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66-02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以便在课堂的45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以形成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动力。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适合学生发展[1,2]。因此,作为一种策略,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以其独特的音符、旋律、节奏往往使人屏气入境,由境生情,情感交融,乐趣无穷。如讲授《生殖》这节课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在悠扬、舒缓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渐渐随唱起来。音乐停止后,教师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曲子?”同学们踊跃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是伟大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而不辞劳苦地工作着,耕耘着。可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在母体内形成的呢?这样在悠扬的音乐旋律中导出了本节课要讲授的《生殖》内容。

二、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实、名人轶事等,很容易使学生溶入故事情境之中,徐徐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传染病》这节课时,老师给学生介绍生物史上发生过的这样一件感人事情:在南太平洋海茂密的热带丛林里,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小岛国——费德希岛。岛上居民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1875年,费得希国王带着家属去澳大利亚旅行。归来的路上王子突然病倒了,患的是澳洲大陆上每个孩子都没得过的传染病——麻疹。国王和王子来到小岛上后,由于这里的居民毫无抵抗力,麻疹便在岛上横行无阻地流行起来。很短时间内,小小岛屿居然增加了四千多个坟墓,死了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下列教学情境: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呢?今后我们遇到传染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三、借助实验,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学实验既是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例如,在讲《鱼的形态》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看到剪掉背鳍的鱼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在课堂中牢牢把握住学生[3,4]。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一节时,老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麦收割堆在一起后,把手伸到麦堆中,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踊跃回答:“感觉比较温暖、湿润,如果放久了,在冬天还可以看到水蒸气的现象”。老师接着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有同学说:是麦子释放出了热量。老师又问:为什么会有热量产生呢?学生们一时沉默,于是老师让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根据学习光合作用的经验回答:“一定是小麦发生了什么作用的过程,释放出了热量,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吗?”这样老师便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导出新课。

五、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经验和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式,多媒体技术正是将这种经验和实践具体体现的最好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运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的学到书本中的内容,还能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例如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全书就是一章内容《生物圈中的人》,因此非常容易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如在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感受一下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让学生做深呼吸的动作并将双手分别放在胸部和腹部,体会一下胸腔和腹腔的运动与呼气和吸气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授课类型所选用的方法也各异。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每位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5,6]。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创设情境,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以便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Cheek DW. Thinking constructively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Education[M].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2:28-31.

[2]殷登样.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8.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姜丽.谈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1,(1):67-68.

[5]钟启泉.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1-15.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0.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旧式的、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观念,从而修改教学方法。近年来,问题情境教学法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激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学生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要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手段。

一、充分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学生认为这些教学是古板的、枯燥的,为改变学生的这种看法,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同时还会积极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这些问题,因为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生物体的组成元素的时候,就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1)生物体是由哪些化学元素构成的呢?(2)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3)所有生物体身体中所包含的化学元素是不是相同的?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这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够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

二、从实际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

21世纪的今天,我国生物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等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已经深深地融入实际生活中,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你在哪都不可避免地与生物学联系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融入生活实践中去,此外,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不能只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相反的,学生要学会自主地去学习。实践证明,在实际生活当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总之,生物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生物,教师应做的就是以实际生活为例,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

三、以生物实验为据创设问题情境

不同于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学科,学生要想学好生物,就必须参与大量的生物实验,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奇特、新奇的现象,这些现象会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关注,学生希望在了解这些现象的基础上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纠正这些不足,所以说生物实验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此外,生物实验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师在讲到“甲状腺激素”一节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什么实验材料、实验的方法又是什么、怎样展开实验等,这样的实验无疑会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实用的知识,此外,它还有利于学生将实验与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可以利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问题

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它与我们的现代化技术、社会实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社会热点是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阶

段,此外,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看到学习生物的科学价值,以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的时候,可以从当前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着手,如,如何用生物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粮食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如何创新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从生物的角度防止沙尘暴以及病虫灾害等,将生物与这些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此外,创设高中生物问题情境能够行之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应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规范的、科学的措施为学生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本文就高中生物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着重指出应充分利用教材并从实际生活当中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坚持做到以实验为据或者是充分地利用社会热点,旨在帮助学生走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最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厚福.论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硅谷,2010(05):152.

