整理、汇报等工作的管理,以有效的系统化来简化工作量。此系统中,这些文件可以进行存储、备份、恢复等操作,有利于管理资料。

2.11科技资料管理系统

此系统是对科技项目的资料进行保管,避免技术方面文件丢失或泄露,以防止意外发生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完善的接收顾客信息、要求,定位企业的车辆船只等配载信息,对运输工具的检测和维修等几个方面。目前的运行效果显著,运用灵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地,系统大致实现了以上11个子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完善了系统的资料管理,为交通运输市场做出了极大贡献。系统建立了以汽车、船只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网络系统,在实行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共用的良好网络信息系统条件下,实现了运输行业的崛起。系统主要针对船只、车辆等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运输方便化、实用化、稳定化的研究处理。以物质资源和交通反馈信息判断是否能继续进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网络进行基础数据交换,以达到灵活、简单、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

此外,系统能更加有效地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状况和经营情况,准确无误地反映车辆、船只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变化状况。由于实行网络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所需的人力、物力自然减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投资。系统建立了多个基础数据库方便子系统录入、查寻、修改、汇总等报表的生成,从而方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检查。系统的信息量高达1000万左右,有利于节省更多时间、人力、物力的支配、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管理改革,提高工作要求,达到更高的质量,是目前所要做到的目标。本系统在处理相关失误的决策上,具有高速度、范围广、高准确度等优势。此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各企业的交通运输管理,还可以用于各交通管理部门管理城市交通运输。此外,它功能全面,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可信度。经济效益面前,它不仅提高了部分企业的收益,也大大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系统不仅结构层次合理,还具有良好的可读性,适用简单,且编码字典的联机使得汉字输入栏更为方便快捷。由于此系统应用了代码、数据接口标准化、程序通用化、输出打印规范化等技术,所以兼容性能非常可观,系统运行安全、保险,可以全国范围使用。

4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交通先行是重点。此系统融入高端科技,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收益,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春辉.基于Web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潘凯华,邹天思.PHP开发实战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邹天思,孙鹏.PHP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卜佳旭.基于MVC模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篇2

着力政策法规建设

城市公交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目前,辽宁省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明确全省城市公交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责、管理依据。这就迫使辽宁省应该提前准备,多方调研和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出台《辽宁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准备,并且配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配套规章等,使省级法律法规的出台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全省城市公交行业的管理,监督督促全省各市、县公交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业,省级管理部门应该科学规划、论证制定全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标准和诚信考核,通过各种体系的建立,来对各市(县)城市公交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指导。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交系统运力规划、公交系统网络规划和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作为省级城市公交管理机构的重点是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的制定、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定辽宁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规划,为全省城市公交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力度,通过完善行业规划,强化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基本平衡。

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立大运量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之间的合理结构和增长比例,确保各类公交车辆协调增长,明确城市公共客运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时序,明确各市县城市公交规划的标准要求,为城市公共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下属机构单位管理

为加强对市、县城市公交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市、县行管部门的考核,制定可行的城市公交评价指标,在引导全省各市县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全省各市县的积极性。指标首先可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两大指标类型,其中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两大类。

省级管理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权重对各市(县)的城市公交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包括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指标等,对全省各市县的城市公交评价进行排名、考核,以促进各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城市公交管理部门在制定全省城市公交规划的同时,可以适当参加市级城市公交规划,主要在其评审、制定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对各市县财政投入数量,每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里程、车辆更新度、站牌建设数量等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根据平均加权确定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模型的分数。

全省制定基本的城市公交服务标准,联合省工会等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开展全省优秀驾驶员、从业人员评比等文明创建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交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排放要求做明确规定。

