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批判性思维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谈批判性思维能力;谈批判性思维能力,则必谈教学方法的改革.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术素养关系密切,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能力:一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也会有很多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的存在,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如何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
1.知识被问题“揪”出来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一个事实或者现象一旦被我们的感官接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而这个“问”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一针见血抑或隔靴搔痒,差别只在一问.
现今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主体,片面地认为教师需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显式的问题而非问题的源头——实践,也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2.答案由讨论“争”出来
学生对外部知识进行高效接收、合理分析、全面总结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理应从尽可能多的渠道与角度为学生创造获得信息的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环境.
小组合作活动以其实施方式的简单、有效而被教师广泛应用.一方面,小组活动使教师的课堂主导权移至学生,增加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待吸收的知识也经由学生间的深入互动,得以细节化和系统化.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构架也更加充分和完善.
小组合作活动应独具特色,依其目标分,主要有“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三种形式.“小组讨论”主要通过集思广益,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创作”指3~4个学生组成小组,运用新概念和教师示范的技能,设计方案或创作作品.“合作演示”则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小组成果向全班展示.一般说来,“合作创作”的成果都要通过“合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
3.脉络从归纳“梳”出来
知识的系统性与完备性是评判学生学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寓学于问、寓学于论、寓学于做的模式,由于其出发点均为教师的某个引子,或是某个具体的实例,所以学生获得的相应知识会比较零散.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并完成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收官步,由教师引导的“归纳”环节成为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对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在鼓励学生动用思维与实践的力量吸收海量信息并获取第一手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将如何整合知识、提炼要点,并最终形成逻辑上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方法一并传授.
4.效果以实践“评”出来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有关实践的科学,这是由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所唯一确定的,即“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这两个“什么”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周围人的实践,或者是即将要实践的方案,即便对于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理论,也可归之于思维实践;而后者则是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本身要进行或已经在进行的实践.然而,不同的实践所需要用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为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其要求的实践内容必需紧扣“多样性”与“争议性”这两个中心.
篇2
关键词美国教育 批判性 思维 多学科视野 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B80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Viewpoint
――The Case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FU Xi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ten view enlightenment and exploration of truth as their missions,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s a major way to achieve those missions,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s placed at the cor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y many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ritical thinking and guarantees the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akes it more efficient and creativ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provides 200 seminar courses (FIAX LUX) and 10 high quality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s called Cluster Courses to freshmen to initi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viewpoint.
Key wordsAmerican education; UCLA; critical thinking;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0 引言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分别围绕“批判性思维”与“多学科视野”检索相关文献,①前者的相关文献(838篇)远远超出后者(58篇),显示我国研究者对批判性思维素质的重视,但其重要基础――多学科视野,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是检索到的那58篇文献,也几乎没有文献从素质培养的角度探讨多学科视野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与多学科视野均为大学生应该从高等教育中修得的重要素养,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生这两种素质的培养,其经验值得借鉴。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公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多学科视野方面的基本理念与具体方法,探讨这两种素质之间的基本关系,以期为我国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以下简称UCLA)借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的话“要有光”(FIAT LUX),来命名为新生开设的一系列研讨型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以下简称UC Berkeley),其正门拱门顶上也镶嵌着这几个字,可见美国大学对启蒙思想、探究真理之使命的自觉与重视。他们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达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②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美国大学管理者,尤其是负责本科生教育的相关人员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UCLA、UC Berkeley这类研究性大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是课程设计围绕的核心,实际上也是自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反思性思维”概念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1991年)要求各类学校“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③1995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规定,“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④
