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图书馆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图书馆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图书馆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室;实施方案;研究

【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第六届实践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91-2

高校图书资料室建设按照我国现行政策及管理体制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一般我们将高校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定位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将院系图书资料室看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与工具。但是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学校建设将为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因此,高校建立院(系)图书资料室不仅是文化设施和工具,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及时获取教育信息资源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我国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后,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笔者将从建设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学生图书资料室的意义和学生图书资料建设方案制定着三个方面来对高校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建设进行研究。

一、近些年来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所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

经费是保证院(系)图书资料室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图书资料大幅度涨价,学校所拨经费却没有随之增加,仅靠学院的小额经费划拨,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图书资料入藏量逐年递减和图书资料陈旧率与日俱增,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困难。资金短缺同时也影响着相关设备的购置,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影响着图书信息电子化的提高。

(二)管理体制分散

由于院(系)图书资料室在行政上隶属于各院系,但是院系对于资料室的具体业务工作无法进行专业性指导,这就造成院系领导很少关注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工作。而学校图书馆也没用专人负责领导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工作,这就使院(系)图书资料室在管理上成了“两不管”地带,长期以来,一直无人管理,这样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三)运转机制不够灵活,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只能按陈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转变服务机制。目前,图书资料室仅具有流通、阅览功能,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状态;因循守旧,而且大部分图书资料室仅对教师和研究生开放,本科生、专科生却无法借阅;信息资料来源渠道单一,“活资料”较少;情报功能较弱;藏书利用率下降。这些都造成了院系资料室目前运转机制不够灵活。

(四)各自为政,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多样性与专业性的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必须联合创造一种适宜于教学与科研的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领导,图书资料相互封闭,降低了情报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各院(系)资料室长期以来基本上采取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馆藏建设面面俱到,图书、期刊采购和学校图书馆不协调,每个资料室都成了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图书馆,使图书馆与资料室期刊的重复率很高,造成了图书资料的极大浪费。而且,院系图书资料室办公自动化水平低,图书电子信息数据库不完善,这也不利于网络电子图书资源共享。各院系资料室仅对自己学院开放,导致其他学院的学生及教师无法借阅图书,这也有悖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方向。

(五)宣传力度不够

高校的院系图书资料室尽管存在,但是学生并不知晓。在学生心里只认可学校图书馆,忽视院系有自己专业性更强的图书资料室存在。这样的图书资料室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

二、建立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意义

(一)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建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促进第二课堂的建设

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建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学习讨论的重要场所,既为第二课堂的开设提供相应平台,并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服务和信息咨询,为学生提供综合图书馆不能提供和不好提供的服务。因行政办公不处在教学楼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中心场所不同,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第二课堂开展的平台,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分两部分建设,一为教师资料借阅室,可供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借阅资料,二为学生资料阅览室,交由学生会组织学生进行自行管理,接受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帮助,学生资料阅览室资料来源主要依靠教师免费捐赠和毕业生毕业后的捐赠以及教师资料室更新下的基础知识图书资料,学生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根据个性需求开展学习,发展自我。

(二)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能为本专业和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要建设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和学科,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外,具有全面支撑能力的学科文献资源保障系统非常的重要。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就可以根据二级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目标,制定相关的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图书资料体系,为本专业和本学科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畅通的获取学术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三)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位置便利,突出的专业性特征,使其能自发形成学术交流功能

由于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就是建立在自己学院的教学区,这里也是本院师生活动的中心地带。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就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图书馆所不具备的这样的区位优势,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再者由于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所独具的学术气氛和条件,其读者群体都具有共同的专业,共同的语言,往往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引起同场读者的信息反馈,很多时候能针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自发形成一场小型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信息能够在彼此之间得到及时的传播和交流。

(四)构建和谐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每年大部分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将自己的书籍低价卖给手书的贩子,四年的书卖下来不到五十块钱,而当初花的近几千元的专业书籍就这样给浪费了。这些书贩子又将教材以打五折、七折卖给学校的下一届学生,赚取高额利润。而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存在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难题,毕业生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教材委托给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员,让其帮忙处理,低价卖给自己学院下一届学生,无论如何也能让其充分发挥其价值。或者直接捐赠给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供自己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使用,这也是让自己的教材有一个合理的去处,学院可以对这些捐赠书籍的毕业生颁发捐赠证明,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毕业生的图书不会浪费,也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制定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服务空间,获得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同

过去,院系资料室一般都处于为教师、研究生提供图书资源服务,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建立以后必须要拓宽服务项目与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发挥对本院系师生需求比较了解的优势,系统地对信息加以组织、分类、编目,使之有序化,形成适合本院系需要的各类科研课题的专题知识信息库、教学专题知识信息库等,提供专题检索、定题跟踪、科技情报查询等综合,定期向院系师生做好导航工作。与此同时,还应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扩大服务对象,向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提供知识信息,对社会开放,以此来得到各位师生的一致认可。

(二)加强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建立,读者对其的满意程度是评价资料室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资料室应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对读者的服务面,力求使库存图书、文献情报资料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满足读者需要,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三)扩大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图书来源途径

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扩大资料室资料的来源。现阶段图书不仅仅是依靠纸质版发行,而更多的是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杂志等形式出现,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应根据这一特点,及时获得各种电子信息并一最快的速度让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

(四)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民主管理

成立由系教研室老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资料室顾问小组,及时听取老师和学生对资料室的书刊采购、管理方面的建议,积极改进措施。依靠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学术活动的机会,收集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情报信息。

四、结语

虽然这些年我国高等院校已经逐步建立了院系图书资料室,但其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由于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的是管理主体及服务主体均为学生自己,这也节约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在院系学生图书资料室建设方案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但只要时刻关注并及时加以解决使其更好的满足学院师生的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无疑是有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士林,李锋.新时期高校资料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2(4).

篇2

【关键词】工业工程视角;管理创新;图书馆管理

工业工程是研究设备、能源、物料、信息、人的综合系统设置的工程技术。工业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评价结果运用了物理、数学、生物等自然、社会学科的知识及技术。工业工程理念是优化资源配置、杜绝浪费、提高效率,在发达国家工业工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个力量的同时推动,而工业工程是由管理和技术两相结合研究就产生的,其在当今社会为科学技术发展为现实生产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2]。

1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区域布局不合理

很多的图书馆建筑及阅览区布局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布局方面,很多校园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就不合理,因校园的图书馆的建筑规模较大,各部门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各部门的空间设置很随意,部门和楼层导航较为模糊等。阅览区布局方面,很多图书馆的空间设置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会给读者带来很多时间、财力、精力上不必要的浪费[3]。如读者本来可以在一个楼层完成的业务,因为图书馆空间设置的不合理却要跑两三个楼层,也就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及精力。这些问题从单个读者角度来看是较小的损失,但从图书馆所有读者角度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了,这些损伤对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2图书馆业务流程不合理

工业化早期的企业所运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职业能式,而我国现在大多图书馆运用的组织结构正是这种。直线职业能式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管理是以纸质的文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图书馆各个部门分工展开各项服务和工作。分工会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弊端。在当今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时代,图书馆对读者的需求需要逐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现今信息化的社会,图书馆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而图书馆的直线职业能式组织对读者的需求缺乏变化弹性,达不到满足读者需求的质量、速度要求。因此,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需要进行必要的重组[4]。

1.3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国的很多图书馆从整体上看服务质量依然不理想,条件较差的一些图书馆诸如基层图书馆其服务质量令人堪忧。图书馆物质条件的优劣并不是决定这个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要素,图书管理管理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就如有些图书馆它的硬件条件不是很优越,但它的服务水平却不错,可见其图书管理管理水平是不错的。因此,图书馆不应一味的追求硬件建设,要多把精力下在管理上,从图书馆物、财、人的优化配置上下功夫[5]。

2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

不少的图书馆都会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但是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并不需要过多的投资。工业工程不需要图书馆进行诸如计算机等方面的硬件投资,只需要图书馆的管理层及基层人员掌握好工业工程的方法。在不增加图书馆硬件的投入下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所有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无经济上的压力。

2.2技术可行性

工业工程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工业工程融入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对于企业来说要简单的多。因此,现在的工业工程技术已经足够解决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2.3社会可行性

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需要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的培训,工业工程的规定会给图书馆的员工带来一定的负担,在应用工业工程的初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些消极、抵触的情绪,但随着图书馆对工业工程理论的深入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必会抵消这些不良情绪。