建议从业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等纳入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接受岗位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对车辆加强安全检测与维护,逐步增强科技含量,安装GPS等装备,在借鉴客运班线运输车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公交客运车辆管理标准依据。实现辽宁省公交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加强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尽快把城市公交企业诚信考核纳入行业管理,结合行管部门的考核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借鉴班线客运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出台考核的具体实施细则。尤其突出对城市公交企业的安全和服务两方面的诚信考核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整体城市公交系统评价的组成部分。转贴于

加强部门间合作

城市公交由于其特殊性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密切性,决定其管理难度,且城市公交涉及到大量的政府投入、财政补贴、城市规划、运行安全等工作,与政府多个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这就需要行管部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范围与深度,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横向管理部门的联系。众多的规章、政策的实施需联合多个部门或者以政府的名义贯彻执行。

明确界定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交警、城建、规划、财政、国资委、物价等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府部门的最大支持,能够制度化尽量制度化,建立定期会议联席制度,由政府部门同意组织。

城市公交管理的统一,首先应对许可文书、审批程序、处罚案卷等进行标准的统一,增强全省行管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与法律水平。省级公交管理部门的法规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城市公交管理、许可、处罚等案例以及相关标准统一文书、案卷模版。

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各市管理情况,同时调研城市公交发展的实际问题,总结各市好的经验,在全省能推广的就统一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也给予肯定。定期召开全省城市公交协调会,听取各市县的管理意见,加强纵向的沟通。对其全省行业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其素质。做到辽宁省城市公交管理可统一的统一,可借鉴的借鉴,建立严格的标准,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水平。

正确处理城市公交争议问题

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由以前的多部门管理,统一归****通部门管理后,面临较多矛盾和问题的理清,这就需要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多年管理交通运输的经验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明确。

尤其是推动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的协调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城市公交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其轻轨、地铁、BRT、城际铁路、客运班线运输、出租车客运、私人交通的相互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存在众多理论和实际上的矛盾。

许多运输方式的运营范围、运力配置、网络布局、换乘体系、运输管理权限的分工与配合需要省级管理部门联合市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研究确定,为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制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交叉、重合地区矛盾解决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尽快厘清具有模糊、争议的问题。

明确县级公交管理体制

目前,辽宁省县级城市公交管理,基本都是采用班线客运兼运营的模式,城市公交的具体管理模式没有采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交的供给须提前满足,由于居民出行的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连续的,而城市公交的供给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使供给具有跳跃性,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提前理顺关系,明确目前经营县级城市公交的经营者经营模式必然面临着向城市公交化运营的改革。

省级管理部门充分调研,联合市级管理部门对目前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在制度和机制上制订完备的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和规范的公交运营机制,实施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与目前经营者协调,达成一致为以后县级城市公交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3

摘要:作者针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城市交通的定义,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以及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对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 交通运输 效率

城市交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城市交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坚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找出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

1、城市交通的定义

城市交通是实现人流、物流、车流和部分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并到达一定目的地的基本手段,是整个城市生产、生活从静态转入动态,完成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多种活动的主要保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包括为了实现上述空间位移而提供的城市道路、桥梁、铁路和航空等运输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车辆、货运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出租汽车、私人小汽车和公用停车场等交通载体,城市交通正是统筹整合上面的各种组成要素,实现空间位移,从而实现各自活动的不同目的和不同价值。

2、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总体运行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指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一定的交通投入对人们交通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在交通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不同的系统目标、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评价都不同,评价结果都体现出独特性。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交通运输效率的细化分类,从宏观角度来说,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指一个城市的客、货运系统对人们交通需求满足程度与城市交通系统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益/费用”来衡量城市交通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益。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无边界的系统,它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组成的系统,可以利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交通工具的运营效率、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效率以及政策对城市交通发展所持的态度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运输效率。

