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训练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训练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训练建议

篇1

腰腹训练――坐姿转腰

足球对腰腹力量要求很高,坐姿腰部旋转能有效锻炼腰腹部。

做法:坐在地上,手持实心球至腰高,双脚离地约15厘米,双腿稍弯。双手握球在身体左右侧旋转,转动双肩。

专家建议:老人可以慢慢地坐在床上或草地上做这项运动,锻炼效果好。

肌肉耐力训练――冲刺跑

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练习包括冲刺跑、变速跑等。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训练可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应,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能保持肌肉耐力,使其不易疲劳。普通人不妨练习倾斜――前倒――冲刺跑。

做法:双腿合拢站立,身体平直,眼望前方。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踮起脚跟,重心前移,身体开始失去平衡。当无法阻止身体倒地时,就向前迈步。起步前,身体倾斜约45度,之后全速起步。

专家建议:由于老人骨头脆性比较高,冲刺跑这样的剧烈运动要小心尝试,平常不运动的不要做。

平衡训练――单腿下蹲

足球运动员经常练习单腿下蹲动作,因为这一动作能锻炼平衡能力。普通人加强平衡训练,可在意外跌倒前,迅速做出反应。

做法:单腿站立,膝盖稍弯,另一只腿弯曲,膝关节与髋关节呈90度,身体尽量往下蹲,保持身体平衡,下蹲后保持几秒钟,再回到起始位置。

专家建议:虽然下蹲运动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并活跃全身经络,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对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但老年人做这一动作要慎重,因为许多老人有骨质疏松问题,而做下蹲运动时,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易造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因此,老人要做这类运动前,最好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者不建议练习。

柔韧训练――两侧移动

柔韧性训练是足球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家务有时会不小心“闪着腰”,其实是柔韧性差造成的。两侧移动是个有趣的练习。

做法:两脚开立,双手各握1个矿泉水瓶,侧身移动重心,将瓶子放在身体的远端。向两侧转移重心,触碰瓶尖,重复10次。

专家建议:这项运动对肌肉拉力大,老人做时要注意安全,速度要慢、不要低头。

灵活训练――折返跑

灵活性在足球场上比比皆是。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不灵活的人动作僵硬迟缓,易摔倒、受伤,这是整个反应系统太弱造成的,此类人不妨练练折返跑。

篇2

关键词:足球;U-15男子足球队员;运动损伤;预防;治疗

中国u-15男子足球运动队代表着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虽然运动员年龄小,但是近几年运动水平提高很快,曾经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过较好的成就。不过青少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一直偏高,加上没有很好的队医进行医务监督,所以因损伤引起的运动员“早衰”现象非常多。足球运动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由于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而引起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本文通过对中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种类、环境、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恢复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一般的发生规律和特征,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旨在保证这一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U-15男子足球运动员326名,其中有效问卷302份,占92.63%,无效问卷24份。专家访谈25人。U-15男子足球运动员326名。年龄均为1991或1992年出生;身高为155~185kg,平均身高167.51±4.81cm;体重为52~80kg,平均体重54.97±5.50kg;训练年限为2~6a,平均训练年限(3.63±1.95)a。各队均按冬训办公室要求自行安排专项、技术等训练。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U-15的长春亚泰、重庆力帆、浙江绿城、大连实德、青岛海力丰等17个足球队,在广西梧州冬训运动训练基地进行问卷调查。

1.3 运动损伤诊断标准 由研究人员按运动损伤的部位、分类和程度制定统一的表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运动损伤的标准。并参照曲绵域主编《实用运动医学》(1996年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发生率 U-15男子足球运动员326名中发生运动损伤277人,发生率为84.97%。无损伤49人,无损伤率为15.03%。U-15男子足球运动员277人中发生运动损伤394例次,发生率为142.24%。重复损伤117例次,发生率为42.24%。结果表明:与2001年调查结果的发生率175.40%相比,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下降了33.16%。其原因主要是教练和运动员提高了对防治运动损伤意识。

2.2 运动损伤主要种类 其中开放性软组织挫伤发生84例次,占21.2%;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60例次,占15.1%;腰部的损伤52例次,占15.1;韧带拉伤52例次,占13.1%;手腕部损伤42例次,占11%;大腿部损伤36例次,占9%;膝关节的损伤32例次,占8.1%;肌肉拉伤24例次,占6.1%;跟腱损伤12例次,占3.3%。(表1)结果表明:开放性软组织挫伤、下肢踝、膝关节、腰部以及手腕部损伤是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特征之一。与2001年调查结果的急性损伤的发生率31.80%相比,明显上升了11.38%。显示出现在的训练强度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加。

2.3 运动损伤场地 运动损伤的场地依次为草地106人,占38.2%,土地106人占38.2%,人工草地24人占8.8%,水泥地20人占7.21%,其它20人占7.21%。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场地主要是天然草地和土场地。

2.4 运动损伤原因 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依次为训练缺乏科学性186例数,占18.66%;客观因素279例数,占27.98%;训练水平问题297例数,占29.79%及主观因素235例数,占23.57%(表2)。

2.4.1 训练缺乏科学性(297例数,占29.79%) 其中准备活动不足132例数,占13.24%,踝关节损伤最为突出;训练安排问题61例数,占6.12%;带伤病训练52例数,占5.22%;身体素质差52例数,占5.22%。

2.4.2 客观因素(279例数占27.98%) 其中缺乏保护84例数,占8.43%,踝关节损伤最为突出;场地问题57例数,占5.72%;身体疲劳52例数,占5.22%;天气问题49例数,占4.91%;旧伤复发37例数,占3.71%。

2.4.3 训练水平问题(235例数,占23.57%) 专项力量差78例数,占7.82%,膝关节损伤最为突出;运动量过大74例数,占7.42%;其它45例数,占4.51%;技术动作差38例数,占3.81%。