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运作效率的分析

3.1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在关键部门位置、还书位置等空间管理仍处于经验决策和定性分析阶段,还缺乏定量的科学决策。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是面向企业的物流、选址而成立的管理方法体系,其采用是数学的建模方法优化企业的选址、部门的设置以节约成本。图书馆的空间管理也类似企业,需要考虑节约时间、精力等成本问题。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可借助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设施规划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工业工程理论的定性分析给图书馆管理做出相应的决策[6-7]。

3.2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流程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还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大部分图书馆仍以文献为中心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因此,现在的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果存在僵化的现象,影响着图书馆提升其服务质量。工业工程主要的一个领域是对业务流程的改造,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工业工程明确新环境下图书馆的任务及目标,经减少、压缩管理图书馆中不必要的环节,重组部分环节等整改,升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3.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操作的作用

图书馆不同部门不同的借书、还书、上架、下架、科技查新、咨询等业务操作活动。而这些操作在物理层次上是否存在省力、合理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被忽略的原因也是图书馆在业务操作上的不合理问题。这些业务操作问题因其造成的损伤较小,也就没有让图书馆进行改进的动力。其实,这些大量的不合理操作细究起来也浪费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完全可以把这些浪费掉的时间及精力为读者做更有价值的事。图书馆可以依据工业工程理论的动作分析调整相关的业务操作,节约图书馆的资源[8]。

3.4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图书馆的图书、书架、环境、工作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现实图书馆往往很难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很难进行确定。工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对提高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及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工业工程定量和科学的特点,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很有利的,应用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可以有效的帮助图书馆理顺影响服务质量因素的脉络,识别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让图书馆能够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建筑布局、操作管理、流程管理等领域存在着诸多可改进的空间。而工业工程可为图书馆提供良好的支持于帮助,让图书馆管理可以更加快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可以很好的补充我国图书馆缺失的“工业熏陶”,为图书馆打下实现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术语、技术、方法面向的是制造业,是由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两相结合研究就产生的,图书馆在应用于管理时,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改进,避免生搬硬套的情况。改造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时,也不要只改造局部的细节末节,应注意工业工程方法引入的整体性,要不然达不到预期的改进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惠燕,倪峰,陈蓉蓉,等.组织氛围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36(10):96~101.

[2]靳杰,杨婧.面向大学生竞赛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J].情报探索,2015(11):124~126.

[3]张慧琼.图书馆一些图书利用率偏低现象和对策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193~194.

[4]徐小滨,孙海舒,裴丽.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建设实践与探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3,37(5):4~5.

[5]梁晶,张玄玄,明均仁.面向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互动交流栏目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1):26~33.

[6]梁晶,明均仁,张俊.基于Android的高校图书馆APP方案设计与优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07):59~63.

[7]周立蓉,欧秀芳,朱亚娜,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分析——以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02):32~35.

篇3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基础保障之一,能够全面对外展示高校独特的学术氛围和特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对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资料。高校图书馆从最初创建就开始了相应的档案记录工作,图书馆工作的每个细节均有所记录,在图书馆发展速度日益变快的环境下,档案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使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据可依。在图书馆的人员调动、业务水平、发展规划等众多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都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依托。档案信息整合与开发利用的综合水平,反映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能力,完整全面的档案体系,是图书馆进行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图书馆档案信息源自于高校日常工作中,直接反映着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工作成果,也是图书馆工作规律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整合档案信息能够全面体现图书馆的工作情况,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规避,能够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依托。

(三)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分配。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分配,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分配和资金分配。作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档案信息能够把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业务能力、过往工作经验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反映,也能够成为图书馆资历较老工作人员平时考核的重要参考信息。如果图书馆内有新来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档案信息尽快掌握高校图书馆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资金的分配主要是指通过对馆内图书等相关储备资源的档案信息进行大致了解,总而将有限的资金转变为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推动力。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法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以良好的整合为重要基础,按照国家教委2008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对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进行总结,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

(一)完善基础保障。主要包含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应该正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派遣高素质型综合人才负责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鉴于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庞大规模,应当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使得图书馆档案信息的整合具备相应经济基础。

(二)信息整合范围的拓展。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特征,且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整合后再加以拓展。目前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图书馆业务信息、人事信息、校内党政机关管理信息及后勤资料的整理等多个方面。对图书馆房展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影响。

(三)整合体制和管理系统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在图书馆综合体制和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优化,能够将档案进行细致分类并加以存储,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和系统的优化,则是通过制定详细、全面、准确的条例,完善并优化管理体制,使日常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逐渐进步。

三、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法

(一)完善日常工作,拓宽服务渠道。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职能基本保持一致。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严格区分、鉴别,在录入时以方便日后使用为原则,进行档案目录、分类索引的制作。另外在充分利用图书馆基础资源的前提下,拓展服务渠道,在保证机密文件安全的情况下,开设档案信息查阅、咨询等服务。

(二)档案资源的互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和高校校园网的互相融合,是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应该筛选代表性的档案信息,通过后期加工,存储到校园网资源库中,并不断更新相关内容,扩大知识储备,方便相关人员的使用。

(三)馆内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通常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信息内容较为散乱,缺乏完整的系统构建,并且多为实用价值较低的原始信息粗略资料。对于大部分合并高校来说,合并之前各高校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各不相同,使得合并后的档案信息较为繁多,一部分较为宝贵的资料因较为分散而放弃整合。对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时,应该确定大致方向,制定缜密计划,有规律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各类型档案信息。可以根据年限划分整理馆内档案信息资源,方便日后对档案信息资源查阅实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当时期,整理馆内档案信息资源,对外进行展览,在此过程中,结合大众意见,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篇4

关键词 RFID技术;项目研究小组;应用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03-02

1 射频识别即RFID简述

RFID,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的技术,一般使用低(125K~134.2K)、高(13.56Mhz)、超高频或微波等技术。又被称之为电子标签或是无线射频识别。不用进行识别系统和目标间构建起机械、光学类的接触,只需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相关目标并且读写有关数据。当前RFID技术运用非常广泛,一般分为移动、固定式两种模式,在图书馆、门禁系统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开始,此技术也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大量运用到自动化生产、公路收费、货物追踪、停车管理等等领域当中。而且新的运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当前RFID在我国已进入了一个试探性的试探性的运用,现时得到政府支持。在2006年的6月,我国颁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此政策标志着RFID技术的已发展已升级至产业发展战略方面。

2 RFID 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SWOT分析

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应用中有着传统的条形码和磁条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智能化和更加人性化是所有图书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但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激励下,RFID在庞大的图书馆管理领域有着极其光明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它将促进图书馆业务的重大变革,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极大发展。

2.1Strength-优势分析

2.1.1读取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流通的过程

RFID标签读码器可读取几本以上的图书。读者可一次性办理多本图书的借、还手续,让归还、借用的操作流程变得非常简单、快速。

2.1.2上架速度增快,最大限度减少乱架的情况

运用RFID图书的分选系统,对图书馆各类目、楼层的图书进行分行,可节省很多的图书上架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可以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书。

2.1.3提升盘点速度

RFID技术可同时读取两本甚至是以上的书籍信息,这一种方式无需由书架上取书,也不用打开书籍找到条形位置,和传统点检方式比较,节省了非常大的工作时间,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成本。

2.1.4提升目录的准确性

运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目录就变的非常轻松,而且极大提升了准确率,解决了例如检索目录里有书,但是在书库中无法找到问题,不单可减少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了提升了服务的水平。

2.1.5具有很强的安全防盗性

当前RFID技术的灵敏率、准确性远远大于磁性图书检测的报警顺。图书馆引进并运用RFID系统,可有效防止没有供出的资料被擅自带离馆外,而且RFID电子标签数据存取有密码的保护,不容易被改造、更改。而且还可实现带有RFID标签图书进行定位、追踪。

2.2 Weakness-劣势分析

2.2.1行业标准未统一

不能整合的问题会制约使用者只可守着一种产品,同时也给馆内的资源共享带来一定问题。

2.2.2标签对于环境要求

因为技术本身问题,环境对电子标签信号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控制力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工作中的差别。而且因为高频标签张贴的位置比较明显,容易导致人为破坏,因此对读者素质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2.2.3安全方面的问题

因为RFID是通过微波射频信息的自动识别技术,这里的电磁辐射到底对人有着怎样的影响仍未有定论。虽说超高频读写器频率与手机频率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同时各类产品都有相应的屏蔽地、指标需求。但是,长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是否安全,是当前使用者最关心的但又无法准确明确的问题。

