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步法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基本步法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武术基本步法教学

篇1

关键词:武术散打;技战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代的散打是两人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1.武术散打的特点

1.1武术散打的对抗特点

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1.2武术散打的体育运动特点

散打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打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形式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认为散打不是武术,而只是“拳击加腿击”。因为民间流行的武术搏击,一般都认为是防身自卫,一招致敌;或者象电影、电视、武打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出神人化,风雨不透。这是武术在许多形式上给人以神化夸张的错觉而造成的误解。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不能让散手在狭窄的拼杀中去生存,应把武术之精华溶人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不仅能自卫还能强身,这样才能有广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2.武术散打的实战法-姿势站位

站立姿势主要侧身朝向对方,双手放高保护头部,利于得分后迅速逃离。它是完成进攻和防守动作所采用的最有利的姿势,因人而异,但应具有身体重心稳固,暴露给对方的面积较小,利于防守和启动的灵便,便于发力,利于进攻等优点。两脚前后分开,前脚跟与后脚尖之间为一脚半距离,前脚与后脚间横向距离稍宽于肩,前脚尖略向内侧转,后脚尖朝斜前脚跟稍离地面,两臂自然弯屈,左、右臂之间夹角约为90度左拳置于体前略低于眼睛,拳面斜朝前,拳眼斜朝上右臂之间夹角应小于90度,右拳置于右左肋前略高于下额部,肘部与身体相距约一拳距离,以左肩左腹部侧向着对方,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体稍前倾,头略低,下额微收,咬紧牙齿,闭合嘴唇,目视前方。

3.武术散打的基本步法

散打步法是为保持与对手间的距离,实施进攻与防守动作或破坏对手与进攻与防守意图,而进行专门的脚步移动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垫步等等。

3.1滑步:前滑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向前移动,落地时以前脚掌先落地,随之后脚前移,落地后与原基本姿势相同。后滑步:反之。左滑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向左平移,后脚随之向左移动,作完成后与原实战势相同。右滑步反之。

3.2垫步:前垫步:实战势,前脚蹬地,后脚前移,在前脚里侧处落地的同时前脚前移,落步后仍成原基本姿势。后垫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后移,在前脚里侧落地的同时后脚后移,落步后仍成基本姿势,变换要快,两腿不可交,叉垫步时身体重心要求两脚贴近地面滑行。

4.基本拳法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其中还演变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4.1直拳:左直拳:基本实战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跟稍外转,重心移至左脚,上体略左转,同时,左臂顺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线冲击,力达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额处,目视前方,然后左拳压肘收回,成基本姿势。右直拳反之。要使蹬地,拧腰之力顺达拳面,整个动作要协调完整,重心不可过多前倾,击打部位的高低区别于左膝度,击拳前不可出现先收拳再击的预兆,也不可在冲拳时将右臂后拉,结合步法的击法应做到拳到步到。

4.2摆拳:左摆拳:基本实战势,右脚蹬地,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左脚跟略离地外转,并辗转脚掌,上体右转同时左臂内旋,抬肘与肩平,使拳由左向右横击高于肩平,然后恢复基本姿势。右摆拳反之。

4.3勾拳:左勾拳:基本实战势站立,右脚蹬地,重心移向左脚左脚跟略抬外转,脚掌碾地,上体左转略下沉后,左膝及上体瞬间挺伸并向右转体,同时,左臂外旋由下向上击拳,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内,力达拳面,右拳仍置下额前,目视左拳,然后再恢复基本姿势。右勾拳反之。

5.武术散打的基本腿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正蹬腿、侧踹、鞭腿,后摆腿等技法。腿法是散打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赛中使用率最高,腿较手长,可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作用,腿较粗壮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击面大容易得手,腿攻击对方下盘比较隐蔽,因此拳家常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三分拳七分腿等可见腿在散打中的地位。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

6.武术散打中的安全防护问题

在武术散打中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状况,导致人员身体受伤。轻微的状况会使人伤肿,严重的会使人伤筋动骨甚至休克死亡。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严格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按照科学统一的训练方法完成动作。

6.1武术散人身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在武术散打实践中可以看出,训练手段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缺乏基本功的训练;思想不重视;训练设施器材不符合训练要求,缺乏保护帮助;人体生理状态不佳;身体活动不充分等,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般原因。武术散打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从外看表现为技术动作,也就是常说的招法;从内感觉,其核心是劲力。武术散打中人与人的较技可以看做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运用劲力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劲力是造成交手效果的基本原因,人身事故突出表现在硬碰硬的打法方面。互以对手身体为攻击目标,是散打运动项目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损伤原因的特殊点、基本点。

6.2武术散打的安全防护措施

6.2.1散打专业教材与规则存在问题是根本问题,修订规则与编写适用于体院散打专项理论与训练的教材是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预防人身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6.2.2不科学的训练手段达不到预定训练目的,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可直接导致人身事故发生。在散打教学训练的第一阶段,采用以持续力用劲方式 、柔克打法的武术推手训练方法,有把握做到既学习训练踢、打、摔、拿进攻防守技术,而又无伤害。选用不伤人而战胜对手技术做训练手段,可以落实安全第一原则,提高成才率。

6.2.3教师认真备课授课:教师是教学训练的组织、技能传授、学生训练的指导者,处于教学活动中积极的、重要的主导地位。技能方面做到技术全面,动作准确,熟练掌握不伤人而战胜对方的技法,熟知每一个散打技法的危险程度及保护方法,制订科学、系统、明确的训练计划,具备教学能力,胜任教学工作。授课是教学训练的主要环节,要对散打训练各种方法讲解详细、清楚、全面,避免学生因没有完全或错误领会动作要领而做出错误动作。有些错误动作违反人体生理功能,会立即致人体受伤。组织训练要严密,方法科学合理,避免急噪情绪,做到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先分解后连贯,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及时纠正。

