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道路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道路建设

篇1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我国城市普遍存在道路密度(道路总长度/城区建成总面积)、道路面积率(道路面积/城区总面积)偏低的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的密度只有6.8km/km,而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就已达到20km/km。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的道路面积率,我国北京为5.9%,上海为6.4%,而国外东京为13.8%,伦敦为16.6%,巴黎为25%,纽约为35%。1995年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130308km,平均每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为7.0km;道路面积为135810万m2,平均每万人拥有面积7.373m2。200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59617km,平均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达到7.6km;道路面积达到190357万m2,平均每万人拥有面积达9.1万m2。近年来,国家虽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但仍赶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2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远期战略规划要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具有较大技术优势:包括较大的运量、高效的土地利用、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优势: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中的拥堵现象;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较高的运送速度;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较高的准时性及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低、污染小。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城市环保

用轨道交通替代公交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

轨道交通还是一种大运量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一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交车为2000~5000人次。

2.3安全

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2.4提高流动性

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2.5带动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

轨道交通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解决办法。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2.6增加就业岗位

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2.7商贸集中

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3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性;体现交通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为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3.1实施轨道交通优先政策

实施轨道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政策;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市场和政策手段,实现投资——建设——运营——回报——投资的良性循环。

3.2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融资

转变体制,完善机制,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分解建设工程,降低进入门槛,化整为零;注重外部效应,受益群体买单。

3.3长期坚持发展大容量的轨道快速交通系统

发展多种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注重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开发。选择房地产业、商贸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业态开发形式,积极开发地上资源、地下资源、车站资源及其他形式的资源,带动沿线商贸流通业的繁荣,促进郊区卫星城的发展。

3.4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

统一协调交通形式,综合考虑,互相衔接,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延伸轨道系统到近远郊区的人们集聚地区,改善乘车的方便性;制定合理的轨道交通票价。根据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交通需求弹性和客运服务的水平等因素采取的票价制定对策。根据不同情况,细分票务系统,提高票务系统的回报率。

篇2

关键词:道路工程;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与此同时,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在显著提升,其中包括对道路景观更富美感、更有乐趣的期待。这给道路工程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道路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生态性原则

在不同地区进行道路工程环境景观建设时都应遵循生态性原则,因此在铺设过程中应进行全盘考虑。首先要结合自然条件选择施工方式,对于人文景观和优秀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绕道的方式,尽量减少破坏。对于普通周边环境也应尽量避免破坏,实地测量后采用占地面积最少的方案,减少开挖量。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又能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其次,运用生态原理,使道路建设中的环境景观建设同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美观与健康相结合,即尽量保留和使用原本生长的植被和树木,增加成活率、减少资源浪费。重点种植乔木、花灌木以及叶色树种,在一定范围内增强植物的观赏性和多方面价值,尽量使四季都有绿色植物。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道路建设同样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将经济利益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道路建设的本职功能是促进沿线各地区的资源流动、共享和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加速发展,实现各地通达。这需要建设过程中遵循经济性原则,使资源利用最优化;另一方面,道路建设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景观设计,在材料使用上挑选环保建造材料,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后续工作量。1.绿色节能原则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建设的实施会耗费建材,同时实施过程也会对该地区的植被造成破坏。在绿色节能理念下,应该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开挖面积以及对该地区环境的破坏。一方面可以通过道路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量,缓解对地貌的破坏,降低噪音以及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提高土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作为施工材料,同时改进操作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2.以人为本原则道路工程环境景观建设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建造理念。在建造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道路的安全性和对周边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保证路上车辆行驶是否平稳、道路设计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噪音、粉尘和尾气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始终贯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水平。

二、道路的景观设计方案

在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优化布局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施工的条件。城市交通需求量大,需要合理布置道路,尽可能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空间有限,需要精心设计绿化方案,在较小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发挥景观的美化作用;原有建筑密布,需要新设道路和景观配合原有建筑,避免竣工后整体设色杂乱或风格突兀,使最终视觉效果不佳;城市内部缺少自然景观,使城市的景观美化以自然景色为主。综合以上情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布局和定位,对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功能和开放程度有所了解,利用好不同植物本身特性,包括植物的形状和时序性来搭配分布,保持道路四季都有绿色植物,以及体现出四季景观的不同风貌;另外,了解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优化分配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植物对城市环境的净化作用。

(二)其他地域的道路景观设计

非城市区域相比城市而言,空间更自由,植被覆盖率更高,不同纬度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不同,人文景观更少、自然景观更多。因此,需要考虑到当地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在发展旅游业以及本地植被景观,将道路工程和当地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如果当地在发展旅游业,应与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协调统一,共同制定专门的旅游路线,最大程度环绕当地景点,同时使路线设计更加人性化,构成特色旅游服务中的一环。