2.2.4价格高

虽说RFID标签价格每一天都在不断下降。但是系统的设备、标签总体价钱、维护成本对国内多家图书馆而言,还是需要较高的成本。

2.3opportunity-机会分析

2.3.1成本不断降低

当前,RFID系统已在仓库管理、物流管理、交通管理等各大领域都有所运用,而且,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也在慢慢减少。

2.3.2降低使用风险

伴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使用风险。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对于RFID行业标准很重视,制定的标准也是渐渐详细。例如,对RFID图书馆业务自助接口标准已有明确规定,对于标签数据翻译标准、设备标准等也进入研讨的过程,因为行业标准向统一形势趋近。

2.3.3新功能应用不断开发

例如机械手、智能书库、智能阅览室、智能书架等等。针对图书馆的新功能应用是不断开发的,而这些都将推进RFID在图书馆更深一次更大范围的运用。

2.4Threat-威胁

图书馆选择RFID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当前RFID技术中的高频、超高频的对战中,各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在使用中的优缺点都比较突出,而且因为工作原理的不一样,无法实现双方的相互统一与补充。那这样未来到底是谁的技术或是功能有着更好的发展,哪个可以占领或是引导图书管理行业市场,这个是RFID技术发展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准确选择技术移到、有着发展潜力的RFID产品时很难确定的问题。

3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策略

RFID技术的应用,对于图书馆服务方式、管理方式都是一次比较完善的改变,很多传统业务,例如:书籍的归还、书籍的分选、盘点等都可被机器设备代替,图书馆管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咨询部门的职能得到强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采编及流通的能力。所以,怎样运用RFID技术可以更好修改图书馆服务方式、重组业务流程是目前迫切需研究的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图书馆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单纯为了节省人力来引进相关技术。此外高校图书馆当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已不再是纸质资源服务,是将重心高速至电子书。期刊检索、学科咨询服务等等方面,所以RFID一些基础运用,例如自主还借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还是不太具有吸引力,RFID查阅、还借图书的方便功能对于一天都在图书馆的高校学生而言效果不明显,所以对工作人员充实、服务重心还没有转移到学科服务部分高校的图书包来说引进RFID就没有那么重要和紧急。

RFID是一种新的技术,也是一种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随着在物联网领域应用的迅速发展,其技术的成熟度和成本的控制都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图书馆领域RFID究竟是一场技术上的升级还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应用目前还不好下结论,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把他作为条码、磁条的无线版本,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升级,通过外挂RFID系统和原有系统进行对接,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将来是否会完全代替条码和磁条,那就要看RFID系统的发展情况而定,但笔者认为这肯定将会是一个方向和趋势。

作为一个未来在图书馆扮演重要较色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来,即使目前由于种种因素不能马上予以采用和实施,但我们也要做好相关的跟踪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能马上采用新的技术和

应用。

3.1成立专题项目研究小组

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对这种前沿或未来的技术发展在战略上做好准备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在图书馆成立RFID专题项目研究小组,作为未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推广、培训、应用等的核心组织。

RFID专题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至少一名馆领导以及采编、流通等部门的核心技术骨干人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信息收集和跟踪;

第二,安排相应人员对采用RFID技术的兄弟单位进行观摩和考察,如有可

能可安排部分人员在兄弟单位进行短期的交流工作,实地考察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第三,邀请RFID技术应用较好的单位专家进行技术培训;邀请RFID厂家专

家进行技术培训和应用交流活动,尽快培养内部人员对RFID技术的熟悉;

第四,如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对本馆采用RFID技术进行整体规划和预算,

策略是现在小范围内部采用,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达到了要求,可考虑逐步扩大规模,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

3.2RFID技术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三步曲

在大学图书馆部署RFID系统不是对原图书管理系统的废除,而是需要在原来的管理系统上,引入外挂RFID软件系统和配置相关RFID硬件设备完成。新管理系统可独立进行,也可和校园网连接,实现校园网覆盖的所有中享受图书馆提供书刊借、阅服务和相关的文献信息服务,极大程度了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方便读者。

3.2.1第一步曲:内部调研分析阶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能在图书馆顺利的实施RFID项目,要遵循培训―需求分析―实施方案三个过程。培训就是前期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RFID技术应用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对项目的利弊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思想上和技能上都能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本馆实施RFID项目上目标统一;需求分析就是在培训的基础上大家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对RFID项目的应用做出明确的需求分析,项目研究小组统筹各部的需求,然后做出本馆的整体需求分析;实施方案就是根据整体的需求分析做出符合本馆情况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该是考虑到了目前图书馆的需求和远期的规划,保证这个系统在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都能符合未来的发展,最大化保障图书馆投资的安全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3.2.2第二步曲:系统模型建立阶段

系统性工程必然包括很多功能模块,一方面要求各模块能独立运作,另一方面要求各个模块也能熊工作,这样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就需要统筹考虑,根据目前国内图书馆在设计RFID系统情况,一般系统应包括:中心控制模块、馆员操作模块、标签配置模块、自助借还模块、自动分拣模块、自动盘点模块以及门禁管理模块等,其中馆员操作模块、标签陪住模块、自助借还模块、门禁管理模块属于基本的工作模块,而自动分拣、自动盘点机中心控制模块属于高级工作模块,可以先实施基本工作模块,然后逐步实施高级工作模块,但必须在系统建立的时候就要统筹考虑到。

此外,将来整个系统运行在图书馆局域网平台上,同时与校园网相连,通过校园网还可以顺利连入互联网,而这就需要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将来和校园网的连接,需要学校的技术部门参与进来,共同完成系统的建立。

3.2.3第三步曲:系统建立和运行、测试阶段

系统的建立可以采取分批、分阶段垒积木的方式完成。前期可在1~2个部门先期实施部分的基本模块,待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专题研究小组进行验收和评估,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可以继续增加系统模块,最终完成整体系统的建立。

4结论

综上所述,RFID技术的发展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对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方便读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政策、资金都许可的范围内,参考本馆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投入至RFID系统的构建当中,同时需要很好吸取成功的经验,顺利完成RFID系统和原图书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对图书馆和读者的相关培训,由此将RFID技术可更好与图书馆日常工作相结合,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平台 ILS云计算

从1990年代初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ILS)广泛应用以来,大多数图书馆都依赖ILS来开展业务,包括采访、编目、流通管理、公共目录检索以及期刊管理等。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的飞速增加,图书馆发现没有办法重新配置ILS产品,使之能够平滑而且高效地处理纸本馆藏和数字馆藏;虽然有些系统厂商提供不同的产品,例如ERM、开放链接等,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些分散系统之间的交互又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返回的内容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类Google检索界面、分面显示、社交功能等;图书馆和系统厂商基于现有系统进行改造,通过与外部系统相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但是发现在系统交互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为此,图书馆软件提供商尝试开发一种集成化的产品,期望新的产品能够高效地同时处理纸本馆藏和数字馆藏;能够集成新的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多功能,并提供更多接口以便与其他系统相互集成。他们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术语,例如“全网域级管理解决方案”、“统一管理系统”或“服务平台”。美国的“Library Technology Guides”网站创办者、资深咨询顾问马歇尔·布利汀(Marshall Breeding)将它们统一称为“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LSP)。

1 图书馆服务平台简介

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希望能够解决如下方面的问题:纸本文献和数字馆藏的统一管理;用户界面功能改进;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另外,新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将充分利用最新计算技术和架构的优点,尤其是云计算技术,以便降低软件维护成本。

这个新的产品将会替代传统的ILS、ERM、OpenURL链接解析以及知识库。所有这些工具都会组合到统一的系统中。马歇尔·布利汀(Mar-shall Breeding)总结了这个下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

2 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

目前市场已知的一些产品包括:OCLC的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Ex Libris公司提供的Alma、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Sierra、Serials Solutions公司的Intota、Kuali公司的Open Library Environment(OLE)、VTLS公司的Open Skies,以及SirsiDynix公司的BLUEcloud Suite。

2.1 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Sierra

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基于以前的Millen-nium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电子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了新的产品Sierra。它运行在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上,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添加新的API并开放现有的API,更新界面并使用全新的基于Web的统一客户端,于2011年正式。它可以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方式部署,也可以本地安装。

Sierra还提供了优秀的报表工具,包括一个新的“Reporter”模块,允许用户选择字段从而很容易地生成复杂报表。另一个新工具是“决策中心”,它是一个供图书馆员使用的工具,主要用来生成预定义报表,也可以动态运行以便即时使用和分析。这些报表工具还可以实现跨图书馆或联盟的聚合分析,但要求上传数据到Innovative的“数据中心”并在那里生成报表。

