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孩子的心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孩子的心理教育

篇1

一、出现“初二现象”的原因

1.心理处于关键期

正值心理断乳期的他们,一方面有独立的要求,一方面有依赖的心理;一方面试图摆脱成人,一方面不能完全自立。

2.学习处于突变期

从小学进入中学,科目增加,难度加大。

3.发育处于青春期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往的渴望。

4.认知处于转变期

初二孩子们多为13~15岁的年龄,进入了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心理的变化。

5.环境处于剧变期

现在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思潮涌进。家境变迁,父母离异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莫大的阻力。

二、针对“初二想象”的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初二想象”的种种原因,要求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下面结合现实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仅仅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简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学校教育的对策

(1)在教学中要使孩子们的主体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首先,孩子们始终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刚跨入中学时代,他们需要与教师沟通,平等相处,在坦诚信任的前提下,孩子们才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若没有孩子们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选择,仅凭教育者的积极、主动、热情和真诚是不行的,那会是被动的、呆板的“填鸭式”的说教,达不到内化的目的,就更谈不上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的需求,这不是成功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孩子们生理发育和个性发展的特点。

需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从大量的心理咨询资料表明:造成孩子们在集体中落伍的原因大多是非智力因素:自卑、自满、畏难、依赖等不良习惯,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这就要从青春期发育特点出发,多给孩子们一些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这就需设计一些多彩的生活片段,创设情境,感知世界,唤起主体意识,转变不良倾向,解除心理障碍。

再次,教育要讲究形式。

主体心理教育是心灵的沟通,自我探索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去感受孩子们内心世界,深刻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机,通过教育、指导、启示最后让孩子们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我们要遵循如下心理辅导原则:①信任原则:信任是一种感召力,信任是双方的。②接受性原则:任何教育最终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重视教学情感和教学态度,逐步使孩子们接受感知,从而提高孩子们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③自主性原则:让孩子们自主参与,主动认识自己,体现情感,监控自己。④发展性原则: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潜力,提高自信和自尊的心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挫力。

(2)把握青春期尤为重要的三种心理:求新心理、质疑心理、逆反心理。

1)求新心理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新知识、新教法、新手段都会刺激这种心理活动产生,支配青少年的学习行为,孩子们在愉悦心态下获得新知,又培养了能力。教师要积极吸取生活中新的思想,采取更适合现代孩子们接受心理的教学模式,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投入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增强与孩子们的亲和力,最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2)质疑心理当孩子们在没听清、听懂讲课内容或是所听内容与书本不相符时,便产生神态焦急的质疑心理,这时只有胆大的学生才能举手示意,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动去给孩子们解决问题,耐心向孩子们解说疑难,能在心理上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

3)逆反心理初二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转变气氛和内容,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之中,一旦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则会与老师唱反调,严重影响双边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则会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孩子们的心态波动。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环境是个性因素。全方位调动孩子们能力内在的一种方式,即主体性心理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因此,青春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将是今后孩子们心理教育的一个深入探索和实践的方面,这也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教育的呼唤。

2.家庭教育对策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一个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宽严尺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以后发展的方向。

初二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个体意识,要引导好他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应有心理准备

中国古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孩子们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在心理上对现实的认识不清楚。父母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尊重孩子个人的隐私,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异性接触、交往。正确认识性意识和对待,给孩子讲明讲透是有益而无害的。

(2)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齐抓共管,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初二的孩子是多事之秋,做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之间讲哥们义气,互相攀比等现象普遍存在。老师和家长应保持密切联系,时时沟通有利于了解孩子的行动动向,及时给孩子以有利的引导,让他们认清事实,增强辨别能力,尽早消除不良倾向。

(3)正确引导孩子接受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正确的兴趣爱好。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认知的模糊期,有些道理他们似懂非懂。这时就要引导他们去区分事物,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利害关系,养成客观对待事物的良好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趣的兴趣活动。

(4)与孩子共舞

篇2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家长会是家长、教师、学校三者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家长清楚学校发展的思路、孩子的在校表现、教师的教育路径等,可以让学校与教师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前家长会的常态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家长旁听,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尤其在会后,许多家长一拥而上,想获取与教师单独交流的机会,面对家长的包围圈,成绩平平、纪律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往往望而却步。在他们的印象中,家长会只是成绩展示会。这样的家长会并不成功。

如何避免家长没有机会、时间和场合与教师沟通的尴尬?如何创设孩子与父母交流的空间来改善亲子关系,真正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二为一,形成合力?笔者就这几年的亲身实践,谈一些思考。

一、问卷开篇,让孩子开通家庭的交心之路

问卷调查是学情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也是发掘事实的一种基础性工作。目前的家长会,由于教师普遍侧重于成绩的反馈,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仅停留在分数层面,不利于健康家庭氛围的形成。教师要担起引导者的责任,努力让家长懂得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完整比关注分数更重要,否则“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每次家长会前,我都会设计一张问卷,让学生写下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针对问卷精心分类统计,提出合理建议。

例如:“心与心的交流”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升入初三快一个月了。初三的学习、生活可能会带给你莫大的压力,作为你的教师、你的朋友很愿意为你分忧解愁。让我们来用心交流一下吧,相信你会把心中的一些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1.平时,家长的哪些做法让你不能愉快地接受?

2. 家长会关注你的学习过程吗?

3.作业做得很晚,家长关心你并递上一份热茶或点心吗?

