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以及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以及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40
1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是居民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也是国家一直大力扶持和建设的重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通过资金筹集、政府拨款建设、医院正常运营、投资安排以及财务管理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共同组成。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均已发生改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投资力度不够、缺乏资金引进,也可能是由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或者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难以得到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或者是由于在医疗机构正常运营过程中存在药品折扣、医药费拖欠、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所需资金供应将会出现困难,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经济收益难以达到平衡的发展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也会导致其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准确,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财务风险
21策略风险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正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在当前的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中,药品折扣、医疗费拖欠、药品采购舞弊等现象不断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财务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却在逐渐增多,呈现入不敷出的现状。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并未及时调整其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管理手段也较为传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财务工作无法核算准确。
22运营风险
我国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体系中,私立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大多是个人合伙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及投资者在对其进行管理时,特别重视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统一,家族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其内部分工不明、职责不分,往往出现越权行事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经营者和管理者希望将财务管理权与参与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利于财务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进行。
23资金管控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往往较复杂,除了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收取和缴付外,还需要对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进行管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风险。同时,除了日常的运营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还存在一些额外的资金风险,如库房资源的资金占用,结算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相应的投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动阻碍,如不及时管理和采取措施,还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风险。
24债务偿还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当期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各家基层医疗机构也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当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因为受到药款拖欠、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其内部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时候,基层医疗机构在下一步的药品采购以及设备采购中由于缺乏灵活充分的资金,往往采用赊账的形式。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账面上的应付账款就会越来越多,企业在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还款压力。
25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指因为财务人员的行为而造成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分为两种: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财务经验不够,同时对医疗行业的熟悉程度不够,会计专业知识不精通,会计核算上不准确,还可能会在账务信息上不能全面或准确地体现真实情况,或者不能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提供虚假账目、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公有资产等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还有财务人员岗位安排不合理,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能相互牵制和监督,发生合伙侵占单位资产的行为。
3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进一步提升风险意识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重视风险的预控措施。风险预防不仅仅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员工的重要工作。只有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达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才能更好地预防和管控风险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好相应的运营服务。
32强化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道德标准
人的因素是一项工作成败的关键,需要不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提升和道德规范的培训,使其认识到财务人员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要在风险管控中遵循法律的规范,同时不断提升技能。财务人员专业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难适应单位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也可以单位间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增强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将学到的财务知识与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的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方式操作,才能更好地提升管控和预防风险;要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以往的案例来说明职业道德出现风险对个人及单位的危害,做到警钟长鸣。
33完善管理控制机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制度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发挥作用,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各工种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控制,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管控及预防财务风险不仅仅是基层医疗机构几个部门或是几个相关人员的参与就可以达到的,只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管控机制,并严格地执行才能保证管控的完备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做到层层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34强化运营管理
良好的运营必定和健康的资金流转密不可分。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利用合理的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让资金良性循环才是运营的基本保障。同时,针对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责任划分到人,定人定时地制定策略方针。加强监管力度,任何一项方案的制定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和反馈,才能及时地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做到风险控制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及时调整,避免时间、资金的浪费,从而提升人员、资金的利用率。
篇2
摘 要 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它是企业面对的非常重要的一种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因此,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对其概念、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同时提出了应对该种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企业 内部财务风险 对应措施
一、引言
