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和要求中被鲜明地提出的。可见即要重视数学课程基础、文化、工具方面的显性作用,更要从数学课程的隐出发,它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审美,尤其是训练理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思维训练在内的幼儿数学活动的好坏,无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以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为宗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思维训练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为此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立足于幼师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幼师生的数学思维现状,从而有效地改进幼师生数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亦为从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迪。

1问题的提出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被称为思维训练。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幼师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继而形成指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是所谓的幼师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学生、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要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的数学思维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身数学思维的劣势与提升点;二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发现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师的思维的推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数学家的思维接近直至转变。可见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在幼师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将来继而应用于职业,还能使幼师生在未来从教过程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富有积极的影响,对实现幼师数学课程服务专业、面向未来、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也意义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为幼师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150名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了关于幼师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幼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被测幼师生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主测教师要告知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再按要求施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数学思维状况,再综合其他相关成果的研究,我们把幼师生数学思维分为意识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思维。这里的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没有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又存在着诸多数学思维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习惯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拥有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又初具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却略显不够;这里的方法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和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亦可以合理地使用数学思维的方法。

3结论与分析

3.1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培养幼师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理论层面,幼儿数学知识固然浅显易懂,但是相应数学概念丰富,并且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从内容层面,幼儿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更涉猎数、量、形、逻辑等众多数学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其中就包括数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因此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将对所教授幼儿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师生如果没有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那么他怎能学会数学知识,从而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更遑论指导幼儿学习数学,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基于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幼师生约占65%;约38%的幼师生对幼儿数学各个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约62%的幼师生认为已经具备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薄弱或者没有;认为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学好数学具有必要性的只占33.5%,约66.5%的幼师生觉得幼儿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幼儿教师的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关系不大或者无关;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仅占28%。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幼师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但对身边的数学不敏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和再学习的思维意识不强。近三分之二的幼师生认为职业规划中不需要或者没有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大多数幼师生对数学的思维训练作用感受不深,这部分幼师生处于意识数学思维。

3.2幼师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所谓创新,绝对不是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不会提出问题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所谓学会,只有具备举一反三、设疑反问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应用这种数学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幼师生终身受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问卷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中发现,根据数学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幼师生有16%,学生乐于且习惯自学数学;习惯于教师帮助进行数学学习的幼师生占25.5%;41%的幼师生偏于讲练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其余的幼师生只能接受教师详尽的讲授才行。对幼师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形式的调查结果说明,在长期的先修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不愿意自觉分析数学问题的惰性,缺乏自觉地将问题提出并把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少部分幼师生对数学问题乐于积极思维,有爱好,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处于习惯数学思维。

3.3幼师生对数学应用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坚持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适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幼师生坚持优秀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幼师生在未来职业中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审题后没有思路,18%的幼师生习惯反复推敲,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立刻寻求教师帮助的幼师生占61%;21%的幼师生会彻底放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应用的思维的方法调查结果证明,幼师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势必影响其数学知识的认知、再认知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坚持。反之,促进幼师生数学知识认知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时,是处于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了解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调查结论和分析显示,首先,从数学思维意识层面,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幼师数学课程思维训练形式,否则将抑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其次,我们必须击破为了练就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而采用的强行灌输与认同的思维训练方式,不然将会造成幼师生刻苦学习的假象,习惯性地形成教师对幼师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忽视,和幼师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劣势。最后,我们必须突破幼师数学课程中薄弱的数学学习方式,明确形成与学前教育专业相适应的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必要性。在数学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师生的学习状态,在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适时情境的创设、合理时机的把握,注重在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意识、习惯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并应用于指导未来幼儿数学活动思维训练之中。

作者:闫玲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香兰,等.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通识教育,2010(4).

[2]张丽萍.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研究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3]郑英昇.高中数学优秀生数学思维的AHP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篇2

研究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成才个案后,我深感语言学习,对于幼儿是无比重要的;了解了现代科学关于人脑在幼儿时期发展的墓本成果后,我坚信:语言(包括外浯)的学习,以及和语言学习相联系的思维训练,应当成为幼儿早教的核心。

女儿Angella在1周岁时,妻子提过多次:你英语那么好,为什么不教她?我不是推说太早就是说她还小。在当时的意识中,我认定母语未学好之前不宜教外语。但我现在却认为,如条件允许,一两门外语与母语同时教幼儿,不仅可行,而且效果更好。无论是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还是真实的事例都可以对此验证。

我有个外国朋友,他6岁的孩子能说四种语言:英,俄、法、以色列语。住比利时时,他从事贸易,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用多种语言与世界各地的商人洽谈。据他讲,环境加上自己的着意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上述四种语言。他还说,他们犹太商人能使用三四种以―亡语言的很平常。

根据现代科学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研究,浯言(包括外语)的学习,从理论―亡讲是越早越好,在孩子1岁左右咿呀学语之时,就开始教外语,那是最理想的。如果要想让外语成为孩子的第二、第三母语,那么一定要在6岁前教,最迟不要晚于8岁。在13岁后学外语,除非有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又特别下功夫,否则就很难有优异的成效。

先搞语音再教读

电视台主持人司Angella,爸爸是怎样教英语时,她答道:他先让我把语音搞会,再教我读。她说的是真话,也是最简单的总结。

我认为,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语音。我教Angella英语始于她两岁半。最初主要是教唱歌,也认认字母卡,说几句简单的口语。记得第一支歌是《音乐之声》的《Do,Re,Hi……》,还有《雪绒花》、《字母歌》等,后来买了几张歌碟,一首一首往下教,太难的就让她听。哪个孩子不爰唱或不会唱?伴植着优美的乐曲和愉悦的歌声,几十首歌唱下来,也就建立了一定的语音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英语确实是可以轻松唱会的。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正式给她上课。我特别注重孩子的听、唱、读、说,并且不厌其烦地随晌纠正她的语音。因为英文的很多音素,印文没有,小孩子有时就含糊过去,比如th的发音要用舌头伸出来摩擦门齿。再比如说,中文更多用刚空的前半部发音,而英文大部分要压到口腔后部去发音,舌头的运动和口型的大小等,这都需要经常提醒。中文靠四声来辨音,英文听词就要靠轻重、长短来搞清,在句中更有强弱的变化需要注意。而这些感受就要靠朗读来培养,我的语音很纯正,所以Angella主要是模仿我。