2.4.4 主观因素(186例数,占18.66%) 心理因素56例数,占5.62%,踝关节损伤最为突出;不可避免伤害37例数,占3.71%;违反规则32例数,占3.21%;合理冲撞31例数,占3.11%;注意力不集中30例数,占3.01%。

结果表明:引起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足、缺乏保护、专项力量差、运动量过大、训练安排不当及心理因素等”。

2.5 运动损伤的症状和程度

2.5.2 运动损伤表现症状 运动损伤的一般症状发红、肿胀、发热、痛疼及压痛336例次,占65.93%;功能障碍235例次,占28.91%,其中Ⅰo108例次,占38.99%,Ⅱo64例次,占23.10%,Ⅲo63例次,占22.74%;其它42例次,占5.17%。

2.5.3 运动损伤的程度 其中能够照常参加训练70例,占25.27%;完全休息57例,占20.58%;部分停训55例,占19.86%;减量活动54例,占19.49%;间断休息41例,占14.80%;结果表明:U―15男子足球运动员一旦发生运动损伤,结果均比较严重,只能被迫采用休息和停训及治疗的手段进行康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2.6 运动损伤治疗情况

2.6.1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 损伤后立即治疗53例,占33.4%;过一段时间治疗60例,占40.9%;延误治疗45例,占25.7%。处理方法正确232例,占83.75%;处理方法不正确45例,占16.25%。

2.6.2 运动损伤的治疗手段 西医疗法使用320例次,占43.78%。其中理疗125例次,占17.10%;电针73例次,占

9.99%;药物59例次,占8.07%;非手术46例次,占6.29%;手术17例次,占2.33%。

中医治疗使用411例次,占56.22%。其中按摩128例次,占17.51%;针灸115例次,占15.73%;冷敷82例次,占11.22%;药物58例次,占7.93%;热敷28例次,占3.83%。

2.6.3 运动损伤恢复时间 恢复时间较快61例,占22.02%;中等115例,占41.52%;较慢101例,占36.46%(快指1周内恢复,中等指4周内恢复,慢指超过4周未恢复)。

2.6.4 运动损伤恢复程度 痊愈86例,占31.05%;部分恢复135例,占48.74%;未恢复56例,占20.22%。结果表明:损伤后治疗的方法以中医疗法和常规疗法为主,损伤的康复手段较差。完全康复率为31.05%,治疗效果不很满意。

3 分析与讨论

3.1 环境因素 我国的气候因素,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经费问题导致了天然草皮的不够平整,还有一些俱乐部对后备梯队投入过少,训练场地多为土场硬度大易受伤,在比赛和正式训练中主要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因此我国U-15男足运动员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天然草皮上和土地上。这种不平整的草皮和土地上容易使运动员运动时膝关节、踝关节的受力不均衡,导致扭伤膝、踝关节的损伤发生。

3.2 损伤的部位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U-15男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十字韧带损伤等。主要是因为技术动作的要求如“对脚”、向内侧扣球过人、脚弓推球等。而且一般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都伴随有膝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十字韧带损伤主要是大力射门踢空引起的。由于U-15男足运动员的膝关节肌肉力量较成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差的多。在做相同动作时受伤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手腕部的脱位发生率较高,分析以后发现这于U-15的运动员自我保护能力差有很大关系。

3.3 损伤的病程和程度 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U-15男足膝关节的损伤病程主要以急性为主占84%,说明由于受伤是一次性的较多,如铲球、冲撞、“对脚”等。反复多次的刺激受伤部位的情况较少,因此劳损的发病率较低。由于青少年足球的激烈程度和比赛训练强度与男子足球差别很大,导致了U-15男足的运动损伤程度以轻伤和中等伤较为常见占75%。而真正引起停训的重伤只占25%。关键导致重伤原因是U-15的医务监督机制不足,很多俱乐部为了节约开支一个队连一个队医也不配,直接导致轻中伤因处理不及时发展成为重伤。在这次调查中发现17个队中只有4个队里配有专门的队医。

3.4损伤的原因

3.4.1 身体力量不足 肌肉力量差但肌肉柔韧性较好的U-15男足运动员,运动时关节、肌肉受伤的机会很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强弱决定运动损伤发生率,象膝关节功能的好坏与股四头肌与膝屈肌的力量密不可分。很多学者都强调在膝关节损伤后,如果把肌肉练的有力,常能把某些因韧带损伤(如前十字韧带)而带来的功能障碍遮盖过去。相反如过膝关节损伤后,股四头肌的萎缩尚未复原,则在运动时有:“脱膝感”或“不稳感”。以股二头肌为代表的膝外侧肌主要有伸屈、固定半月板及稳定膝关节作用而以缝匠肌为代表的膝内侧肌主要起掌管小腿内旋和防止膝外旋不稳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加强U-15男足肌肉力量练习的重要性。

3.4.2 训练缺乏科学性 训练量过大,过于集中。有的教练员训练没有计划,凭一时的热情,想到了就猛练,导致运动员身体疲劳或训练量过于集中在身体某一部位引起局部损伤。另外U-15男足的队医医务监督工作不够细致也易造成特定身体部位的运动损伤发生。

3.4.3 客观因素 主要和天气、场地、服装、训练时队员之间的对抗、比赛时队员之间的对抗有关。

3.5 损伤的治疗和恢复

3.5.1 治疗措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论是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在对U-15男足运动损伤治疗时多采用保守疗法。其中以理疗、按摩、针灸最为常见分别占治疗手段的17%、17%、15%。主要是这几种方法针对局部损伤是比较有效另外从经费上考虑这几种方法使用的医疗器械便于普及。在治疗措施上做的不足方面主要是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够早,有延误治疗的情况,在对损伤后期的康复训练认识不够。其实局部损伤的康复训练按实际情况越早开始越好。调查中发现运动损伤治愈后,往往运动员状态不如受伤前,出现控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无力。这主要由于关节肌肉力量不足所致,所以对于局部的损伤一定要重视损伤后的康复练习。

