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造成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造成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篇1

关键词:粮食危机原因博弈

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008年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这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是在农业工业化程度已相当高之时的一次全球性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粮食危机,笔者认为必须先从其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一)粮食供需格局失衡引发高价均衡

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众多发展中国家对粮食供给缺乏激励机制。粮食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缺乏供给和需求弹性。在短期内,农产品的供给,主要受制于农地规模、气候变化、生产周期等自然条件。农业满足的,又主要是人们的食物需求,而在短时期内,人口数量是既定的,对食物的需求量,自然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农业是最不容易扩张的一个部门。但近几年,许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的国际流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非粮食经济作物的生产,从而导致粮食供给数量剧减。由于在粮食需求一定而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粮价的上涨,而这又会引起预期上涨的心理恐慌,导致大量粮食的囤积,需求效应进一步放大,于是引发高价均衡的粮食危机。

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粮食,其经济效益逐渐弱化。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面前,粮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粮食越来越表现出公共产品的属性,市场失灵不断在农业部门出现,使得农业投资常常不足。这也是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高补贴的根本原因—他们的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悲剧的根本原因,他们无力弥补这一市场失灵。一方面,他们的政府或者没有认识到农业的基本规律,或者无力支付高补贴;另一方面,他们在面临本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侵袭时,渐渐丧失粮食供给的自主性。

(二)金融市场冲击对高粮价推波助澜

金融市场对粮价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萎缩,各主要发达与新兴国家的CPI指数都在上涨,影响到国家金融的是车市、房市与油市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到老百姓的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是工资没有涨,另一方面是除了工资以外的一切几乎都在涨,短期会导致群众对基础食品的采购量加大,导致粮食的局部产品供不应求。

(三)能源危机使得粮食成为新的能源替代品

生物能源是目前的热门产业,粮食和石油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东西也因此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生物能源产业的出现,必然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呈现长期上涨趋势。特别是美国《能源政策法案》推动下,美国政府财政扶持生物能源成为美国新型产业。美国主导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将粮食危机推向了高峰,导致粮价在2008年的4个月内竟然上涨了150%。

全球性粮食危机引发的深层次博弈分析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引起粮食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粮食供需格局的失调,而金融市场的冲击和能源危机是导致粮食危机的间接原因,是其推波助澜者。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和生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全球居民生存需要,而目前导致粮食供需失调决不是什么偶然原因。经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的粮食危机,其深层原因是不同制度安排相互博弈的必然结果。

(一)粮食生产的制度安排

粮价上涨与粮食供应不足密不可分,包括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农民都缺乏生产粮食的热情,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正是引起目前粮食供应不足的基本原因。纵观国际各种粮食生产的安排制度,不外乎两种主要制度安排:无粮食补贴和有粮食补贴。无粮食补贴的情形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典型,而有粮食补贴以美国和欧洲最为典型,那么这两种制度安排是怎样影响粮食的供给制度,又怎样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热情,笔者将以博弈模型作具体的分析。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本文假定在无粮食补贴或有粮食补贴制度下,所有农民都有两种选择:生产粮食或生产非粮食的经济作物,这里的非粮食作物包括可可、橡胶、甘蔗等系列作物。并且他们的得益因生产作物的不同而相互影响。为了分析方便,笔者首先讨论无粮食补贴的博弈模型,此时,两个不同国家的农民(即A国农民和B国农民)在选择生产粮食或非粮食作物时,其不同得益组合情况如图1所示。

当双方都未获得政府的补贴时,由于粮食需求的非弹性,当所有国家农民都选择生产(粮食,粮食),那么粮食的供给就会增加,但由于粮食需求的非弹性使得农民的收益仍然显得较为劣势,各自收益为(10,10),甚至都低于都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的收益(15,15),这主要是一般非粮食经济作物的需求弹性都比粮食高。进一步分析知,该博弈模型具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选择生产粮食,而另一方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此时双方的得益均为(20,20)。

所以,该无粮食补贴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斗鸡博弈”,一方选择生产何种农作物:粮食或非粮食,完全取决于双方的策略态势,但决不可能构成可信性威胁,即双方都没有自己的上策,无法使对方相信自己一定总会选择某种具体的策略。因此,不同国家的农民在选择生产粮食或非粮食策略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交替进行,在该制度安排下,任何国家在生产粮食策略上都没有优势可言。

但现实中各个国家的农产品制度并非都是无补贴的,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对粮食的补贴幅度尤为明显,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原因对农产品补贴还没有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或者部分国家有些补贴也微不足道,我国便是如此。如是这些就造成了现实中一些国家有补贴,一些国家无补贴。那么此时博弈模型的相应得益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阐述的方便,本文假定B国农民有粮食补贴,并且补贴为15个单位,而A国农民没有任何补贴,此时的博弈模型的得益情况如图2所示。经过分析发现该博弈不再有双纳什均衡,而变成了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A国农民和B国农民分别选择生产(非粮食,粮食),其得益分别为(20,35)。也就是说没有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会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策略,而有补贴的B国农民会选择生产粮食的策略。同时,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正因为粮食补贴使得B国农民有了上策,即选择生产“粮食”的策略,而没有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却依然没有上策。此时,B国农民的策略选择对A国农民构成可信性威胁,B国农民完全有理由让A国农民相信,自己选择生产“粮食”的威胁已经变成可置信的一种“承诺行动”。而无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却不能让对方B国农民构成类似的可信性威胁,而只能被动地选择自己的策略。(三)粮食危机的博弈分析

从上面粮食制度安排的博弈分析,现在可以非常深刻的理解为什么美国是这场粮食危机的主要推手,自1996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后加大了农业补贴,1998年后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的规模上。这种大幅度的农业补贴,使得美国农民具有明显的生产“粮食”上策,并对其它无补贴的种粮国家形成可信性威胁。同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可以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这使得许多亚非拉国家农民被动选择“非粮食”作物。原有的农地,多数转作发达国家需要的咖啡、香蕉、香料等作物的生产。由此带来了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并导致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的国家越来越多。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粮食上,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其食物体系,同样因美国建立在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也被美国等国家替代。然后,在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的粮食危机便在美国的主导下一触即发,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抑制和化解粮食危机的对策

