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提升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自我提升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自我提升教学能力

篇1

一、应该明确自学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概念,即明确“自学能力”这一概念。所谓自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思想,明确他们自己的任务,根据自己的能力高低来确定所适应的学习方法。其次,要明确要求,就是通过具体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眼看、耳听、手动、心想”这四条是养成自学习惯、达到自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应了然于心中,付诸行动见实效。再次,要明确益处,也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学能力是学习其他能力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等于手中拿着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可以终身受益。不仅仅在体育方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培养自学能力,应着重指出的是:只有师生共同明确目的,相互配合,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应该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1.学生应该多观察

不是泛泛地看、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带要求看。只有观察要点,才能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要点,也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其动作要领。

2.学生应该多思考

思考与学习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设疑,引导学生以课为中心,以集中思维向发散性思维发展。

3.学生应该多练习

体育教学特点之一,就是必须学生参与,亲自参加进行身体练习。如果光想不做,光看不练,要想掌握技术动作,学会体育项目,哪怕是最简单的体育项目,那也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在练习的点滴成功中体会到快乐。我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练习的“百遍”,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动作要领,熟能生巧了。

4.应该多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指导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已掌握的动作加以总结、归纳,然后由学生去概括重要的技术原理,由学生去把简单的技术动作串联成复杂的联合动作,由学生去把简单的技战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三、灵活把握主要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采用灵活方法

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映切合体育课改思想,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教材的教法,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认识和运动兴趣。练习时的分组,采用性别分组、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以安排新游戏。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快乐和笑声。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给予分组指导,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调动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提高了课堂的氛围。

四、应该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

篇2

一、明确自我评价意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学生品德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品德行为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它是将外界的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重要环节,是品德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成功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和明确努力的方向,获得亲身体验,就会不断增强这种评价的动机,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增强自我评价意识,释放自我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而不能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钱该怎么花”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教材这部分的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爸爸妈妈是怎样挣钱的?(2)家里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3)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是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满足呢?

在课堂上,教师特别针对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一位同学很委屈地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溜冰鞋,可妈妈说太贵了,不给买!”有同学马上打抱不平,说:“你妈妈真小气!”也有同学说:“大人不让买肯定有大人的理由,溜冰鞋又不是必需品,我也没有溜冰鞋呀,没必要难过呀!”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适时加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买东西时应学会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家里用的油、盐、酱、醋、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是必须花钱的,自己的玩具、零食等东西,如果超过了正常需求就是一种浪费,是可以不花的。这时,想买溜冰鞋的那位同学低着头,我抓住这一时机,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轻声地说:“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我错怪妈妈了!家里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钱,我只考虑了我自己。”我带头鼓掌并表扬他:“你长大了!”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消除了学生不愿意评价自己与他人观点的顾虑,增强了学生愿意评价的意识。

三、创造宽松评的价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结果性知识往往要多于过程性知识。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思想教育的本质意义。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学生会学、爱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授人以渔”的教育境界。

2.精心创造宽松的课堂评价环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学生有疑问却又不敢问、懒得问的现象。笔者曾经就这一现象在班上做了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存在胆怯和自卑的心理。而这些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是学生敢于评价的前提。

篇3

关键词:小组学习;读题审题能力;高效课堂

常州市新北区各学校在区教研室打造“高效、清晰课堂”理念引领下进行课堂板块式三串教学设计改革,成果令人欢欣鼓舞。小组学习正是为课堂教学走向更高效进行的又一重大教学尝试,各学科逐渐体会到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体会到高效小组学习对读题审题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与帮助。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学习提升读题审题能力进行粗浅探讨。

一、小组学习提升读题审题能力的功能和优势

小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能积极参加学习,参与知识建构,强

调大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成长、素养提高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学习明显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大部分被动学习的学生因必须完成小组学习中被分配的“任务”而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从最初的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2.通过小组学习帮助学困生转差并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学习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通力合作,互相帮助,能有效弥补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个体发展的机会,学困生在平等参与教学的氛围下能更深入地融入课堂,并在优秀学生的影响力下达到转差的目的。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并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多得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获得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并能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学习为每位学生学习提供了成长的舞台和契机,能满足学生获得友谊、互助学习、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完成学业等多种需要。同时小组学习也能发挥传递教学信息、共享教学资源、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功能。

