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创新实践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并且数学最初也是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本中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教程改革的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主要是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自古以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都是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只负责课堂上讲教材,几乎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学内容以考试重点为主,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只顾传授知识,学生作为知识接收的对象,在教学中完全不被重视,同学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与学生也几乎不交流,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改革后的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题,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更加有意义。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课改之后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生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智力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让人对某一项事物产生兴趣,探索欲望,或者愿意从事这项探索活动。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若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则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就会深入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而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才会成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在学习时会全神贯注,一旦遇到难题,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就会感觉数学课堂十分枯燥,就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也不愿钻研数学难题,最终导致数学成绩差。在探究性问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新编的教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数学课充满趣味,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与符号进行交流,将数学广泛运用于生活。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就可以逐渐学习由直观认识往抽象知识转化,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想法合理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索,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养成爱研究的习惯,提高动手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使数学价值最大化。
(四)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但每个学生的性格都具有完整性。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独特性,兴趣爱好方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结合数学的特点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在数学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更具吸引力,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引起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邓广.简论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的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10,24(5):97-99.
[2]王竹梅.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94.
[3]徐志勇.探究性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妇女,2014,(07):215.
[4]丁远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篇2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数学作为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都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栽的第一个跟头就在数学学科上。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认真分析造成学生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策略。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
1.有较强的学习依赖心理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给学生一一罗列出来,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的“模子”,认为只要把这些“模子”学好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急切,当子女放学回家后经常帮助其辅导作业、做练习、预习、购买辅导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等。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学生习惯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渐渐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但是许多同学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学习依赖心理,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制定学习计划,只是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要讲授的内容不了解;课堂上忙于记笔记,没认真思考学习重点和难点;思维不够积极,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了很多功夫,而且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有些重点题目还要反复练习很多次,个别教师还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初中数学教学进度较慢,有时间进行反复训练,教师甚至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无法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不得法
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仅满足于听,思维不够积极,遇到难题不爱动脑思考,寄希望于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而且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而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也是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有的学生晚上学到很晚,做大量课外练习题,上课时根本不听讲。这种轻视课堂练习和老师讲解的做法,导致数学学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训练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满足于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而不去认真书写和演算;他们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学习效率很低。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这些学生考试后看到的不是自己成绩的下降,而是给自己找一个没发挥好的借口,或者认为有些题太偏,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他们没能真正反思和认清自己,对老师挂在嘴边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劝诫也往往不以为然。
二、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提高的策略
1.引导学生“会学”,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鉴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态度都存在差异,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不要采用同一个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之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计划执行前要讲明计划的重要性、激励措施以及完成计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计划执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监督,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当学生完成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时教师要有相应的激励举措,慢慢地培养学生自主完成计划的能力。对于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查找原因。如果计划不合理,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可以适当地调整。
⑵课前做好预习和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前提。通过课前自学学生能够了解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提高记课堂笔记的水平和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但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这样上课时就可以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⑶课上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学习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写笔记,什么地方该略写,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⑷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能够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懂”到“会”。
⑸循序渐进,防止急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法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还要注重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相适应,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却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4.精选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教辅市场上的资料形形、浩如烟海,学生面对这些学习资料往往不知所措。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和水平选购适合自己的教辅资料,对于配发的某些资料也要对其中“偏、难、怪”习题大胆删除或压后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量收集学习资料,汲取其中的精华,提炼一些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能较好地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习题,将其适度适量地补充给学生,以减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
总之,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采取科学的学习模式,相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逐渐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正确引导;探索
【中图分类号】G75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33-01
从事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特殊班级里,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数学氛围以及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学习心态,所以我觉得研究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为什么会产生学习困难”是一项较为重要的课题研究项目。在教学中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到困惑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同仁参考。
一、给学生以信任,给学生以信心,采用积极向上的鼓励办法,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和坚定意志
在教学中,我对待后进生一切从爱出发,因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后进生渴望教师的关爱,面对一双双布满疑云的眼睛,必须投以亲切目光给他们送去希望,在学习上应多一些优待,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无论他们举不举手,都要把问题留一些给他们回答,胆子小的就让他上台板演,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就让他复述解题思路或用文字叙述公式等,解题能力差的,就事先设计解题框架让其填补细节,循序渐进,在练习时,多去他们的座位察看辅导。在课外,多与他们交流情感,谈天说地拉家常,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无论多么细微的小事,都给予热情的关怀,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灵传递。多去后进生家走访,赢得家长的配合,无疑给转化工作增添了力量。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讲述古今中外学者刻苦成才的故事,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
二、晓之以理,使后进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实践证明,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也是很难学好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晓之学以致用的道理,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时,我先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由学生随意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Δ≥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根与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学生所出的方程,一个、两个……学生争着出题,结果都一一被我说中,学生全都被我吸引住了,脸上挂满了新奇和求知的神情,引发了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此时我引导他们探求其中奥妙,后进生也都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电教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润色,教得生动、形象、有趣,如教学《垂径定理的运用》一课时,我用电教手段介绍赵洲桥的情况,一方面为了解决赵洲桥拱圈半径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赵洲桥的技术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还带领学生到某自然村的一座千年古桥,进行了实地测量,学生积极性别提有多高,通过鲜明生动的活动奏出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强音。
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不断吸取经验,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后进生就更能识事明理,就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厌学也就变为愿学、要学、乐学了。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知识,探究方法,启迪思维的教程。对于后进生,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必须给后进生指点迷津,耐心指导他们把精力用在点子上,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切实制订有效措施,努力做到:1.讲究听课效益,培养记笔记能力。考虑到后进生边听边记,动作缓慢,所以还应放缓讲课速度,让他们完整的记录,课后再定时检查记录情况。2.培养看数学书的习惯,初中生能看数学书的不多,这是因为小学数学,凭课内认真听、掌握算法,不看书还能过得去。到了初中,各种理论性概念开始逐渐掺入,不看数学书就不能弥补课堂的不足,所以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给后进生看书的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必须先安排看书,搞清概念,熟练定理、法则,再布置练习,以提高解题质量。3.教师要编制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自觉复习,能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典型错误进行对比练习,从而提高解题能力。4.举行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发挥榜样的力量,使他们改进学法,达到巧学。
在练习中应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后进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常常获得正确答案后就此终止,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有可能只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如果能做到在每一次解题以后都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从基础抓起,勤于鼓励,因人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 上一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 下一篇:农学专业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