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篇1

Abstrac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port cour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urriculum bears the dual mandate of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physical culture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face of the strong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al invas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nalyze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cultural cor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China. This discussion is in favour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it mainly study the factors restrict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体育文化;文化价值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curriculum development;sports culture;cultural value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43-02

0引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复杂的体系。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它不仅仅再是一门技术课程,更多负载有文化建筑的使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容了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包容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内容,多样的武术、乐舞、气功等运动形式,我国学校体育是以奥林匹克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课程,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内容,占据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位置,青少年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较低,民族传统休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陪衬,如何让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主流,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

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课程的基本元素是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获得体育知识,发展起一定的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态度,从而形成体育文化认同的价值观。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必须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取向入手。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比较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而对其文化内涵、传统理念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脱离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面对这种境况,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取向入手,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对于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衔接,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与内涵的有机融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内涵

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反映本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特征,这些传统的体育文化规范着本民族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念。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是围绕“养生”为主开展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在与通过与自然的交换排除身体内部的浊气、吸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调和,并认为决定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在于人体的内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形态上强调整体观和意念感受、动作简单而内涵深刻,很少有强烈的肌肉运动,因此缺少激进和冒险行为。但是受这些因素的制约,传统体育自形成之初就强调动作的非自然性,基本上采用的是和人正常姿势相悖的动作,多模仿动物,动作以圆形、环形、球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这种整体修炼和内在和谐之美,正在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新的独特风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受不同民族母体文化的孕育,表现着不同民族社会的思想和要求,但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蕴含了文化学所认同的各个层面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特征。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形成就是各个民族不同文化思想、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经过整合后的产物,这些思想和价值内涵是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具备民族特征的根本标志。这些价值内涵之所以能够延续两千多年,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由需求而引发了不同阶层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考,进而形成了对价值内涵的某些共识。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内涵不像西方体育文化那样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质成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在母体文化精神的孕育和更迭之中,但这种不充分的或不完全独立存在的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价值体系仍然在母体文明的土壤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具有了普遍存在的现实意义。

篇2

1.1文化疏离与文化本质的诠释

文化是推动世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阶梯,是推动人类社会演绎与传承的根本基础,是诠释全球体育史学上的肇事依据。作为文化合成的核心元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语境下,尽管与西方文明有所质差性,但这毕竟是人类历史形态与文化意识形态在现代文明中西方文化的首次相约与结合,这种结合无疑促使了民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在现代化背景下的重新认知与整合。焕然一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汲取了西方文明的诸多寄养,并逐渐融入到了现代“文化圈”之中,在这种民族同化与异化的大文化族群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真正值得中华炎黄子孙所驾驭的文化精髓。但是在享受着现代化与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欣喜之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承受着激烈的碰撞与变异,这种跨越式发展的现代文明与社会形态所带来的“文化矛盾”与“文化危机”,致使我们难以理性的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是脱离之尽情地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魅力,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文化灵魂,使人类自身无法真实的审视自己,致使受众对传统文化摒弃,对主观文化精髓遗失,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族群之中被搁浅,进而慢慢的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功能,也就是文化的疏离。文化的疏离在于社会形态对人类思维意识形态的影响与颤变,以及人类对文化的分解与疏远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之后,必然会产生特定时代内文化的相对先进性与落后性,从而使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发生改变,致使文化的本质不仅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相关,还与不同文明形态下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即“人化”;文化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所谓“人化”,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化或普遍化川。[1]文化本质的内涵是建立在人与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都不能脱离人类生存价值的满足与需要。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大爆发、文化大融合、文化大反思的信息化时代下,诸多文化因素都在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从而使文化属性更加富有张力与活力,这是人类对文化意识形态的重新整合与变革。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圈”“文化层”之间的相互交融,在文化的构建方面就会出现“文化断层”、“文化断裂”以及文化疏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然处于坏才不遇状况,优良的民族文化得不到世界文化圈的赏识,致使自身被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笼罩,感性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自身文化内涵的神秘与深奥,以至于被受众排斥,其根本原因在于感性文化具有虚构色彩,与现代注重具体客观现实文化主义社会产生了“文化拟子”现象,因此,只有把文化本质与人的本质相互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所需,才能促进文化本质现代化的改革与创新。