[2]陈虹.关于对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2(08):145-147.

篇3

1.“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1.1激趣点拨、发现问题上课开始,可以采用提出激趣问题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1.2选择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纲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应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设问。难易要控制好,考虑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区别,以不超过教材与新课标要求为原则。最关键的是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基础为本,设计时有一定层次性,一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设问,使学生能直观有效、透彻全面地解决问题。二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归纳综合,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点联系进行贯穿设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讨论探究”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引入教学辅助手段,如挂图、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等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解决难题。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逐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解决这些问题与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二是录像,播放与教材配套的录像带。我们尝试了学生实验法,采用课外实验、课内交流、讨论分析,教师进行“过程式引导”的方法,效果更好。

1.3归纳总结反馈迁移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内容可以是当堂内容的重点回顾、学习内容的延展或者是当前热门问题的探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题型有填空、填图、识图、抢答、选择、判断等,题量不要过大,并控制好时间,力求五分钟内完成,形式有个别回答、集体回答、举手抢答、五分钟小练习等。在反馈总结时应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及时性: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错误纠正。②准确性:反馈信息是教学调控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准确,反应学生真实情况。③激励性:通过反馈,教师一方面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多向学生提供肯定的、正面的反馈信息,并适时表扬、激励,激发学生上进心,强化学习目的,同时还应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拓展、补充,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2.1“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备课是关键,启发质疑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学生探究交流是主体,总结训练是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法”不但参与面广,而且课堂气氛民主、宽松、活泼、生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因为设计时考虑了层次性和激励性,使学习困难生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

2.2“问题情境教学法”更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尝试“问题情境教学法”后的最大收获是教师的精心“质疑”激发了学生发问的热情,有心的话专门准备一本“学生提问记录册”,注意积累与教学内容直接有关的问题、知识点的理解和许多生活问题,如学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后,联想到生活中凉拌菜、腌菜出汤现象即为植物吸水、失水的表现,提出凉拌菜渗出的汤中是否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学完合理膳食的内容后结合学校的实际考察学生饮食安排是否合理,能不能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设计出更合理的食谱来?有关注社会、关心热点的问题,如什么是沙尘暴?北京的沙尘暴来自哪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关注重大生物学问题:什么叫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发生在什么时间?现在的进展究竟如何?等等。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教学实践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各种书籍、媒体、网络资源等,让他们很方便的获得各种信息。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具体的信息资源,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生物教材都配有大量的供进行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包括图片、图表、概念图等。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比较适用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首先,取出甲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掉细胞核的乙羊卵细胞融合,形成胚胎,再把胚胎植入丙羊的子宫内,最终从丙羊体内分娩出来的就是多利羊。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与这些科学概念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这些科学概念的认同。这样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亲自绘制概念图,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善概念图,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融入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中,从而形成了更为全面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对于这些资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筛选、改编,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的科学。当学习的知识与学生所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才会有兴趣。通过媒体等途径,生物芯片、克隆人、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移植、生物入侵等生物名词为人所熟悉,教师都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将它们展现给学生。初中生对于新生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就会关注这些名词,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促进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讲《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认为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六种条件,再逐个去掉,直到剩下最后一种为止,然后问学生为什么?通过对平时现象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性,逐步总结出本节课所要讲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再如,学习《细胞失水》一节时,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吃腌制的咸菜时,口腔会有什么感觉?洗衣服的时候,手为什么会起皱?菜市场上的商人都在菜上洒水,这是为什么?列举这些例子,让学生都参与讨论,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运用他们所拥有的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整理,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不再单一化,而是呈现出丰富化的态势。

三、结合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初中生物教材各个模块都安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包括操作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安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学生在分析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对实验操作、完成,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以往的实验教学环节,一般的要求是以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讲解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填写实验报告。这样一个公式化的进程进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在情境教学实验中可以采用“启发质疑——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果——商讨结论”六个环节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按照要求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讨论后再得出结论。

再如,在上《发酵技术》一节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有哪些?”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包括即将进行试验的酒酿成品;进一步提出问题:“甜酒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再组织同学进行实验。