等读音没问题了,语速也有了,听力也就上来了。输入到一定的时候,她自然就会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我总觉得,语音不好,听力难上,说更免谈,学英语一辈子会很累。  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利用他们对声像刺激的敏感,充分使用外语原声声像资料应当是首选的方法。视听资料,我主要用过《GO GO学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和《小乌龟学美语》等。这些以及更多的迪斯尼系列动画片,都是小孩子特爰看的。教材则采用《少儿剑桥英语》初级和一级,稍后转向《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剑桥的书有很多画,色彩丰富,字也印得大,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颇有兴趣。但问题是零散杂乱,不如《新概念》一课一课,读起来很清爽。

自从她能看着书本朗读开始,朗读就成了我英语教学的主纲。结合英语角的教学实践,我把我的朗读方法总结成"哈利英语朗读三步法":

1)简单短句,着重单词元音长短、轻重和强弱在句中的差异和使用,感受纯正的英美语音,解决语音因素的问题:

2)一般句子,着重连读、失去爆破(或省音)、变音等技巧,重点感受意群,并开始加快语速:

3)复杂长句,着重语调、运气、共鸣,重点感受思维方式和句法结构,并尽量把语速加快至(或接近)标准英语(Standard Enflish)的语速,实现与英美原声的接轨。

我的朗读法,只强调反复的读和听,不主张背诵,而主张感受眼到、心到、口到、耳到。能背自然也不错,但还是要看着书读,几乎没有笔头功课。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才符合像英语那样的拼音文字。就连单词都不背,因为通过自然字母拼音法的学习,把读音与字母组合联系起来,记住了读音,也就记住了单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完全不同于象形文字汉语, 用学汉语的方法对付英语,自然文不对题,事倍功半,学生学得很累,所得甚少。这实在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上的最大误区。

而采用我的这种读法,无论幼儿还是大点的孩子,普遍感到快乐,没有压力。纯正的语音、流利的语速和英语思维的语感,就从反复不断的朗读中,很受到,并能很快输出。从发音准确,到一课又一课的流利朗读,再到听懂和脱口而出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感。

就拿Angella来说,从来不知背单词为何事,也很少动笔写,却不知不觉就能拼读单词,能够在正式上课一年半后,读完剑桥的初级、一级,读完《新概念》的一册,进入第二册的学习(同时还在读PETS一级),不仅能认读,理解,而且能听能说,语音纯正。我觉得,英语已开始成为她的第二母语。当然,在对幼儿教学牛,也要设法游戏化。比如幼儿就很軎欢我的打牌学习法:用扑克牌大小的英语字母卡来玩抢牌,先读出字母,然后说出该字母起头的单词;说得快且说得多为赢。Angella在英语角玩抢牌游戏,做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输给她的就有好几位好斗的初中生。我还培养她当小老师,这样可以在教和学中互动,也可加强她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对此,她也很乐意。

再加日语与法语

在Angella正式上英语课近半年后,我又给她开了日语,学习的方法大致同英语,只是用时较少,进度稍慢。等她基本过了语音关,我选了日本人编的《新日本语基础教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主要读本。因为里面有日,英文的对照单词表,我在训练她用英文和日文相互切换,而不是只通过母语中文来理解。按计划,在本文发表 时,我应当已给她开出第四门语言――法语。两门东方语言(中、日)和两门西方语言(英、法),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同时学习对进行思维训练很有价值;它们的实用性也很强。在我看来,现今的研究者或学司家,无论在哪个领域,离开了多门语言,是难以成为大家的。

篇3

素描在我国美术学院教学中属于必修课之一,在全国美术类院校艺考时也通常会作为一门必考科目。近年来,随着美术教育与世界的接轨,教师对于素描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同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对于素描教学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从广义上来讲,素描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是指使用单一颜色进行作画的绘画方式,其中最常用到的颜色是黑色和白色。在此定义下,如果只用蓝色或者红色等单色进行作画同样也可以归类为素描,甚至还包括了使用黑、白、灰为主的中国水墨绘画等。在当代素描教学中主要应用铅笔或炭笔等材料工具作画,尤其是铅笔素描,材料工具的准备十分简单和经济,可以画出深入细腻的画面效果,而且修改起来也十分方便。但素描教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单色的画面和材料工具,从本质上来讲,素描既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艺术思维与观察习惯的一种训练[1]。在我们日常专业教学中最常提到的素描主要是指在学院中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素描教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学院派”素描。

二、我国各阶段素描教育概况

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素描教学作为必修科目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在学生的其他学习阶段如学前、小、初、高的教学中学院素描教学却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是不会或者极少运用到学院素描教学中,因为注重传统的学院素描十分强调绘画中的科学与理性成分,作画者需要做到客观整体地观察事物。与此同时,学院素描还十分注重技巧方面的长期训练。而初等教育以下、尤其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因为自身的年龄阶段特性观察事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理性思维能力并未能达到可以客观科学地观察事物的阶段,并且大量重复性的素描训练十分枯燥,限制了儿童的作画自由与想象力,这样会严重破坏儿童对于绘画的兴趣培养。因此,在学前和初等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更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素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等。美术教学在中等教育阶段基本继承了学前和初等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但是很多立志从事美术专业和计划考取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学院派美术教学了,如中央美院附中、工艺美院附中,以及清华附中初中和高中部的艺术类特长班等。而非美术类高中和非美术班的学生如果想考取美术类高校,则需要在课业之余到校外报专业美术高考的补习班。如此一来同样是美术课,美术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非美术专业学生相比差异很大,或者可以说是相互隔离开的,但这种教学模式却与美术类高校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十分相近,或仅在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这样起到了高中和美术高校之间教育衔接的作用。

