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

篇1

1 多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1.1 多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艺术的表现主要在对文字、图像、符号等视觉方面的合成,听觉元素的构成主要是语音、音效等方面,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构成元素主要是在画面方面。多媒体作品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合成之后更加具有冲击力。多媒体艺术作品综合了听觉元素、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视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视听色彩,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的张力。[1]

多媒体的运动节奏是在作品演绎的活动中的动态性表现,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节奏的调节,获得节奏的美感。其次就是多媒体界面呈现的视觉传达,视觉呈现主要是利用作品内容在多媒体上的呈现,内容基本包括:文字的排列、字体字号的设置,以及图形与图像的规划等,[2]通过对这几类视觉元素的呈现,更大程度上呈现一个内容丰富的视觉系统,使用户在感官上得到满足。

1.2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门运用视觉传达设计与人进行沟通的艺术,承载的不仅仅是受众的关联,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多媒体艺术的使用更多地代替了之前的传统的主流媒体,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方式,有着信息丰富多样、传达形式多样等特点,为视觉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条件。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更激发了设计者提供多种创意的无限潜能。视觉设计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方式的变化,设计风格与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发展。[3]

2 多媒体艺术对传统设计拓展的创意启发与借鉴领域

多种媒介的发展间接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也改变了设计领域与设计形态。而另一方面,如同多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介一样,多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独特性。而多媒体艺术主要呈现的方面是视觉方面,运用多媒体艺术将视觉艺术更好地呈现在多媒体上,多媒体艺术新媒介与新技术的发展是对传统视觉设计的继承与发展。

3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影响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方面,在网络媒体艺术设计过程中,动态的视觉形象比静态的形象更加具有形象感。因为动态的形态比静态的形态更加贴近生活,人们在获取视觉信息时,更加偏向于动态的视觉形象。主要表现在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视觉中心的移动是围绕整个信息资源进行移动的。而为了缩短人们的视觉搜寻时间,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视觉与听觉因素,将信息资源进行主次分明、由弱到强的呈现。

而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很多优势,但与其他的设计一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是被动点选中的不足,由于互联网拥有丰富的内容,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也可以自由地支配内容,没有传统媒体强制性的特点。这属于一种优势,但同时也是一种不足。

4 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多媒体的艺术表现性与传统媒介是不一样的,因此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形式在信息设计和交互性设计所展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

4.1 多媒体环境下信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信息的设计,主要是将纸质资料转化为网络信息的过程,[4]原始数据的转化首先要经过相关的处理与加工,才能转化成真正具有意义的信息,这样才可以用于交流。而通过运用这类信息可以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验,知识资源可以通过信息来表达,信息通过数据来呈现。而良好的信息组织结构是视觉传达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多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信息的传达依赖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关系,而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关系。因此,运用多媒体艺术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使得信息的表达更为丰富。

4.2 多媒体艺术环境下信息工具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多媒体设计中,信息化体现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形式在信息网络呈现中的一种全新的形式,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不断发展。从艺术设计表现方面,多媒体主要是对各种设计符号的分析组合过程。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布局的繁简、传统与现代的因素等。通过对这类信息的处理,最终呈现艺术作品。

4.3 多媒体艺术环境下交互式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交互式设计就是在页面呈现对用户具有价值的内容,通过交互的使用可以提升信息的关注度。如果在交互方面只是以信息为主,这就需要知识的辅助,而要解释不同的数据就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理解。例如,对不同种类的图像、图形以及时间等方面,都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处理,以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加深对其的了解,促进更高层次的交互。

篇2

[关键词] 民族文化;动画;应用

在动画设计空前发展的今天,动画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特点愈加显著,当今世界动画艺术发达的国家日本和美国等也都是在动画民族化上具有鲜明特色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与加强。但是中国动画界在这两点上的发展尤显不足,因此探讨分析动画艺术不断发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特点,探寻中国国产动画发展的艺术道路尤为重要。世界动画强国的成功可以使国产动画找到自身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国产动画的发展必须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丰富养料。