(一)消除国际间不平等的粮食补贴机制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补贴制度,其补贴幅度之高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预期,这是一种扭曲的补贴制度,极大地打击了其他国家农民生产粮食的热情,消除这种不平等补贴机制,只能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需要发达国家放弃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同时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的一系列援助。只有消除不平等的粮食补贴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种粮国家农民在博弈策略上的上策,否则任何国家在生产粮食策略上都没有优势和威胁可言。

(二)发展中国家加强粮食补贴的均衡机制

首先,必须明确本文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粮食补贴,而是反对那些不正常的、扭曲的补贴制度。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生产效率仍然低于其他产业发展,若差距过大,不利于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政府加强粮食补贴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种粮热情,有利于市场机制发育完善,包括多种参与主体和多渠道的运作方式,变政府宏观调控为市场主导行为。只有完善的市场运作才能真正灵活调节粮食价格、数量和品种。

必须进一步强调的是,对粮食的补贴要达到一定要求,补贴过低,若产业间的差距依然过大,仍然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可只能流于形式,起不到长期发展的效果。当然,这还可能涉及到本国的财政状况,实施起来肯定有一定的压力,如何权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

作为公共产品属性的粮食若完全以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是不利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中,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与政治动荡,与他们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直接相关。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是尽力维系一个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以及促进食品安全本地化的食物体系。

(四)努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一方面要完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政策措施并健全服务机构,以帮助农民充分实现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激励农民珍惜耕地和保护地力;另一方面,要努力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生物技术去改造农业、发展农业,在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整体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单位土地的粮食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明国.粮食的公共产品属性:中国当代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J].农村经济,2008

2.赵丽芬,杜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

篇2

关键词:低碳设计;节能设计;高层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节能中的“碳”理念

随着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建筑。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 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2 高层建筑设计和低碳节能设计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体形都是非常庞大,容积率也是比较高,相邻建筑互相遮挡,不通透,形成大面积阴影区,从而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也是拥挤。除此之外,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建筑使用效率,浪费巨大。所以,高层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3 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 1)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 /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 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 左右。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 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使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急需改良建筑设计来改善这一状态。

( 2) 高耗能的建筑比例也是相当大,加剧能源危机。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 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 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 76 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 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到了25%。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3)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20 世纪70 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 5 ~ 4. 5 倍,外窗为2 ~ 3 倍,屋面为3 ~6 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 ~ 6 倍。现在,我国的采暖耗能约为欧洲国家的1. 5 倍。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 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4 低碳设计应用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分析

4. 1 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必须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是无法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还要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量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就可以小些,从而也就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4. 2 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 1) 外墙是围护结构中的主要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是不同砖石结构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所以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可以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的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 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与实心砖的复合墙体黏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也是存在问题很多,节能的效果也还是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因为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好些。

( 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

泡沫板( 舒乐板、PG 板) ,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 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 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 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装修,如: 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因为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都是会造成冷桥,是保温与隔热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 ~ 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另外,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

( 3)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关系建筑耗能因素主要原因。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是非常大的,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因为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构造的合理性也是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王上飞. 高层建筑与节能技术设计分析[J]. 科技资讯,2008( 30) .

[2]范宏武,卜震,曹毅然,等. 高层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研究[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05( 5) .

篇3

关键词: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现代化机械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A

从发明蒸汽机以来,社会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到了21世纪,由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的需求都不断提高,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同样体现在质量上,而在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机械的运行需要能源来驱动,这就使得20世纪爆发的能源危机更加严重,也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措施。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是解决现代化机械生产中能源消耗率过高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部分原因,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

1.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综述

由于社会正在全面地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同时不能放弃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也就需要人类在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中寻求一个连接点,进而使得整个自然社会能欣欣向荣的发展,而节能型机械性设计的理念正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尝试。

1.1 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概念以及特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渐深入人心,而之所以出现生态文明失衡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的需求过度,例如能源,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的加快,机械运转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能源,这也使得众多有识之士开始对于现代化机械生产进行研究,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正是所得到的成果之一。所谓的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指的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其在保证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效率,甚至提高了机械的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使得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率最大程度地得到下降,而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得到了控制,进而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型,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高,也使得当前的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具有了一定的自动化能力,最大程度地达到控制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1.2 节能型机械设计的方法

由于节能型机械设计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达到节能型机械设计的目的。一般情况来说,节能型的理念要想达到目的应该通过能量守恒的方式,而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能达到目的的最主要方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节约动能、势能以及消耗功率的方式来达到是现代化机械生产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目的。其中降低势能的方式是通过降低在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势能的干扰,也就是降低机械设备的停顿时间,从而使得机械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降低动能的消耗可以通过降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动能损耗降低,将所有的势能转换成有效能量,而这可以通过增强零件的精准度以及精配度来达成;为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就必须减少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无用功的消耗,但是由于导致无用功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可以选取性能更好的材料,进而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准确实施。

2.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必要性

在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由于社会需求度的问题,使得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而这也导致了前社会的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自然界不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量日渐下降,这样就使得对于能源的保护逐渐提上了日程,而在社会日常的能源消耗过程中,机械生产的能源消耗量十分高,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迅速被广泛地接收并被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实际上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贯彻实施,但是由于部分原因导致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而主要原因如下。

3.1 认知度不够

由于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时间尚短,而真正使用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时间更短,这样就导致大量的设计人员以及高层人士对其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仅仅只是节约能源,而不能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不到一个好的平台来施展,并且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受到技术上的限制,这使得其在进行节能型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无法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就必须吸取发达、先进国家的经验,锻炼设计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使得设计能够对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具有更为具体、多角度的理解,从而扩大节能型机械的应用以及普便性。