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要面临很多风险,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财务问题的变化近乎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摇摆,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这也增加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概念以及其特点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这些因素会致使企业出现损失甚至破产清算的危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全面、不确定以及双重性的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的内涵又有不同的侧重:
①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是指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它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愿发生改变,是我们所无法避免的,它几乎时时刻刻的存在着。
②全面性:财务风险的全面性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财务风险通常也会产生于企业的一些财务活动,比如筹资、积累资金、分配资金等过程中。
③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并不是我们能够明确估计出来的,它是有一定的可变性的,有时候会发生这种风险,但有时候也可能不会出现,这种不确定性在某些条件下极有可能会搞垮一个企业,使企业遭遇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
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具体成因
我们知道企业创办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利,所以赢利性便成了企业的首要特征。在企业的运营中,会遇到许多财务性问题。企业的发展与财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颇多,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具有范围广泛的外部环境,比如法律、经济以及金融环境,这些是财务管理主要的外部环境。
2.失误的决策
财务的失误决策是导致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目前,在我国企业财务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经验决策与主观决策,这直接导致决策失误现象的经常出现,并进而导致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3.理财风险意识欠缺
由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可知,财务风险是企业无法避免的风险,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在我国屡见不鲜。
4.企业不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所采取的收益分配方式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影响重大,它会间接地影响资金的来源。
5.不完善的财务制度
财务监控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依照自身体系的特点,完善一套财务监控制度,使财务监控的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同时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监控体系正常运转。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我们虽然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降低它的发生,如果我们不及时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就会影响企业的顺利成长。因此,我们要做好防范与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轻风险的发生。而企业为了减少自身承受的风险,可以在一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树立风险意识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企业都要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在企业的成长中无时不在,因此,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努力调整经营策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策略
企业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制定出科学的投资策略,防止投资建设中出现资金预算不足等现象。企业要加强对现金在生产与经营中的流动管理,同时对于款项收支、库存积压等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
3.规避风险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到防范财务风险,前提就是必须要制定相应对策来规避风险。因此,企业要及时放弃一些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发生亏损的项目,以此来规避风险。
4.转移风险
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与企业无关的他人身上,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免受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转移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为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
五、总结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并且由于它的客观性,我们没有办法凭我们的主观意愿去摆脱它,而只能通过分析它的成因、特点等因素来适当的对它进行防范。为此,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的潜在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赢利。
参考文献:
[1]薛云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09(09).
[2]全晓红,康卫平.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经济师.2006(3).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形式,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协调发展。企业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之前的数据资料结合现有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做出财务决策,目的是创造最大的利润。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能全面地掌握来源于各方面的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收益和损失也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指出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防范。
二、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存在客观必然性
在公司的正常运作情况下,财务系统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存在的。在财务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预期目标已确定,但实际结果却有所偏离的情况。风险管理人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制止风险的出现,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风险抑制到最小化。
(二)财务风险难以预测
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缺乏稳定性造成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好预测,给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财务风险难以做到事前评估和防范是由于受到财务活动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三)财务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共存
财务风险类似于其他风险,其收益与风险是共同存在且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企业要想保持经济效益的平稳提高就必需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才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存在普遍性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壮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繁琐,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公司财务风险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如资金的筹集环节、资金的运用环节以及资金的分配环节等都会出现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产生财务风险有外在因素和企业自身的因素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因素导致的不同的财务风险后果皆不同,笔者总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点原因:
(一)企业缺乏对内部财务监控的管理
企业要想有效地抑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必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企业必需严格执行并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然而在目前看来我国企业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还为数不多,即使建立了也缺乏执行力度,不能起到监控的效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冲突