5.促进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首先,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各小组成员的年龄、学习经验、思维水平等各不相同,通过共同讨论、信息交流、共同分析等形式研究所学内容,不仅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能加深对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切实提高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其次,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还需要解决几个实践性问题,即如何去设计合适的小组学习的模式?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学习?如何评价和改进小组学习?如何真正提升学生读题审题能力?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真正让小组学习发挥出最大化效益。

1.选择适合小组学习的学科或学习课题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每一次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小组学习,必须把握好开展小组学习的度,提前设计好小组学习中开展各项活动的方式,才能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势。

2.不同学习小组的形成

分组涉及诸多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都必须在分组时加以充分的考虑。

(1)按学科分组。

(2)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5人较为合适。

(3)分组方式。小组的形成以自由组合、自愿参与为原则,兼顾到优等、中等、学困生的合理组合,并尽量保证各组能力水平的平衡,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4)组长的产生。既要民主推荐,又要竞争上岗。组长负责完成对小组各成员实施管理、组织、监督、角色分配等任务。

3.小组活动如何通过反馈和评价提升读题审题能力

小组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情况如何,都需要我们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绩进行评比和展示,如,组长述职、组间互评、模拟演讲等方式让全班学生分享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又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学生在充满乐趣和竞争的整堂氛围中主动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运用板块式三串打造高效课堂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核心要素都是围绕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最终都需要课堂来实现,那么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我们变革的尝试之一。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有关小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才能让小组学习真正发挥出他应有的实效和功能。

篇4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对美术教学没有什么兴趣的话,那么教学的效率很难得到提升,教师教学时也没有什么动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常常觉得班级内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给自己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针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教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例如在进行“风景类鉴赏”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的小花园里进行观察,让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美。综合以上两点来看,要想在教学中提升美术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就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对初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它创建美术教学的情境。举例而言,在进行“春天的畅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不同地区春天的景象,在教学的时候播放给学生,既能创建教学情境,同时这种形式也能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方便学生更好地对春天的景象展开联想。另外,多媒体具有可永久保存性,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完教学的内容之后,可以把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下载复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无论是文化课还是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都是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让学生讨论造型的要素有哪些,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要素等等,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对教材上的作品进行探讨、总结,最终大家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本身的重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辅助教学。

四、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评价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善评价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样美术的教学水平才能提升。首先,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单纯地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是要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如何改进,这样学生能准确地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其次,教师也可以采取游戏化的评?r形式,让学生匿名交上自己的作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综合素养 原因探析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74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多年招生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生源困难,素质不断下降,职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难度日渐增大。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搞好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中职学生素养等不足原因探析

中职学校学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厌学情绪严重,有很多不良的性格情绪等。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上的缺陷是形成不良性格的内部原因。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目前,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普通高中输送人才,而没有兼顾中职的需要。而陈旧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导致学生不良性格的根本的原因。我国目前的部分中职学校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实际需要,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由于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较高的主观要求与学生较低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教师辛苦,学生受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提升中职学生素养的措施

在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素质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想办法去提升,但是,我觉得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一)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进高中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连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都掌握得不是很好,他们对于如何学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入,作为人类进步标志的系统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通的基础教育,学习将成为每个人一生的需要和过程。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了中职教师很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学习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二是举办学习方法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进行自我学结,将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效率就是生命”。要培养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有科学的时间观念,注重效率。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收集各类信息,从事适当的社会活动,并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看成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手段,要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总之,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总结,并将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讲究一定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鉴于中职学生身上诸多的不良性格和情绪,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一定要在中职学校认真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得到保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劳动中遵守职业道德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等等。

篇6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探讨如何提升高校美术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质量 文化艺术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可以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在完善人的整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学受到重视。在美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为此,本文对如何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一、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艺术修养。另外,要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培养全面性人才的角度出发,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感悟和反思。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控制能力。