3.5.2 恢复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U-15足球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时间较短,并且恢复程度也基本令人满意其中部分恢复和未恢复的占到30.2%。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U-15足球运动员的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身体血液循环系统速度快,组织再生能力强。2)在经过这么多年的运动医学知识普及工作基础上,大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有些损伤属于复杂联合损伤,给治疗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为诊断和治疗不当带来严重后果。所以给运动队配备专业队医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论与建议

1)进一步提高教练和运动员对运动损伤以预防为主的意识,了解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损伤的规律和特征,学习运动保健的知识,避免人为因素致伤。

2)建议为U-15男足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根据调查结果U-15男足在训练时的场地可采用人造草皮,人造草皮的优点是平整,有弹性,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3)制定教练、医生和运动员的医务监督计划及运动员个人档案。提高队医的医疗水平,配备有临床经验队医,加强运动损伤防治的投资力度。建议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运动员损伤,重视运动损伤治疗期间的运动康复训练。

4)建议对于容易损伤的关节用支持带加以保护,不论有无损伤,在训练和比赛中坚持使用支持带都是必要的。

篇3

【关键词】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影响因素;分析

1.前言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开始兴起,在云南、山西、辽宁等地开展起来,并迅速扩大到祖国各地。1983年中国女足才与国外进行交流,期间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986年,中国女足荣获第6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创下了全部比赛不丢一球的记录,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国家体委授予当时的国家女足队员“我国第一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称号。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女子足球队战绩出现下滑趋势。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连小组都没有出线;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01年亚洲杯上两次与朝鲜队交手,并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三届女足世界杯也没有打进四强(2003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出奇的以0比8大比分败北德国,也未能进入八强;2005年中国女足在四强赛中垫底,2006年中国队0比5不敌朝鲜队获得女足世锦赛亚军;2007年世界杯第五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止步于八强。一个繁荣时代的到来,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砺,而繁荣时代的败落,仅需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中国女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她们演绎了从顶峰到谷底的悲壮。曾几何时,一支伟大的优秀的球队,在短短几年竟体无完肤,被称为“铿锵玫瑰”的女子们为何走向如此萧条之路呢?根据国内外一些女足方面专家的分析,女足的溃败,有一个重要的且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而导致球队连年青黄不接的景象。究其根源,这与国内女足的发展机制和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美国女子足球运动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其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得非常成功。所以,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好坏是影响一个国家女子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海南省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制约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的部分女大学生和部分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女子足球”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85条记录,经过筛选有13篇相关程度较高的文章,同时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搜集相关报道20多篇,为本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理论。

2.2.2 调查法

2.2.2.1 专家访谈法

走访海南省足球方面的专家、学者、教练员、管理者等,了解海南省高校女足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2 实地调查法

对海南省高校足球训练场馆,球员生活学习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 2007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统计结果和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对影响海南高校女足足球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制约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3.2 研究意义

把高校作为女足运动员和女足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拓宽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为我省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影响海南省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4.1.1 领导因素

校领导对开展女足运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女足运动朝着哪个方向的发展。目前海南各高校没有开展女足运动的原因大致有一下几点:第一,资金问题,认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到女子足球队的日常训练方面。第二,管理问题,女足管理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且女子管理工作比较麻烦,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三,影响力问题,女足比赛较少,且很难取得很好的比赛成绩,不能有效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因此,各高校领导不愿意在女足运动队组建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1.2 生源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来源于普通中学和体校中适当放宽高考分数限制而招来的特长生。第二种来源于各级别女足专业队的后备梯队的队员或者是退役的女足队员中降低分数而招近来的一些队员。第三种是和足球俱乐部、专业队合作进行联合办队的形式接受整队的女足队员入学。在海南各高校中,专门的女足运动员没有,目前的队员都是一些足球爱好者经过训练进行组建的。在每年的招生中几乎没有女生,影响到女足运动队的组建,在选修课和选项课里面也很难看到有女生愿意选择足球课的,她们还是更愿意充当啦啦队员的角色,去体验加油过程中的乐趣。

4.1.3 自身因素

当前海南省各高校都在实行学分制,在大学3-4年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而参加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比赛等造成缺课和缺考现象,使她们如期完成学业出现较大的的困难。因运动中难免出现伤病,且没有充足的奖金的影响,女足队员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女足运动的开展。

4.1.4 教练员因素

在对6所高校足球教练员学历和职称结构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目前高职称教练员相对较少,足球教师总数不足,仅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不能够满足执教运动队的需要,另外男女足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到运动队的管理中去。

4.2 相关对策

4.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有利于开展高校女子运动的相关政策;通过多渠道加大女足运动资金投入,对女足运动训练场地进行改造,派专人对场馆进行管理,增加教练员工资,提高运动员生活质量;增加举办女足比赛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女足运动中来。

4.2.2 扩大宣传,积极引导,保证生源的持续性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女足运动,让人们了解该运动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女足运动中去;增开选项课,以方便挑选女足队员;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特长生招生、单独招生等方式,多渠道吸收足球人才。

4.2.3 灵活调整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常训练时间,训练和比赛期间做好队员的安抚工作;采取多极化管理,参加运动队的队员采取学分互换制度,获得名次的可充当学分;与文化课教师进行协商,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正常课堂时间;校内女足协会,定期举办小型比赛,与兄弟院校互相交流,培养对足球的兴趣。

4.2.4 加强培训,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队伍

定期进行教练员培训工作,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有能力的教练员;提高教练员待遇,让他们安心执教。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影响海南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学校领导因素、女足招生生源、女足自身因素和教练员因素。

5.2 建议

第一,加大女足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督。第二,扩大宣传,积极引导,保证生源的持续性。第三,灵活调整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效果。第四,加强培训,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苏春宇,潘国林.海南省中学足球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02).

