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篇1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字对于幼儿来说,较抽象、枯燥,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引导学习。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环境的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以游戏为饵,诱导幼儿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接受,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幼儿的接受能力有准确的考量。在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

1.主动性。转变学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观念,明确教师在自身的教育过程或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者,幼儿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使幼儿彻底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

2.探索性。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动手、动脑活动,认识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综合性。数学教学游戏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情节性教学游戏、操作性教学游戏、运用各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六种模式,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综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4.娱乐性。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不再枯燥地背诗、不再烦闷地做题,以生动活泼的游戏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逼迫幼儿学习。通过开展各类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5.全面性。数学游戏活动与美术、音乐、体育等结合,让幼儿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同时,活动数学游戏所选择的游戏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动手型、动脑型及动口型全面结合,让幼儿全面发展,快乐学习。

二、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

1.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笔者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笔者还设计了各种样式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篇3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 培养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52-01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 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合肮撸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 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 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 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3] 穆志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9(9):336-337.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艺术性 探讨

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二、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搜集了大量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教学游戏。如:小班区别“1和许多的”情节性游戏“小白兔拔萝卜”;中班学习分类的操作性游戏“动物找家”;大班学习组成的口头游戏“碰球”、“小鱼游”“对数”等等。再如,学习了“5的相邻数”后,我就和幼儿一起玩“抢椅子”的游戏,进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示5把椅子,晴名幼儿参加游戏,教师击鼓,游戏开始,鼓停,有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由此,通过对应比较,得出5比6少1,抢不到椅子的幼儿淘汰出去,这时,椅子和幼儿一样多,拿掉一把椅子,继续游戏,再通过对应比较得出5比4多1。总之,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犹如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的比较、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三、数学教学和美术活动相结合

针对幼儿喜欢画画、折纸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画画、做做、玩玩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了5的加减运算后,我让幼儿折出5只小船,一边动手操作自己的小船一边编出加减应用题,再进行解答。

再如,在“认识时钟”时,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钟表,再引导幼儿画出钟表,在作画的同时让幼儿分清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进一步明确它们的作用。画好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画的钟面是几点几分。这样,手脑并用,很快就掌握了认识时钟的要领。有不少小朋友回家后还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硬纸壳制成了钟表模型。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便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四、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即是说儿童是通过摆弄物体和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幼儿好动,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空间,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如积木、天平、七巧板等。当幼儿操作这些东西时,教师可以发问,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你怎样去做。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问:“这些积木除了能搭平台外,还能做什么,做给我看看?”教师不能简单的告诉幼儿方法,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反复操作,试验。当幼儿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后,教师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再如,教幼儿认识时钟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结构,整体上感知,然后用画笔画出钟表,在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时针和分针,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不断地让幼儿变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教幼儿认识时间。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会了认识时钟。

篇5

[要害词]幼儿数学教学生活游戏

《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导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触事务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导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爱好,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朴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朴的问题”。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假如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爱好。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爱好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爱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数学教学艺术,以期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幼儿教导阶段属于启蒙教导,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闻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把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详细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朴,太简朴提不起幼儿的学习爱好,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承学习的爱好。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二、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索,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胜利感,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爱好。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布满了好奇,常常会问一些感爱好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胜利的喜悦。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领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导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详细,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把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重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领悟胜利的喜悦,加强自信心。

四、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闻名教导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即是说儿童是通过摆弄物体和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幼儿好动,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空间,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如积木、天平、七巧板等。当幼儿操作这些东西时,教师可以发问,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你怎样去做。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问:“这些积木除了能搭平台外,还能做什么,做给我看看?”教师不能简朴的告诉幼儿方法,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反复操作,试验。当幼儿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后,教师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再如,教幼儿认识时钟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结构,整体上感知,然后用画笔画出钟表,在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时针和分针,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不断地让幼儿变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教幼儿认识时间。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会了认识时钟。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详细,使幼儿在形象中主动去发现、探索,提高学习的爱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但是操作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材料越多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越新奇越好,这些认识是带有偏见的,教师要建立对操作的正确认识。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化为详细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索,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家荣.让学生在操作中快乐学数学.幼教园地,2009,(11).

