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湖南商学院是一所以经贸、管理等商科类专业为主,工、理、文等专业学科共同发展的商科类高等院校,这是由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等因素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不能照搬其它综合类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根据商科院校的特色,更加注重学生商科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随着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更能体现“求创新,重实践”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如何将课程的改革推向更深、更宽、更广的范围,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交换机技术、路由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器技术等原理、配置方法与应用部署方式,根据湖南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介绍,计算机网络工程这门课程一共有2个学分,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6,实践课时16,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1 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网络工程这门课程重点介绍网络工程的基础,网络工程综合布线,交换机技术与应用,路由器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的原理及配置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教学中以介绍主要的网络设备为主,而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器技术却介绍不足
该门课程的理论课时为16,即每周2节课,讲授8周,课时主要安排给了交换机技术与应用中的交换机配置基础,交换机互连技术,交换机VLAN技术,交换机生成树技术。路由器技术与应用中的路由器配置基础,路由协议及其配置,三层交换技术,访问控制列表和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服务器技术则安排了很少的课时进行讲授。
1.2 网络工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实际的项目案例安排不足
在网络工程的理论教学中,重点介绍设备的配置方法和应用,由于没有引入整体的网络工程项目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设备的配置时感到枯燥和繁琐,不能体会到设备能够在项目中实现互通的乐趣。
1.3 针对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重点,过多强调的是理论环节的考核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考核采用无纸化机试的考核方式,以理论考核为主,以实践考核为辅,这种考核方式的缺陷是缺乏对大型网络拓扑结构的配置和操作,使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 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在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理论教学中增加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器技术的教学内容
针对理论教学中课时过多集中于交换机技术与路由器技术的问题,增加网络安全技术与服务器技术的内容,尤其是安全技术中的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VPN技术是指将物理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局域网,通过公众网构建成一个逻辑上的专用网络,实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通信,VPN技术采用了加密、认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等措施,相当于在各VPN设备间形成一些跨越INTERNET的虚拟通道、隧道,使得敏感信息只有预订的接收者才能读懂,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使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和复制。目前VPN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员工远程办公,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网络互连,以及B2B之间的安全访问服务,因此学习和掌握VPN技术十分重要。
2.2 增加网络工程理论教学环节中项目案例的安排
针对网络工程理论教学环节中项目案例安排不足的问题,增加实际案例的教学讲解。例如,每教授一个重点知识点,都配置一个实际网络工程的案例讲解,通过案例来理解理论,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2.3 加强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将网络工程课程拆分为网络工程和网络工程实验两门课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这门课程具有它的特殊性,应该重点强调实践环节,将网络工程课程拆分为网络工程和网络工程实验两门课程,考核方式均采取网上无纸化考核方式,理论测试以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为主,而实验的测试以网络工程的配置题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在面对网络工程的问题时的实际解决能力。配置题以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为主,如交换机的VLAN划分,生成树协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RIP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三层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配置,PPP协议配置,VPN配置等等。
3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工程配置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网络设备的基本理论与基本配置,通过拆分网络工程课程,将网络工程分为网络工程和网络工程实验两门课程,加强网络设备的配置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配置设备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网络工程师的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的考核过程中,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备的配置才能合格,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使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
通过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工程的理论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篇2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80-02
因特网出现后,网络化进程就开始不断发展,直至今天,网络开始占据人类生活的重要地位。比如电子商务、网上炒股、网上教学、网上办公和数字图书馆等,都是依靠着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平台和手段,因此,人们才形容二十一世纪为网络时代。网络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过程也不例外,通过因特网,教师能够通过远程资源完成授课与答疑,布置作业与批改作业,考试与统计分数等多个教学环节,网络化教学势必会成为将来计算机教育的主流模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广泛采用网络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以便更好地满足计算机基础教学“新”、“多”、“广”的特点[1],但是,相对来讲,网上自学与网上辅导,网上测试与网上练习和考试等部分,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很多有待改进与完善之处。
1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
过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课程的内容比较陈旧,课程的设置上还不够合理,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高质量建设一批精品网络教学课程和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并示范带动全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2]。计算机远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进行解决,它可以帮助课堂空间与时间获得更好利用,不仅能够切实地实现开放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内的师资力量,根据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图(图1),我们可知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只要有以下几种。
1.1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授课