3、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

3.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因素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影响交通网络的运输方式特征的变化,二是经济发展影响着道路等级、通行能力等特征。所以城市产业布局的变化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居民出行对交通工具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更快捷、舒适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将逐步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将向机动化出行转移,这种变化直接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从而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3.2城市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方式也称城市交通结构,交通方式结构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作为满通需求的直接载体和工具,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在运行方式、运行速度、运载能力、运输成本、可到达范围、道路占用面积、舒适度、安全度等指标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它们的运输效率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城市结构条件下,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适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交通需求的平衡,从而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决策水平。加强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道路以及城市环路建设,完善城市快速交通网,拓宽路网密度,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提高道路交通容量;加快停车场建设,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增加公交专用道,新建和改扩建公交枢纽站和其他枢纽站场。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上,拓宽融资渠道,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引进特许经营制度,多方筹措城市交通建设资金。

(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从而提高现有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本文认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成立统一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加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积极推广以EDI、GIS、GPS等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用智能化交通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流向,调节道路交通负荷时空分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控制等交通工程设施,并加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加强机动车管理,加强停车规范和停车管理:健全相关城市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努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推广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新型清洁环保交通工具f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及电动汽车等;在交通工具安全领域,加强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提高交通工具的被动安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广泛引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应用到城市交通系统中来,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一、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提高对城市交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综合规划,减少交通拥堵情况,实现城市交通运行的快速与通畅,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加强城市科学规划首先要对城市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如商业区、居民区、住宅区等,确保每个区域内医疗、教育、工业、商业、农贸等功能的齐全,减少城市内人流跨区域的流动量。接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科学的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通过辅道引入的方式减少城市主干道与支线干道之间的交叉,尽可能的减少红绿灯交叉路口。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时,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包括公安交警部门、电力公司、通讯公司等。确保在城市道路建设时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管线铺设的预留,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最后,需要对城区的停车场进行合理规划,适当的增加居民住宅区和老旧商业区中的停车场数量,在城市的郊区也需要设有一定数量的停车场。鼓励市民在城区内的出行尽可能的搭乘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限制城区内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减少城区通行拥堵,对城区内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公交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置,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运行的秩序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职责与根本任务。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使市民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从而使市民在出行中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公交方面建设的投入,对老旧公路进行改造,采用油电混合、油气混合或纯电动的车辆,对公交的线路和换乘站进行合理的规划,增加公交车的班次,扩大其覆盖面,使市民在乘坐公交车出行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其次,加强出租车公司的电子商务建设,鼓励出租公司积极的组建网络电召平台,使用电召平台进行载客,让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即可随时叫车、打车,提高市民出租出行的便捷性。最后,不断提升公共交通车辆的舒适度与服务水平,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修,保证车辆环境的干净清洁,让乘客乘坐更为舒适,此外,还需不断提高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司乘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让乘客感受到优质的服务而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三、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通过建设并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从而确保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以城区的公共交通基本情况、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为依据,只有确保这些信息的完备与通畅,才能使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的综合利用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也被更多的应用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中,未来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将主要朝着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当前我国像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从发达国家中引进并应用了城市交通控制和道路监控系统,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了成效。

四、结束语

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在其迅速发展中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对当前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相违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当务之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减少城区通行拥堵、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大力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从这几个方面做起相信能为实现低碳运输作出积极贡献,从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马凤军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秦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凯东.在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1(01):182-182

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通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方式这种适合人民群众的交通方式作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边界的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1.1城市化和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每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特大城市,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调整,所以,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的正常需要。

1.2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的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来自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的美国以及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实际上就是指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能够不断的向着新型智能化的模式去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

2.对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规划进行介绍分析

2.1根据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定义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

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现金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有关的垫资信息管理技术融合到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进而实现智能系统的管理,同时也能够实现人和车辆以及道路之间的相互统一,最终也能够实现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之中的智能管理系统,同时也能够全方位的对城市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性的准确安全管理防护。目前必须要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设置交通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内容:城市管理系统当中的车辆控制以及安全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对行人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自动生成的公路管理系统。