三、素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那么素描是否有必要运用到学前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呢?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学院素描教学的特点,将其直接套用到学前美术教学中必定会出现问题。不过在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活动里常常会涉及一些包含素描因素的重要内容,比如运用线条作画和辨识、描绘几何图形等,这些内容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与所谓学院模式的素描教学关系不大,但在其中却涉及了素描教学的本质,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绘画造型的角度而言,幼儿美术活动会涉及简单的人物或物品辨识以及图画活动等,但是与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相比,其内容简化了不少,并且技巧训练的难度也会大幅度降低。幼儿对于人、事、物等进行描绘时主要涉及到素描因素包括简单的线条组合与平面的形体色块等。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首先需要考虑幼儿认知阶段特性,降低绘画难度,主要运用素描当中的线造型因素,也就是要求幼儿掌握以线为主的绘画方式。线条是一切绘画的最基本要素,因为线条可以圈成“面”,而“面”则可以组成“体”,运用不同的线条就可以画出十分丰富的形体。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不应苛求幼儿在平面纸张表现立体块面的能力,因为要实现这种画面效果需要作画者具备相对专业的造型思维和绘画技术能力,这对于大部分低龄段的幼儿来说作画要求难度过高。幼儿应当具备的是最基本的平面作画能力,不需要做到学院派素描那样画出逼真和立体的效果,仅仅能够画出二位空间的人或物品就足够了。比如在人物画中,幼儿可以使用铅笔或水彩笔等对人物进行类似铁线描的线条勾勒,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和肯定地使用线条,不要怕画错,可以让幼儿突出所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或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如鼻子或眼睛等,这样就可以画出充满童趣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从幼儿对形体的抽象概括思维训练角度而言,几何形教学是素描教学的初级阶段,通过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和叠加可以产生一切复杂的形体,所以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从画几何形静物开始学习素描的。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平面几何的概念,如对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辨识。同时幼儿还要具备将现实生活中各个物品简单归纳成几何形的能力,比如在画海洋类题材作品时,将小鱼概括成三角形或菱形,贝壳概括成扇形,水草概括成波浪形等。用几何形归纳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用整体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不同形体进行概括和提炼,快速辨识出不同物象中大的形体特征。同时这也在视觉上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科学理性的观察方法,锻炼幼儿在观看世界时的总结和归纳能力。第三,素描可以通过绘画技术训练提高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素描教学中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进行素描学习时一方面要训练客观整体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要训练手和眼相互之间高度的配合能力。幼儿在画简单的几何线条时就可以充分锻炼到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比如通过对直线、曲线、方形和圆形等描绘可以使幼儿具体了解到不同线条与形体中的规范和标准。因为幼儿刚开始画时很难一次性画准,所以需要反复地修正以画出相对准确的线条和形体。在此过程中幼儿手的握笔动作会进行细微的调整,同时眼睛也要不断观察和进行对比,这样幼儿就能在作画中逐步地训练手和眼之间的协调性。幼儿在基本掌握线条和几何形的作画技巧后,对于其他不规则形物体的描绘能力也会加强,如此可以提高幼儿在画面表达中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画出内容更为丰富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学院派素描在我国美术类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十分传统和严谨的美术学科,也几乎是所有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绘画的必经阶段。而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却不必要求幼儿完全遵循这种学习模式,美术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在审美素养以及丰富、健康的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和培养。但素描教学中所具有的一些能够促进运动协调和视觉观察训练等重要内容,如果将其运用到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则是十分有价值的。我们应当抛开素描教学中表面模式化的成分,认识到素描的本质,从而使素描能够更好地在学前美术教育当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瀚川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篇4

【关键词】防止和纠正;“小学化”;调研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1-0011-06

【作者简介】王艳(1978-),女,贵州遵义人,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教研员。

一、调研源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入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为规范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制定有关政策进行有效治理提供依据。贵阳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防止和纠正幼儿同“小学化”现象专项调研工作方案,并成立由市教育局党委李明昌书记任组长、基教处齐忠处长任副组长,全市各区(市、县)幼教教研员、幼教专干组成的专项调研工作组,于2012年3月20日至3月26日,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了“小学化”现象专项调研。

二、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贵阳市十个区(市、县)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包括幼儿园家长和教师)。

(二)样本抽样

每个区(市、县)抽检三至四所城、乡及公、民办不同类型幼儿园;每所园抽样调研家长比例为30%;抽样调研一线专任教师比例为50%。

按抽样比例对全市调研情况进行汇总,受检幼儿园共计32所,其中民办园20所、公办园12所;问卷调查家长509人(其中公办园279人、民办幼儿园230人);问卷调查和组织教师座谈318人(其中公办园146人,民办幼儿园172人);实际查看班级95个(其中公办园36个,民办园59个)。

(三)问题的设计

根据调研目的,研究拟定了涉及幼儿园教材、教辅材料使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课程设置、保教人员配置、班生额、家长宣传工作、园舍、设备八个方面的专项调研项目,并设计检查表、调查问卷和确定座谈提纲。

(四)调研的形式

采用查阅资料、实地查看、问卷、座谈法。

(五)数据的整理

用Excel整理数据。

三、调研成果

(一)调研结果

1.幼儿园园舍达标率较高,设备配置达标率偏低,总体看公办园园舍与设备达标率高于民办园

表1显示:

(1)公办园园舍条件总体达标率较高,民办园达标率较低,主要体现为厕所未男女分厕、活动室通风采光不好、户外活动场地不固定、面积太小、活动室没有配套的盥洗室和睡房。

(2)各级各类幼儿园玩具、图书、毛巾等设备配备达标率较低,除少数公办园外,大部分未达《贵州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第三章的有关规定,幼儿生均图书不足5本,且适宜幼儿阅读的图画书极少,教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幼儿五大领域的游戏和学习需求;在公、民办园中都存在幼儿洗手巾、餐巾等不能做到及时清洗消毒、标志不清楚和未常态使用的情况,民办园问题尤其严重。

2.幼儿园保教人员按标准配备达标率低,公办园达标率略高于民办园

表2显示:

(1)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人数比例达标的仅为19%,这说明我市公、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的配置明显不足。

(2)每班“两教一保”配置达标率达到72%,且公办园全部达标,民办园在28%的不达标项中占了全部,这说明民办园未按规定配置班级保教人员的问题较为突出。

(3)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的达标率仅为31%,其中公办园占75%,民办园占25%,教师无证上岗的情况在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中依然存在,民办园问题更突出。

3.教材和教辅规范使用的达标率低,公、民办幼儿园都存在统购幼儿教材的情况,民办园的教材和教参超出国家规定课程内容

表3显示:

(1)我市大部分幼儿园都存在统一购买幼儿教材的现象,主要是《和谐教材》《贵州省适应性发展课程》《分享阅读》,民办园统购的教材还涉及英语等内容,有的民办园每学期组织幼儿征订的教材达到了5种以上,已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范围。

(2)我市公办园教师教参的使用达标率高,主要是《和谐教材》《贵州省适应性发展课程》《分享阅读》,而民办园的问题就较为严重,教师教参涉及英语、思维训练等内容,且一些教参并非正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编写很不规范、内容不科学、不适宜。

4.幼儿园班生额达标率较低,“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幼儿园中

表4显示: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存在明显的超班额现象,每班生额超员大都在5人~10人左右,特别严重的生均超员达20人以上。

5.幼儿园关于《通知》的家长宣传工作达标率高,但家长知晓率较低,民办园对家长存在明显的宣传误导行为

表5(见上页)显不:

(1)50%的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班级博客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了《通知》的宣传,一些幼儿园还就“小学化”现象作了分析和解读。但问卷反映出家长对《通知》的知晓率仅为47%,这部分家长中72%持支持态度,28%认为专家说法不一,保留观点。总体看家长对《通知》的知晓率不够高,理解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2)有近28%的幼儿园,且全部为民办园在招生宣传时存在明显的误导家长行为,内容涉及双语、数学思维训练等,一些宣传蒙氏、感统教育的民办园更是名不副实。

6.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与课程设置达标率总体偏低,公办园明显优于民办园

表6、表7显示:

(1)近69%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87%的幼儿园自主游戏时间不足1小时,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呈现为集中学习多,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公办园课程内容较为规范,而民办园的课程内容涉及所谓的思维训练、手脑算、拼音等,已经超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规定的范围。仅有28%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平衡,课程编制的合理I生与科学性有待加强。

(3)教师组织幼儿学习的游戏化及小组与集体等形式运用的达标率总体不高,教学中缺少教学具、形式单一的“小学化”的现象较为明显。

7.幼儿园贯彻落实《通知》的工作达标率高,但对教师的宣传引导力度还不够,部分教师对《通知》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重视与落实程度不高

表8(见上页)显示:

(1)56%的幼儿园组织教师学习传达了《通知》精神,其中一些幼儿园还自查了工作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与教师签订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提高区域活动质量作为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2)问卷反映90%以上的教师知晓《通知》,但现场座谈情况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通知》内容并不熟悉,精神理解偏误,对“小学化”认识不够清晰,认为不教认字和拼音就是杜绝“小学化”;民办园为了招生而迎合家长需要的思想意识很严重。总体看来,全市幼儿园对《通知》还不够重视,未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

(二)调研结果分析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大部分公办园有明确的办园宗旨,能够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指导,努力规范保教工作管理,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的研究,已经从关注幼儿知技学习走向关注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品质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价值日益凸显的过程中教师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研究型。但从全市范围看“小学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幼儿园发展的质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顺应“入园难”形势快速发展起来的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阵地。据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不足和管理缺位是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1)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通知》的学习宣传不够重视,贯彻落实不到位。管理者和教师对“小学化”问题认识不清是“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必然。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教师的课时量绩效考核标准和中小学一致,是导致公办幼儿园重视集中教学而忽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政策性原因。

(3)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对幼儿园不规范的“小学化”办园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4)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普遍存在着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批”“管”分离等现象,成为民办幼儿教育管理的最大弊端。

(5)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幼儿园缺少必要的保教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幼儿游戏、学习和生活需要。

2.小学入学招生考试是幼教“小学化”形成的导向性原因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通知》,《通知》中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但我市依然有一些小学以“入学体验”为名,对入学前幼儿进行识字量、计算能力的测查,并作为录取入学的依据,这无疑会影响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正确认识,幼儿园强化识字与计算能力的培养似乎成为必然,而非偶然。

3.民办园公开或隐性的过度营利追求以及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的心理,催生了幼儿园的“小学化”

一是民办园以“家长的需要”为理由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而大量开设超出《纲要》规定的课程;二是缩减保教经费投入,未按要求配备幼儿园必须的适宜的保教设备和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4.保教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原因

教师无证上岗的情况在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同中依然存在,民办园问题更加突出,专业化发展滞后的教师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缺少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幼儿游戏和学习的能力和经验。

5.“大班额”现象使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更加突出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没有空间设置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区域,只能组织小学式的集体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大班额”的现状,使得教师们更多采取整齐划一的生活管理方式,无法引导幼儿自主地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学习和发展,教育的形式表现出“小学化”。

(三)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各区(市、县)教育局要以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和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和《通知》精神,进一步端正办学(园)指导思想,形成对“小学化”现象的正确认识。

2.要研究建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动态监管。要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当地的小学违规举行人学考试现象进行督查和整改。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一律不得参与评优、评先。

3.贵阳市和各区(市、县)成立幼儿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资质审批、督导、检查和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4.政府要增加投入,重点抓好农村和民办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工作,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5.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幼儿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的课时量评价标准。

6.严格教材和教参管理。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幼儿园教参使用的指导性意见并强监管,严禁幼儿园使用超出国家规定课程内容的教参、教辅。

7.加强对幼儿园通过新闻媒体播放、刊登招生广告或散发招生宣传资料的内容的审核,防止幼儿园进行虚假误导宣传,明确不得涉及与入小学挂钩和超出《纲要》规定范围的课程内容。

8.编制印发《贵阳市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贵阳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市幼儿园规范编制课程内容,有质量的组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

篇5

前言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创造性思维训练,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音乐的实验方法。奥尔夫教学法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通过亲身的参与来自然的获得而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更加全面地、具体地体现着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小时候”这一大好时机,养成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注重改变孩子单一盲从的模仿,培养孩子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