四、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普遍关注。多媒体可以模拟生物环境,利用动静结合的技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会出现一些仅凭借图表或者黑板作图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这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讲解《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一节,知识点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将“物质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以图像、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这种教学方式直观性强,突出了知识的要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五、运用所学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把学习过的知识点用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了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后,让学生解释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原理:学习过激素调节的分级调控,对于学生考试紧张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考试中紧张情绪是正常现象,使学生对考试紧张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问题;学习完血糖调节内容,学生联系自身情况,思考早上起床后到中午午饭前血糖的变化过程,思考其原因。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也增加了生活经验,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成就感。

六、创设教学情境注意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种情境创设方式之外,还可以创设很多种教学情境,在此就不一一介绍。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好情景教学的“度”。在一堂课中,如果反复使用或者不恰当的创设情境,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劳,使情境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注意素材与学生的联系。对于构建的情境必须与教材内容符合,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使所设问题情境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3)处理好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情境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是否真的达到了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结束语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各种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在师生的共同的努力下,促使教学在良好的情境中展开。

参考文献:

[1]张廷贵.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J].山东教育科研,2000

篇5

一、课前导入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一节课中,若能一开始激起或抓住学生兴奋点就已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为圆满完成一堂课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下面节选几节课的导入:

1.利用资料史实,创设知识情境导入

生物科学的发展是一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生物科学史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密切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生物科学史不仅能提供生物学知识,还可以提供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来龙去脉及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并可以让学生从科学家的探究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百折不饶的研究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生物学史的教学,如适当介绍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了解科学发现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和修正的过程;酶的知识,可以通过酶的发现史的阐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

2.利用广告词导入

讲授“水”时可引用以下广告词:“人体中的水,每18天更换一次,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学生能流利地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接着提出:“既然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那么水在我们身体中到底有何作用?”再如讲授“无机盐”时,可用以下广告词导入:“补铁、补血,效果好!” “高钙片,一片顶两片!”广告词中强调铁、钙的重要性,那么它们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熟悉的广告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3.利用热点事例导入

讲授“核酸”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在现代犯罪现场调查中,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没有任何一项法庭证据鉴别技术像DNA鉴定一样能够以99.9999%的精度锁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DNA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身份特征,一经遗传终生不变.除同卵双生外,世界上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DNA鉴定才成为人类个体识别和亲属鉴定的最有效和最准确的办法.与传统指纹鉴定相比,DNA鉴定更快捷、更便利、更精确、使用范围更广泛.那么DNA是什么?它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学习中.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知识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生活实际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如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大有所用,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1.联系实际,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

真实的社会情境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体会自己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生物地热情,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列举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实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利用现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为话题,考虑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化解粮食危机的问题;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让学生先了解搜集有关细胞吸水、失水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如腌制食品,植物浇水、施肥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实例让学生觉得生物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构建分析,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的热情.

2.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创设阶梯型的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时,采用阶梯型问题情境,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分析总结,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阶梯型的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地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如在学习“细胞核”时,分析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3)要证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需要再设计怎样的实验?(4)根据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通过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沿着教师设计地“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变化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再创造,慢慢地感知体会到相关知识.

三、课堂生成的问题情境创设

1.捕捉课堂生成,点燃创新火花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所以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通过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得出结论: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吸水,否则失水.正在这时,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地小陈同学私下嘀咕“搞得这么麻烦,还是我的方法好”,这时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说,你是怎样记的,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吗?也许是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期待,他站起来大声说:哪儿浓度高,水就往哪儿走.确实是这样,多好的分析,老师带头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同时,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由于师生认知的偏差或失误而产生不符合生物学结论或科学方法的“错误”现象,若能好好利用“错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更顺畅,行云流水.如在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后拓展题“为什么中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大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中午温度高,酶变性失活引起的.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是啊,中午温度确实很高,是酶变性失活导致的吗?请同学们分析:若是因温度高酶变性失活,则午后温度下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光合作用强度不可能再升高,因酶变性失活了)若不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光合作用强度再回升)学生通过分析,午后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明显不是由于温度高酶变性失活导致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中除温度外,还有哪些因素?光照强度显然不是,中午阳光充足;水,有点意思,因为这时植物特别是一些蔬菜会出现萎蔫,为什么会萎蔫呢?缺水.缺水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又不对,因为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占植物从外界吸收量1%~5%,一般不会因为缺水影响光反应的进行.那么还有什么原因?CO2.有些同学考虑到可能是CO2.为什么是CO2?CO2从外界进入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气孔张开,CO2才能顺畅进入,但同时植物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水分,而中午植物由于吸水少于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散失,导致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从而导致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通过层层递进分析,学生终于明白什么因素在什么情况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因此,教师及时把握“错误”资源,抓住课堂生成契机,对意外的生成作积极引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地发展.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绽放出生命的活力,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生成了精彩的课堂.