三、道路的景观实现措施

(一)做好前期准别

大体了解建设对象的地质地貌、当地植被覆盖率以及人文景观来设计建设图的初稿。再根据初稿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具体细节以及施工的优势、劣势。现场核对预计数值、进一步编写施工计划书。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展培训,提前准备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与相关部门联系,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进入到施工阶段,对工程实施标准和进度的监督是工程的重要部分。施工过程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公司的设计标准。环境景观类道路工程需要贯彻设计中的绿化理念和方式,准确把握设计意图,不断与相关人员沟通、落实美化效果。如遇到与图纸不符或无法实施的问题,应上报相关部门,要求在具体查实后修改设计图纸,再按图施工。实际操作中应重视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保障工程有高效序进行。

(三)做好定点放线的具体工作

整体工程的质量由细节的准确度决定,施工中应要求绿化植物种植地点位置准确、标记明显。在实施种植前,应确定放线地点,做到一次到位,各环节准确衔接。严格按照章程确定植穴点,同时标出边槽线。在具体种植过程中,特殊位置可以灵活处理,适当调节间距,保证美观效果。

(四)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道路工程环境景观实施后的最终美化效果与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都有很大关系,设备质量、放线准确度、土方质量以及树种质量都会影响到最终效果。土方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期和生长水平,树种质量影响到树的成活率以及形态美观度等。在工程各个环节都应派设专门人员监督实施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五)遵循苗木生长规律,掌握种植时间

目前的道路景观建设以植物种植为主,其中苗木种植难度较大。首先应了解不同苗木的生长周期和最佳栽培时间,在适宜时间内种植苗木,确保成活率。

四、我国未来的道路工程环境景观建设方向

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各城市与外界交流程度加深,需要更好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名片以方便外界了解。当前是使用绿色植物为主的景观建设来美化环境和减少污染,随着治理污染手段的加强和效果的显现,未来公路景观建设对于减少污染的需求相对降低。社会将更加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和输出,将增加人文景观数量,形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美化方案。

五、结束语

道路工程环境景观建设需要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努力,要求工作者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时间经验。能够掌握宏观上的设计原理,也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指导理念的落实,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使景观设计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广泛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道路工程环境景观设计将在未来受到更多关注,也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做出更大改进,确立更合理的设计方法、更大幅度改善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周铁云.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J].中国勘察设计,2014,(02):3-7.

[2]姜多.风景园林[J].林产工业,2014,(02):53.

[3]乔艳云.植被在道路护坡工程中的作用——以津蓟高速公路绿化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02):88-892.

[4]郭冬娥,江娜,宋佰万,林祥国.东营市新增人工水景观监测分析[J].测绘科学,2016,(05):72-77.

篇3

关键词:造价控制;全过程控制;造价管理;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快发展,我国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大力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总体来说,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构成要素,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效益与质量水平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当前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造价备受人类关注,而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时代所趋,是一个必然事件。但是,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设仍旧有问题显现,为此我们需在造价管理与控制上进行重大的新变革。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依照如今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造价体系加以合理的改革。

1.基本概念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和控制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有两种,一为工程投资管理,一为工程项目价格管理。工程投资管理,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项目造价的产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指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工程投资费用能实际、合理、有效。

2.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全方面分析

2.1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均缺少全局性的成本管理观念

从整体上看,我国关于市政建设的造价管理上的认识差不多仅仅暂停在初期的预算阶段,而工程造价的价值只止步于一个窄小的方面。而对单个系统性的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而言,如此的造价控制及管理明显缺少必要的明确性与系统性。工程造价的定位打一开始就不合理、科学,致使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匮乏系统性的控制力。但是,详细的造价控制仅针对后期的核算阶段,此事后审核的造价控制的灵便性不高,毋庸置疑其会显著削弱造价控制的效用。

2.2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设在施工设计上缺乏规范性

部分建设单位着眼于工程的进度和时间效益,过度地关注效率结果忽视了工程的设计,急于进行工程施工,对工程不做全面地合理的设计安排,自然会缺乏实际施工的必要准备。后期工程实施会出现各种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例如由于在设计上的轻视,导致在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建设标准的把握以及承包合同等重要问题上不够严格缜密,最终使得工程建设缺乏同一固定标准,这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3缺乏完善的工程造价的设计管理制度

工程的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当前的施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设计工作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在工程设计这个问题上,普遍的建筑单位都是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去做设计的制定和筛选。在设计管理体制上的缺失还导致很多的单位设计过于保守,这对工程的质量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2.4造价控制停留于书面文件的审核控制,流于表面

目前的监管模式是计量和评价分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工程造价师进行造价核算是根据图纸和建立签证进行的造价控制, 由于不是亲临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这种审核模式很容易造成建设中的中饱私囊和偷工减料现象,既给工程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又给政府投资带来了经济损失。