1.提升美术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认知能力包括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认知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设定;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根据教学环境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判断。同时还要对教学大纲、教学课标有一定的分析和领悟能力,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和判断。

2.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等进行组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整理、优化组合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才可以保证美术教学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果。[1]

3.提高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教师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预先准备;其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做好课中观察,努力进行教学改进;其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

(三)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课堂知识,以及没有掌握的课堂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对其进行课后辅导,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2]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地寻找教学评价方法。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帮助其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手段,让教师在反思中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教师在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鉴定能力,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

(四)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情感在教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智力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影响人的思维。美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让情感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情感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3]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的演示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一种亲切感,在美术教学的演示教学中,教师要熟练地运用各种美学技巧,将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通过视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美术创作技能,学会欣赏美。比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将剪纸艺术创作一步步地展现出来、利用实物进行美术作品展评等,这些方法的重点是为学生指明美术课堂学习的方向。

二、从学生的角度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在美术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美术创作大多是进行临摹,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面入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学生的美术创作形成草稿,教师根据学生的草稿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修改,让其学会写生,同时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良好的示范教学可以从审美和欣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通过鼓励、启发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美学欣赏。欣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在有了学习动力的基础上,美术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容易获得成功。在美学欣赏中,教师要在课前将绘画作品准备好,这其中包括各种艺术类型,比如浮雕、建筑构架、工艺品、油画、装饰画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乏味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4]同时在学生绘画练习时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对周围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将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加到绘画创作中。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高绘画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地掌握学习内容。

结语

提高高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是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从不同角度入手,以此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小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10).

[2]徐明煜.对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传承,2010(9).

[3]吴日金.浅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1(2).

篇7

“双十”活动建设标准(注:这十个方面既是十个重点问题,也是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1、在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大特色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申报学校要率先落实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并积极探索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教师与学生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创新、师资合理配备、学分制管理等。

2、在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索方面有成型做法。

让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申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发展需求组成不同层次的班级,重点在学科(也可部分学科)教学领域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各方面体现出差异;也可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实行班内的分层次教学,加强分层考试、分层作业、分层任务、不同目标要求的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3、在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有成型做法。

在办学行为规范之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实施,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发展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申报学校要在如何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如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上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4、在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学生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活动是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科教学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提升。申报学校要研究规范办学行为后,根据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相对增加的实际,如何科学安排与管理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如何根据学科教学需要,通过学科社团活动,实现学科教学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提升。

5、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中有成型做法。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另一个亮点。申报学校要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际,设计课内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

6、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有成型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新形势下确保学生学习高效益和教育教学高质量的重要教学管理策略。申报学校要在新形势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应该采取哪些培养形式,应该采取怎样的工作推动机制与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针对学生实际,应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等。如何让学生能够有计划地科学安排自习时间,使自己的学科学习延伸、拓展、深化;如何让学生的闲暇生活过得更充实、幸福、有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对生活有规划,对成长有追求,对人生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等意识的形成,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自由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觉。

7、在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方面有成型做法。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申报学校要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阶段性监测内容、方式及评价机制;如何采取学生选课、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逐步完善与新课程要求及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8、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成型做法。

申报学校要根据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导向与激励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适合本校实际、与新课程要求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与评价办法。通过评价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奖惩性评价,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引导教师立足岗位,自我培养,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在先学后教原则指导下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流程,探索高效课堂方面有成型做法。

申报学校要以课堂为核心,主要针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的课堂结构的构建,课堂的前后延伸及预习学案、课时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使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考试检测等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重点研究探索具有普遍性的优质高效教学流程,凝练升华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8

我们该给学生怎样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快乐而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呢?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考查学科,老师如何让学生不再旁观?如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如何提升学生课堂中的“幸福指数”?而这些通常是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师思考的话题,更是许多老师要研究的课题。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当今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信息,而是自我发展的信心,缺少的是可持续性学习能力,更是心中的进取心。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我校朱华忠老师的“逆转课堂”的重点在“三个逆转”:1.逆转“教学”关系,以学为主,教为辅;重点研究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课堂的精彩不在教师而在学生。2.逆转“教书育人”的关系,以“育人”为主,“教书”为辅,成人先成才。3.逆转“师生”关系,“生”为主,“师”为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配角。

