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历史文化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白山的历史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模式
长白山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孕育着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化形态,在中华民族文化组成中,长白山音乐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并呈现出产业发展的强劲模式,尤其是结合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等融合在一起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政治文化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1 概述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发展前景
(1)文化大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积极推动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有效政策。将进一步推动“音乐艺朮教育、群众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普及”的深入和提高,促进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长白山音乐文化将进一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消费,文化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经济稳定增长为音乐文化市场带来大繁荣。党的十七大提出未来新规划,到2020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中国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将快速增长,乐器销费水平将成为衡量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乐器市场繁荣提供了可靠保障。
2 分析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音乐文化品牌意识淡薄
从当前的音乐文化营销方式来看,没有创新意识,尤其是不能讲品牌意识,音乐文化企业的发展结合,更多的融入文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将音乐文化与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结合在一起,采用品牌推进的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许多音乐文化企业家重视产品、品种,以及推销工作,不重视品牌。因为产品、品种是有形的实体,而品牌是无形的软体,企业往往看不到品牌的价值与赢利能力,所以出现了大量无品牌的产品,例如古典音乐的文化品牌宣传,在品牌价值的塑造上,有些企业过分的追求流行音乐的色彩,忽略古典音乐的美感,从而造成品牌意识上的不当,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品牌营销技术落后。这主要表现在理论水平低,观念陈旧,传播意识差,创意水平高低不齐,销售管理落后,测试、评估手段不够科学等六个方面。品牌营销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盲目,企业短命。中国许多大音乐文化企业,甚至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亦存在类似的问题。此外,许多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品牌营销工作难以展开。
2.2 推行的营销理念不明确
企业内部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是赢得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成本最低,让消费者买到便宜的商品;还是追求高品质,确保他们买到的商品是最先进的呢?还是提供最好的服务,对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的服务和帮助?营销人员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者,是施行文化营销的一线人员,如果他们的理念不明确,将会造成产品信息的失真,从而导致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企业制造独特产品,打造良好品牌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针对企业里的员工都可以考虑开通时代光华ELN网络学院,给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3 探讨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整体模式
3.1 注重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的培育
长白山文化具体体现在长白山区域内的一个部门、一个乡镇、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一个街道、甚至一个家庭,涉及到这些群体中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培育长白山文化,首先要在落实长白山文化建设部署上下功夫。其次要在发扬优良传统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各学校等都要把自己部门的、单位的、乡镇的、企业的、个人的,多年保持的、优秀的、可以弘扬的优良传统,总结整理出来,作为本区域的一个文化亮点,及时树立,在内部、在系统、在全区,进行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再次要在挖掘特色文化上下功夫。各行各业都有其不同的经历和特点,都可以寻找出与众不同之处,高人之处。有,就可以挖掘,就可以发扬。
3.2 构建特色鲜明的长白山音乐文化产业
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才有生命力。只有立足自身独特资源和发展条件,深入挖掘长白山历史文化内涵,才能培育出富有地方特色、彰显自身优势的音乐文化产业。依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集聚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来传承、弘扬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最终形成现代精彩与历史神韵和谐共生、商业繁荣与文化特质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使文化产业根深叶茂,生机勃勃。脱离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就会同质、重复,失去独特性、竞争力。长白山地区依托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规划,招引项目,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为民惠民和文化产业的提质提速。
3.3 加强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推广工作
通过音乐教育、培训、音乐会、各类乐器比赛、乐队巡演等形式,增加音乐人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为乐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音乐交流、展示、视听、体验服务。注重文化推广。以全面音乐服务为龙头,打造区域最大的品牌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包括乐器销售,音乐体验,音乐博物馆等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基地,造福音乐人。将丰富的牧野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坚实依托。统筹整合全市力量,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推介、开发力度,把市场之力、政府之手与特色之魂、科技之能充分对接,突出优势,科学开发,构建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音乐文化产业体系。
4 结语
长白山流域地区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整个音乐文化研究中,突出本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尤其是将整个文化产业资源与文化经济形态相结合,发挥出音乐文化产业的链条魅力,形成推动长白山地区音乐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共融的模式,并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推动产业发展速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将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美玉.当前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理论溯源[J].大众文艺,2011(21).