4.初三中考,你的家长最期望你能考上哪所学校?

结果分析(共50名学生):

问题1。较多的学生厌烦家长唠叨、把自己与别的同学比较。

说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建议:与孩子有针对性地交流,通过比较,不仅要发现孩子的不足,更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问题2。班级中有20人填写“家长不会关注自己的学习”。

说明:不少家长认为督促学生学习是学校的任务而忽视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建议:从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协助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问题3 。班级中16人填写“家长不会在孩子作业做到很晚时,给孩子一点温馨的感觉”。

说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有时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具体的关心还有所欠缺。

建议:用亲情化解孩子学习的疲惫,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问题4 。有21位家长希望孩子上重点中学;6人无所谓;其余为普通高中。

说明: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过高的要求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与压力。

建议:与孩子坐下来,共同规划孩子的未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次家长会后,我都会收到一些家长的短信,他们欣喜地向我叙说自己改变后,孩子的积极变化。

例如:

老师您好,按照您的建议,每晚孩子作业完成后,我都会给孩子准备一份水果或者点心。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与我更近了,懂得体谅我了,愿意把学校的一些事与我交流了。感谢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让孩子在问卷中写出自己的心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普遍心理,这是一种间接交流,实质是让孩子开通家庭的交心之路,使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

二、案例着色,让教师拓宽家校的寻道之途

教育研究方法很多,案例研究就是一门科学、有效且实用的方法。我们知道多元的参与主体可以使家长会更有内在活力,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我们利用家长会的平台,借助具体的案例,采用沙龙的形式,让家长、教师一起说案例谈想法,一起吸收好的教育经验,达成教育上的共识,真正把家庭教育推向更深更好的发展方向,避免直接批评导致的负面效果,让家长与教师有平等对话的机会,真正体现出家长会的诚意。例如,针对学生的追时髦问题,我给出了这样的交流话题。

开学初,学生带着春节的愉悦和新的形象走进了学校。细看这种“好形象”,体现在发型上、衣着上,有点前卫、有点时髦。并且有跟风的迹象。我想这些不只是教师发现了,作为家长也一定看到了。如果家长不引导,学校不约束,孩子的精神追求就会产生偏差,攀比心理将会越来越严重。

让我们一起交流以下话题:

1.对孩子的外在形象,您是怎么理解的?

2.在孩子衣服的选择上,您是否给予了建议?

3.如果孩子出现追“异”的情况,您会如何去做?

4.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哪些环节,也许可以避免此类现象?

家长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家长交流摘录:

1.作为学生,注重外表是正常的事,追求朴素大方是本真,追求光鲜艳丽是虚荣。

2.由于一心放在工作上,对孩子的衣着,的确没有考虑更多,只要孩子喜欢,我们就买。以后将多创设亲子交流空间,让孩子增强分辨能力,培养他积极向上的心态。

3.以后双休日在家,将带孩子一起体验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体会到什么是美。

4.外表美是暂时的,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平时多利用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奋斗之后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班主任的话:

1.注重家校沟通,与学校形成一致做法,齐抓共管;

2.家长应该善于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好预防工作;

3.与孩子一起去购物,在孩子与父母的观点中找到平衡点。

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分工,作为教师要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与家长们理性探讨典型案例,达成教育的共识,拓展家校的深度和广度。经验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需要从相互了解、,到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现身说法,让家长之间加强互动

用亲身经历作例证来阐发道理或劝导人,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在我们的家长中,不乏知识层次较高者、家庭教育成功者,而且每一个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体会与经验。教师空洞地说教,不如家长的真实演讲,同时也让家长与家长之间形成交流和互动。

下面是一次家长会的聆听。

临近期末前的两个星期,某天回家的他,从脸上可以看出,心情不是很好,细问之下,英语教师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教他们了。来了一个代课教师,要求比较严格,态度相对严厉,加上口语交流过程中的不适,让孩子有了抵触情绪。待他心情平缓,我与他交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理。人也是一样,在逆境中成长的人,为了生存,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而那些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人,缺乏竞争意识,应对困难的能力不足、适应环境的速度和把握时局的能力更是不如前者。因此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潮中四处碰壁、举步维艰,甚至被社会淘汰。

在学习的过程中,聆听不同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对于自身知识汲取的一种完善和互补,你应该庆幸有这样一种经历。作为班长,你更应该懂得如何在新环境下带领全班同学努力呈现出新面貌。

交流的过程中,他逐渐抬起了头,脸上有了一点笑容,表示愿意去试一试。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产生不愉快时,作为家长,是积极疏导转变,还是附和孩子大闹学校,对于孩子以后处事的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会因此不同。这位家长的话,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

四、视频点津,让专家助力家长的追梦之旅

网络的普及,为家长会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为专家助力家长的追梦之旅提供了便捷。有声读物对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视频、有声读物也可渐渐深入到家长心中。

考虑到家长会要系统化,视频内容分为:学习习惯类、赏识教育类、叛逆类、生理教育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类等。当然,我们还时常鼓励家长写体会,把其中的优秀感想分享给更多家长,形成教育的正能量。在观看了卢勤老师《如何爱自己的孩子》 视频后,一位家长写下了他的感想,摘录如下:

在我的内心当中,原本以为爱孩子的方式是:多创造财富,为孩子以后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物质刺激,激发学习动力等。看了视频,回想平时的一些做法,我感觉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偏差,也明显感觉到孩子仅仅在物质生活上有追求,在吃苦耐劳、感恩意识等方面不足。

篇3

    建立层递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校长、处室到班级需有效配合,形成健全的层递式心理健康管理模式。

    (一)校长作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总负责人,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领导作用,不仅负责统筹管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担任该领域科研工作的总负责人,并指导交流工作。

    (二)各处室负责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不断学习、总结科研和教学经验。还要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他们学习心理学知识,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学习心理与就业、升学指导;②人际关系辅导与社会心理教育;③情感教育与耐挫力训练;④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培养;⑤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⑥休闲与消费心理指导等。

    (三)年级组长、任课教师要做好三项工作: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等;③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心理品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校从校长到各处室、各年级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把转变思想、观念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与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

    营造校园文化创设舒适的心理氛围

    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于与人相处。合理的竞争氛围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主动调节情绪。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校园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改造、扩建学生宿舍、整顿学生食堂;配设航模室、阅览室、电脑室、书画室、乒乓室等活动用房;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通畅,赏心悦目的课堂;扩大草坪面积,建设“四季有花香,常年绿满园”的校园,建造小亭,放置石桌石凳,种植花草树木。并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师生值周制度、升旗制度、出操退操制度,开展一年一度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体育、智力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互助、竞争的良好习惯。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班主任以“爱心”治班,以“民主”治班,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通过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人际沟通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形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学校对每个班级的评价,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行量化考核,每日由值周学生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全校公布,评出优胜。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演奏比赛、书画大赛、辩论赛、作文比赛等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兴趣和信心,挖掘学生的潜力。

    招聘心理教师积极开展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方面的功用,即矫治与发展。矫治即预防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发展,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了把这两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更好,应招聘专业心理教师,设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

    专业心理教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首先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具有相近心理问题的学生归为一组;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利用学校、社会上有利的条件,在课外分别开展心理座谈、经验介绍、讨论等,逐类解决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个别学生,应鼓励他们接受心理教师的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教师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定期召开心理健康讲座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为心理健康讲座面向全体学生,有组织、有目标,讲座内容、时间都有保证,也很受师生重视。例如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压力大,即使教师、朋友、父母、亲人的关切问候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因而终日紧张,身心疲惫。这些学生普遍需要心理上的帮助,渴求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解除困惑。如果学校能定期为他们组织几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无疑会给他们很多帮助和指导。

    所以,我们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定期召开心理健康讲座,讲座的内容一般为:学习与升学指导;人际关系辅导与社会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与耐挫力的训练;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的培养;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休闲与消费心理指导等等。

    抓学科教学渗透提高学科教学实效

    各种教学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无论是各门学科本身,还是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以学科知识为中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一)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渗透点。教材中凝聚了人类古今中外、代代相传至今的文明成果和经验。课文中需挖掘的有知识的智力要素、哲理要素、情感要素、方法要素、社会价值要素等等。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吸收、消化。常规教学时,提问的设计,练习的设计和配置等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强健康心理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

    (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内容,灵活运用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解放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维束缚,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反馈与评价。

    (三)借鉴愉快教育、情境教学、协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家校联系调动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家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把培养合格的学生作为办学的任务;家长盼子女成才,做有出息的人,也维护了家庭的利益。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不亚于教师,只有家校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成效。

    为此,学校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小组会,组织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有时把学生的主题班会、例行班会与家长会结合起来,由学生介绍班级情况,畅谈理想,倾诉苦恼,让家长了解学生,让家长缩小与教师、学生的心理距离。使那些忙于自己工作、疏于关心和引导孩子的家长抽时间与孩子们交流;使那些无视子女本身学习基础,过分要求子女高分,并采取不当措施的家长能正视孩子的现实,不再独断专行;也使对孩子溺爱有加,教育无从下手的家长,重视并开始解决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还应该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努力使家长做到:

    (一)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学会客观分析具体情况,及时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各种需求。

篇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

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

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

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

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

(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

(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

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三、面对疫情,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一)劳逸结合,做好假期计划

延长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

(二)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三)保持联络,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心情

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拜年,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包包饺子,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四)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

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的咨询师陪你走过这一段路。

四、面对疫情,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由于各地延迟开学,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但这不等于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为。

(一)开展在线心理辅导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个人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各种服务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电话、QQ、微信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在线读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群或更小的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当然,还可为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热线和平台,把电话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随时拨打。当然,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流程专业规范,避免对受助者的二次伤害。

(二)关注重点学生心理

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

(三)多措并举做好防护

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

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第三,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内容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工作也在深入开展。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疏导、预防和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我们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心智不断走向成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班会的意义。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探索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手段之一,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倾听引导、疏导、互动性等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对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功能。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开展、对学生的心智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外界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从而端正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于形成健康健全的班集体,正确的思想言论、发展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自我减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心胸狭隘。

有些学生不懂得礼让、自私自利,有利益时相互之争互不相让,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相互推诿缺乏担当责任意识。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建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同学的指正有时动口,有事拳脚相加。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让老师和学生很头痛。还有学生“眼里揉不得沙子”受不得委屈,否则就会大吵大闹,没有容忍之心。这种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我们现在中学生所缺乏的一种博大的胸怀。

