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田径训练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竞技;心理素质;训练;培养。
一、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
1、过分看重比赛结果
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对比赛结果想得比较多,心里充满了对创造好成绩的渴望,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荣誉、赞赏、奖金一切都没了,训练时付出的辛苦也白费了,害怕自己会被领导、教练责怪批评被认为是田径运动员,水平只有如此,产生这些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发挥得好才能被社会人们所承认但是对比赛结果过分看重,心里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2、比赛时自我控制能力低,消极思想出现
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都要通过预赛甚至复赛才能进入决赛。例如:田径项目中的跳远需要通过前三次的试跳才能决定能否进入后三次决赛,当前三次试跳中出现助跑步点不准等情况犯规或者其他运动员试跳成绩较高时,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很紧张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以至找不到动作感觉甚至出现动作变形,这些都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在此阶段运动员不再想自己的技术动作,头脑中思维已经混乱,对失利的恐惧日益加强。
3、过去比赛失败在心理上留下的阴影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往往是因为心理受到以前比赛失败阴影的影响,从而在日后的比赛中难以跨越失利的障碍。例如:跳远运动员在试跳助跑中步点不准而造成犯规往往在日后的比赛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赛前运动员心理活动较活跃,过分担心比赛结果,受以前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体验曾经失败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活动。
4、外界环境干扰
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与否不仅是自身竞技水平决定的而且受天气、场地、器材、裁判、观众、记者等外界环境干扰,这些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田径运动员更是如此。比赛中,如果在阴雨天进行场地很难令人满意,现场观众不会很多,比赛现场的气氛会很平淡。在此情况下难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相反在现场气氛很高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运动员们会受现场气氛的感染,表现得很兴奋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
二、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和调控目的是: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调动参赛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调节较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
(1)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
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动作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田径运动员在平时更应该多参加模拟比赛,正确看待成败降低心理压力,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完成的技术动作上,轻装上阵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赛前给自己设置符合自己水平且有挑战性的目标,给自我树立必胜的信心,客观地看待自我和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提高自信心。
(2)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
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对于动机水平较高的应加以控制,对于动机水平较低的要强化但始终要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内部动机,要将比赛看作是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以积极、乐观、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中,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轻松迎战、以我为主、集中注意力、多想技术动作"。设置客观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以增加成功的心理体验。
(3)制定赛前准备计划安排好方案对策
田径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准备计划不充分,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的制定赛前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是由于运动员思维不清晰,对比赛程序认知水平较差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田径运动员在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各种准备,积极主动地做好比赛计划,制定比赛方案,充分考虑赛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措施。
(4)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
田径运动员往往在赛前情绪较不稳定表现出或者过分激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过分抑制萎靡不振,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心里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教练更应充分的给予其信任,言行不要让运动员感觉教练对自己不信任,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运动员出现消极思想,教练不要盲目批评应给运动员以理解并诚恳的与其交流想法,帮助指导其如何消除消极思想,积极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但与运动员交谈时要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给其过多的心理负担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中的心理调控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
(1)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
田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要及时采取合理对策,积极调整良好的思维状态,做到要清醒的知道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一旦头脑中发生混乱或一片空白时,一定要振奋精神,要立刻采取自我暗示法阻断消极意识的出现,此时此刻既不要想比赛结果也不要去想对手的发挥状态,要想自己该怎样做,多想想技术要领,赛前的准备方案,把思维的焦点放在有利于比赛的积极想法上,积极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注意力,不要想从前的失败,不要想比赛的结果,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不断的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
(2)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实力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过分紧张不敢运用平时训练的技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中,怀疑自己的技术,不敢大胆的做动作,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造成的。
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3)、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可采用:①呼吸调节方法: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的现象进行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②自我暗示法: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情绪紧张不稳定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我的感觉非常好""加油我一定行"来缓解紧张的情绪。③音乐调节法: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选择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音乐,使自己表现得很兴奋。
(4)教练给予积极鼓励
田径运动员如果在赛场上出现失利往往心里难以接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信心等情况,此时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对于运动员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动作感觉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练员首先要头脑冷静如果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在此情况下要引导运动员冷静稳定自己的情绪,多想想技术动作,相信自己敢于拼搏,让他们明白盲目的着急是没有用的,要取得好成绩的办法只有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即使发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要稳定情绪,继续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激发其积极情绪,使其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3、比赛后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后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做好准备。
(1)归因比赛结果
田径运动员在赛后难以对比赛做出较准确的归因,这是由于其在比赛中失利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要帮助运动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消除消极沮丧的情绪同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指出在比赛中表现得较好的一面,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1)获胜且发挥好: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指出尚存在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2)获胜但发挥差:将成功归因于对手较弱,指出仍需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3)失败但发挥好:将失败归因于对手发挥太好,强调自己一进了最大努力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出计划。(4)失败且发挥不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对努力不够做出自我批评,反省影响发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正视失败
田径运动员对失败的打击承受能力较低,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较困难,对此运动员要对失败持正确的态度,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辩证的看待失败,清楚的认识到失败可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
篇2
关键词:田径;后备人才;奥运战略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32-05
田径项目历来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更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对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共派出77位参赛选手参加了田径比赛全部47个小项,无论参赛人数还是参赛项目,都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参赛项目覆盖面近70%,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却不理想,仅仅获得2枚铜牌;广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共获得13枚金牌,就金牌的数量而言,广州亚运会中国田径代表团的表现优异,但是就运动成绩而言,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顶级田径高手相比差距还很大。就目前中国田径的现状而言,如何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以后更多的世界田径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新的突破,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田径竞赛、运动员训练、管理、后备人才基地项目分布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2.2访问调查法
访问了14名体校校长,23名田径高级教练员,37名田径中级教练员,55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通过访问主要了解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中选材、训练、训练体制管理、教育等状况,以及青少年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感受等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于2009年3月,各单项基地名称由中国田径协会管理中心统一命名为“国家××(田径项群名)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根据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要求,确定重点建立的单项基地共94个,单向基地的项目由竞走、中长跑、女子投掷、跨栏、跳跃、短跑等项目组成,下文将对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下分析。