让节奏引领幼儿进入音乐的大门

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最有魅力的音乐语言。因为是节奏把音乐、舞蹈、语言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因此,我在为小班幼儿设计活动时选用了简单的4/4拍节奏型来做自我介绍。如:边拍手边说我叫×××,并引导幼儿随着节奏挨个介绍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幼儿非常感兴趣,而且注意力也很集中,当轮到自己说时脸上的表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虽然,在一开始时,幼儿还接的不那么好,有的节奏也不合拍,但在熟悉了之后,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师的启发下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如:“我喜欢什么”、“我爱吃什么”、“我的朋友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节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当幼儿对节奏有了的初步的兴趣之后,我就引导幼儿来感受和发现节奏是有变化的。在《快乐的一家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情境,请来大班的幼儿用道具扮演家中各人走路的节奏,并请幼儿说一说家人的脚步声一样吗?不同在哪里?由于幼儿本身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说出快、慢、不快不慢。在这一探索节奏变化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当幼儿戴上头饰亲身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变化时,他们的积极性是那么的高。一边要注意听鼓点的变化,一边还要来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不同的走路姿势和节奏,他们好像乐在其中。生活中的模仿是为了更好的再创造。在这次活动以后,幼儿又通过自己的眼睛把新的发现与大家来分享。有的说:火车出站的节奏是越来越快的,进站是从快到慢的。还有的说:乌龟妈妈爬得慢,乌龟宝宝爬得快。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并把他们的想法设计到活动中去,让幼儿听着音乐自己来表现。当幼儿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储备之后,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就把他们平时无意中讲出来的有节奏的语言记下来,让其他孩子模仿;让他们尝试拍出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

游戏是引发幼儿创造的动力

游戏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是最快乐的,也是最自然的,通过探索和体验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奥尔夫教学法使这一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和游戏化。我们可以把简单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易被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这也正是新《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既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利用幼儿生活开展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幼儿才不会感到有困难。活动《快乐的星期天》幼儿通过平日的观察,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出了家人一天忙碌的情景。如:切菜、炒菜、擦桌子、扫地、拖地板、洗衣服、玩电脑、睡大觉等各种各样的动作,再把这些动作配到音乐里,随着音乐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节奏、力度。孩子们专注的表演,逗得在场的家长们笑个不停,!。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做出这些很生活化,又有趣的动作。而家长的笑声和老师鼓励的眼神仿佛给了他们更大的创作动力。因此,游戏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获得成功的体验。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增加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及良好社会性的培养。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间的合作、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师幼间良好的互动和应答,都给人以一种有序和轻松的氛围。如:教师用5和3音符构成的简短对唱“小鸭来唱歌”,幼儿答:“嘎嘎嘎嘎嘎”,“还有什么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唱的?”并请幼儿来领唱,大家跟他对,幼儿边唱边做小动物的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创造出了对唱。如:一个小朋友站在中间任意唱“××在哪里?”被叫的小朋友要马上答出:“××在这里”,这个游戏最适合小班,幼儿十分喜欢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应答习惯。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坚持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孩子们自己创造音乐,让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分享着创造的快乐。

篇6

1.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 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 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 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 6~11、12岁), 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 ,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二是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 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 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2.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2.1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2.2 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

2.3 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篇7

【关键词】数学;排序;生活;有趣

排序活动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或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排序活动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及能力,如:基本的数概念、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等。对于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按规律排序"。

数学活动中的排序活动,是我们经常组织的教育活动,以前我们习惯于让幼儿比较一组物体外部特征(形状、颜色等)的差异、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差异,并据次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幼儿也习惯于教师提供什么就排列什么,仅局限于桌面操作,对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发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存在的各种规律,并尝试创造规律进行运用排序。在组织排序活动中,我和孩子就"什么是有规律的"、"规律在哪里"、"如何运用规律进行排序"等问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探询的是关于"按规律排序"的一些秘密,而对于我而言,想要探询和尝试的则是一种新的数学排序活动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1 什么是有规律的――活动目标的重新定位

就"排序"这一内容而言,以往的学习目标常常落在"帮助幼儿发现规律的特性和学会按某一特征排序"上,这样的定位旨在让幼儿获得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然而在新《纲要》中却强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基于《纲要》所倡导的这种数学教育观,我们在原有的目标上又在思考新的问题,如,"规律"与生活的联系是什么?获得"排序"的知识对于幼儿观察与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世界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当我们将思考与审视的目光从"数学"的角度移到"生活"的角度中时,教育视野豁然开朗了:在我们的周围,"规律"无处不在--环境的布置、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动植物的繁衍与生长、人们的生活等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因此我定位的活动目标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排序"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客观事物,拓展其观察视野,体验"规律"与周围环境、大自然及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抽象的规律与具体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寻找规律、体验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

2 规律在哪里――以"生活"为课堂,以"整合"为契机

2.1 规律在生活中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通过分发各类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反复的操作练习中获得对"排序"的感知和认识。但我认为,如果对"规律"的发现与认识能直接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开始入手,将整个活动置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下,让"规律"与"生活"建立直接的联系,不仅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孩子们的观察与探究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关注点。

第一次寻找活动:引导幼儿回忆、记录已有的排序经验,并观察、记录同伴的服装和幼儿园里有规律的东西。

收获: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的瓷砖、地砖、台阶、走廊、户外活动器械等都有按颜色排列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将颜色有规律地排列是一种美。

第二次寻找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内的其他排列规律。

收获:幼儿发现了除按颜色特征以外的其它特征排列规律,如攀登架有按大小排列的规律;钻爬玩具的圆点有按数量排列的规律;小朋友的床铺有按高矮排列的规律等。同时,在讨论中,幼儿还发现,同一个物体有多种排列规律,如钻爬玩具就同时具有颜色、数量、宽窄这三种不同的排列规律。

第三次寻找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收获:通过"亲子活动",小朋友细致观察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例如,大街上的彩灯、遮阳伞,家中的桌布、窗帘,防盗网上的花纹,钢琴的键盘,以及人的呼吸,画画时交替使用记号笔――油画棒;玩滑梯时爬上去――滑下来;下棋时你下一个――我下一个。还有自然界中春――夏――秋――冬,乌云――闪电――打雷――下雨,发芽――开花――结果,白天――黑夜,新月――半月――满月,等都是有规律的。他们对这些有趣的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生活中人们运用"规律"创造的美。

2.2 规律在课堂里

"规律在哪里?"这一问题引发了幼儿许多的思考,孩子们围绕着"幼儿园里有哪些规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规律"、 "我们的游戏活动有规律吗?"等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幼儿探询的脚步从幼儿园、活动室、身边的同伴、渐渐深入到幼儿园不同的教育活动,探究的空间由大到小,探究的过程由引导观察到独立发现,孩子们的收获也是我们所不曾预料到的。例如,在探索"课堂里的规律"时,我们将规律的探究融入到不同领域的活动中,现将幼儿在不同学科中发现的不同规律总结如下:

