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精神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企业精神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企业精神的理解

篇1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立企之本。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应只重视员工的物质激励,还更应关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追求。在物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需要就会变成主要需要。满足这些需要,能更持之有效地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和作用。

相对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精神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企业必须强化和完善精神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员工精神激励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企业精神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个别企业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企业忽视精神激励,员工的能力和成就得不到认可,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员工的归属感不强,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引发组织内部矛盾冲突,影响企业的稳定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把员工看作管理的对象,对人才的开发、培养和激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精神激励效用的显现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常常忽视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面精神激励的作用。

2、精神激励对象不明,方式陈旧

企业在精神激励方式的运用上,没有进行各层次需求的调查研究,精神激励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如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员工,企业只是口头上加以表扬,而没有给予在企业中相应的地位;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年轻员工,只是在私下加以表扬,而没有给予相应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企业认为评先进、授荣誉和作表扬就是精神激励,没有对精神激励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3、精神激励缺乏科学标准,存在不公平

“中国在建国以后的三十多年中,企业的激励措施一直在精神激励(包括政治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极端之间徘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美国学者林德赛语),精神激励缺乏科学的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一方面是分配不公平,员工工作好坏与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搞“平均主义”,挫伤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程序不公平,企业里裙带关系复杂,决策过程不透明,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不满情绪强烈。

三、相应对策

1、精神激励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

员工不同的受教育背景、不同的心理结构、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工作层次,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需求结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要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制定个体不同的精神激励方案,采用不同的精神激励方式。如:年轻员工自我意识较强,企业就要多赋予这些员工挑战性的工作并适当的授权,使员工感觉到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企业就要多关注其工作兴趣、工作条件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

2、要建立公平的精神激励机制

精神激励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公平公开的原则,激励制度要为广大员工认可和接受。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并且要和考核制度相结合,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精神激励的实施要客观公正,否则,会削弱激励制度的权威性,影响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树立用人所长,能者居位的观念。要尊重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3、注重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巨大的激励力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是所有人追求的理想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要较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轮换,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使有能力的员工担任责任更大的工作,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要积极为员工提供和创造能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他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才能,增强自身对工作挑战的能力,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

4、提供晋升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

员工在现行工作岗位上取得较大业绩时,企业应赋予他们更高级别工作岗位,使其获得挑战自我的机会。

为员工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促使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让员工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施展才华,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激发工作动力。

篇2

据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95%的民营企业、80%的国营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但是90%的民营企业、95%的国营企业却不知道企业文化力的概念。目前只有2%-3%的企业对文化力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和建设,真正达到良好效果的不到1%。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企业的文化力呢?简易的理解就是把企业的文化建设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一、老板文化——企业文化力的基础

《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美籍华人博士忻榕指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文化取决于老板,尤其是创业老板,不仅在中国,西方也是如此。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力就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文化,这个时期企业老板或创业者在企业的决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例如万科王石的理性赌博带来了超前的制度设计;华为任正非的“君主立宪”使得权力结构半开半锁;联想柳传志的大刀削藩化解了四次分裂;海尔张瑞敏的权力神化下的隐忧;长虹的强人政治独缺纠错机制等等,这些老板的文化思维和行为风格界定了企业文化初期的形式,也是老板个人能力的一种展现,基本上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文化风格。我国90%以上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文化现状就是这样。企业的文化力只是一种朦胧而模糊的雏形,没有人去注意或研究它,只是觉得老板能把企业做好,老板的能力强,大家就在他的影响下,向他学习或模仿,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有的创业者学历并不高,这种现象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中不在少数。应该说只以学历论文化的观念是片面的,甚至说是错误的。实践出真知,一切文化都来源于实践,学历的高低只决定了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多少,相反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从实践中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这些创业者成功的共同点是:超强的意志、旺盛的精力、果敢的决断、独特的创新、迅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约而同地遵循了同一种路径:文化决定思路,思想决定未来,文化力决定竞争力。也正是创业者的这种老板文化奠定了企业文化力的基础。

对于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和老板文化,有人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企业家好比林子里的鸟,林子很大,形形的鸟叫声唧唧咂咂,大多在林子里觅食,只有少数的鸟仰天长啸,飞得很高。那些为数不多的、能够展翅高飞的企业,一定是注重了企业文化力建设的企业家。