[2] 刘春丽.张家口民间音乐产业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郭涛.文化软实力竞争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 李晓南.新形势下东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5] 汪林生,朱振荣.影响“振兴东北经济”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篇2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国内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只有长白山景区、长春电影制片厂等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资源。1、各地区旅游景区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吉林省拥有9个地区,共拥有历史遗址共计163个,各地区拥有历史遗址最多的是四平地区55个,其次是通化地区47个,最少的是松原地区13个。而这些只是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一部分,还没有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纪念馆、历史名镇、博物馆等资源,由此可见吉林省各地区都拥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可是到吉林省来旅游的大都只是知道长白山、皇宫、长影世纪城和净月潭,再稍有名气的就是吉林雾凇,还只有冬天才会有。也就是说,吉林省的旅游大部分依靠一日游、两日游,最多的三日游为主,如果五日游以上就会扩展到哈尔滨或者沈阳,而根本不会考虑把本省不同风格、不同性质、不同区域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与资源共享,以形成合力来共同打造吉林省的品牌旅游线路。这是吉林省历史文化旅游迟迟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也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2、历史文化资源重视不够,保护与开发不足。拥有100万年历史的吉林省,历经古老的夫余国、高句丽王国、渤海国到辽、金、元、明、清,再到时期、抗日解放,吉林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是至今为止保存完整的、为众人所知晓的很少。部分遗址如通化地区柳河县内的罗通山城,是高句丽时期一处重要的战略性城堡,风景区总面积6,267公顷,山巅面积3,133公顷,最高海拔1,090米,集古城、险崖、奇峰、幽洞于一体,独具特色,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目前为止,罗通山古城仍然是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其历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旅游产业开发明显滞后于旅游发展。而更多的如钓鱼台遗址、孤山子古城址等都只拥有一个名字,其遗址已看不到任何痕迹,就连其历史传说也近于失传。3、知名度低,很多历史文化没有充分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吉林省多数历史文化资源知名度都不高,如吉林市境内的龙潭山遗址、东团山遗址都曾出土了汉代的罐、瓮等历史文物,据专家考证,龙潭山城、东团山城和“南城子”都是夫余国初期建造的典型的军事城寨和夫余国当时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地方。这些山城遗址是研究夫余国城池建筑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在1996年、2006年先后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龙潭山公园在本省也是一旅游景点,但其知名度与其历史价值本身差距悬殊,其文化价值远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紧密度不够,其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二、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整合开发中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吉林省不仅拥有夫余国、高句丽王国、渤海国的兴衰历史,而且还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古代的吉林由四大民族族系:肃慎族、秽貊族、东胡族和汉族组成,现代的吉林主要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吉林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王国的建立还是民族的形成,或是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其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无数的传奇故事和神奇的历史见证。如高句丽壁画、贞惠和贞教两公主墓碑;创造辉煌的肃慎族、纵横驰骋的东胡族等。这些都是吉林这片热土赋予我们的珍贵历史资源,而这些并没有得到挖掘并应用于旅游业的发展之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并不能对所参观景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全面地了解,文化旅游的内涵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与发挥。
(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吉林省历经辽、宋等各朝代,且历经最繁荣时期,留下许多历史古迹。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您对吉林省‘历史建筑发展与保护’目前状况的印象是什么?”问题,有43.48%的人认为“保护一般,较为满意”。如在农安县镇城西门,有一座著名的古塔,人们也称它为“佛塔”、“辽塔”或“金塔”,这座辽代古塔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1983年对其进行修缮,使古塔恢复原貌。但是由于古塔损坏严重,古塔的须弥座和底层的精美砖雕已经不复存在。古塔坐落在县城中心,且处繁华地带,这座经历千百年历史的古塔虽然是吉林省的重点文物,但是对古塔除了有一小圈的围护外再无其他,对其的保护工作还稍显不够。