6.2.4设施器材安全配套:训练场地的大小,器械安放和器材的保障,要符合散打训练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和一般性损伤的处理办法,逐步达到有医疗保障条件。

7.结语

通过实战训练获得良好的战术体验。通过模拟战术练习、优秀运动员的典型战例分析以及实战演练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运动员对战术问题的理性认识,获取深刻的战术体验。在战术训练中制订丰富的技术组合套路,模拟比赛情境的气氛,虚实结合进行技战术组合练习,逐步提高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能力。

篇2

一、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育实数框架的新标准。它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这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康育人的功能。由于中小学的体育课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按照这个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被划分为五个领域,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这5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不可能把这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可能理解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理论课、知识课来教育完成,它都是在身体活动课程当中来完成的。所以,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路和想法是很有好处的,在培养武术教师上武术课时,教什么内容,如何去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很多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接受武术套路的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内容非常丰富,按身体部位和练习形式可分为类:肩臂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和扑滚练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结束大学体育必修课以后,许多套路已不能再完整地练习,但所学基本功动作,如腿法练习种的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直摆性腿法,前蹬腿、弹腿、侧踹腿等屈伸性腿法,各种掌法、拳法、腾空动作以及发展柔韧相练习的各种压腿压肩和下腰等动作,学生多能很好的完成,也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抓好动作组合练习的教学

武术动作组合练习是指把几个基本动作有序地编排起来,遵循武术的基本要求,结合身、眼,手法、步法及精神进行练习。组合练习是套路练习的必要准备和过渡。武术套路是由多个组合按照套路的风格,特点有机编排而成的,组合练习掌握好了,进行套路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进行组合练习时,重点应放在动作规格、劲力协调、精神上,体现出武术的形神结合、内外合一、攻防兼备的技击特点。反复的组合练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既为套路练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又为学生日后的锻炼提供更多、更便利、更有效的锻炼方法。

四、完善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教学在运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每学期一般开设2~3个套路,学生在1~2年的必修课中应该学到8~12个套路,学生除了完成必须的学分之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和爱好,有目的地选择3~5个套路作为终身锻炼的手段。

武术套路按其功法可分为内家拳法和外家拳法,同时也有徒手、有器械,有长兵、有短兵,有单练、有对练,等等。课程设置上应全面一些,而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徒手的拳术套路比器械套路容易掌握,所以应先教徒手套路,以此来牢固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演练特点,才能教授有器械方法的器械套路。徒手套路练习是器械套路练习的基础。在进行徒手套路教学时,应注意:弄清套路中动作的方向、路线,使学生通过老师完整的套路示范、简明易懂的讲解,首先弄清方向和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掌握动作规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动作连贯一致,用力顺达。准确掌握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协调,达到内外合一。了解动作的技击作用,理解武术仰视无高的含义。反复练习,日臻完善,理解“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道理。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层次;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28-03

武术进入学校已百年之久,在各时期都存在着其历史意义及价值要点。近期,教育部颁布了重点扶持的七个体育项目,武术是其中之一,强化了对学校武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学校武术真正落实学生的体质健康、兴趣爱好、终身体育,彰显武术特性、核心要点,使教师把控学校武术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达成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学校武术课堂落实要点、教学内容要点、武术要素把控、具体技法指导要点等,梳理、解决武术在中小学开展中的重难点问题,真正达到教师乐教,课堂能体现武术的特性,学生掌握武术的技法。

一、落实学校武术课堂教学之要点

根据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要求,结合学校武术运动自身的主要特点,以套路、功法和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融汇学生在各水平的身心特点、学情状况,强化通过武术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强身健体,更好地培养民族精神、渗透民族文化,使每个人体验其中的配合练习要点、攻击时机及动作方法、力度。落实学校武术教学,不要只苛求动作学练的数量,而要寻求技术掌握的质量;不要过分地强调传统刻板的练习,而要巧设提高兴趣学练的方法;不要笼统地评价结果,而要使评价方法具有可参照性。真正实现学校武术发展的核心要点:精简动作、体现功用;突出劲力、强调方法;强化评价、具备观测;培养精神、渗透文化。

二、达成武术课堂教学之策略运用分析

1.剖析――武术套路课堂教学

中小学武术套路开展的主要内容是拳术、器械,拳术是以长拳类教学内容为主,器械是以刀、剑、棍术教学内容为主。内容多样,如何把握其中的教学方法、手段成为武术课堂教学关键。

首先,课堂中武术教学的把握要点之一是如何巧妙地导入武术课堂主教材。教师可以采用完整示范给学生带去视觉冲击;也可采用精简讲解方式,在讲解中采用口诀、口令提示,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记忆所学“动作点”,明确学习动作的要点。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武术视频做好课的导入,引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次,把握要点之二是辅助手段的灵活运用。套路中技术动作繁多、变化多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应增加学生能体验劲力、攻防等技术要点的练习方法,增加辅助器材的运用,从而达到优化套路、突出方法,注重理解,强调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灵活多变,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同时明确器械练习需要在拳术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行学习,由徒手到持械的发力是从易到难的,使劲力可以很好地体现在器械上面,进而很容易学习。配合优化的队列队形,如菱型、U型、散点型队形等,强化对主教材的理解。

最后,把握要点之三是学法指导,学法包括学生听讲、观察、练习、模仿、提问、讨论、展示,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学”,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体验、自主练习,增加同学配合互进的机会,增强其内驱动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增设一些套路练完后的“擂台比武”的方式,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2.剖析――散打或防身术的课堂教学