UCLA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FIAT LUX系列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颇具匠心与魄力。首先这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小人数研讨班式课程,每个班的人数不超过15人;其次,开设课程门数多,所有想选修的学生都有机会选修。在2006-2007学年,UCLA共为一年级新生提供了200门FIAT LUX课程,⑤涉及的学科领域之多之广,令人感叹;第三,FIAT LUX研讨班采取“三不主义”――不布置作业、不考试、成绩不分等级,以使学生能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兴趣,选择研讨班,并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由地参与课堂讨论。FIAT LUX使他们一入大学,就接触到边叙边议边分享的探索与研究型学习方式,启动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从而迅速完成身份的转变,即从中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到大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技能。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重要部分:首先,需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指向事情的本质;其次,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在大学里所获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美国的大学除了注重学生在量化思考(比如数学、统计等)、逻辑、文学、艺术等基础和工具课方面的训练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学科思维或多学科视角审视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使其批判性思维有效、更有创意,也更加深刻。因此,多学科思维(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也是我们在听取美国人介绍其教育理念时最常听到的短语。如果推理路线缺乏广度,就可能仅仅认识到洞察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必要性,而不能有效地思考:我们需要考虑另一种观点吗?存在审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吗?这样的审视像是从某某观点来看的吗?当考虑跨学科问题(大多数社会生活问题)时,批判性思维需要借助许多学科的相关概念、知识以及洞察来分析。比如,要理解伊拉克战争的原因,需要运用科技的、地理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学科见识进行分析。可见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以多学科思维为基础。
2 多学科思维的培养
多学科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密切相关。UC Berkley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提供多学科信息,更主要是培养跨学科的批判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多学科视野与思维习惯,才不至于使其批判性思维流于盲目和浅薄。而且随着科研的跨学科趋势,也随着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复杂化、全球化,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野和思维习惯,展开跨学科、跨文化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在UCLA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留意到其Cluster Courses(聚合课程)。Cluster Courses是面向一年级学生的学年课,由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般是三名教师,一名图书馆员)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思维习惯与视野。一门Cluster Course一般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这门课程面向的研究对象必须跨越两门学科以上,课程主干可以是历史的、地域的或问题中心的;二是Cluster Course的讲授内容不能被现有课程或专业替代;三是这种聚合是切实可行的。
2007年秋季学期,UCLA向一年级新生提供了10门Cluster Courses,⑥其中“全球环境:多学科视野”一课就由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四名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协调人的专业领域是土木与环境工程,另外三人的专业领域分别是城市规划、大气科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
从UCLA目前开设10门Cluster Courses来看,其主题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艺术、历史、生物、城市化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Cluster Courses的目的不在于发展新兴学科,而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学科如何看待以及尝试怎样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把从不同学科获取的知识,经过个性化分析综合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UCLA的Cluster Courses模式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传统的科学与人文或与社会科学等两种教育内容以课程或学位的形式上的简单迭加。在迭加教育模式中,学生所接受的不同学科的知识仍然基本分属于两种彼此并行、各说各话的文化体系,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或相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体系,相距甚远。UCLA的Cluster Courses模式是围绕问题,聚合不同学科领域、专业的知识,因而显得独具匠心,值得鉴借。
前述FIAT LUX研讨班采取的不布置作业、不考试、成绩不分等级的“三不主义”,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扩展自己的学科视野。一名担任FIAT LUX研讨班课程的教师这样评论道:FIAT LUX所提供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吸引了一些本来不会或不敢选修某一类课程的学生。
3 结束语
以上围绕批判性思维、多学科视野以及社会或社区服务三方面,探讨了美国一些高校所做的尝试。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就不行了。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中国大学非常狭隘的职业教育是不足以迎接这些中国未来的挑战的。⑦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它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性大学,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至相当高的地位,教育部更是决定在全国高校中建立500个大学生创新试验区。而批判性思维品质是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与核心。
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近来也在上述三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教育部自2007年以来多次就高等教育发文,强调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博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巨额资金支持相关项目。虽然措辞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与美国高校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多学科视野、社会或社区服务等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教学改革项目与我们看到的UCLA的许多做法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可见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努力有许多共同之处,使得各种层面上的国际教育交流、相互借鉴变得更有意义,亦更切实可行。
注释
①检索时间为2011年5月24日。
②贺新全,何守仁.论外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0(9):70-71.
③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5):6-11.
④徐学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3):50-55.
