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篇1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探究了工商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现实价值。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而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获得有效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企业要能够积极利用科技创新,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管理创新,实现产品的创新,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一、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管理现状

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有效发展。企业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其可流动资金的管理,要实现对可流动资金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模式,以实现资金的的最好利用,真正实现其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工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之间多通过模仿开展管理工作,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和方式,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身竞争力就受到限制,无法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工商管理中积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利用新科技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实现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抓好工商管理工作。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能够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结合市场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制定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举措。要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够利用新科技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新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可以得到完善的发展,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的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的市场。企业在工商管理项目运行中,如果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企业的自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项目控制管理模式将得到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与管理要求之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联系,企业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将得到优化。这样,企业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技术项目与运行项目的升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趋势,利用新科技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将能够站稳脚跟。

(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必将会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下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为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进行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凡,可以说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企业要紧跟时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具活力,企业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要求相关管理者要能够充分重视科技创新项目,并能够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构建有效的问题解决处理机制,这样,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层级实现现代化发展,能够保障企业发展与社会诉求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结构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工商管理的集中化优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管理结构的升级。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工商管理项目中实现科技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实现科技的创新,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使企业更为有效的占据市场,更有利于企业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优化企业发展理念,这些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更好的盈利,必须要保障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以落实,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重大科学的发明,很多新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也必须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动力,企业才能凭着科技新手段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实现整体工商管理项目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联系,这样,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才能得到优化,企业的整体管理层级才能不断实现转变,传统工商管理结构才能真正的转变为现代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结构,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也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工商管理的结合,企业市场运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这为企业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盈利提供了保障。

三、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项目开发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综合性的管控,保障其运行的系统化高效化发展,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管理能力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在工商管理中,要能够积极研究市场需要,能够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化的富有科技含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积极转变工商管理思路,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发展的动态化变化情况,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运行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必须要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障企业发展与市场需要的有效结合。企业要能够进一步改革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提升管控结构的重要性,能够全面认识科技创新在管控结构创新,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够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集中处理工作,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构建起综合管理综合分析的管理思路,这样企业工商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得以成功构建,企业的整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创新科技,进一步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项目,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基于市场需要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监督管理与制度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更加努力,做好工商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商管理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与他们工作贡献相匹配的奖励,对于一些工作不积极,甚至是做出一些事情影响到企业名誉,影响企业发展的员工,也必须要在制度中明确处罚条例,只有做到奖惩分明,企业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搞科技创新的员工,对于一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入创新技术的员工,企业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价值和突出贡献,能够在制度中保障这部分员工的利益,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员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只有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执行过程才能有据可依,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英人才的不断产生,很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高端科技在社会更多行业中能够得以有效的应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科技的力量,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环境下,如何真正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每一个企业领导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工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能够深入市场做调查,能够根据市场经营一线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拔工商管理优秀人才,并能够为工商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要通过教育学习,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方面的学科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组织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在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企业尤其要重视提升相关人才的信息化素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高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保障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新科技的有效应用。

(四)促进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都是相当激烈的,企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拓展世界市场,在工商管理方面必须要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这样,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才能得到提升。要实现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能够具有国际化发展的意识,企业要积极创新企业文化,能够基于自身文化特色生产特色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要重视国际化发展,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强有力的发展。

四、实例分析

目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要能够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工作中,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实现的发展,都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的,企业也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强大,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突出中,作用是重大的。这里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第一是实现扁平化管理,这种管理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主要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利,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优秀的员工,企业所给他们的奖励是非常大的。在工作中,企业不对员工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而是培养员工的自我克制意识,引导员工进行创新发展。这样,员工都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一种做好产品积极创新的冲动。第二,企业采用的是无层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实施下,员工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有共同的创新发展目标,都能够通过密切的配合出色的完成工作,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根据员工创造价值的多少为员工发放工资,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他们都能安心工作,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重视引导员工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工作中,企业和员工都很重视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公司能够积极采用电商预订产品模式实现经营,通过以销定产等模式实现生产,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非常高,这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第三,公司重视对产品的创新。华为公司在手机生产中非常重视创新。能够基于客户需要不断提升手机产品的性价比,能够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创新,以技术创新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有效的发展。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发展也有了保障。总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商管理中,企业始终要秉承科技创新理念,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科技创新,企业要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有效的策略,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地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翟登峰,穆昱.浅析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篇2