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程度制约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成为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的外部原因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例如国家利率的波动、股市的起伏不定、油价浮动等。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萌阶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预见不够,反应不灵敏,缺乏有效措施,造就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确等现象,造成资金严重损失、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然而,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缺乏对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还需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投资不够慎重,最后导致投资失败,严重的可构成企业倒闭的因素,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出现的,凡财务活动的产生,财务风险必然随之而来。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也成为了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企业应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引起的,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趋势的,企业不能在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定要慎重的分析,及时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并有效实施。调整公司财务管理政策,增强公司应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免疫力,以降低外来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但更要加强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纳入风险预警范围内。便与及时发现风险疑点,定期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层永远在企业中起主导地位,它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领导阶层也是最终的诠释者,同时领导层也起到培养员工执行力的作用。企业领导层需要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只有建立有效高端的领导体系并有效的运行,企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篇4
(一)要学会有效的识别经济财务风险
要想规避经济财务风险,前提条件就是要能有效识别风险。能够准确判断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风险性,是风险规避的基础。风险的识别主要由财务工作者负责,要想办法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做到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做出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企业能否对于风险做好科学处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先机。经济财务风险的判断可以通过感知风险、综合分析等手段来实现,感知风险主要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分析风险则能够使管理层了解风险来源,提高风险的处理效率。感知和分析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感知奠定基础,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的状况;分析是关键环节,分析的准确性越高,判断的正确几率也就相对越高。风险识别时要注意分辨财务问题引发的风险、企业人事风险、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几种的不同之处,要遵守规定的原则,比如综合考虑、量力而行,确保足够全面和详细。
(二)对风险做出科学预估
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运用已掌握的财务知识对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做出科学的预先评估,这个过程就属于风险评估。做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风险的处理也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严重的要优先处理,轻微的可以适当延后,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出现时间比较早的风险可以提前先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对于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优先考虑解决,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短时期内尚未出现或者是对企业影响不大的风险,考虑到企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延时处理的前提是确定风险对于目前的企业正常运营影响不大。风险评估有五种方法可选,在这里不再多做赘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风险评估办法。
(三)对于面临的风险要想办法进行控制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抗力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由此造成的风险后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决策者需要想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减小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尽量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风险应对办法有转移、保留、回避和控制损失等四种。风险保留又叫风险承担,分为有计划保留、无计划保留两种情况,指的是企业的损失由自己的资金进行弥补。有计划风险保留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遇到的风险的情况,得出科学的风险承担结论,并制定有相关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有一种是对于出现的风险企业直接承担,没有制定后续工作计划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是无计划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手段或者合同,将渡人的风险移至受让渡人,使其承受风险。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主动放弃风险的承担,使某一种风险没有办法发生。此种行为相对来讲比较消极,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企业却也有可能因此失去某些潜在利益,做法相对保守。损失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计划,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过程中和事后等三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自身,对于行业风险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把握市场规律,对于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制定多项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企业要加强培训教育,帮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重视,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措施的选择上要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商品直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实时调整公司的管理政策,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待工作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公司目标制定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确保短期目标实现的同时,长期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五)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
企业除了要对现金使用进行准确编制之外,对于汇总资金也要注意仔细核查,公司应该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可以实行按时间编排,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能够形成科学的预警系统。比如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反应具体的资金流向,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改善运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掌握公司的资金使用实况,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公司必须重视风险规避工作,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估,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公司除了要对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章程之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完善控制制度,规范现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价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对于风险做到提前识别、科学评估和控制管理,提高风险规避的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结构,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尽可能的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二、总结
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必然会引发财务危机。为了避免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引起的危机甚至破产,有必要从财务风险的源头防范。
20世纪后期美国学者莫布雷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从此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对风险管理系统性的研究。我国的经济专家及学者们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企业更加了解财务风险的产生机制,更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第二,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2.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随着发生转变,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第一,筹资风险较大,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释放,筹资方式与渠道相比以往变得多种多样,其中金融渠道占主导地位,增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第二,投资风险比较大,投资环节是资金运动的第二个点,对企业的收益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中受到经济形势影响较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对我国国内的产品市场产生冲击,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加长了投资回报期限,财务风险加大;此外,企业投资不同的资产项目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也有所不同。第三,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较大,国内优势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市场以获取竞争优势,竞相采用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施外部扩张,在此过程中由于股权稀释性和资金流动性原因出现了支付风险。