⑤课程清单可在该校主页(college.ucla.edu/fiatlux)上找到。
篇3
关键词:笔译;批判性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反思日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5-02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学生培养中,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以及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教和学中的“思维缺席症”已引起了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探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教学策略,比如合作学习(何强生,2004),语言输出(张曼,2012),探究批判性思维能力融入课程教学,比如英美文学课程(姚佩芝,2012),开设中国文化课程(邵丽君、孙秋月,2015),实证研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章雅青等,2010)。鉴于此,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笔译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本科笔译课程教学之中,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格气质。
二、课程教育理念
百度百科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思维能力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而思维倾向包括求真、开放思想、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批判性思维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的一种探究性质疑(probing questioning), 而作为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了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本质上蕴含着假说的系统检验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等教育英语专业培养中,英语笔译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必修课之一,在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以及所属课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译课程的教育理念应以创新教育、培养翻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由此笔者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大胆尝试教学改革,采取以翻译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讲、练、评的教学套路,使翻译教学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译者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技能、思维倾向培养,为学生将来进入职业化工作状态奠定坚实基础,能在社会特定的翻译情景下创新性地、批判性地解决翻译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兼顾个人独立笔译与小组合作讨论
笔者一直在翻译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但前提是要兼顾个人独立笔译。从立项至今,按照课题组工作思路,即践行、调查、调研、凝练,在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120801班及130801班翻译课程教学中已经践行“关注翻译过程”的教改内容。首先,在践行中彻底改变传统“讲-练-评”的翻译教学模式,把翻译课堂转变为翻译作坊,强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关注翻译过程”,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翻译综合素养。其次,在调查中,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察了翻译小组教学模式的认同情况,包括小组人员结构、小组合作完成笔译任务的优点与缺点、课堂展示小组笔译任务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关于选材、授课模式、译后活动、评估的思考。在120801班的教改践行中,把班内33人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为7个翻译小组,根据作坊具体人数分配翻译原文资料。小组内每一成员首先要独立完成翻译课前教师提供的原语料,再把个人独立译作相互赏析、质疑,修改,形成小组译作,小组演示译文和翻译心得体会,小组之间互评、质疑,小组修改、重新定稿、提交译文,师生共同评价效果。通过翻译小组实践活动,课题组对每一小组的翻译风格按照次序分别评价为:稳健进取型、求真求实型、准确忠实型、个性张扬型、质朴奋进性、自由奔放型和流畅得体型。
2、培养多角度审视笔译习作的能力
在笔译习作小组内、小组之间鉴赏时,要求撰写反思日志,归纳总结所遇到的困难和翻译的心得启示,包括语言、文化、句子结构、语篇连贯、翻译策略等方面,在进行笔译习作讨论时就可以多角度的审视与校正。比如在反思日志中,译者写道“总是想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英文单词翻译过来,这样就会显得很嗦”,“翻译时不要主观臆断”,“每一个单词都有着很多不同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被他们混淆,不知道选择哪一个。花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一个合适的有的句子词来翻译。复杂句很难翻译。”其实,反思日志中在表达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欠额翻译、超额翻译、语境翻译、避免欧化等问题。例如:
“Once inside the private compound you are wrapped in an ambiance of calm beauty, an ordered world of buildings, pavement, rock, and decorative vegetation. ”(American Space, Chinese Place by Yi-Fu Tuan)
第一小组译文为:当你踏入这样一个私人院落时,立刻会被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亭台、曲径、奇石和花草―点缀其中,错落有致。第一小组写道“这里存在思维的差异,西方人喜欢抽象,中国人喜欢具体,唯恐描写不周。”第一小组对翻译难点的阐述有利于从问题存在的根源上审视其他译文,比如译文“一旦进入他的私宅你会被一种静谧的气氛围绕,规矩的四合院,蜿延的小道,各种石头和蔬菜的装饰。” “进入到这个私人小院里,你会被平静的氛围所包围。那建筑,走廊,岩石和植物构成了这个小天地。”黑体部分前者存在超额翻译,后者存在漏译。
3、反复修改习作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组内、小组间审视鉴赏之后,要让学生意识到反复修改习作的重要性,学会反复修改,认识到译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由此在修改校正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反省、质疑的思维能力。比如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可以通过反复修改润色,有的译文很流畅,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关于英文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在汉语中,有些人称指示代词可以适当的删除。仔细读一读“我在我的大学里过得很快乐,我不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我的小提琴,而且我还培养了很多其他的兴趣。”这句译文中有些“我”字似乎信息冗余,需要删除。又如下面的长难句:
“Serendipitous love as a romantic ideal is a paean to cities and their dislocations, the unlikely collisions that result from thousands of strangers with discrete histories overlapping briefly in time and space.”(Love in the Time of No Time by Jennifer Egan)
学生译文是“偶然相遇的爱像最浪漫的理想是对城市以及城市中纷繁变化的赞歌,是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有着不同故事的陌生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短暂地重叠在一起而产生的不可能的碰撞。”在脱离源语的情况下阅读显得拗口,欧化,没有突破原文的形式束缚,由此必须反复咀嚼原文进行校正,而译文“一见钟情是理想的罗曼蒂克,在纷乱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是一首赞歌,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人,各走各路,穿越时空、刹那交汇,把不可能变成了一种可能。”更为忠实、顺畅。
在笔译课程中融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念还处于尝试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反省、质疑的良好思维倾向仍对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挑战,有待继续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强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J]. 教育探索, 2004,12.
[2] 邵丽君.孙秋月.中国文化课程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6.
[3] 姚佩芝.英美文学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案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9.