关键词:创新管理;企业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

1综述与进行科技创新的必然性

在现当代文化背景下,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管理与科技创新责任重大,要求将二者相结合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只有做好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但是,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理念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当代的经济与文化环境,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就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来实现,需要进行科技创新,进行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这是必然趋势。

2当前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组织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企业来讲,最关键即是资源、资源的优化与配置、效率、合理运用资金等,进而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形势。企业需要运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来完成资本的优化与配置,达到资金的有效利用与确保企业经济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这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前提。我国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盲目遵循过往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缺乏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理念与科技创新意识,由于无法及时认识到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又不注重创新和改革,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现状至使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其竞争力日益减弱,阻碍了企业积极应对逐步变化的市场环境与形成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科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效益,发展中的企业需要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上。如果一公司能够采用适合自身的销售模式,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模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其最终可以实现自己在行业中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此过程中科技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商业管理方面,一方面,企业管理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不难理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占取制高点,必须根据市场特点、文化环境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创新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从创新管理入手,进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量身打造出一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这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许多企业为了寻求发展而创新了经营管理模式,这都促使企业走上了成功之路。(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中的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这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具有诸多方面的外延效应,首先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升级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然需要注重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4)塑造高素质企业管理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科技创新”理念,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团队,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为企业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4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1)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提高其国际地位,同时,它们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有必要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根据发展情况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为了促进国内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政府需要加强企业对现代观念和国际意识的认识。(2)注重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高新技术不断更新之时,作为企业管理者更应与时俱进,企业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更好的迎合时代需要与当下形势。创新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被称作是影响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主要方面,为了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打造出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其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也至关重要。

5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述及。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科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改革,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东,丁灿,徐武明,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为成都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1).

篇3

目前,尚未确定科技新闻的定义。但国内大多学者认为,科技新闻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及科技发明的报道。通过科技新闻,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掌握科技最新动态和最新发现。通过新闻,人民群众还可见证科技成果的诞生。科技政策、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等,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科技政策多与国家对科技活动的发展策略及管理有关,强制性和指导性是科技政策类新闻的主要特点,具有保障、规范和监督科技活动的作用。科技人物是以重大科技成果人物事迹为中心,介绍科技人物的主要事迹,弘扬其工作业绩,并传承其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等精神。科技成果是以科技调查、研究和实验为主,展示科技成果整个研发过程。 

2  科技新闻传播准则 

鉴于科技新闻的特殊性,科技新闻传播准则包括以下三点。 

2.1  知识性 

科技事件是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内容多以大量的科技知识为主,假如不能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致使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极易误导人民群众。因此,在报道科技新闻时,要充分掌握科技新闻中的科技知识,客观、准确地反映当今最新科技成果,确保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夸大新闻内容。在报道过程中,既要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又要保证新闻的权威性,从而确保科技新闻的可读性。 

2.2  科学性 

由于科技新闻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保证科技新闻内容具有科学性。一旦科技新闻科学性缺乏,就必将导致其失去意义。科技事实作为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其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科技新闻对群众的舆论和认知具有引导作用,要有充足的科学依据为报道内容提供保障,从而保证科技新闻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2.3  规范性 

科学研究中存在诸多的专业术语,报道科技新闻时,禁止随意使用其他词汇进行描述,防止出现对科技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曲解,因此,必须使用专业术语报道科技新闻。 

3  科技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新闻传播真实性缺乏 

科技成果需通过权威鉴定及同行评议才可进行报道,但就科技新闻记者而言,多数记者缺乏对科技新闻的正确理解,而且记者专业大多是体育、中文、新闻、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等,缺少对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在采访过程中,尚未充分把握科学事实的本质,就开始撰写新闻。撰写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描述科技事物时,引用大量数字,导致科技新闻变得枯燥无味。对科技人物报道时,过于夸大对人物事迹的赞赏,从而导致科技新闻传播缺少真实性。 

3.2  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科技新闻报道方式及手法正在不断转变,从而保证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科技新闻报道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但就目前科技新闻传播而言,仍缺少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缺少人文关怀,是指科技新闻主体内容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大多以宣传和政策为主,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使用专业术语过多,不利于读者阅读,而且传播形式较为呆板,缺少与读者间的互动,从而导致科技新闻传播缺少人文关怀。 

