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

资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29—01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数学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数学教学。数字化数学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利于学生产生快乐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更是要交给他们一张“数字时代的通行证”;从教师方面说,增大课堂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以趣促学。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我把《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插入课件中,要求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想一想“乌鸦喝到水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明白了“体积”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

二、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化抽象为直观

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而数字化技术能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

例如,“圆的面积”这一课重点就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难点所在。为了化难为易,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先在电脑大屏幕上画一个圆,然后采取分步推进的方法。第一步:把圆平均分成3份,4份,6份……16份,让学生试着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生的什么图形。第二步: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把切开后的图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演示出来。第三步:展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找出所拼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汇报完后,教师在屏幕上闪烁圆的周长的一半和近似长方形的长的关系,圆的半径和近似长方形宽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增大信息量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数学教师的任务,而数字化教育资源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比如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经过教师整合、处理后,建构资料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资料,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它全面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在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构思建筑设计的方案,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因此,面对当前建筑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高效地运用数字化进行数字化教学,对建筑设计的教育领导者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一、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学生使用计算机参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不会利用网络的优势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搜索,在建筑设计的构思和创作上对环境和建造技术缺乏关注,只注重建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好的设计思路,无法显现设计中的图示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制图形,而缺乏对建筑本身的关注,导致建筑设计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建筑设计的数字化教学

1.整合课程资源,向研究型教学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设类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也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传统建筑设计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筑设计的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让数字化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方向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创新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起建筑设计的基础性知识体系,让学生尽快了解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于低年级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的建筑知识仍旧停留在识图、制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三维模型,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图式设计和数字化之间的关系。在小建筑的设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构思草图,对建筑的场地、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

2.信息化与资源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化,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建筑设计进行充分的构思和分析。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设计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设计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各种网站资源、Google Earth等地图软件对环境调研和大师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建筑设计构思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实景、模型以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建筑。学生通过对大量的数字化分析和应用,能提高建筑设计的研究质量,为接下来的设计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过程与成果的数字化表达

建筑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潮流,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再加上建筑设计的突出造型产生了许多形态各异、复杂的空间建筑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易于操作的SKetch UP等软件构建建筑的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构思方面开始,把草图生成三维的建筑模型,重点研究建筑的空间、形体和构造等,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直观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节约设计的时间,提高修改的效率。设计的成果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考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把建筑设计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综合利用模型照片、电脑排版等手段,辅助运用三维建模和渲染,将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成果呈现出来。

4.数字化的教学支撑平台

在建筑设计的数字化教学中要注重对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整合,因此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建设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资源的支持系统,不断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要建立有效、直观的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建立多维的教学支持平台系统,建立有关建筑设计的资源支持库,帮助学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搜集资源,进行设计构思。数字化的教学支撑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建筑设计,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总之,数字化教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建筑设计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撑,优化了教学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设计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对此阶段化学教学工作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由于数字化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将数字化资源合理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

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堂讲授时,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一、数字化资源概述

数字化资源就是指信息资源被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并存储于计算机内存、硬盘等存储设备之中,数字化资源主要分为网络资源和单机资源两大类,现阶段,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之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就是指化学电子书、化学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视频、学生习题库等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够掌握更多课本材料中未涉及的知识[1]。下面重点探讨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二、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1、数字化资源应用范围较小

现阶段,虽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普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范围还相对较小,难以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补充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更好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存的数字化资源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学校及化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2、没有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的引导教学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进行良好学习,才能够得到相应进步。但是目前,化学数字化资源没有被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无法合理运用网络和电脑中存储的资源,影响了自身化学学习进程。

3、教师对数字化资源认识不足

在实际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导致化学教师不能使自己和学生良好使用化学数字化资源[2]。现阶段,还存在部分化学教师只注重初中化学教材的现象,制约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在化学教材上能够获得的知识相对有限,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与化学知识的获取。4、数字化资源应用缺少特色虽然多媒体等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大面积普及,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化学学科特色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例如,在进行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化学实验时,教师不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资源的特色,仍然采用传统做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讲授该实验知识,进行该项实验时,危险程度相对较大,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影响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

1、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资源

通过上文对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数字化资源在应用中具有范围较小的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化学数字化资源。例如,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引入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初中化学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发现资源,引入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使化学教学得到有效补充。

2、加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刚接触而且化学知识在理解方面上存在很大难度[3]。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该课前通过网络获取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设备等知识,更好实现自身的自主学习。