2.1.1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现状
为全面加强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夯实田径业余训练基础,中国田径管理中心于2009年6月29日率先成立了47个竞走、中长跑后备人才基地,其中竞走22个,中长跑25个。随后在2009年12月11日又成立了其余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包括短跑项目、短跨项目、跳高项目、撑杆跳高项目、跳远三级跳项目、女子铅球铁饼项目、女子链球项目、女子标枪项目等,各项目的后备人才基地数目不同,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后备人才基地的数目分布见表2。
在我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运动员中,有不少人已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甚至达到运动健将级、国际健将级,2009年更有不同项目的72人进入第一届青年奥运会集训名单。单项后备基地的建立也为国家发现了大批的可塑之才,仅以中长跑单项后备后备人才基地为例,就发现了约100名左右的优秀苗子,其中不乏一些未来的奥运高级人才大约20人左右。田径管理中心每年定期为这些运动员举办单项训练营,将成绩突出的运动员集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以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2.1.3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的现状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的[2]。根据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的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例应在1:10以下。调查显示,我国94所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教练员人数为189人,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为1:10.47,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辽宁市体育学校为1:28,比例最低的是沈阳市体育学校为1:6。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数比来看,培训基地教练员基本满足正常训练工作需要,但部分培训基地的教练员人数相对匮乏,不能满足训练工作的需要。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田径高水平训练基地专职教练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70%左右,中专学历以下的约占30%,从学历结构来看,教练员学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1.4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情况
由于后备人才基地的运动员年龄普遍偏小,一般为12到17岁,但是又需要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那么如何练、怎么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陈兵、田麦久的研究表明,我国奥运级别男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平均为13.8±1.7年,女运动员平均为13.5±1.1年,其中男子难美性项群选手最长为16.5年,而男女耐力性向群选手最短,分别为11.3年及11.4年。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终极目标,所有的训练活动都要围绕着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持续发展并在比赛中高效表现而展开,综合考虑运动员年龄、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响下生物适应状态的发展变化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最后为运动员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3]。调查后备基地的情况显示,75%后备基地的教练员能够为运动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包括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训练计划。后备基地的运动员一般每天训练两次,一次两小时左右,平均一周训练13次,周训练课时间能达到26小时。训练既包括专项训练,又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约75%的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比较科学、比较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
2.2后备人才基地的建立与我国奥运战略的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体育的竞争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竞争将直接决定各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排名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奥运金牌的争夺中,都是把竞争的重点放在这些运动后备人的培养上。任何国家要想在世界体坛占据优势地位,并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依靠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既包括延长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又包括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梯队建设[4]。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是在国家体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动员优势区域体育部门、高等院校,根据田径项目的发展需要,在符合运动训练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组织训练,集中优势力量,全面推广、重点发展,促进田径项目后备竞技人才的储备,经过多年训练,在若干个单项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5]。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我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促进奥运战略的实施。
2.2.1进一步扩大选材和招生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
调查发现由于有关创建“基地”的通知下达较晚,部分基地选材仓促。一些项目运动员人数不够、男女比例尚未达到要求。因此,应加强选材和招生工作,对于竞技运动训练,选材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德国乌尔默教授有言:“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建立健全选材招生网,充分挖掘优秀青少年人才。从哲学的角度讲,质的飞跃前提是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以来的实践也已经验证,竞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基础人才的储备。同时,应本着全方位考虑的原则,不应偏颇、简单、片面,只看目前的专项成绩,而忽略未来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能力、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及心理素质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2.2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
调查发现,基层教练接触到的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较少。我国著名田径教练员阚福林指出:“是否具备好的教练员队伍是一个项目能否尽快上去的先决条件之一[6]。”中国田径项目目前缺乏一支能够打大仗、打硬仗、特别能战斗、比较年轻的教练员队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较长时间内我们对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不够,出现教练员断档所造成的[7]。为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应该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首先,应提高各级领导对教练员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和理解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深远意义。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管理体制,要加强对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沟通和宏观管理;同时教练员培养要贯彻全面提高教练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的质量,避免教练员培训中的学历教育或走形式[8]。另外,田径管理中心应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给教练员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或聘请国外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专家来承担培训讲学的任务,使我们的教练员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适应我国田径项目发展的需要。
2.2.3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
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是创建基地、提高选材质量、达到出好人才、多出人才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青少年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虽然众多的竞技项目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相通的。徐佶等认为,“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完成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9]。如何保护好、训练好、教育好这些未来的田径人才是今后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工作重点。为杜绝“过早专项化”,产生拔苗助长现象,必须妥善解决好管理干部和教练员的政绩、业绩和少年儿童专项成绩的关联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应由专家组为圈定的奥林匹克人才制定多年训练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年度训练计划,并保证严格地贯彻和实施。
2.2.4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机制
当前我国田径运动竞赛制度对不同层次的训练对象在竞赛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并不会随竞赛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越来越成人化,在这种竞赛制度的制约下所有竞赛对象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快出成绩,这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发展战略是相背离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学校往往为了争夺名次而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快出成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使得我国的青少年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到了成年之后成绩反而鲜有提高。竞赛制度是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竞赛制度会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判断与衡量后备力量竞赛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是:这种制度能否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后备力量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竞赛的效益[9]。青少年比赛必须根据其特点和长远规划来组织有特定内容的竞赛,专项化并不应十分突出。青少年竞赛要淡化金牌和名次意识,要以身体全面发展和打好基础为指导思想;以观察学习、选拔优秀苗子、检查训练效果、积累比赛经验为目的。
2.2.5建立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
为了更好地完成2012和2016的奥运战略的备战任务,可在适当时机创建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伍,加强系统的科学训练和统一管理,确保科学化训练和严格负荷的监控与实施,使基地的优秀人才能够在上述备战任务中成为担当起国家高水平奥运选手的重任。将各单项基地的优秀运动员集中在一起,给他们配以优秀的教练员、完善的场地设备、科研团队、医疗保健、营养康复、后勤物质保障等一系列设施,使运动员的训练得到全方位的保障,从而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发展。目前田管中心已经开始着手组建青少年竞走队,并从竞走项目出发,逐渐扩展到其他单项。
3结论
3.1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奥运战略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
3.2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在保有其固有的优势的前提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教练员水平偏低,长期的训练规划不系统,竞赛机制不健全等。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发展,促进奥运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志雄,王保成.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冯树勇.论世界田径运动形势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7(3).
[6]董新光,等.举国体制下的国内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关于奥运争光事业中“两个1/3现象”的讨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4).