二、老板精神——企业文化向企业文化力的演化

老板文化的沉淀过程,也是老板精神的形成过程,老板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向企业文化力演化过程的衔接,有什么样的老板精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老板精神的形成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老板必须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从实践中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或者说是价值观体系。这理念不仅要具有时代的特色、行业的特色,更要求带有企业的特色和企业家的个性,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只能从企业的实践,从企业家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

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8万员工,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齐声朗诵公司的“七精神”,即“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这“七精神”构成一种独特的价值观体系。而这样一个价值观体系是由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后,以理念的形式,升华为一种企业的精神,然后注入到每个成员的精神中,使大家愿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国创建于1874年的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经百年而盛名不衰,与其独特的经营观念有关。其营业厅高悬的“戒欺”横匾,写着“药业关系生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正是胡庆余堂在行业中争雄的诀窍,也是该企业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这也是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色彩,是企业的精神之所在。

第二,老板要身体力行,忠实地严守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老板的行动,对下属成员起着无声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老板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从而使广大员工也关注价值观体系的实现。有个公司以服务作为经营的宗旨,公司的董事长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强调服务。你从来听不见他谈论产品,他总是谈论客户。甚至连平时的用词都非常注意,他经常说:我们不是“认资产为中心的企业”,而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我们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服务”。

这种企业领导以身作则的贯彻理念,实践企业精神的方式对企业文化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力形成的初期,榜样楷模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力形成的第一要素。

三、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力的雏形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领导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也要求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及各种发展理念,来组建自己的团队,统一服务于企业的共同经营目标,使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规范力。

一个现实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与产业文化等交相作用的结果,企业家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些去建设某种“理想国”,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务实、实用、有内涵,要形成价值观,形成环境,力戒口号化。更不必按图索骥,非要按某本书或某位名人谈话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够用之于无形,见效于实际。进一步说,就是企业文化力是工作中能够体会得到、见得到、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玄学。这也是企业文化力的显著特点。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力的效果。

四、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力的初步发展

企业精神与老板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是企业文化力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但老板精神仅仅是企业文化发展期的表现,而企业精神的形成则是企业文化的高级表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是企业文化力的初步发展阶段,也是企业利益于文化力的开始。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不但能对内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外也能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企业日益成为社会重要细胞的今天,企业精神实际上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精神将成为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优秀的企业精神形成以后,企业的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相当完善的考核、培训标准和流程,基本上完成了从物质行为、制度行为到精神行为的转化,也就是企业文化力的初步发展和表现。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不能及时形成积极向上的有特色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力建设的重要因素,而优秀企业精神的形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企业精神体现以人为中心。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人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内,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树立起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只有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才能齐心协力渡过难关,企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且也是企业共同的创造者。要以客户为中心,关心用户,时时处处为用户着想,了解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愿望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

2、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协调一致。企业的价值观,对员工来讲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它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是否一致,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优秀企业精神的标准。

3、企业管理形散而神不散。企业精神的形散而神不散体现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就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法则。所谓软管理是指依靠企业精神的感召和影响而开展思想工作,培育共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而硬管理就是企业具有铁一般的执行力,按章办事。科学的管理是要求刚柔相济,软硬结合的共同价值观和铁的执行力。都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执行力是强制性的、硬的,但它们要靠企业精神和共同价值观来自觉的执行和遵守;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是非强制性的、软的,但其形成的群体压力和心理环境对员工的推动力是不可抗拒的、是硬的。软环境保证执行力,执行力强化软管理,这就是软硬管理结合的辩证法,也是企业文化力的表现。

篇3

关键词:工会;新形势;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071-02

工会是维护员工权益,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活动的组织,它不仅代表着员工最根本的利益,而且能够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员工愿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最直接交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在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过程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文化的建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壮大,就必须要求企业建立起一种职员共同认可的信仰和价值观,所以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让员工产生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而且要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例如海尔集团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又如黑龙江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有着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形成了以“吃苦耐劳”为核心的良好企业文化,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员工,比如“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虽然不少企业不断的强调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企业本身并没有真正透彻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是将企业文化的含义停留在表面上,认为组织某些活动或喊喊口号就算是建立起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是蕴含在员工血液内部的行为规范。按照官方解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按照理解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广义企业文化和狭义企业文化。广义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狭义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所形成的独特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另外,企业文化又有独特性、继承性、相融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的特点。

