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现代化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理念,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的大力推广,需要不断创新建筑技术和设计水平,将绿色环保理念真正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流行这样的词汇:“健康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环保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式给大自然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给自然环境带了严重的损害,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自然原材料、土地、能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生态自然环境,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充分适应和尊重环境的基础上,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在建筑物中营造出绿色环保的工作和居住空间,给人以舒适的享受。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应该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资源

(2)充分利用山丘、溪流、湖泊等自然地质地貌

(3)建筑设计自然采光

(4)建筑设计自然通风

(5)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

(6)建筑物中热回收

(7)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

(8)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

(9)利用太阳能电池板

(10)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

(11)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

(12)使用当地材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分析和研究

根据我国2012年50例的绿色建筑设计社会调查,整理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统计表格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等建筑设计方法应用最多,从这几种建设设计方法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和建筑绿色节能有关系,近年来,我国能源日益紧张,建筑行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贯彻绿色环保理念,重视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政府要完善政策和法律,对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环保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1、绿色建筑设计具体案例

例如,我国的温州市西岑公寓,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整洁、绿色、实用的建筑环境。在建筑物设计结构中,门窗、地面、屋面和墙体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四个部位,因此西岑公寓在建筑物设计规划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了围护结构面积,门窗的设计结构采用了方正形状,有效地降低了墙体的能耗。公寓在进行不同朝向的门窗和墙体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了西向的开窗面积,充分利用了公寓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外墙设计时,选择了高强质轻、保温、隔热、防水、抗震等性能较好的建筑环保材料;内墙的设计多采用了质轻、保温、隔热、防水、隔音、便于加工的建筑材料;由于公寓中的门窗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热性,因此窗玻璃选用了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这是比较好的隔热、防辐射环保材料,另外又在门窗中用铝合金进行注胶,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隔热条,形成了断桥,有效的阻断了热传导。

温州市西岑公寓的整体设计结合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无论在建筑设计规划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是我国的一个居民住宅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

2、办公楼和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

根据2012年我国深圳市22例办公楼设计和24例居民住宅设计的调查,不同绿色建筑设计的统计表格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2例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多采用了建筑物中热回收、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等设计方法;而24例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中多采用了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利用自然地质地貌、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等设计方法。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设计方案,办公建筑物设计多考虑建筑物的环保特性和实用特性,居民住宅建筑物设计更加注重利用自然资源,体现住宅建筑物的舒适性,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又体现绿色设计理念。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规划设计建筑物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落实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处理好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绿色建设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迪欣.当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绿色建筑, 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 集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为一体,推崇健康的生活理念。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低碳排放, 并综合考虑到减少垃圾生产、降低能源的消耗等因素, 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绿色建筑又被人们称为可持续建筑。

绿色建筑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并且是高效利用。二是强调人类居住地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并且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

2.1 绿色建筑工程缺少必要的政策保障体系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环节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来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监督实施, 但是仍然缺乏强制性的规定条款来约束绿色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这就导致现阶段的消耗浪费以及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的现象。在技术实施标准化的问题上,虽然国家已经出台 建筑节能设计的强制性标准,然而对于其中的工程施工监管以及建筑材料应用的标准,国家却没能给出具体的规范细则。这使得绿色工程建设开发商执行起建筑节能设计的强制性标准来,通常浮于表面,刻意去规避不利于他们获取更多利润的规范操作。

2.2 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不仅包括建设管理部门,同时涉及到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劳动部门等。所以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个单位共同管理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而其问题在于这些部门中并没有牵头担责的负责单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较低,无形中也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并且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对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进行了借鉴,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有较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的适应面还仅仅停留在奥运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层面,在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所作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身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相对缺乏。同时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而对经济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全面评价相对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进一步根据国情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出完善,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3 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来加强管理部门宏观管控能力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确保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与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减少因为政府不当干预而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首先要通过对法律手段的运用来对市场行为作出规范,并在对建筑主体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的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与理赔制度的完善。并且要重视对咨询服务业的应用与扶持并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与资质管理体系。其次要对相关法规作出修订。如在《城乡规划法》与《建筑法》等法律中加入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对已经有这部分内容的法律法规也要尽量进行补充与完善。再次有必要进行绿色建筑认证、评估、标识制度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评定,从而对市场的消费决策起到引导作用; 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对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欠缺,同时建筑人员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所以不仅要重视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绿色建筑监督机制,同时要落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对法律权威性作出维护,通过违法必究来保证绿色建筑标准的落实。

3.2 加强协调统筹,发挥建筑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部门协调进行加强对于形成强有力的绿色管理建立体系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建立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组织。通过对我国国情的结合建立起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可以有效的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绿色建筑管理组织隶属于当地建设委员会并有工程管理局负责,主要职务包括制定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以及标准体系,组织绿色建筑交流学习与研讨并对绿色建筑工艺和材料进行推广,同时帮助评估机构进行认证与评估工作; 二是积极进行绿色建筑交流平台建立,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合作与交流。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对国外经验做出借鉴,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对推动学习国外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绿色建筑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

3.3 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守准入关。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 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 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4 结束语

综上,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较好,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把问题解决好,保证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惠菁.绿色节能建筑技术在亚热带地区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9(09).

