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

篇1

【关键词】 赣州市 旅游文化 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不浓,产品也比较单一

赣州红色旅游开发比较完整的集中在瑞金一带,旅游的方式也是单一的革命旧址参观,游客进入景区游览方式也是听导游讲解,参观完景点就离开。旅游的产品单一,游客的消费也仅仅是购买门票以及简单的饮食安排,经济效益低下。

(二)经济欠发达,配套设施不完善

赣州红色旅游景点一般都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经济实力薄弱,用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资金比较少,经费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景点的宣传上,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非常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各个景点比较分散,资源的整合度不高

赣州红色旅游文化中,其中革命旧址、建筑共有267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4处60多个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20处,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物1万余件。但是这些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套整的旅游产品,主要分布在瑞金、于都、会昌、石城等地。

当前旅游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赣州的旅游业应抓住这个历史发展的新机遇,着力解决档次偏低,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赣州整个旅游市场的观念、管理和相关的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加强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高度组合。

二、赣州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经典路线,培育红色品牌

经典路线的规划,无疑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有力保障。红色旅游是赣州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赣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的特征。赣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中所规定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实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类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历史文化名城1座,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3处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生态旅游大县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8处。还有4个景点被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景区将申创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是全国最大面积的地级市、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简称赣或虔(为了与江西省简称相区别,现多简称虔),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坚持科学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一切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红色旅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教育意义要大于观赏价值。因此发展红色旅游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重在历史的重现,同时要注意适度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无法恢复。要切实加强红色旅游的保护意识,积极开展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的维护修缮。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良性的发展。利用和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不可贪大求洋,把历史古迹推倒重建,这就失去了红色旅游的内在意义,红色旅游注重的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只有统一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内在关系,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三)不断完善景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红色旅游宣传力度。

首先是在景区设置专线公路,或者是改善景区道路的状况,确保景区道路的安全和通畅。二是健全景区的配套设施,增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提高接待游客的服务水平,增强住宿接待能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一是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已进入有序开发阶段,但是整体水平提升,且大多县(市)都制定了红色旅游整体规划。其中,瑞金制定的红色旅游发展概念规划,立意高远。这就改变了过去景区(点)的随意开发、粗放式开放的状况,而形成有各自主题性的景区(点)。二是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正大力打造对中远程游客有足够吸引力的精品景区,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和产品,进而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吸引游客,而不是停留在各级单位、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参观、瞻仰、接受传统教育的层面上,强化旅游产业的各种配套服务能力。

(四)增添红色旅游的文化内容,注重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参与性。

发展红色旅游重点是要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尽量收集历史照片、革命实物以及一切能烘托革命教育主题意义的媒介和载体。一件很小的实物有可能都会让参观者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红色旅游的内容目的就是增加起感染力。当然,如果所有的旅游项目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实物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游览,图片的展示上,那红色旅游的内涵感染力将被大大的削弱。因此,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利用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现历史,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喻学才.旅游文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革命老区 阳新县 红色旅游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现隶属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

一、打造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心一龙港镇

(1)简介。龙港,处阳新县城西南50公里,西南与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106国道纵贯南北,南达浙赣,北能京汉。这里商贾云集,市面繁华,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口子镇。龙港,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四周群山环绕,峰恋叠翠。中部平畴万顷,凝碧聚绿。朝阳、桂花、龙港三河相互交汇,碧波荡漾。“龙潭红橘”、“步云塔影”、“朝阳晨曦”“金竹云峰”、“岩泉飞瀑”、“陵园松涛”等风景名胜,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龙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遍布革命先辈的遗踪遗迹。1976年,湖北省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在龙港召开,龙港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博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2)发展龙港镇的红色文化的重要性。龙港镇的红色文化在全县范围是中心位置,县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对龙港老街、纪念碑、烈士陵园、纪念馆等进行修复和保护,尤其是老街,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县政府应大力建设红色根据地,以此来带动全县的旅游潮。使龙港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吸引全国游客来“红区”参观学习,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

(3)老区人民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历史问题的存在,导致老区的民风很强悍,法律意识淡薄,社会风气一年不如一年,对红区的概念也在淡化,因此县政府、镇政府必须有作为,来改善老区的面貌。这样有利于红区的建设。

二、发展红色老区的现状

(1)以经济建设为重,忽视文化建设。在全县高举经济大旗的当下,视乎慢慢的牺牲了红色老区的本质,红色老区就不在红,或者说的慢慢的蜕变。商业化味道重,忽视老区的环境保护,对原有的建设进行再建设的力度不大,而是在仿造或者是新建,这样完全就失去了红色老区的原味。

建议:必须是两手抓,两手都要好,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红色老区,最好是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对老区进行建设,维护,这样就可以吸引全国的游客,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在当下政府部门一心为吸引外商来发展地方经济,却忽视了本身具备的条件,从而没有大力的来发展红色旅游,其实阳新县还是具备很多资源项目,比如:王英的仙岛湖、龙港的革命老区、后山的瀑布、阳新县城的古建筑,商城、老街,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景点,这些都是阳新县发展经济的推动器,但是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大力的推动,才能变资源为经济。

建议:政府部门发挥其职能,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及在人才上的培养。领导要重视旅游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像当年俞正声在湖北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湖北的旅游业,所以现在的领导也要重视起来,阳新的红色老区才有希望。

三、发展阳新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红色老区的环境保护。推进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综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阳新县旅游资源,以合理开发利用为目标,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从事旅游服务,以旅游业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管理力度,走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并行的道路,彻底改变污染企业入镇的粗放经营状况,走集约发展的路子,遏止环境污染的源头,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相适应的环保法规体系。

(2)制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强化旅游特色小城镇。脱离大环境建设,来谈小城镇个体发展,是孤立片面的。因此,发展旅游型小城镇,必须战略规划先行。“特色”本身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托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浓郁的红色旅游项目,以旅游业的开发促进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3)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红色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整治美化镇区环境,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旅游小城镇。

(4)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为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旅游业的竞争和城镇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大理召开的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发展旅游小城镇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太缺乏。阳新县要发展红色旅游型城镇,树立良好的环保旅游城镇形象,提高城镇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加快与区域内高校的强强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力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和人才支持。

