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解决;趋势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况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计划、评价、控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报告。
(三)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二、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管理意识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管理会计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而是对企业的管理,需要较强的管理意识。目前领导者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首先,企业普遍的认为,财务会计才是会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而管理会计工作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其次,在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强。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大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薄弱,同时会计人员的素质也不高。会计工作人员是负责在实际生活中实施管理会计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和在实际中的运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低,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全面,职业道德欠缺,会计披露弄虚作假屡见不鲜等缺点,与时代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解决方法: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大力宣传管理意识的重要性,促进企业管理者加强管理意识。2、进一步改革会计人员使用的教材,完善管理会计的考试系统,并通过引进先进素材来提高会计人员的教育水平,使会计人员教育更加系统化。促进会计人员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从而教育出一批更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会计工作人员的队伍。3、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保持知识的先进性。
(二)在实际的运用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与现实中的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主要依赖的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并不相同,所以西方的许多理论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解决方法:我国的管理会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做到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次要对我国现经济水平做出合理评估,最后加强管理会计系统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系统。
(三)电子化商务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不够灵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走入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时代的高度知识化、信息化,使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很可能一日多变,而企业并不能够适应这种频繁的变化,企业要求会计信息系统随时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决策使用,会计对于这种情况的应对也不是很灵活。
解决方法:鼓励并推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实时的信息开展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会计工作需要引进先进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来处理会计信息,企业通过网络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日渐融合。作为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质量特征, 两者研究对象一致,信息资源共享,方法互相渗透,核算内容交叉,所以严格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显得越来越困难。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存在较为的紧密联系,两者相互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寻求它们在企业管理和服务中相互借鉴、应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管理和财务的双重需要。同时,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普遍运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不仅仅是可能,还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必然趋势。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的结合,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是企业通过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的信息,将运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作为重点,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帮助。并及时提供决策信息,进行具体控制,使得目标协调一致,保证目标实现。
传统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决策、控制和考评的,没有从长远的策略上考虑,忽视市场,无法适应竞争要求。而战略管理会计立足长远,纵观全局,更侧重于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外部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所以更加能够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熟悉万变的市场。
(三)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
管理会计最原始只是单一的会计学科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变成涉及会计学、管理学、运筹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管理会计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吸收和应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得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琛.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纺织经济.2012 (04).
[2]钟新桥.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02).
作者简介:
白婷(1990—),女,江苏淮安人,现就读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目标 信息质量特征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与管理会计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是根据管理会计的目标规定出评估管理会计信息的基本标准,作为管理会计选择的依据,因而它是管理会计目标同管理会计程序和方法之间的中介。
深入系统地探讨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问题,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特征体系,颇具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是基于“为内部管理人员服务的信息”而展开的。
1987年,美国新出版的由海尔康编写的《管理会计》一书,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有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注重成本效益原则等特征。
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论管理会计概念》(征求意见稿)中又提出了对提高决策者信息质量有益的六个管理会计概念和标准:经管责任;可控性;可靠性;增量性;相互依赖性;相关性。
国内研究成果
李天民教授根据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以决策为中心的共识,把管理会计的指导性原则(即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对决策有用的原则:分为首要的和次要的两类。
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原则:重要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成本效益相配比原则。
对信息用户的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公允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国内外有关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之间既有优点共享,也有特色新解。但它们亦有些共同不足,比如没有将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特色表达出来,对质量特征的描述尤显原则化、零散化等等,这既不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把握,又难于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之效能。鉴于此,本文拟对该论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尝试构建一个相对系统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以期对理论创新及实践拓展有所裨益。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化,那么管理会计的目标又是什么呢?对此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将管理会计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目标层――培植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目标层――全面提高企业的多元化职能管理效能。
围绕这一目标体系,管理会计信息应包括两个层面的质量特征,即战略层面的质量特征和战术层面的质量特征。战略层面的质量特征包括战略性、竞争性、动态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激励性;战术层面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可理解性和公允性,其中相关性又包括及时性、灵活性与适应性,可靠性又包括准确性、可核性及中立性。另外,无论是战略层面的信息质量特征还是战术层面的信息质量特征都要受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导引、成本效益性的原则约束以及重要性的壁垒检测。为便于理解,我们将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用图示予以进一步描述(见上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较现有研究成果,该设想独具一定的特色,除将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成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外,还从战略的高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亦即提出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应具备战略层面的要求,这也正是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别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键所在。鉴于战术层面的信息质量特征众多文献已有阐释,下面仅就战略层面的信息质量特征略加说明:
战略性就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导引。一方面借助管理会计这一信息系统来评价企业现行战略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参与决策职能的发挥来拟定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新战略。
竞争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有所裨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充分挖潜与创新精神的高度渗透方能实现。可以说,管理会计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中是非常重要的,将大有所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决定于管理会计在提供信息、参与决策方面所独具的比较优势,即能够提供颇具竞争性的信息。
动态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要具备动态化属性并要求管理会计本身能够动态地提供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变化为永恒主题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而企业要适应这样的动态环境就必须也“动”起来,企业各个方面各项职能都必须有动态理念,当然管理会计及其信息也不例外。缘于“动态化”所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动态化”的方式来解决,“动”的越快越妙就越有成效。
系统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层次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开放性。对管理会计信息的系统性要求主要是基于信息论的思维而形成的,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相当庞大,既包括自我经营发展的信息,又包括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以及行业的乃至整个社会的相关信息(当然这些也并非单由管理会计提供),客观要求系统性约束。
可持续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要能反映并预测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这一问题,我们也许可以从管理会计的新领域这一视角予以理解。比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这些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无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大的方面说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的方面讲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管理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特别突出信息的可持续性特征。
激励性乃是说管理会计信息要能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已逐步深入到宏微观管理实践当中,管理会计也应将这一新理念引入其中。比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分权管理以及行为科学理论融汇管理会计的创新性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对“人”这一因素的高度重视,当然激励正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目标追求。可见,激励性也应成为新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战略层面的质量特征。
参考资料:
1.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战略管理”概念自从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来,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理学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和其竞争者的管理会计数据以发展和监督企业战略”,强调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相对竞争者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Bromwich和Bhimani在一份CIMA研究报告中将战略管理会计解释为“提供并分析有关公司产品市场和竞争者成本及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监控一定期间内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战略”;而CIMA的正式术语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这样的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不仅重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重视非财务信息和与外部相关的信息”;Clarke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从战略角度提供有关公司市场和竞争者信息,同时也强调内部信息”。尽管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涉及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要素,体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战略管理会计重视外部环境,重视市场,将管理会计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环境。从价值链角度来讲,成本动因可能影响价值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外部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因素的变化,由传统管理角度即公司内部角度往往并不能看出它的好处,但它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或后端创造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市场”甚至是“市场驱动”的会计,因为市场是企业创造利润、与对手面对面竞争的场所,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视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对新的市场挑战。在此思想下,必然涉及到有关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竞争者、顾客和产品。战略管理会计要尽量获取有关这三方面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如成本、价格等)和非财务信息(如产品青睐度或品牌忠诚度等),这些信息与企业内部收集的信息一样,都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其三,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二、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
(一)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
篇4
关键词:
现代管理会计已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的“资产计价,确定收益”向“目标与控制”管理转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这些决定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其效果还不很令人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
一、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三、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那么,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应认真加以思考。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研究
一、进一步深化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时期较短,其理论研究更是缺乏完整的基础理论,管理会计的内容使人们误解为“杂乱无章的堆砌”。为使管理会计形成理论支持的体系,其理论研究内容应包括:管理会计概念、基本特征;管理会计服务对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程序、方法;管理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为了将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观念与实际应用的方法融为一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体系,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准则的制定,可以设立全国性的民间协会组织来完成。各企业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制定适合自己行业或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开展案例研究。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应注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实际经验,要善于总结提高,要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归纳、提炼,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吸取行为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成果,将之应用于管理会计学科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多种学科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合理划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管理会计的中心环节就是控制,它是一种对企业内部进行适时控制的会计。为了达到这种控制,我们需要对企业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定性划分,即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对某一产品成本的核算基础,应依据相关范围而定,不能对某一产品成本一经确定就成为法定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在某些生产环节是固定成本,但在另一阶段却又是变动成本。
二、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我们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2、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其总体原则要求是全面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要求,达到责任明确,奖勤罚懒。
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从介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入手,剖析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最后对其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了管理会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会计得以在国外大中型企业中迅速的推广与应用。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会计体制改革,会计学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造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相对滞后,并且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
(一)我国社会制度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政府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①。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仍旧处于对外国理论的介绍与引入阶段,所以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水土不服”。