3.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企业不重视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无法脱离大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等;政府作用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明显,作用要大于市场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税率,减少政府支出,企业的收益就会减少,经营风险增加。
第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缺乏或形同虚设。由于企业的自身规模限制和领导者管理意识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甚至形同虚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不到监督控制的作用。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企业的经营活动一旦出现失误,面临的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破产。
第三,企业的资金运动环节的不合理配置。企业对筹资风险缺乏意识,筹资活动不能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选择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筹资规模分配不合理。资金投放预测决策可能性分析不到位,导致投入考虑不周,造成投资风险。资金营运环节的流动性差,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占有的市场份额,过度使用信用销售政策,发生大量的坏账,产生经营风险。其次,有些企业内部现金流动性差,使企业某一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发生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企业的会计记账方法的不同造成利润分配过度,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第一,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减少资金的盲目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极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也是职业素养的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制定财务决策的知识水平,尽可能地避免因主观主义错误和经验型错误而带来的决策性失误。还应该在企业当中构建项目决策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做到权责明确,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一)资产负债率居高,债务风险较大融资活动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从而保障企业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有序开展。根据融资优序理论观点,当企业内部资金难以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求,企业需要通过外源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融资优序理论指出,企业选择外源融资渠道,通常会首选债务融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债务融资相较于股权融资来说融资成本更低,不会稀释股权。但过渡债务融资会造成企业债务比重逐步扩大,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与还本付息压力。而且,企业融资获得资金未得到有效利用转化为预期收益,就会使企业陷入还债的死循环,一旦缺乏稳定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例如,三鹿集团由于财务危机在2009年宣布破产。
(二)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链稳定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关键基础,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难以通过获利方式偿债企业债务本息。可以通过将企业内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进行变现,从而获得短期现金流,企业偿还债务本息。许多国有企业资产设备具有专用性,短期内难以变现,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对于流动性较弱的资产,短期内快速变现通常需要折价处理,直接造成企业资产价值损失。而且,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采用赊销模式提升企业销售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坏账风险,加剧了企业资金断裂风险。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在不同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融资等活动。例如,投资活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从而进行盲目投资诱发财务风险。并且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被动式管理模式,通常在风险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作为成本中心,缺乏主动风险防范意识。
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通常面临较大的债务危机、资金压力,从而诱发企业经营危机,可能引致企业破产重组。从财务风险特征能够看出,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全面性、客观性以及共存性。企业需要在财务风险诱发前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经营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现金投入作为支撑,通过控制财务风险,有效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财务风险控制,盲目筹资,导致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存在较大的破产风险。因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创建安全的经营发展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A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A企业成立于2004年,有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截止到2018年底,A企业实现营收173.15亿元,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7421亿元,负债规模达到5748亿元,企业资产规模达到77.46%。A企业下属单位共有11家,主要负责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企业核心业务包括五个板块:道路交通、桥梁隧道、城市综合开发、环境水务、商业经营。A企业资产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作为国有独资集团,A企业承担该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由于体制因素影响,A企业内管管理效率较低,企业资金配置、投资以及融资效率偏低,而且内部监管缺位,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导致A企业潜在财务风险巨大。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从A企业组织结构能够看出,总经理办公室下设财务部、审计部、技术部、工程部、资金运营部等部门。A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事实上,A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共同负责。由于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自身有其本职工作,难以集中精力胜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风险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倾向于事后管理,针对已发生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再者,A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存在松弛现象,虽然企业对各项管理活动、经济活动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制度流于形式并未有效落实到实处。而且,由于监管缺位,导致管理制度更加难以有效落实。另外,A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际考核过程不能对员工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容易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资本结构控制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反映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重,从而能够反映出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大小。从A企业近三年资本结构变化来看,2016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63%,2017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85%,2018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7.46%。不难看出,A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其中2018年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比上升14.59%。对于非金融类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一般维持在45%-65%比较合适。以65%为经验参阅值进行分析能够看出,A企业2016年、2017年资本结构处于合理区间,2018年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经验参阅值,企业债务比重较高,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从A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能够看出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进行融资,筹集资金应用于偿还短期债务,企业以债偿债增加了企业资金负担,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三)预算执行与成本管理不到位A企业管理层为加强对企业各项活动统筹规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与管理活动进行规划,合理预测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从而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但A企业预算执行存在松弛,预算执行并未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计划进行执行,导致预算缺乏刚性,预算管理形式化难以有效发挥出预算管理作用。