(5)以红色老区—龙港为中心,打造黄石红色旅游经典路线。黄石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红三军团在黄石地区的革命史迹为主线,以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龙港革命旧址群、王平将军纪念园、红三军团纪念馆、南山头革命旧址、大冶兵暴旧址为支撑,以红三军团旅游景区、龙港旅游景区、南山头旅游景区三大经典景区为标志。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打造黄石红色旅游经典路线带领旅客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3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 战略选择 环京津

一、绪论

旅游目的地是指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集合起来的是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①随着“大旅游”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正逐渐代替旅游景区、旅游点等狭义概念,如何更好的建设旅游目的地,也相应的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

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的话,该地区将进入休闲时代。河北环京津地区面临着人口总数为1.06亿的京津冀三大客源市场,京津地区人均GDP已远远超过6000美元,河北省这一数字也接近6000美元,可知三地居民收入早已超过休闲旅游消费产生界限,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别是休闲旅游需求,潜力巨大。

本文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范围界定如下:以环京津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等市和省会石家庄为主要中心城市,辐射全省11个市。

二、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

1.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河北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目前,河北省有4A以上景区110个,居全国第四位;世界遗产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3个,居全国第三位。

以4A及以上景区为代表,其呈带状集中分布于以下三大区域:以石家庄、邯郸、保定为中心的冀中南太行山沿线区域;以张家口、承德为中心的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区域;以唐山、秦皇岛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总体上看,这些景区环绕京津,呈环带状分布。

2.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近十年来,除去2003年“非典”对旅游业严重的影响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河北省旅游业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相比入境游,国内游是河北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客源市场是河北省重要旅游客源市场。2012年,河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588.33亿元,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30.5%和22.9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53.91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为2.29亿人次。

但是,旅游者在河北省的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作为国内游的目的地,河北省缺乏旅游吸引力,旅游产业发展较不成熟,亟待完善与提升。

3.旅游服务质量状况。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河北省三个旅游样板城市游客满意度普遍不高,处于全国中下水平。

以省会石家庄为代表,2010年与2011年,在50个样板城市中分别位列45与36位,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在60个样板城市中,位列53和58名,基本处于倒数后十名的位置;河北省旅游业较成熟的承德,从2010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游客满意度排名呈下降趋势(排名:20、44、43、51),从全国中上水平跌入中下水平行列;河北省滨海旅游主要承载者秦皇岛游客满意度也不甚理想,平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排名:36、49、45、38)。

(二)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主要存在问题

1.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分布不匹配。河北省虽然有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区位优势,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通网络穿越河北全境的交通优势,但是,交通的放射状格局与旅游资源的环带状分布不适应,资源分散,区域分割,环首都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2.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资源存量不一致。与周边省市相比,河北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然而,从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和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等方面来看,河北省却处在相对劣势地位,国内旅游收入甚至垫底,而且这种落后差距呈逐年递增趋势。

3.游客满意度低,旅游服务质量差。由全国旅游样板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可知,河北省整体旅游服务质量较差,排名相对靠后,三个样本城市排名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省会石家庄更是基本处于倒数十名行列。因此,旅游服务质量是制约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旅游服务质量急需完善与提升。

三、发展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的战略选择

(一)旅游产品差异化战略

根据河北省旅游资源特色,将其划分为京西沿太行山地区、京北张承地区、京东唐秦地区、京南平原地区四个区域,实施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京西太行山山地生态旅游区、京北张承高地草原生态旅游地区、京东唐秦滨海度假旅游区、京南保石邯红色旅游区。

京西太行山山地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在内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沿线区域,依托太行山山地资源,主要开展山地休闲旅游;京北张承高地草原生态旅游地区主要包括张家口、承德两市,依托河北省北部高地的森林、草原、滑雪、温泉资源,主要开展生态度假和康体休闲旅游;京东唐秦滨海度假旅游区主要包括唐山、秦皇岛两市,依托河北省沿渤海海洋旅游资源,主要开展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京南保石邯红色旅游区主要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东部和廊坊、沧州、衡水三市在内的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域,依托平原生态农业资源,主要开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

(二)旅游产品一体化战略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名气景区较少。同类型景区宜采取战略联盟的策略。以山地景区为例,根据山地景区相对分布率(即山地景区数量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百分比),河北省属于第二级别,山地资源品位在全国处于中上等。以苍岩山、抱犊寨、五岳寨、嶂石岩、天桂山、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祖山、角山、景忠山为代表的分布于太行山、燕山的山地综合景区,资源品位较高,知名度却相对较低。各景区独立存在,资源的相似程度高,竞争远对于合作,加之部分地区交通便捷性不高,很难形成高影响力品牌。不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结成区域战略联盟,整体整合、规划、营销,依托燕赵文化,重点突出各景区独有特色,特色互补,形成合力,提升河北山地景区竞争力。

(三)环线旅游交通战略

根据河北旅游资源区域环状分布特点和河北境内现存交通线路体系,建立河北省环线旅游交通体系,承接京津,连通河北。环线旅游交通分三个层次:分别为环首都旅游可进入通、环首都大环线交通和环首都区域环线交通。环首都旅游可进入通体系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河北境内的交通线路,目前该交通体系基本完善,北京居民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铁路自由顺畅地进入河北境内主要市县,尤其是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北京居民进入河北的时间大幅度缩短;环首都大环线交通体系是指以北京为中心,连结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的环线交通线路,环首都区域环线交通体系为以上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

注释

①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篇4

遵义市,是会址所在地,这里到处都有及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英雄足迹,“红色文化”格外璀璨耀眼,令人神往。与其他地区相比,遵义市的旅游资源,有以下特色:

遵义的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知名度,这为遵义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的旅游资源丰富,且组合好,除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也十分壮丽,游客在这里能形成多元消费。

城市交通较好,川黔铁路穿境而过,公路交通发达,可以支持旅游高速运行。

遵义的区位条件优越。靠近贵阳、重庆、四川,与大市场连接得好。

尽管有诸多优势,遵义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形象方面。对此,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遵义调研过程中,有着切身感受。

刚出遵义火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车辆混杂的马路,马路上铺着厚厚的水泥灰,连空气里也弥漫着灰尘,我们只得掩面屏息走过。路上的小青年也大多染发、赤膊、叼烟、纹身,让人好不生畏。好不容易找到了住宿的地方,服务人员却都板着一张脸,让人甚是扫兴。而给我们印象最差的便是遵义的交通了。参观完会址后,天色已晚,我们本想坐公交车回去,却遇上了晚高峰,路上堵成一团,交通停滞不能前进,公交车里也塞满了人。看时间尚早,队员们便决定先步行,等晚高峰一过,再乘车不迟。走了1个多小时,马路上还是塞满了车,因为要赶火车,我们只得求助于路边兜揽生意的摩的,一队人,几辆摩托车,十分拉风地在车辆的间隙中穿梭,急急地冲向火车站。