3.3  真伪科学共存 

政治和科学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大多数科技新闻工作人员,把政治和科学作为独立的两者,报道科技事件过程中,仅注重科技方面的报道,缺少与政策、政治及全局的联系,致使真伪科学共存。由于科技新闻工作人员,难以对真伪科学进行鉴别,导致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错误引导人民群众的认知和舆论,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3.4  夹杂虚假广告 

有些工作人员为了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某项科技成果进行独家报道,然而,在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影响下,致使出现假科技新闻。部分企业利用人们相信科技的心理,大量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制造虚假地科技广告,以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信任,从而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随着广告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传媒企业降低了广告质量的要求,未按照严格的法律法规,谋取更多的广告份额,同时也未严格审查广告的可信度及真实性,致使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虚假广告,影响了人们对科技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3.5  传播方式过于统一 

一般情况下,科技新闻传播分为国内传播和国外传播。但目前,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国内传播,还是国外传播都采用同一种传播方式。由于各国文化存在差异,相同的传播方式,存在不同的理解,导致传播效果适得其反。 

篇4

关键词 县级电视台;科技传播能力;现状;问题;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15-02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入,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然而,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电视仍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据中国科协2016年9月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利用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为93.4%。县级电视台作为广电事业格局中的末端组成部分,具有覆盖面广、数量众多和整体实力不强的特点。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县级电视台的科技传播能力一方面受到来自中央、省市等各级电视媒体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在此情况下,正确认识县级电视台科技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并认真思考县级电视台的科技传播创新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1 县级电视台提高科技传播能力的重要性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县级电视台作为广电事业四级格局的重要组成,全国的2 800多个县,很多都有电视台,在全国2 500多个广播电视机构中大约占据了3/4。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据2016年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的电视机的普及率为95%,而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县级电视台由于覆盖面广、数量众多以及接受程度高等特点,在帮助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树立科学理念、宣传科学知识、提升科技能力、普及科技生产生活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技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 县级电视台在科技传播中面临的问题

2.1 发展空g狭小,影响力不足

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处于广电事业的末端,国家级、省市级电视台以及卫星频道都对其生存空间进行了挤压。特别是近年来在网络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人们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丰富,使得县级电视台科技传播影响力更加弱化。

2.2 发展经费不足,市场运作较差

县级电视台的经费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广告创收。据2014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中,县级占据9.87%的份额;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中,县级仅占3.88%的份额,央视的广告收入是全国2 000多个县级电视台的6.3倍。因广告创收困难,导致对虚假广告监管不严,科技传播能力较差,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2.3 体制机制僵化,人员素养不高

县级电视台一直以来垄断的经营性质和固有的体制机制导致了工作人员素养的普遍低下,一方面吸引不到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一方面内部也缺乏人才学习培养的机制和氛围,从而导致了节目质量不高,大大影响了县级电视台的科技传播能力。

2.4 内容形式单一,节目质量不高

当前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形式普遍单一,科技信息来源较为缺乏,自身编创能力不足,资源更新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栏目的设置中,大部分传播现代农村技术的内容,使用范围与具体内容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较为脱节,失去了通过科学普及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传播能力。

3 县级电视台提高科技传播能力的创新途径

3.1 导向正确提升科技传播的引导性

在当前社会各种社会思想的影响下,县级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思想的核心作用,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节目内容既要注重对科学咨讯、科学技术的宣传,更要加强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的引导和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3.2 加强监管提升科技传播的公信力

县级电视台要提升科技传播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加强监管力度摒弃不具备科技传播效果甚至是起到反作用的内容,如未经核实验证的科技新闻、技术知识、生活常识、健康养生及违规广告等内容,都应是节目内容中必须摒弃的部分。应当制定并完善严格的审核制度,在选题制作、引进来源、广告经营、录制播出等各个环节加以严格监控,级级把关、层层负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应急预案,保证节目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提升科技传播的公信力。

3.3 通过引进或联播形式丰富节目内容

对于一些没有能力制作高质量高水平电视节目的县级电视台,应当结合自身扬长避短,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科普科技节目资源,或者通过联播的形式来丰富节目播出内容。例如山西的“科普大篷车”栏目就在全省61个市县电视台播出,其中的科普、技术、健康等知识为提升科技传播能力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3.4 因地制宜聚焦公众科技信息需求