2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主要作用是维护员工的利益,面向的对象是员工;企业文化要在员工身上显现,要求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即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由此可见,工会和企业文化有着共同服务的目标——企业员工,工会有义务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饰演重要角色”,充分利用本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2.1 工会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传播方面有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灵魂指的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对员工的内在行为有着约束作用,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指南,而且企业精神为员工工作提供精神上的动力,是员工思想上的“管理机制”。企业精神不仅对员工提出思想上的要求,而且不断的逐步向员工渗透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企业宗旨。工会在培育企业精神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会可以从实际出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掘企业精神。工会还可以在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发掘那种支持企业发展的优秀品质,将决定企业精神面貌的传统总结出来。然后,将这种优秀品质、精神面貌提炼升华成简单的口号或者标语,最后工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精神,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内在动力。

工会不仅在企业精神的培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企业精神的传播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工会本身的特点,工会在日常的宣传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工会可以编写《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守则》,一方面可以约束员工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道德情操。此外,工会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采取新颖的方式或者独特的宣传方式来宣传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比如制作企业画报,文艺创作,设立黑板报、展示橱窗等等,或者横挂条幅,让员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企业精神,时时刻刻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大庆油田每年都要举行文艺节目,联欢晚会,增进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宣传企业文化。

2.2 工会可以凝聚员工,对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工会最贴近员工,最了解员工,最清楚员工的愿望和思想,而且工会中不少人员就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工会代表员工最根本的利益,而且对员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将员工凝聚成“一股绳”,进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工会发掘、传播、培育企业精神,当然对企业文化也有着导向的作用。工会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舵手”,引导员工去接受理解企业的内在精神面貌、职业风气,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企业文化成为员工工作进取的一种动力,为员工的工作指明一个方向的道路。工会应该深入员工内部,及时了解总结员工的思想和愿望,然后在企业文化推广的措施上作出积极的微调,让员工知道企业时刻注意着他们,让员工产生“企业即我家”的精神认识,极大的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反馈给社会更多的回报。

2.3 工会在建设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文化方面有着重要

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共进,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工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企业文化也是需要自己的不断巩固和强化。工会在企业文化的强化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让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管理力量。企业本身也应该强化自我的文化意识,将工会的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在企业和工会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在强化企业文化方面,工会可以“大展拳脚”,比如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建立奖励制度。工会要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把企业福利、文化思想心理的教育,都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强化中来,不但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而且可以加强外在引力。

2.4 工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工会要明确的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员工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创造者,而且是企业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工会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充分运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和载体,让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的认识上形成一致见解,自觉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贡献。不同的单位、部门或都设有工会,各部门工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树立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单位内出现有损企业形象的现象时,工会应该及时教育做好教育与疏导,及时让员工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重塑对企业的崇敬与信赖。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方向,而且要审时度势,要落实到位、抓实际,重视实际效用。

3 工会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①工会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归根到底,企业文化面向的对象和显现方式都是以员工为对象的,所以工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员工从内心身处认可企业文化内涵。工会还应协助配合组织部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加强马列主义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工会要将企业的管理信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为人民服务”,营造热爱工作、诚实守信的企业氛围和职业风气。工会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鼓励员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专业技能。员工在企业文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所有的企业文化建设都要围绕“人”来进行。

②工会应该加强民主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的作用是导向和控制作用,归根到底,企业文化还是需要员工亲自参加进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比如员工民主的参与到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来。工会可以组织一套整体的全方位审核制度,及时监督和通告企业决策。建立民主自我管理组织,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的作用是监督维护,让员工的自我管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企业文化可以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人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工会可以实施企业形象工程,培育企业特色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反映,例如经过多年的沉积,大庆油田已经将“吃苦耐劳”的企业形象深深的印入了所用员工的骨髓中去了,“吃苦耐劳”已经成了所有大庆人的标签。工会应该在企业形象上面多下功夫,然后根据企业特点培育企业特色文化,比如有的企业历史悠久,创始人有传奇经历等。这些不但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大有裨益。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潜力,更加深刻的了解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 结 语

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性和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工会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加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企业前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工会不仅要在常规的途径中发掘、传播企业文化,而且要有创新意识,不断丰富宣传途径,让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助力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红.工会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2009,(6):1-2.

[2] 田玉环.谈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J].工会博览,2011,(4):34.