在具体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设置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看做是一种工程技术上面的进步,同时也要将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看作是对我国城市人民群众的出行目标的满足程度作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在对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就是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模式之下,进而实现城市居民的交通环境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也能够使城市交通的运行在社会的范围之内和谐的运行,最终做到促进城市交通运输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的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以及交通安全。

2.2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下,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屏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就是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2.3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正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办法里面,所有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都有一个最长的管理使用期限,这个期限到了之后就要求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运行进行整改目前,根据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运行的需要,要求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各种信息进行持续化的智能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智能管理城市的交通运输模式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更要根据智能管理系统信息的连续性来保证子孙后代的城市交通运输安全。

对于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战略的空间范围层面,并且在我国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系统当中,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我国城市的规模问题。当前,我国的每个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大,并且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面临着空间的尺度发展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靠考到城市空间的局限性以及城市每个区域之间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通过对有关的信息采集以及智能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出最合理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每个区域当中的交通运输的合理发展。

3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之路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成后,尤其是形成网络后,能够安全通常,首先取决于交通工程基础设施的设计是否科学以及合理,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完善,这项基础包括:对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建立,从而科学以及系统、全面地对城市交通各项基础信息进行掌握,把影响城市交通的各项综合因素进行找出,在一定程度上要全面认识城市交通问题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预测以及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还包括对整个城市的路网进行宏观交通组织、交通流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条主干道、每条次干道的交通流量均衡以及合理,包括对城市每个交叉口、每条路段进行相应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渠化、相位设计、标志标线的设计等等。

另外一项相对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城市信息系统,任何一个系统能否得到高效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准确以及科学有效、实时信息。在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及产生的社会变化与进步我们已有目共睹。信息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同样,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也是发展ITS的重要基础,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是否完备,能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准确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将进一步的影响到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总结: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才能够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是成为了目前人们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本文当中通过对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简单的说明了目前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的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冬辉.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232.

[2]王宙h.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分析,策略,组织行车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的交通系统作为大中型城市的基本交通设施,是城市中仓储物流和人群高效流转之基础,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城市的布局和形态能够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而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也能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两者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随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城市居民的出行量以及出行强度都增长迅速,对出行质量之要求愈来愈高,这些都对城市的交通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国内外之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拓宽道路以及修建高架桥等措施已经不能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甚至有可能加快城市资源的消耗,威胁城市的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而轨道交通依靠其大容量,高速度,低能耗的优势,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解决大中城市的交通运输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

经历过大中城市快速发展的不同历史和时期,城市大众交通系统已经经历了马车时代、电车时代、公交时代,正步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时代。一般来说,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是以轨道运输作为主要技术特征,在城市的公共大众客运交通运输系统之间具有中等及以上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为市区内的公共客运来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根据交通构筑物形态、运输车辆类型、运输站点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按照建筑物形态和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

(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称之为地下铁路;

(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之为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之为高架铁路。

1.2 按运能范围和车辆类型划分

主要有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和客运自动轨列车、自动导向交通、微型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等,其中前四种最为常见。

大力兴建城市大众交通运输系统是比较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城市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和人口情况,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以公交系统为支柱的原则,在大众公交的发展工程中,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以快速轨道交通作为骨干的快速发展方针,这也是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要遵循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平行的原则,城内交通和城外交通相互衔接,快速轨道交通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支柱的多钟功能以及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综合的运输管理体系。

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容量巨大,速度非常高,能耗相对极低的符合绿色交通原则的出行方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现状以及轨道运输的自身极大优势决定了轨道运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交通运输管理中具有的支柱地位。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前期目标是:从现在开始,花费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争取努力建成涵盖地铁和轻轨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达到两千公里,努力使城市人口在五百万人之上的超大现代化城市,大中型轨道交通运输和管理系统承担的客运量尽量达到城市总客运量的百分之五十,个别城市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上下。为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今后我们国家每年需要投资并建成四十到七十km的地下铁路或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以下研究方法并贯穿于本文的研究中。