Sierra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开发,提供的功能比较完善,对于重点考虑满足最终用户需求,并希望延迟重构后台业务流程的图书馆来说,Sierra是一个完全可用的方案。想要迁移到托管环境中的图书馆也可以采用它。这个产品提供了全部的图书馆功能,但是其工作流不能像其竞争对手的产品那样可自定义配置。

图书馆对于Sierra的反应非常积极,在2011年签约了206份合同,而在2012年又签约了117份合同。尽管绝大多数用户都是从Millennium迁移到这个新平台,但是去年有14家图书馆是全新的客户。

2.2 Ex Libris公司的Alma

Alma是一个全新设计的产品,其总体目标是为图书馆提供综合性的统一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以避免在维护相互分离的ILS、ERM、机构库、发现和链接解析产品过程中的工作和数据重复。它使得图书馆员能够在单一环境中完成全部工作,消除在不同系统之间同步数据的需求,能够对整体馆藏进行统合性分析,并突出图书馆馆藏的特色部分。

Alma系统采用云服务方式,集成了图书馆对所有纸本和电子资源的整套操作,包括选择(采访和需求驱动采访)、印刷资源管理(流通、预约、管理互借)、电子资源管理(许可、使用统计)、数字资产管理(数据库功能)、元数据管理(编目、合作性元数据管理),以及链接解析。它支持用户驱动的馆藏开发、多种格式的资源选择、集成化的采访和激活、多种格式元数据管理、按需数字化、用户驱动的评价和续订、纸本与电子和数字资源的重复度分析、数字内容的法律呈缴以及课程预约管理等多种功能。

Alma系统对工作流进行了优化,图书馆可以自己定义规则并定制工作流;它提供的新功能“社区编目”(Community Catalog)允许图书馆之间相互共享元数据;它采用非MARC元数据,支持所有类型的资源;它对用户、提供商以及数据库开放标准并开放API,便于与校园其他系统相互集成;它的开放链接解析程序可以直接链接到电子或纸本资源。

此外,Alma是一个真正的云计算产品,它只提供云服务,不支持本地安装,所有操作都基于浏览器来完成。采用基于云计算的SaaS部署方式,它完全消除了硬件及相关维护的成本,并且也降低了软件维护成本。

Alma于2012年正式,当年7月份它的第一个生产应用在Boston大学上线。到2013年初,共有9家机构正式运行Alma。

2.3 OCLC的WMS

OCIC的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WMS)也是一个全新设计的产品,于2011年12月正式。OCLC认为图书馆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差异性,并且与图书馆馆藏、客户和服务一样,图书馆管理、工作流等也具有共性。它的主旨是合作性地解决管理服务问题,共享数据、应用程序和工作流的改进。

WMS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使用WorldCat数据库以及合作共享建立的供应商、期刊和许可信息数据库,这样使得它可以流水线似地完成采访、编目、流通、许可管理和工作流等操作,简化了图书馆员的工作。

WMS提供了大量开放的API,用于与其他应用程序相集成,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应用程序来增强特定的图书馆功能。不仅如此,它还提供了一个公共服务框架(framework for services,F4S)。F4S允许OCLC建立一致的API,让外部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具有一致性的新扩展。他们还采用了Open Social(开放社交)为Web应用程序定义容器和一套公共API,允许图书馆开发人员以开源方式创建应用程序,然后将应用程序直接上传到WMS界面中,或外部用于其他开放社交容器(Open Social Containers)中。

WMS的全部操作都在浏览器上进行,从而消除了许多支持性问题。它提供了真正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不支持本地安装,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为了支持云计算部署模式,OCLC在美国建设了两个数据中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分别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

OCLC是第一家推出这类产品的厂商,到2012年末为止,总计有163家图书馆签署了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合同,其中73家已经正式运行。

2.4 Serials Solutions公司的Intota

Serials Solutions公司认为图书馆正面临的挑战是使用昨天的工具管理今天的馆藏,因此他们将开发一个全新的、全网域级的管理解决方案Into-ta来应对这种挑战。Intota将支持所有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选择、采访、编目、发现以及实现。它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优点,同时保护并展示纸本和其他格式的本地馆藏,使图书馆具有自己的特色。

Intota着重于工作流,它提供了同时适合于纸本和数字环境的紧密集成的过程、高效的工作流以及数据处理,允许图书馆员将以前在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独立存在的资源仓储整合到一起。

关于Intota的开放性,该公司承诺提供整套包含文档说明的API。Intota还将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帮助图书馆使用数据更详细地理解用户,更加精确地预测用户何时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和内容。

对于图书馆服务平台市场来说,Intota是一个最新的进入者,因此在当前来说它的功能相对较少。虽然Serials Solutions已经与一些Intota测试伙伴签订协议并开始工作,但是该产品预期要到2013年末才能正式。

2.5 Kuali公司的OLE

OLE(Open Library Environment)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由开发伙伴Kuali支持,由梅隆基金提供赞助,许多学术和研究图书馆联合创建、共同拥有并管理这个产品。

OLE是一个从零开始构建的全新产品,但是它也尽可能地利用了Kuali的其他开放源代码软件组件。该产品当前可用的功能包括采访、记录加载、应收账管理以及基本报表功能。未来还计划开发流通、编目、盘点、财务处理以及ERM组件。该产品设计用于支持各种范围和格式的学术信息,可以与其他系统互操作并集成,同时提供工作流配置功能。

OLE是一个SaaS产品,但不是一个真正的云计算系统;使用该产品的机构必须选择自己的托管服务。与真正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相比较,OLE还没有解决数据聚合和分析、多租户以及数据中心安全性/冗余性等问题。

最初的Kuali OLE版本预期会在2013年末,并且至少有两家合作图书馆会参与该项目的早期实施,分别为美国宾州的Lehigh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Chicago。

2.6 VTLS公司的Open Skies

Open Skies是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最新进入者,它采用的方法是重新打包以前的技术,同时结合其他VTLS技术并与新功能捆绑到一起。与Sierra类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允许图书馆首先改进用户界面,中后期再考虑重新构建后台业务过程。

Open Skies尝试整合纸本和数字内容;添加流媒体支持;支持事件和活动安排;并提供数字内容的基本保存服务、电子书馆藏管理以及移动用户扩展支持等。Open Skies着重于增加功能以支持多媒体、多格式元数据、移动设备,并通过增加对开放API和SOA的支持来提高与第三方系统的互操作性。在Open Skies中还采用了Solr,这是一个具有良好伸缩性的开源搜索和索引平台,可以用来增强用户界面的显示。

Open Skies将可以用于本地安装,也可以选择SaaS服务,但是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Open Skies的开发将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功能模块都能与现有产品结合运行,这样可以让图书馆分阶段平滑迁移到平台上,而不需要中断业务系统的运行。第一个Open Skies组件MozGo Mo-bile App于2012年6月,其他模块计划于2013年末。

2.7 SirsiDynix公司的BLUEeloud Suite

BLUEcloud Suite(BCS)是SirsiDynix公司在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下一代平台,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采访和发现系统,在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同时,还保持了原来Horizon和Symphony系统的可靠性。

BCS运行在Horizon或Symphony系统之上,使用三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组件来增强系统功能,分别为Staff、Marketplace和Discovery。BLUEcloud Staff使得馆员工作流在任何位置任何设备上可用;BLUEeloud Marketplace模糊了内容提供商与图书馆之间的边界,使得读者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资源;BLUEcloud Discovery则支持读者在移动设备、桌面和社交网络客户端中执行搜索,并且支持分面显示。

BCS重新编写了基础架构,在初始安装时要求将ILS升级到最新版本。如果原来使用的集成管理系统是Horizon或Symphony,则升级到BLUEcloud Suite不需要进行数据迁移。BCS采用云计算技术,以SaaS方式部署,并且所有操作都基于浏览器完成。BCS于2013年3月在COSUGI(Customers of SirsiDynix Users Group,SirsiDynix用户组)会议上。

3 图书馆服务平台功能比较

图书馆服务平台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许多厂商的产品已经正式上线服务,还有一些产品正处于紧张的开发阶段,这些产品的功能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下表总结了这些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功能比较。

4 如何选择和迁移

为了解决纸本、电子资源和数字馆藏的统一管理、用户界面功能改进、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等问题,图书馆有必要尽快考虑迁移到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升级到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会影响到图书馆运行的所有方面,所以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迁移方案。