幼儿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规律,建议幼儿将自己发现的"规律"用在设计"六一节"表演服装、值日生轮值表中。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将已经积累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征,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我们所获得的关于"规律"的种种知识都是有价值的、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朋友经常忘记自己什么时候做值日生,有了值日生轮值表后,幼儿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了,而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我们把孩子们的设计作品张贴在班级里,用作节日的环境布置,引来了许多家长关注与好奇的目光。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大都布局合理、用色鲜艳,充满了美感。但最让大家赞许的是,每件作品里都蕴涵了孩子们在身边的环境、在熟悉的生活里发现的许多"有趣的规律":将图案、色彩错落有致地搭配是一种静态的"规律美",而花开花落、日月交替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另一种动态的"规律美"。对于这些丰富的规律,有的孩子能表达出其中的一种,有的则能在设计中兼而有之地进行结合。

在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知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学科里,同时,借助"课程整合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概念。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支持了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使幼儿在不同的学科中,同一知识点受到"新的刺激",使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更具趣味性,游戏性,从而减少了数学活动的枯燥和乏味。

3 如何运用规律进行排序--课堂教学的新尝试

课堂教学是开展排序活动重要的途径和必要的过程,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如果说生活是幼儿学习排序知识的"空间材料",那课堂教学则是幼儿巩固排序知识的"操作材料",以往的操作,幼儿常常会按物体的颜色或形状沿直线的方向,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摆图形,摆卡片,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是呈曲线排列的,所以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除了直线排序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多种非直线排列形式的排序活动,感受排列方式的丰富多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动机。

例如,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各种封闭或开放的曲线上进行排序,如在蜿蜒的"山路"上有序地摆放不同形状的石头: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如图1)在三角形的"花坛"边种花植树(如图2),沿着椭圆形"池塘"边缘排列水草(如图3),按弧线排列鱼群(如图4,大×表示大鱼,小×表示小鱼)。

此外,我们还引导幼儿运用在音乐、计算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进行"黑、白棋"排序,学习按多种方法接着排第二、第三排……直至排满。如在"黑、白棋"的活动中,幼儿用黑、白两种颜色创造了各种排列规律的整快排序(如下图)。

篇8

有信心会做的好,家长们看到我信心满满,也都能积极的参加和配合,这让我们感到欣慰,让我们老师更加努力用心去对待他们的宝贝们。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院教师个人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学院教师个人总结报告一

20xx年x月,我有幸来到xx学院社科部工作,8个月来,在xx部领导的关心下,在社科部全体教师的帮助下,我不断地健康成长,在社科部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开展传帮带工作以来,我在社科部王彦老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的工作从开始不懂不熟悉到现在已基本上熟悉了干事工作和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了学院。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很多,自己又长大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在此对王彦老师和社科部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王彦老师帮助我熟悉干事工作。

到航院来,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干事工作,由于我刚从地方来到学校,地方上的工作和学校的工作都是不同性质的工作,无论是在思维上、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及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上,都是不同的,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对干事工作一点都不了解。王彦老师及时帮助我熟悉干事工作,帮助我熟悉l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会议记录、干事职责及学校的人、事等内容,在王彦老师到指导下,我熟悉了干事工作,学到了学院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

二、王彦老师帮助我熟悉教学工作。

今年x月份,社科部对工作进行了从新分工。我从事教学工作,虽然我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在学校期间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但我们学习的是高中的教学技能,我对高校的教法基本上都不了解,特别是在知识的把握上及知识的传递上,我硬是不懂。

在加上在地方上工作多年,许多教学方面的知识都忘记了。参与教学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难事,需要我从新不断的学习。王彦老师并没有因为我的现状而失去信心,她一方面在精神上鼓励我不要怕困难,另一方面还不断教我的教学方法。她经常去听我上课,课后帮我指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我的教学特点。我也时常去听王老师上课,不断积累上课的经验,现在我也对上课充满了信心,并且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有了激情,掌握了很多教学艺术。

三、王老师还关心我的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

8个月来,王彦老师随时都在关注我的思想状况,并不断帮助我适应新生活。刚到航院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这边的环境,比方说在人际关系上、语言表达上、时间安排上、生活方式上等方面,都与原来的单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因为困难,自己有退却的思想。王老师一方面帮助我介绍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教我适应工作环境的方法等,使我对航天职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逐步融入了航院的大家庭中。再加上由于我的个性比较大罗,很粗心,经常在工作中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王彦老师还经常提醒我,在工作中要细心。不仅如此,王彦老师还不断关心我的生活问题和爱情问题,让我在社科部得到了很多温暖。

正是在社科部这么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中,让我感受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让我学到了以前很多没有学到的东西,特别是王彦老师对我的帮助,让我不断地走向成熟,适应了航院的工作。在此,对大家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

向各位领导、老师请教,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以百倍的精神,坚定信心,严谨治学,开拓进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学奋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院教师个人总结报告二

在新的世纪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面对的学生再也不是原来的“小绵羊”,平等、民主的观念已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脑子里,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占有的信息量之多甚至超过了老师。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缺乏仁爱之心,缺乏奉献精神,协作观念淡薄——这就是今天的教师所面对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推行,都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21世纪,我们怎样当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素质中师德是第一位。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反思师德,我们发现传统的师德面临着挑战,教师的教育理论需要更新。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今天的教师必须具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我们的教育要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生命,关注孩子的生命,从过去一味求成功,转到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哪怕是看起来傻呆的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教师的使命就是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这一教育理论出发,尊重作为新时代师德的核心内容,人性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尊重,尊重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没有尊重,就没有师爱。

“尊重”即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它击中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端——抱怨!我们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在求完美,它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缺点不能宽容。再细小的毛病也要进行无情的指责。为了孩子的聪明,老是说孩子笨,为了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学生也无法悦纳自己,缺乏自信。如此,让负面情绪成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

生命是千姿态百态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奇的,决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无条件的爱,无差别的爱,是接纳,是包容,是舒展,是和谐,是幸福,是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的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振动。尊重最能唤醒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尊重的爱,才是平等的爱,在这种师爱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将来才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懂得尊重别人,有仁爱之心,有宽容精神的现代今天。