篇4

记得四年前,我也曾站在这里,为大家阐述我对企业精神的认识,今天,在经过了四年的企业精神教育、企业文化熏陶和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理解之后,我只想用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为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我曾是一名普通的收费员,记得第一次坐在红亭里收费时,师傅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收费工作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是只要你记住并且相信干一行就去爱一行,那么再微不足道的工作也一定能干得很出色。”后来,当我成为一名收费班班长的时候,我也常用这番话激励我班里的收费员: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能干好工作。

转眼八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由一名收费员成长为一名收费站长,工作努力,生活幸福。我以为就这样正正直直做人、安安稳稳的工作,生活会平静的一直继续下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奉献精神、职业操守这些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变得抽象和淡漠,取而代之的是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和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一些这样的人,往往也能获得所谓的成功。面对这些,我一度感到深深的困惑。

“女儿,你一定要相信,你所说的丑恶现象只是个别现象,永远也不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对于我的困惑父亲这样解答。望着几十年来始终以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原则的父亲,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时我初为人母,照顾婴儿经验不足,每天手忙脚乱,而工作是在离家几十公里全线车流辆最大、条件比较艰苦的临潼主[找各类范文,到]线收费站当班长。我很想让父亲找找关系想办法为我调换一个轻松一点离家近一些的岗位,可我知道我无法对父亲开口,我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记得那个下午,我正满头大汗、满脸黑灰的在收费广场疏导交通,听到车道上有人叫我的名字,是父亲乘车经过,我惊喜的跑过去打招呼,父亲眼里闪着泪光说了四个字:“注意安全。”车就缓缓的开走了。那天回去,父亲独自在客厅抽了三支烟以后终于开口对我说:“爸爸知道你现在有困难,公婆身体不好,你把孩子接过来我们帮你带,工作要靠自己去努力。”这就是我的面对亲情依然坚持一尘不染的父亲。我想,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父亲才能步履坚定的走过他风风雨雨的几十年。我丝毫不怀疑父亲对我的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这样的爱让我学会坚强,懂得对待工作要热爱,对待事业要执着。可我还是经常这样对父亲说:“如今,你这样的人太少了。”“不,是你没有深入去发现。”父亲很坚定。

是的,用发现的眼睛看看我的周围。我们有860多名好同事卷起袖管捐献干细胞,为社会献上我们的爱心。我的见义勇为的好同事,面对持刀抢劫的歹徒毫不畏惧,奋勇追赶,为失主挽回几万元的损失。我的热心尽职的好同事,遇见迷途的儿童伸出热情、温暖的双手,端来热腾腾的面条,买好了归程的车票,感动的其亲属泪流满面。我的奋不顾身的好同事,看到自燃的汽车,不管男女操起灭火瓶,面对着油箱可能爆炸的危险,奋勇救火保住了车辆和货物,激动的车主要下跪致谢!不为利益,不为虚荣,无私无畏……对于我的困惑,同事们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有人可能要问: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今天,我能够响亮的回答:那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责任感,一种对企业精神的忠诚,一种源自内心的对企业的热爱。对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人,我想借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不禁问自己:你为企业做了些什么?做的怎么样?我早已不再困惑,内心涌动着的是前所未有的愿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激情。

我是幸运的,爱与企业精神伴我成长。

我们大家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企业充满前途和希望,我们的企业懂得:人,是体现企业价值的基础。我们的企业不仅仅创造利润,还不遗余力的去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的价值。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形成的巨大合力在推动着++高速全速前进!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精神文化 竞争力 社会责任

一、文化竞争力解放的最后空间――精神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不仅依靠自身的规模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竞争力。众多的企业家与学者在企业文化的领域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实践,使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指导理论的发展也促使文化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是如果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的论述与实践,我们便会发现在这一领域的认识与解放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和不曾被解放的空间。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由于认识的不足,企业会在整体战略的规划上出现偏差,会在竞争优势的构建上留有空白。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由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组成。但是在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将文化竞争力发挥的空间局限于企业文化的前三个方面,能够真正发现企业精神文化具有极大的竞争价值,而将其放在一个较高战略地位,并付诸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企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人们通常还是把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原动力,企业精神发挥作用的途径是:精神文化先对企业其他层次上的文化进行支撑、影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这些促进作用渗透到企业竞争的前沿,发挥出威力时企业的精神文化才算对竞争优势的构建形成作用力。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认识与做法无疑是对企业精神文化这一极具竞争力特征的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应把企业精神文化推到企业竞争的最前沿,要它在作为企业发展原动力的同时,也成为企业间短兵相接的利器,把企业精神熔炼成一种威力巨大的文化竞争优势,完全的释放文化竞争力。