县级电视台的办台目标和覆盖区域,决定了其应当围绕当地的中心工作展开,努力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县级电视台应当因地制宜,立足本土,聚焦当地需求,遵循“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联系实际,创办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技节目,提升科技传播的落地应用效果。

3.5 优化栏目设置提升节目制作水平

新形势下,县级电视台要提高科技传播影响力就要在优化栏目设置上做文章,变单一的科普新闻、科技咨询、技术宣讲等形式,通过创新栏目形式和内容,增加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比如通过科普短剧、科普微电影等形式,将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浅显易懂、生动灵活的形式传播出去,不仅能够增加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也能令受众印象深刻,起到提升科技传播影响力的作用。

3.6 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也给县级电视台技术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县级电视台应首先运用电视荧屏的传播方式进行科技传播,对已有传播资源和渠道进行充分利用,并可以加强热线、短信、微博、微信的栏目互动,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黏合力。在此基础上,县级电视台也可将现代新型互联网技术应用起来,通过网络电视和网络直播等形式,能对公众进行随时的、即时的交流与互动。

总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电视台是广电格局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县级电视台科技传播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和存才问题,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舆论导向、加强监督管理、丰富节目内容、聚焦公众需求、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培养人才等方式,不断提高县级电视台的科技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运红.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J].西部广播电视,2016(7):163.

[2]杨筠.新媒体冲击下县级电视台的应对策略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7(3):155-156.

[3]李志刚,袁琳.立足本土,打造县级台特色[J].新闻窗,2017(1).

篇5

大学生 科技 创新 重要性 意识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智能化的技术成果已遍地开花,高新技术产业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前景堪忧。因此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个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还需要针对严峻形势做出自身的改变。现在的岗位设定都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在大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合理应用。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基本形式,努力通过自身转变就业方式,同时改善社会就业形势,迫在眉睫。

2、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促进经济建设

高校作为一个国家生产人才和创造知识的最基本的培养基地,对于发展科创型人才应该担起主要的重担。青年强则国家强。近些年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经济的成功转型都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科技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只有通过培养现在的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才能为祖国未来的科技建设提供助力,做出应有的的贡献,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各个产业的不断创新,使我国在全球经济化的大潮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现状分析

1、具有创新的热情,缺乏坚持

创新不仅仅需要灵光一现的感觉,还需要不断地坚持。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要学习肯定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敢于质疑提出不同意见。然而,当代大学生,仅仅具有创新的热情,却没有对于科技创新坚持下去的勇气。三分钟热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最忌讳的事情。仅有了热情,不能投入到实际中就是虎头蛇尾,到最后不能坚持,选择放弃。这成为大学生创新的自身阻碍。

2、不善于利用有利条件进行合理创新

作为在校大学生有很多机会和条件去认识和接受新的事物,去发展个人爱好。现在网络的普及,让传递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就要不断补充知识。然而,面对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于获取的信息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也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不足,所以很难有所突破。大学有着大量的图书和资料供学生查阅,给当代大学生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设了优越的条件。但许多同学却不能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的用学校的资源,这也是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对于身边的资源不能好好利用,导致学生对科技创新意识认识不足的原因。

3、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郁,吸引力不足

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创新能力却很少有学生掌握。现在的大学生活比较单一,导致大学生的科创意识缺乏。大学中虽然有创新的条件但很少有学生接触到创新,周围同学创新意识缺乏,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郁,对大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也没有兴趣。一提到创新,学生就会认为比较困难,很难着手。要让当代大学生对于创新产生兴趣就需要氛围,而不是抵触。由于创新气氛不浓郁,所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止步不前。

4、对于创新认识不足,不知从何下手

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有很多同学对科技创新抱有一定想法与尝试,但仅仅在灵光一现,并没有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内在的精髓,认识不足,不知如何下手,更不会利用好身边的有利环境,最终导致了许多人仅有想法,并无实践。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接受更多新鲜事物,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变化趋势。不仅要有创新的想法,更要有下手去做的思想准备,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挥出来。

三、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建议

1、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入学教育

据了解,现在有些高等学校根本没有针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许多学生以为,他们高考之后到了大学可以自由放松而不是如高中一般拼命学习,所以思想上懈怠,学习能力和探究研发能力也随之减弱。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意义,指明高等教育着重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停留在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阶段。

2、组织开展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成果学习培训,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社团活动层出不穷,竞赛也慢慢增加。但是关于科技的竞赛却鲜有耳闻,而针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观摩学习更是少之又少。高校作为为国家输送科技人才的根据地,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对于各类竞赛,要让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动脑动手,而不是整天漫无目的游手好闲,沉迷网络,更不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学生去遵循老师的意见,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学要培养的是综合性人才,不是只会学习、玩闹的学生。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现在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即使开展各类竞赛,也难免会不想参加,怕自己能力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加大宣传科技创新的好处,强化大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改善现在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方面能力缺乏的现状,同时要不断深化这些意识,思想决定行动,将科技创新的意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晗,张婧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互动关系[J].科技视,2013(27).