(三)各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不够。目前的旅游线路设计是辉南三角龙湾两日游,长春、吉林两日游,长白山两日游等基本都是短程,且各地区独立成团,而没有形成区域意识,没有把整个吉林省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更没有把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缺乏能够体现吉林省特有历史文化的旅游线路,对吉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掌握不够,资源整合开发不足,线路简单,这样必然导致团费低廉,质低利薄,旅游业长足发展受限,也难以实现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四)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不够。吉林省旅游方面的宣传主要是对长白山的广告宣传,其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无论是广告、报纸,还是纪录片,或是网络等,都几乎看不到。吉林的乌拉古街、长影博物馆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东北民风民俗博物馆,都是吉林省特有历史文化的代表,且都已建设初具规模,但由于其宣传力度不够,知其者人少之又少,在本省如此,那么在全国、全世界就更鲜为人知了。
三、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详实分析、整理,并通过文物、建设等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并进行建设;其次,对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对所到之处可听、可看、可触、可想地感悟。对吉林省各地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的历史都要深入探讨,发扬吉林省特有历史文化,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历史遗迹,感悟历史的神奇,品味历史的魅力,感受独特的吉林历史文化。
(二)做好古建筑保护性开发工作。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满族联谊会爱新觉罗•恒绍提出:小白山望祭殿和乌拉街“三府”等诸多古建筑(或遗址)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它们进行抢救性修缮与保护开发。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对于没有开发的历史资源要进行保护,号召全体公民,组织各种活动,不仅政府要重视,各地区全体公民更要动员起来一起对当地历史文物、遗迹、碑文、城墙等进行保护;其次对于正在进行开发的要依照修旧如旧,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要对现有的进行保护利用,争取对原有的遗产进行原法原叶的呈现,以体现其的历史价值;再次要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吸收接纳专业性人才,地方与专业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保护;最后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机制,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明确责任制,实行奖惩式的继承与破坏,并有力执行。
(三)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经验,整合吉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调研,深刻感受到云南省的旅游不仅规范,而且景区安排合理,线路设计人性化。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云南省的成功旅游经验,把历史古镇与民族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把各地资源整合起来,串成具有历史古韵的文化旅游线路。如,从长春出发至吉林的乌拉古城、龙潭山公园,再回到长春,然后去往辉南的三角龙湾和溶洞,然后前往集安高句丽,最后回到长春参观皇宫,长影博物馆和长影世纪城。这样一行至少要6~8天,这样既延长了旅游进程,费用提高了,质量也会得到保证。满意率上升,知名度随之提升,创造了品牌效应的同时,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目标。
篇3
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学者都对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剪纸这一原始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了多种样式的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先生对于民间剪纸等民间美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民间原生态中极为丰富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并通过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辟了实验艺术系"不断提倡深入发掘本土文化精神,开拓民间原生态艺术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的表达两者之间的对接"
二、东北高校版画专业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的基础
作为东北特殊地域环境下的高校版画教学,其任务是在承扬传统西方创作性版画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多维的教学资源,制定趋于现代意识和学术意识的多元化教学氛围,转变版画形式化的肌理符号和游戏性的创作倾向,恢复版画在当代开放性艺术环境中专业语言的宽泛和张力,特别是应吸取东北地域长期根存和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理由如下:
1.版画艺术自身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根基
中国民间版画历史悠久,不但在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广泛的表现内容、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普遍丰厚的审美层次,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美一页"民间木版插图画自唐宋起,便作为印刷雕版技术印刷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国木版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以陈老莲为代表的画家亲自参与到木刻版画设计并创作的/水浒叶子0等作品,在中国木版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了中国木版年画各地不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并辗转流传至今"。
2.东北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审美特征
满族民间剪纸最早起源于巫术活动,即北回归线附近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原始)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人类母系氏族时期原始的多神教,不但信奉天神、地神,还信奉万物有灵,据统计,东北地区原始萨满教信奉的各类自然及非自然神灵总计约有一百七十多个,原始萨满教在祭祀和巫术活动中,常常由巫师装扮或使用图画装饰来表达巫者与某些神灵取得了沟通"此外,在古萨满教诸多神灵中,有众多的母性缠缠神,这些缠缠人都是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平分,五官阴刻,身着典型满族服饰,发式也具有满族特色,男性的巫者脑后的长辫子表现为竖直向上,女性缠缠人头戴满族发替,衣服阴刻镂花,剪技粗犷、古拙,造型古朴,疑似典型的巫神信仰文化时期的图腾遗存,部分剪纸还配有古老的满族文字,增添了造型的神秘色彩"。