[2]黄振洲,黄再强.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04).

[3]王阜存.职业女足向高校女足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4).

[4]肖多.中职院校女子足球选项课教学可行性分析及教改探索[J].科教导刊,2011(11).

[5]岳艳丽.中国女子足球“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6]赵艳,乔素景.关于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05).

篇4

摘 要:本文对小场地对抗赛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小场地对抗赛在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证明了小场地对抗赛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应被合理的运用于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中去。

关键词:小场地对抗;足球;训练

前言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受到广大人民的密切关注。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提高足球成绩是重中之重。提高成绩和日常训练分不开,现阶段在基层训练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忽视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交流呼应能力和阅读比赛能力,以至于在比赛场上显得被动。小场地对抗赛作为一种先进的足球理念,其在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应将小场地对抗赛这一理念普及到广大青少年训练当中去,定当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小场地对抗赛的概念及特点

著名球星罗纳尔多说过:“小场地比赛是我真正的起点,也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而球王贝利也说过:“如果你长期地踢小场地,当你参加正式的比赛时,你会发现控球和盘带比想象中的要容易。”小型对抗赛最早源自于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一种街头游戏。南美地区多利用小场地对抗赛来发展技术,而欧洲多利用小场地对抗赛来发展战术。这种训练模式已被足球发达国家广泛使用。[1]

所谓小场地对抗赛,通常指每个参赛队人数少于11人,场地规模小于标准比赛场,比赛时间相对较短的足球竞赛活动。[2]具有和11人制一样的六种成分。即队友,对手,球门,空间,防守方向,比赛规则。因此小型对抗赛有益于学生提前体会到正规比赛所需要求,它是逐步走向比赛的最好的训练手段。小场地对抗赛具有以下特点:①易行性,小场地对抗赛对场地,器材要求极为简易,便于普及和开展。现阶段在我国不是每一个中小学都有一块标准的足球场地,但每个中小学都有一个学生课外互动区域,若想开展足球训练,那么小场地对抗赛就成为了有效的训练手段,它符合一般基层的教学条件和状况。可根据场地实际大小开展3人制,5人制比赛。②比赛以及训练形式多样化,更有利于提高战术水平。小场地对抗赛可根据场地实际大小将比赛场地划分为1/3,1/4,等形式进行3人制,5人制,7人制比赛。同时也可以将比赛人数安排为5对3,7对5这种以少打多的形式。这样能增加每个队员接触球的次数,同时培养传球,跑动意识。有效减少低龄球员在对抗赛比中出现“打堆”的现象。③小场地对抗赛攻防转换快,对抗激烈,射门机会增多,有益于增加球员信心,提高球员兴趣。由于场地小的特殊性质,所以小场地对抗赛比十一人制比赛射门机会多,进球数多。这无形间既培养了队员的射门能力,也提高了队员对足球的兴趣。

2.小场地对抗赛在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2.1.小场地对抗赛有利于提高队员的(T)技术水平

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由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成为正确的动力形成。[3]小场地对抗赛正是能为个人技术训练体提供平台与环境,因其场地小,所以队员平均触球次数要远远高于大场地比赛,这可以大大为球员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加上小场地比赛战术变化灵活,可以使球员在特定条件下发挥即兴技术,控球能力,应变能力。

足球技术要与足球比赛的目的紧密相连,足球比赛的目的就是球进门得分。而小场地比赛就可以为球员训练提供了一个比赛环境,学习技术不能脱离比赛而独自进行,必须要与比赛相结合,在比赛当中运用提高。小场地比赛因其独有的特点,可以使球员获更多的触球机会和技术运用。在无形间增加球员的对抗技术。如果在训练时采用单一的,非对抗性的技术训练,即便在平时训练时动作做得再流畅,未必在比赛当中就能一一展现出来。大多数会出现技术缓慢,动作迟钝,跟不上比赛节奏,抵挡不了对方紧逼。所以这种技术训练在实战中发挥不出来。因此我们要在平时训练中多采用小场地对抗赛这种训练模式,有利于促进球员技术增长。

2.2.小场地对抗赛有利于提高(I)洞察能力

I(洞察力)指意识和预先判断的能力,辨别并做出判断所需要的经验,意志品质。球员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足球比赛的实战经验和意识水平。只有在足球比赛的实际情景中反复出现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洞察力,球员比赛经历越丰富,那么他寻求策略就越迅速。

小场地对抗赛可产生许多比赛局面,青少年球员在球场上能够不断的观察比赛局面,从而提高识别比赛现局面的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有利于掌控场上的局面,合理的分配体能。我们从小场地对抗赛中不难看出,其所具有场上攻防节奏转变快,战术灵活多变的特征。因为在小场地对抗赛中双方队员和本队队员相互间距离较劲,比赛对抗激烈,更要求球员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对动作,以及快速合理的处理球的技巧。同时要具备随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学会迅速地思考。这些都要求了球员要具备比别人高一筹的洞察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2.3.小场地对抗赛有利于提高(C)交流能力

C(交流)指交流能力,是同伴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提醒,主动接应要球以及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场地,对手,天气和裁判的应变能力。[4]在足球比赛中,交流和技术技能是分不开的,在场上学会眼神间的沟通,明白何时启动,何时穿插跑位,便于打出流畅的配合,这些都源于要学会交流。小场地对抗赛中由于人数较少,场地较小,所以队友之间交流的机会就会增多;团队的配合次数也会增多。球员要不断地观察与自己对抗最多的对方球员的一举一动(包括语言、眼神、习惯动作等),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球员才有可能识破对手的意图,准确地判断来球位置、落点,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局面。