3.2 人员存在素质问题

人员素质问题也是影响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无法达到目的地主要原因之一。认识保证一个企业、行业更好发展的关键,而在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盛行下,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都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这也使得其在运用一些软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一些辅助软件,如CAD、3DMAX等作图软件能够不仅能够使图纸更为立体,也能反馈一些信息,所以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是影响节能型机械设计更好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而@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并在在职期间不断接受培训,加强起专业素质,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机械制造节能的能力,从而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4.节能型机械设计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时间的推移,使得现代化机械化成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但是机械的能源消耗率过高,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得其能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得到了更高的价值,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节能型的机械十分常见,例如一些性能极佳的汽车,而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应用最广的机械,这也是这种理念使用的最为成熟的机械,而随着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汽车领域中的成功,使得更多设计者将目光放在了更为大型的机械上,例如升降机,众所周知,升降机的使用十分广泛,但是升降机的能源消耗量也同样大,而且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正在向整个机械化社会进军,力求使得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率在可控范围内降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得社会上的能源消耗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目前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还不是十分乐观,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所以只要解决这些主观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进度,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汽车 可持续交通 发展方向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增长最快的国家,国际能源协会(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预测,到2050年中国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10亿辆,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机动车的拥有量[1]。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迈入了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部分特大城市开始进入普及阶段,我国已迅速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交通工具是全球能源危机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倡导和节能减排的号召,绿色汽车、节能减排已然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研究汽车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1、可持续汽车交通的内涵

    可持续交通必须满足以下3个主要的要求:首先,必须保证存在一种来自于经济和财政支持的持续能力来满足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其次,必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总体生活质量,这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最后,交通产生的利益必须被社区的各个部分平等共享,即社会可持续能力。所谓的“3E”原则(经济、环境和社会公正性),即是实现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平衡和互动[2] 。

    基于“3E”原则,可持续汽车交通可以理解为:以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为前提,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其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总体生活质量,且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不造成损害,最后,可持续汽车交通产生的利益能够使全社会都平等共享。

    2、汽车发展的现状

    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2009年,民用汽车达到6280.6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占到72.84%。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小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购车成为继购房之后的第二大消费。

    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突破了就业和居住范围的极限性,对构建合理的城市结构起到积极作用。然而,汽车交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大量的道路设施用地加重城市用地紧张、增加道路拥堵、加剧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

    3、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发展小排量汽车

    小排量汽车通常是指排量在1.0升左右的“微型汽车”,其油耗基本在每百公里5升以下,与排量在1.4升左右的轿车相比,每百公里省4升油左右。小排量汽车外形尺寸小,道路和车位占用面积少,钢材、油漆等材料消耗低,在综合油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小排量汽车是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大力扶持本国小排量汽车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小排量汽车实行消费税优惠政策,建议对小排量汽车单设一档低税率,促进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小排量汽车的各种养路费、停车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来降低消费者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成本,从而提高小排量汽车的购买量,小排量汽车经过不断技术创新,基本解决了安全、排放、节能等技术难题,符合国家汽车产业鼓励发展的方向[3] 。

    3.2 发展清洁燃料汽车

    汽车是全球石油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清洁燃料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措施,清洁燃料的普遍特点是燃烧完全,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30%~90%。因此,应当加大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和支持包括利用太阳能、氢燃料汽车的研发,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汽、柴油车替代品车辆的使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鼓励在城市中实行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等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4]。

    电能作为二次能源来源丰富,污染排放为零,电动机车被称为“无污染汽车”,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源消耗率比汽油车高出40%。发展电动汽车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最早推出电动汽车,具有发展电动汽车的先发优势与资源优势,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与政策先导作用,不仅能够推动低碳交通、振兴汽车产业,同时对我国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以及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5] 。

    3.3 发展智能化汽车

    汽车的“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以低排放和零排放为标志,部分或者全部以电机驱动。目前,汽车电气化已经进入汽车各个系统,这个趋势正在加快,并将带来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化。而汽车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安全及拥堵。针对这些挑战,对汽车技术的研究也将发生变化,将从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进行内燃机的研究转变为以电和氢为能源的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研究。有关学者认为,今后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车联网”实际是把互联网和以车为主体的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新网络。“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具有以下特点: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6]。

    4、结语

    当前由汽车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社会各界对汽车的发展产生了质疑。然而汽车工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的兴衰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应当在汽车自身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探索适合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方面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应当转化为政府和全民参与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Cervero R. Transit-Orien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11, 9(1).

    [2]潘海啸.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交通. 2008, 6(4).

    [3]褚义景,戴胜利. 汽车节能减排的若干对策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2(4).

    [4]赵靓.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减排措施[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5).

篇5

那么是谁遮挡了太阳能?真的是因为缺乏良好技术,才使得太阳能无法进入主流市场?还是因为我们的经济体系,宁可耗尽地球上最后一点化石燃料,也不愿使用太阳这颗离我们最近恒星所散发的光亮?

地球人是“太阳的子孙”

阳光,我们最基本的能源,人类对它的利用其实何止千年。没有太阳哪来地球上的生物?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的巨大能量使古代人对它敬畏有加。埃及人在神庙中用公羊石雕代表太阳,而把他们的国王雕像放在公羊的头下,以示对太阳神的尊敬。古代巴比伦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是在巨大的石碑上雕刻的。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致的浮雕,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而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穆拉比,恭敬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穆拉比。古代印第安人也崇拜太阳神,自称是“太阳的子孙”。而日本人则把它们的天皇视为太阳神的儿子,并在国旗上安放了一轮红日。中国上古时代,太阳崇拜极为普遍,神农、夸父、轩辕、犬工等部族的图腾族徽上都有太阳,直接用太阳为号的有太吴和少吴。吴,古字形为太阳底下正立人形,表示太阳神。即使是到了今天,太阳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依然存在,人类仍然崇拜着太阳。

人类利用太阳能历史

实际上,利用太阳能并不是什么新颖的科技。早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房屋向阳取暖的观念,一直影响着社区的设计。随着城市的兴起,木质燃料的供给迅速减少,能源危机一触即发,公元前4世纪的商人,便靠着控制木材与相关进出口的市场而得势,贪婪可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许多考古遗迹中,都发现了使用太阳能的证据。向阳的房子可以节约木材与煤炭的使用,也可省下不少钱。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的普里内城,4000位居民为了避开频繁的洪水,迁居至山边,而整个新城市的设计与排列就兼顾到太阳的走向,使得居民住起来能够冬暖夏凉。

到了17、18世纪,玻璃使得太阳热力的利用变得更有效率,太阳能的引擎和机器,也都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太阳能蒸汽引擎。1912年,埃及出现了一座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每分钟能抽6000加仑的水,产生55马力的电力。这种新颖且成本低廉的发电方式,取代了肮脏的燃煤发电。

但这一时期兴起的工业革命一方面要依靠消耗大量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资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进步,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疯狂的资源掠夺与疯狂的社会发展几乎使所有人都加入了这疯狂的队伍。

现代太阳能科技的发展

从20世纪至今,现代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0)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已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

第二阶段(1920~1945)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再次兴起了太阳能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电电池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1965~1973)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阶段(1973~1980)这一时期,太阳能开发利用工作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73年10月爆发的中东战争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有的称“石油危机”)。这次“危机”在客观上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应加速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于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再次兴起。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太阳能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并且成立太阳能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阳光计划”,其中太阳能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太阳房、工业太阳能系统、太阳热发电、光电电池生产系统等。这一次热潮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有远见的科技人员纷纷投身太阳能事业。

第六阶段(1980~1992)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进入80年代后再次陷入低谷。许多国家相继大幅度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核电发展较快,对太阳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没有实现。

第七阶段(1992~至今)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太阳能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得到加速;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

是谁遮挡了太阳能?