[2]刘春风.浅析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3]温习勇.关于创新的哲学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3(1).

[4]陈志瑶,程坤.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8).

篇6

关键词:武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E251.3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与创新性思维结合,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现,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备条件。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七个主要因素:专业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发经验、研发经历、科研设备、经济势力、创新精神等,这七个因素缺一不可。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

武警学院是一所主要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边防、出入境管理、消防安全监督、灭火指挥、抢险救援、要人安全警卫等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工作。明确的任职方向、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武警学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满足部队人才需求。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迅速提升武警学员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做到“科教兴警”。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报道是从外因(如经费、培养机构、培养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对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因(个人)分析较少,作为一名武警学院的学员,就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个人应该如何去做,谈谈自己的观点。

1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科技创新活动,是以雄厚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具备一定实验技能为条件,才能开展起来。这就要求学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善于学习,除了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要广泛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活学活用,把众多领域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热情,大胆的进行创新尝试,才可能带来创新的成功。作为武警学院的学员,特殊的培养方式,要求我们更应该很好的利用学校提供的积累知识的途径,充分武装自己。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打破专业之间的限制,不同专业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与专家讲座,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受到启迪。学员一年级和二年级具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创新激情,但在专业知识方面积累的比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要有目的涉猎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勇于挑战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学会观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结合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对传统的事物产生新发现、新认识以及新见解。要不断解放思想,不因循守旧,不盲从权威。对自己产生的新的想法要不断推敲,反复论证,在不断挑战传统见解的同时,自己的创新认识也得到不断的超越,使自己的创新产物趋向于合理化,为创新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有了创新思想要实施才能实现创新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把我们的创新想法转变成现实,使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满足社会创新需求,实现创新的价值。武警院校的学员由于具有严明的纪律,参与校外社会实践的活动相对较少,实验技能的获得可以通过寻求教员的辅导和参与具有科技主题的社团获得。积极参与教员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验技能,把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教员从事研究的领域结合,寻求创新点,得到教员的指导,能够完成创新的体验。有些以科技为主题的社团,形式和氛围更加自由活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锻炼。同时,这两种途径也可以解决创新资金的来源。

3确立目标,大胆创新,长期坚持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实验技能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现实的或潜在的社会创新需求,确立明确的科技创新的目标,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或许会经历失败-改进-失败-再改进的过程,但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一定会获得成功。就武警院校的学员来讲,大一的学员,主要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二的学员意识到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相关知识积累不足,大三大四的学员接触专业课,但会因为考研就业的压力而遏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因此会出现武警学员在校期间能够长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较少,学员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科技成果高水平的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支配在校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活动,确立目标,长期坚持,这样在校的四年时间,科技创新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调动积极主动性,创造培养机会

武警院校的学员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有必要的体能训练,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体能训练的辛苦和劳累使他们没有充足的精力去从事科学研究,很多学员对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有些学员一开始有科技创新的热情,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创新资金不足、师资缺乏、设备和场地的缺失等,使创新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最终失去创新热情。这就需要我们学员本身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用自己的创新热情影响周围的人,主动寻找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员给予指导,想办法去申请或筹集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团体和国家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比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对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科教兴警的着力点。武警院校的学员,毕业后将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担当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周全,程国富,肖金华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9:87-91.

[2]高炜森,李小.高等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9:185-187.