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A企业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与分析不及时,外部环境变化,企业不能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分析财务风险情况,从而进行风险预警。另外,A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存在较多资源浪费,增加企业财务负担,从而间接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四、加强A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首先,A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管,识别潜在风险点,设置风险预警红线,从而防范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应对利用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项目投资、融资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其次,A企业需要加大风险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以监管促进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重点盯紧企业风险易发点,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管理制度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提供坚实保障。然后,A企业需要重视对内部员工的考核与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篇7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较低的财务风险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能源企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并且我国是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企业的经营活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源企业也出现种种财务问题,要想在竞争中立足,能源企业就要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根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策略予以应对以增强我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就是根据上述情况,根据我国能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找出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对我国能源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很浅薄,甚至有的管理层连财务风险管理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会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等到风险发生了再采取措施,就难免会于事无补;管理层的管理活动具有间断性,而不是进行实时监控,也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管理层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调查称只有18.12%的管理层较为重视风险管理,大多数管理层只是一般重视,还有13.04%的管理层不太重视对风险的管理。
2.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不注重对现金预算的控制,而现金预算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预算,可以有计划的开展日常活动,避免资金不足带来的偿债压力和资金过多导致的收益下降、机会成本增多的现象。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人员、、故意误解等现象;内部控制发挥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我国能源企业中近两成没有构建良好的信息系统;企业激励机制没有发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理,并且财务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普遍。调查发现,有过半的能源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合理,但是组织内有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的企业只有1.45%,而绝大多数企业(81.16%)内部组织中根本没有风险管理人员,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了。再者,有29.71%的企业权力、责任分配不合理,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权责不清,没有明确的风险责任制度,使得成员之间将风险相互推诿,不能形成独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制,也使各部门不能承担起有效管理风险的职责。
4.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复杂,并且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等知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也开始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而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存在不能适应岗位职能要求的情况,缺乏主动意识,不能主动去学习最新财务管理知识,树立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其次,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目前,我国有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仅仅在能源企业中,财务人员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根据财务报表及时识别企业现在面临的风险,盲目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这样当然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还有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顾企业整体利益,进行暗箱操作,制造假账,,向竞争企业泄露公司机密等等。
二、强化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到国外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本企业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加大对管理理论的了解程度;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放在工作的重心,切切实实成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培育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对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层应定期对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讲座,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对于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不能自主学习的问题,管理层可以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和工作薪酬相挂钩;对于财务人员存在故意作假、的现象,管理层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惩治规定等对此类行为予以惩罚。
2.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核心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首先要合理制定企业的预算控制管理目标,然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其常设机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在此体系基础上,各部门制定出各自的预算管理指标并予以推行。之后通过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的比较,确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高层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营造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的文化,让企业内每个员工都受到感染;企业员工要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完善内控程序,岗位的设置要合理,应该在董事会下设财务风险监管机构,设置具体的财务风险监管岗位,明文规定各个岗位上的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实行风险责任承担制度;合理授权,并且授权人员能对其授权权限内的经济业务有管理权,定期对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采取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的方法,建立主要负责人批复制度以及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机制有效落实。
建立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预警系统,如债务保障率、每元销售现金净流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等,建立起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周转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长期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3.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确立董事会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组建财务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加机构设置,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配置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即财务风险管理中心,该中心需要配备一些必要的工作设备,如电话联络网,计算机,最新的人际联络信息以及其他基本资料。各部门各司其职,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斌.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决策探索,2006.11.
[2]荀星,张瑞霞.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1.