[7]张万群.试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行机制[J].少年体育训练,1998(3).
[8]赵玉亭.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
篇3
【关键词】中国田径 发展 趋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3(b)-0221-01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运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活动之一,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世界的田径运动正已空前的速度和节奏发展。近几年来,中国田径运动在某些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能在世界田坛上追赶一流水平,就从世界田径的整体运动发展水平看来,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依旧比较低,处于的地位还是在相对比较落后。目前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尚且还可以在亚洲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亚洲周边其它国家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严重的挑战。比如2011年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亚洲田径锦标赛,中国队表现不佳,被日本队超过,这是日本队自1983年以来首次在田径亚锦赛上奖牌数超过中国队。
在竞技体育中,田径是公认的大项,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诚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各国田径运动员在其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及其在世界田坛的地位和位置。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田径项目列为竞技体育的重点,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引起各国体育管理层和体育专家的高度重视。
1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问题
1.1有望夺金项目的传统压力过大,整体水平出现滑坡
这次比赛的成绩结果不仅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与亚洲高水平的差距,同样也鞭策着中国田径应该认识对项目的定位,充满信心并加强自身实力地迎接对未来严峻和残酷的挑战。中国田坛的整体经济实力缺乏深度和厚度,项目结构分配不均衡,有实力争金夺的冷门项目和队员不多,从日本神户田径亚锦赛就能看出。夺金点较少,致使中国田径队这几个重点项目上的运动员压力过大。
1.2教练员业务及训练手段、方法存在问题
毋庸置疑,教练员是所有运动训练过程当中的掌控者。教练员统筹安排着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各个方面。因此,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着决定运动员比赛成绩。国家体育总局李富荣强调:“奥运要攻关,教头是关键。”在此,我国田径方面,运动教练员整体业务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很少能够运用较为科学合理的、系统的国际先进训练方法。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对运动员思想方面进行教育,这个工作应贯穿于平时的训练、各个比赛及恢复阶段及技战术和心理等各个方面。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练员,不仅仅应对运动员疲劳期的恢复、日常训练、比赛节奏等方面有效地把握,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运动量和强度,思想上重视疲劳期的恢复状态及伤病的预防和防治。同时,教练员也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针对年轻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在比赛过程中过度心里紧张,焦虑水平高的普遍现象,进行合理有效分析、合理并科学的引导。最后,一些教练员科研能力水平较低,很少教练员能够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拓展在训练过程的内容和方法。
1.3运动员综合素质较差
由于训练任务繁重,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且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世界田坛竞争的激烈性在运动员综合素质也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年轻运动员在运动的初级阶段暂且能够凭借先天优势与素质使成绩快速提高,但是在后期的比赛训练中,却因综合素质不高而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
2.1掌握项目制胜规律,提高训练观念,更新训练水平
对与中国田径运动训练规律,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水平陈旧,教练员的经验主义,训练过程墨守成规,盲目的创新错误理念,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在训练过程中进入盲区和误区,制约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传统的训练理论与实践训练之间存在的矛盾;掌握项目的制胜规律,科学的处理好专项训练的强度与量的关系;提高训练方法的创新理念,提高项群训练的针对性;提升训练的控制水平,提前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我国田径在运动训练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要遵循从项目的制胜规律规律认识到训练观念,再到训练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下去。
2.2从各个方面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
教练员是影响田径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因此,应该加大对优秀教练员的培养力度,使我国田径界尽快尽可能的涌现一批“复合型”和“全能型”的优秀教练员。重点项目,特别是冲奖牌项目的教练员要不断接受个方面的培训,包括不同专家对教练员进行的各种专业培训。
2.3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应从小抓起
对优秀运动员的早期培养要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全面发展,适当推迟专业化的时间。处理和协调好早出成绩与潜力挖掘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宁愿使之大器晚成,也不要过早专业化,而造成昙花一现。
篇4
【关键词】我国青少年 田径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61-02
一、问题提出
田径运动是奥运会上影响最大、金牌总数最多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47块金牌的分量使得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在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只取得了两枚铜牌,可见我国田径的后备人才培养也就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缺少了田径,就缺少了活力;田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虽然现代田径运动中国进入仅有百年多的历史,但是中国的田径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仅有几个项目冲出亚洲,这是中国田径界的最大悲哀,也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田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几代中国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一直追寻的问题。经过科学研究认为,中国田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着重就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现代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水平和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田径未来的走向。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
三、讨论与分析
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田径训练系统性存在问题
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训练是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田径运动技术、训练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管理体制已经大步走进国门,对中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的训练体制开始有了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①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国家队。②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的训练模式。其中,模式①目前刚刚有所起色;模式②基本上占据大部分江山。众所周知,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国家上场参加世界大赛的田径后备人才是在训运动员的百分之几,田径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不高是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存在问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也是影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问题的症结所在。
2.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
田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其深刻的内涵体现在田径比赛与欣赏过程中,运动员创造出的动态美感,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欲望,促进人类的交流,并不断地创造出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田径发展史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没有文化素质的田径后备人才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国的田径运动实践证明,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着力进行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3.田径教练员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除了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国家队几乎都是田径后备人才退役后改行而成的。因此,经验训练是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影响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尽管,中国田协每年都进行田径教练员各个级别的上岗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提高的教练员有几个?短期培训只能解决方法和手段问题,而长期培养才能解决训练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风格的形成问题。一名田径教练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实力与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06年辽宁省省运会上,就因为某代表队在比赛前期给青少年使用违禁药物导致该代表队被禁止参赛。这也是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问题上没有考虑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只要求在当时为自己取得成绩,而使运动员从生理、心理和身体上遭到了破坏。因此,提高田径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长远作用。
四、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对策的理论探索
1.早期专项化训练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表明,早期专项化是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但是,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同时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创新思维;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体育道德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文化的理解、创新、表现和守法;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表现美与创造美。按照的哲学思想,田径文化应该理解为人类的田径运动实践活动及其一切成果,它一方面对象化为田径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又主体化为田径后备人才身心结构中的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等)。因此,田径运动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田径文化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成果,以象征性的符号系统,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工具性操作和主动性构建,内化在心理层面,积淀与身心组织之中,从而形成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实践证明,田径运动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脱节,就会出现田径后备人才的盲目、盲动等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触犯国家法律。
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田径界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外教练员,确实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经验和训练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一味地搞拿来主义;要想发展,就应该创新,就应该按照中国青少年的特点,大胆地扬弃,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运动的技、战术特点,给世界一个惊喜。
3.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
调查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田径项目教学的比重十分微小,连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尽管把田径列为必修课程,但是各学校真正上田径的几乎寥寥无几,导致大纲中对田径运动教学要求的系统性难以体现,谈何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因此,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才是真正提高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4.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
没有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谈何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那么,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首先应该进行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进行青少年田径运动的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教学,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才能为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奠定基础。这里也要明确,建立健全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不仅要建立体制,也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既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田径裁判员,也要培养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田径教练。否则,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五、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传统的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奥运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相继出现了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种)、中学到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种)和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种)。研究已经发现前两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较多。第三种优势明显,第四种正在摸索发展。
那么,把青少年田径俱乐部发展成真正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职业化模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理论的总结,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课题组认为,这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大有前途的。问题是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和解决,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和很多,还需要积极的引导。欧洲人100多年前办到的事,中国人现在已经能够办到,只不过还需要些时间。中国田径期待着雄踞世界田坛,傲视欧美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2.建 议