作为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建设先进社会主义文明的神圣使命,把学生做人作为第一位的职责,以德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觉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有理想,积极向上的现代公民。

学院教师个人总结报告三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期,我们到市五幼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我认真听取经验,仔细记录,并在活动后的空余时间认真思考推敲,有目的的在班中进行一些尝试。因为我是计算组的,所以在美术课上,幼儿在进行涂色时,由于小肌肉群发育未完全,手眼协调能力弱,注意又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出现白色空隙,会画到边线外。针对此现象,我尝试着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儿歌地形式帮助孩子们自我提醒自我约束,从而在愉快地念儿歌声中又浓又满地着色。色彩鲜艳了,孩子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从而作画的兴趣也提高了。

二、在教研活动中,我也能认真投入,认真学习

我感到人人都是我的师长,我能学,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如: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规范、正确、科学的语言,还有以往的经验。教具的设计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许许多多的一次次积累和实践,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成长了。

在各次教育活动交流,质量自查,及各项活动中,我都能积极准备认真参与。每次实践后我总对我自己说:这并不是过了,就结束了。而是仔细想想,认真听听,好好学学。哪儿还不够,该怎样做会妥当。林老师说的那句话很对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都有不足的地方,要不断更改,不断更新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思和别人的评价,我觉得我自己只要坚持认真学、认真做,我会做的更上一层楼的。

在空余时间,我会阅读一些幼教杂志,去图书馆翻阅有关幼教资料,去购买与教育教学有用的各类书籍和音像资料进行观看学习。我学的有滋有味,我深切的感受到学习对自己的帮助确实很大。

三、全身心的投入,热爱尊重理解幼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长好、学好、玩好,每人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根据班级情况以纲要为准则,制订班级计划、月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在半日活动中不仅以游戏贯穿各科教学,并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使幼儿身心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色彩斑斓地儿童世界里,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拨动一棵棵幼嫩的心弦,弹奏美妙地乐章,用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尊重热爱每一个孩子,不仅要爱那些活泼聪明的孩子,同时也要对那些特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理解孩子的同时也要理解家长,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负担起这个责任。本学期开展了很多有关于家长的活动,如: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这些都是我从没经历过的,但我有信心会做的好,家长们看到我信心满满,也都能积极的参加和配合,这让我们感到欣慰,让我们老师更加努力用心去对待他们的宝贝们。

四、随即教育,事半功倍

本学期我们中1班幼儿的思维训练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小班升到中班是一个递进关系,他们在成长的同时不断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大部分孩子数学大大的提高,个别插班幼儿还不能完全跟的上,但我想我只要再多一份心放在他们身上,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即教育,提高他们的兴趣,我想他们会学的很好的。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

《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四、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初、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幼儿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英语教学的实施、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意义、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进行初步探讨。

一、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进行幼儿英语教学不单单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要。

未来的世界,需要的人才是高科技的人才。由于经济、政治和生态三方面的原因,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就要求教育并不只是面向世界而是要面向全球。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加强世界性的合作,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探讨。今天的幼儿,是未来世界的全部希望;那么今天的幼儿教育,就是为培养高科技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当然也是我们提高人才素质质量的需要。"外语教学应从娃娃开始",对这一主题,教育界认识不一致,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幼儿期的娃娃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母语,根本没有能力学习母语以外的其它语言。到底幼儿有无学习外语的能力?幼儿学习外语是否干扰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幼儿英语教学可行与否?

我国某市对部分幼儿的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的结果发现:89%的家长和70.5%的教师对幼儿学英语持肯定态度,92.7%的家长认为幼儿学英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WTO,英语学习也掀起新的。很多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幼儿英语教育,希望给孩子从小打下很好的英语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走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竞争、合作的能力,其中能够流利地运用本国语言和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是不可缺少。再从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正走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趋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吸收一定的西方文化,对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也是有利的和必要的。因此,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英语教学从幼儿抓起是大势所趋。

(二)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早期有能力学习并接受第二语言,幼儿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此时期,如果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给予丰富适量的信息刺激,其语言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错过语言萌发增长的关键期,再多量的刺激也难以达到充分发展的水平.汉语学习这样,英语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根据有关言语神 经生理机制的 研究,有人认为4~10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科学研究 已经证实,在年龄幼小时,左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可靠右脑机能来补偿;年龄大些后,左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就无法补救。这说明儿童时期大脑机能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早期是有能力接受英语学习的,进行英语教学是可行的。日本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也认为0--6岁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可能性。若在最佳时期只接受母语的刺激,那么,母语中枢以外的言语中枢就逐渐退化。儿童进入学龄后,母语中枢已形成一整套固定的控制模式,这时再学习第二种语言,母语中枢就很难接受。因此,如果我们能抓住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其潜力和发展是无限的。这为实施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认知心理学关于早期外语学习的研究表明,幼儿本身学习外语的潜力是很大的

大多数幼儿在获得母语的过程中已经发展了一些基本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学习新的语言。同时,在学习新的语言的过程中,这些技能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如:语音辨别的能力,语音模仿的能力,猜测语义的能力,运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意思的能力,间接学习的能力,通过想象来学习的能了,说话和交流的能力。无论多么复杂的语言,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每个幼儿都能较容易、快速的掌握语言。相反,绝大多数成年人学习语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甚至几乎是很艰难的过程,而且有些人在学习了几十年以后仍不能流利的水平。

二、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

从大的方面讲,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在于:1.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语言学习的规律。2.萌发对英语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养成很好的语感,有参与英语活动以及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愿望。3.初步掌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最基本的英语表述,具有用最初级的英语进行日常口语交往的技能,培养宝宝的语言交际能力。4.通过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特别是开发右脑的潜能。5.通过英语活动扩大视野,培养开放的心态,让宝宝接触到另一种文化,学会另一种思维方式,为最终产生对英汉两种文化的认同打下基础。6.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7.帮助家长树立孩子早期教育的意识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一切有关教学的以及其它具有指导性的服务,做家长专业的教育顾问。8.挖掘孩子的潜力,发挥孩子的特长,弥补先天不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具体来说,幼儿园英语教学应着重于幼儿内部学习品质的形成上,比如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以及通过英语的学习而获得的思维与学习的方法等。而对于词汇量、听说、认读能力等一些学习的外部品质,则应作为次要目标,是为达到内在学习品质的养成而服务的。