3、提高化学教师的应用能力

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更要提高自身对化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能力,虽然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化学知识,但更主要是通过化学教师的讲解获取,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到更多化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化学数字化资源,并记录该资源所在网站,保证教师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到。

4、合理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

除上述三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外,还要合理开发有特色的化学数字化资源,保证学生在接触到该资源时能够直接与化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教学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化学小魔术视频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难度,数字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保证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誉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贺宏伟.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资源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数字、符号、概念、定义和图形相结合的学科。积极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通过运用可以在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图形图像、视频、音像以及动画、网络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新时期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数学内容灵活运用数字化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一、数字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尤其是学习时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唤起强烈的求知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的课堂引入,将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聚精会神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个商店的动态情境画面,画面中人们正在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我利用“生活中有意义的日子”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课外整理的有关年、月、日的信息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数字化教学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主要在于学生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开展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有关“面积”知识的教学中,在讲解关于1平方厘米及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时,很难通过传统模式让学生清楚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1平方厘米构成的物体或类似大小的物体,培养立体空间感,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数字化教学能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化教学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通过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如果用传统推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时,我运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呈现圆柱体逐渐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的过程,让学生结合长方体推导公式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知识,达到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学生思维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又能伴随着动感画面的不断变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充分运用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将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盗抗叵底化为线段图,按照题意配备了可活动的情境。再利用鼠标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单位“1”和“几分之几”之间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好题,理解好题意,启迪学生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把现代数字化教学优势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采用了信息技术现代化,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挖掘数字化资源,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信息技术课程在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源。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能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宽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人机智能交流来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探究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能熟练地进行文字的录入;掌握文件的创建、编辑和保存;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查询,获取数字化的知识。在运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

(一)注重信息技术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少、教师占课等情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和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鼓励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的资源,给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字化的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开放性的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数字化资源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意识,并学会运用数字化信息解决各种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丰富的实践教学来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时,学校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并定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让教师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及时反馈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学创新

数字化教学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环境、广泛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数字化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的教学活动。广泛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高中历史课堂,不仅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素质化教育理念的积极响应。

一、数字化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概述

数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是教学媒介的选择: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材、黑板和教师;而数字化教学模式既涵盖有传统的教学媒介,同时又引入了多种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辅助(计算机、视频、音频设备等)教学,并以多媒体设备为主要的教学媒介。随着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其不再是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简单应用,而演变成为了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全面(教材、备课、课堂、作业、评价等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

1.数字化高中历史课堂模式初探

上文已经提到,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创建开放式历史课堂。历史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而每一节高中历史课堂都存在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我们以这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去深度挖掘历史信息,印证历史观点,从而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妨将开放式历史课堂分为几个部分。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第一部分为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并记录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第二部分为教师按照备课计划讲解教材内容(25分钟);第三部分为讨论答疑,学生就讲解内容进行讨论,提出疑问,由教师解答(10分钟);第四部分为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建议与勉励。

2.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网络教学资源(福建省平台教学助手)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平台教学助手,我们实现了集教材资源、课堂导学、课堂互动以及在线测评、课后作业为一体的“网络化平台式”教学。平台教学助手支持WEB端,PC端和移动端操作,真正帮助教师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常态化、便捷化、一体化教学。平台教学助手上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各种历史视频、历史图文故事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供了给历史教学更加有力的支持;在数字化历史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根据上文提出的数字化高中历史课堂模式构想,我们将数字化高中历史课堂划分为四个部分: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讲解、讨论答疑和课堂总结。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四个部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里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例进行探讨。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可自行安排5分钟的自修时间。在课程开始之初,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的时长为3分钟的小视频(教学视频可直接从平台教学助手中导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知和感悟那段历史(从课堂情况分析,多数学生都被教学视频所吸引)。第二部分,教师围绕着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进行讲解。在这个部分,我们事先制作了教学课件,主要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呈现历史信息,从视听两个方面还原历史,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第三部分,学生围绕着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内容进行讨论(平台教学助手上设置有讨论专栏,提供了不同的讨论点,可以将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做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清朝战败的原因”讨论较为热烈,就战争双方军力对比(清军近20万人,英军近2万人)来看,清军战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解答学生们的困惑,笔者又从教学平台助手上下载了许多史料,包括士兵体制和军事素质、武器装备、战术指挥等方面的历史信息,以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困惑便迎刃而解了。以平台教学助手为核心的数字化历史课堂的价值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学生普遍表示数字化历史课堂学习趣味性更高,课堂参与感更强。同样地,笔者充分利用平台教学助手强化了与其他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通过不断地学习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总结

综上,本文对比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探究了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构建开放性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适当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趋利避害,使之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鹤.数字化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11).