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正在改革,尤其是中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田径运动起步晚于欧美,但是发展较快。通过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认为目前存在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可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态势,并且各有优势,各有千秋。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将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举国体制下的“金字塔”还能够存活多久,值得思考。那么,解决矛盾,扬长补短,将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经验和优势组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社会力量办和大中学校办为主导,实行“体教结合”应该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共同职责,也是今后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大事所趋。
参考文献
1 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J].体育科学,2005.25(2):3
2 刘 明等.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59~61
3 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84~87
4 薛春林等.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92~95
5 张贵敏.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C].2003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培训班讲稿汇编,2003.4
6 王 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7~1998),1999.6:112~121
7 孙 岩等.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3):113~114
8 曹 .全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校[N].中国体育报,2005.8.24
篇5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特长生 培养与训练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对整个学校的运动锻炼氛围起到活跃的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师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体育特长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文化学习,这就使广大体育特长生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引发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寻求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体育特长生正常学习的同时,大幅度强化训练效果。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体育特长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则会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学校必须给予体育特长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将眼光和精力全部放在文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老师及学校教职工要把精力投入到专业特长生身上,特别是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和培训上,使他们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体育学习信心,把体育训练当成一个光荣使命,在体育训练中快乐学习。其次,体育特长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体育动员大会,认清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体育这个专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训练。此外,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体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培养体育事业的使命感,争取通过大型体育大赛为校为国争光。
二、科学合理地调整体育项目布局
学校体育训练和田径项目的设置必须以本校师生的专长项目和教学设施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教师体育特长和学生兴趣偏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田径项目的布局,突出本校的强项,争取建立本校的优势体育项目,以点带面,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体育教学项目。一方面,针对设置频率高但是人才培养效果欠佳的项目,挖掘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症处理。如人才培养受阻是因为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学校就要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提高训练员的素质,或者可以从外部引进一些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加强学校的体育训练队伍建设。如果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是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落后,学校就应该适当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投入,争取引进更多与时俱进的训练设施,优化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开设率不高,潜在优势不明显的项目,学校应该及时将项目废止,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优化体育教学结构和田径项目布局,在凸显本校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整个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协调体育教学中的“学训矛盾”
高中体育特长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状况是,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出现冲突,如无法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就很容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低下,严重降低体育训练效率,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必须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征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对特长生文化课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体育生的高考特点进行有重点的课堂讲解。其次,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在无教学任务的课余活动时间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尽量压缩运动时间,提高体育训练效率,将挤出来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文化学习和训练。为防止“一头倾,一头热”,必须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树立“读训并重”的意识。高长生的体育训练要安排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进行,针对高三学生课业较繁重的特点,要尽可能地保证正常的文化学习,在体育考试即将到来的那段时间,要科学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选择与考试进行时间一致的时间段开展体育训练,有效培养考生的兴奋点,保证体育考试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最后,相关调查显示,过早开展体育训练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但是最终高考时体育术科上线率高,文化课成绩却明显跟不上,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文化学习,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项目,例如,在高考前两个月内的早训活动中,尽量安排铅球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避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过大影响。
四、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
我们要增加学校田径训练员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训练员的观
,与时俱进,为学生的体育培训提供保障。首先,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有规律的体育训练研讨会,邀请有经验的体育专家和学者授课,分享心得和体会。其次,把握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鼓励教练员积极主动参加外地培训,促使其思想及教学技能与外界接轨,提高专业素质。最后,建立健全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体育训练员的在职进修制度,有效培养其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体育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准。体育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主动为学校教练员的科研活动提供环境和条件,监督训练员进行理论学习,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水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校教练员要注意培养科研意识,主动参加各种体育科学研究活动,争取将新技术和新成果大量投入田径训练中,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有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想强化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和体育学习信心。其次,综合考虑学校师生的专长特点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的项目结构,形成本校的优势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次,协调好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训练与文化学习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因培训影响正常学习。最后,学校不断增加对体育教练员的培训投入,创造机会使教练员进行省外培训或参加相关体育研讨会,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思考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扩大,一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田径项目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1]新时期下,中国在田径运动上加大了投入比例,致力于培养出一大批以青少年为主的田径运动员,为国家的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一定人才。
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
随着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在江苏南京的胜利举办,青少年运动再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2014年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希望各国将青年运动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在新时期对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行了大规模地青少年运动人才的招募,兴建了大批运动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练员的培训等等。中国的青年田径运动事业在蓬勃发展,必将在今后的体育竞技中再创佳绩。
然而,由于青少年具有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在田径运动训练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教练员采取传统的“低训练强度,搞训练量”的方法,难以充分调动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一味地注重技术训练,而不注意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锻炼;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还有所欠缺,训练的效果不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占用大量的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没有一套合理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保障机制等等。
二、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问题的策略
(一)采用新式的训练方式
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是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关键要素,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训练的效果很难体现出来。训练强度是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制定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要适中,否则强度太大极易造成青少年身体软组织受伤,强度太小则浪费大量的训练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训练量指的是某段时间内的运动次数。运动量也要有所保证,太大太小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运动量太大,青少年运动员接受不了,容易疲劳,失去训练的积极性;而训练量太小则会让运动员感觉无所事事,难以保持高度紧张的训练状态。因此,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必须结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予以科学的把握。[2]
通常采取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重复训练法是指将一组训练重复几次,每次训练之间有一定休息时间,从而保持身体最好状态的训练方式。间歇训练法是在每次训练之间休息的时间严格制定,科学合理,不宜过长或过短的训练方式。将这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可以根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每次训练的距离和歇息的时间。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合理,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制定奖励激励制度调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的训练非常辛苦,青少年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之外,还会感觉训练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练员采取一定的奖励激励措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通常在训练的时候采取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自由分组、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形式,让两个或者几个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比赛,谁完成任务的次数最多,教练员在训练成绩中给予适当高一些的分数,并进行相应的奖励。[3]同时,基于田径运动训练的特性,也要对在训练中勤奋刻苦但成绩不是太理想的运动员予以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坚持到底的态度也是有价值的。这样可以让整个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队伍的综合训练效果有所提高的同时,也让成绩不太理想的运动员不轻易放弃,仍然保持一定的积极性。
(三)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如今田径运动的比赛不仅是技术、体力、体能的比拼,更是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的竞技。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青春期。他们往往具有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往往其他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意志力不够坚定,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容易产生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等等特征。[4]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模拟训练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参加每一次比赛,在心理上更胜别人一筹。心理素质的提升是在各种训练以及比赛中积累起来的,因此,教练员要不断总结和评价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表现,确保在以后的比赛中沉着应对,正常发挥。