篇4
关键词:写作教学;批判性思维;语言技能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自由思考、自主行动、学会求知与学会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早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英语学科教学目标就包含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等[1],这些目标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
写作是认知和思维的创建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应设计适当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下面,笔者以正反观点对比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按照过程写作的模式,促进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分析与判断、进行自我纠正与调整等等,探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正反观点对比(for and against)议论文是英语写作的一种常见类型,有相对固定的结构,运用范围广泛。这类文章要求作者转换不同视角进行论证,这不仅对提高议论文的说服力至关重要,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本次写作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是“New Headway English Course (Intermediate)”中的“Childhood―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该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逻辑衔接紧密。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作为儿童的利弊,第四段在归纳综合两方观点的基础上表明作者态度。
学生的写作任务是从三个话题(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中任选其一进行利弊分析。这些话题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青少年的思考。
(二)教学设计思路
笔者通过落实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
1.以同类型文章的批判性阅读作为语言输入
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发生的重要条件[2]。通过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即引导学生辨析信息,分析作者论证的过程,判断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并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估,达到对学生写作的积极促进[3]。
2.以问题促成思考与语言的真实使用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教师提问是教师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4]。教师可以参照布鲁姆框架(Bloom’s Taxonomy),针对高层次认知活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同时,在师生互动中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内在动机
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鼓励学生不盲从、不盲信,富有批判性精神。
4.以思辨为目标促成课堂生成
课堂应处在动态和不断的生成当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5]。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地表达思想。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积极促成课堂的生成。
二、教学环节与评析
环节一:导入
1.引出话题
教师利用美国广播公司(ABC)Jimmy Kimmel脱口秀节目中的一段访谈将儿童天真无邪的面孔和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在学生眼前,并询问学生视频中儿童的行为与思维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用innocent, imaginative, naughty, adorable, carefree, naive, silly, fool等词汇进行描述,一定程度地表现出学生持有的不同观点。
2.小组讨论
在激活学生对童年的记忆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你认为童年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观点交流平台以及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
3.观点展示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将学生发言当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整理记录在黑板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能够从自由、责任、可支配的时间、亲密关系、教育、财富等方面阐述看法。教师进而由这一话题的讨论引出同话题阅读材料的分析与处理。
环节二:阅读
1.略读
教师要求学生略读文章并找出主旨大意。学生快速浏览后找出了首段中的“... being a child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后文将如何展开进行了预测,学生判断文章将至少包含儿童生活的利弊两大方面。学生阅读后文对预测加以验证,能够以“on the plus side”“however”“to sum up”等逻辑连接词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脉络并画出段落结构关系简图。
在略读环节中,学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本要点与段落的功能,这要求学生具有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文章的意识。
2.寻读
学生阅读第二、三段文章,回答围绕段落中心句与支撑句的问题,明确正反观点对比时说理的层次: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Where is it? How do you locate it?
What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How do you figure out?
学生借助第二段中总结性的表达“All in all”能够快速定位出段末的中心句;但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需要首先辨别第三段段首为过渡句,再结合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两段中,学生容易借助“for one thing”“what’s more”“last of all”等短语表达并列关系的逻辑连接词找出支撑句。
在两段正反观点阐述的段落中,学生加深了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明确中心句(论点)与支撑句(论据)的关系以及连接词对于文章逻辑性与连贯性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进行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做好铺垫,同时为学生在写作环节中关注文章结构的清晰性与合理性打下了基础。
3.研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在第二、三段中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儿童的利弊,并对比文本所传达的观点与导入环节黑板上展示的讨论成果有何异同。学生提炼、归纳出文本中家庭责任、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儿童福利、校园生活、自主行为、经济状况等视角,并发现这些角度大多与导入环节的讨论成果一致,其中有课堂讨论中未涉及的儿童福利这一有意义的角度。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作者如何阐明这些观点?学生找出了文本中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的运用。
在第二、三段的研读中,学生体会作者对话题的多角度思考与不同论证手法的使用,从而为写作活动进行准备。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第四段中找到阐明作者个人观点的句子:“I think that children have no real choice, independence, or money.”教师追问学生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并陈述理由。学生的回答多为赞同,指出由于家长的限制儿童没有真正的自主选择、独立性与金钱,并且儿童本身也很少具备自立的能力。对于学生趋同的回答,教师请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探寻其他可能性:Have you been encouraged to make a real choice during childhood? Is it possible to teach children to manage their allowance? To what degree do you think you are independent? How did you learn to be independent?在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与价值观念去鉴别、质疑、评价作者的观点。
最后,为使学生理解反论对于提升议论文说理可信度的作用,教师先请学生判断作者在谈论话题时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再引导学生理解正是为了保证论述问题能够尽可能客观,作者在文中不仅论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论点,而且将对立的论点充分展开。
环节三:写作
1.选题与构思
学生从“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当中选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角度地列举所选话题的利弊,然后寻找论据,确立自己的观点。接着,学生找到与自己所选话题相同的同学,在三至五人的学生小组内进行想法的交流。教师巡视各个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之后,学生整理思路,设计写作提纲。