沿路有清澈见底的小溪以及翠绿的山峰,都展示着遵义毋庸置疑的美丽,它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我们深深震撼,但这些美丽印象都被遵义市糟糕的交通所累,让我们不得由衷地感叹:我不喜欢这座城市!由此可见,对于一座旅游城市,城市形象是多么重要。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和重要性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建筑物的景观、城市布局、街道、交通、居民住宅、商业区、基础设施等等具有直观性的视觉形象和社会秩序、历史文化传统、城市居民精神面貌、经济环境等这些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所形成的感知形象,并由其与社会公众相互作用,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一座城市的认知和印象的总和。好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公共财富,它犹如城市上空的灯塔,可以让整个城市分享光辉、共同受益。它可以刻画出一个城市的个性,使人们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凝聚人心,从而为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对于旅游城市而言,城市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座旅游城市,有丰富优良的旅游资源,经过一定的宣传,自然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游览参观,如果该城市的基础设施优良,吃穿住行方便快捷,自然能锦上添花;如果该城市不能与旅游资源匹配,甚至反差很大,必然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形象。城市是经济的载体,也是旅游的载体,显然,如果城市的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形象欠佳,不仅不利于旅游的发展,也会大大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反之,建设旅游城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也能促进这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篇5

刚才,黄省长、邵局长对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我觉得他们的讲话很全面、很深刻,各地、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和落实,特别是邵局长是旅游业的专家,原是****省分管旅游的副省长,是从最基层做起的,****的旅游是打响了品牌的,我们江西和****比,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是****会做文章,****许多景点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很有名,丽江、香格里拉大家都知道,所以对我们都是值得很好学习借鉴的。昨天,我们和邵局长就旅游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我省各地在国家旅游局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国家旅游局联系。下面我就三个问题再强调一下。

一、正确认识形势,牢牢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从“****来看,我省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刚才黄省长已经把我们的数字报了报,感动鼓舞人心,这五年差不多每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长,旅游总收入达到1111亿元,比****增长1.43倍,应该是比较快的,****的各项主要指标与“九五”末相比都翻了一番。2005年,我省旅游总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0亿元,占全省GDP的8%;尤其是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760万人次,综合收入110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34.54%和34.37%。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632.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4.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0.3%,再创历史新高。私人自驾车来江西的游客增多,许多景区宾馆房间都住满了,把宿舍腾出来招待游客。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很猛,这就是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个大会的背景。

在这次会议之前,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旅游工作,研究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之后省委常委会又进行了讨论。今天下发的这个文件是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是我省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建设旅游经济大省的关键时期。当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旅游业已经超过汽车、石油等诸大产业,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地区转移,与我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前不久,世界旅游及观光理事会的报告预测,今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旅游国,并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经济强国。从国内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旅游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和拉动消费的热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从我省来看,江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的区位优势,“****,经济增长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初步打响。这些都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几年我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无论旅游经济的总量,还是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还不够大、支撑作用还不强。2005年,全国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省(市)就有6个,其中****达到1880亿元,是我省的6倍。当前,国内旅游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压力也不小。希望同志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我们旅游资源的优势变成旅游经济优势,旅游经济优势变成旅游产业优势,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一项富民工程。旅游业发展是广大老百姓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到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的转变。那么怎么体现产业水平呢?从哪几个角度去考虑呢?我想提这么几个角度,请大家讨论:

第一,要进一步做大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力。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从我省实际出发,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发展入境旅游。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是我省旅游客源的主体,也是我省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将是一个旅游需求全面释放的时期,居民的总体出游率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一个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增长的局面。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不仅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要面向全国旅游市场,实现国内旅游客源的多元化。入境旅游规模小、比重低,是我省旅游业一个明显的差距。2005年,我省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不足1%。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扩大入境旅游规模,提高入境旅游比重,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昨天我在九江调研,九江有世界文化景观庐山,而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今后他们应利用首旅、国旅、中旅,利用游轮,开辟重庆——三峡——武汉——庐山旅游线路,这样境外游客大幅上升。最近,韩国游客比较多,韩国游客第一轮是到张家界、黄山。第二轮那么应该到江西庐山了,所以我们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提高入境游比例。它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客源市场,而且有利于增加高端游客,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提高旅游业的效益,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那时旅游休闲后花园应换一个字,成为全国人民旅游休闲大花园,现在我们的游客还不是全国的,北方游客还是少数,东北就更少了,当然到一定时候我们旅游品牌做出来了,各方面条件都上去了,就是旅游休闲大花园了,到时省委省政府就可决定改一个字,现在还不能改,还没到那个时候,这就靠大家的努力了。

第二,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拉长。据有关专家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要做大做强我省旅游支柱产业,不能就旅游抓旅游,要从“大旅游”出发,变单一的“门票经济”为整体的“产业经济”,综合发挥旅游业的功能,带动各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我省旅游经济。要充分发挥旅游的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由下游产业逐步延伸到上游产业,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从而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提高整个旅游业的效益。最近我们在****考察,参观了一个民俗村,海外游客很多,主要靠三个东西吸引人的眼球,第一靠场面、人很多;第二靠服饰,衣服比较漂亮且各式各样;第三靠视觉,各种激光不断刺激人的眼球,景区的收入相当可观。旅游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民俗、娱乐要做到互动。还有就是购物,比如九江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15%,现在建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旅游购物中心,已经提高到18%,世界上旅游购物做得好的国家如法国已占到50%。所以各地要发挥特色,向上向下延伸旅游产业链,真正做到“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百姓”。

另外我们要努力探索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旅游和以农村自然山水和良好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旅游,把旅游业的发展与致富一方百姓结合起来。