3.结论建议

3.1小场地对抗赛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模式,改变了原有训练中所固有的训练模式,小场地比赛以实际赛事为依托,全面结合比赛的实际情景,培养青少年的比赛意识,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能力。激发球员的兴趣,发挥球员的创造力。为青少年训练指出了方向。

3.2在校园足球开张如此火热的当下,建议教练员在训练当中注重小场地对抗赛这一训练方法,充分的利用场地,使更多的球员能参加“小场地对抗赛”的训练。从而更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球员的技术,战术,意识能力。为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施治国.浅析足球训练过程中“小场地”的妙用[J].科教文汇,2009,12:203

[2] 谭嘉辉.张杰.李刚.小场地足球对抗赛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01:292

篇5

【关键词】校园足球 初中体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5-01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时间较短,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足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当做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推广起来,因此造成我国足球人才的急缺。目前,校园足球活动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得到明显的发展,而探讨学校体育教学中足球运动教学的策略,则是推广校园足球的必经之途。

1.校园足球活动推广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 年4 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共同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苏州市体育局、教育局在2012年联合出台了《关于苏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开展苏州市校园足球活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积极鼓励全市中小学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和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在学生足球教学和专业队伍训练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校队在市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足球活动推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初中体育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2.本校足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主体对足球推广活动的认知问题

校园足球的开展主要是一种推动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教育方式,初中学生是足球教育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同时,学校、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家长也是足球教育中的教育主体。目前我校足球推广活动虽然已经全面展开,然而,支持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家长仅有不到50%,很多班主任教师也认为足球运动“耽误学习”,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全面推行足球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造成我校足球运动发展不均衡。

2.2 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问题

中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是足球推广活动中最主要的动力,然而,我校初中生中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参与校队训练的学生多是自身对足球运动感兴趣并经过各种体育测试选的,其他学生则对足球敬而远之。学生并没有将足球视为日常体育运动中的必备项目,尤其是女同学,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更贫乏,这成为足球运动推广中的主要阻力。

2.3 足球教学中的偏差

我校足球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校队足球训练以培养足球人才为目标,日常训练的也是为了参加比赛做准备,这使得整个校园足球活动表现出了“功利性”的一面;而对于日常体育教学,则很少有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进行系统性地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知识不足,使这项运动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

3.解决足球推广活动问题的对策

3.1 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对足球活动的正面宣传

“学训矛盾”、“精英训练”的观念已成为固有思维,影响着家长、学生对参与足球运动以及学校、教练对组织足球活动的理解。让学生、家长、学校、教练员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观念是校园足球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校足球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应该以教育主体全面参与的形式展开,除了参与校队的学生之外,建议以学校为主体邀请学生家长、其余同学以及除足球教练之外的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的教师,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来,建立足球拉拉队、观赛亲友团等,使我校足球运动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重视足球活动,能够深刻理解足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3.2以足球娱乐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青少年对足球活动的兴趣不足,主要是因为学校足球活动过分重视技巧和比赛,而忽视了足球的趣味性。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开发一些与足球活动有关的趣味性体育活动。例如,在200米接力跑中加入“足球问答”环节,参与接力跑的学生获得一个问题,然后在跑步过程中寻求“场外帮助”回答出问题,使枯燥的跑步和足球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体育运动本身的乐趣;又如,在足球的射门教学中,加入小组合作对抗活动,请学生分组在固定时间内想办法“进球”,使学生体会到足球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和运动本身的“挑战性”。

3.3构建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

为了打破校园足球活动中人才培养与日常教学之间的偏差,应该构建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进行多样化的足球教育。例如,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体力不同设定足球体能练习、技巧练习和团队练习三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性别和爱好的不同设定“足球小教练”、“足球宝贝训练”、“我是解说员”等教学内容,使各年级的男生和女生都能在足球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扩大校园足球教学的覆盖率,实现足球活动的全面推广。

本文认为,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足球活动的认知,从兴趣教育入手推广足球活动并建立多层次的足球教育体系,是解决目前初中足球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希望本文能够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孔斌.校园足球活动推广过程中问题的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篇6

摘 要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北京部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中与管理者、教练员、文化教师和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走访调查,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足球 后备人才 培养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与国家足球竞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战略焦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业余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梯队来完成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这一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这项工作关系到我国足球未来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足球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必须在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予以重视。

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明确培养目标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足球运动的规律和成才规律确立各阶段培养目标,建立长远、科学的规划。宏观上为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描绘蓝图,微观上使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计划性和周期性,保持长期不间断的训练。中国足协目前虽然制定了青少年训练大纲,但是内容比较简单,而且缺乏相关的训练教材配套使用。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教练员往往凭借过去自己的训练经验来安排训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培养渠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业余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梯队三种渠道来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传统的业余体校训练体制由于投入大、收效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已经很难生存,训练人数逐渐萎缩;足球学校通常每年收费很高,让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不堪重负,使很多有天赋的青少年由于承担不起巨额的学费而失去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机会;俱乐部相当程度上还是大企业的附属,在自身短期利益影响下,市场运作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足球的基层教学和训练投入。由于培养渠道的诸多问题和成材率较低,导致足球人口逐步萎缩,对于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三)忽视文化课学习已成为普遍现象

很多足球学校采取“三集中”训练方式,学生远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由于足球训练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和频率,青少年运动员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普遍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牺牲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参加训练,这不仅影响到了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也直接导致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下降。

学、训矛盾的存在,意味着从事足球运动训练的机会成本很大,因为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青少年运动员如果不能在足球运动项目上取得成功,文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就会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家长往往考虑到这种风险而不愿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