(二)攀比和嫉妒心理。

在校内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某同学买了一款新手机,某某这个周家里给了几百元钱,穿的衣服多漂亮等,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互相攀比。负面性的攀比心理会使人意志消沉,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面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见不得他人成绩比自己好,见他人学习好一些,总是想办法去捣乱。还有的同学争强好胜,自以为是,见别人比自己表现好则妒火中烧,恶言挖苦,忿恨暗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类学生不但没有向有才德的学生看齐,而是妒忌,将自己的心灵烧的一塌糊涂。于是乎,搬弄是非,欺压他人,和同学之间形同路人,同学之间的友谊荡然无存,让别人避而远之。

(三)烦躁心理和性格孤僻。

此类同学很少“安分守己”,总是焦虑烦躁,上课不认真听讲。坐立不安不知所以。下课在教室胡闹,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蹿。手脚不闲,比如我班胡某同学就是这种学生,不安分守己,总是欺压同学,仇视老师和父母。对老师的批评轻则横眉冷对,重则当面辱骂顶撞,让老师非常头痛。还有我班李某同学,不苟言笑,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沉默寡言,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总感到孤独无助,让人很难接近。

(四)早恋现象

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关注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许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胡思乱想,课后传纸条,互诉爱慕之情,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我,同学之间谈论的都是吃喝玩乐等,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荒废了学业。

(五)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家长的品行影响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品质需要家长的支持。而学生很多行为习惯不是在学校养成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现在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忙于工作,而且留守儿童较多,在家娇生惯养,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我校王某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只要孩子要钱,要物品,都是尽最大能力满足。一学期给儿子买了三部手机,每个月给孩子1000元零用钱,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从来不让受委屈,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的文化娱乐设施成为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街道上的网吧,对未成年人开放,周末时候上网的学生很多,很多学生在网吧玩游戏,观看暴力不健康的影视片,接受不良的信息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下降。不思进取,玩物丧志,造成心理健康的缺失。

针对学校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利用班会课,为学生们心理健康做好正确的引导和疏导。

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一)加强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和疏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任课教师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外,班主任是实施心理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辅导和引导非常重要。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学习培训,能够掌握心理知识的技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帮助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从而获得成效。

(二)开展班团活动,增强团结意识。

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开展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都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学会交流和交往,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

(三)提高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物质上的需求,而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引导家长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识,引导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到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便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既是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引导和疏导,是学生走出误区,摆脱心理阴影。班主任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平等交流,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 班主任 留守儿童 关爱

首先有爱心。我校“留守学生”人数众多,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学生”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部分“留守学生”因长时间失去父母的呵护和管教,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产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现象,这种状况,作为班主任,唯有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多与学生交流、谈心,才能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让“留守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我尽量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留守孩子,让他们从自卑阴影中走出来。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留守学生”本身缺少父母的爱,他们更需要爱,所以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我在批评时也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这是关心他、爱护他的,像父母一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误。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敌视情绪,对了老师就多了一份信赖,这有利于健全学生心理。

其次,洞察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留守学生黄业安,父母因家庭变故外出广东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体弱胆小的黄维安,因缺乏父母亲的关爱而经常独自哭泣,渐渐的性格孤僻起来,我知道情况后回家跟爱人商量,周末将该生接到家中跟自己孩子一起吃住,这一吃就是整整三年时间。看到该生活泼开朗起来,成绩一直在不断进步,我知道是一种特殊的爱,感化了他。

对老师来说,学生的事并非小事,都必须认真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啥样的想法都会有,啥样的错事都可能会犯。特别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更容易犯错。唯有多关心他们,才能让他们感觉温暖。初三那年刚刚开学的第一天,班里的一位名叫黄韵的学生,在走出街道口等车来学校时,不慎将放在拐角处的一袋子的书丢了,急得学生哭了,那可是整个初三阶段的用书啊,没有书怎么复习,怎么中考?我连忙开着自己的电车,载着这名学生冒雨到丢失地方附近寻找,并且逐一到县城周围收废旧店打听,在前后跑了五六个地方,留下自己电话并许诺有酬谢的情况后,那一袋书终于失而复得,该生破涕为笑....考上了重点高中时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对于班里上的学生,我总是留心观察各人的动态,发现问题,立即妥善处理。有一位姓廖的男生,父母因性格不合,闹离婚,但在孩子抚养权上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他们频频来学校干扰孩子,让这个学生吃不好、睡不着,整天神情恍惚,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已无心读书,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与其父母联系沟通,指出他们的做法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并交待门卫同志,禁止有关该生的父母甚至亲戚进校门,以防再度扰乱该生情绪,另一方面积极开导该生,让他明白那是大人之间的事情,不管结果怎样,他都是父母疼爱的孩子,让他都不要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周末,还将该生接回自己家。也许是放下了思想包袱,该生在最后一个多月里凭着自己的毅力,刻苦学习,终于敲开了向往已久的高中大门。

另外,作为老师对学生不要有任何偏见。学生只有快慢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对后进生,我从不歧视,积极引导他们纠正学习方法,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自觉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用真挚的感情去呵护、关心、感化,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抛弃,不放弃!我特别顾及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必要时为他们垫付生活费、医药费等。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跟在家里没什么两样。