一、当前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的缺失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我国动画界应重新认识到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才是动画艺术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处于21世纪最初10年中的中国国产动画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我国现在的很多动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都多多少少的有外国动画和漫画的影子,尤其受美国和日本的影响比较大。随着近几年日本动漫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竞相模仿也已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这样的邯郸学步,甚至让日本动漫画家都提醒,中国的动漫画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特色。我国动画的发展不能否定国外动画艺术的成功实践,但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模仿,最终只会丧失国产动画自身的民族土壤。在开创我国的动画新表现形式的初级阶段,存在模仿并受到国外作品影响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创造和发扬中国风格表现形式的国产动画片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借鉴是必需的。借鉴要把握怎么“借”,“借”什么。国产动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土,不能盲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产动画的创作找到正确的定位。为此,国内动画工作者正在从创作思路、制作方法、生产模式、营销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与探索,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正是我们的本土优势,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国产动画之所以能创立“中国学派”,并受到世界认同,最重要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并成功地将这些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糅合到动画作品之中。当前国产动画设计中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应用的缺失,更显现出国产动画应该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要选择传统艺术中品位较高、民族特色鲜明、适合动画艺术表现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源。作为中国国产动画的设计者,应该注重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生命力的造型语言。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底蕴极其丰富与深厚,将其运用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成功范例却相对较少。

二、“中国学派”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动画大多采用“单线平涂”的技法,使用线条来勾画形象,因此国产动画行业里的工作人员也多是美术专业出身。这些动画设计人员谙熟中国绘画的精神和笔法,以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不断地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精髓同动画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大量优质的画面效果。他们的创作能使活跃的线条富于节奏、韵律和抒情功能,从而呈现“中国学派”造型上的意象特征。

画面是动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而绘画对于动画画面的意义非比寻常。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果想获得质量好的画面效果,绘画就要发挥重大的作用,即使是在电脑动画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动画制作也不能忽视动画的美术设计这一环节。事实上,不同的绘画风格会使动画作品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国产动画制作在探寻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中,通过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和技法,创作出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无论是在“中国学派”的代表性作品《大闹天宫》里还是在享誉世界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中国绘画的风格与技法都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基础。

中国国产动画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我国的动画从业者创作过一大批视觉表现形式具有浓郁传统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这些优秀动画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水墨动画更是被世界美誉为动画界的中国学派。中国动画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中曾经有过的成绩,证明中国动画应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是有很强实用性的。探寻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深入了解,对今天的中国动画设计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已有的中国动画在应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的不足之处,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在新动画设计时代的创作道路。中国是一个有着广袤的地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传统艺人们的不断积累、时代的提炼与升华,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珍宝。中华文化也因这些经典艺术而日渐丰饶,成为一块艺术养料丰富的沃土。只有在这块土壤上哺育中国的动画之树,才能使它茁壮成长,并开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之花。

三、民族文化与动画的结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沉积所致民族传统视觉艺术种类颇丰。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艺术的特征,民族的文化。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视觉艺术资源,其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这个由传统艺术精品汇聚而成的艺术宝库已经成为国产动画艺术形式的“文化储备”,随时为国产动画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艺术宝库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样式,比如国画、剪纸、泥塑、木雕,等等。这些艺术样式只属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刻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宝库里还有各种成熟的技巧和优美的造型,能开阔动画艺术家们的视野,触动他们的艺术灵感。比如汉代画像石艺术中就有丰富的画面造型,为国产动画提供了优秀的艺术形式,从动物到人像,从耕作劳动到闲居休憩,从征战杀戮到祭祀游行,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在洛阳汉墓像砖中有一组讲述“二桃杀三士”故事的画面,极具戏剧感和表现力,作品将主人公三位侠士激动的神情、富有张力的动作都合理地展现了出来。这些汉代画像中的人物造型有的洒脱自在,有的率真自然,有的剑拔弩张,为动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经过数以千年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多种艺术样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的艺术手法,成就了独特的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中国画不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出来的独特韵味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画的传统艺术风格。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远古的岩画到徐渭、石涛再到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作品,除了其中运用纯熟的笔墨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体现出的“意象”思维以及对写意性的创造。这种艺术的思维突破了对所画物体明暗、体积以及比例的写实表现,它对事物的认识与表现提高到通神会意的高度之上,这便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以“写意”为其精神内核的独特风格。以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例:影片在对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民族韵味极强的装饰画风格。动画的造型设计在对动画形象二维空间线条的处理以及对于色彩的选择上都很注重对于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使得动画形象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影片在设计背景时,创作人员汲取了许多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将传统装饰性绘画中的精巧韵味与风景画的宏大气势有机地结合并运用到了影片造型中,使得动画片的背景显得既精致华美又雄伟壮丽。除此之外,影片的视觉设计还从我国的夏、商、周等朝代的铜器以及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历朝历代的造像、壁画、民间年画和民间版画等诸多传统绘画艺术中吸取营养,推陈出新,塑造了一幅幅既具民族特色,又具艺术新意的动画图景。这样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在动画片《哪吒闹海》中也有表现。动画作品以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映衬剧情,使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中国国产动画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运用中国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动画艺术中的动画形象是其灵魂,动画的技术性是其发展的支撑,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动画的艺术形象是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因此,动画艺术形象选择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我们主张国产动画应该在本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要选择传统艺术中品位较高、民族特色鲜明、适合动画艺术表现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源。作为中国国产动画的设计者,应该注重发掘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生命力的造型语言。这就需要中国动画设计的有识之士从研究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入手,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的形式重新解读,并融入市场,借鉴传统也是要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如果照搬敦煌壁画、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玩具等现成形象,将无法脱离它已形成的造型特点,或许又走入模仿抄袭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在我国近期的动画创作中,国产动画证明了一条如何在众多国外动画中脱颖而出、塑造有中国特色新型动画形象的范例,这也正说明了运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创作理念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合众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在2009年为央视广告部创意制作了一条水墨风格形象广告。它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和现代三维技术完美结合,创造出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天高地阔,不如宇宙博大,任何“有形”的广阔,都莫如“无形”的包罗万象;任何“有界”的平台,都未有“无疆”之境界深远,将古代文明(艺术,建筑等)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科技)有机串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产生出一种崭新的、富有和谐的社会精神力量,令人耳目一新。它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传统与民间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贵资源。中国动画的发展不能仅依赖某种技术,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一套。