3.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根据我国现阶段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笔者给出以下改进造价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尽量实现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设的全局性造价控制管理

市政建设的项目具有工程项目的一般特性,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以为了实现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造价师必须要将控制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的建设项目中去。工程项目与市场紧密相连,所以造价必须要考虑市场的波动因素,工程投资随着市场的变化会愈发复杂,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越显得必要。

3.2在工程前期,提前做好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

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巨大工程量,工程的投资量也十分巨大。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合理控制管理预期编制的投资预算,制定科学的设计图纸,对工程进行整体地造价控制。搞好前期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造价管理不仅要科学编制投资预算,还要在投资的估算上更加细致化,对设计也要朝着精准化发展;还要规划工程的建设,明确施工的秩序和规范,严格要求施工的秩序性。在工程的投标上,推进限额设计,积极引入新型的工程分析的方法。

3.3重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①招标管理阶段;②施工现场;③结算。在最初的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就要对招标进行必要的造价控制,首先就是确定招标文件的计价方式和定额等等。在具体实施的阶段,按照固有的合同进行操作是维持工程秩序的有效方式。拟定招标合同要注意文件的准确和逻辑性,避免后期的文字纠纷。

3.4控制预算

这一点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严格控制工程的材料消耗,控制材料的价格。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面是这对工程用材的价格控制,这是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一般来说,工程的材料费用最低是工程投资的一半以上,所以对工程的材料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现工程造价的重要方面。由于材料市场和工程建设的特性,造价控制不能死板管理,要根据市场的波动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管理,只有密切关注市场和施工现场的情况,才能为工程的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造价依据。②尽量将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内。尽管实际的工程施工存在变化的因素很多,工程造价变动的借口也很多,但我们在进行造价控制时要严格控制通过设计进行的施工变更,这样能减少由于工程规模变更出现的造价变更。遇到不可改变的设计变更和建设规模的改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确定,尽量避免这种突况的出现。

3.5探索造价管理新的发展思路

造价控制和管理与企业的进步相似,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造价管理的提高可以通过几个途径:①提高造价工程师的素质水平,一是建立造价咨询培育机构;②探索新的计价方式。造价师是造价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素质决定着整个造价工作的质量,因此通过提高造价师的水平能从源头上提高造价管理能力。为提升造价师的位置,制衡工程承包商,建立造价咨询培训机构以较好地作用于工程建设。新的计价方式为当前造价工作发展的必要前提,凭借着先进的方式是加大造价管理力度的关键渠道。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主要紧扣着工程造价管理这一核心展开的。不管是哪一个工程建设方面均会运用到造价管理与控制上,为此在构建经济型社会时,就需开展造价控制工作,减少资金浪费与流失,从而促使工程的投资效益大幅提升。采用每一阶段的空中几何管理以减少投资管理的不足,进而实现优化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方就甲方取得的__________村村里道路建设项目,经协商确定本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共同遵照执行:

一、承包项目、承包期限、承包金

1.甲方将依法取得的__________村村里道路建设项目,承包给乙方负责承建经营。

2.承包期限自支付承包金之日起至该村道路交付使用之日止。

3.承包金为__________万元人民币。

4.支付方式: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并在乙方取得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就该项目的承包合同后,一次性向甲方支付。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甲方: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其与业主签订的就该项目的承包合同。

2.甲方应确保该项目系合法取得,并保证乙方的承包权具有排他性。

乙方:1.乙方享有承包期限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权,产生的债权债务自行负责。

2.乙方在承包经营期间,承担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一切运营费用。

三、违约责任

本合同双方在谅解、诚信的基础上制订,应充分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若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_________万元人民币违约金。

四、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附件备忘录,该附件备忘录与本合同是有同等效力。乙方须有四人同时签字有效。

五、本合同一式五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每人执一份,自双方签章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篇5

【关键字】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不断朝着规模化、质量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这必然对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对满足时展的现实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自筹建至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全部事项进行的管理,其管理的目的是对现有项目建设的有限资源和时间进行合理统筹规划,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程建设目标。可见,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项目计划的确定、各阶段具体目标的实现这两大方面所进行的统称协调。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工程建设主要主要包括质量、安全、进度、等三大方面,这就意味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三大方面。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包含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具体质量目标的管理、各参与使用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管理、质量隐患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合理制定和切实落实的基础上,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就工程的安全管理而言,安全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要时刻谨记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只有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按期完成。这就需要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进度管理确切的说是对施工顺序和时间的管理,只有在合理工程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切实的执行和落实,才能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建设是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建设情况直接代表着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同时,道路桥梁也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情况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才能够在根本上确保道路桥梁的质量、性能、以及使用其使用寿命,从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同时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顺畅的交通道路方面的保证。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实施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三、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措施