2.1 系统研究的方法

从宏观入手,重点研究不但涉及到抽样调查、模型建立、理论预测等基础内容的研究,也涉及到了大中型城市的大众公交系统,规划格局和治理环境等各个专项,彼此间的重要研究成果会相互渗透和影响。我们必须在轨道交通运输和管理这个比较宏观的的系统层面上,贯穿统一的思想辩证和实际研究,才能让每一个子项的研究结果更加充满说服力和可信度,即使我们必须要从个别子项加以考虑,也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2.2 渗透着规划理念的运输组织管理方法

实际上的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是极其复杂细致的工作,除了受所能够获取的数据制约之外,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对解决交通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运输组织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艺术。

2.3宏观与微观的方法

宏观的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结构、骨架、通道,或者用于考虑长远的、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和城市间的轨道交通之间的协调关系;微观的方法则是更多运用于解决轨道交通的各运营组织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组织好轨道交通的运营等问题上。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线路规模化和网络化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在针对单一结构的运输组织形式不可能再适应今后的大规模的公路网结构,需要有与路网的结构相适应的基于路网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策略研究。

典型的单纯的使用传统方法,即站前站后折返,其列车的最小折返间隔时间都比列车的最小追踪间隔时间要大很多,二者不互相适应,成为轨道交通系统行车密度的关键,而且前所述所示的站前或者站后折返站的典型站形为最简单的站形,其折返间隔时间上网计算值是理论值,既没有考虑要配置一些必要之配线,又没考虑轨道交通系统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以此为基础而计算的列车最小的折返时间间隔值是最小值,若考虑以上因素的话,列车最小折返时间将会更长。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己经不再为院校和研究所做的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向已经转向技术以及管理等比较具体的领域。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到了技术化和网络化以及多样化的崭新阶段,就像己经开通的重庆单轨和武汉轻轨还有广州采用的线性电机驱动交通系统,首都机场的三期工程所采用的自动导向系统等。

篇7

当前,低碳经济理念不断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文章从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内涵开始,立足我国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现状,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的密切联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低碳经济视阈下如何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视阈;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对策建议

公共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发挥重要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并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断加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实现绿色生态健康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大重要任务和课题。这就要求公共交通部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出发,来努力提升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从而积极探索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道路。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999年,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在著作———《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后不久,这一概念逐步被政府所认可和吸收,在2003年被编入英国能源白皮书,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开启高能效、低排放的“新工业革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启示。我国最早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明确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政府主张,提出若干设想,并在其后在许多地方开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和试验。比如,珠海提出申请要建立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拟定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山东省淄博市提出“加快建立低碳循环型生产模式,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三低”(也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点的生态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发展观念改变、创新低碳技术和制度,从而研发低碳产品和提供低碳服务,有效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清洁能源的消费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经济社会活动的低碳化,实现最终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清洁、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涉及社会生产模式、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关乎国家权益和发展前途的一场全球性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二、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的密切联系

(一)我国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经建起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公共汽车、火车、轻轨、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几乎应有尽有,在方便人民群众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最为常见的公交车最容易成为人们投诉的焦点。一方面,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乘坐公交车尤其是上下班途中乘车拥挤现象还普遍存在,使得人们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还存在一些不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设施陈旧、公交车性能差、公家车道被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公共交通运输秩序还比较混乱。此外,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还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和运输需要,存在晚点等现象。

(二)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发展密切联系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时代的新课题。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公共交通事业,其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因此,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紧密相连。此外,基于低碳经济视阈来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还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降低公共交通运输成本,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三、当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规划运营线路存在不合理现象

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原因,以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都比较随意,大多都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居民出行需要考虑不周,加之对水、电、气和工、农、商、学等各部门沟通不够,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造成出行速度和运输质量不高,主要干道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停车场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从而使公共交通能源消耗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二)公共交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实现有效、有序的公共交通管理,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重要保障。由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行业分割等原因,当前我国关于公共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之间还存在协调性不强、反映滞后等问题。这就使得当前的法律制度只能从主观行业和方向进行规范管理,而难以实现综合协调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为一些公交司机等人员违规运输、不守秩序、浪费资源等提供了“越轨”空间。