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多数高校已普遍采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以更为清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照传统教学模式,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还能够节省教师更多的讲解时间,同时还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量,由于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完成课堂教育的目标十分有益。比如在对WORD软件的学习中,如果没有网络多媒体工具的辅助讲解,教师很难将菜单与工具栏一一讲解清楚,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困难,且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1.2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辅导
答疑与作业批改也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样地,这两个环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和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双向培养。通过学生上机做作业并进行网上提交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十分有利于教师的批改过程,这是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涉及的就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一系列内容,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采用网上提交的方式,可以帮助计算机教师节省更多的批改时间,同时可以更好地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同时,通过在网上公布正确答案的方式,也可以便利同学们进行参考和核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便利措施。
1.3通过互联网实现学生的自学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好地自学,教师给学生了教学计划与教育大纲,或是电子讲稿与CAI课件,参考书目与电子教材,参考答案与重要习题以后,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到教师的FTP上进行下载和学习,学生的选择面相对来说更为广泛,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巩固,课前预习与知识面的拓展。
1.4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练习
多媒体网上练习系统是一个十分优越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网上联系,由于它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多种难度,且足量的各类题目,故而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检测系统是智能化的,可以自动判定答案是否正确,网络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一个更好的练习环境,可以实现即时反馈,即时辅导,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而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自己需要的难度、数量或是章节进行自由练习,当然可以起到更为全面而具体的教学效果。
1.5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考试
网上考试系统可以代替人工印刷试卷并分发试卷、收集试卷等多个步骤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简便易行,主要由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相关试题,系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相应分数。网上考试系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比如它更具保密性,试题是从题库中进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学生之间的考试题目都有不同,有效地减少作弊的发生。同时,这种方式也更为公平,这是由于系统自动阅卷并进行分数统计不仅能为教师减少改卷的麻烦还能够减弱由于疏忽等带来的人工阅卷分数差异。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计算机课程的一门主要考试,其中上级考试大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如图2)。
2 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3]。结合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施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2.1教师要注重对自身计算机知识的更新
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随着时展而不断加速,作为计算机教师,需要掌握的东西更多,不过,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应将课程知识尽量进行提炼,并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同时还要渗透一些应用性很强,广度和深度更高的知识给学生,尽量培养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对此,尤其需要教师自身对计算机行业的最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只有教师的知识面与思想水平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计算机学生。
2.2注意在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推进层次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层次教育是受到广泛好评的教育模式,也是公认的教育效果明显的教育方式,故而,在推进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重推进层次教育方式,在总目标一定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的差别,对学生开展层次不同的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一刀切”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2.3积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与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是十分明显的。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所代表的生产力在计算机领域内更是举足轻重。近些年来,计算机人才在手机软件及硬件开发等方面变得炙手可热,随着小米、华为和中兴手机的崛起,国产手机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迎来了自主创造的高峰时期,可以预期,单从手机行业的角度来看,软件开发、编程等方面的人才将会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创造型人才自然才是异军突起的主力军团。
2.4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施[4]。一个先进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使用它的人具备比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思想水平和知识面,亦即教师首先要对这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能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各项优势进行透彻的认识、分析,并加以利用,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化教学模式亦是如此,教师应尽力规避其机械性、模式单一性等特点,发挥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聪明才智,积极进行协调和完善,帮助课堂教学取得更为优异的成果。这需要教师积极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增强个人学识,并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掌握最新教学技术与方法,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
3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要紧跟时展步伐,勇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加快并加深教育体制改革,以期早日实现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普及,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育模式等,从各个方面实现自我提升,从而为我国的大国崛起培养更为优秀的高素质、高水准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选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J].丽水学院学报,2009,29(5):104-106.