我们可以预见,现代企业的文化竞争必将从文化平台上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的竞争。管理理念可以学习掌握,规章制度可以照搬照抄,但是企业所追求的精神与价值以及在客户、社会中取得到认可是难以移植、模仿的。以企业精神为基础的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将成为最具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含义与意义

我们再对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应该将其理论化。本文对精神文化竞争力是这样理解的:它是由企业长期系统培养的,是能够将企业的精神理念深植于消费者和普通大众的社会意识中并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最终为企业实现良好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企业培养精神文化竞争力的意义在于:

1.它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从产品交易层次提升到理念交流层次,构建更加坚固的合作关系。企业固守在产品、资源和管理层次上建立起来的比较优势是危险而缺乏远见的。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种竞争优势是此消彼涨的,当企业被赶超而处于劣势时,能够为企业赢得战略调整和战略突围时间的只能是他长期以来建立的精神文化竞争力。因为精神文化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品牌忠诚度,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发展的寒冬,客户会因对企业的信任与依赖,而在一定时间内等待企业去解决问题,即使在此期间客户自身会遭受一些损失。

2.它将企业存在的空间从市场层次扩展到社会层次。当企业战略性的将其所信奉的精神和责任付诸于行动时,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会将企业的精神与思想渐渐的深植于消费者和普通大众的意识形态中。人们会自觉的将这种理念进行再传播,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效应,个人、企业、社会都可从中受益,这个时候企业就已与社会成员在情感上合为一体、融入了社会。

3.它使企业在实现市场价值增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企业的精神文化竞争战略将使企业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零件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企业有益的精神文化会对社会意识起到净化与启迪的作用,也会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取利于天下,还益于苍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将有力的推动民族振兴的步伐,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建设原则

1.要有坚实而富有追求价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精神,所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之初就要提炼出自身所要秉承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要博大,要超然于产品、品牌、行业之外,服务于社会;同时企业精神也要精辟,让人观之而心领神会,具有将强的感召力很责任感。

2.要将企业精神正视为一种竞争战略资源。企业的决策者要将企业精神融入企业使命、企业战略和企业的生活中,真正的将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与社会交流的语言,培养成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否则企业精神永远只是企业员工仰之弥高的雕塑,是大众眼中的广告语。

3. 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同企业最终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在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化竞争力之所以变得重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就越来越强烈,并逐渐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购买特征基本上是存在于普通消费者中,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交易、加工企业与营销企业之间的交易,对这种购买特征表现的不是特别突出。比如钢铁冶炼企业与移动通信企业对精神文化竞争力的要求就不相同,很显然后者更加需要加大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腾扬: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经济师,2007年

[2]于卉: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关系探究.商场现代化,2007

篇6

摘 要 在我国,要想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因素。但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企业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才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有着自己区别于别人的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而这些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塑造与培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精神 企业价值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要想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市场竞争力,必须有着较好的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而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塑造与培育。

一、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这个概念,指的是在进行长期生产与经营中,为了企业可以发展与生存,为了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体系加以实现,而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而且被所有职工认同的企业群体意识加以形成,属于企业的个性与现代意识的表现。它是对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奋斗目标、竞争意识等的结合,高度提炼与升华了企业文化综合,多元性、广泛性、层次性非常明显。

要想将企业精神加以提炼,要想将它的作用加以分化,就一定要有组织的悉心呵护其成长,进而让所有员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此过程里,就刚好是思想政治工作里面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培育与实践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渗透,需要将下面几点做好: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

在进行职工教育的时候应该将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柱设定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要使用党、政、工、团等渠道进行宣传。使用厂报、橱窗、网络、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要对员工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要将企业精神融入到他们的心里,这种行动不仅可以让企业更加地爱集体、爱企业,还可以让企业员工之间更加和谐。并且让员工能够将自己的发展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中,这能让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要搞好榜样示范,引导企业员工实践企业精神

要及时树立榜样,这样企业精神才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激发员工的思想斗志,这有利于企业发挥感召力。

1.企业家应该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能够发现,企业家受到员工的尊重和认可,同时还可以从形成与发扬企业精神中对企业家的作用加以证实。企业界不仅设计了企业精神,还对这种灵魂加以塑造,还对企业精神加以实践,他们可以对员工进行感召与影响。企业界对自己特殊的职权与地位加以利用,在员工中对企业精神加以倡导,企业家要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他们可以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自然地展现企业精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员工对此进行模仿,进而对形成与完善企业精神加以促进。