(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经过C级培训的基层教练员人数有限,绝大部分从事足球后备力量培养工作的教练员是从运动员直接转变的,没有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总体执教水平较低,缺少现代化、科学化的训练理论知识,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的执行力度不够, 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比赛的需要制定自己队伍的训练计划, 训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对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五)竞赛制度存在的问题

足球比赛是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广泛开展、改进教学训练工作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联赛体制让人们开始过多的去关注职业联赛,而忽略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联赛制度。我国现有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制造成联赛梯队赛事和学校赛事不能交叉进行,广大学生球员不能与相对少数的梯队球员同场竞技,造成有天赋的青少年球员没有机会参加高水平运动员选拔,给职业球员的选拔和输送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二、对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一)学习足球强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依据足球运动的规律确立各阶段培养目标,建立长远、科学、可行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同时,进一步完善训练教材体系建设,确实达到科学指导训练的作用。

(二)政府应该督促职业俱乐部梯队的建设,并加大对社会机构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在大、中、小学推广“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使有硬件条件的学校建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扩大足球普及程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与新模式。

(三)各级足球人才培养机构要加大足球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力度,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文化、道德素质。

(四)加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教练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教练员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化训练的程度。

(五)继续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联赛制度, 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联赛制度以及俱乐部不同年龄阶段球队的联赛, 通过多类别、多层次的比赛促进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普及,为选拔和输送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庆春,张建哲,刘文娟.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缺陷解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 颜中杰,何志林,李晓旭..足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8).

[3] 孙华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篇7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 膝部损伤原因 预防措施

1.前言

足球是人们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在大学校园里更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足球运动中,常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事件,其中尤其以膝部损伤最为突出,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运动损伤并不了解,不仅影响了自身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为了使足球运动在学校能更好地开展,深入调查损伤的原因,提出一些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对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的学生在参加足球活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找出损伤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为足球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2.研究对象

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学生100人。

3.研究方法

3.1问卷调查方法

对河北农业大学足球选修课学生在参加足球活动中出现损伤种类及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0份。

3.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足球运动员及学生在足球训练与比赛中膝部损伤的研究文献。

4.结果与分析

4.1运动损伤情况

90名学生大部分有损伤经历,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大一级学生为95.65%,大二级学生为92.00%,大三级学生为88.89%,大四级学生为79.17%。可见,低年级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受伤率较高。

4.2损伤的部位构成比情况

足球运动是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根据统计,膝部损伤发生率最高,这与足球项目对人体的特殊要求有关,因为足球运动多数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同时足球运动中急停急起等对人体膝关节的损害相当大。此外由于膝关节的结构较复杂,导致在足球运动中膝部损伤的高发率。

4.3足球运动膝部损伤类型情况

由上可见,足球运动中膝部损伤要主要以擦伤为主,占40.00%;第二是韧带拉伤,占26.67%;第三是扭伤,占20.00%。在课上和课外活动中最常见的是由于摔倒而造成膝关节的擦伤和关节韧带拉伤,同时由于高校足球运动不像专业运动队那样大负荷、高强度地训练和比赛,因此很少出现韧带撕裂现象。

4.4足球运动中膝部运动损伤场合

调查结果表明,关节损伤场合的多少按课外活动损伤、足球训练损伤、足球比赛损伤、课堂教学损伤的次序排列。课外活动竟占16例,而课堂教学仅有2例。由此可见,缺乏严谨的组织和有力的预防措施,是课外活动造成膝部运动损伤比值偏高的首要原因;其次,新生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不正确,违反了身体与机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导致其损伤发生率较高。

4.5足球运动膝关节损伤发生的原因分布

4.5.1忽视必要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充分和不做准备活动是导致损伤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低年级学生对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了解不够,加之动作不规范,活动内容单调,有的甚至以小场比赛代替做准备活动。这种倒置的安排方式,更加大了膝关节损伤的可能性。观察访谈还发现,课下自发比赛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少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草草了事。

4.5.2技术动作不合理

技术掌握不好和动作要领不清导致在运动时受伤,占全部损伤的10.00%,这点主要是学生课堂上随心所欲,上课不认真、不严肃所致。

4.5.3粗野的犯规动作

动作粗野的犯规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占全部损伤的43.33%。例如,在比赛中故意踢人、猛烈而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背后铲球、跳起蹬踏及暴力行为等,都极易伤害对方队员。

4.5.4其他原因

除上述情况外,造成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身体状况不良,局部负荷过重,比赛或上课时过于兴奋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膝关节的损伤。

5.建议

5.1重视准备活动

在足球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损伤都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因此,在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还要根据足球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季节气候,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充分而有效。

5.2思想上充分重视

足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常常是在思想大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加强安全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所以思想上重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赵军红.对学生发生运动创伤的分析及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陈安槐,张耀辉.体育科研方法教程[M].上海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1996.

[3]马利华.运动损伤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7.

篇8

关键词:足球专修生 功能性体能 运动训练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前言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广大体育爱好者中间有绝对的影响力,目前各高校均有足球专修,而体育院校的足球专修又是培养足球方向体育教师的主要途径,足球专修生较高的专业素养也是强大中国足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内足球专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将从功能性体能训练进入足球专修生的日常上课中为出发点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找出在传统足专课中融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以及作用与注意事项等具体问题,以便为广大足球专修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足球专修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学院图书馆和现刊室以及校内电子图书馆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逻辑分析法

将自己所收集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功能性体能训练

自2000年以来,由美国专家来华讲学,将源自于理疗和康复领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带到中国,2008年奥运会后功能性体能训练便迅速在国内推广开来。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身体的基本功能和运动专项目的性相一致的训练方式,其概念可以归结为:以身体各运动部位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在遵循人体运动链的基础上,以专项运动所要达成效果为目的,三者相结合的一种过渡性体能训练方式,即可以作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桥梁。在运动实践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训练、功能性耐力训练等。