篇3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资源

作者简介:曲青(1968-),男,汉族,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9-02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舒适、高效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大量的宏大公共建筑和人居住宅在运行和建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人们的人居生态环境,同时需要促进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1]。此类问题是现代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从根本上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最终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建立一个舒适、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奠定重要的基础,最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证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二、传统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工业、商业之后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传统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存在高排放、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此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对建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加GDP,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自然资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消耗的终端资源已经占总资源的27%,城乡建筑项目中接近500多亿平米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如果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耗能问题,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提升,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我国建筑业如果在节能方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每年将会消耗4.2亿吨煤、油,对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在2006年6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资源节约方面需要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来尝试,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目标。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能够促使建筑和自然协调一致,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绿色建筑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需要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绿色经济效益发展的队伍中,最终能够建成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安静、清洁、舒畅、和谐的居住区,提高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提倡和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性资源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自然环境达到节约资源的根本目标。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明朗的前景和诸多优势,最终提高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3]。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情况看,具体实践过程中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康居、绿色的标语,但是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实施绿色建筑经济,提升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

四、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经济分析

(一)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处理,此种模式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技术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让投资者在技术方案方面选择一个最优的依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技术经济评价模式。其一,需要对绿色技术进行增额投资,从而能够提高其投资净现值。在节约能耗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节能收益,在使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找出关键技术,从经济价值角度选择一个最优技术方案,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水平。其二,需要从绿色技术动态增额投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绿色关键技术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节约能源支出角度考虑,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4]。绿色建筑技术增额需要从内部收益率角度开展工作,通过对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进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研究水平。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成本价值,对成本差额进行分析,同时对消耗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不断发展。

(二)绿色建筑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从项目增额投资净现值角度考虑,传统绿色建筑和现代绿色建筑的造价具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式可以反映绿色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节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通过对动态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效益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总体目标。绿色建筑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整体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项目成本回收期,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已经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从节约资源、提高项目价值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收益率,为建筑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从项目增额投资回收期角度看,运用差额分析法可以对项目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进行综合评估计算,通过绿色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收益角度看,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是要分析项目成本投资回收率。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可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收益评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思想,需要对项目的前期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对中间活动进行评价,对日常使用、维修、拆除等活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考虑,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问题,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模糊性特点影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把绿色建筑项目的关键技术运用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绿色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各种敏感因素进行评测,找到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具体因素,对敏感程度和评价标准进行全面研究。提高绿色建筑项目整体效益评价水平,为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建筑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建筑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建筑业发展向绿色建筑业方向转变。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实现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助推绿色建筑经济,通过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项目整体效益的根本目的。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材料、技术、观念、市场进一步成熟,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经济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并重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避免对“高成本”的片面认识,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消费者和开发商融合在一起,对很多项目形成一个共识,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水平。绿色建筑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建立节约性社会的总体战略方针,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5]。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的作用,把环境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建筑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建筑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把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益充分体现出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绿色建筑经济已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在具体项目中得到全面落实,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江红、李启明、邓小鹏.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J]. 建筑经济, 2008,(07) .

[2] 申琪玉、朱时忠. 广州某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应用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6) .

[3] 李文惠. 基于AHP的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影响因素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cad技术

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在设计领域,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领域,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能够显著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运行维护领域,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环境目标设定和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采用科学、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屏降低系统能耗,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热声光环境,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因此,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例如北京的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锋尚国际公寓,广州的汇景新城,上海的万科朗润园等。以“上海生态世博”和“北京绿色奥运”为背景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和“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业已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教育基地和后续研发平台。