篇8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 防范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必须面对着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公司因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使财务活动遭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经营的绩效风险性大大增加,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倒闭。因此,科学系统地对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指导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并在未来面对相似的危机时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筹资管理不当,资本结构不当,导致负债过多
许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过大,到期无力偿还,从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是由于筹资不合理,造成资本结构不当而引起的,即公司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2、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甚至断流
流动资金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血液和命脉,是各项决策的财力支持,决策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的危机,引发财务风险。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担保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战略等都会使企业走上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的道路。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能力差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难题。面对财务风险时,如何化解财务风险和处理财务风险后的遗留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今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
4、上市后的更多责任,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大增
上市公司的经营与业绩将对更多的投资人负责,即公众股东。而经营业绩和股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落。也因此,上市公司接受更大群体的监督,财务信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在股利政策上花些功夫,从盈余中留出一部分发放股利,并支付高成本的披露费用,造成财务压力。
5、利率的变动,导致利率风险
既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那么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等固定性融资成本是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利率是一个基础性因素。而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时常发生增长变化,而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控制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也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却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非常重要。在筹资管理方面,上市公司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负债规模,在债务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采取最佳资金来源结构的前提下,权衡成本和收益,适度负债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要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达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2、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和体系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切忌主观臆断,对每一种可行方案都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通过公司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公司可以与其它公司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公司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正确地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可以细化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证监督控制能力,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分工,并且确保企业经营者不干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等。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2)科学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监督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另一方面建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责权分明的应收账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4、采用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和特点,以及持续经营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选择适合公司的、稳定的股利政策。其间应当综合考虑契约和法律法规等法律因素、变现能力因素、偿债需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资金需求因素、财务信息的影响因素、股东投资目的因素等。
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证券主管机关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来看,应当将强制披露制度与自愿披露制度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年报信息进行再次分类以实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5、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规避利率带来风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一个普遍使用并效果良好的途径。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资金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公司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公司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即使出现利率风险,也可以及时调整,从容应对。
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要抓好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再次,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最后,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其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上市公司更是首当其冲。此外,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了充分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公司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郁蓓: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 许学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88).
篇9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作用;问题;策略
引言
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很多企业来说,目前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企业财务风险因为各种原因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威胁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需要我国企业充分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采取更加有效财务内部控制策略,从而有效防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1.财务内部控制内涵
财务内部控制简单来说是指企业为了识别并控制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活动。财务内部控制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的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识别、评价、应对等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到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
2.财务内部控制作用