3.长白山萨满剪纸艺术具有自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神秘的长白山萨满剪纸,起源于为萨满通神所服务的实用功能,在其发展初期和其他古老艺术门类一样有着一个巫术与艺术共存的阶段,此时的萨满剪纸多用于萨满通过剪纸的符号化过程将某些自然物象征化、神秘力量实体化,或是利用创造未知形象使人对神灵的力量增强信心,或是借助剪纸的力量来驱赶一些不可见的恶灵"如果我们把萨满的活动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话,那么保存至今的一些萨满剪纸就从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向各阶层的文化学者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的形象资料"人们有以剪纸、绘画等视觉图像作为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来沟通情感和认识的习惯"这些原始时期流传至今的视觉符号形象,以自由充沛的想象力和稚拙朴素的情感在今天依然感染着我们,是人类积累下来的共同的艺术财富"。
三、长白山萨满剪纸艺术的研究对东北高校版画专业
篇4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全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位于吉林省东部,总面积1350.24平方千米。全市人口42.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达16.4万人,占总人口39.7%,朝鲜族人口达23.95万人,占总人口58%,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区。
延吉风光
延吉—虽然不是历史文化古城,但她以其瑰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观光者留连忘返。以延吉为中心,北侧有山青水秀清幽多姿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大孤山等景观;南面是气势雄伟景色宜人的长白山,长白山有波光粼粼闻名世界的天池、星罗棋布的温泉群、亭亭玉立的美人松……
爱我延吉
延吉还有许多风景区和旅游景点。比如:帽儿山、石人沟、城子山……
我去过有着古老传说的帽儿山。在山上还能看见许多穿着朝族特色服装的老人说说笑笑的走在栈道上,其乐融融。走在林间的栈道上,凉爽的山风一阵阵吹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包装袋被扔在栈道上,“捡起来!”一个念头在我心中闪了一个,我立刻走上前把它扔到了垃圾??铩D且豢蹋?腋械酵蛭锒荚诙晕椅⑿Γ?炜辗路鸶?读耍?掌??逍铝耍?倍?揭卜路鸶?懒恕?
篇5
[关键词]集安玉 特征 雕刻技艺 价值 现状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05-01一、集安玉种概论
(一)集安玉石分布概述。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南麓,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幅员3217平方公里。全市山峦起伏,沟壑溪流纵横,山地、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93%,是有名的“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庄园”的山区县份。集安矿产资源分布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集安玉为蛇纹玉类,以质地温润、细腻、坚韧、颜色上乘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集安玉色彩丰富,有深绿、绿、浅绿、黄绿、墨绿、黄、白、橙、灰黑、黑等色,使集安玉有极其美丽的“俏色”。集安玉石有强烈的玻璃、油脂光泽,断口呈蜡状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二)集安玉工艺品种及特征。集安玉石雕刻产品主要为工艺品,有八骏图、人参如意、金玉满堂、玉白菜、麒麟、玉笔等,主要具有颜色艳丽、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各异的产品特征。玉石材料因本身物理属性、构成了特殊的天然美感,具有材质美的特征。玉石雕刻大多是造型艺术,设计时要整体经营,构图布局根据一定的构思和立意,作品中所出现的雕刻对象协调统一,具有造型美的特征。玉石雕刻的工艺特点就是结构严谨。结构不仅要符合传统的欣赏习惯,也要符合雕刻工艺的制作要求,具有结构美的特征。比例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规律之一,任何一种完美的造型艺术都要具有较好的比例关系,具有比例美的特征。曲线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用线风格、特色。柔中有刚、方中有圆,具有曲线美的特征。把自然形象变成艺术形象,通过夸张、变形、概括提炼,达到抽象形式美的要求,具有抽象美的特征。
二、集安玉雕刻技艺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都要经过人工雕琢,才能赋予其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集安玉雕刻技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料。首先要选取集安境内特有的蛇纹玉石为雕刻原料,选料要选取没有杂质、俏色明显、颜色鲜艳的原料备用,这样才能雕刻出满意的玉石产品。
(二)开料。将选好的玉石原料根据雕刻的雕刻作品的需要进行开料。开料下刀时要求角度准确,下刀利落。分割的玉石原料要经济适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画活。将每一块选好的待雕玉石,按照玉石的形状、颜色和质地,以艺术家的眼光进行审料,形成臆想中的雕刻形象后,将需要雕刻的对象以简练的线条画到待雕刻的玉石上,然后根据所画的形象准备雕刻。
(四)雕刻。在雕刻时要先进行毛雕出坯,毛雕出坯时要将雕刻者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充分融入到作品中,根据所雕的器形形态,用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平面雕、阴刻等手法进行细雕,雕刻的顺序为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重点,后一般。要先雕刻作品的细微处、要害处、特殊部位。在雕刻过程中石料颜色、瑕绺分布如果突然发生变化,应随机应变,因料施艺,剜脏去绺,化瑕为玉。
(五)抛光。将雕刻成型的玉石工艺品用粗细不同的砂布进行14遍打磨,然后用油石打磨工艺品的细微处,打磨后用高温熔化的腊为工艺品上蜡抛光,最终形成工艺品并根据不同工艺品种类分别安装基座。
三、集安玉工艺品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集安玉雕刻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是继松花石砚雕刻后的长白山又一重要的雕刻技艺,素以原料精美、雕工奇特而闻名,丰富了东北地区玉石雕刻记忆内容和玉石产品的品种。