有些图书馆首先考虑满足最终用户需求,重构后台业务流程可以稍后考虑;这种情况可以考虑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Sierra、VTLS公司的Open Skies,或者SirsiDynix公司的BLUEcloudSuite,它们可以呈现出实质性进展,且不会中断当前的正常工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完全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有些图书馆希望重构业务流程,通过重新设计,将数字和印刷馆藏处理过程整合到同一个工作流,以便高效率地统一管理各种媒体格式的馆藏资源。同时他们还希望充分利用最新云计算技术和架构的优点,以便降低硬件和软件维护成本。那么可以考虑的产品包括OCLC的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Ex Libris公司的Alma,以及Serials Solu-tions公司的Intota。但是全新设计的产品由于开发人员资源有限,通常有些功能还没有实现或者仍然需要改进;另外采用云计算技术需要有稳定的网络带宽作保障。

考虑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时,商务价格通常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软件购买费用和部署费用。有些图书馆软件厂商在确定商务模式时,通常会考虑到,图书馆由于采用新平台、新技术后相关维护费用会下降,从而希望图书馆将这些开支投入到新平台的建设中。而对于图书馆来说,迁移到新平台通常并不能立即节省维护费用,反而在短期内会产生购买费用和部署费用。长期来说,则希望将迁移到图书馆服务平台之后节省的维护费用投入到其他用途。

对于国内图书馆用户来说,图书馆服务平台对中文的本地化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软件厂商为了能够尽快新平台,产品对中文的本地化支持工作可能会不够完善。为了能够平滑迁移到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图书馆可能需要等待更多一些时间,直到系统足够稳定和成熟。

另外,国内图书馆大多数采用了国产ILS软件,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开发方面,几乎没有国产图书馆软件厂商的消息。CALIS项目在四期规划中,提到了开发下一代ILS,将通过SaaS方式,基于CALIS云服务平台来提供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对于预算有限但又希望利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优点的图书馆来说,可以选择继续等待。

篇6

一、图书馆RFID自助服务

图书馆的自助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需要偏好、研究重点而由读者自主地、灵活地完成以前由图书馆员按其意志和行为习惯来完成的书目查询、藏书借阅、资料检索等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服务的一种读者服务方式。随着自助服务理念的创新和发展,RFID技术在图书馆得以迅速地应用。这种高科技手段,使得读者在图书馆寻书究学的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方便了自我,满足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助服务是对读者服务本质的革命,它是对传统人工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一) 图书馆RFID自助优势

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自助服务将图书馆的工作由以藏书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自助服务又突破管理员的专业局限,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资源得以高效利用自助服务把原来由管理员承担的工作下放到了读者手中,图书馆的人力支出相应地减少,成本随之降低。图书馆员则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用于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用于更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二)读者的主人感意识增强

由于感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主人,无形当中增强了对图书馆的亲和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自觉地受到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约束。

(三)读者真正拥有安全感

自助服务无需管理员的介入,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性,不会产生因管理员操作而使读者信息泄漏,更加符合读者的心理。

(四)突破时空限制

24小时自助服务不受图书馆开、闭馆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RFID技术解决方案

我校在图书馆RFID建设中根据我校特点制定了技术需求方案,帮助我校图书馆应用好RFID技术。

(一)我校图书馆RFID系统组成图书馆全套的RFID系统应用方案是以RFID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PLC技术、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实现图书馆前台服务,该系统基本包括:馆员工作站系统、RFID标签转换站系统、自助办证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带分拣自助还书系统、馆藏清点系统、安全门系统、智能导航检索系统和自助图书馆。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学生人员相对固定,将现有的金盘图书借阅和新增的RFID系统进行了对接从而省去了自助办证系统,方便师生使用校园一卡通直接借书,无需单独办卡。同时根据我校情况师生集中工作学习时间固定人员集中的情况,暂时未选用自助图书馆系统。

(二)我校图书馆RFID技术子系统简介

馆员工作站系统

馆员工作站系统用于帮助管理员实现快速办理多本图书借还、办证、查询、标签编写等服务功能。

RFID标签转换站系统内嵌一个RFID读写模块。它在软件的配合下通过扫描条码,快捷地将数据转换写入到RFID标签内,进行数据录入。

自助借还系统实现了读者一次性完成多本馆藏资源的借/还自助操作。

带分拣自助还书系统

带分拣自助还书系统快速便捷地对读者所归还的馆藏文献进行自动分拣,并将所还的馆藏文献传输至指定的目的地。

馆藏清点系统

馆藏清点系统用于快速完成馆藏资源的准确清点,也可以用于指定资料的查找和整架等业务。

安全门系统

安全门系统使用最先进的侦测算法,用于侦测处于非安全状态的RFID标签以实现警示。

智能导航检索系统

智能导航检索系统实现了馆藏资源的精确定位查询和导航查询等功能。

三、RFID自动化管理

篇7

构建低碳型图书馆的必要性

1国情需要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巨大而深刻。近年来频发的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危及一些岛国和沿海城市;如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也将因海平面的持续上升而遭受巨大损失。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经济和能源结构呈现出“高碳”特征,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t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0%。减少碳排放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1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可见国家对全员参与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服务人群密集,能耗集中,是碳排放大户,因此要在低碳运动中作出表率,积极践行低碳排放,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重视节能减排,顺应国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建设低碳社会已深入各行各业,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消耗水、电、资源极大的地方。构建低碳型图书馆是降低高等学校办学成本和构建节约型高校校园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校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浪潮中,高校图书馆更应站在潮流的前面,努力实现自身低碳化,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表率作用。

3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近几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为满足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很多高校都相继扩建校园或建设新校区,还要投入大量设备设施搞科研,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节能减排意识,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充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高校图书馆无论是馆舍建设,还是文献资源建设投入都很大,能耗密集。要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节能减排意识贯彻到馆内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在硬件、软件和服务方方面面体现节能减排,参与低碳型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由于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服务面广,因此它对学校乃至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在全民响应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图书馆应强化宣传,建设低碳型高校图书馆。这对于建设低碳校园和低碳社会意义重大,这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构建低碳型图书馆的思路和途径

1低碳建筑

建筑是艺术更是科学,建筑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就图书馆建筑而言,它首先是功能建筑,外形要服从功能,经济、适用、节能应成为建筑师设计时的主要理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碳。随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学校建筑面积逐年增加,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适时将低碳理念引入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是其节能减排的硬件基础。在图书馆建设中,应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的取暖和制冷系统;在室内外装修尽可能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引进低碳排放技术、设备和产品,建立节能、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建设低碳型高校图书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将低碳技术应用纳入图书馆的科技计划,找出适合自身的低碳发展路线,逐步将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应用到自身的低碳技术体系。

2低碳工作方式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构建低碳型图书馆的先行者,要积极倡导低碳工作方式,将低碳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日常办公中,多用电子邮件、QQ、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多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在网络上发文或在局域网上传阅的就不要用纸制,办公用纸能用双面打印的就用双面,关闭较少用的打印机和传真机,在休息或下班后关闭电脑等电器,拔掉插头,降低待机能耗。这样做除节电外,还可降低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要重视节约用电。图书馆的照明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自然光不足时结合人工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同时扩大新能源照明的比例。根据馆内各个部位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将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根据读者人数的不同和需求的差异灵活地调节不同部位或使用功能的照明灯具的开关。平时加强照明灯具的维护清洁,保持灯具高效工作。电器使用方面,合理设置空调的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8℃,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窗。提倡少乘用电梯,楼层低于三层不建议乘坐,倡导多走楼梯多运动。高校图书馆的低碳工作涉及设备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低碳的工作方式。树立节能意识,领悟低碳理念,就会自觉地把节能减排融入日常工作。

3宣传低碳生活

高校图书馆在强调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要大力倡导低碳理念,从硬件和软件着手加大服务创新力度,运用低碳新技术节能减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低碳工作方式,广泛宣传有关低碳的知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倡导低碳服务,在全馆、全校掀起低碳工作、低碳生活的,充分借助宣传来促进高校图书馆向低碳型方向发展。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在实施低碳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教学仍以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知识等内容为主,没有过多涉及低碳生活教育,相关课程也开设得很少。我们知道,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低碳生活的实施效果与质量有直接影响。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主要机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把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教育作为构建低碳型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低碳生活宣传,举办低碳知识讲座和低碳生活图片展,积极地向大学生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在构建低碳型图书馆的同时,将低碳学校、低碳社会的理念深入大学生心中,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观念的主课堂,成为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阵地。