3.2足球专修生进行体能训练的作用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进行训练时往往首先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无关的练习,而这些练习更多的可以发展平时被忽视或者根本练不到的肌群,主要用于发展运动部位的整体牢固程度以及提高其刚体性质,进而形成良好的人体运动运动链;然后是进行与专项技术相关的慢速练习,主要用于建立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形成良好的动作模式;最后是进行快速的专项技术动作练习,用以发展专项能力。

3.2.1体能方面

足球运动是一种技能主导类的同场竞技类的运动,其虽然是技术为主导,但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是更注重体能的训练,因为踢一场完整的比赛要来回跑多次,要多次进行身体上的碰撞和拼抢,足球运动员移动的方向和路线不是固定的,需要不断的转换方向和改变步伐,并且需要不断的加速、减速、急停等,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体能基础上。

3.2.2技能方面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足球专修生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但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却发挥不出,这就是由于功能性体能不足所导致。首先,因为良好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使练习者快速的建立运动链,这样可使上下肢产生的力量、速度在此链上传递以及通过传递进行向关的整合,这样便能使肢体末端形成较好的动作速度,在技术上表现出灵活快速的动作表现;其次,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对自身动作进行感知和控制,进而发展练习者的本体感觉和控制能力,这在技术中表现为练习者可以更好的控制动作。

3.2.3运动损伤方面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运动损伤方面主要表现为预防和损伤后的功能性康复。由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就是先建立运动部位的牢固程度,即增加相关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进而提高了运动关节的刚体性质,为预防损伤奠定基础。在损伤后的恢复方面,功能性体能训练的训练之初便是简单的、慢性或静止、运动关节最基本供能的练习,这样做可以使受伤环节在不再二次受到大负荷刺激的基础上接受一些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使受伤部位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接受到一定的刺激,以便恢复期运动,其次也可以刺激到周围的运动神经,进而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方面为伤部的痊愈提供治疗帮助。

3.3足球专修课的上课时间

体育学院足球专修课时间通常为一节课90min,其中主要就是三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而功能性体能训练训练内容非常丰富,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安排在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放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使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快速的使机体进入专项训练的状态,同时可以提高趣味性;放在基本部分中既可以发展专项体能又可以发展专项技能;放在放松活动部分可以使机体快速的由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转入低强度的恢复状态,并且可以快速的消除掉基本部分产生的疲劳,使练习者感觉专修课一点不累。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功能性体能训练是根据运动链原理,以运动关节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以达到专项运动目标为目的的衔接式体能训练方式,训练中主要变现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和功能性耐力训练等;(2)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使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在其中进行传递并整合,进而提高肢体末端表现,从而提高专项体能。此外,功能性体能训练也是一般性体能训练向专项性体能转化的桥梁和通道;(3)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提高神经控制肌肉能力、肌肉间协调能力、良好的本体感知觉等来促进专项技能的掌握以及促进相关运动技能的正迁移;(4)功能性体能训练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静止或者慢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没关系的,以提高小肌群力量为主的练习;第二个过程为:相对快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有关的,以提高整体肌群协调做功,突出专项动作模式的练习;第三个过程就是符合专项实际的专项练习;(5)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在足球专修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4.2建议

足球专修学生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时必须清楚不同的位置需要进行不同的训练;训练时采取的手段应符合足球专项需求;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不能取代传统训练,应视其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功能性训练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沈贺.对足球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几点看法.[J].健康教育.2012.03

[2] 黄杰.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健康教育.2012.03

[3] 黄正.浅析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12.03

[4] 药宏慧.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思考.[J].搏击.2012.01

篇9

【关键词】室内五人制;足球现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高水平运动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报告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期刊、光盘、因特网查阅了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访问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以及学校体育专家等。

3.问卷调查法

针对湖北大学室内五人制运动员和教练进行问卷调查。

二、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现状调查分析

1.建设规模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从2003年组队以来,队员变动并不是很大,队员虽少,但基本上都是优秀队员,因此以前只有一个队伍,学校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该对的建设上,但随着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离开,以及为了适应更加激励的竞争,湖北大学于2012年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成立了校二队,实行梯队建设,二队队员在提升技战术水平的同时经过选拔可递补一队训练和比赛,而一队队员如果达不到训练要求则可下放到二队。

2.办队模式

“一条龙”办队模式:湖北大学在湖大附小和附中都组建了足球队,可直接输送到湖北大学。联合办队模式:湖北大学与武汉地龙队联合办学,联合培养运动员。

3.运动设置和布局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二队11名队员中,以在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多数,有5人,大一大三一共6人;在院系分布中,就读于商学院的有8人,计算机与通信学院1人,新闻传播学院1人,文学院1人。

一队和二队每周一至周五都要训练,一队每天至少二小时训练,二队每天至少五小时训练。二队优秀队员和一队较差队员可能随时会调换。

4.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管理体制

宏观管理体制:在我国,管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机构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校裙芾硖逯疲航立了以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为领导,体育部(体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计财处、后勤处、纪委、校医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院领导共同协作的校内组织管理机构。

5.运动水平和人才培养

运动员属于特招生,国家二级运动员10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到校并不是仅仅训练而已,不仅要训练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因此,运动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督促他们必须努力训练和学习才能顺利毕业。

6.“学训矛盾”问题

由于学生运动员的生源特点和其双重身份特点,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学训矛盾”问题。现在我校11名二队队员中,1人来自传统项目学校,其余10人均来自普通高中。我校通过采取一些方法来解决“学训矛盾”,使学生运动员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际的专业能力有一定欠缺,总体上的做法是牺牲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来延长运动训练时间。

7.训练保障条件

科学训练必须有高质量全方位的保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不高,与高校的各方面的保障缺位有着密切关系,我校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二队队员每天训练只补助五元钱。不过湖北大学教练员和场馆设施都能满足需求。