(二)文化价值。集安玉雕刻是继松花石砚雕刻技艺后又一重要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蕴的雕刻技艺,是长白山文化和鸭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历代工匠的不懈努力,成为蕴含长白山历史文化和满族文化底蕴,成为融会贯通中国玉文化的一枝奇葩。
(三)经济价值。用集安玉石雕刻作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地方文化元素显著,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倍受来集游客的青睐,成为带动集安经济增长的有力产业链条。
四、集安玉雕刻技艺濒危现状和保护措施
(一)濒危现状。黄金有价玉无价,在各种玉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种玉石雕刻技艺鱼龙混杂,良莠难辨,雕刻手艺传承人也很难寻找,技艺传承链条易于断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使,各种玉雕作品粗制滥造,技艺混乱,以次充好,见利忘义,造成技艺杂乱和作品的低劣庸俗。要成为集安玉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人,必须有一定的雕刻基础和艺术修养,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耐住寂寞,坚守艺术,因此传承人培养存在极大困难。
篇6
关键词:辽宁省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经营现状;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S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91
1 自然地理概况、植被资源现状
辽宁东部山区,地处长白山脉龙岗山脉北麓。辽东山区的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于暖温带温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最热在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7.2?C,平均气温为22.9 ?C,最冷在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37.6 ?C,平均气温为-16 ?C,年总平均气温5.3 ?C。年日照时数为2403.1h。年≥10 ?C的有效活动积温为2497.5~3943.0 ?C,无霜期125~136d。年平均降水量为773.6mm,雨量多集中在7月、8月2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223.4mm,为年降水量的1.5倍。
辽东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有华北植物侵入,植物资源有98科438属953种,其中蕨类植物门8科10属19种;裸子植物门3科8属20种;被子植物门87科420属914种。境内用材树种针叶代表种类有红松、云、冷杉、油松等;阔叶树代表的种类有柞树、桦树、山杨、椴树等62种。在保护植被中,有国家保护植物8种。一级有2种:为人参、黄菠萝;二级有水曲柳、紫椴、蒙古栎、胡桃楸、刺楸、怀槐6种;药用植物有340余种,常见的有人参、北五味子、黄芪等;本区可食山野菜资源主要有龙牙B木(刺龙芽)、猴腿蹄盖蕨、蕨菜、大叶芹等。即是可食植物又是药用植物达95种之多;花卉植物资源,有锦带花、暴马丁香、等150余种;饲料植物有胡枝子、山野豌豆、月见草等60余种;蜜源植物为刺槐、椴树、香薷等24种;编织植物有胡枝子、紫穗槐及各种柳类6种;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木质藤本有3种猕猴桃,草质藤本多为东北铁线莲、牵牛花等。
2 森林资源经营评价
2.1 森林质量提高,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坚持“培育为主,采育结合”的经营理念,在分类经营和分类施策的基础上,以发展“高效林业,富场兴林”为奋斗目标,将保护森林环境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的结合。通过实施一系列培育措施,提高了林分质量。抚育间伐面积644.7hm2,消耗蓄积16114m3,生产木材12635m3。其中:透光抚育面积187.2hm2,蓄积2660m3,出材量1806m3。生长抚育面积194.7hm2,蓄积6918m3,出材量5606m3。大径木培育面积29.1hm2,蓄积1156m3,出材量1031m3。
2.2 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把生态文化体系纳入教学基地的综合建设,体现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内涵,更拓宽了林业的发展空间,在原有的树木葱茏,花草锦簇,亭台楼阁基础上。将建成树木摇曳,炊烟袅袅,溪水淼淼的小桥流水的江南韵味,兼有北方群山连绵,泼墨成锦的粗犷景致,使人轻松享受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意境。
2.3 依规开展天保工程、物种保护区林不断扩大
在管理上严格按照2004年8月25日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理办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辽东山区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有关条例,结合本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在本规划期分了137.4 hm2。同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护好环境促进生态进一步向良性循环转化,促进物种的增加,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2.4 林下经济不断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在林下种植中草药和山野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十二五”期间,在天然林下种植了22.8 hm2的人参、五味子、龙胆草、细辛等,在苗圃地栽培了6.67hm2五味子,小面积试种了细辛,截止到目前,林下中药材达到了50 hm2,栽培木耳段4万段。同时,林蛙也是辽东山区林区的特产,纯野生的林蛙是集药用食补美容于一体的珍惜两栖动物,境内近80条沟岔,为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000万hm2,年产商品蛙6000kg。林下经济是辽东山区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林农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3 结语
篇7