[2]秦贺男.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旬刊,2012(1):42-42.

篇7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中小学;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78-04

新课程改革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这里的信息技术更多的是指数字媒体技术,从简单的投影、电视、交互电子白板到现今一对一数字化环境的创建,我们见证着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进而融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现今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试点项目,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端的学习工具及应用,但具体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喜忧参半。在配置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电子资源和工具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因此,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环境下的具体应用模式是十分关键而且非常必要的。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种计算设备)的概念出自关于无线和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际研讨会(WUMTE2002)和智能辅助系统的国际学术会(ITS2004)上专家所作的主题演讲。Papert教授指出,当每一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一枝铅笔的时候,必然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同样,当每个人自己都可以拥有只属于他个人的一本书而不是与他人分享的时候,这将再次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与此同理,当每个人都拥有并能够经常使用属于他个人的计算设备时,学习方式将再次改变。[1]

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并存的热门术语是“电子书包”。目前,对于电子书包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电子书包是承载着学习资源的终端设备;电子书包是支持教与学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材、学习工具等;电子书包是支持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本研究认同第三种观点,该观点更能体现信息技术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支持作用。

国外对电子书包的叫法并不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这一术语较为成熟,而国内电子书包一词使用更为普遍。唐瑞指出,可以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看作是国外普遍对电子书包项目的另外一种称呼,因此,为更全面、系统地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情况,本研究中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电子书包”视为同一概念。[2]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近几年,随着平板电脑的兴起和普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开始尝试试点、不断推广并逐渐走向常态化,但探索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从目前全国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的实施手段来看,可以将试点项目分为三种。

(一)移动终端+APP应用+投影等

基于移动终端及其承载的APP应用来实现课堂教学中基本的活动,通过屏幕广播系统实现传送资源、广播屏幕内容等功能。在APP应用如此盛行的今天,更多的适合于学科教学的应用也不胜枚举,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种方式更加适合于课堂教学,如移动终端可用于承载教学内容(如iBooks),教师也可以通过某一具体学科应用来展示学习内容(如星图),学生借助工具(如思维导图)完成基于任务的创造活动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投影向全班学生进行展示、分享。

(二)移动终端+课堂交互系统+投影等

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的课堂交互系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对话,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源,课上通过课堂交互系统向学生分发试题或作业,学生作答结果可直接反馈到教师端,同时,系统对客观试题的作答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教师可以根据整体作答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由此调整并确定后续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以发现学困生及其学习难点,有利于后期向不同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个别化教学。

以上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难以延伸到课外,而且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以体现。

(三)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等

与前两种实施方式不同,有的试点项目从学习平台的角度入手。有了学习平台的支持,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如教师的讲义、作业等可以永久存储,非实时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顺利完成,使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尽管其对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功能优势明显,但对平台的功能丰富性、操作便捷性也提出了挑战。从一般的学习平台的功能来看,其主要具备课件播放、资源共享(上传与下载)、互动讨论、作业提交等功能。然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仍需要支持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其应该具备支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功能,如广播课件或学生作品、实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等。

目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的实施正逐渐从试点学校的试点班级的试点学科逐渐走向更大范围的融合,如更多科目、更多年级等等。在强有力的技术和平台支持下,如何充分发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课题。

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的应用模式分析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角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实施的实践视角,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有研究者指出,当前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还没有相对完善。尽管有些研究者试图总结出一些模式,但是整体上是宽泛的、不完善的,欠缺可操作性的指导。[3]因此,本研究基于大量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及实际课例进行分析。对于目前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模式,可以按照学习发生的情境分为课内型、课内外互联型以及课外自主型三种。

(一)课内型

1.互动讲授型

教师保留其在传统课堂上的讲授、指导等角色,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如课堂交互系统,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实施,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限组成部分,该种模式称为互动讲授型。这种模式常见于识记、理解等低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讲授新的概念、定理等规定性知识。该种模式下,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掌控课堂节奏及进度,技术支持主要是用来帮助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及与学生进行交互,是相对初级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

2.协作探究型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边缘参与者,起引导作用,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协作、探究活动,该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此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持活动的开展,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利用APP应用或自制电子教材创设情境,学生进行基于任务的探究学习,丰富的媒体资源以及交互设计有效地支撑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数学学习中,利用认知工具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延展教学内容,等等。在这种应用模式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前期的活动组织、技术支撑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内外互联型