第三,要大力加强旅游精品建设,着力打造旅游品牌。这些年来,我省围绕“红色、绿色、古色”资源,突出江西的旅游特色,打造了一批名牌旅游产品。如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历史文化名山庐山、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世界千年瓷都景德镇、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等,形成了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的整体形象。目前,我省旅游业面临开发和提升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另一方面要围绕富有江西特色旅游资源的核心区,切实抓好一批旅游精品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一流的旅游产品、一流的旅游设施、一流的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营销”的旅游目的地,把“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同时,在统筹规划我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旅游产品和产业,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利用,实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把孤立分散的资源集合成整体系列的优势,提升我省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第四,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是一个需求不断变化,产品不断创新的行业,旅游业是开放的窗口,也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续以大开放来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观念的开放。要通过扩大开放和加强交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业的创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的开放。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区域合作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如长三角15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目标,江浙沪和安徽共同提出了3+1旅游合作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江西毗邻“长珠闽”主要客源地的区位优势,坚持在“资源共享、市场共促、客户共有、管理共抓”的基础上,加大省内外的区域旅游合作力度,形成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同时,要积极加强与海外的旅游合作。要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学会有效利用市场的力量。积极吸引国内外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通过引进国内外的管理、技术和人才,推广先进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坚持有利于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多种形式的市场化运作,进行景区建设。

要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一山多主”,是制约我省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理顺一些景区的管理体制,例如庐山将农垦场划归庐山局管理、体制就比较顺了,井冈山管理局和井冈山市政府合二为一,这些管理体制的理顺,都促进了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各个地市的领导都能多方协调一下,理顺体制,一定会促进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形象产业,是眼球经济。旅游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旅游产业形象的竞争。游客选择到什么地方,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而且取决于旅游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旅游已成为一个地方社会服务质量的标志。发展旅游业,不仅要重视旅游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硬环境改善是有限的,软环境改善是无限的,旅游要处处体现亲切、舒适、便捷、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省旅游景区厕所建设就抓得非常好,重视这样一些细节是很重要的。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诚信建设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游客对旅游服务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主要看诚信服务到位不到位。它不仅直接关系旅游行业的对外形象,而且关系到旅游城市和一个地方的形象。我们要从抓旅游企业和从业队伍建设入手,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立。要把旅游诚信建设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合力

篇6

 

1、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1.1 城乡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城乡收入差距大

 

在“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各旗县的农村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人均纯收入从 2006 年的 5 308 元到 2010 年的 8 746 元,2010 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5 529.6 元,但远低于呼市城镇居民 25 174 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呼和浩特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 3 倍,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进行旅游消费,农村居民以提供旅游服务来增加收入,是一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策略。

 

1.2 呼和浩特管辖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

“十一五”期间呼市旗县区生产总值见。 呼和浩特管辖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其中,武川县和清水河县增长缓慢,增长较快的是呼市的4 个行政区、托县和土左旗。 很多乡村还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这些乡镇可以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特色旅游,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贫困农村摆脱贫困,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3 呼和浩特的几个旗县区收入差距大

 

在“十一五”期间,呼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见图 3。 呼市的几个旗县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2010 年,回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0 855 元,清水河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4 863 元。 和林县、托县、清水河和武川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托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较快,而且资源丰富,具有快速发展经济的潜力,2012年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目前,武川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武川县是离呼市最近的旗县,而且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极大的优势,可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其扶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2、呼和浩特城镇居民旅游需求情况

 

2.1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迅速

 

在“十一五”期间,呼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见图4。呼和浩特市各旗县的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6 年的 14 055 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25 174 元,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7 698 元, 恩格尔系数为 30.1%,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9 109 元,可见,呼市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数大于 60%为贫困;50%~59%为温饱 ;40%~49%小康 ;30%~39%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呼和浩特城镇居民已经进入富裕行列。 2010 年呼和浩特市人均 GDP 达到了 10 229 美元,位居全国前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为人们开展外出旅游活动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从呼市的几个旗县区来看,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 收入水平排在前列的是新城区和赛罕区,高于呼和浩特平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较低的是武川县和清水河县, 而且呼市市区的收入整体水平要高于旗县区的收入水平。

 

2.2 乡村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人们对乡村的秀美风光、新鲜空气、纯朴的农村生活、乐趣无穷的农事活动充满了渴望, 人们希望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来愉悦身心和加强对孩子农业知识方面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本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与动机、 出行方式以及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对乡村旅游持支持态度的占到 92.83%,其中对学习农业知识、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无公害美食持支持态度的居民所占的比例较大, 从人们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 对自己的生活环境、 知识结构以及饮食安全并不十分满意,反而乡村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增强其安全感。对乡村旅游持否定态度的仅有 7.17%,其中,人们的否定态度主要集中在产品结构单一上, 目前很多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活动内容仅是采摘、垂钓或吃农家饭,参与了一项活动后就没有其他可做的了,使得乡村旅游缺乏吸引力。 服务人员素质和接待点的卫生环境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由于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多是一些农村妇女,她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呼市的几百家接待点中,多是小型的,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再加上受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3、呼和浩特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3.1 政策条件

 

2009 年呼和浩特的旅游主题是 “城乡互动和谐游 ”,大力提倡乡村旅游。 在《内蒙古“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几个旅游城市的周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点)星级评定工作, 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和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把乡村旅游培育成社会消费热点和品牌旅游产品。 在《呼和浩特旅游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中指出 ,要重点打造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区,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旅游法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将乡村旅游打造成旅游业的新亮点。

 

3.2 资源条件

 

呼和浩特地处土默川平原的东北部,北靠阴山,南临黄河,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聚集区, 特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呼和浩特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资源保证。 呼和浩特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位于城市的郊区和旗县区,不仅保存完好,而且类型多样,包括草原风光类、森林景观类、河段风光类、湖泊风光类、冰雪风光类、温泉类、文化遗址类、古城遗址类、长城类、古建筑类、古墓类、革命纪念地类、博物馆类、现代科技类、地方戏曲类、民间工艺类、节庆类等类型的旅游资源。

 

此外,呼和浩特地处土默川平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呼和浩特特殊的农业经济,在“十一五”期间,肉业、奶业、蔬菜成为呼和浩特农业经济中重点发展的产业。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的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建立农业园区,为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呼和浩特地区休闲农业的几条主线分别为: 以托克托县地区为主的沿黄河生态鱼类产品休闲观光游; 以武川地区革命圣地观光为主的红色休闲游;以清水河地区丘陵、黄河地区自然风貌观光和绿色生态杂粮产品为主的休闲度假游; 以回民区段家窑地区莜面系列产品为主的农家乐旅游, 以和林格尔地区的现代农牧业设施观光游为主的休闲游;新城区、土默特左旗等地的蔬菜采摘、哈素海娱乐休闲游。 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纯朴的生活方式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另一核心因素。

