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雪亮工程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雪亮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信雪亮工程

篇1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我国加入WTO给正处于突飞猛进发展时期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多数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不好,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他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教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定位好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据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再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专项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

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电子专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素质模块、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和岗位素质模块,经过全面的系统规划,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之达到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4.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两者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

5.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教师。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6.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应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篇2

如果有人问,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熊猫烧香”,一个在网络上任意肆虐的幽灵,短短几个月时间,使我国上百万企业、网吧、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

在刚刚的《金山公司中国互联网2006年度安全报告》中,“熊猫烧香”被评为2006年年末最疯狂2大病毒之一,而《瑞星公司中国互联网2006年度安全报告》中则把“熊猫烧香”评为2006年毒王。

“熊猫烧香”本身是一个传染型的DownLoad,使用Delphi编写,从技术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却借鉴很多经典病毒、木马甚至是流氓软件的技术特点,综合成了一个拥有可爱的图标却让人闻之色变的病毒。单技术下的病毒杀毒软件都能应付,但各种毒素综合到一起这只“熊猫”反过来让众多杀毒软件成了它“烧香”时的祭品。它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无非是“复制文件到系统目录和根目录”、“添加注册表启动项”、“利用微软自动播放功能运行”、“针对计算机本身攻击弱口令”、“利用IE浏览器漏洞在网页文件中添加脚本代码”等等一些并不“最新先进”的技术。就是这些“不算最新”的技术却在全国上下揭起了一股“烧香”热潮... ...

将自己的黑客技术用在非法牟利上,使李俊踏出犯罪的第一步,尝到甜头以后,李俊越陷越深,最终面对雪亮的镣铐,低下了自己悔恨的头……

李俊编出“熊猫烧香”病毒,目的是为了出售木马病毒软件给盗取网络游戏账户装备和QQ密码盗卖者而获利。李俊先后在网上以每个病毒500元至1000元的价格出售病毒近20套,在与合伙人张顺接洽上以后,由李俊负责制作,张顺负责销售、形成了黑色的产业链,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牟利15万元,一位反病毒专家介绍,李俊一年出售病毒收益可以买一座别墅。

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郑中涛介绍:我们国家关于计算机系统犯罪的刑罚还很轻,有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是5年以上,上面没有限制,一般情况下是作为有期徒刑来限制的(有期徒刑最高15年)。对这个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并不排除有数罪并罚的情况,不仅仅是破坏计算机安全的信息系统罪,可能会涉及到其他的犯罪。因为其中有一个网络的虚拟财产的盗窃问题,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应该按照盗窃罪来处罚。我国刑法规定利用计算机盗窃适用相关的规定。

郑律师认为,应该会对李俊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的刑罚。因为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和其它破坏程序,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我国在97年的时候就已经写入到法律里了,这种情况应该有一个严厉的处罚。

很多人早已习惯生活工作中对网络的依赖,突如其来的事件使网络呈现出它的脆弱、甚至不堪一击。一直被人忽略的信息安全话题浮出水面,成为焦点。

病毒肆虐,给中国的电脑用户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尤其是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及IE浏览器的过度依赖,让病毒和有害程序有了扩散爆发的温床。反病毒专家曾警告:由于多家著名网站遭到攻击,相继被植入病毒,所有上网浏览的用户都可能受害。由于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此次“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敏感单位。

微软应该对最近国内用户不能及时更新安全补丁负上主要责任。且不论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正版软件消费金额巨大的市场,中国用户的安全更新的合法权益,却被一场外海的地震震得一点保障都没有。(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和34分,台湾屏东地区连续发生两次七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及多次余震,致使中国网通所有途经台湾南部海域和香港周边海域的国际海缆不同程度的发生阻断。直到2007年11月29日下午才得以完全修复。)绝大多数购买了品牌电脑的用户,也同时购买了正版的WindowsXP/Vista。

随着病毒技术的发展,U盘、电子邮件、甚至MP3和音乐手机都可能成为新型病毒携带者。此次“熊猫烧香”的泛滥只暴露出网络安全问题危机的冰山一角。也许有人还记得当年CIH病毒爆发时,电脑城内排队修理电脑的景象。

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如今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等。厂商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不遗余力,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也更加相信安全产品,把大把的预算也都投入到安全产品的采购上。但事实上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保障信息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产品是无法消除的。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实践经验和原则在信息安全领域也同样适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 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管理已成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没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操作者就会处于随时有可能崩溃的网络环境下,如同头上悬着一把达克摩斯之剑,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自国务院信息办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以来,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保护网络安全。

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早在2003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专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同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27]号文件)。27号文件第一次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主持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并引进了国际上著名的《ISO 17799:2000: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准则》、《BS 7799-2:2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规范》、《ISO/IEC 15408:1999(GB/T 18336: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化委会设置了10个工作组,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对信息安全的行政、技术、人员等管理提出规范要求及指导指南,它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规范、人员培训教育及录用要求、信息安全社会服务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险业务规范框架和安全策略要求与指南。

制定了一系列必须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电子签名法》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得到重视和开展;国信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早已启动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国家铁路系统和北京移动通信公司于本世纪初就已完成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国家其它关键行业或系统(如电力、电信、银行等)也陆续开展或在近期已完成了这方面的工作。

虽然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在信息安全建设上,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通过这次“熊猫烧香”的发作,也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现状仍存在着管理混乱、监督力度不够、实施手段不足、相关法律成文尚不严谨等问题。“熊猫烧香”刚出现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抑制,几个月时间都没有能够很好的防范住病毒的扩散,并且在对待病毒变种进化中所采取的对策手段仍需要加以改进。

令我们高兴的是,在病毒发作以后,国家相关部门积极主动的手段。“熊猫烧香”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120天之后警方破案,网监的表现可以称之比较完美。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张主任对这次案件的破获和最新信息安全发展进程进行了介绍。

这起案件破获是公安部的领导下由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的病毒防空预警体系成果。这些年中心一直致力于整个国家病毒预警体系的建设。是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把所有的防病毒厂家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国家病毒应急小组,发现新的病毒之后厂家会上报,包括病毒样本和报告。中心首先发现病毒也会通过这个渠道通知给所有防病毒的厂家,这样就会加快中心对病毒的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

这个作用在整个案件里已经发挥了系统作用,厂家通过日常的监测从去年11月就发现了“熊猫烧香”病毒,通过中心对病毒的监测分析。一方面是要拿出应急的处置方案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升级,让用户免受损失,同时技术的角度详细分析,发现了一些和制造者有关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进一步的监测,逐步的把嫌疑人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