篇6

1基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原则的思考

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将物理知识进行合理化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特征,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物理知识与规律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效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建立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学功能.

1.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应该遵循生活性原则

高中学生存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欲望和实践能力,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高中物理教师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创设的素材和资源,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得以体验与感悟现实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进而实现物理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物理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探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进行创设,巧妙设置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融于其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1.2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

物理是一门严谨性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注重科学性是前提条件,由于生活化情境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有些生活中的经验其实缺乏科学性,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注重辨析真伪,保证情境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原理的严谨性;当然,情境创设的完整性与有序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情境的创设中应该注重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加深,从而实现物理知识与规律的合理构建与理解.

1.3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师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活化学生思维的状态,根据情境引发的问题向多元化发展,这样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的束缚,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生活化情境创设对象的双向性、可伸缩性和问题处理手段的多样性;师生的互动交流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应该留个学生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经过自身探究、拓展、引申的新问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处理问题的斗志,提高和发展思维水平和能力;有效合理的将一问多解的物理问题融于生活化情境创设之中,让学生体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优越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追求最佳、最优处理问题的方法.

2基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涉及的创设方法具体如下:

2.1借助于疑点,合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开始的源头,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现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源于学生的深思之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的深度与广度,生活情境的创设通常是经历:提出问题(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存在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素质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留个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寻可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1中《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节内容以后,物理教师可以创设图1所示的问题情境,布置学生用两手拉绳AB两端,要求在保持重物G平衡状态中将细绳拉直,结果发现没有学生能够成功,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随即抛出问题: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成功?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可见,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创设情境,有效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构建,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体会学以致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2巧借多媒体技术平台,创设生活经验情境

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体验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前概念和知识框架,这些都有助于对新知的探究与加深,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生活性和科学性特征的生活经验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优质资源,借助于这类资源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较好地将生活经验情境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巧妙的暴露情境中蕴含的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获取新知.例如:在开始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之前,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由古天乐、徐熙媛、张家辉主演的《保持通话》中徐熙媛(大S)被歹徒绑架后,在困境中利用物理知识修理好电话与外界保持通话过程的这一片段,学生被故事情节与修理细节吸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学生的印象极深;可见,这种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生活经验情境”重现的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脑、眼、耳”等器官的联合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动态思维的能力.

2.3合理利用日常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生活实验情境实际上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器具等作为实验材料,经过自身的探索、分析、思考及创新使得学生认知和情感方面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实验的直观性与形象性特征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实践证明,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都是相当高的,课堂的效率明显提升,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开发一些生活小实验于课堂教学之中,创设合理的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通俗易懂的生活化实验之中;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章节中,关于离心运动的教学时,学生对书本中抽象的语言描述难于理解,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于生活实际中洗衣机脱水筒的原理进行阐释,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制作、创设生活小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离心现象,具体如图2所示,这些日常生活中极易取材的、制作简单的实验方便于学生理解,在此脱水实验效果明显,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脱水筒水滴的离心运动,这种将生活中简易取材加以运用创设的生活化实验情境能够极大限度的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学习的热情,进而推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基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思考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之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滥用“生活化”,其实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创设,体现完整性和差异性特征

初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物理学科教学而言,已经具备存在一定的前概念,作为物理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切不可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强加于身心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发挥其独特的效用.