目前,武术散打和防身术在高中阶段开展居多,在内容上可以选择散打规则下的内容,可以稍拓展选择肘法、反关节打法以及要害部位的打法等,也可以抽取套路中的经典动作进行单练。其形式多以自身动作模仿和两人之间配合练习为主。

教学把握要点之一是讲解点,教师在讲解中要清楚散打或防身术中的动作技术要点是如何设置模拟对手情景,练习攻防。教师要提前在备课中提炼出来,以便在课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巧妙拓展。在“攻防”技术学练时,要多让学生们体验技术动作用法以及防守方法,创造实战模拟场景进行讲述。

教学把握要点之二是武德精神的渗透。对于攻防实战性比较强的散打或防身术的教学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是学校武术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抗性练习去感受和体验武德的重要性,就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安全保护措施以及易犯错误,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上课之前和课堂之中把抱拳礼始终贯彻其中,明确其内涵,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并可通过武术谚语让学生明白些武术道德规范,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等予以阐述,增强学生对于德行的重视,真正把武德贯彻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三、汇聚武术要素之要点把握

1.剖析――武术技术动作(姿势)

在武术练习中,武术动作姿势是武术技术练习的根基,动作的姿势正确是首要条件,只有把基本动作要领掌握好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拓展技术要点的练习。技术姿势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点,对运用时机以及使用情况准确把控,难点是做出正确的动作姿势,明白防守技术的应用方法。因此在动作姿势教学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动作的规格、尺寸和角度,尽量以可测量的标准进行讲解,明确动作姿势的轨迹,掌握一般性的动作要求:挺胸立腰,力从腰出,眼随动转,头随眼摆,沉肩坠肘等特点。

2.剖析――对练(攻防技术)

所谓“攻防”是指两个人之间一攻一防的动作技术,它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标志,在武术不同的内容中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如在武术套路中,“攻防”是对技术动作的夸大化,与实际的攻防对练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的重点是体验攻防含义,难点是在动作练习中体现出来。因此在套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取“攻防”含义明显的动作组合,短小精悍,减少过渡动作。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做到两点:(1)假定“对手”的存在,强化意识的培养,明确套路是运用技击元素的艺术创作,使动作更加逼真,体现“阳刚美”。(2)体现出动作的方法,幅度要展现开合,才能使动作大气、浑厚更有气魄,让学生以攻防的形式体现美的效果,就像电影中出现的那样,引人入胜,同时展示出学生的勇敢、拼搏、自信、不畏困难等品质。

在散打或防身术中,一招一式具有固定的招法或编排成一攻一防的两人对练,重点是掌握技术动作,难点是学生“攻防”意识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两人保持安全的距离进行一攻一防,相互交换练习,使学生增强动作“攻防”意识。同时明确方法要点和保护措施,进行武德的教育,确保万无一失。

3.剖析――武术动作力量的体现(劲力)

所谓“劲力”就是动作力量的体现,它与武术的“攻防”是相辅相成的,在一攻一防中体现“劲力”,是攻防技术应用的基础。劲力练习的难点是发力的顺序,决定着发力的大小,它是武术本质属性的核心点,是攻防动作完成的支撑力,这也就是把它作为重点进行学习、练习的原因。因此可以采用辅助手段进行力量或两人之间较力的方式练习,那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简易器材或正规的手靶、脚靶器材,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武术动作体会用力,再用辅助器材试一试,用器材反馈的“声音”判断动作正误以及发力的大小。也可以采用两人之间的配合进行学练,一人攻击,一人防守,两人之间推手、擒拿对练等方式的“摸劲”,各自找出自己的发力点,劲是力达末梢的,多次尝试后逐渐找出发力的顺序。

4.剖析――武术的韵味(精、气、神)

古人常言:“化精转气,化气转神”,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精和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动作形态,只有“神”是通过神态依稀可见,具有观测性的,可以用神态判断出习武者的武术韵味。武术的韵味是一种靠外部表情和身体形态表现出的气质,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教学的重点是营造气氛、聚焦焦点,难点是让学生表现出来,具有心理暗示的效果。要想体现的充分、明显,教师需要提供场景或引导学生让其聚精会神,为学生提供一种模拟擂台争霸赛或用套路练习善用的“假想敌”的方式引导场景,增强心理暗示,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激发学生认识武术的正能量,用故事使其产生敬畏,因而心中充满能量,激发其内心的热情。在散打或防身术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把目标集中在对手的出招和自身的防守与攻击点上,以及对完成任务的向往,对任务的聚集点上,如此武术韵味自然产生了。

四、把控武术技术教学之要点指导

1.剖析――武术套路技术教学指导

套路中的武术技术动作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组合而成,包含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以及跳跃动作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基本动作的变化练习,多采用辅助手段增强体验,使学生体会武术的动作以及应用方法,真正地从技术动作组合学练方面的指导,逐渐落实到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解决要点。

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有肩功、腰功、腿功、桩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和组合动作。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指导比较多,下面以技术学练重难点为突破口,来阐述教学手段。如冲拳、歇步练习方法(表1、表2)。

通过以上方法对于不同的重难点给予不同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体现教与学的融合。因此在中小学套路动作整体技术学练时,应提炼其中的动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单练,尽量找出内在的动作攻防技术,设计方法,巧用器材。

2.剖析――散打或防身术技术教学指导

对于散打或防身术的技术动作教学,其实就是一招一式的实战应用练习,有前期的单招以及熟练之后的组合练习。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循序渐进,就单个技术点进行突破。如腿法的鞭腿的劲力,是由弹腿转化而来,只是改变方向,所以在掌握弹腿的劲力之后,鞭腿自会掌握。动作方法的重难点主要是把握母劲,把握弹腿的教学重难点至关重要,解决手段如表3。