现在应该重视的是从我们本土的民族文化中,用时代的眼光来挖掘其中的生命力,国内动画创作者要具有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动画设计相结合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思想,并始终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要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塑造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形象的国产动画。由此塑造的动画必然能够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及国际上的公认。

[参考文献]

[1] 胡照射.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1-66.

[2] 路盛章.中国动画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品味[J].美术观察,2004(06).

篇3

1.1以视觉受众为中心是新媒体语境下当代视觉艺术的着眼点。当代视觉艺术家们运用新的媒介手段、艺术语言来阐述自我,或者说把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哲理具象化。这种新的艺术理念为当代视觉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新的思维形式和理念。从接收到观众反馈的意义到自觉运用观众反馈研究指导传播实践,观众反馈的指导作用日趋明显,既反映出当代视觉艺术思维的变化,也反映了当代视觉艺术传播观念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与新媒体技术互相借鉴、触合,形成了新的传播形式。

1.2当代视觉艺术的视觉思维更能直观表达视觉形象。当代视觉艺术文化时代阅读主体的变化,首先在于视觉艺术形态的直观形象性和视觉艺术代码表意的直接浅白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代视觉艺术传播观念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受众的反作用是制导当代视觉艺术传播观念转型重要因素。以视觉思维为立足点创造出更贴近观者的视觉心理。所谓视觉思维是以视觉形象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涉及视觉信息的接收、存储、和处理等方方面面。利用视觉思维通过直观、发现、选择、探究等方法在视觉信息中的感知,将民族文化的底蕴与视觉艺术思维的功能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视觉形象。所以说,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又是受新媒体的影响的。

2、当代视觉技术的美学语言对视觉艺术的启示

2.1虚拟现实的多媒体符号审美对当代视觉艺术的启示。当代视觉艺术使得虚拟现实和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可能。在现实被非现实的艺术元素替代以后,人们认识和判断现实的逻辑也已经开始发生突变,在大众媒介无所不在的后现代社会,人们对现实意识的理解更多地通过各种非现实的符号来进行的。因此,非现实的视觉艺术符号就在潜移默化中向社会公众施加了潜在的影响。

2.2当代视觉技术的表达方式对当代视觉艺术表现语言的启示。

2.2.1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视觉艺术独叙事的方式一反传统的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的线性叙事方式,这种非线性的视觉叙事方式完全可以割裂现实、重组现实、重新调整物象的关系和意义。当代视觉艺术的这种非线性表现方式首先体现在超文本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艺术传播方式上。