篇8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力提升高职图书馆服务质量

收录日期:2012年7月6日

一、加强高职院校图书服务的基本思路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知识型、技术型的高技能人才,它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受“行业牵动”,受就业市场的影响。其办学特色是企业和市场缺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它在不断变化调整中,以塑造实用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建设应贯穿“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根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及时跟踪、采集培养职业教育能力、专业技能测试等方面的各种文献资料,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同时,密切注意学校的发展动向和专业设置的变化。

二、提升高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方法

(一)完善馆内藏书,丰富藏书资源。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高职学生本身,学校要根据学生对不同图书的需求及阅读兴趣增加和完善馆内藏书。丰富的藏书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在专职学习上的压力释放也很有帮助。比如,图书馆除了存储专业书籍以外,还可以储藏学生感兴趣且有助于其发展的关于职能技术、生活常识、家庭、教育、国家实事等方面的书籍,学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样图书馆既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也充分发挥了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丰富的藏书资源可以从学生老师的捐赠、国家的图书补助、网络平台等方面来获得,进而一定程度上完善馆内藏书。

(二)与时俱进,熟悉和精通图书管理业务。熟悉和精通图书馆业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读者笑脸相迎固然重要,但若对图书馆的业务情况不熟,一问三不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其管理人员就必须熟悉和精通业务。

1、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经常搜集图书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动向,及时组织馆员学习,寻找差距,改进工作,以提高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馆员检查、汇报本职工作,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馆员及时提高业务水平。

3、定期组织馆员进行业务技能训练和考核,如对电脑操作、图书资料检索、服务礼节等,从而有效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

(三)开展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的对象是从事教学科研的广大师生,服务的方式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没有相当质量的专业文献,没有一支能从事专题服务的队伍,就不可能从事有深度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要重视个性化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性、实用性、系统性。所谓专业性,就是收藏的文献资源学术性强,特别是与本校重点学科相配套;学术性,就是该学科领域最先进水平的反映,当然也要注意适应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使文献与教学科研相适应;实用性,就是馆藏特色要跟高职培养人才要求相适应,注意资料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特别是能反映最新实践技能技术创新的应用;系统性,就是力求所收藏范围内的专业文献系统完整,当然要特别重视新型的、动态的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就是根据读者的个性特点及特定需求主动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过集成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在个性化服务中,图书馆作为信息提供者针对读者特定需求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读者创建一种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力,为特定读者设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块和系统功能,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提供全新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筛选、整合信息资源并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同时,为师生提供网络信息导航服务、数字信息咨询服务等,由此形成 “信息找人”的新型服务形态,使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提高高职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策略

1、提供广阔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和校园网等进行新书通报、书目导读和书评以激发学生对图书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走进图书馆,养成爱上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其次,通过举行图书馆知识竞赛、图书馆系列讲座和读书活动周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形成使用图书馆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和能力。

2、重视入馆教育,指导图书资源的使用。入馆教育是让学生迅速掌握并正确使用图书馆的最有效方法,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认为应将《文献检索》列为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对于图书馆的新增功能,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使用方法。

3、做好导航工作,实现个性化服务。根据高职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与需求等特点,做好阅读的导航工作。低年级学生以扩大视野的知识性阅读和消遣娱乐型阅读为主;高年级则以专业类图书、行业标准和各种考证辅导资料为主,实现个性化服务,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

4、改善阅读环境,培养高职生良好习惯。除了丰富的馆藏和学生的图书馆利用能力之外,舒适的环境也是吸引学生进图书馆的有效途径。进入图书馆之后,在浓郁的读书氛围感染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查阅和浏览文献资源,并逐渐形成热爱图书馆的习惯。

(五)勇于改变和打破现实。图书馆服务在比较中才能看到差距,在前进中才能寻找方向。在一系列图书馆2.0的新概念中,其核心“服务,因你而变”,“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里,阐述了改变观念与践行理念并驾齐驱、躬身必行。变,则通,变;才能腾飞。今天,评价一个图书馆员是否称职,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是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图书馆员只有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善于为读者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社会尊重。任何拒绝改变落后的服务手段,固守束缚图书馆发展的现有模式,从宏观上看都会使整个图书馆事业裹足不前,而从微观上来说职业院校图书馆也终将会画地为牢。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员如同人的左右手,只有协调共进,才能相互促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清秋.高职图书馆资源使用现状调查与研究.广东教育,2011.10.

[2]赵丽琴.试析高职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员的思考.11.9.

篇9

关键词:图书馆

发展趋势

战略规划

服务转型

队伍建设

经验交流

分类号G251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03

2016年9月28日至29日,第九届全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河南大学图书馆承办。来自全国83所高校以及《图书与情报》杂志社的200余位图书馆界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升品质增强效益规划未来”,深入探讨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新理念和新探索,为图书馆事业增强效益、提升品质建言献策,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论坛由五个专家报告和一个主题报告、两场主题发言和大会优秀征文主题报告交流三个板块组成。来自上海海事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的8篇优秀论文进行了交流。本文对论坛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1.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积极更新理念,适应时展,同时图书馆服务技术的进步也受益于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变革。2013年,国际图联第一次了《图书馆趋势报告》;2014年8月,国际图联里昂年会了《图书馆地平线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图书馆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1)大学图书馆服务嵌入课程;(2)重新思考图书馆员的角色与技能;(3)收集和保存研究数据的数字化产出并纳入馆藏;(4)发现系统的选择竞争;(5)支持积极变革的需要;(6)持续推进整合、互操作与协作的项目。北京大学的刘兹恒教授以“图书馆发展的十大趋势”为题,阐述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环境网络化、资源数据化、功能智慧化、阅读移动化、空间创意化、用户自主化、工作规范化、馆藏仓储自动化、事业社会化。未来图书馆的服务是泛在化的,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甚至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却已经利用到了图书馆的资源或者得到了图书馆员的帮助。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实行的“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模式,通过公共集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推送到科研现场,使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办公室、野外场站和家里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开展面向一线创新基地、研究所、办公室、课题组和个人的学科化服务,努力“融入一线,嵌入过程”,致力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的文献保障能力和学科情报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图书馆之间实现深度整合,共建共享真正成为现实。未来的图书馆不论大馆小馆,在云环境下连为一体,各自分工,开展资源建设和服务。图书馆有了参与数字出版的条件,打破了当前出版社和图书馆分处于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上下游的秩序,创造了信息传播的新业态。图书馆不再只是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中处于下游即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随着网络化开放存取的进展,图书馆将会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出版机构。

刘兹恒教授从“如何对图书馆的服务及其未来角色进行重新构建、教育数字化给图书馆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图书馆怎样在所在社区发挥实体和数字化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宣传自身成就”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图书馆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服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南开大学的柯平教授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首先要进行科学定位,每个图书馆要基于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避免同质化。已经制定好的规划都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描述上,没有做环境扫描和情景规划,这样很难进行科学的定位。战略管理方面进展缓慢,在战略规划工作上,图书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变革方向

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辅助教学变革,支撑人才培养。论坛就此也邀请专家作了报告。

2.1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要嵌入科研过程,重视新技术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认为必须立足于支持教学和科研来进行图书馆定位,大学图书馆应该重点关注服务的转型和创新,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智慧图书馆。要重视标准化,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发展。面对海量异构分布的资源环境,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指出,引导读者快速发现学术资源并有效获取是图书馆必须夯实的服务基础。图书馆要提升面向多角色的数据支撑能力,要融入数字学术支撑环境建设,图书馆要在科研数据的出版、共享、引证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协作创新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认为研究支持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高校图书馆要进行研究服务的创新,要搭建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服务。

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要从门户开始,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应该是构建在文献元数据仓储上的图书馆门户。他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元数据管理平台的具体工作以及基于数据平台进行的馆藏分析、文献推荐、读者交互、构建专题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虚拟图书馆等创新型服务工作。重庆大学图书馆和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建设图书馆区域联盟――“智慧图书馆服务门户联盟”。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指出,D书馆具有很强的技术敏感性,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飞跃都受益于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图书馆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她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读在清华”和“数据支撑服务”应用案例。面向读者的服务方面:图书馆积极整合需求与服务,综合利用数字化、虚拟书架、多源数据集成等技术,建设开放弹性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读在清华。该平台的数据准备简单,馆员应用门槛低,可以快速部署虚拟专题书架,可面向老师直接服务。面向机构的数据支撑服务满足了机构对学术产出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针对学者对学术影响力追踪的需求,为每位学者建立学术主页,打通了数据源获取渠道和校园内部身份数据获取渠道。