在鞭腿运用时机与使用情况方面,是当双方距离不在拳所击打的范围时,恰好或者运用步法移动后鞭腿能击打到对方的身体时,可以是对手的小腿、大腿、腰部、肋部、头部等,迅速出击直达技击点。对于鞭腿的防守技术同样重要,其重难点主要是把握对手进攻时机,当对手用鞭腿进攻时,迅速判断之后,最直接的防守方法是身体往前移动,躲开进攻点、发力点――脚踝,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并验证方法的正确与否,调整心理反差,进而明确防守方法的正确性,突破学生心理的障碍,敢于直面困难和防守。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体育教学的四个层面阐述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要点及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层层深入分析其中问题,从整体定位、课堂教学、要素解析、技法指导进行剖析,从整体到归类再到具体的实例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使教师在明确武术教学要点及重难点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改进其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解决其困惑点,使其增强对武术教材教学的掌握,促使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改变无从着手的现状,真正落实新课改对武术的要求,更大程度的发展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篇4

关键字:武术基本功;教学训练;重要性;研究

武术作为我中华民族所有的特殊文化遗产,是传统民族风的继承,其主要内容是以技击为主,主要形式是套路与格斗,是一种注重内外并修的体育项目。武术历史源远流长,它也一直被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影响。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开展武术的学校和各类协会较多,而大多数开办武术运动的机构都是以强身健体,增强自我保护,培养情操为主,也在此过程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

一、武术基本功主要内容

武术是一门注重身体各部位协调发展的运动,武术基本功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和体能以及心理品质。武术基本功根据人体的部位可分成三类:肩臂功、腰功以及腿功。下面分别对其展开说明:

肩臂功。加强对肩关节柔韧性的训练,使肩部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对上肢力量也有较大提升。此外,肩部的柔韧性对拳法的练习和运用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保障。

腰功。加强对脊椎、腰部以及周围肌肉的弹性以及柔韧性的训练,从而使腰部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腰是人们身法技巧的直接反应部位,加强腰部训练对武术基本功有很大的提升。

腿功。加强对腿部以及髋部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以及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练好腿功,有助于提高基本的步型与步法,同时还能提高腿部的力量与速度,使两腿移动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更好。

二、武术基本功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研究

(一)扎实的基本功有助于规范武术动作

在武术套路中,规范的动作需要经过不断实践,但又高出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武术套路规定的每个动作都体现了基本功。比如,马步,马步要求:两脚尖保持水平,内口膝盖,将双腿同地面保持水平,保持上半身端正、扣胯。马步的基本功不只是实践问题,还是一个理论问题。若理论混乱,会造成动作混乱,把规定的动作做的不“规定”。基本功不但能规范动作,还能帮助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要领。在进行武术基本功的教学中,娴熟的动作转换是运动员扎实基本功的展现。若运动员的基本功不是很扎实,那么在做动作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失误,从而对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要想学好武术,只有在平时的基本功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使基本功的动作符合规范。

(二)扎实的基本功有助于获得好成绩

在武术比赛中,不仅对运动员的套路要求熟练,还要注重武术基本功和技能的展示,以获得好成绩。武术比赛时,每项比赛满分10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武术的动作质量满分5分,若动作不满足规格,一次扣除0.1分;其余错误一次扣除0.1-0.3分;

2.运动员的演练水平满分3分,主要表现在套路的衔接,劲力和节奏的把控;

3.难度分值2分,即武术动作和连接难度。

由分值的制度可知,武术注重的是基本功动作的质量,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串连是动作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集“精、神、气、力、功”的综合表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武术基本功的展现。武术技巧和难度都是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基本功对学习武术,掌握动作要领作用明显,有助于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有助于优秀运动员的练就、

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是练好武术套路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论是手法还是身法都要具备扎实的功底。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特色的武术比赛中,来自我国的武术运动员袁超以分明的节奏和标准的规格以及娴熟的衔接动作完成了整套的武术动作,充分体现了其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加之其深悟武术的“形”、“神”,最终以全场最高分夺得冠军,并为广大观众所追捧和喜爱。由此可知,优秀的武术运动员都是以扎实的基本功为保证。

(四)扎实的武术基本功给人美感

1.形之美。

太极拳招式变化多端,有的源于自然,有的源于动物,比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成全了优美的造型,也体现了艺术价值,达到形神兼具,里外合一的崇高意境。

2.神之美。

太极拳对神韵颇为讲究,扎实的武术基本功会把太极拳的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以及跌宕起伏的唯美画面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运动员精神意志状态的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 王浩.武术基本功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探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1):88-90.

[2] 徐东亮.浅谈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3,25(6):113-114.

篇5

1忽雷太极拳的来历传承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现有资料以陈家沟陈王廷创立太极拳有据可考。陈王庭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即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传至十五世陈清萍,其弟子李景延(1825年-1898年),河南省温县辛堂村人,投陈清萍门下,陈师唯才是传,更由于李景延钟爱太极拳,刻苦钻研,尽得师门真传,功夫纯正,拳艺精绝。晚年精研拳法,达到一动一太极,一寸一阴阳。善促步、挫步、步法急促灵活,挂、撩、跪、蹬、腿法变幻多端,以脚跟为轴,脚尖虚领旋转,以身腰为车轴脚似钻,两手如车轮旋转翻滚的太极拳。当地人以其声、形称之为忽雷架,由此而得名。

1.1忽雷太极拳的演变和发展

李景延创忽雷太极拳,其弟子杨虎穷一生之精力精研师传太极拳,曾放言:能动一尺一尺阴阳,一寸一寸阴阳,唯我一人!传当年杨虎练拳时周围观看之人感觉劲气鼓荡,如旱地炸雷,“呼隆、呼隆”之声不绝于耳,河南方言说:其练拳如“响忽雷”,杨虎所练拳架当时叫“杨虎架”。对李景延忽雷拳架做了进一步发展,对忽雷太极拳完善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忽雷太极拳在众人的努力下走出了国门,在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华传统武术之魅力。