目前的能源观念由来已久,其目的变成是使拥有能源的人以最大获利方式贩售任何种类的低成本能源,至于那些免费的能源来源,诸如阳光,风与地热根本不适合这套生产模式。

即使在当今新世纪初发生原油短缺的问题,一些国家政府仍不愿发展太阳能的新技术。《金色阳光:太阳能建筑与技术两万五千年》的作者肯・布迪与约翰・柏林在书中提到:“华盛顿方面的态度,反映着一个受到低廉化石燃料无限制供给,以及核能发电万无一失所催眠的国家。”

布迪与柏林点醒了我们,太阳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甚至水电的情况不同,在它的背后并没有庞大的商业利益存在,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强有力的游说团体。这才是真正阻碍太阳能发电普及的最主要因素,而不是之前我们一直以为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并不高的效率和高昂成本。

近年来,欧洲一些城市对于选择使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居民给予补助,但几乎所有的计划依旧要求用户继续维持在整个能源供应系统中,并将他们多余的能源卖回给电力公司,这规定严重地限制人们完全脱离电力系统而达到自给自足的能力。

为避免影响收益,电力公司当然不会希望用户脱离电力网络,这种反太阳能的行为每天都在全世界上演着。

另一方面阻碍太阳能利用的问题是逃避社会发展的正当需求。最近,在英国伦敦、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米兰等都市,当地政府推行“把太阳能热水器请下楼”的事件。其实,中国的辽宁丹东市政府也曾“把太阳能热水器请下楼”。他们解释说,这是由于太阳能热水器较重,可能对房屋造成损害,所以不允许安装。

其实不仅在丹东,好多中国的城市社区都将太阳能热水器拒之门外。他们的理由和伦敦、维也纳、米兰大同小异一国家规定个人不得擅自在楼房顶屋面、立面安装电视天线、太阳能热水器和堆放杂物。

这些城市拆除太阳能热水器,是考虑到建筑安全问题,担心太阳能热水器会影响房屋的承重,加速房屋老化、渗漏,堵塞排风口,影响市容等。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比如在房产设计时就整体考虑,预留出位置,完全可以使安装的热水器做到整齐美观。而多利用一分太阳能就能少用一分电、煤和石油,对于这种利大于弊的好事,政府不应限制,而应该加以引导,更不应该因为不愿承担责任,不想麻烦而逃避社会发展的正当需求。

根据非洲替代能源开发公司马克・汉金斯的计算,要对全世界每一户尚未有电的家庭供应20瓦的电(足够两只灯泡和一台收音机一晚上使用4个小时),就得生产6600兆瓦的电力一即目前全球年发电量的66倍。这样的需求显然不能依靠现有的供电系统,如果真的要这样的话,恐怕全世界的每一条江河都将布满水电站,每一个城市都将伴随着烟尘弥漫的火电厂,每一块美丽的土地上都将“生长”出不堪忍受的庞然大物――核电站。

我们为什么不去更多地利用清洁,安静又安全的太阳能呢?

是谁推动了太阳能?

虽然一些地方的政府还无意促使太阳能的商业化,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投入到了太阳能的发展中来。2001年以来,全球太阳能的利用平均每年增长16%。仅仅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已经与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呈鼎足之势,其市场占有率还在不断提高。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的总产量已达到240000万平方米,总产值130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了250000多个就业机会,而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销售量为欧洲的8~10倍。这使得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不论是生产量还是保有量,都居于世界第1位。2011年初,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代表处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每年可节约8000多万吨燃煤。

据“看守世界协会”的统计,现在全世界至少有5000万个家庭正在使用光电电池自行发电。

太阳能已创造出了许多的奇迹,而且它还在创造着。最近,美国得克萨斯举办了一场太阳能汽车赛,10辆太阳能驱动的汽车无声开动,平均时速达到80公里,15.5万个座位的赛场座无虚席,掌声雷鸣。大家不要小看了这80公里的时速,这是一场真正的绿色技术革命。这使人记起100年前,历史上第一次汽车大赛也是在美国,最高时速最多也就达到8公里,以至于一位观众站起来愤怒高喊:“换马来比赛!”实际上,太阳能汽车已经可以跑得更快了。2010年10月的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中,德国和荷兰的大学生开发的Nuna-3太阳能汽车在30小时内从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市到达南部城市阿德莱德(距离为3010公里),第一个到达终点,平均时速达到106.8公里。

中国太阳能开发应用前景

加快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开发和应用正走向世界前列,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存在提升蓄电技术等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首先,技术提升是多位专家谈到的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赵晓宇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先进,但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提纯技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必须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升级。亚洲开发银行信息系统和技术局局长兼能源委员会主席钱德则认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是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当前的迫切需要,为此,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

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高级顾问兼能源委员会执行主席特维认为,中国国内的太阳能技术信息分享还不够完全,需要加强企业和各研究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中国的太阳能企业还应该更多地参与境外投资,参与更多的海外合作项目,与国外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其次,成本太高是制约中国太阳能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中国生产太阳能的企业很多,已经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做得很好。但总体而言,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革新,降低太阳能生产成本。

赵晓宇认为,可以将硅的提纯等技术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那些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南南合作。钱德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可以将整个产业链的部分过程外包到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此外,加大太阳能产量也是降低成本的途径。太阳能企业的产量平均每扩大两倍,成本将平均下降15%。