总体上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规范尚未正式颁布,本土化的单项关键技术储备和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筑一体化研究应用均需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尚未进入实质性推广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设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师的挑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决定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建筑的体型、方位及围护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因此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能量性能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能耗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别。单凭经验或者手工计算,很难正确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目前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在AutoCAD占据统治地位的2DCAD时代,只能通过手工输入的方式将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输入到相关软件中,才能进行能量分析。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具备复杂的能量分析基础知识,而且本身也是专业化的程序,必须由专业人士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操作。大量的专业数据、繁琐的输入工作使得能量分析与模拟对于建筑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是建筑师无法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对设计方案进行建筑能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传统的2D设计模式中,能效计算通常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和分析、模拟,但此时建筑设计方案已经很难改变。于是,能量分析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对绿色建筑设计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节能设计成为强制性的设计标准,而传统的建筑能量分析方法却无法满足广大建筑师和建筑设计的需求。根据调查分析,能效设计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为建筑师所接受和使用的、在建筑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进行的能效设计方法和软件。如果能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师能够随意的在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毫不费力的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效应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得到关于建筑能量性能的宝贵的反馈信息,那么建筑师就能及时准确的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自动化、数字化。这就需要一个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和一个能识别这些信息的建筑性能分析工具。

但更重大的变革现在正在进行,CAD技术经历了二维平面图形设计,交互式图形设计、三维线框模型设计、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自由曲面造型设计、参数化设计、特征造型设计等发展过程。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先进技术,如变量化技术、虚拟产品建模技术等。随着互连网的普及,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协同化(Collaborative)成为CAD技术新的发展特点。使CAD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发展成为支持协同设计、异地设计和信息共享的网络CAD。从电子绘图到所谓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实际构件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搭建,与此同时(自动实时)链接到报告生成(数据库)引擎,根本上产生人们所说的“智能几何”。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在CAD中的应用也已经开始,可以进行各类具有沉浸感的可视化模拟,用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还可以在设计阶段模拟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检查所用零部件是否合适和正确。在概念设计阶段,支持人机工程学,检验操作时是否舒适、方便,可用于方案选比。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方法;增量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环保技术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建筑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生态环境指标,提升建筑应用质量。当前绿色建筑主要依照项目标志星级进行等级划分,星级越高绿色环保效益越好。在全球化环保背景倡导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兴起绿色建筑工程,对生态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绿色建筑已经得到了本质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从材料内容、技术手段等出发,对工程成本进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认识,对上述内容了解不深入,在实施时非常容易出现增量成本不明确导致的偷梁换柱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在绿色建筑中需要大量使用绿色材料及绿色建筑技术,施工成本会大大上升。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单位将绿色建筑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绿色建筑效益受到影响。导致增量成本误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期绿色建筑开发中主要将建筑内容定位在高档建筑中,没有对平民化绿色建筑进行宣传,非常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导致绿色建筑与高成本结合在一起,造成增量成本认识效益大打折扣;第二,绿色建筑在设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大大降低,绿色环保性效益会大幅提升。当前初期设计成本在一定程度导致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成本高于常规建筑成本,限制了增量成本分析效果;第三,增量成本内容混淆造成绿色建筑其他成本费用,例如装饰费用、常规材料费用等。上述费用并不属于增量成本范围,将其计算入绿色建筑中直接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给人们造成了错误认识。

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内容、方法及方案

2.1 成本内容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构件过程中所附加的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该成本内容可以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三大类。

软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过程中的软技术成本,包括设计性成本、分析性成本、管理成本、调试成本等。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主要为设计性成本,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资金内容。认证成本主要指用于绿色建筑体系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指专家评审费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分析,从技术成本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

2.2 计算方法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算法千差万别。上述绿色建筑施工现状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提升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其计算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基础增量成本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

(1)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增加的工程成本,指从工程施工初期到施工完成中绿色技术导致的额外成本投入;

(2)强化型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技术效率成本增量及技术成本效益内容,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机组投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3)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中技术相互影响导致的成本负荷,上部分成本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系统中的各项成本交互产生设备初投资。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2.3 基准方案构建

基准方案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方案之间的成本比例进行调节。常规基准方案选取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方案之间的对比实现增量成本的确定,即选取一种方案为基本方案,以该方案为基准对其他方案各项内容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两个方案的差额,对系统中的增量成本差别进行分析。

当前基准方案确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以下两方面内容完成。

第一,基准方案1的选取。基准方案1在选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国家标准或地方设计标准完成,多为国家指定建筑。基准方案1为前期介入方案时主要依照国家或地方标准完成对各项增量成本的计算,依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节能要求达到对各项绿色建筑成本的分析,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明确。该方案过程中主要要对各项方案内容和设备内容进行明确,从而得到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第二,基准方案2 的确定。基准方案2的确定主要是指现有设计设计计划的确定。在基准方案1选取完成后,人员可以依照绿色建筑状况设计现有计划,依照现有计划内容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增量成本。该增量成本多为基准方案2与基准方案1对比所得,依照两者对比对增量内容进行的明确。