2 忽雷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2.1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练习方法科学

该拳练功方法可分为“形架”、“恶形架”、“功夫架”等几层练法,又可细分为一联二圈三转身,四分五劲六圪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等十层练法。先学简化了的直线动作,然后变曲加圈,由大圈到小圈再到无形的意念圈,一圈统百招,阴阳翻转层层变化逐级提高。

2.2 快慢相间,快中有慢,慢中有快

走架时,以棚、捋、挤、按、搓、滚、剥、掴、肘阴阳开合,快慢虚实变化的每招每式动作,轻灵浑圆,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2.3换劲及时,以柔促刚,发劲方法独特新颖

学练此拳,首先要进行柔筋活节的柔韧练习,并逐渐以外带内充实内气。之后进入下一层的发劲练习阶段,进行强化训练,将内劲抖向周身四梢。套路中和一动作都连续发劲,或走三角或变圆方,内外兼修,以柔促刚,一动一太极,寸寸皆阴阳。

2.4搓脚,挂撩跪蹬,步法灵巧奇异

此拳要求步法灵巧沉稳,脚手相随相合。为了在实践中步法更加快速灵敏,不强调五指抓地,而要求两脚要根据腰裆及周身的起落旋转,进行搓碾拧转。做到促步脚法急促灵活,挂撩跪蹬脚法变化多端。腰如车轴脚如钻,两手如轮旋翻转。

2.5活步推手,重视散手的练习

练拳架是为了锻炼内力,培养本身能量,使周身更加灵敏协调,为推手实践打基础,而推手则是实践性练习,是进行散打缚击的重要训练阶段。此拳在推手方面要求掌握棚、捋、挤、按、搓、滚、剥、掴、肘等技术,除了一般的推手方法外,还秘传有一种促活变的大滑闯步练习方法,实践性强。

3忽雷太极拳的技击理念

3.1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跟随对方之劲路,随屈就伸,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虽变幻无穷,但丝毫不含抵抗性。以柔克刚,关键在不顶抗对方,而 让它的力量在我之圈里走化掉,使之引进而落空。当对方失去重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击倒。功夫深者可以借力将人腾空击出。

3.2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遇敌不乱,沉着机智。在行拳走架时,意念要做到面前无人如有人;与人搭手或散打时,要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诸如“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这些技击上的策略,都必须静观敌情,找准出击时机。以静制动,并非不动。静候伏机,如猫之捕鼠、鹰之捉兔、虎豹之扑牛追羊,无不惊心动魄,先静后动。

3.3后发制人,后发先至

后发者是以静待动,不是不动而是等机会发动。所谓后发先至是动度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地点和程度的确定性。两人在交手时,“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太极拳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心神镇静,观敌来势,审势待机,手、眼、步法相一致。对方打不着你的时候,距离不够不可先发,发则失误,浪费精力,且易致被动的位置或反被对方击倒。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头要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起,自顶至脚,一气相贯。

3.4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是攻与守的过程,也是太极拳推手的一种战术和策略。因对手之变化而变,使我顺人背。在推手竞技中,对方攻击我身之某处,我就把空当让给对方,把这处受力走化掉,丝毫不加抵抗,让对方的劲在我身上毫无作用,瞬间化为乌有,使对方落空,紧接着以我的整劲击败对手,使之引进落空合即出。舍己从人,是给对方一个错误的感觉,让对方进得来出不去。舍己是诱敌入设好的圈套,候机击发制胜。

4忽雷太极拳演练风格

此拳是以阶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分为十个层次,十种功法,一架拳路,每个层次表现不同,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套路去练习根据练功的层次,可分为初学套路、形架、恶形架、功夫架等四种套路,可谓环环相扣,阶层递进,每一种套路以立圆为主。太极本是个圆,不是平圆,而是个立体圆,四面八方都是圆,“忽雷架”在转圈画圆当中,手、身、腿一起转立圆,形成浑身上下无处不太极。由于上下转立圆,周身容易拉活,内气由督脉上,任脉下形成大小周天,每招每式都是从技击实战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组成,每招每式路短劲快,发劲是在周身一起的转动中陡然脆发,形成周身一体,劲快而猛烈,恰似旱田炸雷。该架虚实转换明显,周身上下容易拉活,行气沉气非常快,也有人称之为“忽领架”。此架路在练功过程中需逐步加圈,形成大圈带小圈,大圈领小圈(也称为领大圈),内圈促外圈,浑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小圈。由于内气转换迅速,一转动一个小圈时周身气血顺畅,招招急速灵活,可柔可刚,以柔促刚,丝丝入扣,步随身转,手领脚动,手出步进,进退一体。无论是以手领身,还是以身领手,手、腿、心、身合一,开如弓,合成扣,内外统一,手转腿随,足动手领,出招动步,封、逼、套、插、扫、滑、搓、连续不断,步频质略形似醉,落之如入地生根。动如波涛起伏,手、身、腿一齐缠丝,由圆走方,由方归圆,卷放开合,以走圈不见圈为上乘。练习中一动百动,浑身俱动,身法中正而能静,此架被当地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5忽雷太极拳教学要点

5.1忽雷太极拳基本理论了解

教学中先使学生了解忽雷太极拳发展的基本概况和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这对练好忽雷太极拳有重大意义。学生学拳如果不了解拳的特点,不了解拳的传承、历史,在学拳过程中,就容易养成盲目性,这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学拳必须了解拳种的基本情况,并掌握其基本理论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拳的风格特点,对教师教好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2加强拳架的基本动作练习