正确处理训练与学习的关系,确保青少年综合发展
青少年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议论。很所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加入到体育行业就是因为训练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孩子今后难以上一所好的大学,影响孩子的未来。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保障机制,用制度来减轻家长的困扰,从而发掘更多有天赋的青少年加入到田径运动中来。[5]同时,文化课和田径运动训练之间关系的合理协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青少年田径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朝阳”,引领着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青少年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更需要教练员和相关组织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出能够激发他们全部力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肖伟君,李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2]张丽娜.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09(21)
[3]马超,鄢先友.浅析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 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8-01
田径运动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有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教育的需要。但其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在技术教学,以竞技技术为主的反复跑、跳和投,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爱上田径课。培养学生健身性、娱乐性,可以让人充满兴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田径教学改革基本对策是转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最重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田径课教学体系。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科学选择锻炼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和检验自身身体状况和锻炼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田径运动的健身练习,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1]。
1.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田径课教学培养的模式是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而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田径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
1.2田径课教学内容单调、呆板
田径运动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但田径运动与其它球类相比也有其弱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的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使大部分中学生不爱上田径课,更不用说课外进行田径锻炼。事实证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
1.3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体育教育知识,学历层次与职称不高,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对田径技术的掌握,还是实际的教课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不能将田径运动以一种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要么以随意的教学来代替,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追求玩得快乐,一些技术要求难、风险性高,较为枯燥的田径教学项目逐渐被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性和球类项目所取代,结果学生体质全面下降;要么又回到了枯燥乏味的技能技术教学的传统老模式,一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经常出现,影响中学生合理的掌握田径的知识与技能[2]。
2.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2.1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是新课标的制定者与实行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在丰富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中学田径教学训练的目的在于宣传、普及田径运动,也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后备基地。使广大中学生热爱田径运动,参加田径训练,达到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的目的。
2.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目前的田径评价体系依然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田径课的考评办法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不相符,忽视学生体质体能上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阶段性进步幅度,评定方式仅以教师评定为主,不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得成绩体现不出全面性与真实性,再加上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现行的田径教学考核方法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应把一些非竞技性田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狭窄化的现状。例如,跳步垫步等非滑步形式助跑推铅球、原地跳起投实心球、跳起推实心球、跪姿投推实心球、仰卧投推实心球、后抛实心球、单手原地投、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等投掷动作,这些投掷动作不但简单易学,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投掷速度和力量,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可以作为田径投掷基本内容。再如,把属于竞技运动类别的跑如短跑等,可改为游戏跑,如“穿过火力网”、“长江黄河”、“撒渔网”、“运球跑”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形式,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田径活动内容[3]。
2.3加大科学化训练的投入
科学化训练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效果评价、科学化训练必须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来测量数据和指标,并用其来检查技术质量、训练效果和控制负荷,使青少年身体、心理、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各项指标变化的监控,合理地控制心理变化过程,解决好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训练周期的划分问题以及训练恢复等重大训练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程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秒表、皮尺,已很难解决训练工作表面观察不到的深层次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效果、因此必须逐步加大训练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帮助解决训练中不出现的疑难问题。
3.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学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学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 中学田径教学改革[J]. 职业. 2011(32):102-103.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拓展训练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为基础的运动,有着“体育之母”的美称,田径运动可以全面的活动人的内脏、神经和肌肉等人的各部位,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长期以来,我国田径教学一直沿用着传统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都没有变化。
拓展训练实质上是借助体育锻炼活动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模式。它是通过不同的教学对象,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标的运动培训和训练的课程。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拓展训练也就体现了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扩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田径教学一直存在着过度重视竞技比赛的技术和成绩现象,而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综合体育素质的培养缺少关心,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竞技体育比赛教学模式,这就出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只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没有关于开发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和田径运动能力的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笔者就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训练,改善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改革田径教学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体育运动也随之受到影响,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困难。田径运动的这种发展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中降低学习难度的要求,有直接冲突,初中生学习水平有限,很难掌握各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降低田径教学的技术难度,使其符合初中生的学习水平,真正地实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的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动作正确,更要注意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左右、上下对称),也要保证运动负荷合理,从而确保学生机体匀称、平衡、正常地发展。较长时间或者单调的田径练习,不利于初中生的骨骼成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受伤和骨骼变形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的肌肉时,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跑、跳、掷项目,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伸肌。
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左右两侧肢体,要实现均衡发展。初中生的体力有限,锻炼时间要科学,防止学生练习过渡,引起疲劳。初中生不必进行过分紧张和剧烈的跑、跳、掷等活动,减轻学生的心脏负担。要尽量让学生进行各种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三级跳和健美操等,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生练习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进行闭气静力性的运动练习,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闭气,加重心脏负担。
二、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时效
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和田径运动特点,对初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各种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运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和保持持久的激情,鼓励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各项身体素质。倡导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头脑和身体结合,实现身心协调。
在田径训练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采取综合评价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田径锻炼,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田径运动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如对学生进行二百米短跑计时,考核跳远情况等,教师通过评测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真正发挥田径教学在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健身效果。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都比较单调。而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对田径教学的要求是: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习惯培养为主。所以田径体育教学要大胆地进行革新,以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实现全身锻炼和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高的,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和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田径体育课程。
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把健身跳、健身走、健身投和健身跑等内容作为田径拓展训练的学习内容。不仅在教学中要不断地优化田径教学内容,还要传授给学生田径项目里的健身原理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要打破传统的乏味枯燥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游戏和田径竞赛,在充满乐趣的田径运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运动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于各项新的运动项目充满兴趣,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十分关注各项竞赛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精彩体育比赛视频,通过展现田径竞技项目的魅力,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上的冲击。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都有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如讲跨栏运动员刘翔的事迹等。
虽然初中生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但初中生的兴趣很难持久地保持,会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还应该通过宣传田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地引起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重视,让他们从小就持久地保持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教学内容的变化来持久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刚开始可以进行百米练习,后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四百米和八百米中长跑训练,训练的方法可以由刚开始的单纯的跑步,变为接力比赛和追逐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的拼搏竞争精神。
总之,在田径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不仅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之后,可以极大地提高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意志品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拓展训练可以极大地补充普通田径教学中的不足,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中印.初中拓展训练项目设置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中
学版),2011(2).