篇6

关键词: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言表达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关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培养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幼儿用语言表达,如:教师讲解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孩子倾听教师讲解后需要反馈对数学操作规则的理解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

(二)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任何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知道是否正确。在进行数学思维交流时,只有良好的数学口语能力,才能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正确的见解。

(三)幼儿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语言表达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幼儿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幼儿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幼儿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为此,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准确示范、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自身语言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孩子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语言示范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表述要准确、简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幼儿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幼儿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孩子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有效提问 培养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提问,使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出示一个红色灯笼一个黄色灯笼后,问学生:“图上都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够顺利时,我帮他们进行梳理,把零散的知识连贯成完整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大大班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加法”时让幼儿观察放风筝图,复习2的组成问:图中有几个孩子?几只风筝?1人放一只风筝,2分成了几和几?让幼儿尽量回答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像小朋友喜欢吗?今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这类问题没必要多提。只有通过有效的提问才能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锻炼说话的能力。

(四)有效操作 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幼儿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由于幼儿语言区域狭窄,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如:在教学“拼一拼”时,每个幼儿一套七巧板和若干三角形图卡,教师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说出名称,再观察书上图:这幅图上有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幼儿自由拼图并说出拼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老师演示讲解,拿出4支笔,请出2个小朋友,问:1人可以分几只?(把笔分给2人),4支笔平均分给2人,1人几支?每人分到的笔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实际操作分一分,然后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同伴交流 培养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篇7

关键词:数学教育;幼儿;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1-01

在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我以幼儿主动探索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数学学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通过活动方案、教具演示、语言活动等形式。先演示给孩子看,幼儿则通过回答、操作等方式方法具体掌握。这样,教师的思维过程占主体,幼儿的思维过程则展示不足。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倡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因此,我认为应当把展示幼儿的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幼儿主动的去推理、思维,直至解决问题,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体现,如何运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幼儿在乐中学

一位大学教授曾这样说过,“不爱数学的幼儿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幼儿却很少找到”,这句话给我一个很深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试着应用故事教学,受益非浅。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则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孩子来说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设提问,激发幼儿主动思维

听完故事或看完故事表演后,下一步就需要教师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以往的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教师提问往往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小鸡有几只?”等等,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手里。而开放式的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打破这些条框束缚,引导幼儿主动的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设计开放式的提问。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怎么样呢?经过实验,我认为从结果入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如在小班数学课《按长短分类》的教学中,我们让幼儿观察场景的布置,设置提问:“森林王国里草地上有什么?”“小松鼠、小猴准备干什么呢?”在《按高矮分类中》让幼儿观察图片,“狮子为什么要抓猴子呢?”这些问题从结果入手,引导幼儿寻求事情发展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为什么小松鼠摘樱桃,小猴子摘苹果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象上不去小汽车怎么办?”“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门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让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此时,幼儿的操作活动也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在将出现的各种操作情况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找出最好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讲述操作过程。即教师通过“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呢?”等类似于此的问题,让幼儿用语言概括出自己“做”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幼儿对思维过程进行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多 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和效率。幼儿对动画片百看不厌,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幻灯、动画教学,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的欲望。

六、让幼儿在游戏获得数学知识

篇8

一、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潜力是无穷的,重点在于教师如何点播,如何挖掘,生活中的分分秒秒都蕴含着教育契机。

1.每天入园后可以选一名幼儿数幼儿人数,或数一数女孩人数,男孩人数。

2.在幼儿早上入园时,老师按次序发给幼儿数字卡,到幼儿来齐时,一起拿出自己的卡片,一方面可以认识数字,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幼儿对序数的了解。

3.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或碗筷。例如:分彩笔或画纸,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然后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数量并分发给每个幼儿。

4.平时带幼儿散步时,可以看看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例如:路边有几棵树;这间房子高,那间房子矮;这路灯柱粗点,那边的细点;这块地砖是梯形的,那块地砖是长方形的;夏天,穿薄衣服,冬天,穿厚衣服。

5.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各种工作,如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幼儿帮老师搬来7个轮胎或拿来8个皮球等等,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二、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情绪的有效途径,并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游戏本身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烈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自由,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幼儿在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还会产生自豪感,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也不会受到责备。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游戏中,如:绘画、体育、玩沙、角色游戏等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相信效果一定极佳。

1.幼儿在绘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画三幢高楼、五朵花、四朵云等等。

2.幼儿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就能给孩子们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知识。