忽雷太极拳全套80个动作,重复动作很多,练习过程中必须由简入繁,将忽雷太极拳的几个基本动作熟练掌握,才能学好此拳。这也符合忽雷太极拳学习规律,和层次教学,也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

5.3突出忽雷太极拳的劲力与风格特点

忽雷太极拳演练风格特点在于演练时圆中带方,方中走圆,周身上下一体,疾起疾落,头、手、脚、身不断地转动,环环相绕,处处相扣,内气呈圆转动,节节贯穿,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刚劲精巧,周身抖擞震颤,两脚挫碾震促“嚓嚓”有声,发力冷脆刚猛。在教学中突出忽雷架劲力和风格特点,对提高忽雷架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教法特点;探蹊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青少年儿童强身健体,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武术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领做、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存在着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授课时数少,套路动作多,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常常反复地示范、讲解、领做。特别是遇到结构复杂的难做动作时,教师则来回跑动,不断地调整示范方位,工作强度随之增大。其二,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接收、整理和贮存的过程,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观察、记忆和展示。由于授课班人数多,练习时队伍散开面积大,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动作,只能胡乱地跟随比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学生对套路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

为了解决武术教、学两难的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运用武术教材“三先三后”的教法特点,通过数名学生进行分解动作造型示范,将套路动作的各个环节用图解的形式展示在练习者眼前,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能加快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缩短掌握动作时间,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先形后神

武术与体操等运动不同,它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民族风格,教学上要从抓它的特点和风格入手,将武术教学分成两步走,也就是行家常说的:先教“形”后领“神”。

1.“形”的教学

“形”就是指动作的外观形状,也就是动作的“架式”。只有动作“架式”准确,才能充实内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掌握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的动作要求。三种手型(即拳、掌、勾)和五种基本步型(即弓、马、仆、虚、歇)的变化,必须正确掌握,因为它们是武术教材所有套路中最基本的要素。手型和步型变化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武术动作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动作像不像的外在表现。

(2)必须掌握武术主要基本功的练习方法。课堂教学不求学生达到多高的程度,只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天长日久,水到渠成,其基本功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初中生,如果在小学时期武术基本功没有打好,想靠初中体育课武术教材的课时学好武术,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练习方法是可以学会的,掌握了练习方法,就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锻炼和提高。

(3)必须掌握武术的基本手法和腿法。基本手法有冲、击、推、撩、架;腿法有踢、蹬、踹、腾等。都是学习武术套路必须学会的基本动作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动作方法,才能在套路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在套路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记套路名称和左右方向的变化。这个问题解决了,套路“形”的教学任务也就不难完成了。

2.“神”的教学

“神”是体现武术意识和民族风格的关键所在,教师难教,学生不易掌握,但又必须在武术套路动作中充分体现出来的“精神”。它的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眼神。武术套路中眼神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是明、亮、准、狠的武术风格的体现,必须安排专门性练习,让学生反复去体会。比如,在教师的口令或掌声指挥下,眼与头部动作配合反复进行前、左、右的转动瞪眼平视练习,让学生明白,武术动作必须有眼神的紧密配合。只要常练不懈,形成一种习惯,动作自然就会有神了。

(2)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作为武术专项系统训练,此法应属“形”的练习,但在中小学阶段,我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神”的训练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身形、步法和眼神的训练上着重“神”的相似,不要一味地追求“形”的相同。这样才能在完成武术动作的时候体现出神韵,这样的武术套路就有了武术的风格了。

(3)“精神与呼吸”思想的贯穿。“精神与呼吸”在中国传统武术的练习中处处可见。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凝神聚气”上面,正是所谓的“外练精气神,内练一口气”。“外练精气神”是一种精神和呼吸的体现,既是练习精神又是练习呼吸;所谓“内练一口气”则是练习“内气”。中国传统武术更重视内气的修炼,要求做到气能随意运转,气随神至。虽然不能要求学生也做到这一点,但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聚精会神,身形与精气神、气相配合,充分展示学生勃勃的生气。

(4)力度与节奏。我们要求武术动作要有力,但不僵硬,要有拳打一张纸的巧力,指的就是冲拳击掌时要拧腰顺肩。我们要求武术动作要快,但不能忙乱,要有快如风、静如松的快慢节奏变化。这就是武术动作之所以节奏鲜明的原因。

二、先易后难

武术教学中要先易后难:一是先练基本功再练基本动作,先练组合动作再练武术套路;二是先练“形”,后练“神”。这两点前面已经谈过,而这里的先易后难是指先学手法,后练功夫。这是由中小学武术教材的特点决定的。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武术教材的计划安排与一般习武不同,在各年级的武术教材的安排上,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基本组合与套路练习是交叉同步进行的,再加上授课时数有限,所以我们的先易后难的原则是先让学生学会各种教材的练习方法(尤其是学生的武术基本功),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夯实自己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先易后难是先学方法,后练功夫。

三、先难后易

先难后易是指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中,首先解决难点动作,然后建立套路的完整概念。比如,少年拳第二套中的“大跃步冲拳”,首先让学生学会大跃步及跃步后的弓步冲拳,然后进行完整的套路教学。又如“青年拳对练”,学生最难的是解决不好两人之间的间距问题,一“打”就打成一团分不开,不是对练,而是乱练,所以必须加强辅助练习,让两人体会保持间距的方法,只有保持好了间距,才能“对打”起来。所以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先难后易的教学方法,就是先解决难点,再进行完整教学。

参考文献:

[1]曾世华.我国武术运动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2).