 

4、呼和浩特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4.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基础设施 。 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政府应该积极整治农村环境,推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定期集中处理;推广绿色环保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急救中心、停车场,改造村内公路、旅游公厕以及村容村貌的美化和绿化,配备路灯、户外招牌、通讯等设施,把乡村生态旅游区打造成无障碍旅游区,保证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

 

(2)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 政府要支持农村建筑风格的本地化改造,并提供一定的补助金,明确乡村旅游是带有扶贫性质的产业,执行有关涉农优惠政策,选择性实行税费减免。 推进旅游村庄的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发放具有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支持产业链本地化建设。

 

(3)规范市场秩序 。 制定试产进入和退出政策 ,实行年审和淘汰制度。 制定乡村旅游的分级分类管理标准,通过分类来突出特色,防止标准化所产生的产品趋同,结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建设国家、省与地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指导和推进乡村旅游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4)维护产业安全。 政府对关系到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和公共安全及卫生环保问题要加强监管,工商、卫生、旅游和环保四部门要联合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排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是否达标。

 

4.2 加强对旅游产品的整合

 

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越高,区域内资源的种类越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越大。 在呼和浩特各旗县区,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交错分布, 因此在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也要将红色旅游产品、体育休闲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工业旅游产品纳入乡村旅游的发展体系,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地区革命的摇篮, 这里涌现出一批老一辈革命家,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目前,呼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在回民区、土左旗和武川县,因此这几个旗县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将红色旅游融入进来,这种融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相互融合, 例如二人台艺术是流传于呼和浩特地区的地方戏曲,可以以发生在呼市的革命故事为题材,利用二人台艺术风格展现乡村文化,加强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相互渗透,以便发挥乡村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

 

呼和浩特的体育休闲旅游主要是在大青山范围内展开的,体育休闲活动主要是登山运动和滑雪活动。 滑雪活动的景区主要是北极光滑雪场和大青山太伟滑雪场, 其服务接待设施欠完善;新城区和武川县位于大青山脚下,其乡村旅游接待户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前来的旅游者提供特色餐饮和住宿,弥补该区域内体育休闲旅游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旅游者带来的不便, 延长乡村旅游的旅游旺季。

 

乡村旅游展现的是农耕文化, 在呼市的几个旗县除了农耕文化还有其他的特色文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将展现农耕文化作为主体, 其他文化作为补充, 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要将乡土文化和这些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另外,乡村旅游还要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农耕文化为题材,创作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例如歌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摄影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的乡村旅游起到极大的宣传作用, 激发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无限向往。

 

参考文献:

 

[1]于静.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J].经济问题,2008(5).

 

[2]刘丽梅,吕君.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内蒙古杭锦旗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

 

[3]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魏小安,李劲松.试论旅游扶贫[J].当代经济,2009(1).

篇7

关键词:大河西先导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75-02

1 相关背景与概念

1.1 大河西先导区规划背景

先导区的建设,一方面在核心区内拉开了构建道路框架的大幕,另一方面在起步区内,分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岳麓山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片区全面展开了新城建设。先导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到2020年,先导区将建成区面积200km2,常住人口300万,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成为支撑长沙、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重要发展引擎。

1.2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20世纪90年代,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形成规模。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他们列出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13个行业: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与文物交易、工艺品制作、时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及影像制作、互动休闲软件、音乐制作、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开发、电视广播。

2 当前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情况

依托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块,以长沙为代表的“湘军”晌彻全国,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誉满全国,特别是“超女”“快男”运作的巨大成功,更彰显了长沙娱乐休闲产业的特色。长沙正迅速成为引领文化潮流的“娱乐之都”、“创意之都”。

3 大河西先导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参考样本

3.1 横店样本

在2007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上,首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锐榜”评选结果中,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荣获“新锐2007最佳投资环境园区”称号。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横店集团涉足文化创意产业,为其以后近10年的时间内赢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横店采取规模化经营,以影视为龙头并产生集聚效应,带动了旅游、宾馆、餐饮等全面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就业和消费。横店这个当年偏居浙江一隅的小镇已实现影视文化产业的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促进了中国影视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2 韩国样本

韩国是亚洲较早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国家。

1 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向国人宣示设计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并与各国开展设计合作。同年成立了游戏产业振兴中心和IT业振兴院。

1999年,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另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创新文化企业贷款。

2001年,“世界设计大会(ICSID)”在韩国举办,韩国政府投资约100亿日元设立“韩国设计中心”。同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扶持动画、音乐、卡通。同期。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也成立“产业设计特别委员会”,以产、官、财的结合方式,支持产业的设计活动。

3.3 样本模式借鉴与启示

1)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2)定位好自己的城市形象;(3)发掘湖湘文化。彰显城市魅力;(4)采取具有集聚效应的规模化经营(5)旅游与休闲娱乐产业相结合;(6)发掘具有独特城市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4 大河西先导区文化创意产业具体规划策略

4.1 定位创意之都,娱乐之都的城市形象

长沙究竟要向国内外展示什么形象?长沙可以成为娱乐之都,也可以成为创意之都。当今,创意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最近的一次统计表明,全球超过60个城市将成为创意城市,而在中国已经有60个城市目标定位在文化创意城市。在热火朝天的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长沙当然要凭借这一发展机遇和跳板,以创新性作为先导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线。巩固其“文化创意城市”在国内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形成了其自身的城市发展特点,所以打造文化精神气质为核心的城市形象,大打“文化休闲”牌不失为增强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4.2 发扬湖湘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现代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以长沙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所特有的现象。根据2005年长沙市旅游局提供的《湖南省会长沙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笔者得知长沙市的人文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3.87倍。故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要深入的,挖掘并弘扬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山水洲城”的城市魅力。

4.3 规范并发展歌厅文化,打造休闲娱乐特色

歌厅休闲类场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文化中心城市,都有一定规模的演出性街区。长沙市歌厅休闲文化产业久负盛名,据市内随机抽样的6家歌厅统计,平均每晚接待观众达4500人次,年接待观众170万次,营业收入逾亿元。但长沙现有的演出场所布局相对分散,必须调整演出场所布局,建议在大河西先导区中建设演艺场所一条街,借鉴现有歌厅发展的成熟经验,规范并发展歌厅文化。打造长沙的休闲娱乐特色,使其真正符合国内文艺第一线城市的地位。