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识别企业财务管理各项活动中存在的得财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确保财务风险能够被有效的加以控制,减少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二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反映出来财务真实情况。三是有助于企业资产安全性的提升,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减少资产的流失等。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偏低,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梳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控不受重视
目前财务内部控制并没有充分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基本的人士,很多企业要么没有开展这一工作,要么就是这一工作被边缘化,这实质上反映出来了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受重视。在财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在这一工作开展中滋生各种问题,拖累这一工作效果的提升。
2.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将会左右这一工作的效果,从目前很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显然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这导致了财务内部控制往往会因为没有完善的制度,而陷入了一个实施比较粗放的状态,严重的影响到了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
3.内控措施效力差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效力较差也是很多企业这一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内部控制对于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进行分散、化解或者转嫁。不过从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情况来来看,内部控制措施效力较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并没有有力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导致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完善方面,需要注意借鉴这一课题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情况来进行完善,本文针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重视内部控制
要想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提升这一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企业管理者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给这一工作的开展更多的重视,在人力物力等层面适度向财务内部控制进行倾斜,注意这一工作改善优化,提升这一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
2.完善内控制度
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来说,需要根据这一工作开展的需要,尽力去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等等,对于由谁来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如何沟通等等相关内容都通过制度来加以明确,这样就能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更好的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推进各个工作,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3.提升内控效力
在财务内部控制效力提升方面,关键是要做好财务风险应对预案,对于何种财务风险,采用何种风险应对措施等进行明确,这样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处理的财务风险,就能以最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方法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增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意味着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企业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避免这一工作存在短板而拖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修灵.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2期
篇10
从贸易型企业的资产特征和经营特点来看,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体现了“轻”资产的特点;在实际经营中,国际贸易周期长、环节多等使得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风险事项特点集中在业务运营、资金支付流动性风险、财务杠杆使用及经营规模控制等风险:
(一)业务运营事项风险
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其他等四个方面来度量企业的风险,而贸易型企业的特点是来自业务运营产生的风险事项较多,以某集团公司为例笔者统计了其控股范围内企业自2004年至2012年风险事项的分类事项,其中与业务经营相关的事项占到60%左右,这一方面是贸易型企业作为“轻资产”公司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企业对重大投资、重大资金运作方面严格管控的结果。
(二)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管理风险
从总体情况看,贸易型企业在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要求对营运资金作出安排、加强管理控制,保证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特别是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回笼,防止资产固化等方面,存在流动性管理风险的情形。
(三)资本结构、财务杠杆与业务规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相适应,但在贸易型企业往往存在业务总量偏大,单项业务或单一客户业务量偏大,和自身净资产规模、资本结构不相匹配,客观上造成财务杠杆过度使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造成“短债长用”的风险。
二、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思路
国外理论界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指标的分析上面,通过建立一定的财务指标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作出预警,如比弗(Beaver,1966)提出的以盈利性、短期流动性风险以及长期偿债风险为指标的单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奥尔特曼(Altman,1968)采用的以多变量(盈利性、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指标)为基础的Z积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奥尔森(Ohlson,1980)采用对数分析法的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斯蒂克尼和布朗(Stickney,Brown,1990)则提出了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徐光华和沈弋(2012)则从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两大系统的本质出发来研究影响企业风险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应该统一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构建了两者耦合的分析框架体系。基于以上理论研究,结合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设计思路:第一层次:指标预警。以通用的预警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内不同业态设计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指标,以业内指标平均水平为基准,设定不同的区间提示不同程度的风险预警。第二层次:事项预警。按日常运营、投资、融资及其他等类别设定风险事项的基本标准,一旦发生符合该类情况即提示预警并上报。第三层次:制度防控。根据贸易型企业风险类型的具体特点,设计研究重点的业务流程内控建设,财务重点从流动性风险控制、偿债能力风险控制以及防止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等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财务风险预警管控关口层层前移的关系:指标预警是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挖掘指标变化背后的具体因素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事项风险则是在具体风险事项发生时即行介入,及时应对,而此时反映到财务指标方面可能还不能看出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或向坏趋势,在预警时间上会比指标预警更早提示;制度防控则更是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确定企业风险控制重点环节和领域,从经营理念和风格、流程设计、授权制度、职责分离、信息处理、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布控,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范,突出了“预”字,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协同的关系,制度防控越完善,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监督)做得越到位,风险事项发生的几率就越小,财务指标预警提示就越少;反过来,从财务指标的预警提示可以倒过来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哪些事项导致财务指标出现预警,从而来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协同,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机制,将会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导致企业危机和经营失败的发生。