[2]巢小春.理在田径课程中的发
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
[3]王治国,李晓婵.如何在高校体育选项
篇9
田径,亦称之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能有效地、全面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发展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已成为体育强国,然而在其他运动项目蒸蒸日上之时,田径运动成绩已大大落后,不符合体育强国的要求。在学校体育课中,田径项目只能靠行政手段维持。本文探讨现阶段田径运动在常熟市众多高中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促进田径运动在高中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在增强中学生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2.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2.1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特点
周全宝在“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中指出,在以高考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下,课余训练管理和观念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目前高中竞技体育成绩萎靡不振,逐年下滑。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是输送后备体育人才的主渠道。我们一定要权衡思考高中阶段影响体育课余训练的矛盾和冲突,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阻碍课余训练的不利因素,促进学校课余训练正常稳步发展。说明高中校田径训练工作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丁启文在“课余田径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指出提高体育教师的指导训练水平的建议:建立轮训学习制度,研究制定全面贯彻训练大纲的实施细则,定期贯彻落实,地、市田径课余训练指导小组在有关部门领导下,负责进行指导训练,贯彻检查大纲落实情况,及时反映训练中的问题,研究对策,等等。根据以上所述,教师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欲望,但对于高中校而言,高中校的田径教练员没有相对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中校田径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2.2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
从整体来看,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基本较为简单,系统性相对较弱。运动员在高中期间的训练,随着教练员、训练模式和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状态。我国高中校田径训练场地器材不能满足,组织教学存在困难。在现在高考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学习必须保证,训练基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训练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在田径训练中,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3.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3.1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特点
根据走访调查统计,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基本由1~2名教练员和10名左右运动员组成。运动员多数水平一般,运动等级为二级的很少,基本是三级或以下。各高中校的教练员大多是田径专项教师,少数为其他专项教师。
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比赛期和停滞期。
(1)比赛期。比赛期是各高中校在参加省内和县市类田径比赛前几个月开始进入常规训练,少数是前几周开始训练的,为了完成相应的比赛任务而进行系统训练。由教练员安排统一训练计划,运动员根据计划按时参加训练,完成相应的训练要求。这一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质量高,能达到相应的运动水平。比赛期多为夏秋季。
(2)停滞期。停滞期是各高中校在无比赛任务学期期间,教练员没有安排运动员统一训练的计划,由运动员自主完成训练,但只有少数有远期目标的运动员能训练,大多数运动员基本不训练。停滞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状态,一般为冬季和春季。
3.2常熟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
根据调查和统计,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大都采用集训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模式。教练在安排好训练计划后,运动员基本能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较为自由,训练状态不严谨。
4.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训练的综合水平
4.1近三年常熟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各高中校团体总分排名
通过对近三年常熟各高中校在田径运动会上的团体总分分析,市中、王淦昌中学、浒浦高级中学每年成绩基本在前三名。通过调查得知,在训练时间方面,前三名的学校都是坚持长期训练的,而其他学校只在比赛前几个月开始集训,有的学校甚至在比赛前几周才开始训练。
通过对教练员学历的调查,发现常熟市市中学校的结构较为合理,教练员梯队建设做得很好。其他学校有的教练员年龄偏大,体力不足;有的偏低,经验不足;有的学历比较低,毕业于大专或中专,工作以后,为了评定职称需要通过成人自考方式取得本科学历,这部分教练基础知识方面略显不足,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发挥优势。总的来说,教练员的梯队建设有待提高。
4.2近三年常熟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前三名的成绩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常熟市高中校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对近三年各单项前三名的成绩进行统计,从统计情况来看,男女生情况类似,为了不重复分析,这里以男生为例。调查中得出,常熟市高中校学生的成绩总体还可以。100米、200米、400米的第一名成绩都为二级运动员水平。尤其是100米、200米,第二名的成绩也为二级运动员水平。而投掷方面的成绩则有逐年下降趋势。
虽然短距离跑成绩比较优秀,但从具体学生来看,基本都是那么几个学生,名次就在他们中间调整。从近三年成绩来看,100米、200米的第一名都被同一人获得。二、三名也存在类似情况。400米、800米的成绩近三年中刑嘉毅获得了四个,一个季军。优秀运动员很少,基本就靠他们几个撑起了比赛的成绩。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高考体育项目测试跑的项目居多,100米、800米是必测项目,高中参加训练比赛的学生,大部分是准备考体育院校的,所以跑的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因为有接力项目,教练一般会选择跑的能力比较强的运动员训练。而投掷项目的运动员在跑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为确保接力这个翻倍得分项目,教练员的训练重心会向跑的方面倾斜。
5.对常熟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选材与动机、目标的研究
5.1运动员的选材
关于运动员选材,科学选材是成功的一半,科学选材加上科学的、合理的训练方法是成才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常熟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1)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殊招生;(2)运动会上的特殊表现;(3)班级体育课上的发现。
5.2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动机与目标
田径运动训练发展是为了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校自身综合水平,为我国田径运动输送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地区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国人的体育运动概念。
研究应从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运动员的管理、学训矛盾等方面结合各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和毕业出路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上加以重视,配合科学的时间分配方法,从而为解决中学田径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常熟高中校的田径训练除了部分准备考体育院校的学生,相对训练动机比较强,目标比较明确。其他同学都是体育老师发掘出来的体育底子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尤其现在取消高考体育特长生,更挫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训练动机不强,更不要提目标。结合常熟市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状况,上述诸多问题出现,阻碍常熟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在如何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方面,教练员要好好思考。要让学生懂得参与训练不仅是为了比赛。通过训练,可以强身健体,从而以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训练过程是学习一门技术的过程,可以掌握一些锻炼方式、方法,为以后自主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5.3关于常熟高中校田径教练员综合素质的研究
教练员综合素质高低影响田径运动队整体水平,且起到关键作用。在教练员来源上,常熟各高中校现有教练人员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系,他们很多缺乏深入研究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整体教练水平不高,不具备专业性。主要职责是体育教学和管理。由于受带队经历不足、自身运动实践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在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度不够,实践经验较少且缺乏专业性,从而制约高中校训练水平提高与发展,田径运动水平发展停滞。
5.4训练时间安排
通过调查,前三名学校都是长期训练的,尤其是暑假和寒假训练,很系统。以市中为例,分管校长直接领导,教练员梯队建设很好。寒暑假,学生上午就到学校训练,上下午都有训练计划。平时上课时,早上安排学生自主训练素质方面的内容,傍晚有计划安排学生训练,基本都训练到18点,训练时间比较充分。而其他学校基本都是比赛前突击训练,训练时间不充分。所以各兄弟学校要多交流,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让训练效率更高,成绩更好。
5.5学校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和后勤保障
通过调查,常熟市各高中校在田径训练方面的投入都比较充分,训练器材比较充足。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训练后勤保障工作还有待改善。以我校为例,由于远离市区,吃饭问题无法解决,暑假全天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只能训练半天。而常熟市中在市中心,分管校长经常到训练第一线和教练员、学生交流,给他们支持。重视训练资金投入,训练器材等配备很充分。暑假训练时,及时准备解暑物资,让教练员、学生得到及时调整。
6.结论与建议