4.4 红色旅游文化与传统民族街区保护相结合

根据对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潜力的评估,以及长沙市旅游产业的实际状况,我们不难看出,红色旅游文化是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张王牌,创建红色旅游特色一条街之类的选择不失为良好的选择。

因为扩展旅游产业可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故在先导区的建设中可保护及整理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使之成为反映民族民风的传统街区,成为观赏旅游休闲的场所。例如可以选择某些有特色的民居建筑,改造内部结构,成为时尚的现代LOFT,作为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工艺品制作或软件开发等场所,促进集合化的文化创意产业。

4.5 做强做大动漫产业链,与世界级的文化产业相结合

长沙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卡通品牌的诞生地,已形成集研发、制作、播出、发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其动漫产业已成为国产卡通品牌的领头羊。在后奥运后世博时代,长沙的动漫产业必须走产业链的道路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迪斯尼集团出品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后。又将这些形象做成玩具、服装、迪斯尼乐园主题公园。那么,在先导区的建设中,同样可以做具有长沙动漫特色的主题公园等。但在世界五大迪士尼乐园中,日本东京的迪士尼乐园是效益最好最受欢迎的迪士尼乐园,答案只在于其中所展示的日本优良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其自身民族的文化。长沙能够将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现实中国文化或湖湘文化的一个窗口呢?将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世界级的文化产业相结合呢?在大河西先导区的引入并增强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完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优质选项。

篇8

关键词:旅游资源;校本课程;学术价值

一、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其内容大致为:改变以往课程集中管理的情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教育课程对该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的改革应当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使基础教育能够具有地域特点,使教育课程更具地方性。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使课程的设计和规划更具地方特点,以便更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通过与地方旅游资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二、以惠东县为例,合理开发地方旅游资源

语文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反映教育的地域特点。惠东县在旅游资源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学生热爱家乡大好河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惠东县旅游资源的集中形式。

1.红色旅游

在革命战争爆发的年代,惠东县高潭镇曾经作为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区级所在地,有“广东井冈山”之称,其中还有“东江红都”之称的中洞村。

2.蓝色旅游

惠东县作为沿海县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其中巽撩海湾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海湾景色旖旎,岩礁景色更是十分迷人,真是使人流连忘返的海滨度假天堂。港口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一处以海龟为主的保护区,双月湾平海湾沿海部分有十几公里,沙白波平,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良好空间。

3.古色旅游

惠东县是古老县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平海古城是岭南地区现存的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东县境内还有至今仍保持原始生活状态的村落,是位于多祝镇的畲族村,由于畲族村寨的存在,丰富了惠东县的民族文化,使原始的畲族语言、服饰、民间故事等得以流传至今。惠东县还存在具有浓厚岭南客家风情的村落,就是同样位于多祝镇的黄狮古围村,该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还保留御赐牌匾等文物。惠东县的寺庙古刹等宗教建筑也非常丰富,如九龙峰的谭公祖庙、新庵的西来古刹、吉隆的石庵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使惠东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研究内容

1.学术价值

在语文教学形式的开展过程中,加入实践活动与地方特色选修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地方特色课程教学,丰富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满足教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求,使语文校本课程能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从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中弥补新课改的不足之处。通过对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地方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完善,为语文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并使地方特色课程有了新的发展之路,发挥了地方特色课程教学的优势。

2.应用价值

通过对惠东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合理利用,使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新的内容,让惠东县旅游资源具有较深的文化意义与教育意义。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通过课堂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家乡的美,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体验社会,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形成丰富的情感态度,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获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有利于教师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校的教育事业得到发展,还能够提高全县的教育质量,并使我校的校园文化更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及文化效益。

总之,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综合惠东县的旅游资源,并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教材内容的材料,构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相结合,达到教学内容的特色化,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性。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使语文校本课程中的人文性有了更好的发挥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学习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热爱,使学生能够树立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篇9

    所谓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是卖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构成,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包含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等。品牌是一种体现内在价值的不成文合约,是诚实的标志,是可信的标志,是记忆的汇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知名品牌是组织形象的标志,是经济实力的标尺,是市场地位的象征。企业是否拥有知名品牌,反映了其持续发展力的大小;国家和地区是否拥有或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标志着其经济扩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一、连云港旅游品牌发展的现状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经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纬34度-35度07分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沐阳县毗邻;南与淮阴市涟水、盐城市响水两县相连,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95.4平方公里。

    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中国水晶之都和中国十大安静城市、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风景名胜众多,历史文化浓厚。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景区20个、景点200多处, 4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区, 1个国家AA级旅游区和3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具有“海、古、神、幽、奇、泉”六大特色。

    连云港以其悠久的地方文化和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连云港旅游业依托资源优势,创建旅游品牌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目前,连云港旅游业的旅游品牌,主要是旅游资源品牌为主。

    连云港旅游资源品牌:

    1.山岳旅游资源及其品牌:花果山风景区、孔望山风景区、石棚山风景区、高公岛风景游览区。其中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3米。花果山以古典名着《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着称于世,名闻海内外。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令游客赞叹不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2.海滨旅游资源及其品牌: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连云港市温泉旅游度假区。连岛,古称鹰游山,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与连云港港隔海相望,以其独特的气候特征,濒临海州湾渔场的优质基岩海岸,形成了连岛植物种类繁多、海产品丰富、海蚀地质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集山、海、林、石、滩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海滨旅游度假地。已成为全省乃至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3.考古旅游资源及其品牌:古朐山风景区,据考古学研究结果证实,远在1万年以前,古朐山即现在的锦屏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1959年和1978年在锦屏山南麓二涧和东海县山左口乡大贤庄,均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锦屏山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9处,二涧遗址为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开发区之一。

    4.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品牌: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桃源仙境、龙潭瀑布,1979年发现的长20米、宽10米的“将军崖岩画”,国家文物局鉴定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是一项难得的重大发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天书”。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200年,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5.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品牌: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总共分八个坡段,363级台阶,墓区内有752座烈士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抗日山烈士陵园不仅是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而且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胜地。