(一)进一步加大“一法一例”学习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法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要以此为契机,把旅游条例的贯彻实施与旅游法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使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准确把握“一法一例”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观念和意识。要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工作开展的法制环境。同时,要按照旅游法的要求,适时结合我省实际对旅游条例进行修订完善。
(二)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我省旅游产业壮大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变现阶段旅游产品偏重自然山水观光、旅游消费偏向旅行消费的现状,跳出“门票经济”的惯性思维,积极推进旅游与其他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打造旅游产品,提高行业收益。要充分利用好我省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冰雪旅游,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要注重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及人文特色上的研究,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打造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按照“一法一例”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发展合力。针对我省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问题,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管理创新。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长白山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着力打造沿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精品旅游线路,使特色互补、经济互惠、经营互动。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打造我省旅游产业集群,使其做大做强。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创新;途径
一、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兼收并蓄各国文化
黑龙江省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毗邻,与日本岛隔海相望、与朝鲜半岛距离较短,西部与相邻,南部与吉林省相接,辐射整个东北亚。凭借优越的地缘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黑龙江省更容易融合异域文化。“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一批现代城镇在龙江大地因铁路而兴,特别是中东铁路的中枢———哈尔滨,迅速成为国际化的都市,俄罗斯人、犹太人等二十多个国家近20万侨民涌入,一个开放包容、极具时尚活力、崇尚诚信敬业、追求和谐奋进的国际性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逐渐成形,其国际化程度可与巴黎、伦敦、纽约、莫斯科比肩……”,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黑龙江文化兼容并蓄,融汇中外的特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中也渗透着异域特色,无形中会促进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国门,从而加强黑俄、黑韩、黑朝、黑日之间的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定位十分明确,在《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开放合作。加强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衔接,启动中俄远东开发合作机制,推动在能源、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复方案加快筹备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务实推进对韩、蒙、日、朝合作。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东北亚经济合作,全面加快中俄地区开发建设步伐,而黑龙江毗邻俄罗斯,历史上中俄文化相互交融,很多企业体现两国的文化精华,如享誉中外的秋林•里道斯红肠和格瓦斯,在企业文化中应彰显其独特的俄罗斯文化特色,达到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收益。因此,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文化创新也应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本地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兼收并蓄他国文化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大力传播内涵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
黑龙江省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独有民族———赫哲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的赫哲族是非常典型的渔猎民族,渔猎文化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不但鱼皮服饰享誉中外,其创作的“伊玛堪”、“说胡力”、“嫁令阔”等璀璨的民族艺术已入选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通考赫哲族的历史,可看出其共分三部:满古、奇楞和黑斤,奇楞和黑斤都曾经以哈巴罗夫斯克为居住中心,“居住在哈巴罗夫斯卡上方松花江和阿穆尔河沿岸的称奇楞人。至于称作黑斤人的戈尔德人(注:赫哲族人的又一称呼,多见于日文文献中),则住在由哈巴罗夫斯卡下方的阿穆尔两岸到吉里亚克人居住地的边界为止的这片地区内”。拥有赫哲族原居地悠久历史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尚保持难得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这与发展渔猎文化相匹配,充分具备开发赫哲族渔猎历史文化的优势条件。此外,黑龙江省多民族聚居孕育出绚丽多姿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等北方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的歌舞和桦树皮画,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品精深加工,朝鲜族的民族风情、满族的剪纸、刺绣等风格独特,成为目前可供考察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在客观上保留了黑龙江本土少数民族迷人的民俗风情和独特魅力。