2.将企业中的模范员工的作用加以示范。在中国,模范员工指的是企业界以外的模范,比方说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等。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这些劳动模范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些人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能够起到表率作用,是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企业要让他们充分发挥先锋作用。

(三)要注重实践锤炼,不断丰富和升华企业精神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企业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得以出现,并且有在实践中进行贯穿。在实践中,才可以让企业精神在职工的行动与意志中加以贯彻,使企业精神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企业精神,就一定要对实践加以重视,不仅指的是生产经营,也包括企业管理,指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在企业内部开展企业知识竞赛、各类文体活动等。

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则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员工还是企业的高层都予以认可的价值取向,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价值的存在与否以及价值的大小进行的判断与形成的看法,例如,人类社会的每个个体都是有不同价值观的,每个企业的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有共同的价值观那么就可以使所有公司员工都有一致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价值观的途径是怎样的呢?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二)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企业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大小方针、政策多少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企业的价值观,使得我国企业的价值观蒙上政治色彩,因此,在构建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不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优势发挥出来,还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理论教育水平,使得员工形成正确的三观。对职工进行争取引导,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坚持这个大方向下,企业文化才可以跟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情相符。另外,在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后,就必须要通过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让企业内部员工了解企业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让员工对此加以接受与理解,进而使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方式予以改进和完善,坚持先进文化理论,批判那些相反的思想,将职工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不间断地组织,使“敬业爱岗做主人,开拓创新谋发展,依托市场求生存,抓住机遇促改革,”的理念能够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为企业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宣传工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篇7

(一)教师要树立将学生培养高素质“企业人”的理念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本着为现代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更要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是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的道德诉求与人文情怀。

(二)结合专业特点,强化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要通过阅读教学着重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渗透对工作求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习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写作操作流程及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安全操作意识。例如:教师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授诗词《沁园春•长沙》时,让学生深刻体会伟人的广阔胸襟与博大情怀,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课堂展开讨论:红色文化精神与企业建设及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企业创新改革、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的可贵。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企业创意设计能体现红色文化的标志牌、企业愿景、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等。这样,阅读教学就使学生贴近了企业文化,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为自己将来做好“企业人”夯实基础。

(三)加强文本整合,阅读教学强化对企业文化的渗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结合不同版本的中职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利用。最关键的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现代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例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通过对别利科夫这个反面人物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作为一个人要具有面对现实、勇于改革的精神,不能死守教条、墨守成规,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而改革、创新正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体现。在教学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时,不仅要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论述魅力,还要重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无贵贱,要认真对待自身的职业,立足岗位做出贡献,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还要跳出课文,引导学生去欣赏每一条企业标语、励志口号,甚至去理解每一条厂规,让学生感悟企业文化的细节,体味企业文化对引领和陶冶职工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感悟企业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根据语文的阅读专题,组织和引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厂房、车间,听介绍,看现场,感受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体验团队协作精神的可贵,甚至通过阅读企业的一块宣传园地,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魅力,品味企业的开拓精神。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要求,请企业家、优秀职工走进教室介绍企业内部管理文化,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结语

篇8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底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制定出来的制度得不到员工理解,管理办法受到员工抵触,企业对员工不信任,员工对企业也没有认同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等等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不仅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认识错位及素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少文化底蕴。因为没有企业文化作为“指南针”、“发动机”、 “黏合剂”和“剂”,人力资源管理的盲目、散乱、生硬、低效及短效就凸现出来了。要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企业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底蕴。

1 明确企业性质,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底蕴

明确企业性质,就是企业人应该深刻地理解“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应该如何存在和发展”,清楚地知道企业应该如何去做、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许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归根到底,源于企业人对企业性质的迷茫。