从业主角度而言,基准方案1的选取并对其并没有太多影响,而基准方案2的内容才是其关注的焦点。基准方案2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是施工增量内容。但是在真正计算的过程中基准方案1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真正表达出绿色建筑技术实际增量内容。

3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案例分析

本项目主要为企业自用式办公建筑,建筑总体共16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13层。该建筑面积为19991.45m2,整体建筑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大厅、配套商业空间、办公用房、标准办公用房、商务办公用房等内容。该项目主要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完成施工,建筑绿色环保效益得到非常好的提升,项目设计基本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该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选取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屋顶绿化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太阳能能量转换技术、全热回收系统技术等。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建筑体系中,秉承环保节能理念,建筑效益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本工程绿色建筑效益与其房地产构建主题相统一,建筑室内环保与室外环保效益非常可观。

在本工程中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包中央水处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性能玻璃墙、节水器具等,其中中央水处理系统占据总体的13%。具体结果见图1。相关数据显示:上述绿色建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该工程常规设计能耗的22%,在供暖方面可以减少465800MJ,在供电方面可以减少651385kMW,节能效果远远高于成本投入。绿色建筑技术对我国建筑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图1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贡献率

4 .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成本上升,但是其带来的绿色收益价值远远高于上述成本,对我国绿色环保体系的构建及建筑价值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绿色建筑构建过程中国家要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宣传,要确保建筑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内容及绿色建筑技术作用,从本质上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益,加速我国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 城市,2012,10:37-41.

[2] 葛曹燕,高怡. 中国绿色星标建筑造价增量分析[J]. 绿色建筑,2013,05:17-21+40.

篇7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因素;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77-03

1 引言

近年来,绿色建筑正日益受到中国房地产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全国各地有大量的住宅项目开始将绿色建筑作为自身的卖点,反映出人们健康环保意识正逐渐提高。绿色建筑具有环境、生态、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但绿色建筑造价高昂,投资回报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尤其是对于投资建设绿色建筑的主体—房地产公司来说,成本和经济因素是决定建设绿色建筑热情的重要考量。

绿色建筑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又要做到生命期内资源能耗的最低,不仅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必须合理,达到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均衡[1]。因此,加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将经济性评价融入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中,对绿色建筑进行生命周期成本及效益的研究,使绿色建筑的各种性能指标、参数转化为相应的价值量,让公众真正了解绿色建筑环境下的经济损益,有助于加速绿色建筑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经济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使得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另外由于自然环境是一种公共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形成资源是可以免费使用的错觉。

绿色建筑的概念来看,首先是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也就是说绿色建筑的发展是要考虑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资源的有效利用,考虑资源的有偿使用;其次是绿色建筑生产、运行、结束各阶段的排放,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考虑自然环境排放的有效处理,及其对环境造成影响后的价值补偿[2]。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随着人们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受到推崇。绿色建筑消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建筑市场中参与者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严重影响着绿色建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若不加以规范甚至会阻滞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3]。

绿色建筑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借“绿色”之名大肆宣传的伪绿色建筑却已泛滥;绿色建筑的消费是一种新消费方式,消费者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绿色消费偏好等有待提高;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绿色建筑产品评定机制等有待建立和完善。

2.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指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的效益和费用要素进行调查、预测、估算、分析和论证,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为决策提供依据[4]。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约束条件、一次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项目从策划、规划、论证到设计、实施、运营,要占用和耗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并且长期存在,对区域、产业经济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些都决定了项目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价。

3 绿色建筑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市场中存在着消费者、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等多方面的利益主体。房地产公司希望绿色建筑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利润,消费者的目的是更好更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筑设计单位的出发点是带动设计市场的开拓创新和发展。然而,绿色建筑最终要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各种财富,需要符合市场规律的同时坚持自己固有的特殊性,成本和效益是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3.1 成本分析方法。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包含两个层次的基本内涵:⑴满足功能需求基础上实现投入最小化;⑵在相同投入条件下实现功能效益最大化[5]。建筑的一次造价和试用期间操作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更换及改造费用等构成经济学家所称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案的优劣。

据分析,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65%的能耗发生在建筑使用期间,因此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应充分考虑各阶段的投入及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中的比重,综合平衡初投资与使用期投入的关系,达到既提高建筑环境表现又从整体降低建筑成本的双赢目标。下表列出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各组成部分。