1.2“文化矛盾”困境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失真

从历史形态的演绎及矛盾互动理论可知,“文化矛盾”是促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因。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先进与落后体现为人、社会、自然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结果,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向另一种文化形态转型时必然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会互相调节与整合,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大共融圈。然而,如果文化的发展脱离了现代社会矛盾的互动理念就会在搁浅之中表现出失真现象。联系“文化矛盾”理论,对于全面把握文化本质的失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形态作为一种历史发展模式,不仅对经济基础具有推动作用,对上层建筑也具有促进价值。文化作为社会形态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对于重构文化本质的内在结构,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激发文化与诸多社会阅素的矛盾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正如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的文化转型一样,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期,在中西方文化快速转型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与西方体育文明极度的不协调。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存在着一个感理文化矛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前者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体悟,后者重视物质生活的享乐,以至于出现西方个体竞争的体育文化,中方集体安逸的体育文化。置身于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的语境下,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必然会受到西方个体文化矛盾的冲击与碰撞。这两种矛盾的交织构造了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如果不加以审视与筛检,其必然会造成文化本质的丢失与离异,从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文化作为核心要素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在无形与有形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矛盾作为人与文化相接的归属点,对于促进两者的和谐与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中西方体育文化矛盾的宏观视角来看,文化矛盾在信息化社会形态中的主要体现为价值观念、思维形态、认知高度、文化修养等方面。正是因为人类自身矛盾因素之间的互动,致使人类对新兴事物表现出热衷,对本土文化表现出冷落。当今时代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矛盾极度偏离的状态下,西方的物质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物质文化的诱因下,致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现代体育文化的相互矛盾之下被人类所遗弃,从而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2文化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原点回归

2.1文化融合的界定

“文化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贯通的过程。”[2]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综合价值体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统一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类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全球文化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尽管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及相互补偿性,但是在带来优势互补效应的同时也给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相应的局限性。在当今人们审美价值理念的质变,思维方式的灵活多变前提下,万事万物的对接与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但是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本土的民族特色,在吸收各种文化精髓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对立中求发展,在和谐中求生存,在冲突中求融合。当前在大众传媒日益风行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然会顺应时展的潮流而全力融入到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大文化圈之中。

2.2“文化因子”导引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原点回归

文化来源于人类,受人类社会形态所制约,却又主导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因此,文化的发展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于对人类自身价值观念的体现,在于对大自然的肯定。从唯物主义理论的视阈来看,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对立统一的,而这种客观的规律性构成了事物内在与外在的“文化链”,并促进了事物独有特性“文化因子”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保持文化本质不变的内部因子的对立与统一就是内因,拓展文化的范围同化外界并与诸多元素保持和谐与发展的因素就是外因,外因与内因共同构成了“文化因子”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体系。文化本质作为“文化因子”的内因之所在,对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内因是文化内部的本质特性及人自身价值理念的稳定性,那么,作为文化本质内因的对立面就是外因,而外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文化的内因与外因共同构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文化发展产物。外因是文化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内因是文化本质辨别的象征,如果内因发生颤变,外因就会失去文化主线被外来文化所侵略所同化,要想保持文化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必须保持内因的稳定与协调性及良好的文化精神风貌,从而使文化本质不至于失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融合众多文化形态下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个体,构成其文化整体的每一种文化形态既对立又统一,它的发展与传承为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财富。而正是因为这种“百家争鸣”的文化形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劳动密切相关并融为一体。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别于世界文化其它形态的特有属性,但也是制约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阻碍,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才能体现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从“文化因子”的理论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这种现状其根本原因在于外因的颤变致使内因发生了变革。相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外因表现在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文化审美观的艺术化等,内因主要是指人自身的价值理念,因此,有文章作者观点提出了:“现代与传统的隔离式融合”[3]来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正因为如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持与外因的和谐相处,加强内因的稳定与创新,促进文化本质回归原点,才能使之更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文化疏离与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双向调试

3.1文化发展中双向调适的界定

从时空纬度上看,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多样性、同一性和竞争性。在同一时代下文化的发展具有“互调”、“互渗”、“互动”、“互化”的特性。这是历史形态赋予文化发展的特权,更是文化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文化发展中的双向调适是历史形态与文化形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涵主要包括内调与外适,所谓内调是对文化本质所凸显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意识内在隐含因素的调适,通过对文化内部调整来吸取精华而剔除糟粕,从而达到文化本质的长久性与稳定性,进而凸显出文化的凝聚力精神。而外适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嫁接,而达到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和谐发展。因此,外调是一种文化的改革、创新与进步,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的开放,更是多元文化之间的冲撞与重构,而内调与外适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2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差异性”及双向调适