随着可汗学院的名声大噪,由此发展起来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也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通过学习平台来实现课堂内外互联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等技术的支持,联通课前、课中及课后,扩展教与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学生在课外通过技术支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内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层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表现。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扩大课堂容量和内容深度。[4]

(三)课外自主型

建立在强大学习平台等技术基础上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范围大大扩展,课外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此种模式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支持,如提供网络课程、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等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如通过提问或发消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另外,学生可以基于大量的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非正式的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中实现常态化应用的建议和构想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基于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及网络资源而实施的,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它的实施更加复杂,更需要如电子资源、学习工具及平台等技术方面的有效支持。从目前全国的试点项目开展情况看,项目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最大的阻力来源于一线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及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具体说来,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巨大困难主要有资源问题、平台功能问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现就以上各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构想,以助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教与学应用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建立丰富全面的资源库,适应多版本的教材需求

学习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尤其是课内外互联模式以及课外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因此,为保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中顺利进行并实现常态化,建立丰富全面的资源库是必须且迫切的。由于我国各地的教材版本数量较多且差异较大,为确保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开展,在制作学习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以满足其差异化需求,同时,要根据适用对象的特点,对媒体进行丰富的设计。在建立资源库时,要建立一套可靠的技术标准,一方面要实现对已有数字化资源的可重用,另一方面要支持多种学习平台对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学习资源的方便调用和持续使用。

(二)设计开发通用学习平台及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

学习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支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平台的诸多功能,如上传下载资源、答疑讨论等,有助于教师基于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完成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基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工具,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困难,为其搭建脚手架,如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等。学习平台为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提供了基本的支持,想要丰富学习活动及降低学生学习困难,一些学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是迫切需要的,如物理学科中的虚拟实验工具、英语学科中的发音打分工具等。在建设学习平台时,要内嵌基本的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点名、分组等,同时,要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设计学科个性化学习工具。

(三)重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验效果来看,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上的学科教学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目前,进行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大多数是依托于高校资源(尤其是教育技术相关专家)与技术公司开展。在部分试点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多是借助教育技术专家或相关研究者的帮助完成,在项目开展的前期需要专家的引领,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常态化和持续性实施。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不断影响,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要对应有所提升,尤其是基于新兴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教师基于技术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及能力以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怀,梁仁楷.1对1增强学习技术和即时互动反馈科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8-10.

[2] 唐瑞.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综述[J].中小学电教,2013,(9):11-14.

篇8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助产专业;妇科护理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医学类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薄弱,几乎没有可以检索到的文献[1],尤其是助产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迫在眉睫。

1.1实现知识的衍生和拓展

医学课程内容大多数比较抽象,教师需要利用视频来教学,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将视频全部播放给学生观看。数字化教学平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理解,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1.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的纸质作业已经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倦怠,而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而且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需要纸和笔,也不需要桌椅、灯光,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另外,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即时评分的功能,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1.3解决课时不够问题

我们选择妇科护理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因为该课程课时较少,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将重难点内容讲授给学生,很多知识无法讲深讲透,学生学完之后还是一知半解。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后,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并完成预习小测,先对本节课内容有大致了解,上课时就能轻松掌握重难点知识;课后也可以利用资源库学习教师课堂上未讲透彻的内容,并完成课后小测,巩固所学知识;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切磋,活跃课后学习气氛;教师也可及时批改作业,得到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

2妇科护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2.1建设数字化课程

2.1.1分解知识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完整呈现,而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因此,利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课程,首先要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分解,选取适合数字化教学的内容。选取标准:(1)课堂上因各种原因无法展开讲授的知识;(2)较为抽象无法被学生理解的知识,需要视频讲解;(3)实践操作知识;(4)需要巩固的重难点知识;(5)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拓展知识。分析选取的知识点最适合的呈现方式,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妇科护理课程部分章节为例,其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见表1[2]。2.1.2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各章节选取内容制作的教学化教学资源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言简意赅,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保证在5分钟以内;(2)内容可视化程度高,能让学生理解,多用图片和图像,避免枯燥抽象的文字描述;(3)内容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1.3上传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置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要先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将某个知识点设为必学项目、播放视频时不能拖动进度条、测验题完成后能否查看正确答案、各项任务完成时限等。教师将这些选项提前设置好,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后期建设

