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9 17: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人个体智力和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系统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培养。小学期间是一个学生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时期,而小学数学又是锻炼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在学生这一阶段时,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诱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培养学生。只有学生思维质的提高,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我们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阶段,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我们从个人来讲,小学教育的完好,为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我们从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的完成,才能够逐级想中等、高等教育发展,这样看来,小学教育为高级教育打下基础,同样也为培养各类人才打下基础。由此看见小学的重要性。

数学的重要性,大家都众所周知。从买卖的结算到社会的数学化。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以致更好的发展。

2、概念教学的弊端对思维品质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学模式都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完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讲台教授,学生在下面听讲,然后完成教学内容的作业,反复的复习来完成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弊端就是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模式,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都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只有学思结合,老师因材施教,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我觉得概念的教学应该变革。它的弊端深刻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

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指的是从实际出发,严格的根据客观标准评价和检查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成果。在概念中的教学模式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由于自古以来传承的尊师重道的思想。让新一代的学生感觉,对老师的讲授提出质疑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造成了即使老师在传授错误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也是在听,即使看出了错误,也不敢反驳。造成了思维品质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循循诱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如老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解读一道解算题时,用最为古板的方法去解答,并对学生说这是最便捷唯一的解法。然后看学生的表现,看是否学生都欣然相信,还是提出质疑。提出质疑的学生说明了思维能力活跃。相对于欣然相信的学生,老师应该循循诱导他们,让他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墨守陈规。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学生只有着批判性的思维,不断去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这是相当重要的。

4、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突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能够迅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品质中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具体体现在生活中,说一个人脑子聪明,处通灵活,都是指的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刚刚接受教育。在这个基础的阶段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能够让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后,更好的发展。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老师可以很好地教学方法来培养灵敏性和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老师应该诱导学生在做题时,要摸准这道题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做更多的题。如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加减法的运算,这是基础。8+3的计算都需要8和2凑成10,把3分成1和2,然后8+2=10,10+1=11。这是在初学数学时小学生常用的方法。老师应该让他们摸寻其中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8+2、8+3、8+4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会寻找规律,这都简化了计算的过程,以至于比那些不懂规律的学生,更加迅速的计算。这都体现了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高。

思维的灵敏性,体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题多法,灵活变通的解决难题。数学也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的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老师可以诱导学生去灵活的去看问题。如在数学授课时,选择一道题,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去解答,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答。并让找到最多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方法锻炼了孩子的思维的灵敏性的提高。

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是相当重要的,它们能够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因为聪明、变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办法让自己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5、结论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同样老师有着很大的帮助。老师应循循诱导,教育学生们,用批判的眼光,灵活的运用规律,灵敏的去解决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新一代的学生,全面的发展,成为国之栋梁,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品质;开发培养

思维品质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生的内在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等等,这些思维品质能够很好地作用于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然而,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这些思维品质的最为有效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也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这种独有的特性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从内在的因素改变自身的学习现状。

一、加强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不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异常紧密,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独有的特点就决定了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横向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功效。同时,数学知识体系内部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例如: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分数与小数的关联等等,对于这些内在联系的揭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的实质,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彼此关联的部分的知识。

二、放宽思维。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方式的灵活多样是小学生独有的特点,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不要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住,要放开对学生思维的枷锁,给予学生以思维上的自由,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一道数学应用题“电视的价格是1200元,电脑的价格比电视的四倍少20元”,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去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电脑多少钱?(2)电脑比电视贵多少钱?(3)如果买电脑加电视要花多少钱?

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以求尽可能多地挖掘题目中的信息,这对于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实践联系,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的提高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见到效果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练习内容的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借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来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口算题来让学生们抢答,这不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预热气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渐渐地教师可以将口算的数字放大,计算的过程可以逐步地复杂化,培养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四、倡导求异性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中的最高水平,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最为难得也是最为可贵的一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知识内化和再加工的过程,让学生讲所学知识烂熟于胸,这样学生才能在已有知识体系和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升华,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篇4

一、重视英语思想,掌握英语方法。

英语教学两大支柱是英语知识和英语思想方法。我们的教学往往只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灌输,而忽视英语思想方法的教学。英语思想是英语的基本思想,是对英语知识、英语方法的本质认识,它对人们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起指导作用。英语方法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的思维策略,是英语思想在个体问题中的运用和体现。只有形成正确的英语思想,才能真正领会英语的本质,掌握英语的真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英语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英语、应用英语时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英语能力得以发展,英语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英语思想,掌握英语方法的教学。否则,只有填鸭式地注入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堆积品,而不能成为英语思想灵魂指导下的有序编码系统,学生处理问题时只能是生搬硬套、盲目碰撞,对陌生的英语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不能在英语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变换,在英语方法的指导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譬如,如果学生能深刻理解、掌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头脑中的“内容”与“形式”便统一起来,“内容”决定“形式”,思想统帅内容,就可使学生增强辩证的哲学观念,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从而在处理英语问题时得心应手,思路开阔。