从文化发展初期的野蛮、无知到注重生存意识形态物质文化的追求再逐渐到以物质与精神文化并重的现代化社会,应该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形态发展阶段内,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内调与外适的特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同一时代下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随着历史形态的不断演变,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在内涵、外延上与现代化社会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背后文化魅力的显现。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内涵逐渐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相互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受伦理精神、思维形态等影响,逐渐凝聚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民本、和平思想和安逸的大自然思维意识文化形态的文化理念。其二,现代化是历史文化形态传承与发展的相对阶段。其所主要表达的是顺应时展的需求,代表现代人类价值观念的集合,拓展了文化外在属性的创新与发展,以及给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一种文化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所指代文化内涵的差异性,是文化发展双向调适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对两者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性进行内调与外适,才能使文化与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与进步从“文化差异性”视角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以传统体育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意识为理念,现代化只是以外来的西方文化及内部新兴事物所夹带的文化观念为素材,两者是相互同化、相互异化、相互独立、相互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但无论是传统体育文化还是现代化的文明,无不体现着自身文化形态的本质属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核心文化体系,对世界现代化文明的建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和谐发展在于通过文化发展的双向调适来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战略,增强民族文化本质的生存竞争意识,净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心灵,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文化发展机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和谐均衡的发展。从而使受众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魅力与价值,在现代化中享受物质资源所带来的财富。因此,只有调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时间纬度及“文化的差异性”,建立多元文化的发展模式,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语境下获得最佳的发展空间,并保持自身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一种相对独立的共生存的文化发展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富有时代韵味的体育形态,与现代体育比较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4]为此,“我们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元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更新的意识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新的活力。”[5]

4结语

篇3

【摘要】利用大量的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分析,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内容和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继承方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礼仪文化 继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因历史文化的不断积累,最后沉淀出了最宝贵的文化底蕴,这些丰富的文化之一就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礼仪文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让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展现出谦虚礼让、以和为贵的文化形式。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介入,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渐渐退出主要舞台,极大的冲击着我国体育礼仪文化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据了解,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礼仪的发展,这使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继承问题成为了世人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所谓体育礼仪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们相互尊敬、友好和谐的文化形态。从某些角度来讲,体育礼仪就像是仪表、装饰、礼貌礼节、语言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在漫长的发展史程中,由最开始的走、跑、投、攀、蹬、爬、越等运动项目就已经有体育礼仪的形成,经过岁月的演化、发展、传承渐渐变成了如今的民族体育礼仪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文化结晶,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密切相关,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崇尚道德。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逐渐形成了以身心修养和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特性

1.时间变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时代的发展,体育文化也跟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归根结为社会的改变和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时,促使传统礼仪文化中新旧文化相互冲突又不断的结合,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演变、更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局面,最K的结果就是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得中外体育文化开始相互交合、汇聚,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体系。

2.地域差异给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带来的影响

结合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西方体育以激烈竞争、相互对抗为主,而我国传统体育主要以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礼仪文化的巨大差异,通常来说,各个民族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正因为这样民族意识的存在,可以提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众所周知,中国由56个民族汇聚而成,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进而造成人们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各个民族都具备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礼仪特色,这样的传统礼仪往往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而这些被传承下来的文化将会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

3.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当代继承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历史文化不断积累沉淀的结晶,随着时代的演变,导致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民族文化体色。然而全球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一体化趋势,这使得我国民族体育礼仪文化也受到外界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传统体育礼仪文化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传承方式。

3.1注重内涵,严格把关思想层

礼仪的两大要点是形式和思想。若礼仪中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则这样的礼仪只是形同虚设。由于西方文化的引进,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平衡体系逐渐被打破,而又因为新的体育礼仪文化平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所以有学者提出,现代体育的形成时间尚且较短,因此只是虚有其变,其文化内涵还有较多欠缺,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体育文化礼仪的把握需要始终持有一个理念,就是内容的根源来自于思想,形式只是其外表。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天人合一”为理念,追求互相尊敬、互相谦让的文化形态。这样的思想核心观念着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整体价值、社会道德等。所以,对于传统礼仪文化,不管是学习还是分析都要从其思想内涵出发,将以德服人、诚信友善等思想精神传承下来。从而达到无论是传统体育礼仪还是现代礼仪文化都具有中华民族与人交好、诚信友善的特点。

3.2 打破禁锢,拓宽转化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想是文化的根源,是必须要传承的内容,但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不能固步自封。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传统文化也随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又包括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近几年来,国家发展迅速,致使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还可以利用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设施进行文化的宣传和介绍,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礼仪的了解。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所以在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礼仪与外界文化交汇进而建立新的文化平衡体系时,还应该重视科技的发展,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进行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形式上的创新和完善。

结语:总的来说,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继承需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做到思想上的解放,加速民族体育文化礼仪创新道路的发展,以让其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形式上的改变和创新,而对于外界体育文化带来的影响,人们也应当做到取其精髓从而使其合理的融入到我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这样既保证了我国体育文化独有的特色也应和了世界统一化发展趋势,而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其思想都需要进行传承,将我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和谐友善、文明和谐、包容谦让的儒家思想底蕴发扬光大,这样一来,当面对时代变化或者外来文化冲击等情况带来的影响时,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也能很好的立足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汪全先,万义,宋彩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7):51-57.

