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习惯 思维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06-01
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数学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以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会从数学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数学实验,对数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数学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辨明数量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那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搞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数学学科是一门体系相对完整的系统性课程,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相互关联,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比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以后的对数、指数函数等知识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数学知识,搞好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保证。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突出“双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数学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掌握得清清楚楚,数学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明明白白;掌握各种基本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数学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教学高中数学时,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互汇。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的培养思维能力。
二、引导反思,深度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反思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度思维的过程。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或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进一步思考与强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以后开阔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的过程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理清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技巧,有利于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深刻、广阔,赋予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数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数学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形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这样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激发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善于思维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倡导求异思维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让学生从思维中获取快乐。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思想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思维的内驱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正艳.让实验迈进数学课堂[J].湖南教育,2010,(12).
篇2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高中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把学生也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以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要大胆地创新,这样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学生也要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便于更好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意识就是学生自身的一种自觉意识,就是能够主动地发挥自己创造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如果学生连主体意识都没有,对待问题没有充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那么,就很难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各种能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其中,走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概念和理论之后,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综合,这样才能认识到数学内所蕴含的一些规律,并运用规律更好地解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较多地运用到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自己进行推理论证,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推理,在这个推理过程中,就容易使学生进行多样性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创新思维。再者,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比如,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让学生推理出不同的证明过程。因此,在学生的验证过程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进行了培养和训练,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认真听取教师讲课,课堂效率就会很高;反之,学生与教师关系僵硬,就会排斥老师,并且会排斥教师的课堂,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和谐相处。在课堂上,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提问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讲解。教师和学生之间还要多一些沟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畅所欲言,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丰富课堂内容
篇3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学习者必须注意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至理名言至今对后人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也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明确提出“要重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
2 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3.1 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数列与极限”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高斯的求和方法”、“芝诺的悖论及其破译”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在“复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班会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校友,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从学习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3 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篇4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列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抽象,科学而不失美感的学科,它对于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高中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数学思维能力及类型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所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得分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即教师指导学生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探索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都是能在数学学习中直接获得的。本文以数列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抽象概括能力在数学中运用甚广,它主要表现在从普通中找出规律,找出差异,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抽象概况能力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将具体的数学问题概括成某一类数学模型。抽象概括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应对高考的必备能力之一,那在高中数学的数列教学中,应当如何着手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
2.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逻辑推理能力所依赖的是严密的思维和强有力的推理。数学的各种运算、定理的证明等都要依赖于推理才能实现。在完整的数学知识的体系中,更是离不开完美、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可以说,没有逻辑推理能力就没有数学教学,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列教学也不例外。
在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觉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考虑事情也更加全面;直觉推理能力则能帮助学生让自身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灵活而富有创新性。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动脑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数列单元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同时,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如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式,在已知某等比数列的第二、第四项的情况下,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如何一步步求出数列通项,可以先求公比,然后求第一项,再根据公式写出数列的通项。虽然题目简单,但学生能从题目的解答中掌握每一步都要有根据,同时,学生在熟练掌握了解方法之后,就能渐渐缩短解题步骤,但仍要有理有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数列的学习中逐步加强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