3.幼儿在玩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玩搭建筑物,其中城墙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图形。

4.在玩音乐游戏时,当有若干个不同角色出现时,可以让幼儿数每种角色扮演者的数量,再算出总数。

5.在玩体育游戏《丰收的果实》时,可以请幼儿在摘完果子之后,比一比,谁摘得最多,谁摘得最少,多几个,少几个。

三、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不仅能让幼儿逐渐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1.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动手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

2.给10以内的数字排队,利用数字卡片学习相邻数。

3.分发给幼儿数字卡片和若干个雪花片,让幼儿练习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篇9

【关键字】高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创造却形只影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却很少有人在意中国创造,或许在其他国家或民族眼中,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广大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数学和逻辑学一样,是一门以思维为主的学科,而创新往往来自于人们思维上的灵感与顿悟,数学中思维的火花常常会爆发出创新的星光。数学思维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想象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以外,还要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思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遇到证明题时,我们很多时候从正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会束手无策。但是,如果我们从结果出发,看看要得到这个结果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结果来推导原因,这样题目就显得容易多了。从结果来探寻原因,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摆脱了常规思维,并且又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逆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形式的循规蹈矩,并且又在传统思维形式上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在传统方法指引下,学生只会成天到晚地按照教师、教材说的去做,这样他们的思维和思想就会接近僵化,毫无创新可言。所以,教师教会学生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创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要使学生明白以下问题:第一,教材和教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只要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可以大胆发言质疑。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信。第二,相信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个,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第三,让学生相信,很多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要看与提出自己不同的答案和见解。其实,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自信能力,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信时,学生才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思想被发现。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本身就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学科,在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很多思维上的创新和进步,都是在原有思维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学习已有的科学思维方法,并用它来指导学生创新。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逻辑思维的发挥。比如,解析几何题中如何层层推进去寻求最终的答案,这需要运用逻辑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演绎。合情推理,归纳推理、类比、命题的逆否、充要条件等,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思考一遍。可见,高中数学当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运用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逻辑思维,明白并学会论证的条理性,改变学生思维混乱、条理不清的状况。当学生学会了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思维具有了条理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就更近了一步。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家长指着路边的铁环,问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这像什么,孩子回答这是字母O,并且回答说这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家长当即将这为幼儿园教师告上了法庭,原因就是这位教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以胜诉告终。可见美国家长有多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间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因斯坦这句话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想象能力却是无限的,并且,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比一定的知识更重要。观察力是积累知识的前提,记忆力是巩固知识的基础,思维力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想象力则是人们进一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提出的一些奇特想法,教师不要置之不理,或是给与打击。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并且在教学中还要需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的方法,并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想象,多提出一些创新的想法和观点。

四、教会学生联系知识与实际

篇10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显性教育很强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教育方式,数学游戏是教育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使幼儿数学教育不再枯燥,容易接受。游戏是幼儿天性的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能力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动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将枯燥、抽象的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中,可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大班幼儿的5的分成,教师直接将幼儿带入一个数学区角,在这里有5个数量的各种玩具,拿出其中之一的小球,用碰球游戏来进行,小筐里有5个球,拿出1个球进行简单的游戏“小朋友告诉我,我的1球碰几球?”“老师告诉你,你的1球碰4球”“小朋友告诉我,我的2球碰几球?”“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

在游戏中边唱边学,很快就会把5的分成学会。通过这种游戏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重复的几句对话也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在这种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习效果显著。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周围客观世界的能力很低,他们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恰恰思维能力也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作为幼儿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游戏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一节小班的排序一朵小红花一朵大蓝花,两朵小红花两朵大蓝花,三朵小红花三朵大蓝花,幼儿用头饰来扮演,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接受排序规律,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序活动。这个过程幼儿均要求有一定的思维方式,而且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游戏化数学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幼儿数学游戏化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园都在重视区域的搭建,课程游戏化正在深入实践。尊重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幼儿在良好的区域环境游戏过程中,相互体验交往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区域活

动――班级小超市,幼儿在超市中进行角色表演游戏,通过选择采购自己所需物品时,他还知道了商品的价格与自己手中钱进行了一个比差,在付款时与其他幼儿的交流中达到交易成功。幼儿彼此间的接触多了,沟通递增了,社会性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四、幼儿数学游戏化尊重了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