3.2 效益分析方法。

3.2.1 环境效益分析。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建筑项目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6]。绿色建筑项目选用绿色建材,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由城市固态废弃物或工农业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生命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绿色建筑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更加环保、更加利于生活和工作。

3.2.2 社会效益分析。绿色建筑项目较传统建筑项目而言,更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活动空间。由于绿色建筑大量采用环保材料,再设计上更多地利用了自然光、自然通风,同时,绿色建筑项目比传统建筑还大大增加了绿化面积,从而使室内外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7]。

3.2.3 经济效益分析。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材、节水、节地、节能的经济效益以及缩减运营成本管理等方面。在节地方面,绿色建筑项目建造必须是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型器具降低用水量,同时要求楼顶的雨水再回收和再利用;在节能方面,尽量足够有效地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量减少照明和空调的使用,设计规划好建筑护结构、减少建筑运营能耗等。

4 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性评价

4.1 节能的经济性评价。

4.1.1 建筑节能的经济特征。建筑节能具有效率阶乘性经济特征。由于建筑的能源效率同时受多个系统的影响,不同系统的累积效能提升使得绿色建筑能源策略有可能实现显著的经济价值。魏茨察克(Weizsacke)以空调能耗为例,详细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能源效率提高策略与其所带来的价值间的乘数关系:⑴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可以节约70%左右的空调制冷量和电能消耗;⑵适当放宽室内恒温、恒湿范围,可以减少20%的制冷能耗;⑶通过被动或可再生能源补偿的方式,可以节约80%制冷所需的常规能源;⑷提高传统制冷方式的效率,可以节约50%的能耗;⑸采用更科学的控制方式,可以节约20%能耗。

因此,在理想的状态下,绿色建筑项目空调能耗有可能仅为传统建筑项目的2%,这一分析虽然有些夸张,但它揭示了经过整合设计的建筑节能在经济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计算降低建筑能耗带来的经济收益需要基本的能源价格,这也是整个计算中最具有可变性的因素,这种可变性不仅来自能源价格的浮动性,同时也来自能源计价系统模式的变化,研究表明,采取分时计价系统后,绿色建筑在峰时电价阶段的优异表现,使得绿色建筑的节能优势更加凸显,节能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4.2 节水的经济性评价。节水策略可分为三部分内容:⑴因地制宜地制定中水、雨水回用等节水规划方案;⑵通过分质用水,采用节水型器具等措施提高建筑用水效率;⑶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实现雨污水的综合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可以削减50%的室外景观用水需求,30%的建筑室内用水量。对于建筑节水策略进行经济收益估算的基本方式为:

节水收益A=节水量×水资源价格

收益估算的复杂性来自于水资源价格的多样性,如区域水资源价格存在差异,不同建筑类型使用水资源的价格也不相同。

首先,区域水资源价格的差异性。基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各地的水资源价格普遍采取自行定价方式,这使得在不同地区建筑节水的经济收益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增加了对节水策略进行经济性评价的复杂性。

其次,不同建筑类型水资源价格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建筑类型的用水量、用水性质的差异,其相应的水资源价格也会有所区别。

整体而言,节水策略带来的经济价值所占比重虽然并不很高,但由于其投资效率较高,技术简单、成熟,因此节水策略仍然是大多数绿色建筑乐于采用的涉设计策略。

4.3 节材的经济性评价。建筑的材料消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承重及围护结构用材;装修用材;设备、管道等附属设施用材。其中,承重及围护结构用材约占建筑材料消耗的2/3,使建筑节材策略主要的关注对象。绿色建筑节材策略主要包括: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采用工业化成品,使用绿色建材等。

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成本和减少建筑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两部分内容构成。前者的估算方法与节能策略的间接经济价值估算相同,受到制度和认识的局限,目前并未纳入传统建筑经济价值评估中,而由节材带来的固体废弃物减排价值成为当前有关绿色建筑节材策略经济贡献评价的主要部分。

4.4 节地的经济性评价。绿色建筑项目的接地具体措施包括:控制建筑用地总量,保持城市的适度规模;研究合理的建设用地结构,科学合理地控制人均建筑用地指标;合理选择建筑用地,保护自然生态,不占良田或基本农田;建筑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户型、道路、绿地等都应体现节地原则;强调土地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

遵循节地原则的绿色建筑在经济综合效益方面具有多重优势。以对既有用地的改造和再开发为例,首先可以节省大笔的市政基础建设投资和未来使用者的交通费用;其次对其中的旧建筑,可以通过对现有结构、材料的改造与重新利用,减少重新建设所需的土建投入,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对于“褐地”的开发,政府通常还会提供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既有用地周边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也是提升绿色建筑综合价值的重要因素。