选择判断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对数学推理过程和结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也体现在学生对数学方法、数学定理、解题思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较高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解题时选择适合的方法,运用合理的思路,得出正确的方法。选择判断能力实质上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反馈能力的体现,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判断,同时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做出正确的解答。既然选择判断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在高中数列的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选择判断能力的基础。每一道题里都有已知的信息,同时也会有一些有迷惑性或者是搅乱视线的文字,因此,学生要有甄别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数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一些数列的应用题中,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很重要。
请看下面的例子: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70米的公园和车站出发,两人同时动身且相向行走。已知甲第一分钟走2m,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乙每分钟走5m,请问:①甲、乙开始行走后几分钟相遇·②如果甲、乙到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m,乙继续每分钟走5m,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次相遇·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就应当先理解题目的意思,读懂题目已知条件和要求。关键信息有70米,相向行走,甲和乙的各自行走速度等,根据这些有用的信息,学生才能够继续做题,列出相应的等式,如假设n分钟后两人相遇,则有:
故第二次相遇是在开始运动后15分钟。
在数列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也是十分有益的,这些价值理念就是学生进行选择和判断的依据。比如达到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出正确的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当结合使用数形结合、转换的思想,这一种思想的灌输使得学生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时能够又好又快地解决。
4.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等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假设、验证假设,以及修正假设。具体来说,它要求学生敢于发问、严密论证和积极探索。不仅要对正在探索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释,还要能够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未知的领域,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列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职高美术 创造性思维 步骤
0.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进步,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度有着加强,在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能良好学习,还要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就要能充分重视,通过从理论上对学生创造性思S的培养研究,就能从理论上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步骤
1.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职高美术教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得以贯穿,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品质的提高,增加学生的艺术潜能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这是和其它的教学课程有着区别的,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艺术个性有着积极作用,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在创造能力上也会不同,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艺术创造能力上不断加强[1]。
职高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对高素质以及对市场需求人才的满足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扎实的掌握,还要充分重视艺术价值观的系统化形成,以及审美观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就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1.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步骤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灵感培养过程中,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对生活能细致的观察,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在这些主观以及客观和视觉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在对创造素材的搜集以及整理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这对对灵感实施修改的重要过程,将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描绘。在对素材的搜集中,可能是对简单线条的记录,有的是有着强调性的素描写真,这些都比较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2]。
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就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第一,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职高美术教学,要注重在教学的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方法能进行大胆的创新。美术鉴赏课程中可通过和音乐以及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应用,保障学生能及时的进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演讲辩证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能积极有效的激发,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个性能充分体现,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职高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深化,让学生向着会学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不断加强,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要勇于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要加强,通对大师的一些名作欣赏,让学生在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上充分绽放。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美术教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这些层面的方法应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以及对教学的质量提高就比较有利。
第三,注重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在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老师就要重视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对美术上的学习层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以及美术技巧的创新应用,将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打下基础[4]。老师在美术教学方方面,在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要注重,以及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能充分重视,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对学生的美术教学。
第四,对美术教学的环境优化。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就要能充分重视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就比较有利。美术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全面性的学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第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措施实施。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5]。教学评价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评价实施中,要充分重视多元化,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也有着积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职高的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创新实施,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层面能不断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在通过对职高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能有助于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希望能借助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新.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
[2]颜晓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4)
[3]张小萍.职高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2)
篇6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真正了解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才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个性化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当老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成为催动学生灵活思维的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课程的需要来变革教学方式。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幽默和谐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数学教学需要严谨严肃,但我们也可根据职高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特点进行课程优化,个性化又不失严谨的教学开端能够促使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较为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在课堂讲解时,可以师生互换角色,通过自荐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并掌控后半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当老师,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发现存在错误的地方,互相指出毛病,并要给出正确解题的步骤以及使用公式的细节,这是一种能够变相掌握学生实际吸收知识情况的方式。如,数学是一门公式多、条件多、解题方式多的课程,可通过变换条件来为学生讲解不同条件应该如何寻求不同的结论,可以激发学生变换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创新思维。