(二)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偏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忽略了整体性。但是理论体系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它的全面与系统是其独立存在并推广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的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仍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并且和企业管理实践相脱离。所以,我们重复别人的多、开创性少,专题研究多、理论体系研究少,使我们在管理会计研究上难有更大作为②。
(三)学术界缺乏兴趣,实务界缺乏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
三、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建立管理会计科学并且提供一个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帮助指导下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二)加强管理会计教育
理论界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经济院校不仅要把管理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要在其他相关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力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只有让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基本认识,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未来生存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共关注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真正的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企业的自身实践。超级秘书网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完善。通过广大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⑥,相信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Roland,G,TransitionandEconomic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②潘飞等:《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会计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会计研究》,1997年6期。
⑥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于1983年1月召开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16字方针。见1983年1月22日的《经济参改》。
参考文献
[1]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计研究》,2006年02期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2期
[3]潘飞,徐健儿,张丽萍。《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10期。
[5]王建胜,朝来东。《知识经济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北方经济报》,2007年8月2日23版
篇6
Abstra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had a great impact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which made it faced more challenges, that required constant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ap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staff.
关键词:财会理论;基本特征;创新思考
Key words: accounting theory; basic characteristics; creativ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57-01
1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对知识资源的日益依赖,我们可以对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做出如下认识
1.1 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它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一切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都是知识的结晶,知识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
1.2 知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是无稀缺性的,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信息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的开发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信息已不仅是媒介,而成为商品,为买而卖以求获得利润。
1.4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而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是从事科技劳动的人员。知识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人力资源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在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以及其它方面创新的互相结合,创造性劳动才是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
2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知识经济到来,使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使企业目标多元化。当工业经济进一步向知识经济转变时,企业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应以服务于“社会本位”的最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作为经济目标。而管理会计恰恰能更有效的为较高层次的经营目标,为实现根植于知识经济社会的“社会本位的多元化企业经营目标”服务。二是“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为“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服务。三是管理会计将从“财务会计”的“二维结构”和“三维结构”转变。即研究过去也研究未来。四是更适合“知识经济资源”的研究。
3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3.1 对会计目标、确认、计量及控制体系的挑战。这是由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所引起的,知识经济的无形化即表现为投入资产的无形化,也表现为知识产品和企业资产的无形化。
在控制主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体系也必须进行相应变革。
3.2 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①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强调产品的个性化。这种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产品单一化和批量化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做相应的改革,也就是说传统的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额要求。②对收益处理方法的调整。③使企业风险处理陷于困境。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收益与风险都呈极大化特征,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新技术开发成功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巨大市场收益,开发失败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管理会计如何处理科学研究开发所造成的损失,既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又影响企业的利益。
4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创新的构想
4.1 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会计理论界必须研究新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
4.2 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由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产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种计量手段,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
4.3 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管理会计系统。人力资源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由于涉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计量等一些“”问题,它依然未纳入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
4.4 变革财务报告。现行财务模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可确认。并从传统财务报告的墨守成规中“解套”,较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的要求。
5知识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
5.1 终生学习能力。种终生学习能力,第一个层次是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基本的阅读与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完成,这是终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自学能力,即对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职业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学习达到更新的目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高效地查阅、提炼、组织有用的信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认清、解决问题,依据某些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第四层次:组织与协调、沟通的能力。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专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同时对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与其他人的协作中完成团队的目标。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战略分析