[2] 席宁.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3):76-77.
篇3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
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三、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
四、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篇4
关键词:高职;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91―03
一、背景及现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财经类专业一般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技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搬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不多。而除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经济类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但对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同样没有明确。
2.文理兼收等原因导致生源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生源基本都是文理兼收的高中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文科生重在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一些经济类课程中学习能力较强,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就造成了文科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时较吃力,兴趣提不上来,而理科生又感到学习内容偏简单,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与经济类专业联系不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基本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课堂讲授+机房上机的模式,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经济类专业本身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所学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针对高职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材相对落后,导致任课教师也只能选用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教材的适用性不强。
4.计算机课程师资培养滞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承担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很多是校内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具备财经类知识背景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对经济类专业并不了解,经济类知识掌握不多,教学时仍然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好自己所担任的具体课程,在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经济类知识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目标与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
5.考核手段单一
现在多数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为笔试,有些专业还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考试前不得不进行应付考试的复习,考后这些东西就没有用了,而真正到了实际应用计算机工作时,却又“笨手笨脚”,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在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根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划分为“计算机系统与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等四个领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将上述知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等三个层次。教育部提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四个领域三个层次,对于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要根据工作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很多高职经济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对Excel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中华英才网上搜索到的百度移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的应收应付会计岗位要求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 Excel),在592招聘网上搜索到的广州市毕柏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的国际电子商务岗位要求熟悉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网页设计和图片处理者优先,许多招聘高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企业也都提出了对Excel的要求,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强调了对Excel的教学。
2.在以往建设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时候,往往都只有经济类的教师调研与制定,缺少计算机老师的参与,导致存在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了解不深等问题。而要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就一定要计算机老师参与,要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到与其他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体系。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探究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逐渐的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技能之一。因此在各大院校的教育课程中,计算机课程已经被列为了学生们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的中职院校,对于开展计算机课程教育更加重视,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成为了每一个中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就关于多媒体技术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辅导进行简要探究,希望能给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育创新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的开展,普遍的存在着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其招生特点所引起的,所以导致了其各项教学开展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作为现今高端技术的计算机技术课程更是收效甚微。
在现今的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刚开始都会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秘感,然而由于教育与现实应用的差距,随着教学难得的增加,以及教学时间的不断推移,学生们便会逐渐的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特别是在生活中,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应用,更多的是用来娱乐,这就跟枯燥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令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进程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教学领域中。而且具体的应用形式,则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成相应的教学软件,然后以电子课件或网络课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
(一)电子课件
针对计算机教学而言,根据其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的特点,在实施教学任务时,必须要保留一定的面授课时。而这时,多媒体教学所能提供的演示环境,对于学生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无法理解的重点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答,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网络课件
与电子课件不同的是,网络课件主要是以网页的形式来存在的,其主要是在网上进行运行,以超链接等结构来独立完成相应教学的软件。网络课件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课件是一种利用系统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网络特点,来针对相应课程进行网上练习、辅导答疑、课程学习、在线自测等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提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辅助
(一)创设多媒体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例如C语言函数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一个极其难以掌握的枯燥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开展的时候,其教学效果十分不好。而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情境教学的特点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具体利用中,我们可以利用Flash来制作一个汉诺诺小游戏,然后对较为简单的关卡进行游戏演示,当学生们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后,再逐步的加强游戏难度,从而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了解C语言编程的强大功能,在主观上形成求知的渴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完成计算机技术的形象转变,加强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在计算机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很多模型理论的讲解,然而由于这些模型的抽象化,使得教师在进行静态讲解时,很难令学生完全掌握和了解其特征。例如在进行OSI参考模型的讲解时,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令教师讲解起来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而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信息流向动画”技术,形象的将主机之间的通信过程通过模拟网络模拟出来,动态的将这一概念进行展示,令学生在形象的情境中充分利用自身感官功能,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完成整个了解、记忆、巩固和提高的学习过程。