三、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
(一)指标预警主要内容
1.选用预警指标
根据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中涉及投资因素的指标包括现金总资产比、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净营运资本占总资产比、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六项;涉及融资因素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权益比、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等三项;涉及经营因素的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占总资产比、营业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比等四项;涉及成长性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等三项。2010年上海市国资委推出了四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和投资风险)十四项反映企业生存性质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债务风险指标四项:资产负债率、速动比例、担保净资产比、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风险指标四项:现金总资产比、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利能力风险指标三项: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投资风险指标共三项:金融类投资收益率、资产类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仅从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前三大类(投资、融资和经营)和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前三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指标来看,这些财务指标是高度重合的,都反映了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三方面的情形。根据实际情况,贸易型企业选用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四大类十四项预警指标作为通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是可行的。
2.设计并优化个性化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特点不同、风险防范的重点也不同,推行财务指标预警管理就不能搞“一刀切”,预警指标应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这样才更能发挥出有效的预警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内不同业务板块的特点,研究设计个性化的分行业板块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某贸易型企业为例,其旗下有进口、出口、物流、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在基本指标外,分别增设了一些符合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财务预警指标,例如:(1)对于以进口为主的外贸板块,如主营进口业务以进口业务为主,则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但并非就表示存在债务风险,如能利用好客户的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对公司资金面是有利的;而真正会对此类公司造成债务风险的,则是有息负债,为此设置了“有息负债比率”这一指标(有息负债合计/负债合计×100%)。(2)对于以货代业务为主的物流板块,由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特点决定了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根据实际情况应重点控制的是现金流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在已经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外,增设“应收账款与月营业额比率”指标,以实施对应收账款总量的控制;“应收、应付账期差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付账天数)指标,以控制和减少垫付资金数额,降低资金成本,等。(3)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又另设了“销售边际利润率”指标(营业利润率-费用水平),来分析营业利润整体覆盖总费用情况的程度,通过该指标来更为实际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风险。
(二)事项预警主要内容
根据贸易型公司的运行特点,按照业务运营、投资管理、担保管理、筹融资管理、其他预警事项分别设置预警项目。如业务运营设置呆滞存货(账龄6个月以上)、逾期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重点客户情况(占应收账款总额10%以上单一客户)等三项;投资管理设置风险投资(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买卖、期货及委托理财等对外投资业务,且占本企业本期末净资产5%以上的投资业务)、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净资产低于投资成本情形两项;担保管理则设置对集团外单位担保和有迹象可能要承担清偿或损失的担保等两项;筹融资管理则设置逾期贷款及其他融资风险事项两项;其他预警事项则设置反映应收款、被投资企业、担保企业、资金运作有关方面的意外情况,包括破产、资不抵债、清算、重大资产损失、管理层非正常变动、出走、遭受司法调查、发生重大诉讼等影响持续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以及进口垫付资金、货物灭失等风险事项。一旦发生以上设定的风险事项,必须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并报告上一级母公司,对预警事项实施全程跟踪,持续上报预警事项的后续进展及处理情况,直至风险解除或处理完毕,全面反映和跟踪预警事项的发生、进展及最终结果的全过程。
(三)制度防控的重点内容
根据贸易型企业的风险特征,着重加强业务流程控制制度、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财务杠杆使用及偿债能力等三方面的制度:一是重点建立完善以授权、审批、业务运作为主的ERP业务内控流程制度,特别加强对应收款的管控,严格评估客户信用,加强放账额度的控制,严密监控跟踪逾期应收款,落实催收责任;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在筹资结构上要防止“短贷长投”的资本错配,同时将远期信用证等表外负债作为控制重点在内部管理时计入表内,提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以流动资产清偿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避免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授信额度总量控制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公司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发展战略、业务特点相匹配,切忌盲目扩张。
四、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治理层面重视,发挥各方合力
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应明确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及状况进行定期评估、经营层组织落实、监事会定期监督检查。在财务管控层面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责任部门,授权专人负责落实预警信息的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预警事项的不同性质配合做好预警应对等工作。在子公司层面上,子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并承担监控职责,并层层监督、落实,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全覆盖。
(二)对预警提示合理分析,落实好预警应对工作
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中出现的预警提示信息应进行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阶段性的(如有些业务有季节性特点),短期内指标就可改善;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近期内比较难以改善的,需要通过中长期的行动规划如业务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改变等来进行逐步调整。哪些风险预警提示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哪些风险预警指标虽然连续提示,但短期内可能对企业并不构成威胁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如通过开发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各板块企业的预警指标值、并显示预警结果,一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流程设计,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更规范、受控。
五、总结
- 上一篇: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嫁接树苗枝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