(一)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工作的切实进行提供组织机构保障。对于工程管理的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组织机构内部人员的身上,使其明确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事物,从而避免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的茫然性,明确其工作方向,从而切实落实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工作。

(二)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多个不同的团队,可以说道路桥梁工程是多个团队的劳动成果相组合而成的。在团队与团队之间、团队个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切实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统筹,从而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并交付使用。

(三)明确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计划及制度并切实付诸实施

这要求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切实制定相关计划和制度,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方向和依据,使工作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子在其项目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整体性,明确其工作流程和目标,更好的做好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事后协调的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如,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案、工程进度计划、监督管理制度等等方面

(四)加强技术人才储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巨大,同时引起的各方面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吸引和争夺。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才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从而确保道路桥梁建设的低成本、高质量以及高效率。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储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才的引进,引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其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满足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对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人才的供给。

(五)加强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的管理

道路桥梁工作在根本上是直接由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工人的劳动力等三大方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劳动力等三大方面的管理必不可少。就施工材料而言,只有高质量的施工材料才能在根本上确保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因此对于施工材料要严把关、严控制,严禁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就机械设备而言,其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机械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在选择的过程中选择适应具体的施工环境、性能良好的设备,同时对于设备的操作使用及后续保养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就劳动力而言,其对工程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工人进行适当的筛选,严禁素质低、能力低的人员进行录用。

(六)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监督

监督是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中的计划、制度、规章等切实落实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并组织相关人员切实落实。监督部门而言,同样要制定相关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同时监督工作要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同步进行,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从而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结语:

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强化项目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毅,安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111-113.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为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的质量控制,根据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投入物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产出物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施工气候、施工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对市政道路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哪一个因素没有控制好都会出现质量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木桶效应,因此对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图纸)、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与方法,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共同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工序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还以一些专门的法规作依据,主要包括:

1.有关工程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如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2)、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2.有关质量检验、取样的技术标准。

3.使用的相关材料的验收、包装、标志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对质量进行控制

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和时间段来划分,可以将工程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前期)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期)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后期)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前期)质量控制

(1)对各项工程参与者进行审查。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持证上岗,并且是懂经济、管理、技术、法律,并且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全面技术人才;其次,施工队伍的素质(包括思想、技术、身体)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取消上岗资格。

(2)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提交施工方案上报监督部门,经审核通过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对于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测,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4)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抽查。所有用于工程中的材料必须有抽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5)在施工前进行环境调查,熟悉施工环境。

(6)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明确各部位的质量标准。

(7)建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系统

①一个过程:即施工阶段的事前准备、事中各工序施工、事后工程总体验收、资料归档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②四个阶段:施工阶段的事前准备、事中各工序施工、事后工程总体验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阶段。

③把好开工关: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才能下开工指令。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及施工图)等;技术标准、实验及取样的技术标准、材料验收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建筑安装作业的操作规范。

(2)工序质量控制的过程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在没有形成产品前,也就是这条市政道路没有结束工程建设时,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监控,跟踪质量变化,分析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采取措施纠偏。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则是通过对工序的一部分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如果工序质量与预期标准出现偏差,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控制和修正。其控制内容包括:工序活动开始前对条件的控制,要求人、技术方法、材料、机械和环境能满足施工要求,为保障工序活动的质量,严格控制这五大影响因素是基础;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或工具,对工序活动结果进行质量检验;对检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根据工序数据分析和质量标准,对整个工序的质量进行判断,当工序质量正常,则进入下一个流程,当工序质量发生波动时,就进行工序分析,以寻找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达到规定要求;为了检查调整和修正的效果,需要对调整后的工序再次进行检测、分析、判断,直到质量达标为止。

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作

当道路修建工程完工后,对该道路的路基、外观按规定进行质量核查,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文件要求。工程质量验收分为过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一)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应遵循一定程序:

1. 各个小项的工程完工后,由施工方的检验人员自行检验,并汇总;

2. 当各环节质检符合标准时,由施工方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联合监理部门对该工程进行质检,并写书面报告。

(二)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内容及依据

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内容是:保证资料检查、对分项工程的内容进行抽样检查;其中以原材料、施工检测、试验资料为重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主要依据:国家有关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经审批部门核准的项目相关材料、以及工程承包合同等。

(三)过程验收的要求

施工过程是形成质量的关键,因此,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监管对保障工程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验收应该在施工单位自行验收评定后进行。