(三)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有待提升

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科学技术是重要支撑。由于私家汽车的大量兴起,许多城市对公共交通信息网络的设置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从而导致许多公共交通运输问题的产生。当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交通管理体系的重要科技发展方向,对促进公共交通运输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我国一些城市大力从国外引入各种类型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开发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等信息化系统,但到多数城市还存在着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公共交通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四、低碳经济视阈下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规划公共交通路线

要增强规划意识和战略意识,积极建立现代公共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具体实际,加强对公共交通线路的科学规划。一方面,要本着利于群众出行的原则,加强综合协调和科学控制,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交车、地铁等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调控政策,规划好公交车专用车道,对私家车进行一定路权限制,有效治理私家车挤占公交线路问题,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此外,还要做好公交线路与水、电、气和工、学、商等部门的协调,减少和避免相关因素对公共交通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二)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制度

要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具体实际,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公共交通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为实现有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大公共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交车司机等人员的规范行车、安全行车意识教育和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公共交通效率或造成公共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从整体上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出行质量。

(三)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设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有效的公共交通管理和节能减排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成为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现代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努力完善公共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即实现对公共交通车辆性能、能耗的不断改进和及时监测,又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有效管理,切实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设水平。

(四)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工具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申报和公示制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排放标准,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五、结束语

公共交通运输对于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低碳经济在探索发展中对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践行发展新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要树立低碳经济思维和视角,切实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存友 单位:舟山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霞.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1(10).

[2]金绮丽.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3]马凤军.浅谈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

[4]陈伯浩.论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发展之路[J].质量探索,2016(06).

篇8

关键词 物联网;交通运输;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67-0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以及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新时期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物联网作为全球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是其必然发展趋势与选择。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势必将大力推动智能交通运输行业的优化整合,其所创造出的巨大应用空间与市场价值是我们不可小觑的。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物联网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 物联网的基本概述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租出部分,简单来说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一种互联网表现形式。这样的基本定义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1)物联网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互联网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互联网角度来说,物联网就是对互联网网络的一种拓展与延伸。

2)物联网支持下的联网用户延伸到了各种类型的物品与物品之间,这些物品之间信息通信与交换的过程都能够在物联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中进行。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类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管。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时期,各种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机关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都是物联网的应用手段。这一网络系统及其应用技术自形成至今已有10余年的发展历程,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了物联网的最关键也是最核心应用领域。

2 物联网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交通管理基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纯自发”的管理模式。各个参与到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驾驶者仅仅依靠自己的判断选择行车与出行的路线。城市交通覆盖中的各种信号标志从本质上来说只能起到一种静态的指导作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道路资源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实现,整个城市道路交通频频出现拥堵甚至是瘫痪的问题。然而物联网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却能够很好的改变这一局面。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城市内的道路与车辆行车信息都能够被及时的收集到物联网储存系统当中,借由超级计算中心计算出最优化的交通指挥方案,并为行车人员提供实时最优化的行车路线,确保出行安全与道路畅通。

当机动车辆在突发交通事故时,车载终端设备能够及时向交通运输管理中心或是调度站发出相应的信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突发通事故带来的道路拥堵。与此同时,与该交通事故发生地处于统一路段的后行车辆也能够及时收取到由车载设备提供的第一手道路资料,及时改变行道路线,避免拥堵。