商业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中想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商品的流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上,要对基本的经营管理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利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水平。在企业的发展中,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就面临着会计和企业之间的运行规律,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主要是以商品的流通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商品的运行和流通。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快,我国在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战略上也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的发展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一、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深度不断拓展,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意愿和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大量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出现。但我国现代商业企业一直面临着国内、国外不同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一趋势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将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而为了能够取得竞争的优势,除了要关注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意图和行动外,还应对其自身的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商业管理会计战略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现有的会计制度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满足国家转变政府机关职能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促进了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地位分析
1.要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企业要将根据自身的战略进行不断的调整,不同的阶段,企业的经营战略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财务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也要满足基本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要将重点放在资金上,资金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伴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从开始的摸索,到不断的成熟,企业都要是在战略上进行基本的调整。如果到了衰退时期,就要在经营战略上进行基本的调整。从而完成企业的战略转型。
2.要符合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经营战略的根本含义,与营销战略、生产战略共同的构成了企业发展中的基本战略,并且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部署,经营战略作为决策性战略,必须要根据对手的变化特性不断的调整,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从战略的目标上来看,企业的经营战略为其他战略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符合现代企业的决策行为模式
现代企业在财务决策上行为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这样的风险,一定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商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会计,这样的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从战略需要上来看,一定要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具体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在不确定的状态下的决策,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结合具体的需要,只有决策者制定了比较长远的方案才能够提高财务战略管理的作用,在这一积极性因素下,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际与财务具体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商业管理会计可以顺利的实施。另外一种就是确定状态下的财务决策,这种财务决策模式中,所有的方案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案的概率都是相同的,这种确定性的方案作为决策者是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发生,确定方案的特征就是如此。
三、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
1.生产经营中的动态性
现代商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因为企业生存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模式,还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因此商业管理会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这样的风险下,必须要建立起与现代化生产经营相符合的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根据生产经营的动态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按照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使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的战略更加的完整。
2.经营活动的全员性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也体现出了商业管理会计的全员性,因为企业的发展中是进行纵向的管理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要共同的制定相应的商业管理会计规划。商业管理会计要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的角度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每一个阶段中都是极其关键的,激发企业每一个职工参与到商业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从全员性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
对现代企业来说,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对市场的把控,需要以战略的视角,通过商业管理会计,体现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重视企业的理财活动,将其建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经营完成理财,通过理财改善经营。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全面的支持其营战略,而其中的商业会计战略、生产战略和营销战略等共同构建了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系统,能够从全局性的视角,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并保证行动的可行性。
四、完善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战略的途径
1.建立商业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与企业的执行力和制度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商业管理会计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相关的标准,最大限度的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一定要从会计基础性工作出发,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确切的分析,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保证账簿、凭证和会计科目可以正确的被使用。在进行记账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和公司的条例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企业使用的会计账簿是有着规范的内容的,一定要按照财经纪律来保护账目和会计报表的安全性,建立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在保证企业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权益和责任,将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约束力。
2.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和内部财务审计力度
为了完善企业商业管理会计工作,一定要按照相应的程序和规定进行制度的建立工作,还要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制定出属于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样的会计制度与企业自身才是相适应的,在企业不断的发展的今天,可以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要明确企业账务管理的程序对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出现较大的错误,全面的实行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实行内部稽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在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那么现有的制度就会自行的进行纠正,也可以自动的进行检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现代企业制度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
3.提高现代企业商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与企业从业人员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业务水平正常的发挥,但是业务水平应该与职业道德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作为现代商业企业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具有到道德修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面对各种诱惑,应该有着抗诱惑能力,做到一心为公。除此之外,作为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要将创新当做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了创新的理念,那么企业是无法正常的生存下去的,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发展机会。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商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制度建立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提升自己的素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工作方法上积极的创新,这样就可以更高的适应新的理财环境。
五、结论
对现代企业来说,商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管理过程并不是十分理想。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与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不但有外部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内部的管理阻碍了商业管理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有必要完善会计准则,强化财政、证券的监督力度,重点解决现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问题,以及企业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完善、完整的商业管理会计体系,使现代企业能够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实现长足的发展。
⒖嘉南祝
[1]《商业会计》投稿须知[J].商业会计,2013(09).