4.5 室内环境的经济性评价。绿色建筑所实现的环境保护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的环境保护指的是有效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策略,实现能源、资源消耗以及有害物质排放的减量;微观层面的环境保护则指的是健康的室内环境。微观层面的环境保护策略主要包括:设计最佳朝向以争取自然采光,保持良好的建筑视野;有效抵御和削减来自外部环境、建筑设备等噪声干扰;综合兼顾建筑的热防护性能与自然通风,保证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与适宜的热舒适性等。

尽管由于不同的绿色建筑采取不同的策略,拥有不同的设计特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和舒适度要求也千差万别,这使得几乎不可能准确评价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度,但是绿色建筑在改善通风、提高温度舒适性,提升采光和日照水平等四个方面的策略与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

5 总结

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绿色建筑项目最大特点在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引入,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需要在“绿色生态理念”上有充足的体现,并摒弃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观,重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视各方案在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进行相关经济评价时,需要由全局和生命周期的思想,结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等多种因素来分析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同时,在绿色建筑新技术方案比选中应用经济评价可以在众多的备选技术中优选适合项目特点的技术方案,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的效果,同时对大量准备开工建设的其它同类型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宪德.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向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 王若愚.经济评价在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比选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刘春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8

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概念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定义。一般情况下,绿色建筑是指提高建筑物所使用资源(能量、水、及材料)的效率,同时减低建筑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影响,从更好的选址、设计、建设、操作、维修及拆除,为整个完整的建筑生命周期。有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应用范围的争论,即争论哪些是真正的绿色建筑与绿色技术。然而,这里我们研究目标是探讨绿色建筑在消防中存在的风险。当前绿色建筑认证情况。在韩国,由国土资源部授权,运输和海洋事务和环境部负责,组建“韩国绿色建筑评价委员会”,颁布了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从2002年到2009年,有专门人员负责注册和预注册工作。认证的数量一开始很低,但从2005开始大幅上升。认证的学校设施的数量核算约占总数的43%,认证初始阶段比例较低,但强制收购在招投标中的设计准则认证(BTL)已被列入法律。从2005年以后,写字楼占总数以12%的速率不断上升。新建商品房和学校中有的绿色建筑,从2005年开始迅速增加。2005年商品房和学校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总量不到200,可是到2008年已达300多所,到2012年已达600多所,到2014年底已达800多所。

二、高火险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为实现绿色建筑,已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各种技术的研发。绿色建筑的技术可分为以下部分:能量减载技术;高效低污染的技术设备;资源回收技术。实际案例的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场馆侵蚀和风暴的响应;景观的热岛防治和土地利用的改进;能源负荷减少、高效率的设备、热和余热回收、室内舒适的实现;空气的清洁空气的采用、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减少废气污染和在施工中减少污染;建筑设计中的降低噪声技术和建设中降低噪音;水质改善、水供应还原技术和水的回收利用技术;环保材料;资源回收;废物处置。技术系统的数据是由韩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供,是韩国权威的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分类包括目的、人、技术、环境等范围的影响、建筑设计、维护和拆除等。绿色建筑技术系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评价绿色建筑在火灾中存在的风险,最可靠的分析是以绿色建筑的火灾实例做分析,但在实际上没有绿色建筑发生过火灾;所以不容易在参考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来设置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根据以往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火灾特点研究,对比绿色建筑和现有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来发现问题。另外,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和火灾标准手册由NEMA(国家应急管理机构)提供,针对消防安全标准提出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关键点。第一是消防员进入的途径。挽救生命的使命需要消防队员在火灾中迅速行动,所以,为了抢救在建筑物中的人们,任何阻止救援的障碍都会对消防队员构成困难。因此,在消防员进入之前应做保存建筑的考虑。

第二是烟道。烟雾是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阻止人们撤离建筑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排烟很重要。由于在火灾烟雾中的死亡比例很高,韩国的45%,日本的40%,英国的50%,在美国80%,显然排烟道是影响建筑物火灾的重要因素,绿化时要保留。第三是逃生安全装置。防火设计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不能因为结构的改变,就影响逃生安全,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为重,这可能影响相关结构和设备。第四是结构稳定性的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保持更好电阻,比钢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但它们也容易着火,严重会导致建筑物倒塌。第五是遏制火灾。早期火灾的遏制对于减少火灾损失非常重要,而后来遏制火灾必将导致更多的死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阻碍消防对于遏制火灾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三、高火险绿色建筑技术