2.2.2交互性审美。当代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交互式审美表现,一改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和受众之间的单向不平等关系,使创作者和受众之间角色可以交互,能够在不同的时空和语境中达成共识和解。这种交互式的艺术呈现方式深受当代视觉艺术家的青睐,甚至在平面作品中也不乏其类。目前我们一般说的当代视觉艺术,主要是指电路或网络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未来最新颖的当代视觉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有机结合,这种被当代视觉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称之为湿媒体艺术(MOISTMEDI-A)的新艺术运动正在大大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同时新科技、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也对当代视觉艺术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要求,艺术家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色彩、字体、图形等元素信息在当代视觉艺术上显示的独特性,还要考虑设计过程的运动链接声音,受众间的互动性等要素,所以,正像视觉艺术的风格和观念历来深受绘画、雕塑的艺术风格和观念一样,新媒体技术也对当代视觉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当代视觉艺术的局限性

3.1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被弱化。任何媒体的传播也不能代替视觉艺术现场独特性、原创性和根源性是我们赋予“艺术”和“伟大”的定义。“即使是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作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勃拉克说:“艺术中唯一正确的就是那种不可解释的东西……想把一幅杰出绘画的神秘感解释清楚,肯定是对作品无法换回的破坏。因为每当你试图作解释或下定义时,你就用解释或定义取代了那真正的东西”。“在使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零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在装置与整体艺术中,除了造型、语言、空间、形式、光电外,还有声音、感觉、嗅觉、触摸等内容,如果不亲临现场,是无法完整地体验现代视觉艺术的全部魅力的。传统艺术正处于世纪初困惑的十字路口。当代架上绘画的魅力已远远不如盛唐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那么视觉艺术将走向何处?艺术将会在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下与当代科技结合,悄悄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代视觉艺术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

篇4

关键词:当代艺术;装饰性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68-01

一、引言

装饰画的风格大不相同,各种各样的理念、形态并存,艺术家们进行种种实验,在此局面下,图案与装饰画式的画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方式,运用地形态更为极端。在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平面化的图形、简单或鲜丽的色彩、条理的或规则化的结构被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效能,经常同哲理、隐喻、心理分析等较深层次的表现相联系,有时甚至是人的意识或心态的心脑电图式的直接的图像表露,其获得写实性绘画或其他画法所无法获得的效果。图案与装饰画式的画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方式。

二、装饰画的表现形式

(一)装饰画风格的形成

20世纪初,随着反版的现代艺术兴起及对东方艺术、原始艺术或土著艺术的新的认识和发现,装饰风开始渗入绘画艺术的领地。克里姆特、马蒂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阿尔普等人的作品是早期的例子。50年代和60年代的波普艺术拓展了装饰表现的机制。波普艺术的主旨之一是取消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界限,自然一般常被视为匠气的图案湖畔商业装饰花的造型方式即为很多具有波普倾向的艺术家所看重和运用。霍克尼、利希滕斯坦,韦瑟尔曼、菲利普斯等人的作品经常显示出很强的装饰性,装饰造型成为很多波普艺术家表达新的文化理念和追求的方式。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开始转向后工业时代或后现代,人的思想和认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自由。非理性意识盛行、权威消失、时间与空间大流通、观念艺术扩张并普遍地介入视觉艺术领域,创作与表现更为多元化,绘画与非绘画的界限、甚至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观念”,使艺术创作的机制更为复杂,更为玄秘,也使其形态与方式更为丰富。

(二)装饰画的表现形式

西方当代装饰画在延续传统油画的正式典雅的基础上,加以演变为表现出时尚、现代、无拘无束的个性,适合简约的装修风格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 装饰画的图案和样式综合着装饰、抽象、表现主义,光效应艺术、极少主义等多种元素,以规则化、装饰化的图形表现隐喻、象征和神秘,具有一种极为扑朔迷离的效果。

(三)装饰画与制作材料

传统的西方绘画以写实性的油画、水彩画、蛋彩画等为正宗,表现视觉真实效果的透视,光影明暗、色彩、笔触等是造型的基本要素。而当代装饰画在制作材料上包含了传统绘画的油彩,水彩,水粉等基础上又形成了以编织物,丙烯,石膏,综合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其中以无框油画,综合材料等为主的装饰画在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无框油画作品使传统的油画表现出时尚、现代、无拘无束的个性,适合简约的装修风格,尤其是现代风格的设计,让无框画在房间里充满活力。而综合材料绘画,是用于界定现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的绘画作品的。作品多以用套画多拼的形式,是现代装饰的潮流,由于没有了材料的界限,所以更加有助于油画创作,打破传统有框画的局限。更具原创味道,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简洁、时尚、现代。作为当今最流行的的表现形式,无框画的无拘、无束、无框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四)装饰画的题材