在物联网支持下,一种新型的,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而实现的智能化交通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在各种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呈现出了较好的应用优势。当道路行车车辆进入系统传感器监测范围之后,终端节点系统能够在磁力传感器装置的作用下获取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相关信息,并依托无线传感网络将这一个终端节点所获取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下一节点装置中。当下一个节点接收到车辆行驶速度信息并监测到该行驶车辆时,系统就能够根据两个节点所提供的车辆行驶速度与行驶路线判定该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是否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及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变道现象。在此基础之上,整个城市交通运输网络覆盖中的各个终端节点能够将其在一定时期内所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网关节点中,通过数据融合为各个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另外,在终端节点装置中安装诸如湿度温度、气体、光照等指标的传感检测系统装置还能够配合终端节点进行交通环境、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空气能见度等指标的检测,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综合化网络的构建与完善。

3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需求。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典型代表,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应用意义。本文对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谢明.物联网在交通运输物流中的推广应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

[2]卞钧霈,崔优凯,潘志炎,等.物联网在浙江交通应用的设想[J].公路,2010,08.

篇9

关键词:快捷高效 城市交通 持续发展 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需考虑土地的有效利用、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综合因素。

一、现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交通消费者的需求,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互动,给文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加剧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城市通病。如何选择城市交通工具,达到绿色出行,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彻底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对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重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导致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教育、文化活动。

(4)资源消耗。城市交通,特别是个人机动化交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交通运输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运输发展所需的土地、原材料以及运输的能源消耗。在土地占用方面,尤以小汽车为最。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另一项资源―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可以说,现代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巨大的能源消耗去驱动的。在发达国家,由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使其交通运输能耗在整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欧盟国家中交通运输是能耗增长速度最为迅速的行业,从1985年至1997年该行业能耗涨幅为42%(年均3%),而行业的能耗仅增长11%,道路交通的能耗占交通运输能耗的73%。

(5)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NP的1.5%-2.0%。

二、制定交通发展策略,为城市交通提供必要的管制和调控

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挑战交通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应以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人民的需要。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如今中国的大中城市,随着人流量、车辆的骤增,交通堵塞、拥挤现象愈来愈严重,而城市的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不可能通过扩充面积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那就只有通过充分发挥现有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潜力,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增长,才有可能用有限的资源保证道路交通战略基本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思考,交通发展策略应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1.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建立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

2.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公共交通系统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调节都市发展,因此,成为现代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选择。通过交通需求管理限制私人汽车和中心商业区道路资源的使用,促使出行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实现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有效整合

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人和货物商品在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运输,这就使得交通规划必然是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交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就利用土地使用规定城市地区功能从而有计划地引导未来的运输是保证交通系统持续发展和快捷高效的基本措施。除了利用土地使用政策,还要通过整合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来管理交通需求。

四、建立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应包括城市捷运系统、城市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出租汽车系统四部分。城市捷运系统主要承担连接主要地区间频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保证整个交通系统宏观运行的效率和稳定;城市轻轨系统主要用于连接捷运站与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从而实现真正的门对门交通;公共汽车系统主要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通;出租汽车系统主要填补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间的空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限制私人汽车的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虽然公共汽车系统的运行不如轻轨系统稳定可靠,但数量庞大的公共汽车运具和星罗棋布的车站仍然可以保障系统的整体效率。

五、控制交通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满通需求和实现平衡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静态的车辆配额系统与动态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两种主要方式对交通需求进行管制。车辆配额系统是通过限制车辆年增率和增加机车拥有人的负担,有效控制长期范围内车辆数量的增加,促使人们选择公交系统。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是通过对用户实施电子收费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通过额外的收费,它使用户在不必要的时候避免进入控制区域以降低交通成本,从而达到减缓阻塞的目的。总而言之,车辆配额系统增加用户购车的固定成本,道路收费系统则增加使用车辆和道路的动态成本。通过两者的结合,有效地进行了对交通需求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的调控,有力保证了以公交系统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

六、广泛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高服务水平的交通系统不仅依赖于合理的规划方案和适当的交通需求控制,同时也离不开动态的交通组织、管理技术和策略。智能交通系统正是一个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对城市交通网络实施系统性、整体性管理和监控的有效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通过实施动态的组织管理策略并提供及时、全面的交通信息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最终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