多个话题的选择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与写作动机。同时,写作任务与学生的阅读成果相互呼应,学生能够借鉴阅读材料的论证、结构和语言,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尤其通过上一环节的批判性阅读,学生在构思与讨论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多角度地思考话题、分析论点与论据、确定立场、进行自我纠正与调整等。
2.撰写与自评
教师提供给学生包含论证、结构、语言表达与语言规范四个维度的评价标准(见表1),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意见并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明确评价标准能够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关注所涉及的项目,进行及时的自我监控,并在完成一稿后逐一核查,明确作文的修改方向。评价标准不仅涉及学生在英文习作中常常关注的语言准确性,而且突出强调了议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引导学生将阅读环节的思考成果迁移运用到写作当中。
3.互评与修改
学生与同伴交换作文,参考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互评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通过关注作者观点与论证的手法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同伴之间自由、平等的评价氛围更加有益于学生质疑与反驳,从而相互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提升作文的思想性。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写作的开展情况,并给学生提供帮助与答疑。
4.展示与评价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作文片段,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教师对其中突显本课重点内容的部分进一步加以评价,并提供修改建议,再次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论点与论据、多角度思考问题、观点的合理性、论证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等,为学生课后修改作文提供参考。
这一过程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展现如何修改文章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合理性和逻辑性。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人才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反驳。同时,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批判精神,与学生一同思考,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GASS S M, MACKEY A.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2: 7.
[3]刘伟,郭海. 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J].外语界,2006(3):14.
篇5
本文对语文阅读应该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论述,是对新课标的拾遗。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品质也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指在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上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就是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人们对阅读的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实质是思维。依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在学生阅读能力结构中表现为:①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善于汲取精华,剔除糟粕;②掌握顾及全篇、顾及作者本人和顾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③善于运用比较,发现阅读内容的风格特色,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品质是学生阅读能力中的突破口。
国际阅读协会认为,不论是在何种水平上的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都应该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在人们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尤为重要。具有批判精神意味着理解意识形态表现的方式以及文本中所表达的意义,因为这二者构成了文本所代表的现实。所有的文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创建的,具有批判精神的学生应该受到鼓励,因为他们以一种批判的态度面对文本,质疑他们所面对的社会中的各种观点,并判断这些观点是不是应该被接受。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质疑文本涉及广泛的、多样化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让学生反思或修正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有利于他们真实的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世界其他国家极为重视。澳大利亚语文课的课程目标规定: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地接触和理解各种视觉文本”。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专注地评判性地倾听和观察;能够理解、鉴赏、解释和批判性地分析古典的和当代的英美文学和翻译的文学作品。”香港《新高中课程及评估指引》规定了思维范畴的学习目标:“(1)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3)掌握一般应用于读写听说的思维方法。”并对这思维的三个学习目标有详细的阐述。其中“思维素质即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征,主要包括深刻全面、灵活变通、敏捷迅速、勇于创新和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指“能严格审视材料和检讨思维过程,对学习活动起评价、调整和矫正的作用,例如在聆听时,能迅速鉴别所听内容的对错、优劣;说话时,能发现缺点,并能及时改进;阅读文章时能评价和鉴别;写作时,能评价和自我修改。” 并规定了详细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篇6
关键词:思维方式 物理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批判性思维是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人才是立国之本,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批判性思维的简述
物理教育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培养场所,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物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都需要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并在培养批判性思维上有其独到之处。在物理教学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科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廓清迷雾,批判性思维是探究的核心工具。它是科学真理助产士,是新思想催化剂,是我们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有力的资源,批判性思能能使我们严禁、镇密、清晰。批判性思维主要具有如下四个特征:理智性,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批判性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精确性,批判性思维是精确思维。严谨性。我们应该注意批判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对现存的思想观点进行审视,取其精华,依靠理性的力量征服人,借助精密的观察、实验取得可靠的信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时,理性对待被批判对象,力求做到恰如其分,严谨求实,受到批判性思维的检验。
批判性思维具有以下一些原则:明晰洞察自我中心或群体中心原则,独立思维原则,换位思考原则,怀疑论断的原则。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立思维,群体中心是个人中心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换位思考,直到我真正了解并清楚此论断,提醒我们对我们拒绝事实的倾向保持警醒。
2 物理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首要目标之一,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具有同一性,都有使用经验证据,练习逻辑推理和对假设持怀疑态度的基本原则。
经验证据是一个人能看到、听见和触到的证据,经验证据最一般的替代品是权威证据,经验证据可以被重复,有必要检验每一个权威的可靠性。科学论断需要经验证据支持,权威知识是人类的最普遍的知识,科学是唯一的阐明可靠知识的方法,权威证据是可靠的证据,等同于经验证据,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反对盲目的权威,去判断我们相信的东西就是可靠的事实;练习逻辑思维,持怀疑的态度。逻辑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怀疑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科学家和批判性思维者总是使用逻辑推理,不断地质疑你的信念和结论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共同基本原则。逻辑允许我们正确推理,并不断地检查证据、论断。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表现为虽然学生具备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本身所知甚少。他们的思维灵活,想法多样,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这一名词不够理解。而如果学生知晓这一名词,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希望进行独立思考并渴望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映出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持欢迎态度。但课堂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较少,老师在课堂上未使学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与精神。