二、重视英语思维,加强英语修养。

英语修养和能力发展的养分是英语思维,只有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地发展英语能力,提升英语素质。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英语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形象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开阔性、敏捷性等诸多方面。显然,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肤浅、狭隘、封闭、僵固,就很难学好英语,深刻理解英语思想、牢固掌握英语方法只能是空谈。英语素质的提升就只能成为空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的优化不是朝夕之功,需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必须重视教和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方法的采用、作业(作文)的布置。例如,可以通过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通过一文多变、一文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通过变换客观答题为主观讨论答题等培养思想的敏捷性;通过联系生活积累变特殊为一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英语素质的提升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深刻的英语思想方法和优化的英语思维品质。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也是摆在英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光荣使命。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一、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它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它学科所必备的。

(二)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它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三)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知识去掌握新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一)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三)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

(一)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二)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老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篇7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3-01

1清醒认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什么是思维?不同的人可能给出不同的解答。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而什么是数学思维呢?一般认为,数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以数学概念为出发点, 通过数学判断和数学推理等形式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及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思维已成为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现代思维的工具,对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课之前,要每节课进行精心设计,以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进而每节数学课形象、生动,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的重要性。另外,在课外,数学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新教材相关的课后习题中得到启示。例如课后"想一想""读一读"等习题,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

1.2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强的学科,对其概念、定理的正确理解是进行数学推理论证和运算的首要的前提。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要着力提高初中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数学认知能力。而对广大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有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的时候就会出现迷惑甚至厌烦的情况。这时数学教师就应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某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以变通的视角来分析数学的相关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列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式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每次攻克难题的同时获得一种新解体思路和思维方法,还能使广大学生为了尽可能的得到一个问题的多个解而不断挖掘每一种解体思路,进而开发着、发展着他们自身的数学思维。

2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要着重从活跃课堂教学、强化思维品质和提升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准备,以期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1活跃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形式。"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首先必须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一个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在一定方面决定了其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程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充分意识到数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问,不能像文学那样有种引人入胜的魅力,也不像音乐、绘画教学一样充满趣味性,一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乏无味、难以理解。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矛盾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数学课堂特点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2.2强化思维品质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要求。

在广大初中生开始学会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之后,应及时强化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对于数学书本里的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要讲解清楚其来龙去脉,认识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使用范围。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课本上的习题让学生去做,然后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进而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还要培养数学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广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解题目标来确定解题方向,进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其解决数学题时思维清晰、条理清楚,在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也能够能按照数学逻辑去分析、思考。要知道,用复杂的数学问题来训练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内在要求。

2.3提升问题意识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效路径。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不断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的方便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的来进行和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用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2]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还可以故意设计出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迷惑学生日常学习中惯性的犯错,在最后的解答中再把将正确答案指明出来,这就留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质疑精神,进而在往后的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够不断发展,逻辑性更加紧密;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来探索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些研究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提醒性质,形式也灵活多样,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广大中学生自身还要有数学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探索问题的视角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深刻认识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不断探索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使广大中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课程,在数学的世界里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篇8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 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的连除应用题时,首先将连除应用题拆分成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再出示连除应用题,通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学生明白这题与上面两道题不同,然后我启发提问:“能不能一步算出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学生都回答说:“不能。”接着我又提问学生:“既然这道题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解答。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出了两种算法,甚至有个别小组说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3.多样化的思维策略,让学生产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增强思维的密度,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

篇9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数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68-1

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责无旁贷。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数学素质呢?笔者谈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其数学意识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对教学的总要求,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数学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得到数学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进步,实现数学数学素质的提高,实现个人的发展,最后消灭差生,转化中等生,发展优等生。

教师要立足于数学课堂这一主阵地,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去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领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慢慢地,学生们就会喜欢上了数学,爱上了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学生培养起这种意识,再遇到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自觉地地运用学到的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然,也就会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的知识目标达到了,学生的素质也得到大大提高。

二、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其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仅要传授数学的解题技能技巧,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

作为数学基本能力和核心素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依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现在,高考考点放在了思考和推理上,由此可知,我们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教学,要展现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材在编排上还不是十分系统完整,这也是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中对概念的提出,公式、定理等的讲解过程,往往只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而对其过程却没有详细的交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课前细读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知识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教授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其去思考、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具体地说,就是在具体教学中要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三、注重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素质高低不仅要看其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具备的实际能力,能不能应用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使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应用于学生生活,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并最终使自己具备优良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积极尝试问题教学,使问题进入课堂中,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应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可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一点没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局面必然就是学生能考高分,却难有很好的应用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已经注意并加大了对应用数学题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引导着我国中学数学教育走上正确的方向,迈上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篇10

关键词:教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52-03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指高职学生为了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并取得成就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热爱专业、追求科学、敢为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品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职业观念和职业思想,也包括创新思维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业能力,还包括讲科学、学知识、用知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

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培养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要教书育人必先立德,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是教师教书育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基本职能。

一、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先立德,既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教师必须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要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教师从事的是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自觉、主动工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冲击着社会、波及校园的时刻,仍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对学生真诚热爱,平等相待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体现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严,是一种更强烈的爱,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如果说,师爱是育人的根本,那么师严则是育才的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提倡严教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正是严格要求的真实写照。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若想严于待生,必须严于律己,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只会“言传”,不会“身教”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学校虽然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但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联系起来,从教育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培养大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辅以少量实践,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进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系统知识的讲授、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而忽视科技创新的思维、意识和实践的培养与指导。大学师生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围绕知识的授受而进行,教学评价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和教师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应高度重视对师生科技创新素质及能力的评定,提高教师和学生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另外,教师和学生要把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作为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根本目标和教育理念,课堂上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意识、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