(三)扩展课堂知识量,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由于课堂和教材的限制,导致学生们所接触的内容极其有限,就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拓展,在其形式的限制下扩充的内容也极为有限。然而多媒体教学却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计算机的大储量及执行快的特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画、图片等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因此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限度的扩充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从而利用大量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相互诠释,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开放式的个性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学生们成为教育的主体。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传统的单项传授现象,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情景创设等方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令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得以切实的发挥。
四、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根据世事的相对性,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效率上的极大提升,然而其同样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果一味的追求课堂吸引力的提升,那么很有可能顾此失彼,令整体教育流于形式,从而背离了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坚守中职院校针对职业就业的最终目标,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内容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真正意义上的打破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出了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多媒体技术辅助计算机课程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小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合理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
[2]戚跃勇,周宇,邹利光,齐德广,席道友,程相晨,梁开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
[3]陈命家,赵慧.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
[4]杨燕军,徐海伟.在生理机能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25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教师必须要秉承新课改精神,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对计算机的片面认识,让计算机成为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有利帮手。同时,还要使高中生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素养,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但是,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计算机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高中生对计算机不重视,在计算机课纪律性较差;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往往是计算机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课,剩余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那么,如何发挥高中计算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确计算机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率
一堂高效的计算机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缺乏教学目标的计算机课堂,学生如同一盘散沙,课堂教学效率较差。高中计算机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优化教学效率,提高高中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让计算机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比如讲高中计算机《接收和管理电子邮件》时,我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中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聊天和上网查资料上面,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较少,即使是QQ邮箱也很少使用,计算机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便利性。因此,教学时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是网络使用中的基本功能;学会搜索不同网站提供的电子邮件的深层次功能;熟悉网页形式的电子邮件的使用。然后我教高中生免费申请电子邮箱并利用电子邮箱发送信息,这一堂计算机课学生学习得非常认真。
二、构建高效开放的教学情境,渲染学习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而言同样有效,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浓郁的学习氛围,让高中生在计算机课堂充分展示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讲Word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高中生对办公软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够运用Word进行日常的文件处理,培养高中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时创设了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文字进行处理的问题。例如通知、报告等,使用Word更加简单和快捷。可以请学生仔细思考Word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快捷和便利?这时高中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就是利用Word排版编辑的,有的说我们看到的很多表格是通过Word制作的。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Word的发展历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高中生的实际操作,促进了学生对文字处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拓展学习思路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广,高中计算机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理所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特点,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比如讲Excel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基础知识,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将视频、音乐、图片等教学材料融合于一体,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接触电子表格。首先,我在电子课件中给学生展示各种电子表格,并且这样进行引导:同学们,这些电子表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到,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学习。然后我在电子课件中给高中生详细地展示Excel的操作步骤,包括认识Excel窗口、输入数据、单元格的对齐等等。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精神和积极尝试计算机功能的热情。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表现欲望,高中计算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高中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高中计算机教学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为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比如我定期组织高中生进行“班报设计大赛”,要求高中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通过排版、编辑、剪切、填充等技术,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班报,展现高中生的风采。再比如我开展“数据处理比赛”,给高中生提供一些复杂的数据,要求高中生利用表格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高中生在各种活动中丰富经验,增长知识。如今,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上,学生容易感到身心疲惫,所以,高中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帮助高中生活跃思维,增长见识,使高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挖掘高中生的计算机天赋,锻炼实践能力
高中生对计算机技术并不陌生,他们当中有很多学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拥有较高的计算机天赋,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高中生的计算机天赋,注重计算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我与学校进行沟通,为高中生开设了网上讨论区,学生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互动和在线解答等。但是需要高中生结合学校的实际,为网站制订一份守则,以规范高中生的行为。我给高中生提供了一些参考,高中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很用心,所书写的守则很具有实效性。这些措施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有系统开发级的,也有应用操作级的,还有大量的跨专业应用服务和客户支持等复合类型的专门人才。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这种分级越来越明明晰。