(二)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随处可见.内容多与现实的生产、生活相关,需要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主要题型有:利用呈现抛物线形状的物体本身涉及题目;商业利润问题,着眼于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内在联系。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解答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完成布置的功课,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地分析思维。
(三)开拓思路,灵活变通,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在分析、比较、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的思维正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这一时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中“有且只有”,学生第一次遇到不易理解,我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并总结说:“注意两个方面,a:有,是一定有,不是没有,即存在性;b:‘只有’是一条,不是两条,三条……,即唯一性。”从而使?W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
(四)利用例题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
解题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概念、公式以及图形的学习都是为了给解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所以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多角度、多条件的设问,问题的设计可由易到难,相互融会贯通,使学生对每一步都能够看懂、听懂,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几何对称问题的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命题、铺设台阶的方式一环一环地设计问题:①求点P(3,5)关于M(-2,0)的对称点P1的坐标;②求点P(3,5)关于直线L:x-3y+2=0的对称点P2的坐标;③求直线L1:x-y+2=0关于直线L2:x-3y+2=0的对称直线L3的方程。第一题为对称的基础题,学生可以根据画坐标图自己完成题目。而第二题是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地转换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转换为第一种方式解题即可。通过前两题可以看出,条件发生变化,但是对称点的本质属性不变,学生的思维会有所活跃,可以通过上两题的解题思路将第三题也由“点关于点对称”转变为“点关于直线对称”进行解题,只是解题的步骤增多,学生还可以通过“夹角问题”来进行解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通过巩固、应用、迁移,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当我们从问题情境出发,已初步概括归纳得到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式后,接下来就要加强理解和应用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展示解题中的思维过程,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和解题规律。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是互逆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质疑、展开逆向思维,如乘法分配律、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等。另外,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篇7
【关键词】 思维能力 数学
1 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解题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规律的小结和提炼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的习惯,进而提高准确阐述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1.1 主体体现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体现的内在要求,而且有利于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一般来说,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体现的有效载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在概念的数学中,特别是较难理解的概念,应充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减少学习上的困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其次,体现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发现过程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将定理、公式按教科书中的推导或证明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听课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一味死记硬背,机械套用,那根本就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展现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及证明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测,去证明。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理解深刻,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易遗忘。
1.2 转化诱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化诱导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各种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数学教学中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并合理实现知识的转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实现数学知识有机转化。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转化体现在多方面: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如特值法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填空题、选择题;数与形的转化,如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代数的问题;动与静的转化,如用反函数法解决原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等。诚然,数学教学中,解一道题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一个主体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2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诚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根据主体对知识的认知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满足以下特征。
首先,体现挑战性,满足体验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同时问题要能给学生提供深刻的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学生拥有操作、探究的机会;学生有能够感受、体验数学的机会;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体现开放性,满足可及性。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创设要富有层次感,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营造学生思维与创造的必要空间。同时,必须注意创设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应有一种入手容易,但又不太好解决的意味。如果创设的问题还能体现生动有趣的原则,将有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篇8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观察 想像 求异 灵感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常人经过培养均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小球,使它旋转成--~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_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像
想像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像,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像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像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像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像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像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会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旦提出学生想像的闸门就会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像思维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找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善于联想,长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的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夏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篇9
【关键词】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
目前我国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害怕数学,也有学生一直在努力,数学成绩却没见提高,不是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希望,谈到数学成绩,就让很多同学脸色大变。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占优势。
一、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
1.付出没有收获
同学们也意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据观察发现,大部分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曾经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努力,然而数学成绩却不见起色,没能够做到付出更收获成正比,让许多同学对数学感情泄气,一次次地打击学生的信心。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来说,一次大型数学测试,全班及格的同学没几个。
2.带有消极心态