反映时代特征,也就是说装饰绘画的当代性。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从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交叉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在原已引进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艺术还与科技进行交叉融合,如艺术与物理、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学科的融合吸收。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面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

三、结语

装饰画是以具体的色彩、线条、形体诉诸于人的视觉,装饰画多以居家主人的审美意识为出发点,能从整体上反映居家主人的爱好,是主人身份、地位与个性的侧面反映。因此,选画装饰是个人情感的体现,强调个性。

篇5

【关键词】视觉形式 认知 教育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的创新和自我革命,大量视觉产物被创造和传播,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网络、电视、智能便携设备,内容形式是广告、动漫、电影、录像、游戏等,这些视觉影像通过媒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获得从前未有的视觉体验、通过这些影响,人们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塑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性情。视觉影像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接受信息、感受生活、陶冶情感的主导方式[1]。在社会教学模式面临巨大变革潜力的环境下,在面对各种各样,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的视觉内容,寻找并创造新的视觉形式主体来展现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型视觉艺术认知,是很有必要的。

在传统的视觉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定位传统,细化程度较高的问题,以至于导致美术专业学生知识面太窄。解剖、色彩、素描、透视、写生等成为教学实践主体,而相应地体现这些传统技能的经典之作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在大众传播的角度,往往不能从普适性方面很好的把艺术融入生活中。当然,本文的目的并不是直接针对视觉艺术教育的体制展开批判性探讨,而是从这个教育体制下所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在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的今天,艺术载体和表现形式已趋于多元多样,是融入生活中重要但不能被主动感知的一部分。现在人们不仅仅从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吸取营养,更从大众艺术、尤其是电子媒介展现了充分的视觉形式语言。我们其实在无意识的过程,确切的来说是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地结合了多种视觉形式来综合的学习。由于视觉形式和视觉艺术认知在生活层面上具有潜在性,笔者认为需要根据现代技术条件下,提出新的视觉形式范式来提供新的视觉艺术认知。

视觉形式表现为视觉艺术的形式,按照艺术史家李格尔的划分方法,视觉艺术应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雕塑、绘画、建筑以及工艺(装饰)。李格尔身处 19 世纪末,提出的工艺(装饰),今天应广义地理解为艺术设计,即包括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门类的设计。视觉形式研究的目的就是解读视觉艺术的语言。视觉形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形式和深层形式。表层形式指的是视觉形式的视觉属性,即点、线、面、肌理等要素,它是视觉形式中最直接、最明确的因素。视觉形式作为一种造型语汇,是理解和分析视觉艺术的最有力、最根本的途径。艺术家通过视觉形式,来进行他(她)的语言叙述。因而,视觉形式是艺术之为艺术的衡量标准和美感旨归。也是在教育过程产生之时给受教育者的第一初始印象。

而长期以来,大众对于视觉形式的看法深浅不一,导致在教育过程中的视觉使能出现偏差和困难,受教育者往往在理解、认知和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对于视觉形式的研究,应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内部研究即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将视觉形式与其相连的内容分割起来,使其与外部文化和环境等其他影响条件分离,作其自律性研究,但从视觉角度理解其本质和内涵,为视觉形式的外部开放研究奠定基础;相对应地,外部研究就是在内部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研究视觉形式的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探索视觉形式的形成与美感建构的关系以及艺术风格的时代特征与演进规律,以及大众对于其视觉形式的接受机制和对视觉形式的进一步应用。从这两方面着手,力图确定和理解视觉语言系统的单位及其组合的规律,为更好地实现教育过程中的统一性和教学目的提供可参考的地图和方向。

视觉艺术应为大众服务,其形式须与功能结合起来,特别是构成主义提出的艺术设计的三个维度:构成(形式)、肌理、材料,以及后期对视觉和结构敏感性的平面构成课程,都成为了现代设计的目标和大方向。视觉形式成为理解和从事现代艺术创作和现代设计的必由之路。通过对视觉形式的研究以及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受教育者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同时,视觉艺术和设计的魅力在于创新,而这种创新是视觉艺术语言的创新,即形式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有很多种,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创新。