篇6

创办方:读经立德陶冶人生

蔡孟曹(深圳梧桐书院的创办者):要让一个人的心灵广大、深远、高明,就要让他在小时候就熟读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章,看尽中外名画、风景、建筑和中国历代名家书法这些经典艺术作品以及听尽世界名曲。我们创办私塾的目的,就是启迪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所选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智慧之书,是千百年来公认的经典,也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武器,能使得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陈静(陕西汉中蒙正学堂馆长):在普通的幼儿园或小学,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的时间占到90%甚至以上,而在我们这边数学、语文、英语课的课程最多只占到50%,其余时间都是传统经典的蒙正课,从《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然后读《大学》、《论语》、《笠翁对韵》、《道德经》一步步读下去。我们最终的目的的是想用中国文化中优秀的精华来影响教育孩子,教育他们怎样处世做人,强调礼仪和孝道,因为在如今的时代,你再有知识,再有才能,如果心性不好,一旦将来进入社会,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陈先生(明行堂创办人):当前,中国的教育在知识性方面十分关注,却忽略了内在的道德要求。实际上,德是最根本的,一个人有才而无德,是相当可怕的,没有道德的引领,有才博学的人也会落入歧途。基于这一点,就要让学生熟读熟背经典,比如弟子规中的“长者先,幼者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道德常识,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十分崇尚“先立德,再成才”。

家长:成绩是第一位的,前途重要

王女士(初三学生家长):如今流行一时的“读经热”,我是不敢苟同的。试想,即使我们的孩子满腹经纶,知书达礼,但对高难度的数理化知识却一窍不通,将来就不可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也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反而会受到社会的遗弃。再者,孩子的学习时光是最为宝贵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因此我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还会毅然决然地陪伴孩子走好艰辛的求学征程。

李先生(小学四年级家长):我本身是一位国学爱好者,传统的经典教材的确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然而,让孩子脱离九年义务教育的“轨道”,去奔赴“私塾教育”,我还是觉得有些冒险与不妥。无论各地的私塾条件怎样优越,环境多么优雅,但毕竟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与深度上,都无法与当前的教材相提并论,而且私塾的师资毕竟是薄弱与有限的,不可能与全日制学校抗衡,没有这两点做基本的保障,孩子接受教育就肯定受到影响与制约。

邱女士(高二学生家长):说起当今的教育现状,的确令人堪忧,“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家长受着罪”,这是不争的事实。让孩子免受应试教育之苦,在无负担、无重压的状态下愉悦地享受智慧,的确是家长日思夜盼之事。而目睹当前的教育模式,无疑觉得这是理想化的“镜中月”“水中花”。即使把孩子送入了私塾,也只能说是暂时的“逃避”,因为最终改变孩子命运的还是高考的独木桥,所以无论我们多么殚精竭虑,仍得帮助孩子加压奋进,呐喊加油,让他们赢在了“高考线上”,才是皆大欢喜之事,才能圆了我们最终“望子成龙”的心愿。

杜先生(初一学生家长):自从上了初一起,儿子就表现出倔强、叛逆乃至厌学的不良苗头,看到许多私塾宣传中信誓旦旦的承诺“让问题学生成为绅士少年”,我也一度产生了送孩子去私塾的想法。可实际了解了几家私塾之后,才发现这类私办学堂费用昂贵,一年学费几千到几万不等,闻听消息后,我便立刻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与其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扔向私塾,还不如给孩子请家教、上辅导班,乃至以后拿高学费上名校呢,毕竟目前现学的知识比那些之乎者也更有实用价值。

专家:两者结合切忌偏颇

仲冬梅(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但读经教育也非十全十美,仅用读经教育来代替学校教育,是走极端的做法,没有必要,也不可取。再者,经典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不妨从小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国学课,让学生充分诵读经典,以培养孩子的文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品行道德,但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教育。

赵莹(心理教育咨询师):提起私塾教育,的确也有些成功的个例,比如拥有北大硕士和南开博士学历的袁鸿林将自己的女儿袁小逸留在家中培养,五岁的女儿竟能流利地朗读《新概念英语》,后来袁小逸也成了“小名人”,她的网上自传体作品《私塾女孩袁小逸》结集成书,她的早教经历吸引了不少家长关注的目光。但归根到底,袁小逸是少数中的少数,她的成功与家境环境的熏陶、智力因素的遗传都息息相关的,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也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能因此踏上“天才之路”。

沈明革(《家庭教育》杂志社社长):学校教育虽然存在不足,但“私塾教育”的孩子也存在缺陷,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包括遭遇挫折,解决人际纠纷的能力,这些过程在“私塾教育”中很难体验。其次,“私塾教育”中还缺少激励的体制,有时竞争的群体会给予孩子更好地激励。而且,同伴交往、处理矛盾等能力还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个有利的途径。

熊贤君(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仅仅因为信奉一种并未经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就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风险是很大的,结果也会得不偿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不容取代的。

看来,面对一度兴起的“私塾热”,家长们需要擦亮双眼,不能盲目跟风,而要正确取舍,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找到最适宜的道路。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 物理教学; 学困生转化;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22-001

教育均衡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但是现阶段教育不均衡情况也是难免的。像我们这样比较落后的农村中学中,有为数众多的学习困难户。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要尽自己最大力量,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手段,帮他们脱贫破困。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教育不均衡是农村教学中出现物理学困生的外部原因,我们要努力在不良的大环境中改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据此,我们课题组对我校初二、初三学生就物理学困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我们对物理学困生形成有更清楚的认识,较多学习困难户,他们的小学阶段知识没有学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到初中学习物理自然又多了一门学困学科。这也与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不无关系,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也多是在县城或是外地打工,缺少父母培养的孩子。学生因自控能力差,自我要求不高;学习要求松,学习没有端正态度,自然学不好,容易成为学困生。当然,即使我们孩子的家长在家,也不能很好辅导孩子学业问题。相对而言,我们农村教师的业务技能也有不足之处,有些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够十分的认真和到位。