篇7

摘 要 体育高考武术专项的考生,要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必须注意科学选材与全面培养,二者缺一不可。科学选材应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为标准,它决定着培养的价值。而全面的培养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先天素质,更检验了教师或教练的训练方法是否进行了科学的施教。好的训练方法可以让武术专项的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考试内容,懂得考试技巧,从容的应对考试。

关键词 体育高考 武术 专项训练

一、多花时间加强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灵敏、协调和柔韧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根据高考武术专项的内容,选择的基本功练习有:手型、手法、步型、步法以及跳跃、平衡和柔韧等内容。在三路长拳训练中强调弓步、马步、虚步、歇步和空手拳等的基本功训练,在器械套路(初级刀)中要注意“缠头、裹脑”和“扎刀、劈刀”的练习。实践证明,在有限的高考武术训练中,用更多的时间对基本功进行练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平衡和柔韧能力,而且使学生找到了武术的发力感、动作感和神态感,为以后的套路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强调武术套路中眼神的重要性

套路对眼法的要求是眼到手到,手眼相随,两目炯炯有神,使整套动作精神饱满,雄健威武,体现出潜在的攻防含义,把考官引向格斗意境,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一般训练方法不会去强调眼神在套路的应用,在体育加试武术专项考试中,对于考生的要求不是一般高中的要求,而是需要更专业一些。考生要是忽略了眼神的作用,会显得套路没有灵性,考生显得比较业余,自然考分不会高。其实眼神的训练很简单,在学生掌握套路之后再进行教学不迟。“眼到手到,手眼相随”是武术运动中眼与手配合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眼神要随动作技法的肢体运转,在定视时,一般要目视进攻方向。很多学生虽然眼神跟着手动,也配合了甩头动作,但看起来没神,于是必须强调“瞪眼”的作用。在我带队考完武术专项之后,学生最大的体会是套路中的“瞪眼”给他们很多自信,也是很多学校考生没有注意到的,在整个考场中给考官一种专业武术队的感觉。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保证。心理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在武术专项考试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训练水平较高、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在比赛中常因动作失误输给平时技术掌握不如自己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在平时训练中会让学生轮流站在教师的位置带全队训练,喊口令、做示范。在学校其他学生放学的时候,选择人多的地方让武术考生在全校的学生面前演练全套动作,让他们的恐惧感渐渐消失和表现力不断加强。同时还会组织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如省第一届中学生武术比赛和一些区级武术比赛,在考试前还邀请其他学校的武术教师来做评委,模拟考试,用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他们的心理,确保在真正考试时有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不忽视武德的教育

中国武术一直具有重礼节、讲礼法的优良传统,武德不仅是武术活动中礼节的一种重要标志,更是习武者自身修养的良好体现。公平、尊严、忠诚、节操、信义等思想,一直伴随着习武的全部过程,它使习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从而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武术专项考试中也要体现武德,尊重评委、尊重队友、尊重同场竞技的其他考生。我要求学生在考套路出场时要给每个评委行抱拳礼,套路演练后给每个评委鞠躬敬礼,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给自身加点好的印象分。

五、武术训练项目的练习顺序要合理

篇8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方法

要在武术上有好的发展,从少儿抓起是很重要的,因此,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训练当中我们应积极的总结经验和规律,不断的改进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结合一般的教学规律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针对某些学生提出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的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抓基本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有侧重点的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以及配合“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基本练功方法,进行重点训练。所以,抓好基础训练是学习武术技能的前提和保障。

(3)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完整示范是学生掌握动作的主要手段,教师首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分段示范,最后再单个动作讲解示范。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准确的术语刺激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全正确的技术造型。

二、结合少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进行教学。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培养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养成良好的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2)结合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另外,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

三、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项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篇9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练习兴趣

引言:

武术基本功,是一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武术形式打基础的基本功法,是武术运动实践中积累起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技术,武术基本功练习是一项对身体进行严格、系统、准确锻炼方法。通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素质,以适应武术运动的要求。

1.武术基本功在武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拳谚充分体现了武术基本功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基本功不仅是一切拳术和器械的基础,通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武术高难动作,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技能水平打下牢固的功底。

1.1动作的规范性源于扎实的基本功

在教学训练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无处不在,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质量,都是基本功的体现。如:在24式太极拳中,左蹬脚接左下式,独立完成整个动作是由歇步到弓步再到最后规定动作,这就要求腿部的力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容易晃动而出现失误,影响动作的质量。[1]

1.2扎实的基本功铸就优越的运动成绩

在教学训练中,就运动员而言,不单是要求套路熟练,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武术功底和武术套路的技能,然而武术的套路是由很多的身法、眼法、步法和零散的武术动作创编组成,因此只有把基本功打牢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在武术比赛中:成绩表现为: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分值。

1.3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增进健康

经过系统性的基本功训练,加强了各关节、肌键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力量,能有效地预防运动中一些受伤事故发生。

2.学生对武术基本功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

通过对武术专项的同学和学校武术队成员的访问,归纳得出学生对练习武术基本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武术基本功练习自身的特点

武术基本功的特点是:内容单一,练习枯燥乏味,练习效果来得慢,然而武术基本功在学习中很重要,因此就需要学生重复不断的练习基本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无精打采,死气沉沉。最终失去了练习兴趣。

2.2学生缺乏武术相关知识对武术基本功认识不到位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运动,除了要求练习者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协调性等较高的身体素质,还要求练习者必须对武术运动本身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武术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以更好的学习武术。

2.3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来决定。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决定了对所学内容的努力程度。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武术的目的是盲目的,一部分是学校规定不得不学,一部分纯粹为了考试拿学分;小部分学生因为对武术好奇,想对武术有更多了解;选择武术的原因是从心里喜欢武术,想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武术方面的修养的学生极少。