目前许多学校将人才培养侧重点放在培养研究型和本科级(亚本科级)计算机技术人才,而对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却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力。根据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特点,计算机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潮流,与学科发展接轨,与时代同行,要分层次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1、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重大调整,而且要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有准确的定位: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1.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课程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精心安排必须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界线模糊课程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强化学生技能。
1.3要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
各门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例如《NIIT模块》课程中的ISAS以及软件项目课程教学中采用主题作业让学生来搜索知识,系统地整合知识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教育锻炼。从而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1.4评价体系要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在课程标准中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2、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为完成以上目标,需要对专业基础课程和计算机软件、网络等一些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2.1精心设计实训题目,加强上机实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精心设计实训题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实训,分必做、选做和提高等类型。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课内和课外充分进行实训。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环节,辅导中应特别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不是靠教师教,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多上机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所以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
2.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采用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项目设计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例如计算机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程序设计》、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可采用以上三种并行的教学模式。
另外,可以通过一门课程就进行试点,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经功能扩展之后,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讲理论课,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即:预习教材、重点讲解、上网自习、上网自测、网上讨论和提高。
2.3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中通过得到教学活动信息的反馈,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搞好每次活动的教学信息反馈,即做好“行程性”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2.4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素质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机专业教育之中,这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要注重过程性和阶段性考核,注重从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能力等多方位考核,从而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客观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正面导向。
2.5加强重点课程和系列课程建设
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有重点的选出学校层面以及系科层面的重点课程建设,成立小组分工合作,摸索总结经验,继而以点带面推广一系列课程的建设,有目标有计划实施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建设。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对这些知识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实训环节、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善于创新,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3、教师如何应对计算机课程改革
教师是教育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计算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创新教育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创新教育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创新教育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创新教育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应具备精深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的能力,会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
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再次,计算机课教师自学能力要强,要具有创造性,懂得吸收、借鉴国内外典型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先进成果,引进教材,进行教学方式创新。这必然要求计算机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做大量开拓性工作。
4、如何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职业教育最终是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是阶段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
总结、评价是教学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体验创新的乐趣,评价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给予热情的肯定。因为教师的这些肯定,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风。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活动印象深刻,产生极大的满足和喜悦感,而且还能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从而下一次的创新兴趣又得以激发。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专业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努力让教学活动焕发出创造的活力,让学生在科技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篇8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微软“黑屏”;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微软中国宣布从2008年10月20日开始同时推出两个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微软方面表示,此举旨在帮助用户甄别他们电脑中安装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应用软件是否是获得授权的正版软件。 根据通知,未通过正版验证的xp,电脑桌面背景将会变为纯黑色,用户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电脑桌面背景仍会变为纯黑色。微软中国方面解释,电脑桌面背景变为纯黑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黑屏”。黑色桌面背景不会影响计算机的功能或导致关机。
众所周知,目前微软正版软件与盗版软件之间价格相差几十倍,微软此举实际是要打击盗版。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
当所有媒体以及社会舆论在讨论这一事件对中国个人电脑用户和整个软件行业带来的影响时,这让我一个工作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不由得想到微软“黑屏”事件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影响。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子,分析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现状:
一、配套设施跟不上
很多地方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虽然有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根本搞不明白上这门课到底为了什么,所以只能应付了事。如,计算机教室没有网络演示功能,学校没有提供系统软件以及所有应用软件的安装程序。由于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之间的价格差异太大,教师所选择系统软件如windows xp多为番茄花园、深度软件、萝卜花园等盗版软件,所选择的office办公软件也是网上提供的下载版。当微软正版验证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时候,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虽然当前的影响仅仅停留在部分微软软件的使用上,但按照事情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后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影响将会更大。
二、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尤其是农村的家长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正因为这以原因,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软件投入基本上为零。总认为计算机硬件的购买花费了重金,没有另外花钱购买软件的习惯,当然这一习惯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电脑用户的习惯。
三、教学环境限制了教学方法