我们调查之后,发现物理学困生多为综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这是一种能力欠缺的学困;有些学生是思维跟不上,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之后,无法变通与运用,这是一种思维品质的学困;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对学习不认真,没有努力,这是一种动力不足的学困。

可见,农村初中的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物理老师,应该对此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尽己所能的去转化。

二、转化物理学困生策略研究

没有一个人是甘愿落后、自甘堕落的;没有一个学生是愿意做学困生,让家长失望,让老师头疼,让同学瞧不起的。转化学困生只有对症下药,找到转化的有效路径,才能起到有效转化和提升。

1.尊重理解,重视心理疏导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困生并不是智商存在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头脑还很聪明,他们的学困是课堂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对此,我们要了解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念和学好的信心,让他们有学好的渴望。如上学期我发现班级里一个看上起比较机灵的男生,课堂上本来还比较认真,喜欢参与,可是一段时间上课没有精神,交上来的练习错误也较多,有敷衍马虎的迹象。我先是与班主任老师交流,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父亲在外做工时受了伤,而母亲身体一向不好,他精神压力大。于是,我在课下与他交流,先是问最近物理学习有什么问题,他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上课表现不佳,练习准确率不高呢?因为我态度是真诚的,是把他当成朋友,而不是训斥的口气;他跟我讲了家里的不幸遭遇。我就举岳飞、范仲淹的例子,教导他自己要坚强起来;也让他谈谈自己将来的设想,如果不认真学习,对不对的起父母。如此,他也认识到自己这样放弃是不对的,表示会努力学习。

可见,我们的物理学困生,很大一部分是态度问题,诚然,他们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但并不是物理就学不好。我们转化他们,首先是引导他们调整心态,这里需要我们老师关爱、鼓励,激发他们向上的正能量。

2.重视基础,掌握学习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接受能力一般比较慢,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正视那群学困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前后知识的联系,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让学困生逐渐找到学好物理的方法。如在《物质的三态》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让他们谈谈水的不同形态。然后,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水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这里涉及到酒精灯使用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们注意观察,对一些注意点去分析原因,如为什么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熄灭酒精灯应该怎么做?用酒精灯加热时,为什么要用外焰,不用火焰的其他部位加热?酒精灯使用是较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要使用到的,我们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注意点,提高他们实验的安全意识,也能提高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注意观察,重视分析思考的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学,自主阅读教材,得出问题和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检查学困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情况。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多,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是会得到提高的。

3.合作提升,分层实施教学

我们转化学困生,就是要他们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会无形中形成会学和能学。我们开展分层分步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学习状况实施。如温度计使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他们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识记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和使用的正确方法。在当堂巩固时,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说说解答的理由;让学生分组解决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加深和拓宽的题目,如体温计的使用,为什么要甩后量;解读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等等。只要学困生能够参与合作,我们就应该肯定与鼓励。

当然,分层教学还要注意练习的分层,学困生主要做些基础题,鼓励他们做一些中档题甚至难题,如果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正确做出中档题或者难题,我们要抓住契机,着重表扬,让学困生群体都受到感染,从而有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转化最重要的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我们要关注学情,分析每一个学困生的学困成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和知识的缺陷。在重视低起点教学的同时,要教会他们自己去思考;只要他们课堂愿意认真听讲,课后愿意主动积极独立完成相关作业,那么,他们是会走出学困的境地的。

参考文献:

篇8

通过调查发现,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自我意识不完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

⒉人际关系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

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⒋耐受性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不能把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由于心理安全感不强,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以下一些心理疾病。

⒈抑郁症: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甚至绝望。

⒉疑病症: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上的任何轻微变化。

⒊考试综合症:考试前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等。

⒋神经衰弱:头疼、心悸乏力,睡眠不深或失眠,情绪易激动。

⒌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孤独,淡漠,缺乏爱心。

一、形成原因

那些父母外出的学生,监护人往往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重养不重教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留守学生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顾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逆向监护的现象。当他们面临外在危险或困难时,他们多是独自面对,来自父母或长辈的帮助相对少了许多,因此造成留守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不强。在2009年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一件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她初三时,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盗贼,当时只有她和卧病在床的奶奶在家,父母外出到广东打工,为了保护奶奶,她紧紧靠在奶奶身边,任凭盗贼在家里翻箱倒柜,当时她心理异常害怕。此后每到晚上她心理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由班上的第3名下滑到班上的36名。上了高中以后,这种一到晚上就莫名恐惧的心理仍然存在,只是由于住进了学生集体宿舍,加之一些专业的心理疏导,到了高二终于消除了这种晚上的心理恐惧感。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社会支持,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造成了西部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失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在雅安地震捐款中,我当班主任的班共61人,捐款人数43人,全班城区留守学生17人,未捐款人数14人。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在父母、自己、曾关心过自己的人三类人中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人,结果全班44人选择的是父母,2人选择的是曾关心自己的人,15人选择的是自己,而这15人全部是城区留守学生。可见与父母隔离留守在家是造成情感冷漠、心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城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父母隔离因素结合,更加剧了城区留守学生心理不安全感。城区中汇聚了犯罪、暴力等大量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理构成威胁的因素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如缺乏父母必要的保护就非常容易造成心理不安全,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一但这种心理不安全感日久存在,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特质,内心深藏恐惧,外在充满攻击。加之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约束,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经济收入不高,有些甚至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父母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心理状况。部分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学校教育的影响。经过调查,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高中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教育,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中留守学生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二、应对策略