篇7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这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大学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班为单位,以实验课的形式进行的,所进行的实验大部分又都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内容、增强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新科学技术的掌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平台建设措施进行了研究。

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激活和创造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1.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养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人才水平的高低。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场所的大学,其本质就是创新。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对满足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有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大学应该建设满足这些要求的科技创新平台。

此外,一所高校的水平,不在于环境多么优美,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在于教师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措施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建设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参加多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认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1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由于接触专业的时间不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里面的老师应当具有科研经历,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及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高校里面的每个专业都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每个老师可以组织几位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年轻老师组成团队,这样每个团队就可以带一批学生,每个团队里面的学生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帮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团队负责人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近期学习了什么,什么方面还有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2.2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做出科技作品,这就要求学校提供实验场所。目前,高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开放,学生上完实验课就关闭,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严重浪费,可以将实验室设置成开放性质,那样如果学生有什么新想法、新思路就可以在实验室里面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里面配备电脑、操作台、测试仪器、焊接仪器等。创新实验室要以学生创新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着重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这个平台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与平常学习相结合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设计作品,要与平时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科技作品制作、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等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加入科技创新内容,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2.4多参加竞赛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通过多参加竞赛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5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保障,要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以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基准。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合理,对认真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抄袭他人作品,有违科技创新精神的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在有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基金支持。

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期间,努力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本文通过描述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这对每所高校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鲁宁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7-120.

[2]毕开凤.论当代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1):36-65.

[3]王正勇,孙建林,张生果.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105.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 大学生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23-01

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知识经济进步的源泉,1999年国务院就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重点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同志也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对于工科类高校的大学生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全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并且建立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

2 高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现状及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对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重视不够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创新型校园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实际情况是,受校园多元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选择余地很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使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园里缺乏浓郁的氛围。就是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中,根据初步了解,70%左右的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社团自己组织,创新形势、规模、内容以及宣传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85%的学生在学校很少接触到科技创新活动,就是参加过一些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于自己的个人爱好投入了一些精力甚至资金,但是由于缺乏学校、老师及相关部分的指导和支持,碰到的问题无法解决,最终不了了之,甚至失败后产生很强的挫折感,这样会浇灭他们创新的热情,这对学生的创新兴趣也是一种打击。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展开科技创新活动,很难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师资队伍保障。

2.2 提高指导教师创新素质和积极性

高校教师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导,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指导教师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决定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具有思维上的超前性,较高的创新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各高校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人员力量的薄弱,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够,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意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在实验教学等场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路、方式、习惯等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指导教师力量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水平。

首先,各高校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富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实验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任务;其次,对现有教师进行创新思维、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提高,加强组织教师之间的科技创新经验交流,提升创新技能,增强行业素养,提高整个创新指导力量,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还有就是对在科技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倾斜和奖励,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使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进行。

3 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3.1 要进行宏观领导,建立创新体系

高校应该出台一套完善健全的保障制度,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基本框架,首先,高校应当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学校应该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科技创新作品评审委员会,出台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条例和奖励办法。资金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和对参加科技创新大学生的奖励。

3.2 开设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基础课程

授课的内容主要是科技创新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流程。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科技创新技能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3.3 打造创新队伍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

高校应牵头并鼓励学生积极组建科技创新类的社团,打造更多的创新队伍,创造出一个良性的竞争平台。如组建学校科技创新协会并下设各院系分会。可以以这类科技创新社团为主体,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讲座、报告和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给学生建立一个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在大学生中形成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使科技创新在高校中良性发展。

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各院系结合自己专业特点,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检验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最好地方,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里汇集各类优秀的精英人才,一定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创新作品。实验室的档次和创新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校各类创新基地和实验室还应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档案,树立典型,以此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科技创新中来,通过表彰科技创新优秀人才,使科技创新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高校为学生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场地、设备,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参考文献

篇9

创新文化建设思路

创新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凝练、倡导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制度安排为保障;以组织文化建设为突破;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支撑。

创新文化建设措施

凝炼、倡导和构建具有区域文化个性的价值体系

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取向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所规定的。科技创新是科学过程、技术过程和经济过程的有机融合。求真、理性批判精神、以人为本、竞争、诚信、法治、协作、开放、契约意识都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

此外,还要致力于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与区域本土文化积极因素的有机融合。没有区域个性的创新文化是不可能真正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培育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文化

使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价值观成为制度设计的理性依据和价值依据,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制度的好制度。这也是区域科技创新制度系统的总体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制度设计合理,运行低成本、高效率,自身能够不断调整创新,这样的制度系统才能够对科技创新发挥出巨大的推进作用。

建设五种机制

民主、公正的决策机制。公正问题的本质是权利的分配中的平等。应使创新系统所有成员的利益选择和科学追求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使创新决策能够充分建立在其成员潜质、创造性得以充分挖掘和施展的坚实基础上。