综观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在于训练学生观察的品质与深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分散的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鼓励对事物的反思与逆向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内容,让批判性思维明确出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充分体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性质,应进一步增大批判性思维问题。
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成长的要求,培养个人用理智去判断事物。初中物理课堂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场所,当帮助学生用他们自己生活的实例来理解物理。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教师在概念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把混淆知识有针对性设计成概念辨析题,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学生在概念评析后应能得出正确选择;在公式运用中启动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交流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可以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上有所收获。分析思考、组内讨论之后形成小组共同意见,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达,使得学生注意尊重他人的看法,加强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了科学方法;坚持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这些能力和素养将会令学生终身受用;在错误评析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质疑,引导学生从各种复杂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在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课堂气氛,要求学生分别设计解决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方案的契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在问题的提出阶段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质疑、猜想与破除能力。将学生的关注点导向信息与资料的收集上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自己从中提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刻度;在方案的设计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性与严密性的训练;在实验的操作阶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原因排查;在交流与评估阶段对自我的论断进行反思,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严谨做事,反思自我的习惯。最后,在归纳总结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初中物理理论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让学生在探究物理问题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更适于启发学生的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篇7
摘要: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笔者研究之重点。为此本人从借助知识生成、分析错题成因、利用多项选择题目、利用多余型开放题目、倡导质疑教师“偶然”的错误及坚持“订正作业”等六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的途径,并付之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的批评性、数学思维的批评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过程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对已有的数学表述和论证提出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具有这种思维品质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断地验证所拟定的假设,获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和创造性思维存在着高相关”。由此不难发现,要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呢?
一、借助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批判性地看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应首先落实在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教学中,要认识它们的产生过程以及它们的发展,明确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适用的条件,理解它们的实在含义,掌握它们的各种表达形式。
-a(a<0) a(a≥0)例:学生在学习算术根的性质时,往往忽略了对公式=|a|=
中的a条件限制,出现了=2.5-的错误判断,反映了学生对公式的实质没有深刻理解,缺乏思维批判性。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弄清公式中包含了哪几步,刚开始一定要严格按如下进行:=|-5|
=-(-5)=5
2、 -a(a<0) a(a≥0)明白a的条件,应简化步骤。如:=
3、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如: a=(a≥0)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理解深入,从而使学生抓住可公式的实质,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公式的批判应用能力。然后,再回头重新判断是非:=2.5-,学生便有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解:2.5==<
2.5-<0 =-(2.5-)=-2.5 =2.5-是错的。 由此,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分析错题成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数学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分析解题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不断加以改正和完善,这正是思维批判性的体现。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出示题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像批改“作文”似的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下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解题过程使人感到困惑,它的结论又使人感到不可思议。我让学生评价其解题过程到底错在哪里?其解题过程如下:
x=y且x≠0,将等号的两边各乘上x,得 x=xy……………………………………………………………………………………① 然后再各减y,得x-y=xy-y…………………………………………………② 将上式因式分解得到:(x-y)(x+y)=y(x-y)…………………………………③ 再在等号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得:x+y=y………………………………………… ④ 已知x=y, 所以 ,2x=y …………………………………………………………………⑤ 因为x为非零的数字,因此可推导出 2=1 ……………………………………………⑥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积极讨论,检查出解题过程中的第4步是错误的,并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在于方程两边不能除以为零的因式。由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盲从、不轻信,独立思考,推翻了荒唐的结论:2=1,这样的思维过程就体现了思维具有批判性。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这风趣的氛围中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多项选择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者受到别人提示的影响,解题盲目附和,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利于发展思维批判性。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对题目解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发展思维的批判性,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2a-1)x+a有实数根,那a的值是( )
A、a≥-且a≠2; B、a>-;
C、a≥-; D、非上述答案。
绝大部分学生采取如下解法:
解:原方程有实数根
a-2≠0
=[-(2a-1)]-4·(a-2)·a≥0
解得:a≥-且a≠2
当a≥-且a≠2时,原方程有实数根,故选A
出现上述的错误究其原因,便是学生缺乏思维批判性。数学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学生对面临的数学问题能积极独立思考,善于考虑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从而不断验证自己的解题方案,使问题获得解决。由于学生不善于思考,没有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才导致错误。经过阅读、启发、讨论,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题目在措词上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仅仅提“关于的方程”,未点明方程批判性发展的体现。于是,学生明白了正确的解法:
解:①当a-2≠0时,原方程为二次方程,它有两个实数根,则必须满足条件,下同上述解法。
②当a=2时,原方程变为:-3x+2=0, 它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显然有一个实数根。
综上,当a≥-时,原方程有实数根,故选C。
多项选择题题目虽然不大,但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隐蔽的陷阱,要想选出正确答案,必须用批判性态度去思考,因而,它是发展思维批判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利用多余型开放题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一根绳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
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签别能力。
五、倡导质疑教师“偶然”的错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质疑、评价。这种做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可笑的想法,但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由于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从挑战教师的“偶然”错误开始。因此质疑应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纠错意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六、坚持“订正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也表现为具有一种趋向和能力,即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检验得到的初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接的推理过程进行检验后作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坚持“订正作业”的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的又一种有效途径。我在多年数学教学中总结了三种订正作业的方法:
1、集中订正。学生作业中若有大面积的错误,挑选典型的例子,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弄明错误所在的地方,然后要求订正在专用的本子里。
2、辅导订正。学生作业中若个别出现的错误,我当堂面辅学生订正作业,或要求优秀生辅导指定困难生进行作业订正,这种困难生容易接受,优秀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自身订正。这里指的是作业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数学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在数学的表述、论证和计算等方面进行科学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参考资料:
1、《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胡炯涛、张著
3、《数学乐园——举一反三》Brian Bolt 著 王荣辉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教育发展研究》2005第3期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批判性思维 学习氛围 挑战权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比如主动学习、健康心理、品质品德等。可是,还有一个因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却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或者他人所持的观点能够进行反思并提出质疑,同时还要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目前,在很多中学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只要是课本上写的就是正确的。这些教师在讲课时,着重点都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艺术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并能够正确地解答那些阅读问题,而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正确很少关心。
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质疑,讲课时以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的形象出现,不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即使有讨论活动,也会把学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即使有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或者课本上内容有质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但不予以表扬和鼓励,反而大肆批评和挖苦,从而大大挫伤学生批判思考的积极性。
而学生呢?他们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就会形成一种观念,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写的都是正确的,根本不用质疑,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维的习惯,对课本和教师绝对信任,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多学生在考试完以后,不是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而是急于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做法就是对课本过于迷信,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教师要成为批判性思维的榜样。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要想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一个批判者。我们的语文教材实际上有许多具有批判价值的素材,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去思考、批判和纠正,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改变他们迷信课本的观念。有一些学生习惯了听讲读书,不知道该怎么质疑,教师就要设计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让他们在分析中逐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把‘闹’换成‘叫’好不好?”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经过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果,把“闹”换成“叫”不好,因为叫只是人在听觉上的感受,而闹则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表现出蜜蜂的繁忙,还可以体会到蜜蜂的形态,同时“闹”字还烘托出了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在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们的思路也被打开了,纷纷针对文章的结构、修辞等提出质疑。
2.创造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氛围。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求知欲最强的一个阶段,他们对陌生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可是,现在有些教师还本着“师道尊严”的原则,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质疑,一旦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有所疑问,就会被扣上不认真听讲、调皮捣乱的帽子,对这些学生大加批评讽刺,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敢提问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就是对学生的发问予以保护和提倡,这就要求教师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为他们创设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良好氛围。教师要摒弃过去的“一言堂”,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3.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发言前就必须对自己的说话顺序、详略、主次等都考虑清楚,这样的训练对发散学生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一个学生发言后,还要组织全体同学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了。