针对图书馆如何深化科研服务的问题,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认为从“科研项目申报”到“研究过程”以及学术成果的“发表和评价”等环节都离不开图书馆的重要支持作用。另外,武汉大学图书馆王新才馆长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特色”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特点和实现路径。他指出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特色的实现要素主要包括馆员的知识素养、技术运用能力、策划与实现能力、争取经费与政策的能力等;图书馆服务要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对馆舍空间布局进行改进和重设;阅读推广活动要重视品牌塑造。他从师资队伍、图书推荐、新生入馆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具体实践。

2.2图书馆空间再造和馆际合作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变革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和馆际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空间的改造和功能重组是近几年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朝荣教授介绍了香港NT大学图书馆在优化空间、支援研究、跨校协作等方面的创新以及未来发展的要点。优化空间方面:聚焦读者需求,区划不同的空间配置,构建灵活多变的功能布局,提供超过600个座位的24小时开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使用需要。创建跨学科的互动空间来辅助学习,引进多类型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在跨校合作方面,由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主导,香港八所高校共同参与开发及推行共享、互动的多媒体课件,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中的资讯素养教育水准。课件以真实个案建构情境,利用互动及多媒体的形式,加强学生树立科目共通的信息素养概念。另外,八所高校依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学图书馆联席会,建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联合编目、目录共享、联盟采购和馆藏建设合作。

2.3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

如今,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领域,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推动图书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一套完整的图书馆绩效考核制度应包括考核目标、考核依据和办法、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的反馈与应用、激励机制等。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考核目标、考核依据和办法以及激励机制。”针对大学图书馆服务不同层次的目标: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读者的学习、研究和决策效率,提升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社会繁荣;传承人类文明等,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从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的组成要素、理论背景、现实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

3.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经验交流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战略,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为我国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制定新的发展目标,重在服务的转型和创新。因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业界的专家们分别基于各自图书馆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信息分析服务辅助管理决策”、“信息素养服务支撑人才培养”、“馆员队伍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等问题并交流了服务和管理的实践经验。

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顾建新认为,随着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图书馆服务要立足于辅助教学变革,支撑人才培养。图书馆的任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铁虎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信息分析为核心的学科服务工作:为科研团队提供定题服务、文献传递等个性化服务。收集推送“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为学校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决策参考等。

河南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郭鸿昌从“文献资源采购、基础服务、跨部门岗位设置、学科信息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介绍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重点介绍了图书馆构建的“3+3+2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创新服务平台:360导读平台、部室博客和QQ群、馆读互动信箱和图书馆官方微信微博。三样温馨服务:一净、二心三引导(即干净的阅览环境;对待读者贴心,回答问题耐心;即引导学生养成文明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做文明的读者,引导学生强化公民意识。)。两种学术沙龙:定期举办资源利用学术沙龙和科研学术沙龙。信息服务方面,开展了情报分析、学科评价、专利信息服务。该馆对ESI、SCIE等13个数据库中的河南大学发文量及被引量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完成了《河南大学优势、潜力学科及高被引文献分析报告(2004-2014)》《河南大学论文产出能力及学术影响力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4)》《河南大学ESI最新统计数据(2005-2015)分析报告》《河南大学专利(2015)分析报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从学术交流新生态与文献资源建设角度,阐述了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联盟的重要性。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宇从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角度,介绍了该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玉海重点介绍了该馆在文献保障、课题跟踪、学科评估、机构知识库建设等方面将服务嵌入科研过程、辅助管理决策的具体实践。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周跃红认为,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包含三个维度:资源维、服务维、管理维。资源是基础,服务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存在馆舍有限、阅读空间面积不足、电子阅览室窄小等实际问题。根据该馆共享空间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物理空间建设:以小见大,挖掘空间;接入互联网+,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凝聚文化氛围,灵活利用空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对缺乏,在有限条件下进行提升和合理配置是问题获得缓解或解决的关键,应升级电子设备,为技术应用提供支撑、保障;优化馆藏布局,实现一站式信息获取;整合数字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4.优秀论文交流

在论坛的优秀征文报告环节,共有八篇优秀论文的作者作了汇报交流。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陈灏、顾亚竹、梁伟波、王慧的论文《“平台战略”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文化服务平台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海大人文”平台建设为例》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近年来所建设的校园文化服务平台“海大人文”为例,从“平台战略”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大学图书馆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作用,并对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李燕、魏群义、孙锐、王英的《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与利用策略研究》,首先分析了重庆大学图书馆目前在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四个维度对一流学科的文献需求进行了{研,找出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一流学科文献资源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面向一流学科的数字资源保障策略及有效促进资源深度利用的服务模式。

东南大学图书馆的石明兰、陆美、钱鹏、程宏、陈卫红的《JALIS学科服务平台查收查引模块设计与实现》,通过网站调查和文献调研,对既有的图书馆查收查引系统及查收查引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查收查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开发JA-LIS学科服务平台查收查引模块。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块解决了手工排除自引时因人为原因而可能出现的他引结果数据不同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该模块还实现了查收查引业务数据的存档和再利用,为机构知识库建设准备了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史慧丹的《大学生阅读推广:关联与创新――以39所985高校网站调查为例》,以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调查为基础,通过对该类高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的一系列关联活动的考察,提出了“设置专门的阅读推广小组”“加强区域协作”“注重活动可持续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一系列措施,并探究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后期评估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孙媛媛的论文《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向全国31个省高校图书馆发放的“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人员结构、实施分类管理、重视馆员培训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三亚学院图书馆游凤霞的论文《高校图书馆核心服务绩效评估和创新服务》,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对自身服务进行自我的纵横向评估,对自身的服务绩效特别是核心服务要有一个常态的监测,掌握核心服务成效,这样才能发现图书馆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朱金德、钱承军的《学术评价中期刊在论文评价中的作用边界》,主要探讨了期刊对于论文评价的作用、期刊评价指标及其分类以及期刊对论文评价的作用的边界问题。

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红英的论文《试论建立高校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以河南大学阅读推广为例》,根据河南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提出了通过建立阅读推广机构、完善保障体系、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品牌活动等措施,建立高校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的方案。

篇10

[关键词]占座 高校图书馆 帕累托改进 公共资源

[分类号]G251

1引言

图书馆占座是指读者自己或委托他人将物品留到座位上,用以表明此座位已经有人使用,待有时间再来利用该座位。高校图书馆座位是学校提供的公共资源,相对于读者数量是非常有限的。200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规定高校座位与学生数之比达到1:4及以上为满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甚至很多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座位资源也开始凸显紧缺――对陕西省7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发现,图书馆座位与在校学生数之比的平均值为1:14。座位数量供给不足是导致需求难以满足的原因之一,占座问题的出现则加剧了这种不平衡。200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占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3/4的同学认为占座使得图书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62.88%的同学认为早上8点后经常在图书馆找不到座位。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使用是否公平有效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图书馆占座问题不仅关系高校师生的利益,也是学校管理人员所面对的难题。占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有悖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原则。对于高校普遍存在的难以有效解决的占座问题,本文为每位读者分配公平的座位初始预约次数,建立座位预约次数交换的帕累托改进机制以提高座位的使用效率,即通过公平分配和自由交换最终形成有效的座位资源使用机制。

2理论研究

2.1高校图书馆属性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几大类。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使用者的不同,高校图书馆是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内部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文献资源中心,这些受众的特征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独特性。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其使用者在入学时已经支付了使用费,但在使用图书馆座位资源时还需要进行排队。购买与使用的分离,使得图书馆座位使用问题出现“二部收费”现象和“一票多卖”现象。二部收费即在入学时收取费用,在使用时需要排队而形成时间成本;一票多卖即将既定数量的资源出售给超出资源数量的购买者。这两种现象在现实中表现为高校图书馆座位资源稀缺性和占座问题的普遍性。读者特征的不同不仅是划分图书馆类别的依据,也反映了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在不同学科类型高校间的比较,发现文科院校相对于工科院校对图书馆资源有着更多的需求。工科专业大都配备自己学科的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专用学习场所,而文科专业学生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故更加需要使用图书馆资源如表1所示:

虽然高校图书馆定位于“学习型图书馆”,但这并不等同于将图书馆定位于自习室功能。由于图书馆相对于教室等上自习的替代资源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如环境舒适、安全有序、没有中途占用的打扰等,旨在上自习读者的进入将挤占图书馆的有限资源,使座位无法实现最优配置(座位效用没有最大化),甚至未被充分利用。