多元的、针对不同角色成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系统所有成员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重要性的差异,要强化成员的角色定位,建立多元的、针对不同角色成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能够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能力和机制的关键问题是能够使遭受到挫折的各种资源能够迅速进入新的价值使用和增殖过程。

制度运行的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监督反馈机制,使不足和偏差能够得到及时修正。推进制度创新。

创新系统中各创新组织的互动协调机制。不断加强创新系统中各创新组织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创新系统真正能够发挥出系统合力。

把握两个系统化原则:

注重制度安排的系统化。只有目标一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并且其实施有充分的社会基础的制度设置才是有生命力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制度安排应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并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

加强两项基础性建设

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系统由各种组织组成,如企业、大学、政府管理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种组织在创新系统中的定位不同、角色不同、功能不同,因而组织文化也应各具特点。

在创新系统组织结构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体现区域特色,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系统中行业协会、技术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篇10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是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系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海洋产业、海洋开发的集政、社、产、学、研等创新执行机构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其实质是一个创新的组合,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及其组合。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从海洋经济的特性来看,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复杂、恶劣并且多变,人在海洋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借助于专用的技术装备,从而加大了海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从海洋资源开发到生产过程的展开,从海洋经济运行到海洋开发管理,都依赖于整个知识系统和高新技术的支持。海洋经济的这种高技术特性,使得海洋科技成为发达国家竞争的新领域。世界上一些经济强国近年来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一个世界性的依靠高科技争夺海洋资源的浪潮正在兴起。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我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

2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两个阶段,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海洋资源开发粗放、集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然比较突出,致使可开发利用的海域、岸线等资源急骤减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产值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利用型转变、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生态建设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

3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增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海洋科技创新现状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海洋科技成果不多,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海洋科技无法引领海洋产业实现结构升级。二是海洋开发专业人才缺乏。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资料,2004年我省从事海洋研究的专业人员仅721人。而山东有1939人,上海有1503人,广东有1037人,分别为我省的2.7倍、2.1倍和1.4倍。三是创新机制还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如船舶制造配套设备自给率不足30%。四是海洋科技经费不足,海洋开发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要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培育和构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各类人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 以突破海洋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为抓手。加强海洋重大项目攻关。现代海洋技术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等在内的庞大的综合体,是一个知识和资金高度密集的技术体系,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加大对海洋经济一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克一批在海洋产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科研项目,是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整体设计、专家咨询论证,确定一批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重大共性关键项目,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研发。要围绕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设计与修造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安全技术、海洋旅游、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等重点领域,安排一批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手段,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加快实现海洋技术跨越。全面提升浙江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2 以培育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仅“十五”期间全省就培育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并实施了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全省来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加快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海洋高新技术将更为迅速地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并衍生出不断壮大的海洋产业群。为此,要把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大力发展省级海洋高科技园区、科技兴海示范区(基地)以及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要加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此开发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特色产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民营海洋科技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抢占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3 以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为目标,用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海洋传统产业由低层次向高级化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的海洋产业结构从总体上尚处于较低层次,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海洋渔业弱质局面尚未有效扭转,临港工业大规模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滞缓,一方面,造成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如在海洋渔业方面,要重点开发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保鲜、运输、贮藏等全程控制技术和装备,提升海洋渔业的产品品质和效益:海水产品加工方面,加强海洋功能食品、超市海洋食品和海洋药物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升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临港工业方面,重点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用信息化提升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海洋化工等产业层次,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注重海洋研究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路

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从浙江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的基础、优势、特色出发,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改革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1 整合科技资源,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保障。要根据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的原则,组织协调省内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二所、浙江海洋研究所等相关力量,并积极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省外海洋领域的大院名校,同时吸收有关企业共同参与,采取组建理事会、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在我省海洋开发基地舟山市,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以便为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成为引领全省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下设一批海洋科技开发的专业研究所、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形成若干海洋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国内外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服务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全省海洋产业自主创新的综合实力,为我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改革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海洋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稳定的科技投入是保证海洋科技不断创新的重要先决条件。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企业、民间及外资等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海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省财政应安排海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用于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以及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广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攻关。二是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海洋科技创新投资。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海洋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海洋工程实验室。三是针对海洋科技创新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建立政府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以分散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形成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投入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