    6.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品牌:云台山海宁禅寺,海宁禅寺地处花果山南麓,上接玉女绝顶,下临九龙幽涧,古树森环,白云缭绕,向称云台仙境。它发迹于唐,复修于宋,重建于明,规制恢宏,金碧夺目,远迩具昭,号称淮海第一丛林,四时香火虔趋不绝。清康熙三十一年,皇帝御笔书赐“遥镇洪流”匾额,恩荣显赫,天下莫尚。期间,古刹屡遭轰炸焚烧,几成瓦砾。海宁禅寺僧人与当地民众自发武装起来,奋起抗击日寇暴行。为纪念死难的爱国僧侣,九十年代在寺西修建了一座义僧亭,今以重建。千年古刹面貌焕然一新,胜概胜于前,香火日盛,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佛教和旅游胜地。

    7.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品牌:苏马湾生态园、谢湖村珍果生产基地、朝阳太白涧环保生态园旅游,其中苏马湾生态园,苏马湾的得名于明末将军苏子恒牧马鹰游山的美丽传说这里山林茂密幽深,环抱玲珑金滩,入林寻幽,林翳天日,溪响淙淙,鸟鸣啾啾;入宿木屋,夜闻风涛澎湃,晓望海上日出,给您远避喧嚣,恍隔世外的真切感受。

    二、连云港旅游品牌的特点

    近几年来,连云港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旅游综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产出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大旅游战略,搞好特色旅游。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本着增强影响、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四区、二山、一水”(连岛、高公岛、海州弯、温泉、花果山、孑L望山、渔湾)的开发。花果山景区突出《西游记》特色,围绕“花、果、猴、石、洞”做文章。连岛、海州湾等海滨旅游景区,以“海”为主题,围绕观海、游海、探海、尝海,增加项目,完善设施。

    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举办连云港之夏、花果山登山节。两大节庆活动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效果好、延续时间长、带动作用强。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二)坚持科学定位,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市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市领导带队赴目标市场进行宣传促销,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举办旅游新闻会和旅游展示活动,加强与客源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先后打出了“游大海、尝海鲜、登花果山”、“到孙悟空老家连云港看大海”等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利用客源城市的新闻媒体,加强电视广告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

    (三)坚持调整结构,不断扩大旅游业规模。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鼓励部门、企业和个体兴办旅行社,全市国内旅行社由1998年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42家。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水晶、海产品为龙头的旅游商品系列。东海水晶现已形成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水晶念品、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4亿多元。多层次建设旅游饭店,既能满足旅客的需求,又能增加就业和收入。

    三、连云港旅游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云港旅游业的品牌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打造出的部分旅游品牌基础不牢固

    目前,连云港所拥有的只是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打造出的部分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尚未形成对旅游者持久吸引的旅游名牌。

    (二)品牌意识还较淡薄,对旅游品牌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旅游产品都是从促销的层面认识“信息传播”和进行“形象打造”的,很少真正从“品牌经营”的高度认识品牌的战略意义。

    (三)部分地区品牌定位不准确,品牌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形象。

    (四)部分地区只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忽略了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宣传。

    (五)忽视“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最终目标是形成“品牌资产”。只有能够形成资产的品牌,才能够具备价值,而品牌形成资产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具备长期使用、运作的可能性。因此,要建立旅游品牌,就必须研究、了解旅游品牌,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旅游品牌管理方法。

    连云港旅游业的发展应站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入寻求旅游名牌的发展之路,主要对策有:

    (一)强化品牌意识,准确进行品牌定位

    1.应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品牌定位;从价值、文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品牌趋向发展。

    2.依据本地已开发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品牌定位,寻求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树立自己的品牌个性,增强吸引力。

    (二)保护品牌,实现品牌忠诚,提升品牌价值

    1.为了防止侵权事件的发生,应对品牌进行专利权注册。

    2.积极主动的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自己的旅游品牌,扩大影响力,提高旅游者对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创建旅游品牌,必须考虑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旅游地的发育阶段,旅游产品是在旅游需求的拉动下,最早从景区景点资源的开发上进行的,这时的旅游产品处在发育期;其次,在旅游地的成长阶段,旅游地从景区景点的开发进入配套设施开发(食宿性、娱乐性、购物性、参与性等项目的增加),这时的旅游产品属于成长期;最后,旅游地进入成熟阶段,旅游地从旅游设施开发建设转入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经济体系的提升,这时的旅游产品属于成熟期。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建设、品牌经营管理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科学地进行品牌的规划与管理。

篇10

本文构建了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概念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包括开发者、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三个变量;产品、产业两个圈层。这个模型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这是任何一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都必须坚守的理念。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找准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开发者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的偏好,选择某一个大类,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其次,旅游者感官在该模型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它是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该旅游开发模式区别于一般模式的关键。具体来说,旅游产品开发者需要根据旅游者的感官需求特点和资源本底条件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常常要与旅游者进行角色转换,即将自己置于旅游者的角色位置上,亲身感受旅游产品带给自己的感官体验,并结合旅游过程中,对资源本底条件的重新调研和认识,以及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完善和提升。最后,游客的感官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开发者应当随时对需求动态进行监控,调整自己的产品开发方案,使产品体系的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旅游产品圈层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当地的旅游经济效应得以发挥,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圈也得以完善和优化。

二、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

以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分析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型,首先需要对当前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位,选择一个大类,进行开发。由于海淀区具有丰富的人文、生态和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本开发案例当以文化旅游为主方向,具体结合海淀区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和旅游者的感官特征进行开发设计。

(一)海淀区旅游资源评价

海淀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多样的地形地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对海淀区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以下4个特征:1.级别垄断性。海淀区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类型,即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山水名胜的风水宝地和上风上水的生态环境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园林文化旅游资源代表了我国古典建筑、园林造景技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垄断性优势;而以科技园区、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林立为主要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全国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比拟的。2.类型多元化。海淀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北魏、唐、金、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历史遗存,文化类型包括传统游憩文化、皇家文化、宗教文化、红楼梦文化和红叶文化等多种文化。3.景观融合性。海淀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其中,三山五园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山水和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大西山传统的自然和人文观光旅游资源与中部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南部的创意文化旅游资源、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海淀区和谐共存,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4.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海淀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西北部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密集,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见长;而东南部则将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会奖、现代农业等现代都市功能与旅游紧密结合,旅游产品更侧重其体验性和娱乐性。而西北部旅游资源密集区的山前板块以历史文化为主,山后以自然为主。西北和东南两大聚落旅游资源风格迥异,而西北片区内部两个板块也各具特色,相连互补,充分体现了海淀旅游资源多元性、融合性的特征。