在电子媒介冲击的时代下,智能便携设备成为视觉形式和视觉艺术的主要载体,主要体现在小型显示屏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微型硬件的不断发展。在小小的五英寸(1 inch = 2.54CM)显示屏幕面积下,目前商用技术可实现2560X1440的超高分辨率,其像素每英寸已经超过了500ppi,理论可视角度也超过了178度。正是显示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和普及为新型的教育形式带来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而在编写设备中,优秀的视觉形式设计理念有苹果公司的拟物化概念,利用与现实物体相似的UI设计带来更加易于理解,也就是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的操作学习;几年后的平面化视觉形式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艺术语言的创新,其根本目的是带动新一轮的视觉形式的更新和经济效应;相比之下,由Google公司在2014年6月提出材料设计(Material Design)则是在系统层面上的新的创新,其理念通过流畅的动画效果,展示了材料的由来,使得受众在使用过程中能理解“物”的诞生,对软件的理解则有更顺利的可引导性。

受到这些思潮的启发,结合内部性研究和外部性研究,教育中的视觉形式和视觉艺术认知应该积极从理论上步入实践。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处理艺术信息能力以及对作品评价的能力,设计不同的视觉形式承载教育内容,在视觉文化中注重指导下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笔者看来,新的教学形式应积极结合新的交互形式,除了触摸形式的交互设计外,更应放眼前沿的交互模式,Kinect在游戏领域的成功足以引起设计者的注意,体感交互是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未知性的,而有效的视觉形式应调用最具有针对性的学习领域,实现视觉艺术认知的最优化。

篇6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是以视觉图像或者影像为主要表现语言形式的一种设计形态。其基本设计形态特点以及基本形态属性也都符合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最终目的,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视觉艺术设计也受到当代设计思潮和社会理性文化意识的影响,通过感性的充满社会审美意识影响的视觉图像(影像)来满足和反映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大众审美意识和价值的需求。在当代视觉文化形态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外在的感性的视觉设计形态,来理性地反映社会文化、道德以及理想主义等精神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商业文化发展特点下,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感性满足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就其具体设计形式来说,是一种激发视觉感性,并追求直观感性体验的,集设计行为方式和视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设计形态。其设计行为和价值的基础在于通过理性的把握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需求特点,以感性的视觉图像(影像)为表达特征和展示形式,以满足当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人们的审美价值需求,其外在形式是感性的,而内在的设计行为则是理性的。在当代社会的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视觉充斥着社会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并使之达到最大商业化目的成为了商家最基本的追求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视觉艺术设计的自身理性更多地让位于设计表现对于感性的追求和表达。随着当代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视觉艺术以及视觉符号化的设计行为依靠着进步的技术,发展并促进了一个仿真世界的出现,并越来越接近于真实化,消解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距离。各种影像、图像大量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满足和促进着人们以快乐和享受为目的的视觉上的,从而导致人们沉浸在这种视觉上的带有一定暴力特点的审美情趣的出现、发展。在这种带有暴力特点的、充满着享受的视觉审美情趣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的开展和发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建立在一个淡化了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而为视觉艺术设计注重感性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此,注重外在形式上感性的表现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先决因素,而对于外在形式上感性价值的注重、探索和再研究也成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不可忽视的一点。随着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视觉仿真世界的真实化发展,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对感性体验的追求表达,原有的归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和体验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视觉和享受性感性体验的追求和需要。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充斥感性视觉体验的世界,并以此让感性力量在空间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潮流的影响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追求感性价值的同时成为了推动享受和欲望追求的承载物。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下对感性快乐视觉欲望追求,它彰显了以欲望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出场的表征。在这种以欲望和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的发展推动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不得不适应这种追求感性视觉体验的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但究其发展的本质来说,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视觉的感性表现,其审美价值过于体现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之实现,而导致视觉艺术设计内在的理性特征过于消解。从而使得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显得“毫无深度”。所谓的“毫无深度”,指的是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由于在商业、市场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无论是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过于追求视觉的享受性,过于注重设计行为表现形式的商业化和艺术化,而忽略了商业利益要求下设计行为表现形式背后的理性思维因素和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推动。例如:由于当下社会商业文化的发展,过于追求商业利益的缘故,使得地铁站这种社会功能性建筑内部,客观的社会公益性组成部分也不得不让位于商业需求,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也正是这些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剥夺和颠倒了商业化和社会公益化的主次功能地位,而导致了行人在社会公益功能和商业需求之间的选择性的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生活消费支出。也正是这种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的“毫无深度”,造成了视觉美感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而内在的理性思维和本因具有的社会主体精神的意义性的缺失。