3.2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将“实际场景”进行创新与发展

篇7

【关键词】 生物教学;快乐学习;学习兴趣;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高中生性格较叛逆,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高中生物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理念,将快乐学习的理念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对快乐学习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如下分析。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快乐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而不在乎学生掌握和吸收了多少,学生只是一名听众,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构建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摒弃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譬如在教学《新陈代谢与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酶”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误食了农药后,可以让病人喝大量的牛奶或豆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刚提出,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进行积极地思考与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高中生物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动快乐学习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学习生物的快乐。第一,设置新颖别致的课堂引入。在高中生物课上,设置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节水措施进行交流,顺势导入新课。或者用多媒体播放植被保护水资源的视频。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植物节水、蓄水功能的兴趣。第二,让学生自主体验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实验的奇幻变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实验课堂上,不能只是老师做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实验的神奇,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学习的真谛。在讲授“呼吸作用的厌氧呼吸及需、厌氧呼吸作用比较”时,可以设置一个“酵母菌发酵的实验”实验。刚开始的20min内无明显变化,而后来手套或气球就慢慢地鼓起来了,手套也就鼓起来了。看到这些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起来了。通过此项实验,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且可以联系到馒头、面包的制作过程。

三、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快乐学习

在生物的课程设计中,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新课标要求,结合新旧知识,设计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使快乐学习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得以实现。譬如,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实验教学中,采用问题情景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用一定浓度过氧化氢溶液涂抹在伤口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由何种气体形成?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并亲自做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阅读相关的教材,从而认识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的特点。通过采用问题情景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现快乐学习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四、创新生物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快乐学习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采用辩论会、观看生物方面的影片、讲生物方面的逸闻趣事等,都可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场景模拟。譬如在学习了有氧呼吸的有关知识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向你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可以让学生模拟农业技术员的身份,为农民解答相关的问题。二是开展知识论坛竞赛。在教学了《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何遏制生命杀手――癌症”的探究讨论活动。活动前,学生为了在探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会积极准备。在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得成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发掘出最佳学习潜能,更容易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快乐。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的生物老师,在实现快乐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利用问题情景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魅力,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生物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学习生物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蒋红.合作学习提高高中生物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1,Z2:93-94.

篇8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必须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生生物知识的动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法,教师在设计的各种情景下讲授生物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中重要一环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尽量交流、沟通共同的经验和所能理解的知识程度,这样不仅能让师生都融入到自己构建的教学氛围之中,也让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信赖和鼓励。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到底适应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生物知识学习的程度,这样更加利于以后高中生物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现在大多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所占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一种是不明白该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不肯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是大胆的去尝试了,可是却没有收获到想象中要的结果,这也打击了教师们想改革教学方法的信心。针对这些情况,下文主要浅析几点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情境教学时目前各种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教师根据生物的教学目标,构建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可以构建情境来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考试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针对情境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将书本上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可以遇见的情况,让生物知识更加的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菌作用的知识时,由于细菌较微小,并不能被我们所直接的观察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生活常见的“腌咸菜”和“凉拌菜”的事例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多媒体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运用以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展示,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并不能构建太多的情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了,教师可以讲这一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的格式和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自的看一遍,比教师照着书本讲几遍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源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所难以理解的点,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亲自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和体验中。例如:在做DNA的提取和提纯的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玻璃棒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传统的教师就直接回答是便于DNA的收集,这样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只是记住了答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分组利用小棉线来代替DNA来做DNA收集的实验,一组的玻璃棒始终朝一个方向去收集棉线,一组随意的改变玻璃棒的方向来收集,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到结果,也让学生们懂得主动去探索。

3总结

篇9

生物是高中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往往刚开始学生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感到乏味、头疼,厌学现象开始出现,这可能和生物的过于具象化有关。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中生物课中提升教学策略是教师必然选择,因为学习生物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世界,认识生命,不是获得死的知识,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单纯让学生去记一些生物种类、组织机理,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记住,但是能否感受生物文化,内化生物伦理,成为具有良好素养的公民还是未知数。现今高中生物课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师能否使用各种策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高中生物课中如何使用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展开。