很多同学从刚进入高中已经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心存敬畏,进过接触之后,也感到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空间想象辛苦,成绩老是提高不了,并且数学课程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经过多次练习和测试之后,,便带有消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甚至不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数学学习上。
3.难以理解新知识
整个高中数字,出来程序流程这模块知识在学生刚接触时不觉得难之外,其他知识在学生刚刚学习时都有很大压力。由于知识理解难,导致做练习比较慢,一般做三四道数学大题就要花高中学生一个小时,让学生感到时间不够,也担心影响其他科目。
从上面三点来看,高中生学习数学问题很严峻,需要老师们用心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数学难的原因
高中生数学成绩差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多 学生不容易跟上教学进度
高中数学老师需要赶进度,往往不是老师不想慢一点,而是经常慢一点的话,到高三复习时也教不完所有内容,在接收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发现,有时候进度是赶得很急,特别是看到其他兄弟学校的数学教学进度超过自己学校的时候,就容易加快速度。很多时候学生还没完成当节课的相关联系时,数学老师就要上下一节课了。
2.抽象内容较多 学生难以想象
高中数学含有许多函数、立体几何、集合等等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大脑中无法对这些知识形成实体图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然而类似函数、集合这些东西,数学老师也很难用具体物质来描述,通过画图形来描述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在空间几何知识上,许多女生缺乏想象力,部分女生怎么也想象不出题目中描述的几何图形,对他们处理这些几何题有一定难度。
3.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
高中数学不像政治历史那样背一下课本就能做题,高中数学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去分析题目的表达意思,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同时挖掘隐含的条件,甚至一道大题要联想到三、四方面的知识才能解答出来,大部分的高中生都读不懂高考数学最好一题的最后一问的意思,同时对于难题,也不容易想出题目要求我们运用什么知识。这无疑给学生带来困难。
4.高中科目较多倾向文科学习思维
数学是典型的理科学习思维的科目,然而在高中教学阶段,大部分科目都倾向文科学习思维,例如语文、英语,在理科中的生物和化学也倾向记忆,而不像数学那样记忆内容少,逻辑思维要求高。这样下来,学生更加习惯文科学习思维的科目,并且不能把学习生物、化学、政治、历史的思维运用到数学上面。
三、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
1.化抽象成为具体
在数学教学上,老师可以尽量把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例如空间几何教学,老师最好能够带来柱体、椎体、四边形等等多种形状的空间几何物品,用不同方式把他们重叠、挖空等等,训练同学们对空间几何体的想象力。遇到相关题目时,最好能够做出一个相关的几何体,帮助学生想象。
2.适当的针对性练习
教完一节课,老师需要布置适当的针对性练习,过于简单和过于难的题尽量不要布置,让同学们多练习接近高考的题目,从刚接触新知识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做高考题。过多的练习会让同学们没有时间应对其他科目,而过少的练习题又不能让同学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最好是教学完一类知识后,让同学做每一类相关知识的题型。
3.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
大部分数学老师采用自己在黑板上讲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下面有没有学习到什么知识老师也不清楚。可以采用师生互动,老师让同学上黑板做题,并进行手把手指导等方式,确保部分学生掌握教学知识。
4.站在系统地高度进行教学
在评讲试卷时候,老师不仅仅是在评讲一道题,而是需要站在一个系统地角度,扩展到遇到该知识其他题型时如何解答。例如平均三角函数,往往测试只是测十多种三角函数公式中的两、三种运用,数学老师可以多出几道题,把三角函数其他公式包含进去,教会同学们举一反三。
5.选择适合同学的试题
数学老师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布置不能难度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的,可以选择难度稍微低于高考的题目给同学做练习,对于基础好,成绩也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比较难的模拟题和高考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结束语
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绝不是一两天便能做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因为自己教的学生短期成绩没有提高便泄气,教育是个长期过程,除了老师们要长期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外,也要有耐心去教学,相信经过长期智力和汗水的付出,最终能够得到回报。
参考文献:
[1]邓新如.加强基础教育以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2):84-85
[2]唐金荣.如何提高高三艺术生的数学成绩[J].学园:教育科研,2012,(3):167-167
[3]封平平.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J].新课程.中学,2012,(11):127-127
篇10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教学 审题能力
审题,一般人理解是读题目,是语文能力的表现,以致很多同学在考试后给自己的失分找理由:要么是粗心,题目没看清楚;要么是语文不好,题目看不懂。所以只要下次考试认真点看题目就可以了。
深入分析,真的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又或者是语文水平的问题?其实,在这些理由的背后暴露的是现在的高中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可以说,审题,是一种数学涵养的表现。审题,不单单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绝不是考试前强调一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平时日积月累。那么,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现在高中生的通病是“高不成低不就”,简单的题目说自己会了,懒得做;难的题目说自己不会,就更不做了;对于解题,更是急于求成,吝啬花在读题上的时间,拿起笔乱做一通,在解题中一再碰壁也不愿意对题目重新审查,而是在原地苦思冥想。
所以要强调审题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而且是一项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对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数据、图像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分析,才是解题的关键。
二、规范数学语言教学
审题是对题目中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比如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与图像等的相互转化,然后输出确切要点信息。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对学生的要求犹如专业术语,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规范数学语言,准确简洁使用数学符号描述定义定理,从而让学生养成用规范数学语言符号去理解题目,解答题目的习惯。这样,就会在审题过程中读懂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
三、强调学生动眼动手能力
一些学生做题做题目,题目看个半天没有一点思路,无从下手,发了半天呆,结果还是不会做。殊不知要一边看题一边动笔把关键的条件理顺。这样的习惯,本来应该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本习惯,但是对现在的学生而言,似乎有些难能可贵。有的学生题目做不出来了,也不知道自己遗漏了关键的条件。所以有段时间我要求学生拿支铅笔,一边读题一边把重要条件划下来,标上记号,再分析每个条件能得到什么要点,要把隐含在题目里面的条件“挖”出来,让学生争相发言,补充遗漏,学生个个兴趣高涨,思维发散,解题效率大大提高。
四、强调学生要有适当记忆
数学学习,很多人认为不同于语文和英语,不用背不用记,一提到学习数学要记要背似乎就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事实上,没有适当的记忆,如何学习?连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都不知道,如何利用概念定理解题?只是数学的记忆比其他课程更具有逻辑性,如果方法得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会更容易。数学的记忆,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涵养的积累,对解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当看到f(x+1)=f(1-x)就知道函数关于x=1对称;看到f(x+2)=f(x)就知道函数以2为周期。又如,高中对导数的要求,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常见导数的结果记住,如(e)′=e,(sinx)′=cosx。尤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性质定理多,数学符号也多。我曾经要求学生对此节内容进行听写,包括图像和数学符号,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越多,审题时就如在记忆电脑中搜索相关知识,筛选有效信息,审题完毕解题思路框架也就浮出水面了。
五、加强课堂探究和作业讲评
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对培养学生审题思维发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喜欢搞题海战术,一堂课总安排得满满的,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课堂上变成以说教为主,急匆匆讲题。很多学生题目都没来得及看完看懂,老师就急着问答案,没有人回应,就接着自己开始板演。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一闪而过,根本没有审题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被“宠坏”了,懒得动脑动笔,每次都是等着看老师的答案,然后抄答案。思考能力却慢慢退化,甚至作业也懒得做,等着第二天老师校对。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真正要做的不是讲解解题过程,而是培养学生如何得出解题过程的能力,而审题便是解题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解题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探求解题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审题思路,最后由老师点评思路,总结方法。
而学生作业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审题的疏忽、思维的漏洞都会在作业中显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的讲评,分析解题中造成错误的原因,增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总之,审题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典型例题的讲解,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精练习,以点带面,突破思维定势,相信就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当然,培养高中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这就需要教师着意训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志友.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2]张彤.数学教学中实践有效学习的几点做法[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9,(07).
[3]谢姣莲.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4]曹旭东.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5).
-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 下一篇: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