另外,教师也可以围绕着一个观点的正反两面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观点无所谓对错,关键是要说出理由,这样就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很多学生都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一味地迷信书本和老师,张口闭口都是“这是老师说的……”“这是××书上写的!”这种思想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书上写的和老师讲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书也是人编写的,出错也并不是不可能,而且老师的观点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思想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思维品质;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680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从知识理解到方法技能,从情感态度到思维品质,无不体现着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其个性化地深入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辩证性的见解,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严谨求证并辩证思考,进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一、课堂民主,构建多维度对话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应当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构建多维度对话,以促使学生破除对教材的迷信与对教师权威的盲从,形成批判性思维。在《与诚信结伴而行》的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呈现诚信的概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历史上或是身边的诚信故事。于是,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谈起:“曾子杀猪”中的诚信;商鞅“立木为信”,于是变法成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致西戎来犯,身死国灭而为天下笑……继而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身边的诚信或失信案例。教师还可提问学生如何看待“自2015年起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畴”这一社会现象,请学生结合所学诚信知识加以解释。
二、n堂设疑,推动探究式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摒弃机械性记忆,对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设疑思考,以推动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在《与诚信结伴而行》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教材而切入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诚信精神的无处不在。同时,对于教材中既有的结论进行正反面讨论,从而明确诚信对于社会与个人来说有多重要。这时,教师顺势设疑:既然诚信如此重要,为什么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欺诈或失信现象?学生联系生活中地沟油、毒大米等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个人健康与社会安定的事例,得出之所以有不诚信现象出现,是因为人们面对诚信与利益问题时,选择了眼前利益而抛却了诚信。当然,在激趣设疑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设计,以确保问题的梯度性、争议性、两难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具有评判价值。
三、情境创设,促进辩证式解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或以故事,或以图片,或以游戏,激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学生在形象性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快速进入阅读材料,对其中的论题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与理性评估,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将思想品德教学中抽象的概念、理论等内容形象化,以促进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形成。在《与诚信结伴而行》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冠生园因陈馅月饼而信誉破产,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而走向破产,同仁堂因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而享誉四海。那么,我们再来看一则关于诚信的爱情悲剧――“尾生抱柱”的故事。请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尾生,在生命与诚信之间,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学生从正反两面对诚信进行辩证性思考,从而明确:在守信用与灵活变通之间,该如何把握合适的“度”。
四、主题渗透,形成批判性思维
篇10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乃是这些年来海内外教育研究的热门之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考分辨能力。思考指的是推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分辨指的是对事情的境况、别类、情理等的分析辨别。写作的能力是指用书面语抒发思维的能力。一般而言,写作的能力集中包括两部分: 一是造句用词、谋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事物观察、事理分析的能力,也就是逻辑思维之能力。英语专业硕士生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自己脱离一般的定律思维模式,创造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并将其融入写作中,达到真正改善自身写作水平的目标。
论文是衡量英语专业硕士生语言水平、语言技能和和专业知识的标准 ,写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学习者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新精神 ,毕业论文表现出“见解独到”和 “意识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参照标准。然而 ,由于学生论文写作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的缺乏,也因为他们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有限,以致英语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许多领域展开,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般关于CT(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讨论了其可接受的定义,也讨论了CT的各种技能。Facione(2006)对CT提出的不同评价,为教授CT提供框架和指导。CT教学也采用了不同的辅助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Kurubacak,2006)。许多研究者对探索CT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们认为写作能力能整体反应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许多国外学者强调了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Mohan,1985;arndx,1987;泰勒,1991)。Condon & Kelly-Riley (2004) 建构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程序来探索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两者是否有着或根本没有必然联系。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写作和批判性思维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写的越好,批判性思维的分数越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写作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但写作本身不是批判性思维。他们写作评估组的评估者评判到写作考试倾向于展示良好的写作能力,但不会展示出批判性思维。即使展示出来,也是肤浅的。(Condon & Kelly-Riley, 2004)根据检查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大学里的15名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概念,探索了学生CT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写作的参与者思维能力是相关的。Gonzalez (2001) 从语言学,语用学,心里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模式。从而得出中国学生的语篇组织文化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Stapleton (2001)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教师,从45个日本大学生的写作中提出了一个模型探讨二语学习者的CT 并且尝试找出是否熟悉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CT。结果表明,熟悉的话题会产生更好的质量的CT。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早,研究领域也颇为广泛。最早将二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的思想也是源于西方。有很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相比西方国家研究的CT,中国对CT的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研究的评价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尚未系统化、科学化,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评估工具,有的只是简要介绍CT或部分回顾了文献对CT的研究。然而,近年来,C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一些学者已试图开发一个适合的仪器测试的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罗石(2002)还提供了理论背景的CT和评估工具。一些学者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付诸于实验研究(文秋芳,1999;高秋萍,1999)。纵观国内在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虽然对英语写作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从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但针对于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少之又少,此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批判性思维自我培养策略
首先,针对主题的理解与评估。这一环节写作者应该知道词或者理念的意义是否清晰。是否借助了无关话题而引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