2.2相关文献回顾

迄今为止,学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已经对占座问题有了很多研究,得出了占座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座位的短缺使得占座行为可以提高占座人的福利水平,由于占座制度优于排队制度,所以占座问题才会产生。在解决占座问题上,学者们大都认为应遵循公益性原则、服务多数读者的原则和公平原则,解决方式包括思想教育、惩罚处分、机制设计和信息系统管理等。采用惩罚收缴方式,如坚持每晚闭馆前清场,以减少图书馆长期占座行为。然而这种方式与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目标的出发点相违,也带来了管理成本增加。采用座位分配的号码牌法时,读者进馆前需要从入口处领取号码牌对号入座,当读者要离开图书馆时归还号码牌。但这种方式却将借书的读者拒之门外,占座的问题仍未解决。虽然引进座位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分配座位给读者在理论上可行,但这种方式和国内单一门禁系统冲突,实质上仍是使用排队的方式解决座位资源分配问题,并未降低座位使用的时间成本。

从排他性和竞争性视角出发,图书馆座位可以归为公共资源,即非排他性指不能阻止其他人使用该座位,而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座位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座位时,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使用,读者在使用公共资源座位时不用付钱,所以读者往往过度地将这些座位据为己有,由于这种负外部性的存在,就会出现占座行为。对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市场的配置是有效的。市场之所以没有有效的配置座位资源是因为相关权利尚未明晰,而图书馆管理方可以为每位读者分配清晰的座位预约权来解决这个问题。

3座位预约权分配模型

假设学校共有N名学生,图书馆有M个座位,M≤N(否则不会出现占座问题)。由于并非每位读者每天都需要使用图书馆资源,所以如果能将每个人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有效分解,就可以使更多的人使用图书馆资源了。假设学生每学期在校时间是约20周,即共20×7=140天。由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需要进入图书馆的频次不一样,假设本科生需要预约图书馆座位的次数为DR,硕士生需要预约图书馆座位的次数为DM,博士生需要预约图书馆座位的次数为DD。假设DR=aDB,DD=bDB,本科生人数是QR,硕士生人数是QM,博士生人数是QD,图书馆总共有个个座位,每天预留m个机动座位不能预约,那么每天有M-m个座位可用于分配。对于一个学期,总座位个数为140×(M-m),总座位需求为:

QB・DB+QM・DM+QDDD=(QB+QM+bQD)

为了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应使140×(M-m)=DB(QB+aQM+bQD),即座位供给等于座位需求。对

于特定学校,M、m、QB、QM、QD都是已知的,故可以计算出分配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人每学期可以预约图书馆座位的天次数DB、DM和DD。假设a、b两人进入图书馆,a预约而6没有预约,当6坐在了。已经预约的座位上时,a就有要求6让座的权利,并可以凭图书卡号在公共计算机上查询进行验证。每个阅览室都留有几个机动座位不能预约(即m),这些作为用于没有预约座位的读者或特殊情况使用。座位是否被预约可以在公共电脑上查询。如硕士生的初始预约次数为D,剩余预约次数即初始预约次数减去已经使用的预约次数,当剩余预约次数为零时,该用户就失去预约使用座位的权限。

预约分为两种方式:提前预约和即刻预约。提前预约是指在使用座位前限定时间内登陆座位预约系统,选择阅览室、座位位置和使用时间。即刻预约是读者通过阅览室门口刷卡设备,由系统自动随机分配未被预约的座位,当读者不再使用座位时,需再次刷卡以停止计时。由于读者在进入图书馆门禁系统时已经使用验证读者身份,阅览室的刷卡设备只用于分配座位和记录预约信息,不需要座位的读者进入阅览室时则无需刷卡。即刻预约较为方便,读者可以在需要时选择使用,也减少了座位浪费,但由于即刻预约方式晚于提前预约,在使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没有座位的情况,而且为了降低即刻预约的复杂性,座位采取随机分配方式,无法满足读者选择指定座位的需求。对于已经预约但又取消预约的读者,必须在使用前规定时间内退订,系统记录该用户退订次数,当退订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后系统将扣减该用户的剩余预定次数,以惩罚随意预定座位的行为。对于已经预约且没有取消预约的读者,如果在预约时间开始后30分钟内仍未使用座位(根据图书馆门禁系统记录判断该读者是否进入图书馆),则此次预约座位失效,其他读者即刻可以对该座位以进行二次预约。

4座位交换的帕累托改进

4.1帕累托改进机制

公共资源的图书馆座位具有正的外部性,但占座行为却会给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性。外部性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外部性的产生过程中产权不清晰,科斯认为以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能够达到社会最佳目的。为每位读者分配座位使用预约权次数的多少,就代表着读者拥有可以预约座位的次数,即为每位读者赋予了一个公平明晰的座位预约使用权。然而读者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其身份上,还与个人偏好有关,资源的公平分配并不一定是符合效率的分配。如偏好在图书馆上自习的读者相对于较少使用图书馆的读者、复习考试的读者相对于在外实习的读者、基础学科的读者相对于有实验室的理科读者对图书馆座位使用时间有着更强的需求。如果社会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以其他人福利的减少为代价,此时就达到了帐累托效率,即实现了经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平分配下的座位显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交易双方通过交换的帕累托改进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用。

为了清晰表述座位预约次数交换问题,将图书馆座位预约次数交易中的当事人抽象为两位读者,每位读者都具有若干座位使用预约次数禀赋和虚拟货币。代表读者X的无差异曲线X1与代表读者Y的无差异曲线Y1相交于e点(e点为初始禀赋),且读者X与读者y在座位使用预约次数的初始禀赋相同。如图1所示:

假设读者有两种资源,即座位使用时间(简称座位,用横轴表示)和某种虚拟货币(简称货币,用纵轴表示)。由于Y比X有着更多的货币,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X更希望用座位换取更多的货币,而y更希望用货币换取更多的座位。从图中e点出发,将读者X的无差异曲线X1。向右上方移动至X2,X2与读者y的无差异曲线y,相交于E2点。E2与e点相比,读者X的效用提升了,而读者y的效用也没有受到损害。即这种改进使读者X使用座位的预约次数减少,但却增加了货币;读者y支付了货币,但增加了座位预约次数。

4.2帕累托改进的条件

为了规避交易中的抬高价格的问题,交易价格由图书馆管理方设定,且交易过程在网络平台进行。制度经济学认为价格管制会产生黑市问题,但可以通过机制设计避免发生。①交易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座位预约次数是获取座位使用权的基础,如果选择私下交易,座位预约次数则无法从出售者划转到购买者,交易无法实现。②交易基于虚拟货币。图书馆在新生入学时为每位读者的读者证账户分配固定的虚拟货币,但这种虚拟货币不能兑换现金。有座位预约次数购买需求的读者,使用自己账户内的虚拟货币与有座位预约次数出售的读者进行交易。为了使这种虚拟货币对出售者产生多样化的激励但却不会过多地降低图书馆和学校的利益,图书馆需要与学校相关机构协商,将一些边际成本低且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校内公共资源与虚拟货币建立兑换机制,如机房上网机时、校园网络流量、图书借阅量等多方面,这样出售座位预约次数的读者在使用虚拟货币时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反过来也对座位预约权交易产生激励。

座位预约次数交换的帕累托改进要求交易成本足够低,且双方为自愿交易,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方负责建立和维护座位预约次数交易平台,并监督平台的运行。由于需求方购买的是不确定时间的座位预约次数,而且一个读者账号每次只能预约一个座位,所以这种方式也不会带来大量预约导致预约占座的问题。由于分配给每人预约次数进行座位预约是一种类似财产分配行为,所以读者预约到的座位应该受到图书馆管理方的尊重和维护。当座位交易充分市场化后,座位交易平台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校方可以购买座位预约次数奖励给学习刻苦的学生,即座位成为一种奖励方式。图书馆可以根据座位的供需来了解某段时间读者对座位的需求状态,以增加或减少自习室的开放个数,增加座位数量。

通过两阶段的机制调节,图书馆座位这种公共资源就得到了最有效的使用,各个参与方也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为了实现这种最优化配置,图书馆还须对硬件、系统和制度三方面进行升级。硬件升级包括:为每个座位编号,并在网站上提供各阅览室带有编号的座位平面图;为每个阅览室购置刷卡设备,用于识读读者信息并随机分配座位。系统升级包括:在读者数据库中增加座位预约剩余时间、座位预约、使用记录等字段;搭建附属于图书馆网站的图书馆座位交易平台,并将门禁系统、读者信息系统与该交易平台建立联系。制度升级包括:展开广泛调研论证,制定图书馆座位使用制度;宣传新的制度并根据变化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