篇9

关键词:保障房;绿色节能;经济性;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alization methods and economy analysis investigate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to achieve green energy of WuXi city

Lv JianpinXu Cheng

(Wuxi Nanchang City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 Ltd., WuXi 214023, China)

Abstract: Greatly developping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ducing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afeguard of reducing the country'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constructing of energy-saving society, and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afeguard of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not only a livelihood project but also a morale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doing wel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green energy. How to achieve green energy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economic analysis method of green energy is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Green energy; economy; Method investigate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家、行业以及地方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均对绿色建筑有相关的规定,绿色建筑的讨论也较为广泛与充分,绿色建筑的施工也有《绿色施工导则》的指引。绿色节能住宅设计概念国内最早见于《绿色节能住宅设计》(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13 卷第1 期2001 年3 月),但是其理念仅停留在“试图将综合节能节地的技术手段与空间处理联系起来, 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方法”上而并未提出绿色节能的概念。“绿色节能”应是一个经济性的概念,即既节能又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业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而迅速发展。但建筑节能在推广中却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对其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商对节能建筑的投入产出的具体数据不清楚;尤其在保障房建设中,由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建设压力较大,其采用的保温系统无法真正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和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我国的国情导致开发商,包括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只关心一次性基建投资而无视长期运行的能源消耗。目前为止,我国缺乏完善的建筑节能市场体系未能将节能与绿色有机权衡与统一。

2. 绿色节能建筑的定义及实现途径权衡分析方法

绿色节能建筑是对建筑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能耗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全寿命周期能耗最低的建筑。建筑能耗的合理评估应从建筑物全寿命出发,将节能建筑设计所涉及的所有问题整合到从材料生产、设计、施工、使用、维护、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中来。节能建筑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积极意义上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绿色节能”节能层面上的意义。

建筑外保温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建造成本也相去较远。如此,各种保温材料构成的保温体系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往往不能统一,在选择时必须加以权衡,达到在保证有效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的经济性要求。

权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总体的经济性,应从建筑整个寿命周期来加以评价。绿色节能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应包括设计建造成本、维护使用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以及绿色节能所带来的正面经济和社会效益。

权衡分析具体按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造费与维护使用费的权衡分析;

(2)建造费中各项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

(3)维护使用费中各项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

(4)节能保温效(率)益与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权衡分析;

从开发到节能保温系统建造完成这段时间建造费之间的权衡分析。

在进行权衡性分析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功能适用性准则

功能适用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考量为前提。建筑功能包括基本使用功能、建筑物理性能、视觉艺术效果及室外环境性能,应方便实用、灵活可变、高效率、无冗余。

(2)技术先进性准则

技术先进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节能为条件。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节能强调在其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从技术上保证建筑安全、可靠与高效地实现其各项功能和性能,保证建筑寿命周期全过程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

(3)环境协调性准则

环境协调性是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节能的关键因素,它主要包括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等内容。包括坚持能源消耗最少原则、资源最佳利用原则、环境负荷最小原则和“零损害”原则。

(4)经济合理性准则

经济合理性是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节能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即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所谓寿命周期成本是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费用、使用维修费用、残值及清理费用等。

本文研究涉及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保温系统,为无锡市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达到65%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论证。

3. 经济性分析方法探究

寿命周期是指从事物的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对建筑而言,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是指从交付使用后到其功能再也不能修复使用为止的阶段性过程,即建筑的使用(功能、自然)寿命周期。另外,从结构或经济的角度,还有结构寿命周期和经济寿命周期。本文是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展开研究的。

寿命周期评价是将某一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和定量的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世界先进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制定了寿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将产品寿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界定为人类健康、资源利用及生态后果三个方面。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权衡思想,经济性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为:

(1)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定义、释义绿色节能的含义,构建绿色节能指标体系;

(2)建立数学分析模型:运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建立起建筑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探索绿色节能的有效途径。

(3)实案例证:通过实际工程例证优化建筑能耗措施所带来的寿命周期收益。

最终为无锡地区保障房建设绿色节能建造、使用、维护等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此外,提出一种新型保温体系,并对其保温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保障性住房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绿色节能意义更加重大。本研究的特色就是将绿色节能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从建筑物全寿命出发,探索绿色节能系统效率最优。本项目提出的一种保温系统其材料导热系数低,从技术上极其容易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指标。

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降低建筑能耗是降低全国总能耗、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建设节能建筑又成了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保障,节能建筑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积极意义上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研究工作的开展,将绿色节能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既取得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又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效应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4. 研究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分析