篇10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和交通基础设总量规模不足,各种运输方式都处于规模扩张的大发展过程中,对外交通又主要是由省和国家进行规划和建设,地方的影响和投资能力有限,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和建立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思想并未在交通规划与项目实施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体现,缺少战略性统筹新规划,宏观协调目标不明确,协调能力不足。各种运输方式基本上都是以自我规划、自成完善的系统进行发展,造成综合运输的整体性不强,资源的有效利用未被充分发挥,与建成以人为本、安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还有很大距离。

一、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层次不高

总量规模和路网密度以及通达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主要通道的基础设施数量和强度需要大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综合运输网络密度、通达深度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这种水平总体上仍然是一种初级阶段的水平,除了部分主要干线技术等级较高以外,其余的基本上是处于一般的连通和通达水平,与达到畅通、快捷、舒适、安全、低成本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2.与东部地区相比,缺少水运,尤其是缺少对经济和整个运输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的沿海港口的支持,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综合运输结构不完整以及不利的成本因素,本应要求要有比东部更发达的陆路交通运输系统,然而现实是:仅有网络密度单个指标处于差不多或较有利的水平,网络的整体水平和整体功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级以上公路里程仅占全部公路里程的13.86%,明显低于沿海大部分城市的水平。

3.经成都进出四川的铁路客货运输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其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线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此外,车站等设施能力也严重满足不了需要。

4.机场运输能力日趋饱和,需要增建第二条跑道;随着未来旅客和货物航空运输需求的继续增长,远期单个机场难以满足成都大区域的运输需求。

二、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尚未形成,交通的瓶颈制约依然严重

随着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使用和部分铁路线路的改造,成都市对外交通运输状况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对外运输依然非常紧张,尤其是成都市和四川省最主要的赖以减弱地缘劣势的铁路运输方式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旅客运输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货物运输满足率低,现有线路除了宝成线是复线外,其它都是单线,线路通过能力低,运行速度慢,尚未真正形成大运输能力的大通道,未能对成都以及四川省经济的发展提供克服运距长和成本高劣势的畅通、快捷、低运输成本结构的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的强有力支撑。

三、尚未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系统

1.虽然成都与周边城市都建立了高速公路连接,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条件和紧密了关系,但是,改善的程度还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和促进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自由流动,这其中的因素很复杂,但作为载体的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都是以各个城市为中心向外规划和建设,而不是从区域整体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和建设;其次,并未建立适合都市圈和区域发展的区域城际交通运输体系,以支持资源共享、人员流动和功能合理分工;

2.对紧密城市间合作和支持区域一体化最强有力的交通方式——区域城际铁路尚未开始建设,区域城际之间的交通连接强度不足,制约了区域交通整体功能的加强;

3.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还未能有效引导城市资源和人口向周边扩散和沿主干通道城镇化的加快形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现有高速公路的功能设计主要是为长距离服务,为区域城镇化服务的功能比较薄弱,主要为区域服务的区域城际高速公路尚未形成和规划建设。

四、城市交通拥挤严重,城市轨道交通骨架尚未形成

造成成都市交通拥挤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密度不够,受土地资源条件制约和规划局限的影响

城市中心区支路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120万人,担负城市交通骨干、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轨道交通还处于空白阶段,才刚刚开始规划建设,致使市内小汽车使用急剧增长、地面公共交通拥挤、城市道路能力使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运转效率低下,而且扩大了城市污染;如果城市轨道交通不能尽快形成骨架网络,城市交通状况还将会进一步快速恶化,同时还会增大未来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的代价。

五、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协调性差,一体化的运输系统尚未形成

1.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元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各自管理和规划建设,综合宏观调控能力弱,综合运输发展的理念难以较全面贯彻,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总体不足掩盖了从构建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对资源更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