⒈大力发展西部经济,使城区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教师要关爱留守学生,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⒊家长应努力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心理疏导。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前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第三,作为监护人,应该认真负责。

篇9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成因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国内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学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情况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不当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就可能带来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老师间的关系、与同学间的关系和家长间的关系。只要其中一个方面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以致逐渐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渴望和需求,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特点,在教育中就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为“差”的做法。个别教师在教育后进或“双差”学生时方法欠佳,常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向家长、学校告状,如此,导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另外,教师为了处理问题,有时会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用过激的言辞批评学生,这些做法必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学生“反抗”的萌芽,接下来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

(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否端正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些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求、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不够,如此导致学生心灵情感方面不健康。

(三)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现在社会公德风气低落,社会价值观念扭曲,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少人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威,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是诱导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和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他诱因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迎难而上;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对学习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强;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果”。

三、对初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中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良倾向,作为一名近20年教龄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层面来说可从以下三点出发。

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心理调节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从教水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就要先有一桶水。”就是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素养,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践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对从教人员的素质要有明确规定。学校应选择具备一定心理学理论的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远程教育等,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做到持证上岗,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

3.分阶段、针对性地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对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在初中不同年级中,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初一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初二阶段:教育学生立志进取、乐观豁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之能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初三阶段: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初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有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自强自立、积极向上、趋向成熟的人。

(二)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没有二者的密切配合,没有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

1.家长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就应多了解和学习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使孩子把家长当做朋友,当做可以相信、可以倾诉的朋友。

2.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孩子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增强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懂得怎样爱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4.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引导和解决。

(三)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

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放心地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讲述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四)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班主任是联系班级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但绝不能混为一谈。一些行为表现差的“差生”并不一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不是“差生”、“后进生”和“学困生”。

(五)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1)作业布置量过多;(2)学生学习时间长;(3)一些教师提高教学深度,加快教学进度;(4)考试频繁。

2.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1)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2)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3)使学生成为“书呆子”,丧失创新能力;(4)造成更多的“后进生”、“学困生”;(5)造成更多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因此,我们呼吁,中小学应减少作业量,降低教学深度和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空间。

(六)为学生营造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必须加强措施,避免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育工作者入情、入理,善于引导,巧用方法,并持之以恒,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就一定能够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2022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家长: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家长,向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爱心与热情、汗水和智慧的学校领导、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学习上的谆谆教诲。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是行家,都比我做得好。虽然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但我深深地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不够,平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下面就我在教育自己孩子和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浮浅的看法分享给大家。

   一、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等。习惯一旦养成,会陪伴一个人终生。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不良的习惯改起来是相当困难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首先,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如自己收拾书桌,整理书包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要善始善终。培养孩子,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孩子一定会成功。当然,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一定要注意慢慢克服改掉。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改错的过程。

   二、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认为要从我们家长的行为习惯做起,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家长以身作则,在潜移墨化中孩子定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的学习氛围

   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尽量陪他一起看书,运动,谈心等。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那很短暂的几年,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这段快乐幸福的时光。

   四、多和孩子们交流沟通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让他说出心理话。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孩子会理解体谅我们的。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中不犯类似错误,这样,孩子就会不断进步,成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五、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

   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和道路引导者,做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做好工作。老师和我们家长一样,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老师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家长要尽力配合。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想象的。怎样配合?1、高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2、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是非。3、家长要尽量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感谢学校领导、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是你们把深奥的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最后再一次向各位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2022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__同学的家长,非常感谢班主任_老师对我的信任,给予我这么一个机会,能在这里作为家长代表发言。__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学府,__班的老师更是言传身教,对孩子们如春风化雨般无私奉献着。我为当初帮孩子选择__中学,顺利进入__班这个集体感到非常骄傲!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辛勤培育与细心照顾我们孩子成长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说起家庭教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要比我做得更好、更优秀。所以,今天在这里只是把我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并希望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来自老师的传授,老师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家庭教育是人生的一种奠基性教育,对孩子健康情感世界的培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起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下面我要与大家分享几点:

   一、是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对孩子进行正向教育和引导

   重视孩子的健康,除了重视身体健康外,我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更为重要。初中阶段是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观察社会,观察父母,观察同学,会有很多的困惑,对社会现象的困惑、学习上的困惑、与同学交往的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解决,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难题,然后及时疏导,帮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一般会在早餐、晚餐和睡觉前跟孩子交流,让他给我讲讲学校里的事情,跟同学之间的一些事情,并给出一些建议;同时对社会上的正面信息有意无意经常给孩子讲讲,小到生活中的好习惯,大到国家大事,树立爱国情怀。又或者就身边发生及网络流传的有关孩子叛逆事例,比如因网瘾被退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例,一些进行互相探讨,从中引发他对是非的判断和认知。我们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友善、乐观、开朗、自信、合群、宽容、坚强、耐挫等良好心理素质,克服自私、任性、自傲、自卑、孤僻、脆弱等不良心理倾向。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要理性定位