[2]《商业会计》投稿须知[J].商业会计,2013(11).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学企业核心能力作业链价值链
管理会计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随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管理会计学一直存在许多重大而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应如何架构等一直妨碍着对管理会计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管理会计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主要在于其管理对象和目标的不明确。不同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内容体系。
目前在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为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在当代会计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学纳入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构建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大军老师、牛彦秀等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
(一)背景资资料
管理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标准成本系统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度的分界点,成本性态分析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因此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余绪婴)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要,作为对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学对成本的分析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内容体系
全书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本书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讨论了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
(三)我认为本教材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在内容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本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新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应该说是传统教学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师编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从环境入手,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了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一)背景资料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具有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多数大董事和经理惊恐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C,即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分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胡玉明老师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构架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讨论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主题的转变,构造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构架,并以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托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第二部分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报酬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展示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及特色。
(三)这种课程体系应该说以环境作为论述的起点,突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的方法,即采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并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21世纪的高级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采取差异化战略。孙茂竹老师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了管理会计体系。
(一)背景资料
横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在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具有潜在关系的链条。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对该价值链形成的认识使企业的管理深入到作业这一层次,使企业能够在所有环节上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价值增值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
(二)内容体系
首先将管理会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把管理会计分为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企业管理会计和只对特殊情况适用的的高级管理会计。第二层是按价值链结构把企业管理会计分为战略管理会计和战术管理会计两部分,其中将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内部价值链分析作为战术管理会计内容。第三层是战术管理会计部分将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体现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章节上可以分成理论部分包括理论框架和价值链分析原理、价值链分析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决策分析包括品种决策分析、生产组织的决策分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服务管理决策分析、人力资本的决策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管理会计报告和业绩评价。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学 企业核心能力 作业链 价值链
管理会计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随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管理会计学一直存在许多重大而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应如何架构等一直妨碍着对管理会计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管理会计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主要在于其管理对象和目标的不明确。不同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内容体系。
目前在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为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在当代会计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学纳入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构建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大军老师、牛彦秀等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
(一) 背景资资料
管理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标准成本系统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度的分界点,成本性态分析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因此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余绪婴)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要,作为对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学对成本的分析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 内容体系
全书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本书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讨论了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
(三)我认为本教材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在内容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本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新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 前沿的角度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应该说是传统教学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师编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从环境入手,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了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一)背景资料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具有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多数大董事和经理惊恐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C,即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分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二)内容体系
胡玉明老师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构架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讨论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主题的转变,构造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构架,并以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托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第二部分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报酬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展示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及特色。
(三)这种课程体系应该说以环境作为论述的起点,突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的方法,即采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并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21世纪的高级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采取差异化战略。孙茂竹老师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了管理会计体系。
(一)背景资料
篇10
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其效果还不很令人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
一、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三、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那么,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应认真加以思考。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研究
一、进一步深化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时期较短,其理论研究更是缺乏完整的基础理论,管理会计的内容使人们误解为“杂乱无章的堆砌”。为使管理会计形成理论支持的体系,其理论研究内容应包括:管理会计概念、基本特征;管理会计服务对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程序、方法;管理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为了将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观念与实际应用的方法融为一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体系,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基本准则》。管理会计之所以在我国企业界得不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会计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核算的游戏规则。准则的制定,可以设立全国性的民间协会组织来完成。各企业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制定适合自己行业或单位的具体招生方案,组织有关管理会计和实践操作的研究工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必要素材。
三、开展案例研究。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理论研究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应注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实际经验,要善于总结提高,要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归纳、提炼,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吸取行为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成果,将之应用于管理会计学科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多种学科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合理划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管理会计的中心环节就是控制,它是一种对企业内部进行适时控制的会计。为了达到这种控制,我们需要对企业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定性划分,即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但是我们在对这些费用进行划分计算产品成本时,既要考虑成本组成的固定因素,也要考虑可变因素。对某一产品成本的核算基础,应依据相关范围而定,不能对某一产品成本一经确定就成为法定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在某些生产环节是固定成本,但在另一阶段却又是变动成本。
二、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我们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技术测试,并且发现执行差异随时修正后,才能作为标准成本,否则,可能使企业员工产生不当的行为。
三、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其中,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模式没有固定形式,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科学的责任目标必须满足的原则:责任目标的可行性;责任目标的明确性;责任目标的可控性;责任目标的激励性;责任目标的整体最优性。
2、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其总体原则要求是全面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要求,达到责任明确,奖勤罚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