第三是加快合理电价的确定。“太阳能发电系统对土地的需求很高,中国东部土地资源紧张,对电力的需求较大,西部土地和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又远离电力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输配电成本太高,太阳能发电只能就地消化或者储存,但现在的蓄电技术成本也很高。”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能源专家周爱明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的太阳能电价上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示范项目,加快合理电价的确定,”中国华电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和平介绍说。据了解,西班牙、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已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即由国家统一制订电价,电网必须保证以补贴价格收购太阳能企业生产的所有电力。泰国还对太阳能的加价采取了一种类似补贴的做法,即国家在上网时对太阳能发电给予加价,提供电价补贴,弥补投资者按照投资回报期计算的每年预期利润与现实电价之间的差额。

篇6

关键词:工部发达地区;农村;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S210.7;[S210.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将是中国未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下。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制约我国能源问题的瓶颈。无论是应对能源供应安全还是解决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加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大力推进节能工作都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秸秆、柴薪等生物质能,能源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随着经济、农民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0年。我国农村地区商品能源使用量较少,石油、煤炭和电力等常规商品能源在农村的能源消费比例中不足20%,而同期非商品化能源(如:薪柴秸秆)消费量巨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商品能源逐渐在农村地区普及。截至2005年止,商品能源在家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达到了46.05%。因此,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将有利于缓解商品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浙江省宁波市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之一。据宁波市发改委统计,2008年基本实现农业增加值16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250元,增长12%;而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4140元。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是较为成功的。能源结构是东部沿海发达农村的典型代表,对其农村新能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为其他地区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 调研对象及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在宁波市周边农村选取了4个考察对象:位于鄞州区下应镇的尚未进行新农村改造的姜村村,与其毗邻但新农村建设较为完善的湾底村,宁波市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一春光牧场,以及位于宁海县的青珠农场。各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其中人均年收入的数据为实际调研所得。

2.2 方法

整个调研过程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访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其中,走访了宁波市发改委、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姜村村及湾底村村委;现场踏勘了鄞州区春光牧场及宁海县青珠农场的沼气设施;并对湾底村、姜村村及青珠农场的村民进行了经济水平、年龄、学历、能源使用种类及费用、新能源使用情况及意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

对于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主要采用的是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 Excel等软件。

3 农村沼气利用现状与问题

3.1 沼气使用调研结果与分析

3.1.1 沼气使用现状

沼气池在农村建设中是政府力推的,但是调研发现宁波地区普通农村未建设沼气池,部分新农村已建的秸杆沼气池也多因来料不稳定、季节供应不平衡,技术不成熟、维护管理难度大,沼气池异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等问

题而废弃。虽然秸杆沼气在宁波地区无人问津,但是畜牧业的沼气建设却带给了当地人很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省对已建畜牧场实行生态化改造时,主要通过推广“猪-沼-果(菜、粮)”等循环模式。所调研的春光牧场及青珠农场也是通过该模式,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和多次增值,实现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但是对于所产出的沼气处理方式却有不同,仅青珠农场在示范建设中将沼气供给了周边部分居民使用。其资源化循环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目前,青珠农场的居民并非全部使用沼气。农场仅将沼气提供给与沼气罐位于河同岸的居民试用,后期将由试用效果再定是否扩建。在通有沼气的区域,沼气的使用率达到100%。

3.1.2 沼气使用满意度分析

对沼气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知,沼气用户对目前沼气使用的满意度是100%。主要原因是沼气管道建设、沼气灶及沼气的使用都是免费的。在使用沼气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农场会有专人上门免费维修。该沼气项目建成后,附近90%居民普遍反映生活的环境质量改善了。

在用户对管道沼气认可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其中81.8%的沼气户觉得使用管道沼气最大的好处是省去了之前更换液化气瓶的麻烦;9.1%的沼气户认为管道沼气最大的好处是省钱,免费的沼气使他们节省了一笔家用能源费用;剩下9.1%的用户认为使用沼气较液化气干净是对沼气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3.1.3 沼气使用意愿分析

由于青珠农场对附近村民的沼气供应是免费的,但在后期深入推广上,经济性不十分合理。为此展开了用户使用沼气的意愿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18.2%的用户认为即使沼气费用略高于液化气费用,他们依然会选择沼气,因为使用沼气方便而且干净,但这部分用户基本属于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用户。81.8%的用户表示会经过价格的比较选择使用的能源类型,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液化气和沼气价格相同,还是会选择沼气。以上说明目前农村的沼气收费还存在可操作的空间的。适当的收费可以反哺到沼气的运行维护中。

3.2 沼气推广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目前制约沼气在农村推广的主要原因有:

3.2.1 重环境治理,轻能源利用

目前,宁波农村地区大部分牧场对于沼气池的利用还仅停留于其污染治理的功能,改善了以往猪圈“脏、乱、差”的现象。但产生的沼气利用率普遍较低。大多仅将沼气用于牧场内部使用,其余沼气直接点燃排放。

3.2.2 沼气配给系统建设不利

由于牧场选址一般往往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管网配送建设成本;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沼气配输系统的扶植力度不够;同时,爆炸、泄漏等安全隐患责任方不明确造成了沼气输配建设的瓶颈。

3.2.3 气味、气量上的缺憾

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异味,这主要是由于沼气中掺有 少量的如硫化氢气体等。沼气管道破裂也偶有发生,大量沼气外溢,短时间内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冬季由于温度等气候原因导致沼气的产量较其他时期有所减少。

上述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加大普及农村沼气使用的可行性。

4 太阳能利用现状与问题

4.1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现状

太阳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能源,其利用主要是通过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光热转换的应用之一。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在宁波地区的农村使用面较为广泛。

4.1.1 太阳能使用现状

调研发现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普及率为38%,各村的普及率如表3所示。

从农户选择的太阳能品牌来看,皇明、四季沐歌、华扬等国内有名的牌子占到近50%,其余多为宁波地区生产的太阳能品牌。太阳能平均价格为2500元左右,国内名牌的价格为4000~5000元不等,各村购买的太阳能平均价格见表3。而在购买太阳能设备时,当地政府并无相应的补助措施,因此对于农民而言,相对的富裕程度与购买的品牌及价格间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来说,近50%的用户遇到过故障,但厂家都能很好地提供售后服务。由于地区的特点,出现的故障主要是冬天水管冻裂、和雷雨天气容易遭电击。但所有的受访农户均表示,即使是冬天,太阳能也可以满足家庭的热水使用。