要取得应有的效果,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必须正确,可采纳的研究方法与路线图如下:

(1)综合运用专家意见法、歌顿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收集各种所需的基础数据;

(2)结合循环经济理论,构造绿色节能指标体系。

(3)运用价值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体系,构建节能系统效率评价模型,藉以评价既有保温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绿色节能保温系统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经济性分析,设置费与使用、维护费权衡比较,选择最佳实现途径,做到节能与环保匹配,安全使用与节能适应,设置、使用、维护费与居住业主的意愿相一致。

上述步骤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1)构建绿色节能指标体系;

(2)使用、维护费用的收集、统计与分析;

(3)经济性分析数学模型的构建;

(4)新型保温系统结构保温系统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篇10

关键词:生命成本周期;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模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的建设用地建筑都在逐步加快建设,而建筑能耗作为我国主要能耗之一,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一个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新建的建筑越有85%左右为高能耗建筑,高能耗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的资源,都是不少建筑对环境也有影响,所以在当下建筑建造中,如何对建筑技术成本进行分析,减少建筑能耗排放,提高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已经成为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1绿色建筑及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1.1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全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重视过程的理论,落实到实际具体的项目中,其中的全生命成本构成是指对于一个项目来讲,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经营一直到项目最终结束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总费用,这个总费用包括建筑中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及其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之和。总体来说,广义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报考设计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回收/报废阶段这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成本、用户承恩、社会成本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以经济增长为主的经济效益,更是包括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排放估算,所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等一系列有形、无形、定量和定性的总和。

1.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将全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其中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何将钱投入建筑整个项目中,所获得经济价值最高,是需着重考虑的问题,但这个经济效益仅是所带来的增量效益的一部分。整体来说,所带来的增量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包括一系列带来的经济增长,环境效益包括节能节水节电等一系列指标,社会效益则包括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影响及人们对于所使用建筑的满意度。所以在全生命周期理论下考虑建筑成本,主要通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建筑的增量效益。

2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效益及增量成本模型构建

2.1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设计不同,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理念。绿色建筑从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着手,在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指引下,提倡在建筑设计的尺度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和集约的利用,并且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交通开发模式,对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山体一系列进行充分利用和保护。对于建筑本体来说,应当注意建筑的室内环境,建筑外部的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于建筑自身本体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建筑从设计到最后不能使用整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基于以上考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原则: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可重复性利用;尽量使用太阳光、风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的污染排放量;建立人的尺度的空间宜居性等一系列原则;通过小尺度不同类型的空间营造,与人不同种类的活动相匹配。在这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引下,综合营造社区环境。

2.2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在具体设计中,需要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技术。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在建筑的围护结构方面,围护结构要考虑建筑所处于的地域自然环境,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明显造就了建筑的设计材料有所区别,所以一定要使用切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的具体小尺度设计中,建筑的门窗开口位置也有所讲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照明、供热、通风的因素,确定建筑的通风口、门和窗的位置和大小;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气候的影响,夏天采取必要遮阳措施,冬天则是加厚墙体,防止热量快速扩散。

2.3增量成本综合效益模型的构建

在全生命周期理论下,围绕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在注重考虑建筑的综合效益和成本效益两个大方面下,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承恩的综合效益模型,可将测试时间分为年度和非年度两个周期来进行综合计算,通过综合计算,确定合理的折现率(r)和研究周期(T)。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包括增量成本和增量成本效益比两个主要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分别如下:SE=NPV增量效益-NPVLCC(1)CE=SE/LCC(2)其中,SE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元),NPV增量效益则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增量效益现值(元),NPVLCC则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增量承恩现值(元);CE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增量成本效益比;LCC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增量成本(元)。以上为公式中指标的具体解释,模型在计算出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比CE如果大于1,SE大于0,则说明绿色建筑项目在经过具体的计算之后,实际项目上是可行的,反之,则说明实际项目是不可行。而这个规定指标是根据推导后的模型在实际验证后的结果,在实际中是较为可行的,可能会有稍许误差,也是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但是在实践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3结束语

文章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引下,并利用建筑的收益成本分析,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综合效益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可以粗略大致对建筑的实用性、经济型和节能型进行评判,所得出的结果对于实际的施工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的模型试验效果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给予修正,希望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对绿色建筑技术成本探讨能够对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大江,苑文利,徐国芳.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研究[J].建筑节能,2015,(8):109-112+125.

[2]刘秋雁.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研究——基于碳排放量的角度[J].建筑经济,2014,(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