6.1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运动员学籍管理制度,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关系,教练员要多和任课老师沟通,不仅关心运动员的训练,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6.2田径训练中应注意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练习形式的介绍,不能只注重运动技术方面的教学。训练时间要适当保证,提高训练效率。在田径运动训练组织方面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制度。科学选取有训练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使其经过几年系统、科学训练,能提高并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6.3学校要实行教练员聘任制,使教练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充分激发教练员的动力。教练员应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善于总结,开创训练新理论,改革训练实践。
篇10
关键词:田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8-0083-04
An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L eve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am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 le
XIE Y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 39, Anhui China)
Abstract: as a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th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t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 ire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s statistics, etc. the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a nalysis on the negative aspect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sp orts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six provinces a nd one city). And it takes highlevel sports college teams in Anhui province a s an example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tangibl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 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institutions or high education; highlevelsports team; restricting factors
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人 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 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倡导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 积极响应,招收高水平运动队,使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 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招生政 策、学籍管理、运动训练的实施及其就业安排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为普通高等学 校进一步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09年全国有23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 水平运动队,其中165所普通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图1)。其中华东六省一市有73 所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其中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一共有51个普通高校(图2);安徽 省一共有7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其中只有三所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图3)。
由于高水平项目较多,本研究仅选取田径项目来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一个项目窥其一斑 ,了解高水平运动队建制过程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安徽省有七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 动队,其中有三所高校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表1)。
安徽省普通高校早在1986年就开始招收高水平田 径运动队,至今已经近二十几个年头,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创了“体教结合” 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为安徽省竞技体育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在 安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里,发展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 统工程,其发展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华东六省一市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 队的73所普通高校基本情况与安徽省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解读制约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 平田径运动队一些制约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华东六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福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以及安徽省普通高校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本研究中把华东六省一市(除安徽省)的高校统 称为省外高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论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文献资料。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种书籍、中英文文 献电子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原文库等。
1.2.2 专家访谈法就普通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对专家进行面谈或者电话访谈。拟访谈专家为:教育学专 家3~4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6~7人;教练员8~9人;运动员10~11人。
1.2.3 问卷调查法就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制的有关问题设计专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 问卷。对华东六省一市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分别设计教练员问卷200份,运动员问卷400 份,科研及管理人员文件180份,一共780份问卷,收回607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52份。
1.2.4 数理统计及逻辑推理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思维形式,对现有理论和观察到的现象 及所获得的实际资料进行了逻辑处理。对所掌握的数据,利用Spss 13或者Excel2003等统计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论据。
2 制约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经费投入较少,场地设施建设相对不足 经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年投入在2~8万之间,运动员年均费用 800~1 200元/人,而省外高校年均投入主要在4~8万之间,年约费用2 000~3 000元/人 。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 《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 中有关规定,高水 平运动队运动员年均经费投入应为4 000~5 000元/人。按照这个标准,许多省市包括 安徽省 在内的许多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由此可见经费投入的问 题严重影响了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从而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训练质量难 以保证。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学校投入,其他依次为企业赞 助、自筹经费、行业体协拨款以及其他来源(见图4),而事实上主要依靠学校投入,是不 现实的,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学校往往不会在学校体育上投入很多资金,这就导致了 许多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难以维系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另外,安徽省50%的普通高校的场地设施只能满足部分田径项目的训练需求,少数高校 竟然没有正规的田径塑胶场地。田径运动项目各子项目较多,对场地与训练设备要求不尽相 同,像一些危险性较大且场地要求较严格的投掷项目如标枪、链球等项目就无法开展,从而 使田径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受到影响,不能均衡发展,一些具有优秀潜质运动员人才难以达 到充分的挖掘。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合理,体教结合不紧密运动训练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材、训练、参赛和管理等要素的整合,不能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实行封闭式训练,校际间交流非常少,许多资源不 能共享;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的仅仅为了完成学校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只注重眼前利 益,甚至拔苗助长,因此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高校田径运动的项目布局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田径子 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优秀的青少年田径人才能参加一些比赛并能 顺利地进入高校并完成学业。因此要对项目布局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学会取舍,这样才能整 合有限资源,使得高校的田径项目能健康的发展。
安徽省普通高校与省外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平均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图5 ),有些项目的设置比较接近,例如短跑、中长跑、跳远等项目,而有些对场地项目设施以 及技术动作要求比较苛刻的项目如3 000 m障碍、掷铁饼、掷链球以及竞走等项目安徽省就 没 有开展。就安徽省普通高校现状而言,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布 局,本着适度、可行的原则。把短跑、中长跑、男女400 m栏、女子100 m栏、铅球、跳远、 三级跳远、跳高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发展竞走、标枪 、铅球、链球、撑杆跳高 等对场地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