可见。从商业化角度来说,农村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了,但其热水器的质量方面还有待全面提高。

4.1.2 太阳能使用意愿分析

对未使用太阳能的原因进行探讨,见表4可知,对于姜村村及青珠农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所居住的人群相对年纪较大,大多数人并不选择太阳能。而在湾底村,新农村改造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好,农民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多数人表示住房条件的限制导致无法使用太阳能。

由上分析发现,家庭经济问题是不购买太阳能的一大原因。实质上,在发达地区农村并非家庭负担不起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对于在经济条件相对稍差的村庄,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收入有限,对于他们而言使用太阳能的经济性不高。传统农村有锅炉热水供应点,仅需0.1元每瓶,夏天热水的需求量低;在其他季节以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瓶热水计,一年8个月则需48元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费用为144元。相较太阳能热水器的价格,锅炉热水在传统农村更为合理。但由于烧锅炉存在一定的污染,而新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太阳能是更受欢迎的。

综上所述,对于宁波近郊农村,农民选择太阳能的主要因素是由生活环境,环保意识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所决定的。

4.2 太阳能利用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调研后发现,相对于宁波周边地区的农户来说,影响太阳能推广的主要原因有:

传统农村里流行的锅炉热水较为廉价,相较之下太阳能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

中老年农民平时生活节俭,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环保意识较弱,因此缺乏购买太阳能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建造别墅和公寓楼提供给农户居住,而目前仅居住在顶层的居民可安装热水器,且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寓楼一般为6层,不具备电梯,因此农户一般不选择顶层,造成顶层闲置。致使太阳能又少了一部分使用者。

5 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农村应用较多的两种新能源-沼气、太阳能的现状分析,可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建议。

有大量秸杆产生的村庄可以转建造沼气池为气化室,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对于未使用的畜牧沼气,牧场及各级单位可以扶植沼气商品化产业,包括对其除臭、提纯等等。已建成和将建的管道沼气应确保管道及链接处的质量。以防泄漏。

当地政府应鼓励扶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的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新农村建设时也应注重商品房建设的结构,预留各层太阳能的搁置空间。

新农村建设和节能环保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应加强环保、节能减排等的宣传,促进农村新能源的进一步普及和使用。

篇7

关键词: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土建建筑;外墙施工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角度来说,实现对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有效运用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实现对建筑室内气温的保持,还可对建筑外墙进行好好的保护,建筑物性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保证。保温层将整个建筑物进行包围就是其保护作用的实质,保温面积较大也是其显著优势与特点,所以外墙保温技术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保温,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多种优势与技术集于一身。

一、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保温外墙以及复合保温外墙是建筑外墙保温方式的两种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进行设置时要注意对保温方面材料的有机结合。我们将位置作为主要依据对建筑外墙保温方式进行划分后发现有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夹心保温三种。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1.外墙内保温

利用苯板以及保温砂浆等保温新材料对建筑外墙的内侧进行保温施工就是指外强内保温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方是不仅可实现对外墙保温施工效果的有效满足,同时兼具经济、施工便捷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效率较高也是其明显特征,现阶段已经逐渐实现在外强内保温施工中的广泛应用。经过长期的时间与发展外墙内保温技术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外墙内结露问题就是其显著问题之一。建筑和强力结构在热桥或者冷桥过程中应局部温差过大就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结露问题出现后最终会导致墙体,出现污渍入侵以及冻融等现象。这也是引起墙体保温材料开裂以及发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外墙内保温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建筑内部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室内温差的变化幅度。若是室内温差幅度过大,太阳对建筑的辐射不均,很容易造成建筑内墙、楼板等位置发生线性形变或者体积增减。当室外温小于室内温时,内墙保温隔热系统的温度会因此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比外墙收缩的幅度更慢。若是室外温大于室内温时,内墙保温隔热系统的温度变化和外墙膨胀的幅度都将增大。无论是外墙收缩,还是外墙膨胀,这种无法准确判断的形变都会导致墙体保温隔热系统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使外墙受到温差应力的破坏,而且会造成内墙保温隔热系统的损毁。

2.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通常会把保温隔热系统,设置在外墙部位的外侧,致使建筑物体能够满足保温施工的要求。由于外墙外保温,主要是将隔热保温系统有效的设置为外墙外侧位置。然而,这样同样可以确保主体结构能够受到温差的推动,从而发挥对墙体的保护功效.阻断冷桥和热桥出现,对延长建筑物体的使用时间来讲,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结构的稳定来看,外保温具有一定隔热的效果。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应首先考虑到保温和隔热的要求。然而,外保温隔热系统长时间设置在外墙外部位置,能够对自然因素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外墙外保温应确保不断的提高对其的标准。

3.复合墙体的施工材料

该部位的墙体施工一般采用块状的钢筋混凝土材料,该墙体是建筑物主要的载重结构墙体,主要是利用墙体保温隔热建材复合而成,这些保温隔热材料一般都是利用特殊加工器械,再经过特殊加工或者加入特殊材料而合成的,其制作和生产相较于用一般建材较为复杂。需要注意的为,胶粉聚苯颗粒浆这类的材料,其和胶粉料、聚苯颗粒轻骨料联合加水进行搅拌,进而构成浆料。将其合理的涂抹于墙体的外表面,进而构成没有空腔的保温层,将相关的物质有效的进行再利用,达到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二、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基本特征

外墙保温施工的技g难度较大,因此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的保证在于细节处理的好坏和施工效率的高低,以上便是外墙保温施工的两大基本特征。因此,必须提高对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标准,以此保证成品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在墙体保温体系中,相较于内墙,外墙的作用更为关键和显著,而且外墙保温施工的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性更高,因此,外墙保温施工是新建筑墙体保温施工首先开展的施工环节。从上述可知,外墙保温施工对建筑结构的稳定、室内空间的扩展、内墙保温施工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给予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更多的重视,积极的去发展和提高其技术先进性和科学性。

三、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1.施工材料前期的准备

将废弃的聚苯乙烯材料,磨练成颗粒状,将其制成大小适宜的施工材料,同时可将其将配制为聚苯乙砂浆,因为这类砂浆对于施工非常关键。其次,通过原材料将水泥砂浆调配好,界面和抗裂砂浆等,同时应在前期工作时,将耐碱网格布提前准备好。