2.2.1加强管理和监督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键在于后期管理和监督。很多院校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将资源库建设得极其精美,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一方面,要将资源库的使用列入教学计划,并在教案中清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教师要坚持将资源库使用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不能因为学生无法接受新的学习方式而放弃使用。另一方面,要注意监督学生使用情况,让学生养成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习惯。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资源库预习,如看视频及做练习;课后也可通过资源库进行知识拓展及复习巩固,并完成小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前课后要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尽快完成。2.2.2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优化使用体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无法给使用者最优的体验。面对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软件技术问题,教师要及时与软件工程师沟通,并想办法解决;关于作业布置和任务设置不合理问题,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无法立即查看正确答案,不能得到即时反馈,教师要及时更改相关设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校园网络建设问题

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支撑就是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覆盖。虽然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但是一直没有建立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学生无法利用公共网络上网学习,而是需要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导致很多学生存有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使用。

3.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未应用到学生评价中

目前我校各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参差不齐,所以没有将其应用到学生评价中。学生在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纸质作业,这不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推广和普及。

3.3功能不完善,缺乏吸引力

如今各种手机游戏界面美轮美奂,各种聊天工具功能齐全,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学习平台想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就需要美化界面,完善各种功能,尤其是要在具有教育功能的同时开发娱乐和社交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在学习结束后利用平台娱乐,真正将网络学习融入生活。

篇9

关键词: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数字技术

一、数字化技术引入生物课堂教学的时代意义

新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将不可预料。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开发和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与生物教学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生物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近年来,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以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生物教学方式改革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促使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无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学中,教师还是课件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组织者。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对于每个教师都是非常艰巨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素养,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有效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基础,进行初中生物新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就是通过构建富于校本特色的、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数字化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资源,探索初中生物教学的新途径和方法,研究初中生物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价值,形成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数字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效结合

现在一些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上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认为为直接照搬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上课就是整合教学;有的认为课堂上只要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就是整合教学;有的认为在机房上课,网络环境下上课就是整合教学。在此,先要充分认识整合和信息技术两个概念。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以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

四、选择最佳媒体组合,构建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现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的特点,可以编制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把数字技术引入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像生物学家一样成为探究者、发现者、讲演者、冒险者。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动态地展现生物学问题,不仅能系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1.数字化人体图像与三维模型

数字化人体图像主要是结合人体解剖学和现代影像学的相关知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构筑相应的人体三维模型,实现人体功能的可视化和数字化,以数学模型带头实体进行解剖教学。我国数字化人体图像的研究产生于2001年,而截止于2013年,已经基本完成数字化人体数据库的构建,保证了数据的高度精密性。结合数字化人体图像虚拟平台,学生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完成解剖操作。

三维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在解剖学领域,主要是依照固定的方式,将人体投射到物体表面,然后结合数据图像技术的加工处理,形成三维模型,经计算机或者视频设备显示出来。结合一些常用的建模工具,可以实现三维建模。将三维模型应用到解剖教学中,具有相当显著的优势:一是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人体器官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直观观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方面的不足,学生通过切身观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人体结构图,并且通过不断观察来加深印象;二是可以对模型进行重复操作,解决了传统解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工操作或者点击操作,了解人体的器官和结构,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进行课下练习,不断提升学习效果[1]。

2.数字化人体图像与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实践

在传统解剖教学中,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组织的观察主要是利用校方制作的实体标本来实现的,虽然直观有效,但是很容易受到天气、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也无法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等进行培养。为了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技术,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可以通过断面图像的数据分割实现,能够完成虚拟世界与计算机中的交换显示。在进行解剖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对人体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而通过鼠标调整视角,可以使得解剖实践中难以展示出来的结构清晰显示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感受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本身的独特功能,将不同的结构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方便整体分析;也可以单独提取出来进行讲解,更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人体器官全方位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下载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2]。

断层解剖学属于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系统掌握解剖学以及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医学影像学等临床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人体的局部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变化以及关键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在断层解剖教学中,使用的图像一般是人体标本照片,不仅间距较大,而且无法实现对结构的连续跟踪,容易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够在断层解剖教?W中将人体的断面图像与同一层面的CT及MRI图像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进行对比展示,则通过实物断面图与其他影像之间的相互对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断面的重点,形成连续印象,也可以更好地对断层图像进入记忆,区别其与CT影像和MRI影像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数字化的人体图像的连续断面数据进行精确的预处理,然后构建完善的数据集,输入图形工作站,结合专用软件进行计算机重新采样,在对得到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进行结构标注后,就可以应用到断层解剖教学中,形成相对完整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