首先,要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有学者指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习的方法与思维的方式,他们提出的问题与争论,发表的意见与观点,无论是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从这个概念出发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给予每个学生机会,让他们具有自由思考、说话的信心和勇气。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教师只需将光合作用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阐明一些抽象的概念即可,剩下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比如阴天时,植物是否还进行光合作用?只要是在太阳下,无论什么时间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教师给予解答。经过自己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趣味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如在《生物圈稳定》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污染对生物圈的破坏,引发学生对生物圈安全的思考,由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想想身边的污染对生物圈的破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回想、联系进行解决,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进行课程整合,丰富教学手段,这可以为生物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要使生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如在《人体稳定》一课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你周围亲人有血糖低的吗?血糖变低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们平时有血糖低的情况吗?”教师首先设立疑问,但不予解答,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在了解了人体稳定的各种因素后,疑问自然解开,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能够集中课堂注意力,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趣味故事,为学生创立课堂情境。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为学生营造课堂情境。如在《生物的个体发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演示生物的进化过程,通过图片展示,再加上生动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设立一种逼真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自觉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情境设立能够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角色,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堂演示,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用实验演示的方法为学生设立情境,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课本知识,提出学习问题。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已经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和社会热点相联系,加强了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也应该积极地从这方面入手,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及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话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联系的同时,提出问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形式上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些调查,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灵活进行一些辩论和竞赛,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越来越具有单一学科性,而是需要具有综合实践性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价值,能够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同时也使它成为各学科教与学的工具和手段。

总之,高中生物课教学策略应该多样化,不应该是死的教学,应该是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优的发展,能够激活学生的主体认识,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课,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0

关键词:生物课堂;情境;兴趣培养

心理学家特瑞切尔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要强得多。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去学习,怎样才能在生物课堂中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去学习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是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生物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好多学生都是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愉快的心情去面对生物课堂。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即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从而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这门学科。生物教师也理应如此。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兴趣的基础。

二、挖掘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从狭义上来理解就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人口的过快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的关系。作为生物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物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青少年要想更好的生长发育,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没有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是绝对不行的。

三、讲述生物故事,了解发展历史

我们国家在生物科学领域从古到今涌现出不少的杰出人物,他们在生物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成就。生物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方面介绍这些名人大家以及他们的事迹,如:李时珍、华佗、针刺麻醉、中医中药养生等方面的小故事,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听,自然而然的就会培养起对生物的兴趣。21世纪被称为生物科技的时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领先的生物名家,生物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物学家和他们的发现及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保护树木的波尔多液的发明等等。

四、运用实验模型,课堂增趣增效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生物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推测,离不开实验的探究。除了生物专门的实验课以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模型、实物观察等等。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讲授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药盒、塑料袋等随手可得的材料动手制作模型。再如,讲“噬菌体病毒”时,将笔袋、铅笔盒类比为噬菌体病毒的外壳,里面装的笔和橡皮等就是噬菌体的内部遗传物质。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讲授“肺的通气”这一节时,我让生物小组的学生提前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用矿泉水瓶吸管和气球制作的模型就非常好用,这些材料唾手可得,物美价廉,课上就可以让生物小组的同学演示模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加深了对膈肌运动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做出模型,体验到了成功,学生心里充满了快乐,课堂效率提高明显。因此,也容易培养学生兴趣。

五、合理媒体选择,高效生物课堂

合理利用视频动画、影片、高清图片、实物投影进行教学。讲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病毒”那一节时,采用播放flas演唱版《我不想说我是一只鸡》由禽流感的歌词内容引入到本节病毒的相关学习,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兴奋起来,再来学习病毒结构和危害,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节时,可以先采用播放DISCOVER中有关动物的高清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冲击,营造一种迫切想探究动物行为的氛围,学生就不会觉得干巴枯燥。再如,讲“子房的结构”时,可用不同色的橡皮泥捏成子房切面模型,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效果就不错;在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用不同色透明胶片纸模拟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自由组合表示出基因型和性状的不同等等。

六、生活热点妙用,把握前沿科技

生物教学中的案例生活化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内在兴趣。如在“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一节时可适当联系毒胶囊和皮鞋头制牛奶事件。同时将生物的前沿科技渗透到生物课堂中,必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今年我国的“蛟龙号”下潜到海底最大深度7062米时,对海底生物材料的收集有哪些,深潜员能够下潜七千多米的深度,他们的身体状态和生理变化有哪些,准备阶段要做哪些机体准备等等。相信有了这些介绍,在学生心里除了对学习生物课有了兴趣,那份来自心底的对祖国的热爱,那种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说的那样“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生一旦对生物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建议》.

[3] 缪建新,路子君等.《效课堂模式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