2.外墙保温施工注意事项

进行外墙保温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原则,不是对建筑的某一部分进行外墙保温施工,而是对于整体的建筑实施外保温处理。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整体性原则呢,因为一旦没有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将会使雨篷或者女儿墙等构件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所所以,外墙保温施工必须要全面而仔细。一般来说,为了对外墙进行抗裂保护.通常将玻纤网格布用作外墙保温施工中,玻纤网格布的主要优点是就是对应力进行分散,并且其拉伸力是较强的,可以将范围较大的裂缝予以大幅度的缩小,最终达到抗裂的目标。此外,其长期耐碱性是很明显的。保护材料的选择:砂夹是主要的保护材料.然而水泥砂浆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收缩性,但是其柔韧性是较弱的,所以,一旦将其直接涂抹子啊保温层上,直接造成外墙的开裂。实际经验表明,保护材料应该选择抗裂砂浆,为了增强其抗裂性,可以将适量的纤维加入到砂浆当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外墙保温体系并不是许多分散的部分,而是一个整体,正是因为其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使得外墙外保温施工存在较大的难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此在进行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并努力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外墙外保温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节能,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建筑节能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总量的不断迅速增加,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的耗能大户,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我国建筑能耗主要表现在多方面,比如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需求量大,尤其是采暖和空调能耗等。因此,针对我国建筑能耗的这些现实问题,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下,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我国能源的总储备量十分丰富,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却排到世界四十名以后,人均资源贫瘠。也随着我国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过度开采,使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能源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低,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约占全国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七十五,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均匀,能源终端利用率仅为百分之三十三,比发达国家低百分之十。

1.1建筑能耗高与大比例高耗能建筑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耗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同时,在约四百三十亿立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只有百分之四采取了相应的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二至三倍,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高耗能建筑,根据研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三倍以上,隐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

1.2落后的建筑节能现状与机制

我国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比如屋顶是基本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发达国家的五倍左右,外墙为四到五倍,外窗为二倍左右。如果建筑节能技术不得到有效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增长速度将与能源生产产生巨大矛盾。在建筑节能标准与激励机制方面,我国也起步较晚,从2001年开始制定建筑节能标准,2003年开始强制执行,但真正在落实时存在很多问题,也缺少相应的积极政策和激励机制,业主、建筑设计师的建筑节能观念与欧洲发达国家水平也相差很大。

2.建筑节能的解决策略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已经在节能方面做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截止至2009年底,全国建筑面积累计可达到四十点八亿平方米,但在建筑节能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筑节能的主要工作方向要加强新建建筑的节能监管,加强对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监管和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型能源等。

2.1建筑主体节能

建筑护结构的主体是墙体,也是建筑能耗最大的主体部分,墙体保温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因此,保温材料性能越好,建筑物的能耗就越低,在建筑的护结构设计时,要求要满足规范的基本保温要求同时满足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改善和进一步推广外墙保温及节能技术。采用墙体外保温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也可以从实质上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在屋面保温及节能措施中,可以采用高效保温的材料,比如可采用高强轻质,吸水率低或不吸水的可长期使用,性能较稳定的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隔热层。目前常用的屋面保温做法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保温屋面、覆土种植屋面等等。此外,在屋面上加以屋面架空层、微通风等构造做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门窗是建筑传热和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有研究表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建筑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能耗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增大窗墙比的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的节能,设计时应尽量控制窗墙比,同时对外墙和屋顶的导热系数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能够大大提高热工性能。窗玻璃的选择也应特别注意,尽量选择特性玻璃,比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

2.2利用可再生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充分加以利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从太阳能在建筑的应用前景上来说,应当考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要从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巧妙的将太阳能利用于建筑的各个细节和细部,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建筑。它具有节能显著、环保舒适、零空气污染等优点。地源热泵系统不直接消耗煤或燃油、天然气等,没有任何直排物,也从根本上减小了空调系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地源热泵系统在工作时,热量传递的温差全年基本恒定,并且远远大于空气源热泵的传热温差,也就是地源热泵只需要较少的外界能源即可实现热量的顺利转移。

风力发电不会释放二氧化碳,不会产生酸雨以及污染物,根据研究估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成本可降至三美分每千瓦时及以下,因此,风力发电也是近期以及未来最具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其在建筑中的节能使用是必然的趋势。目前设计风力发电的终极产物是垂直风力涡轮机,利用风能吹动中心垂直轴周围的涡轮叶片。

3.结语

建筑节能涉及很多方面,除上述的几个方面外,还包括比如采用新型建筑墙体、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同时,实现建筑节能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考虑进行综合涉及才能实现节能的目标。建筑节能已成为未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因此,建筑行业应坚持不懈,充分发展建筑节能,以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能够满足建筑业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湛滨.浅谈我国建筑节能问题与对策[J].建筑发展导向.2012.03

[2]张兆青.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前景[J].建筑科学.2012.05

[3]石小华.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结构设计要求研究[J].科技视野.2012.04

[4]肖德贵.试论建筑节能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J].大陆桥视野.2012.05

作者:

篇9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亚洲气候的主要牲是(复杂我样,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德干高原)

位于南海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中南半岛)

世界面积的湖泊是(里海)

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的是(本洲岛)

东亚各国都受(季风影响)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即位于河口三角洲,又是东南亚国家首都的是(仰光)

印度的主要家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南亚的三个临海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之一

(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中亚西南部

北回归线经过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西亚)是日本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区

在非洲四大河流中,水能最丰富的是(刚果河)

非洲大陆没有(温带)的气候类型

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壤,来自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和香蕉的故乡)

(埃及)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接壤

波德平源波关起伏的主要原因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欧洲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所温高,降水量(少)

俄罗斯临近国内油田 的是(乌拉尔工业区)

北美洲影响面积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美洲(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经北)

北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为土著居民

美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棉花)

美国乳畜业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的原因之一是靠近(工业城市消费地)

美国西部工业区的(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比较发达。

南美洲没有寒带的(气候类型)

南美洲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排列)

密西西比河流经(一个国家)

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从东到西,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

南极(企鹅)是特有动物,它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

夏至日我国白昼最短的地方在(曾母暗沙)