大凡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成功企业,对企业性质都有深刻的理解,比如,被誉为“日本财神之王”、“企业之王”的涩泽荣一用“论语加算盘”的经营哲学来回答企业性质问题,认为企业应该追求“道德经济合一”,并把其作为经商的最高境界;松下公司用“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丰田公司用“既造车,又造人”的经营理念来回答企业性质问题,认为企业应该把生产产品和生产人有机结合起来;美国企业家不仅仅把企业员工看成“经济人”、“社会人”,而且看成是“文化人”,确立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中国不少成功企业,明确企业性质,自觉把社会责任、员工需求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事业做得越大越强。正是企业人对企业性质的哲理性思考和正确的解答,使企业确立了正确的管理思想、管理者树立了正确的经营理念、员工形成了正确的工作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哲学,犹如企业发展的“指南针”,为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企业对发展经济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认识与态度,同时决定了企业对各种事物的偏好及行动,决定企业对某类人才的偏好、招聘及使用,还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它们能从宏观战略高度看清企业的性质和地位,能从未来趋势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能从人的本质掌握员工的需求,能用辨证的观点理顺和处理好企业活动中的复杂关系。而这些均得益于它们对企业性质的清醒认识。因此,在企业中经常开展有关企业生存之道的讨论,重视企业哲学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层才能多一些理性思维,才会用客观、辨证、发展的观点处理好人企关系、社企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真正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企业员工明白了企业及工作的性质,才能激发其责任心和自豪感,真正关心企业命运,实现人企之间的和谐发展。

2 塑造企业灵魂,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神文化底蕴

如果说企业哲学贵在企业人对企业性质的哲理性思考,从而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及生存发展之道。那么,企业精神的培育,则贵在塑造灵魂,凝聚人心,激发干劲,把人力资源的潜力转化为动力,让人力资源活力迸发。一般来说,企业员工的动力主要来自物质刺激、精神激励、以及制度约束等几个方面。但相比而言,物质刺激短效而有限度,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保证企业只有盈利而没有亏本;制度约束立竿见影,但生硬而冷酷,易引起员工的抵触;精神激励无形,但它一旦形成并在员工内心树立,其作用是巨大而恒久的,是任何物质和制度都不能取代的。就是说,没有企业精神的企业如同一盘散沙,聚不起,拢不和,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而没有精神动力的企业犹如没有前进的号角,缺乏号召力和吸引力,难以召唤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群体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企业主人翁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的集合,这些精神像“发动机”和“灵魂”,应该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成为企业求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重要法宝。如大庆油田用“艰苦创业、忘我劳动”的“铁人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大庆人,成就了大庆油田的辉煌业绩;同仁堂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同仁堂”精神代代相传,使百年老店经久不衰;海尔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激励员工,实现了海尔人让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总之,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不仅可以塑造员工的个性,培养员工的情怀,陶冶员工的情操,使企业精神成为一种激励员工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奋发向上的号角和进军鼓;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凝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文化底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无非四个环节:人员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员晋升、员工跳槽监管等,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游离于价值观这条主线之外,看似简单的四个环节却频频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按企业标准录用到的人才到了岗位不能胜任工作;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频频跳槽走人;员工纪律松散效率低下,主管琐事缠身工作漏洞百出;企业士气低迷,牢骚满腹,无学习欲望、无信心、无主动性、无责任心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有诸多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缺乏核心价值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企业通过现代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使员工与企业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等方面趋于一致,是化解以上难题的有效途径。

如何凝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世界百强优秀企业的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从价值取向来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在人的价值开发中,认为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在企业共同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中,认为的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价值高于赚钱的价值……[1]等等。世界百强企业这些价值取向的变化说明:企业越是向更高的层次和方向发展,越是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而基于现代价值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世界百强企业成功的奥秘。

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文化底蕴,首先,要树立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要坚持不懈地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辨证地看待管理者的权力、企业员工的权利、以及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逐渐摒弃过分强调行政权威的作用,动辄用命令、计划、制度等手段对员工的行为实行硬性约束的权利主义管理文化。其次,要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招聘和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企业要把“适合职位要求”的标准和价值观标准结合起来选人才,尽力吸收那些具备企业某些重要价值标准的、其个人需要与企业需要以及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有更多共同点的人才。再次,把核心价值观溶入员工培训、考核、晋升中。灌输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考察员工不能单一地以业务能力为主要指标,而要以人际关系能力、素质、觉悟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指标;不单凭工作绩效标准来提拔员工,而是用企业价值观和工作绩效两个标准综合考虑实施晋升。总之,如果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它就像“粘合剂”一样,使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变得起来,使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变得更牢固,有效地克服单凭技术管理而造成的生涩、短效及散乱。

4 强化企业道德建设,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文化底蕴

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角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伦理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商誉和绩效,同样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无数事实表明,一个没有良好的商誉和口碑的企业,是很难吸引人才和赢得合作者的。