三、积极开发独特的本土文化
(一)知青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黑龙江省共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本省知青50多万人。这些知识青年开发北大荒的同时,也带来了浓厚的“知青文化”,成为黑龙江社会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应依托黑龙江地区的知青文化,发扬知青文化中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奉献边疆的文化精髓,以此充分调动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员工积极进取、敢于探索的精神。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应打知青文化牌,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思情”、“重叙旧情”等方式让企业员工感受当年的知青生活。
(二)抗联文化
十四年的抗联历史,留下了许多英勇抗敌的事迹,也成为东北独具特色的抗联红色文化,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始终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贯穿于东北抗联精神的是顽强坚定的信仰和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无数抗联战士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精神都值得传扬。独具慧眼的现代企业经营者已经看到抗联文化带来的企业经济和文化效应,如著名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出抗联文化牌。“矿泉水文化以抗联文化为源头,伴随着抗联故事的广泛传播逐步生成、发展。抗联文化与矿泉水文化相融相伴,相互促进,凝聚了白山人民抗日救国,向往和平、进步的美好愿望,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诉求,具有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包容性强,能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具备打造高端品牌的基本要素。”抗联精神不能丢,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尤其是抗联小战士大多年龄尚小且具备爱国奉献的精神,这无疑感染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员工的艰苦奋斗、甘愿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因此,红色抗联文化也成为黑龙江企业文化的创新点之一。
(三)大庆铁人精神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不同,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但是即使获得物质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对人进行精神鼓励。大庆的铁人精神对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方面对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来说,大庆铁人精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铁人精神自形成起就体现着一种人文主义倾向,在企业发展中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群众权益,处处体现了人性关怀,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实事。因此,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要多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对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员工来说,铁人精神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典范,铁人能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石油工业的崛起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国家的利益、国民经济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这种爱国敬业精神是非常值得整个社会学习的。铁人精神具有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这种埋头苦干的铁人精神具有明显的感情因素,“铁人精神”以民族情感引导人们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应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充分发挥铁人精神的激励作用,在强调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努力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并不断地丰富工作内容,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较好地把铁人精神的思想意义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蔚云.中东铁路与黑龙江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1984:9-10.
[3]蔺春盛,刘贤.弘扬抗联文化、打造高端品牌———兼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品牌战略[N].协商日报,2012-10-16.
篇9
吉林的名字源于满语音译“吉林乌拉”,它的意思本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为这里是明清时期抵御“老羌”(沙俄)造战船之地,故在清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之前,吉林又被称为“船厂”。早在1682年春,当清朝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吉林时曾作《松花江放船歌》来赞美吉林市的母亲河―松花江。诗中写到“连樯接建屯江城”,故吉林市又多了一个雅称―江城。