我国纬度位置最南面的省(海南)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

我国的侨乡主要分布在(粤,闽)

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是(大陆架)

云贵高源(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我国四大盆地中,纬度的是(准噶尔盆地)

我国三大平原基本连成一体(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温带)

跨热带和亚热带的省(云南)

我国所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多北少,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西藏)跨类干渴地区

(黄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短

受地势影响,我国外流河多(从西向东)流入海洋

(重庆,武汉,上海)位于长江干流有主要支流江入,且至少有两条铁路线经过港口

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青,川)

(黄河)上游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我国通航里和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的河流是(珠江)

现在,京杭运河北段航利小,南段大,中间的分界点是(济宁)

我国目前没有铁路的省(西藏)

陇海铁路与宝成,焦柳,京广,京沪四条铁路的交会点依次是(宝鸡,洛阳,郑州,徐州)

秦岭主要地理意义是(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沙质地表多大风天气,持续干旱时间较长)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导致河床抬升,增加防洪难度。造成当地土地贫瘠,农业低产)

我国天然气(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地区)

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大陆驾海域)

导致海洋污染的污染物约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

西部地区的优势(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香港有可以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深水湾)

香港和澳门都比较发大(成衣玩具制造,旅游业)

台湾(北回归线横贯台湾岛的中部略偏南,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台湾(甘蔗,菠萝,稻米,樟脑)

我国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反映一个国家水资源丰富或贫乏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我国的林区是(东北林区)

我国矿产(许多矿产的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地区分布不均)

贡国能源能(自给)

世界上经济发达,石油资源丰富便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产量约占世界二分为一的是(玉米)

目前世界缺粮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非,西非)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是(世界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决定美国硅谷布局(知识和技术)

东北半球人口过一亿的是(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日本)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的是(辽宁)

巴西建新首都巴西利亚,考虑的最主要的方面是(首都的政治职能)

随着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逐渐减小)

人工环境(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地方病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或多了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

篇10

关键词玉米;形态指标;育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091-01

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证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选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至关重要。玉米新品种选育包括自交系的选育与杂交组合选配。优良自交系考虑的主要是配合力,而杂交种的优良与否则要从产量、穗部形状、品质、生育期、株形、抗倒性、抗病性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除产量外,大部分是靠田间目测其形态标识来确定的。

1产量

玉米增产潜力较大,实现高产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玉米生产使用的是农家种,产量一般为2 250 kg/hm2,90年代全国玉米平均产量由4 620 kg/hm2增至4 935 kg/hm2,高产地区大面积单产达到7 500~9 000 kg/hm2,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为历史最好水平,高产新品种和实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科研攻关单位试图实现单产超吨或更高,但成功的报道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从近几年各地区区域试验和全国玉米区域试验结果看,产量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品种为数不多,就是通过各地审定的新品种,其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农大108、郑单958、先玉355的品种几乎没有。因此,把育种目标定为稳产、中高产、广适,选育高产、抗倒、倒折性好的品种,仍是玉米育种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1-2]。

2穗部性状

玉米穗部性状包括穗型、穗长、穗粗、出籽率、籽粒大小及商品性,它是一个感官性状与理论内涵既矛盾又统一的指标。稀植大穗型品种个体生长发育好,单株生产力高,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玉米高产典型都是选用这种类型的品种。到20世纪末,稀植大穗型品种一直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稀植大穗型品种在群体调节过程中很难保持性能稳定,耐密性较差,一旦光照不足、肥水缺乏,或者种植密度加大,就会造成秃尖长、籽粒秕、空秆多,产量急剧下降。但降低种植密度又会因群体穗数不足而减产。实践证明,稀植大穗型品种已不适应今后玉米高产的需要,而中大穗、耐中高密度的品种,成为我国玉米大面积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发展方向。玉米育种工作者尽快选育出更多、更好的中大穗、耐中高密度的玉米新品种,以适应生产需要。在选育耐中、高密度品种时,若一味增加种植密度,易造成群体冠层密闭,群体内叶片相互郁蔽,下部叶片截获光能减少,其光合能力显著下降,并会过早衰亡,不利于提高群体产量。因此,一定要协调好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理想的中大穗型玉米品种,其穗长应该在18~20 cm,穗粗5.0~5.5 cm,每穗16~18行,排列紧密;穗轴细,籽粒长,结实饱满,出籽率不低于85%,千粒重320~350 g,单株生产力200 g以上;穗形圆柱或桶型;籽粒要有光泽;单株最好不存在多穗的潜能。

3株形与株高

玉米的株形是指玉米地上部分所占空间的最大轮廓,它与叶片大小、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相关。过去生产上推广的农家种和大部分杂交种均为植株高大、叶片宽展型品种,单株轮廓大,相互遮荫,容易倒伏,稳产性差。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玉米育种家引进国外的矮秆资源,设计的理想株高在1.0~1.5 m之间,试图以大密度获取高产,但由于叶片宽大重叠,光合效率低,病害重,以失败告终。80年代,育种家根据我国生产上间作套种多、复种指数高的实际情况,以尽可能减少群体间争光争温为目的,相继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概念,即:株型紧凑,上部叶片窄而上冲,与茎秆夹角在20~25°,穗下部叶片相对宽展;株高在2.2~2.6 m之间,穗位适中。相继选育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一批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高产、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4生育期

生育期越长,作物生物学产量越高。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玉米的生育期均在其生长期内,在耕作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把生育期定为中晚熟,以适应各种生态类型玉米产区种植获取较高的产量。

5抗倒性

急风、暴雨、渍涝都能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倒伏与倒折,选育抗倒性强的品种对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的茎粗系数=茎粗/株高×100;穗高系数=穗位高/株高×100;当茎粗系数大,穗高系数小时,抗倒力强,一般茎粗系数为1.0~1.2,穗位系数为40时,茎秆抗折、抗倒力强,一般不发生倒伏[3-4]。玉米倒伏分为根倒、茎倒和茎折3种情况。根倒的主要原因是支持根不发达;茎倒是茎秆的坚韧度差造成的;茎折则与穗位高、玉米螟危害有关。因此,抗倒性好的品种应是株高和穗位适中,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玉米螟危害。

6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郝冶安,季保平.从植物形态指标评价看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