道德建设是企业伦理文化形成的核心。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道德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信用和职业道德两方面。企业信用是现代企业伦理的基点,是企业吸纳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最强有力的武器。一个讲信用的企业往往是人才的向往之地。而企业信用建立起来的商誉和口碑,不仅可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提高效率,消除管理阻碍,使企业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就是企业信用带来的商誉竞争力,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伦理的核心,是企业信用赖于存在的基础。职业道德作为员工工作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要求员工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忱服务、文明生产或文明服务,讲究质量、注重信誉,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企业员工都能自觉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将使企业信用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也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轻松自如起来。

强化企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强化企业的人际道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贵在人际关系和谐,为此,企业必须重人伦、兴人道、讲人性,努力营造员工之间平等、相互尊重、互敬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用社会主义道德约束和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员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强化企业的行为道德。企业行为应以诚信为本,取信于国家、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客、取信于股东、取信于员工,获得社会良好的评价,这是吸引人才的根本。第三,要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自觉,员工自觉又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因此,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员工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的使命、理念和战略的立足基础,是企业员工共同经营的成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观、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强烈的经营信念。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独特风格的载体,是形成企业根本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我国石油企业在成长中,一贯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与整合石油企业文化体系。

一、重塑石油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及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要建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企业文化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协调运作。构成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突出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将各个层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协调运作。

在此石油企业重塑企业价值观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价值观需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的一致程度,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时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价值观也就能充分发挥约束、指导作用。

二是要体现时代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企业不断面临新挑战因此,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体现合作、共赢精神。

三是要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价值观只有获得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才能为成员所接受,并付诸行动。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敬业进取、守法诚信、严守规程、爱岗敬业的职工形象标准,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求实、开拓”的工作作风打造员工队伍。在发展中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经营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二、提炼石油企业的精神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按照这种原理,提炼企业精神的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

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胜利精神”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激励了几代石油工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当前,石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凝炼、丰富和发展大庆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10

一、当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的差异性。认为企业面向市场后,应该忙效益。忙饭碗就能做大做强,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有些企业条件差,经济困难,因而认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必要搞这文化那文化,把生产经营同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还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整体性认识不足,重此失彼,重企业精神,轻企业文化的其它内容,从主观上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对立起来。

第二,内涵界定形式化。有的认为把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写成条文,并制作成高档佳作挂在墙上就是企业文化,或者把企业文化搞成文字计划和纲领的荟萃;还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搞好企业的文体活动,是业余文化活动等等。

第三,表现形式的单调。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主体,而是按部就班地按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产品只有型号没有品牌。由于企业缺乏个性,反映出来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特色,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似曾相识、基本相同。如企业精神不外乎“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等,口号听起来很响,就是没有任何体现本企业特点的个性。

第四,参与性不广。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政工系统的一项工作,其它部门基本不参与,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员工更是没有发动起来。

二、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凝练企业之“魂”――弘扬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必须着重提炼和培养,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最终形成全体员工的共识而唱响国内外。我们的企业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从到抗美援朝、从建国初期修复铁路到今天建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下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房建、水利、机场等建设,为我国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风貌,这是我们今天提炼企业精神的基础。当然,提炼企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时代的特征,要体现出当今建筑施工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适应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决心和信心。另外,提炼企业精神也要注意企业的个性。虽然建总是一个整体,但建总内部各单位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各单位的企业精神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第二,塑造企业之“形”――构建为社会所认同的企业形象。建筑施工企业面向国内外建筑市场,在多年工程施工实践中,已越来越感到企业形象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但是,有目的地去构造企业形象还没有形成共识,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工程精品意识只停留在嘴上,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建筑大市场中的竞争力。我认为,一个有影响的施工企业、一项获得国家级大奖的工程,就是我们的品牌,就是我们争夺建筑市场份额的无形资产。中铁十二局为什么工程任务多,就是因为该局获得“鲁班”奖品牌响。我们应该塑造一些这样的工程、企业、项目部等,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施工企业整体形象。

第三,落实企业之“本”――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心理素养、伦理道德、人际关系以及兴趣爱好等综合素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素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为核心,始终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造就人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提高员工素质,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第四,抓好企业之“首”――发挥领导干部的主导作用。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垂范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科特说:“企业文化通常是一个企业中各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实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责任者、执行者和推动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由他们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使文化迅速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