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国计民生当中的重要关键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对桥梁工程项目管理重视起来,这也是道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在一定的周期内,用科学的工程性理论与观点方式上的表现,实行合理有效的计划、决定、调节和组织,科学的项目管理活动,根据工程项目质量上的要求,在时间、投资的总额和资源的环境条件中,落实工程建设的目标,本篇文章在近些年我国的道路桥梁项目建设管理做出了分析研究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中,在数量的代表上都是有典型性的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当中桥梁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中是重要的来源,道路桥梁项目工程的建设中管理,综合性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经验和基础的理论,同时会为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理论性的实行,在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建设的管理上让项目管理逐步的向系统和科学性的方面转化。我们就项目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说,想要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有系统化的理论性的依据来进行,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是确定了整个项目工程实行的主要的条件,所以,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的社会,不论是企业中的工程项目的管理还是道路工程的建设项目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和一个施工工程的成败的关键部分。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方法

、项目的经理责任制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来讲,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责任制是全世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的形式,而这样方法的实行也是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承包商而言,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经理是通过专业性的资格考试,合格并且注册之后任用的,这就要求承包单位在工程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上进行解决,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项目经理上任以后,就会对工程项目经理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明确的指出工程项目经理岗位的责任,实行考察措施,加强监督管理,进而避免这一问题的再一次的发生。

、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建设上,工程项目中经理是这个工程的中心

工程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和整个工程中桥梁工程项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在工程项目团队的成员的选择上,只有这样做才会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进一步协调与交流,才会确保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道路桥梁项目建设的管理材料和设备的选择

道路桥梁项目建设是否成功的完成对项目建设材料和劳动力的要求,基于工程施工设备的选择的要求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实行的,但是对项目工程建设来说,劳动力的选择和文化程度的选择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素质的要求上也是相当高的,应该避免那些素质比较低的项目施工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施工人员会导致建设施工单位在信誉和形象上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在项目工程的原材料选择上,应该采用没有招标底线方法的进行采购,确保建筑材料有很高的性价比,机械化设施的采用也是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一部分,高性能的机械化设施对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进程的速度都是不能忽视的因素,所以,对于机械化设施的选择上,监督管理制度是不能缺少的。

(四)、道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中对施工人员的约束制度

道路桥梁项目工程的建设对整个项目工程而言,也是非常典型的项目建设,在整体的道路桥梁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应该合理的计划和明确的规定实施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层,和实行调控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就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合理有效的制约并且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办法。

三、道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道路桥梁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中各式的责任制形成是加强整个项目工程管理中的主要的条件,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和经济的效益是项目工程的主要核心内容,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对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应该落实到每一个施工工作人员的身上,此时,在责任制度方面上,应该确保明确的制度,当中我们对桥梁工程建设建筑材料和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的接触到项目工程人员的身上,确保各个职位的分工进行。

(二)、做好技术上的存储,技术的存储就是在工程的技术管理中的技术人员,对新兴的技术和新兴的工艺进行培养,对技术方面来讲,技术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是确保项目工程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不仅可以使工程施工的技术性人员对整个项目工程原材料和工艺的深刻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检测制度的确立,我们从技术方面来说,道路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从施工建设中对程序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这时的质量检测制度优势就显现出来,在一定的情况下,这对道路桥梁的项目工程进行质量的检测,也是工程质量达到指标的保证。

(四)、在对项目工程的质量上,项目管理应该对现代化科学技术重视起来,目前,现代化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桥梁的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达到很高的地位,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当中,应该对道路桥梁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决定和信息资料的管理,还必须要建立工程质量的管理的信息系统,我们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对道路桥梁建设上是加强工程建设的意义。

总结:

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建设工程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管理在我国道路基本的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道路的施工中是有成效的,合理有效的道路桥梁项目工程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道路桥梁的实行管理方法,通常可以说需要实践性的经验和长时期的探索才能够达到的。

参考文献:

[1]陈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的方法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6)

[2]杨凤启.道路桥梁中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3]安毅;安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

[4]郭冠雄.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及分析方法[M].工程建设出版社.2010年

篇8

关键词:重力流管道;压力流管道;竖向冲突;城市道路;竖向规划;地下管线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1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69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道路建设大幅增加。道路是市政管线建设的主要通道,市政管线的合理布置能为居民生活便利提供保障。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布置日益复杂且部分市政管线未能与道路同步实施使得城市道路经常需要二次开挖,因此如何合理布置市政管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及市容建设要求,大量架空地上管线落地。大量专业管线及地下永久性构筑不断的建设完善,地下空间建设越来越拥挤,由于管线前期建设规划不完善,缺少地下管线整体竖向规划设计,造成后期管线建设存在大量竖向冲突问题。整体竖向设计即规划设计人员站在城市地下管线整体全局考虑角度系统考虑,结合现状地势走向,管线功能性需求、施工难易程度及综合经济投入角度,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地下管网建设整体效益最优化。

1 市政管线的功能作用

道路是各种地下市政管线布置主要通道,城市好比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各种地下管线好比城市生命体的血管,为城市生命体的日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水、能源、动力、通信保障,及时排除降雨及生活废水,保障城市整洁合理有序运行。