目前有一些幼儿园在宣传与进行英语教学时非常强调幼儿的词汇量多少,听说、认读能力的高低,将这些学习的外部品质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第一目标,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训练等十分忽视;有的虽然提出了对于内部学习品质的培养,但仍是作为第一目标的附属,并没有十分重视。诚然,这样定位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可能会获得显著的短期成效,幼儿在表面上能听、会说英语了,家长十分满意,幼儿园也会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是幼儿真的会运用学到的英语吗?他们能举一反三地使用吗?他们喜欢用吗?他们有继续参与、主动学习的愿望吗?这些问题可真要画上大大的问号。

注重幼儿内部学习品质的养成可能会使幼儿园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从长远来讲,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将使幼儿在以后成长与发展中收益更多,也更符合素质教学的根本要求。

三、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

现在社会上关于幼儿英语教学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些教材生动形象,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只适合与一对一的学习,不适合幼儿园集体式学习的特点;有的英语教材适合于集体式学习,却有不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综合选用多种教材内容。

从日常生活入手,将幼儿所接触到的物品、人物及物质环境等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个最基本、最常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从一些教材中选出相关的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看、听、说活动;而对于词句的扩散与加深则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主动进行。

这种综合选择内容的方式与单一选择一种教材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多种形式的内容如图书、动画、音乐、美工等使枯燥的语言学习更加具体生动,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从而能促使幼儿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与积极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到的词句是在生活中最常见和常用的,他们可以随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复习巩固、扩散和加深,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并可帮助幼儿适应英语的日常应用,从而逐步形成英语的听感和语感。

四、英语教学的实施

(一)、幼儿英语教学实施的环境创设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常的教育情况下,此阶段幼儿词汇量已发展到3000个左右。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不容忽视。由于此时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完全凭借听、说来发展提高,这为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提供了可能。而幼儿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幼儿学习语言是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的。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之所以能很快掌握,是因为我们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而英语之所以不易被人们所掌握,与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利用多种渠道,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外语学习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要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开展幼儿英语教学,必须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这类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且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能设计出一些生动、有趣,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施教时,应尽量使用标准的、纯正的、优美的、活泼、生动的语言。当好幼儿英语教师的关键是要花心思,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2、学校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

由于我国不具备自然的英语环境,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英语环境,这里指的英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英语的物质环境创设,主要是指通过物品的摆放、墙壁装饰和一些辅助教,让幼儿在一个生动有联系性的环境中轻松自然的进行英语学习,英语的物质环境创设应是灵活的、多变的,应该与幼儿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而英语的人际交往环境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以及相互对话时应尽量使用英语,通过这些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模仿、接触和熟悉英语的机会,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觉。

3、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学习英语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有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幼儿园毕竟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内,而电教手段,能帮助我们克服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影可看,有声可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因此,在早晨入园或户外体育活动、室内自由活动时放一些欢快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对话,让幼儿边玩边听,不占用幼儿任何活动时间,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习了语音语调,建立了语感。磁带中尽管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但听的多了,脑子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学到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多了。另外,可以利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利用教学课件可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现代尖端技术的辅助中,让幼儿在好奇中主动的接受。还有,可以利用电视录像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内容放给幼儿看,在画面与音乐、情景与对话的共同作用下,则提供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加之录像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对幼儿反复学习、巩固有极大的帮助。

4、家庭要为幼儿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来说,从学龄期开始除了学校生活外,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家庭生活了,对孩子学习英语来说,家庭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英语的一些日常用语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样可以起到辅助幼儿英语教学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幼儿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更融入生活,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总之,通过实践的感知和理论的探究,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我们的幼儿英语教学应朝这一方向前进!

(二)幼儿英语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使所学内容前后衔接、连贯,新的知识从旧的知识中逐渐延伸出来。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所以幼儿英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这样既符合儿童"好玩"的年龄特点,满足儿童玩的愿望,又能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有效的习得英语。

主要的游戏种类可以分为:音乐游戏(包括歌曲、歌谣)、反应性游戏(包括身体活动、日常指令性用语、26个英文字母的指认)、角色游戏(包括认读人物名称、对话练习)等三类。由于这三类游戏在游戏内容与游戏形式上相互依赖,相互转换,有时角色游戏的对话可以作为歌曲的歌词,歌曲可通过身体反应表现出来,角色游戏又可以包含反应动作。那么,具体可以采用哪些游戏手段呢?

首先可结合儿歌游戏来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教授生动有趣的英文儿歌,这样不仅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幼儿轻轻松松的就掌握了单词;其次还可以结合音乐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练习英语的发音,特别是练习词与词之间的连续和多音词的折读,而且可以使幼儿获得音乐美的感受,体验音乐的节奏美;再次,可以用体育游戏来组织英语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英语学习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掌握一些动作性较强的英语动词。以上讲的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组织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故事、谜语、日常生活等为基础来实施英语教学。

(三)幼儿园英语的活动评价

在评价幼儿英语学习成功与否时,我们不仅仅要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英语表达、词汇掌握能力,更要看幼儿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否已经产生,是否愿意认真听老师和同伴讲英语并在老师或同伴面前说英语,是否会主动唱英语歌曲,念英语儿歌、玩英语游戏。总之,我们要以幼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作为评价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五、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意义

幼儿英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在幼儿英语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愉快地学习口语,形成初步的语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幼儿进入小学、初中认读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英语的学习中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另外,幼儿英语的学习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获得,作为启蒙教育,他还有利于幼儿各种基本能力和良好个性、习惯的培养,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在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的同时,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幼儿英语教学不但可以,而且还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六、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一)、教师输入的英语语言信息量过少。

教师没有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模仿的过程。幼儿如果没有足够的听觉刺激,就不能达到“说”的结果。教师输入的语言信息不多的话,幼儿能输出的语言就更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扩充原则,即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根据幼儿的水平,进行相关词和句型的适当扩展。

(二)、严重忽视语言环境与英语学习的一致性。

由于过于侧重英语的知识性,忽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除了教材中的英语和少数几句教学用语之外,其它的都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幼儿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进行各种各样交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弱化“英语课”的概念,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无意识性;重视英语学习过程的情景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