   说到学习,那应该是我们家长最为关注的,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家里的学习是对孩子学习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1、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保持家里安静,最好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有段时间,孩子对网游有些上瘾,我批评他的时候,他就反驳,说爸可以在网上打牌,他能玩,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后来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爸坚决改正,以身作责,作好表率。其次家长也要需要学习。我是一个典型的“虎妈”,认为“好鼓要重拳”。不怕大家笑话,在家我经常大呼小叫,三句话不对,就发脾气。一度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有点紧张。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经朋友的介绍,我买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方面的书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男孩危机》等。我觉得很有用,比如像我急性子的人,用书信的方式比与孩子直接交流效果会好很多,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不欢而散。自然而然,家庭氛围就和谐了。

   2、帮助孩子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随着课程的增多,作业量的增大,我发现孩子有些应付不过来,经常写作业到很晚,情绪有些波动。我观察了他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孩子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不会更有效的学习。于是我还告诉他,不适应是正常现象,初一是从易到难,从轻松到紧张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且初一将是未来初高中六年中最轻松的一个学期。另外,我还从网上找了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和他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听课效率,和如何做课堂笔记,做作业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以及怎样复习学习过的内容等。帮助他尽快地适应,并对未来的学习状况有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主张孩子主动学习,从六年级开绐,孩子的家庭作业我都基本上要求他自己批改,养成独立思考、自觉自律的习惯。当然我会时不时的进行抽查,看看他是否认真做了,还是在应付,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介入孩子的学习,给他以适当的帮助。

   3、家长要知道孩子学xxx程。我没事的时候经常看看孩子的课本,看看他学到什么地方了,问问他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困难;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他的作业质量和认真程度,我认为通过孩子的作业可以反映孩子学习的一些问题,作业的正确率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一直要求孩子要认真书写,我个人认为写字是一种态度问题,只有写的认真才能做的认真。

   4、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错在哪儿,为什么会错,是考试的题目太难,还是自己太马虎?还是平时的学习太不扎实?找出原因。也许他成绩名列前茅,但错在不应该出错的地方,我会很明确地告诉他,小毛病也是不能原谅的,失误可一可二不可三。也许他考试并不理想,但错的,的确是他没有掌握的知识,这正好暴露学习上的问题,这就是个好事,问题出来了才好解决。我一直在坚持的一件事,就是补漏洞。当我们认真看孩子做的作业时会发现,错误总是很顽固,反复出错,这些漏洞都要及时修补,如果有漏洞没有及时修补,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孩子的成绩反映的是他学习的效果,把问题解决了,孩子肯定能提高。

   三、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由,管教松紧适度

   平时我们对孩子管教既不过分严厉,也不过分溺爱。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知识更替很快,孩子的求知欲很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有些新的知识我们作父母的可能还没有小孩知道的多,这就要我们和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以朋友相处,才能消除小孩对父母的畏惧,才能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同时掌握小孩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孩子更深的了解,帮助他及时纠正不良习气,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小孩感到父母的可亲,家庭的温暖,才会有舒适的心情去发奋学习。父母和子女的相处虽说是以平等身份相处,但绝不能对小孩溺爱,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只能对小孩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老师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道路指引者,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力求融合班集体中去,设身处地去理解老师,做老师坚强的后盾。试想,在家里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我们教育起来都感到很吃力,而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オ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オ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将会是我们的骄傲!最后用教学楼下的一幅横联送给__班的全体孩子们,你们将都是“今日__学子,明日社会栋梁”。

   再次感谢为孩子的茁壮成长而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祝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时也祝愿在场的所有家长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也希望我们家长以后也多一些联系,多一些交流,互相学习一些好的教育经验。谢谢大家!

   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2022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九年级(14)班的全体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你们能在百忙之中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校交流活动,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我同时也代表我班全体同学感谢大家的到来,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才。我希望我也相信,我们的这次家校交流活动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今天我想和家长谈的主要是我班级的现状和学生的在校表现:我班现有学生55人,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从初一跟班上来的,不仅教学上与学生形成了默契,而且师生关系融洽,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作为班主任,虽然是初三才接的班,但我的工作思想是:一切以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不求荣誉,只求学生的提高。只求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能够让学生锻炼的尽量让学生锻炼。在学习方面,我不以成绩论英雄,主要着眼学生自身的比较,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表现好些,就鼓励,及时表扬。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现在我们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已经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班风。当然班级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和家长共同携手来解决。

   下面我就将我班学生在校表现对家长做具体的汇报,以便我们在思想上能求得共识,让我们携手牵引我们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我将班级孩子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这些孩子明年有冲击灵台一中的实力,他们是……(孩子姓名在此省略),我为这些孩子的家长自豪,你们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骄傲,也是我们老师的骄傲,这些孩子在生活上需要家长给予更大的关心,不要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心里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第二类学生,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这些学生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希望,他们是……(姓名省略),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不仅需要给予关心,有时也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与督促,孩子的成绩中,不仅有老师的培养,学生的努力,更有家长的汗水。

   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这些学生有……(姓名省略),我能理解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心情,但我想说,这些孩子尽力了,他们不需要责备,他们更多的需要鼓励,需要你的关心和支持,尽管他们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不等于他们的人生是失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来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