三、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短缺

由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刻苦训练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给与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由于目前学校发展受限,训练经费远远达不到训练和比赛的要求。据统计为满足队员的训练要求,高水平运动员人均训练费本应该是4000元至5000元,但在湖北大学目前只有2000元左右,训练经费的不足影响了科学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生源有限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自于特招或者购买,招进人才渠道不多。主要是以湖北省为主,另外,教育部的规定:2015年间,打过乙级联赛及以上的队员,是不能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比赛的,因此招生的情况大多是中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足球的阅读能力有所欠缺。

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发挥更大效能

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宏观规划、项目布局、法规条例、科研保障、竞赛体系改革等方面有管理缺位现象。

4.场地使用问题

湖北大学五人制二队队员的训练与一队队员一起,在二号体育馆进行。而二号体育馆,也是学校上课和对外经营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影响队员训练时间不定的最大因素就是二号馆的使用协调问题。另外,气候的问题也让队员表示,虽然在馆内训练,但是存在“夏天热死,冬天冷死”的情况,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湖北大学领导重视五人制足球,教练员优秀,以团队管理为主,政策很好。学校建设梯队,队员随时会发生互换,发现人才就会调到一队;以多方面教学为主,能者为师;学训处理合理;管理制度处于领先地位,对运动员训练时间落到了实处;训练条件不错等优点。但是湖北大学体育经费却不足,不利于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扩大生源并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招贤纳士,不断的增加新生力量,才是取得更好成绩的基础。

2.建议

实现“合作共赢”,可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合作。扩大招生渠道,招更多更优秀足球运动员进入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二队。建设更完整的梯队训练替换模式,及时更新训练内容,合理协调场地的使用,提升湖北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其发挥更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武军,张信.前夕中国足球现状及教学与训练[J].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3,(4).

[2]李云广,王永权.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4,(12).

篇10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罚球点球命中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影响他们罚球点球命中率低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期望为今后改进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点球 因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足球比赛相对于其他球类比赛来说得分较为困难,并有相当多的足球比赛在比赛结束或加时赛后比分仍是平局,最后靠罚球点球来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罚球点球成功率的高低在比赛中成为球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足球水平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罚球点球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对比,找出影响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选班学生罚球点球命中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期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2010,2011级部分学生,其中足球专业学生100人,其他专业学生100人。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的期刊和书籍,并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罚球点球命中率的主观因素

1.训练程度

训练时间的长短和强度的大小与罚进点球有直接的关联。足球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中约有90%的学生认为平常的训练程度对在比赛中罚进球点球很重要,只有10%的同学认为与平时的训练无关,主要靠临场发挥。每位受试同学罚相同数目的点球,经过专门训练的足球专业的学生罚点球命中率是54%,普遍高于非专业班的20%。

2.比赛经验

比赛经验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很少上场比赛的学生,当遇到紧张激烈的气氛,情绪起伏就会较大,这样很容易造成肌肉的僵硬,技术动作变形,使其罚球点球时,罚失球点球。

3.自控力

这种情况多是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对方球员的动作过大,过激的言语,裁判的判罚不公等原因引起的,从而表现出过激行为。球员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罚点球中去,由于自控力差,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导致罚失球点球。

(二)影响罚球点球命中率的客观因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任何大型的体育赛事都是在有很多观众观看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比赛过程中,来自观众的喝彩声一般为90分贝,有的甚至更高。从声学常识可知:当“噪音”大于85分贝时,会令人感到烦躁不安。从而导致队员罚失点球。足球专业班和其他专业的同学共有60%的人认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对比赛中罚球点球的命中率有影响。认为影响不大的占25%,仅有15%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认为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2.比赛双方的实力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参赛双方实力悬殊,比分会相差很大,队员在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多容易表现出两种情绪:(1)全队队员表现出超强的斗志和反败为胜的信念,不论输多少球,都不会放弃,仍努力比赛。(2)全队队员毫无斗志,丢球后拼抢不积极,防守不尽全力,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提前放弃比赛。如果学生表现出第二种情绪,在罚球点球时,会使主罚球点球的队员信心不足,情绪不稳,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罚失球点球。

3.点球定胜负时

足球比赛中,在比赛结束或加时赛结束时比分仍为平局,必须由罚球点球来决定胜负,因此罚球点球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这会给球员带来心理压力,另外,在90分钟或120分钟的比赛结束时,队员由于疲劳导致技术动作变形,担心罚失点球。因此,存在这些情绪和思想,都会对罚点球有一定的影响。足球专业和非足球专业的学生有占68%的人认为由罚点球定胜负对心理影响很大,有22%的人认为影响不大,只有10%的人认为没有影响。

4.教练员和队友的影响

在比赛过程中,当教练和队友发出:“小心!不要失误!”等此类言语时,对于主罚球点球的队员来说,这些否定性的暗示,以及语言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自我暗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罚点球队员的自信心,从而影响罚点球的质量。足球专业和非足球专业有62%的人认为教练和队员关系融洽与否,对在比赛中罚球点球队员有影响,认为一般的占20%,只有18%的人认为不会受影响。由此可见,只有极少数学生心理素质较好,而绝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四、结论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罚点球的命中率(足球专业54%,其他专业20%)普遍偏低,造成罚球命中率低的主观因素有,训练的时间过少、强度太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比赛经验少等;造成罚求命中率低的客观因素有,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场外观众的噪音,双方实力的悬殊,教练员和球员的影响,对手的实力,没有正确评价自己等。

五、建议

(一)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拓宽知识面,多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技能和训练方法。

(二)教师应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增强自信心的自我暗示的练习,如:“我一定行,一定能够做的很好。”这样可以调节心理,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增强自信,防止心理紊乱,能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在比赛的复杂环境中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志云.影响足球主罚点球队员的心理因素[J].体育与社会.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