“逆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上课,每节课都有6个学生当老师来完成。基本流程是先确定学生小老师、小老师独立备课、老师指导审阅、学生小老师上课、老师画龙点睛地点评和补充等环节。

以逆转课堂促学生可持续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更新一些教育观。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仅仅是教书吗?要不要育人?如何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传统观念下的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教师往哪里导,学生就往哪里走,学生是被老师牵着走,而不是主动去寻找。这样的教学,到底有多少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地发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教师,不能把学生往独木桥上牵。其实,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不是试题的解剖机器,不是答案的传声筒。

课堂,学生主角,教师配角,是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舞蹈,是学生自我创造、快乐体验的家园,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自信、收获到自我成功的快乐。

教学,不要俯视学生,要平视;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来;不要揠苗助长,而是精雕细刻。要耐心倾听“拔节”声声,做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转自卑为自信、化无为为有为、变旁观为参与、化无动于衷为怦然心动。

逆转课堂的教学,就是快乐体验、互动生成、价值内化的过程。教学就是一场演出,教师和学生都是演员和导演,转被动的依赖为独立自主,化无为为有为,变旁观为参与,美化心灵,以学生的快乐指数和自学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奏响学习生涯的感动和快乐。教学的精彩不在教师的预设而在学生自我生成。

逆转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就兴奋起来,课堂就活起来,能力就携带着智慧进来。学生个个是天才,个个都能够在教材和学习内容中找到不同的知识点,个个都可能“狡猾”地去创新。对于学生,教师要有“三给”意识:给他们一些自由,他们一定会快乐;给他们一些机会,他们一定很精彩;给他们一丝阳光,他们一定很灿烂。

教师,不是给予知识的多少,而是方法和情感的投入多少,是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如何做有用之人,要给学生快乐的活水源头,要培植学生的快乐符号。

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必须“四给”: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磨练;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舒展。

以逆转课堂促学生可持续学习,有几点收获:

1.“以逆转课堂促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关键在逆转课堂,教学的精彩不在教师,在学生本身。教学,就是快乐体验、互动生成、价值内化的过程。课堂,是个性释放、自主学习、自由展现、主动探究的乐园。课堂是快乐的舞台,教学是心灵的舞蹈,教育是配乐的诗篇。逆转课堂,让能力携快乐一起演出,以雕刻学生美好记忆。

2.“以逆转课堂促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实践证明,“逆转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三个是否”:学生是否有展示的欲望,是否学得快乐,是否有成功的喜悦。

3.“逆转课堂”,就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我也行,我一定行”,就是让能力携快乐一起演出,以书写学生的美好记忆。逆转课堂,给学生自由的天地,学生一定还你一个精彩;给学生一张白纸,学生会给你不同的画卷和色彩。

篇9

自从我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推行了“二加四”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二”是指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教学案和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知识巩固案),“四”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和评价提升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推行了“四案教学”,即预习案、教学案、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目的是使教师由原来的如何备教学转变为如何备学生,由原来的备教学过程转变如何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案结合,环环相扣。如何备好语文教学预习案是语文教学四案中的关键,也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活动的关键案。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的质量。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教学常规检查来看,得到了一些体会和看法,以试读者,敬请指教。

一、语文教学《预习案》的作用和内涵

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否动起来关键在于学生的预习活动,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导学的质量。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有备而来(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难点而来),在语文课堂上他们的主要活动不是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因此不害怕回答问题,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不开口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而来,语文课堂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难点,这些难点和问题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教学目的和解决的教学重难点,而真正地巧用预习案在语文课堂导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先学后教(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回去自学、课外自学、课内点拨)、以学为主(语文课堂上基本是学生汇报发言,老师适时点拨)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的。

二、语文教学《预习案》设计构建方案

1.《预习案》的结构:

预习的目的、预习内容、预习检测、预习疑问、预习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但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预习的目的:同时也是预习的过程,每一个预习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的内容不要太复杂,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②预习的内容一般是学习这一课程内容的开始部分,并不要求将这一课程学习内容全都练习一遍。