市政管线通常包括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燃气、热力、弱电通信、交通设施路及灯照明等常规市政管线,结合不同具体工程特点可能涉及原油、中水及原水管等非常规管线。如何布置城市的血管是市政管线设计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

2 市政管线的平面布置考虑

市政管线平面布置应结合道路红线宽度、道路断面、管线类型和数量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1)满足管道之间规范距离要求,规范是设计人员的纲领及准绳,所有的设计作业均要求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2)平面设计应尽量减少管线频繁交叉,分支管线较多及抗压能力弱的管道应尽量向道路两侧布置,断面较宽道路应尽量双侧布置管道减少横穿管线频繁交叉及过路,保证道路工程质量;(3)管线布置应尽量避开行车轮迹线下,保证管线后期运行安全。道路断面较宽的道路,管线布置应尽量相对集中于道路两侧,为远期可能建设管线留出空间,同时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质量;(4)管线平面布置须同时考虑工程施工的方便性、可行性,深挖管线应尽量远离道路两侧建筑基础,确保道路两侧建筑安全。

3 城市管网的竖向规划与建设现状

地下管W竖向规划设计对地下浅层空间开发利用非常重要,由于前期城市在建设过程的不够重视,地下管线竖向规划存在一系列问题。以济南市地下管线建设规划及现状为例,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地下市政配套管网建设相对完善,通过多年来具体设计工作经验总结,济南市地下管线竖向规划及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系统性地下管网竖向规划缺少,是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建设混乱的根源;(2)专项管线规划不完善或部分缺少,通常仅规划管线路由及管径,竖向设计仅提供原则性竖向设计要求,缺少地下管线竖向空间设计具体情况。多数情况管线需求由专业管线单位开会临时决定建设与否;(3)已建成管线地下空间管线竖向高程划分不合理,管线竖向冲突频繁;(4)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线综合竖向设计规划,不能在设计之前提前规划各专业管线所处竖向高程空间。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及永久性构筑物的不断建设,特别是地下管廊及大管径管线的建设,地下管线空间竖向冲突现象越来越严重。新建管线施工难度越来越大,管线设计功能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4 综合竖向规划缺少带来的具体问题

由于地下管线综合竖向规划设计缺少及不完善,在工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具体问题。

以雨污水为代表的重力流排水管线,由于整体竖向规划不完善,管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过程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性及缺乏全局观念,存在部分高程上下游无法正常顺接,造成部分管段长时间积水无法排除,增加后期管道运行维护难度,同时易引起管道堵塞积淤,影响排水性能发挥。或者管道埋设较浅,沿线用户无法正常排入。伴随着一批城市综合管廊等永久性大型地下构筑的建设完善,缺乏地下管线竖向高程规划带来的管线竖向高程将会不可避免,大大增加了后期工程施工难度及建设与工程日常管理投入成本。

以压力流为代表的给水、燃气及热力管线由于缺少管线竖向设计规划,直观认为压力流管道由于以外界额外提供流体运动动力不受管道高程影响,管线竖向设计以满足规范要求最小覆土即可,具体施工时存在现状管线高程冲突时,频繁管道变线避让,由于路段管线竖向设计覆土较浅,交叉管线竖向多有冲突,由于交叉管线频繁变线避让冲突管线高程,管网建成运行时额外增加许多阻力,造成后期管网难于平衡,不能达到理想设计流量,造成工程建设难于到达设计需求,特别对于支状管网表现尤为突出,对于热力管线由于热涨应力存在,频繁管道高程竖向设计冲突及调整局部线形,将会造成大量管网系统局部应力集中,增加管网损坏风险。

以电力管沟/管束、综合管廊及弱电管束为代表非动力管线,除建设管束外,多以大空间地下钢筋混凝土永久结构为主,占据地下空间竖向范围较大,一旦项目建设后期改造可能性极低,由于管网系统规划竖向缺少,对后期交叉管线建设将存在极大障碍,特别是以雨污水为代表的重力流管,严重影响管网性能发挥,同时增加管理运行成本。

如何避免上述存在的管线竖向冲突问题,保证市政管网在建设过程中保证以重力流为代表的排水管线上下游高程能够顺利对接,同时方便沿线用户分支管线的顺利接入;以压力流为代表的给水、燃气、热力管线,保证管网建设过程减少管线竖向冲突,便于设计管网平衡使各路分支到达设计流量要求,减少以电力沟及综合管廊为代表的非动力流管线,对重力流及压力流管线的竖向冲突,如何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5 地下管线竖向规划层次划分及综合竖向设计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占居地下空间竖向范围通常为地面以下0~7米范围空间。如何规划各专业管线竖向层次分布,对减少管线竖向冲突,方便后期管理维护、维修及管线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管线建设后期改造难易程度、永久性、管线建设维修频率。管线竖向层次划分为:以重力流为代表的雨污水管线,通常为地下连通性区域管网,主干管通常汇水区域设计范围较大,特别是污水管道,设计竖向深度以地下5~6米为宜,方便区域性汇水支干管道接入,汇水支管设计深度以地下3~4米为宜,方便沿线用户接入。由于雨水管线竖向设计通常受临近收纳河道高程限制,设计竖向需结合现状确定。由于重力流管道依靠自身重力流动,竖向规划优先确定雨污水管线竖向,其他管线竖向优先避让排水管线高程。