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并不长,培养的人才也还远远没有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现在站在中小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的教师很多不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而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过来,通过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挑战就更大了,有时根本无法应付。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机课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放任自流的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任务,有的地方学生整个学期上机就是练打字,还有的地方小学学打字,初中也是学打字,到了高中还是在打字,好像只有打字才算实践。
最近几年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加入,本应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水平,但往往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没有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如,初中信息技术课所用教材为新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使用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当教师从网上下载配套教学资源后,不一定就能顺利使用,因为没有网络教室软件,无法将资源及时分发到学生所用计算机上。虽然可以使用网上邻居共享资源,但由于交换机的问题或者网上邻居本身的缺点会限制到共享的速度。会影响到上课的进度。会大大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四、教育目标定位不准
随着计算机课向信息技术课的转变,“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都着重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这实际上是把培养和掌握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能力作为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而不是通过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都具有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即不是把计算机作为教育的工具。一位外国专家作了这样的比喻:“在使用计算机之前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就好像在允许学生使用圆珠笔之前要求他们必须先理解圆珠笔的构造、必须先搞清楚圆珠笔内的墨水是如何转移到纸上的科学原理一样。” 虽然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学生也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但结果不仅是收效甚微,而且严重偏离了课程开设的宗旨,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为例子,试题中涉及到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98,众所周知,大多数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为windos xp,并且微软在2007年推出了vista操作系统。基本上windosw 98操作系统已经早早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然,造成以上四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微软“黑屏”计划推出后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对信息技术课做相应的调整。如在教材方面: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操作平台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我们可以试着多多介绍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这是一个免费的自由软件。
微软“黑屏”计划只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打击盗版的第一步而已,就对中国大多数电脑用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信息技术课不及时做相应的调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受到微软的盗版警告。
参考文献:
【1】刘梅,何保荣.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篇9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 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国家教育部门将计算机课纳入中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计算机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别,特别是高中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很熟悉,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作为高中计算机课教师,我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以下是我根据计算机的学科特点,探讨的教学方法。
1.高中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首先,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术科,是以技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次,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强调学生对计算机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操作方法、试验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探究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关系,使其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再次,高中计算机是一门随时间变化,内容迅速更新的课程。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生从小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愈来愈多,到高中时,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逐渐达到整齐,已有的课程知识不能满足需要,随时需要准备更新。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根据高中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方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1 让学生同步操作,达到熟练掌握。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部分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同步操作,可列举一个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剩余时间中,布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综合题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这样,每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疑点、重点、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样,操作实践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来自的地区不同,计算机知识水平也不同。因此,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问题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则需要演示一遍操作过程,甚至还需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3 因材施教,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对该节知识掌握已经熟悉了,有的学生一知半解,需要更进一步的补充;也有极少数学生只懂得打游戏。因此,上课前,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水平进行调查和测试,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方法、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等;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或操作训练。
3.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高中计算机教材内容的作出更新,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如果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3.1 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计算机网络是个新的领域,很多同学对网络感兴趣,能使用它,但网络内在实质东西却知道的不多,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讲关于域名和IP地址,可以比作一个小区的某一住户的门牌号;讲文件夹时,可以比作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文件袋等。通过这种打比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
3.2 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查找、下载、上传,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进行实时交流等。对“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添加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任务。这样,教师教学时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篇10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向。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2.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
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4总结
综上所述,为保证中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完善中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培养,必须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中职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下对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寻找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出路,更适应社会要求,真正为中职毕业生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