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始终是一对矛盾,如果不能解决好,必然 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效果。在解决“体教结合”的问题上,许多省的高校都采取了 一定的措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许多高校降低本科阶段学科的及格标准;另外还有许多 高校采取了降低或者减免学分的措施。这两种措施无可厚非,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水 平运动队学生的学习实际困难,但是也不能以降低标准要求学生。从而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课 程学习,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其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因此,高校 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安排好高水平运动队大学生 的学习和训练工作,使其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另外,高校之间交流的比赛制 度非公平化,运动员后备人才交流不畅通,各种信息闭塞等因素也制约了高校高水平田径运 动队科学化训练水平。 2.3 教练员、运动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水平运动队田径运动员生源比较匮乏
教练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知识储备和实践经历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运动员训练 的科学化水平。目前高校的教练员都是身兼数职,既要上好正常的学校安排的体育教学课程 ,也要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以及参赛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因此教练员的要具有“强 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专 项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于运动队的生活”。而运动员是运动队工作的主要对象以及 积极的参与者,因此要具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 质;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以及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制不良思 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年龄结构和职称水平也能反映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训练水平。相对其他省市而言,安徽 省普通高校教练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练员占80%,而一些高水平 运动队训练水平较高的省市田径教练员普遍在32~40岁之间。安徽省普通高校中田径教练员 中没有正高职称,其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比例是4∶3∶1,而省外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 正 高、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职称的比例是3∶4∶6∶2。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与职称等级也 是呈 正相关的,是影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 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学历水平也普遍较低,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水平的仅有2人,而具有博士 学位的没有一人;而华东六省一市中的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教练员的学历结构相对较高和 合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的占46.5%,博士研究生的占7.8%,并且相当一部分教 练 员都有高水平运动队的经历,当然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有 关。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大多数能够指导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本身也具有较高的专 项竞技水平。只有当自己积累大量的训练与比赛经验时,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项目的 本质和制胜规律,更好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从而取得优异的或者满意的成绩。
安徽省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有运动经历的教练员技术水平主要集中在二级水平上,占教练 员总数的61%,三级或无级别的占39%。而省外普通高校仅运动健将就占总人数的19%,一 级人数占53%。安徽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老师主要来自安徽师范大学(65%)和安庆师范学院(14 %)的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专业培训。
安徽省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绝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练员培训班。现 代运动训练是一门以多学科支撑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在这种封闭的训练模式和学习环境下, 教练员和运动员很难进行科学化的运动训练。省外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绝大部分教练员 都是毕业于正规的体育学院,有的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经历过系统地专项训练并且参加过高 水平比赛,专项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因此在运动训练实践上,其水平明显高于安 徽省内的教练员。
运动员生源比较匮乏,我国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基本途径:省 市专业队退役运动员;省市专业队二线队伍中不能往上流动的队员;部分省市在役运动员; 有较高运动能力的高中生。根据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前面三种类型的生源比例远远超过第四类 人员(表2)。一般情况下,退役运动员和省市二线运动员基本上运动寿命快要结束,而 有些在役的省市专业队员仅仅在高校登记注册,不是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因此,大部分高 水平运动队的生源基本上不可能继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生、省市专业队二线运动员 ,而退役运动员没有。这与安徽省的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安徽省普通高校绝大部分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理 论与实践的能力有待加强。这也是制约安徽省高校乃至整个安徽田径运动的发展的瓶颈。
2.4 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效益低下,参赛效果不佳训练计划是训练目标的具体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田径运动训练的各类计划如多 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等,是对田径训练过 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与工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都能在训练过程中,制定 训练计划,但是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科学、系统地制定规范的训 练计划。一份完整的训练计划应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制定、比赛序列的划分、训 练内容与负荷、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后的恢复以及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等几个部分组成 的一个系统。
运动员的起始状态诊断以及目标建立是实施有效控制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进行访谈,只有少数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竞 技能力以及训练负荷进行诊断,从而提出相应的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训练负荷 指标。显然在这种前提下,很难进行科学的训练,训练效益极其低下。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相对专业运动员具有其特殊性,在训练之余, 在4~5a(有些医学院学制五年)的学习时间里,必须按照规定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并 取得学业证书,因此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包 括田径项目年度训练安排一般是12~4月份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6~9月份专项提高阶段;1 0~11月份为比赛期。而冬训阶段(一般体能训练阶段),正是学生期末考试阶段,因此合 理安排“学训”矛盾尤为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安徽省普通高校建制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培养目标不很明确,项目布局没有切合当地的 实际情况,“体教结合”效果不佳,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亦读亦训”; 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投入较少,场地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 教练员、运动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导致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效益低下,参加比赛的 成绩不很理想。另外,高水平运动队田径运动员生源问题,也是制约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 展的因素之一。
3.2 建议 1)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有益补充,因此要正确地树立“体教结合”的指 导思想。2)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选择和布局田径运动项目。
3) 实行开放式管理,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完善人才选拔模式,健全训练体系,拓宽生源 渠道,保证生源质量。4) 改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培养具有思想、业务素质水平高的优秀 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5) 建立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质量的评估体系和定期评价体系。
6) 积极参加一些高级别的赛事,以赛代练,提高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参赛能力。
7) 加强对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在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管理、医务监督和 营养保障等方面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宫本庄.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建立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 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0.
[5] 李庆,等.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中国传统竞技体育的参与和挑战[J].中国学 校体育,2001(6).
[6] 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成立10周年论文汇编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C].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7] 周济.构筑创新平台 建设优势学科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EB /OL].moe.省略/edoas/website18/79/info6479.htm,2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