2.4学校武术学习氛围不高

武术学习氛围不高:首先表现在武术课外活动的锻炼人群上,在高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在各种运动场所,可以说一片沸腾,各种体育项目竞相登场,唯独少见武术的练习人群,只在校园一隅可以瞥见武术练习者的寥寥身影。

2.5场地对练习积极性的影响

2.5.1教学场地的影响

武术教学场地设施是影响武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武术教学场地,部分开设了武术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在上课时临时找一块相对比较平坦的场地,作为武术教学场地进行教学。

2.5.2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影响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使用,在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后创造物质价值或者是实现精神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这些过程中可以得到人们的赞同认可。为此很多人在不断的学习、练习,并不断的去努力拼搏,然而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在学习后,学校没有组织比赛,没有提供施展才华的地方,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和练习的动力,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

3.提高学生武术基本功学习兴趣的措施

3.1通过丰富教学教法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途径、方法改进高校武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把动作的学练与体育游戏相结合,使学习既有安全性又有娱乐性,这样可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

3.2结合武术的技击性进行教学

在武术基本功的练习过程中每次可以适量的安排攻防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到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大胆增加散打的内容。

3.3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教学训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就造成其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枯燥、疲倦现象。因此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教师应该运用鼓励和肯定的赞美性言语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表扬,关心帮助学生,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训练氛围,用以调节学生在武术基本功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烦躁情绪,使训练达到良好的效果。[3]

3.4组织武术活动,提高武术学习积极性

在校园中组织各种大型的武术活动和比赛,加大武术比赛的校园宣传力度,提高武术比赛获奖的奖金和证书及等级,吸引同学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武术活动中,实现他们的价值,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良好氛围,使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3.5加强武术理论课教学

加强武术理论课教学,武术理论是武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讲授,弘扬了武术文化,加强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让每一个同学真正的理解武术的内涵。武术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基本功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所在,定出努力方向。同时,对学生进行练习基本功目的,意义的教育,反复强调,不断督促。[5]

4.结论

基本功的练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反复练习,认真体会,使学生明白技术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绝不是一两次练习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坚持练习。俗话讲:“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在武术课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必须在切实提高教师本身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断改进教法,制定合理训练计划,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共同科目第二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王浩武术基本功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探究.[A].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2009

[2] 曾子明.浅论武术基本功训练.[A].体育学院学报.2002

[3] 范继军.影响武术专选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A].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11)

[4] 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武汉体育学报2004

[5] 冯凯鑫.武术专业学生基本功教学的探讨.[A].开封市回民中学,河南开封

篇10

一、合理选材,创设意境巧引导

1.合理选材巧编排。一直以来,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主要教材多为民间拳、器械的初级套路,缺乏系统的适合幼儿园孩子年龄特点的创新和实用性套路,这些动作很难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武术教练的引导下,在实践摸索中变换、增加一些较为实用,幼儿又感兴趣的武术教材来调整武术教学内容,如五步拳、腾空拳等。在提供一系列图片,创设武术意境,与幼儿交流中发现,孩子对五步拳套路的兴趣浓厚,游戏时间会在走廊相互对照图谱模仿比划嬉戏,其乐融融。所以,教授五步拳类对幼儿而言更具实用性、长久性;另外,五步拳健身与实用性较强,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重视和青睐,我们及时合理取材引入教学。

2.创设意境巧引导。套路作为武术的表现形式,以它外在表现形式反映内在涵义。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点是以踢、打、摔、击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在有关资料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武术攻防格斗动作十分感兴趣,仅学习五步拳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他们中大多数都想通过学习武术学得一些实战技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武术特色教师正确给于引导,增加了沙包、纸袋等可攻击性对象,创设了武术情境,利用幼儿对于攻防的好奇心理,调动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击方法。这将有利于把幼儿的思维与动作有机联系起来,使孩子在感兴趣的同时,开拓视野,丰富学习内容,陶冶情操,增长武术知识。

二、趣味教学,轻松练习妙体验

1.多元学法促体验

在武术教学中,武术基本功训练是最枯燥乏味的,而武术基本功是学好、练好武术的基础,基本功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腿法、弓架等,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分段赛,踢腿计时赛和小组对抗赛、采用将单个动作编成一组简单的套路、采用让身体条件好、动作规范、姿势优美的学生做示范,让其他幼儿产生敬佩之意,求学欲和表现欲,最终实现让幼儿在教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趣转为兴趣,由消极变成积极的目标。

2.整合教法妙体验

从教学的角度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不同的练习阶段、不同的项目,适时地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教学情境元素,能有效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中,使较枯燥反复的运动增添了感彩,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大脑神经兴奋中枢,调动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把音乐、儿歌、图谱等引入武术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武术教学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可行性。如在活动的准备部分选用曲调、节奏、激烈的音乐以使孩子尽早进入训练状态, 避免准备期过长,影响练习的时间与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另外,音乐有助于孩子合理地调节肌肉运动的力度变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恢复幼儿在武术练习过程中产生的运动疲劳。因外,我们将武术活动整合在五大领域各类学科中,在主题性情境活动中,让幼儿轻松习武,快乐体验。

3.多媒体导入助体验

此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出武术动作画面的生动形象,我们把动作演示、解说、音乐融为一体。使幼儿对武术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看得见、记得牢、理解得快,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武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是武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快乐武术,轻松游戏助成长

在武术教学中增加游戏。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它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活的课堂环境中促进体智能的发展,并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游戏的形式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容易使孩子进入角色。如果教学中所安排的游戏与武术教学内容有关,这样可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在嬉戏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在兴趣中巩固知识,真正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我们安排幼儿分组按要求编排并实施有武术内容的游戏,这样不但可以通过游戏这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激发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