以压力流为代表的给水、燃气、热力等管线由于不受重力限制,且后期维修改造相对频繁,为减少管线竖向交叉频繁冲突,方便后管线维修改造,设计深度以地下2.5~3.5米为宜,保证路段交叉顺利横穿。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管线竖向冲突。

以弱电、路灯交通为代表的电力管束为代表的非动力流管线由于自身占有地下空较小且易于避让其他管线,设计深度以地下1.0~1.5米为宜。以综合管廊及大型地下电力沟为代表为地下管线导引通道,由于自身占有地下空间范围相对较大,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永久结构,一旦建成,后期改造极为困难。地下竖向空间分布范围以地下3~7米为宜,以方便路段雨污水及压力管线横穿减少管线冲突。管线竖向层次划分为管线后期建设过程中减少路段管线竖向冲突提供原始根本保障。由于地下管线的复杂性,特别是交叉路口范围为交叉管线汇集处,为了杜绝或减少不可遇见性的管线竖向冲突,管线综合竖向规划成为不二选择。通过管线竖向综合规划设计,可以解决以下具体问题:(1)优先保证排水管线整体竖向排水通畅,高程顺接合理可行,避免管道积水积淤,方便后期管理;(2)压力管道可以因综合竖向规划设计减少管线竖向冲突点,明确管线冲突点及局部阻力大小,而方便设计管网平衡使管网达到设计功能要求。对于热力管线,由于减少管线竖向冲突点,减小管道因热涨应力造成局部损坏风险;(3)管线综合竖向设计明确不同管线在竖向空间相对管线,明确各管线施工相对顺序,为远期规划建设管线的预留预埋管线提供科学合理空间位置保证,避免路面反复二次开挖,节约工程总投入,保证道路建设质量,确保道路交通顺畅。

6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竖向规划设计是必要可行的,通过地下管网竖向规划设计可以杜绝排水管网高程顺接不畅,影响排水性能发挥,减少专业管线竖向冲突,减少管网阻力便于压力管道的管网平衡,同时节约运行管理成本,为非同步时建设的管线预留预埋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竖向位置空间,减少工程后期施工难度,节约工程建设总投资。

参考文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志龙,等.城市道路地下空g竖向规划探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2009,5(3).

篇9

摘 要: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社会各项体制的转变,现有道路客运体制已经不适合城市的发展,其阻碍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分析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客运 道路 对策

客运一体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方便居民出行的桥梁,也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乡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影响要素众多,且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制约因素,进而影响其发展速度。所以说,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城乡一体化客运体制问题重复

城乡一体化客运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过程,虽然已经逐步完善起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制度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审批不清晰等问题,给道路客运能力的总量控制带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客运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审批、办证、审验等手续的办理不仅难度大,而且还给经营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平等竞争的问题异常突出,严重破坏了道路客运的正常秩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公交公司依靠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在保持较低票价的基础上依然盈利颇丰,而公路客运则只能被动提高票价,甚至被迫超载,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说,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是两部针对道路运输的重要法律法规,在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这两部法律法规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将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道路运输贯穿在一起的法律法规却没有。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城乡客运一体化中解决各种问题时,只有以法律为承托,才能将这些问题顺利解决。

3、城乡道路客运规模小、经营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城乡客运市场经营还不够规模,数量多、规模小、成本高、经营分散是城乡客运经营的基本特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2013年底客运经营主体达46.4万户,拥有营运客车140.9万辆。户数多、车辆少、从业人员少,真正具有规模的客运企业不足3%,没有形成规模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自然规模效益就大打折扣。而再看公交企业,在一个城市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公交公司垄断经营,因国有身份享受着很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所以相对来讲缺乏竞争压力。从市场准入来看,客运市场还没有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重视“量”而忽略“质”是形成主体多、小、散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盲目进入必然会引起盲目竞争,形成了“百家齐放”的过度竞争局面。

4、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初级水平,受经济水平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我国公路大多是三、四级公路,还有一些等级外公路,整体水平较低。公路施工承包方水平低,一般只在原有公路基础上修筑,无法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养护水平较差,甚至一些公路从来没有养护过。农村公路主要是“以通为主”,客运站点布局不合理,对客运一体化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对策