(二)海淀区文化旅游功能分区

在海淀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即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按照四大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海淀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确定海淀区“六片区三廊道”的空间格局(见表1)。

(三)海淀区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围绕海淀丰富的旅游、文化、科技、教育资源,按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改造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完善产品体系,实现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着力培育以都市休闲为核心,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奖、科技教育、创意文化体验、都市农业等其他五大类旅游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体系。2.文化旅游产品策划。结合海淀科教、创意资源富集的竞争优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极具发展前景的科教、创意文化旅游市场,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思路,打造“感官海淀”系列旅游产品,用“听、味、视、嗅、触”五大感官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海淀发展魅力、触摸海淀文化脉动。(1)“聆听海淀”系列旅游产品。这一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是充分整合传统皇家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资源,聆听海淀的各种“声音”,包括传统的“声音”,如古典何民族声乐、戏曲、相声、评书等;现代的“声音”,如中国的顶级教育机构——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以及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等的公开课、讲座;现代的声乐、音乐会等。围绕这一理念,可以设计海淀“公开课”、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海淀大剧院、海淀现代音乐厅等产品。其中,海淀“公开课”主要是整合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打造知名学者讲坛、讲座、社会公开课等项目,让顶级高校不再“高不可攀”,让寻常百姓和普通学子都可有机会享用知名学府的教育资源;而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是要结合清朝宫廷剧热播的背景,在圆明园、颐和园内举办皇家声乐盛典,演奏人员身穿宫廷华丽古装,佩戴宫廷饰品,把观众在短瞬间迅速带回到十八、十九世纪清宫声乐宴会的高雅时代,观众仿佛置身于皇家宫殿,亲耳聆听皇家丝竹之声;而海淀大剧院和海淀现代音乐厅则分别以演绎古典的、民族的声乐,戏曲、相声、评书等为主题和以演绎现代声乐、歌剧等为主题,一古一今相结合。(2)“品味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通过味觉传递海淀的“饮食文化”,整合海淀各种风味、各种档次的饮食资源,品尝海淀的各种美食,打造涵盖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能够全面满足高端市场、中档顾客和平民老百姓各个收入阶层的美食文化,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将海淀的各种美食尽收腹中。围绕这一理念,可以设计“皇家仿膳”、“红楼私房菜”、“‘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等旅游产品。具体地,“皇家仿膳”可挖掘皇家美食文化,并结合现代烹饪理念和技巧,打造面向高端市场的养生皇家仿膳;也将传统的皇家小吃重新加工、制作、包装,化繁为简,打造面向大众旅游市场的皇家小吃,并与皇家御宴一起形成皇家美食系列产品。而“红楼私房菜”则是结合曹雪芹晚年曾在西山及白家疃一带创作《红楼梦》的背景,打造红楼私房菜餐饮品牌。该私房菜以有机食品、红楼饮食文化为特色,招牌菜为红楼菜,如茄鲞、糟鹅掌鸭信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鸭子等,以红楼相关诗词、书画、摆件形成氛围;并可借鉴红楼酒令文化开展一些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主要是要打造集美食一条街、创意主题餐厅、农家菜馆等特色餐饮与休闲、会议、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美食、休闲综合体。(3)“观赏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充分整合海淀“近郊距离,远郊风景”的自然资源优势;高等学府、科技园区、企业云集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首都近郊区的都市资源,大力开展生态观光游、都市观光游、科教观光游,通过眼睛传递海淀的生态绿色文化、都市文化和科教创意文化。围绕这一理念可打造“皇家实景演艺”、“4D综合影城”、“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等产品。其中,“皇家实景演艺”要深入挖掘皇家文化中的园林文化、陵墓文化、祈雨文化等内容,并通过实景演艺等形式,以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展示出来,供游客参观、体验;“4D综合影城主要”是借助海淀的科技力量,打造各种露天宽屏、水幕、4D影院,并结合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打造综合性的影城(或影视广场);“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则是通过高科技企业、创意文化企业总部,如百度、腾讯等设立旅游开放日,或开展高科技企业、创意企业总部游等形式,让游客参观企业总部办公室、车间等,进行科技体验,同时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学习其管理经验。(4)“嗅闻海淀”海淀系列旅游产品。核心理念是通过嗅觉传递来自海淀都市的时尚气息、高校氛围、以及后花园的清新空气。围绕这一理念可策划“嗅清新空气”、“嗅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等旅游产品。其中,“嗅清新空气”主要是考虑到大都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市内空气污浊,居民由于都市的工作、生活压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通过策划到大西山风景区观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开展山地运动、康体娱乐活动,可以帮助市民放松身心、强健体魄。“嗅时尚气息”旅游产品主要是设计以长安街延长线为轴,将其辐射地带打造为集都市文化体验、都市观光、休闲购物、商务会展、餐饮、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片区,让游客感受都市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则可选择北大、清华等部分顶级名校、博物馆、特色品牌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名人故居等设立修学旅游基地;也可安排全国高考状元与游客进行交流,或举办励志学堂,与游客交流学习方法、高考应试心态、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人生规划、职场规划等。“春季嗅花、秋季嗅果”旅游产品则以开展都市农业观光游为主题,将乡村四季采摘与休闲度假、湖边垂钓、特色餐饮、农家生活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相结合,建成大型综合旅游休闲区。(5)“触摸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以亲身体验为主题,通过身体触觉感受海淀的绿色生态文化、温泉文化等。具体可策划“西山骑乐无穷/徒步穿越”、“温泉娱乐综合体”等产品。其中,“海淀骑乐无穷/徒步穿越”主要是将西山几大景点的徒步、骑行线路串联起来,沿途开发游客步道、自行车道或自驾车道,道路,供旅游者穿越;也可设计既以养生为主要功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审美和休闲需求的健康步道、小径,使游客赤足体验自然随性的健康之美。“温泉亲水娱乐综合体”则依托人工温泉开发涵盖温泉SPA、温泉造浪池、温泉漂流、温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温泉水游乐项目及各类动感项目的体验旅游,并与餐饮、娱乐、会奖、休闲度假等功能相结合,建成北京第一大休闲—养生复合型温泉娱乐综合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