由于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往往容易一味地追求视觉感性的冲击。人们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活动中,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信息和消费文化的意识输入,同时在对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观视中无法得到社会主体意识潮流价值发展的正确意义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在面对视觉艺术设计的视觉和感性价值中,更加容易产生社会主体意识价值观和生存意义观的虚无感。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这种“毫无深度”的,以简单的追求夸张的视觉感性价值似乎成为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的唯一的追求目标。单一化的视觉感性成为视觉艺术设计外在形式的依赖性表现因素,并被追求和放大到了极致化的程度,致使当下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深层意蕴的表达。虽然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以服务于人及社会生活目的为最终目标的设计活动,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第一要素,同时实现利益目标。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表达和呈现主要依托于以地域化、民族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特征,并倚之为整体价值的构建支撑。但是在商业消费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在特点和价值观念不得不批量化生产,在表面视觉感性和冲击力为主要要求的设计趋势下被掩盖、消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观和内在思维价值特点,以及追求商业消费利益化和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最大矛盾与问题。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想要揭示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的深层次审美价值和发展社会主体思维潮流的引导功能,就必须对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社会意识和设计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探索研究图像(影像)在视觉传播和表现方式平台等方面所能够起到更大的正面有益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深刻理解和挖掘更多的内在理性思维价值与文化内涵,以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和积极意义。只有解决好商业消费文化下片面追求利益行为误区,才能有效地找到和实现解决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之内在矛盾的根本方法和基本途径。

作者:肖剑锋

篇7

1新媒体环境与视觉艺术创新共生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变化也是促进视觉艺术创新的重要元素。首先,新媒体能够以即时性的形式来进行视觉艺术的传播和互动,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成本更加低廉。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越来越要求刺激感、新鲜感,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观众们越来越强烈的视觉要求。视觉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化认知与审美,也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与视觉艺术创新共生共存。

2打破传统设计思维

以往的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都有一种距离感。但是新媒体形式下的视觉艺术作品却改变了这种固有的模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如果能邀请大众进行参与,那么传统形式上的崇拜形式就被打破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者是硬件设备的设计,已经可以完全满足观众想要的真实感,这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比如:曾经有一部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旗的踪迹》,利用一条长达250米的旗帜,穿透了所有的展厅。利用影像传送信息到屏幕之上,让游客们触动旗帜,然后把旗帜飘动的踪迹以及游客参与的过程,整个用影像录制下来。通过这样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严禁触摸”的限制,改变了大家参观传统展览时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思维对于艺术作者来说,是一种灵感的创新,同时也是拉近与观众距离的重要手段。这种视觉艺术作品,很容易打动观众,不仅让游客感触到艺术,还零距离地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当中,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一种创造。审美标准的转化新媒体技术下的视觉艺术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标准。让人们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消遣性、娱乐性、即时性。这也慢慢成为了现代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标准。就像当初摄影艺术初期,大家都在质疑这是不是一门艺术。当大众的审美标准发生改变时,无论新媒体能否给视觉艺术带来奇妙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艺术制造者创造艺术作品的动力是不会改变的。新媒体只是带给了视觉艺术一个平台或者是一种手段,但是艺术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通过新媒体这个媒介,视觉艺术得以高速发展;数字化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更为震撼的视觉享受,逐渐成为了当前视觉艺术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将成为未来视觉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方向。

3文化消费形式的改变

篇8

关键词:现代动漫艺术;文化态势;分析探讨

一般而言,动漫艺术虚拟性是现代动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比其他艺术领域更具广阔前景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动漫艺术是以想象力和相应图像作为信息传递载体的,动漫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时间和空间对动漫艺术本身的束缚,在以时尚性艺术和思维性艺术以及视觉历险性艺术等方式的映衬下,动漫艺术的创作思维呈多样化趋势发展。本文对动漫艺术作品中的主要特点以及动漫作品观看心理动因以及动漫艺术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提高我国动漫艺术作品的质量以及制作效率提供相关合理化建议。