1、调整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改革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国家层面上讲,城市客运与道路客运已统一到交通部管理,但实际上许多城市这两大职能仍然分离。所以说,目前主要的任务是理顺内部机制,科学化重组职能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以人为本,从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出发,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大交通管理模式,实现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道路客运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应尽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建设方案,建立一套作用清晰、层次分明的城乡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对城乡客运的运政机构管理、线路审批、车辆投放、站点规模和设施、司乘人员上岗标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监督机制、评价体系、扶持政策等做出明确、统一的法规界定,只有在法律的作用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下去。

3、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首先,调整经营主体。通过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客运公司,成为产权清晰、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利的市场主体。减少客运户数、增加客运规模,积极推行一线一公司或一片一公司的经营制度,使道路客运向规模化、专业化、专一化方向发展。其次,完善经营资质管理。搞好客运企业的经营资质管理,合理分析、路线优化,同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竞争原则,实施线路经营招投标制度。最后,实施统一的市场退出政策。对客运线路的经营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如果运营资质达不到要求,就应责令其退出市场,实行优胜劣汰。

4、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要注重内外规划的有效衔接。道路规划建设及功能要与当地经济水平、人口流动特性相适应,尽快对农村公路进行改造,提高其等级。考虑到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应按照行政区域不同,对道路的技术等级要求及服务功能不同。在站场建设方面也要讲究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解决运力分配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重复等问题。站场数量、规模、布局要合理,建立自上而下的适合规模的站场。

总之,我国客运管理体制改革表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众多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公勇 胡光明.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5).

篇10

【关键词】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考

至2014年底,桂林市(含辖区县)拥有农村道路客运企业39家,个体运输业户4户,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56条,农村客运车辆2414辆,座位29197个。全市乡镇通农村客运班车比率为100%,建制村通农村客运班车比率为85.27%,达到1372个。

桂林市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和发展县乡、镇村公交线路。67个乡镇通公交车,占全市乡镇比率50.37%;419个建制村通公交车,占全市建制村比率25.33%。基本构筑了覆盖市县、辐射各乡(镇)村的城乡客运网络,为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保障。

一、桂林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差

目前桂林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还有不少乡村等外公路以及单车道道路,路面狭窄,农村客运车辆或公共汽车难以在这些路段上通行。公路实体质量与公路建设质量验收标准不符。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道路路况水平极差。城乡道路发展不均衡,规划滞后、建设投入不足,不利于城乡客运发展。

2.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不平衡

桂林市荔浦、平乐县城乡客运发展得比较快,已形成了独具地方特点的发展模式。但是,桂林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总体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力,发展进度慢,效果不明显。

3.客运安全监管难度大

农村客运车辆技术水平和档次总体较低,中、高级客车比重小,不少县农村客运市场中微型车仍占一定比例,非法营运现象还比较突出,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难度较大。农村地区地域广大,公交化改造的客车或者公交车在公路上没有固定停靠站和公交候车亭,随意停靠现象严重,乘客上下车安全没有保障,不少城乡公交运营里程较长,增加了安全监管难度;对开辟城乡公交或实施公交化改造的公路勘察仅由交通一家部门实施,缺乏公路、安监、交警部门的参与,线路安全通行条件的界定不准。

4.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政府扶持不足

目前,国家和自治区政策鼓励统筹城乡客运发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化)缺少支持依据,不利于城乡公共客运均等化的推进。政府对农村客运建设和城乡客运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城乡客运一体化政策研究不够,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对降低群众出行成本和企业政策性、公益性亏损尚未建立财政补贴机制,以致出现城乡客运公交化企业为生存而向超员要效益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二、进一步发展桂林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规划客运基础设施

在规划建设桂林市道路时,要考虑本地经济水平、人口流动量和土地性质等,尽快对农村公路进行改造建设,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并且还要统一规划好全市各县的客运站、公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做好合理布局,为实现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提供保障。根据桂林市城乡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按照居民出行不间断、连续性特点,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方式,满足城乡客运需求。

2.创新城乡客运管理制度

桂林市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评价方法与标准,定期对全市各区、县、镇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评考核结果与政府补贴、绩效考核及线路经营权配置直接挂钩。另外,桂林市还要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从而推动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又快又好发展。

3.加强客运市场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机制作用,加强对客运市场的监管,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在监管的形式、方法和内容上加以创新,最大限度扩大市场监管范围,严厉处罚各种违法经营活动,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修订、完善现有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城乡道路客运法规体系,解决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化)发展无法可依的问题,并完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管理的有效衔接。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工作班子,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主动多向地方政府汇报存在问题,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的出台扶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税费、站点建设征用土地等,为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三、结语

在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桂林市道路客运要想更加长远发展,既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克服难题,主动推进,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而为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乡交通现状,并进一步推动桂林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