清统治者把盛京(今沈阳)、吉林(今吉林市)看成清朝的发祥重地,为了防止满族汉化,保护当地土特产品,施行了严格的封禁政策,于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修建两条柳条边墙(壕),至今在舒兰等地尚可见边墙(壕)残迹。清入关后,即在明代乌拉部旧地设立属于清廷内务府直接管辖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奉旨专为皇室采捕东珠、鲟鱼、鳇鱼、貂皮、人参、松子等佳珍,有清一代,岁贡不绝,为清三大贡品基地之首。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乾隆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凇与泰山日出、黄山云海、钱塘潮涌被誉为新的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冬季当丰满电站流出高于4℃的水时,由于江面水温与外面寒冷天气温差过大,漂浮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树枝时,便凝成晶莹洁白的雾凇。雾凇本是气象学中的特殊景观,因为吉林雾凇出现的次数多、厚度大、持续时间长、出现范围广,因此被称为雾凇之最。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吉林不仅是清太宗皇太极钦定的“本朝龙兴之地”,也是历代清帝公认的满族发源地,有非常丰富的满族文化遗存。著名书法家铁保、英和、吴大皆在此留下墨宝,极大丰富了地方文化。民国时期产生过“吉林三杰”―成多禄、徐鼐霖、宋小濂。成多禄作为关东四大书家之首,其诗、文、书誉满天下;徐鼐霖曾任吉林省省长、宋小濂筹办边务寸土必争,二者皆是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这里还是民国时商业巨子牛子厚的故乡,其创立的喜(富)连成班为中国国粹京剧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马连良等人皆是该班出科。当代又有江城四老―赵玉振、那致中、金意庵、刘中,誉满关外。吉林市博物馆专门建有金意庵艺术馆和刘中艺术馆,全面展示了两位老先生在诗、书、画、印诸多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在老一代书家的影响下,吉林市的中青年书法家继踵承规,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全市有中国书协会员六十余人,省级会员三百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70人次在兰亭奖等专业届展中获奖、入展;三百余人次曾获中国书协专业奖项。一大批书法大家从这里走向全国,如段成桂、丛文俊、吴曦宇、吴玉珩、张树等。吉林市丰富的书法资源在吉林省甚至整个东三省皆可谓首屈一指。
近年来吉林市更是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吉林市歌舞团连续14年亮相央视春节晚会;《插树岭》、《静静的白桦林》和《俄罗斯姑娘在小城》等多部电视剧在央视及各大卫视热播;这里还有发行量曾经突破百万份的期刊杂志《演讲与口才》。吉长两地的史志专家自1985年以来以吉林师范学院古籍所(现为北华大学东亚中心)为平台,以开发乡邦文献、宏扬地方文化为宗旨,编订《长白丛书》近三十年来出书百余册,计四千余万字,内容包括史料、方志、档案、人物、诗词、满学、农学、边疆、民俗、金石、地理等13个子系列,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江城吉林市近年来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盛事。
篇10
第一,加强宣传。宣传促销是敦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优秀的宣传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敦化,让更多的人对敦化的文化历史产生向往。目前敦化市主要是通过旅游网站、各种旅游交易会以及印发旅游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
第二,扩大招商引资。目前敦化市在这方面的发展策略,是依托六鼎山景区所带来的巨大人气,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过于僵化。这其中包含了对相关政策的畏惧(如信仰政策),对历史的认知错误,如过于注重史实的还原,导致思想僵化,再有就是贪多思想作祟,在发展上力求毕其功于一役,这对正处于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市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是过于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忽略了对旅游文化建设的投入,各种房屋建设工程层出不穷,然而却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品牌性的文化产业,甚至连一个大型的文化活动都甚为缺乏;除了上述两点外,还有诸如保护与开发关系不明,掌握不好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度,忽视对历史文化的总结,轻视文化行业的整合,对旅游文化资源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城建方面缺少旅游特色,宣传方法不当,投资少等一系列问题。
三、敦化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
第一,交通状况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敦化市地处长吉图开发区的中枢部位,未来将会有三条铁路、三条国道和两条高铁在敦化市交汇,同时也处于长白山景区、镜泊湖景区、珲春防川景区以及松花湖景区的几何中心,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第二,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敦化市可供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有历史、佛教、山水、红色抗联、工业以及冰雪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六鼎山的佛教文化资源更是竞争力颇强,以此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区,每年所接待的游客在50万人以上,而且正在逐年增加。
第三,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人文方面有优秀的佛教文化,在民族方面则是朝鲜族文化的聚集地和满清文化的发祥地,从历史上来说,则可以追溯到渤海时期。第四,具有庞大的人气资源,随着敦化金鼎大佛的建成,六鼎山也逐渐成为了新的佛教旅游胜地,庞大的信众群将会为我市带来大量的人气。
四、发展敦化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些想法
第一,对山水佛韵这一品牌做深入挖掘。要将旅游文化特色凸显出来,特别是佛教文化资源,一定要保证其独特性。要始终坚持山水佛韵这一品牌,并以这一文化品牌为基础,将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进去。
第二,认清文化结合的重点。要发展人文旅游,重点就在于以人为本,在进行资源整合与建设时,要多考虑怎样向游客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服务。
第三,招商引资要灵活。要制定合理的招商政策,要对各类商户进行规范性的引导等,大批商人的进驻不但能为我市带来发展建设资金,同时还能吸引大量人气,凭借这人气继续进行招商引资,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