1 前卫品质体现与相关观看心理动因阐述

(1)众所周知,动漫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进行对其具体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对动漫艺术作品进行科技手法创作,动漫艺术中独特视听语言创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动漫艺术作品数视觉样式是通过对现实事物形态进行想象变体而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此时却也没有将整体客观对象完全摒弃,根据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我们平常通过知觉所得到的东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中其他客观事物产生联系,因为此种真实表象的表现手段并不是对相应真实表象做出完全再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常真实表象都是动漫艺术家经过具体形象感知创作出来的,并将所提取事物的特征与现实观点相对应,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对所创作出来的动漫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抽化和演技,虽然其与现实事物知觉实存并不等同,但是其基本形态和表现形式却是与现实事物相同的。(2)动漫艺术深度动因就是心理投射机制,由于内部维度感的影响,我们创作出来的动漫影响就会与实际事物比例有所偏差,对具体动漫形象做出少许改动,那么动漫形象所表达出的含义和标准之间都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写实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要想使得整体动漫形象发生改变单靠动漫形象局部变化调整是达不到预期理想效果的。一般而言,变形手法是动漫艺术创作手法中的主要创作手段,因为动漫艺术变形创作手法是对相关动漫影响进行特征变形,且这种变形创作手法是以动漫形象抽象概念为基础进行手法创作的。写实绘画是以再现具体客观事物形象为主要创作目的,而动漫艺术作品创作中的写实只是较为相对的写实,二者之间的写实程度有着很大不同,因为动漫艺术作品创作写实手段并非再现现实。所以我们在进行动漫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极力追求对动漫艺术风格样式的具体表现,高度假设心理先机是高于恒常性认知的,由于心里投射机制的影响,动漫视觉形象就变成一种动态变形式的一种形象,在我们感知到作品张力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视觉体验效果与相应动漫艺术感染力。(3)动漫艺术作品创作人员的想象力以及虚拟现实构建力是使动漫艺术穿越各类文化背景和体现时代感染力以及成为时代前卫视觉标志的重要基础。动漫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将人脑记忆痕结构中的原始表象有力的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出人们相应的想象与诉求。动漫艺术向人们展现出假设信息的存在意义并在将虚拟体验融入现实动漫艺术作品创作情境中,然后通过虚幻叙事脉络使受众全体产生虚实共存的思维方式结构。

2 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正常转型,资源共享以及流通媒介多元化是现代社会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当前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的逐渐增多是人们能够成功获取资源成果的便捷方式基础,所以基于现代视觉艺术层面上的动漫艺术更是有较强的视觉魅力与视觉想象力以及视觉独创思维的这样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受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动漫艺术也随着相应的商业潮流涌动而表现出高投资且高回报的动漫视觉样式,动漫艺术作品的产业化趋势就要求在创作动漫艺术座屏的过程中应该在与时代接轨的同时也要满足受众群体需求。欧美动漫产业化是当下全球文化产业化的重要表现特征,二者创作模式基本相同,但是日本动漫的动漫艺术风格确实从动漫故事情节中演变出来的。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也牵动着动漫艺术的发展,动漫艺术作品多元化创作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日本动漫产业是继日本汽车产业和日本钢铁产业之后的又一大国民产业,通过日本本国对动漫艺术文化产业的投资角度来讲的话,现动漫艺术作品制作投入较之前相比有所下滑,因为美国动漫产业是以政府作为支撑的,其与日本动漫产业相比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欧美动漫产业是以科技手段和视觉冲击力著称的,当前欧美动漫通过三维技术和二维动画技术的支持逐渐将其动漫产业向亚洲地区发展。

3 动漫艺术作品质量提升手段及方法

如何优化动漫艺术作品质量是我们在发展动漫产业过程中所要考虑到的主要问题,因为只有对动漫艺术作品质量进行相关优化,其才能在使动漫产业经济提升的同时也给广大受众群体带来视觉冲击享受。那么就欧美动漫艺术而言,动漫3D数码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电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漫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动漫作品精细度,其中较为独特的动漫艺术作品造型设计和动漫艺术作品光影效果都是欧美动漫艺术作品制作风格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在进行对动漫艺术作品进行创作时不应该对电脑处理技术过度依赖,因为过多运用技术开发手段会将动漫形象产生程式化固定,那么其所表现出的艺术语言形式就较为单调和空洞,同时动漫艺术创作的类型化重复制作也会给相关受众群体带来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动漫艺术作品创作时不仅对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进行应用,还应在此基础上融入视觉艺术创作以及独创思维模式创作等,只有这样才能相应作品创作中将动漫作品人文精神和动漫作品普适价值合理的展现出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动漫艺术是当前世界艺术表现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艺术文化态势是动漫行业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随着视觉文化的发挥速度不断加快,动漫艺术作为视觉文化标新类型中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也在发生演变。我们应该在了解动漫产业在各个地区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并结合动漫艺术作品创作中的相关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将优秀的动漫作品推向世界动漫市场。

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创新发展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 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 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 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摄影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联系

(一)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二)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的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四)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一)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二)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多样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一)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二)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三)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