③预习要求在预习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其预习深度如何掌握。

④预习疑问即就是学生在预习时要产生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设置成表卡的模式发放学生。

⑤学生预习的收获成果在后面语文课堂导学时要全部运用于学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上。

2.怎样设计预习:

①预习的目的:引发学生知识冲突。其一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是了解学生能独立从教材中学会多少知识;其三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语文课堂上来。

②预习的形式:重在强调引导,就是学生通过某种途径去学习。其一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以思考题、表格和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知识。

3.预习的类型:

①知识回顾型:编写复习小题,难度中低档,重在巩固已知识,为新课教学作知识铺垫。

②教材辅助型:依据学习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用问题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手实验,先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明确、具体,难度适中,要具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启发性。

4.预习自我检测:

①检测目的:学生已学的知识学会了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多少?疑问能够通过检测搞清楚了吗?

②检测内容:与本课的重点难点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易混易错点。

③检测要求:时间要控制好,难度要控制好,题量要控制好。

④操作要求:预习与相应的自我检测题一一对应。

5.我的疑问:

即学生课外学习问题生成,最好设计成表单格式。主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生成五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我提出了哪些新问题?需要交流的问题是什么?

6.预习自我评价:

即学生给自己的预习活动打分。评价自己通过独立预习能完成的学习量。

三、语文教学预习案实施成效

1.预习案的正确实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达到位后,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从而自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因为学生是带着问题和难点来,这有利于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才有素材,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表见解和合作解决质疑。

3.课外预习阶段的完成,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促使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导法和学生的学法,让教师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编写预习案、如何设计预习题目、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让学生带回问题、如何预习目的、如何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等一系列课题。最终达到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

四、疑问和困惑

1.通过预习,能不能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综合、操作和实验等能力,有的学生在预习时会失去针对性,故意把要解决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就会失去针对性,带回的问题就显得失真和虚假了。

2.在设计预习案时,教师的切入点是否完全按新课的难点和目的进行,如何正确地把握预习的度和量,值得深思和探讨。

篇10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提升自我认识

综合实践课是相当典型的校本化课程,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学校。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经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课注重实践这一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来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从这一方面来解读综合实践这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课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一门开放性,生成性较强的课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教师教学态度。

一门课程放置到教学活动中,必定有其开设背景和教学目的。综合实践课是通常所谓的“副科”,其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因此,这门课程往往容易被科任老师所忽略和不重视。而且,在某些学校,老师甚至会认为“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只是侧重于语数英等主要科目,那么过多的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无关紧要的‘综合实践课’上,未免有些不合实际。”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综合实践课在常规教学上往往无法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一名单单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是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的。而综合实践课程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因此,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单单“依书教学”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深入研究,在体现教学理论和现实操作上下足功夫。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引导者”端正态度,这一门课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更多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才。

二、积极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往传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对这一门课产生了“抗体”。有个别学生这么认为:“综合实践课的成绩并不重要,上这门课还不如让老师多给我们些时间写作业。”从学生的反应中能显而易见的看出学生对综合实践课已丢失了兴趣。但这是否是这一门课程自身出现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其根本在于执教老师未能充分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未能深层次地挖掘课程的丰富内涵,所以才让学生面对这一丰盛的“实践”佳肴而尝不知其味。

那么,要让综合实践课程扎实的开展,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是一大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课程开设中,应该适时让学生走出以往教学的狭小“空间”,多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同“人”进行多方位的接触。这样,教学方式“新鲜”一些,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多了一些兴趣。例如:在教学“植物王国”这一课时,我选择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操场、植物园,去看看各种不同的植物,让学生和这植物的大千世界零距离接触,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明显多了几分热情。

倘若学生兴趣高涨,那么老师无疑在这一门课程中也就会找到更多教学的动力。那无疑学生就能够学到更多,锻炼到更多,认识到更多。

三、重视课堂多元化教学。

综合实践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还不是很娴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摸索。只有做到多实践,多总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关系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我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该目标中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各种自主参加活动的条件,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