[3]刘少英,史永.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礼仪文化[J]. 体育学刊,2013,(04):120-123.

篇4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常更加注重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更加体现了东方的文明和精粹,培养了人们善良、诚信的优良品质,在表现我国的仁义礼贤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不仅将现代体育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表达,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体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这与终身体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涵盖广泛、要求简单且易于实现、种类众多,在性格不同、体质不同的学生中更加方便推广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制以及兴趣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从而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体魄,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必须要在人民中实现,当前,我国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作为实现推广的关键和突破口。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往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给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就使得必须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系,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民族特征和地域差异等因素,将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且易于实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经过学校体育的推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方法,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为以后在社会中成为体育骨干、引导周围群众爱好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全民健身的开展。

(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都采用了技术要求高且规则很多的体育项目,这使得体育教学禁锢了体育的特性,在学校体育中教学方式单一且呆板,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厌恶体育的现象。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同,它具有娱乐性、便于操作性、种类众多性以及新颖、不受场地限制等众多优点,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将其逐渐地应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中,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还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教学,更好地体现和传播民族文化,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

(1)学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是延续数千年的农耕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但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各地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传统体育活动的习俗正在逐步消失。有学者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渠道,否则继承就会出现断层。现在比较成熟的渠道就是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学,民族体育才能获得强大和持续的生命力。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健身、教育、娱乐等意义,使其既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引入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实践,成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高脚马从民间引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通过学校这个环节不断得到完善与规范的发展,继而成为影响较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面对全球一体化和西方竞技运动的强烈冲击,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教育中,不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实现变革,在新时代找到生存的沃土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让青年一代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来说,不仅学生兴趣大,而且也能节省教学设施的投入。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就把高脚马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为了发展这个项目,湾潭民族中小学还专门摸索了教学方式;在甘南州,很多中小学已经用锅庄舞代替了课间操,现在藏区不论是牧区还是城市,很多孩子都会跳锅庄舞。锅庄舞已经成为甘南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当地促销旅游的一大因素。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根本出路。

(2)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

1984年,国家体委综合古代蹴鞠、花毽运动、现代足球、羽毛球以及排球项目的运动特点,推出了毽球项目,并重新规定了毽球运动的规则以及技术要求。目前,在全国已经有近百所大学把毽球作为大学体育的常设科目,毽球运动的发展逐步步入正轨,比赛规则不断得以完善,技术发展不断成熟。正是有了如此坚实的群众基础,毽球项目才会成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并且还走出国门,成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又如中南民族大学对鄂西地区的摆手舞的校园化创编。摆手舞又名“社巴”,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摆手舞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中南民族大学通过对这些生活化舞蹈动作的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配合以现代乐律,创编出了具有现代感的民族式体育舞蹈,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受到了学生欢迎。国外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程也证实了学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如北美原住民青年奥运会(The Native Youth Olympics)之所以能得到极大的发展,除了受到政府的支持外,还在于它一开始就把主要参与对象定位于青少年,通过学校进行了推广和普及。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找到生存根基的最佳媒介。

(3)学校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不排斥现代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相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希望通过现代管理和组织模式为其注入新的理念,以便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和良好的运作。如日本所建立的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和竞赛系统,使它摆脱了片段生存状况,具有了广泛的民间基础。北美的原住民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是印第安人建立了很多现代组织机构,这些机构服务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1974年由美国体育领导者成立的“国家印第安体育协会”(National Indian Activities Association),发起了一年一度的男女篮球运动和“快投垒球”(fast-pitchsoftball)赛事。国家和地区级的印第安高尔夫锦标赛也从1975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这些举措促使原住民传统体育现代管理制度的形成。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引领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拥有优秀的社会资源,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会不断实现与现念的融合,进而找到民族传统与现代科学的契合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变迁。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方法

1.研发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因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想顺利有效地融入学校体育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体育项目特色,有效地发掘资源并进行整编,研发科学的体育教材,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研发,构建涵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构架。

2.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是一项崭新的创新工作,为了便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效的融合,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假如体育老师没有清楚的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类型、训练方法以及规则等一系列问题,就无法给学生清晰的讲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进行锻炼,更谈不上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因此,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培养能够带动学校传播民族文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通更多的渠道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得文化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基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历经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运动,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以及行为等。要想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中,开通更多的渠道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学校内课堂体育课的开展,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渠道,例如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组织体育运动比赛、举办运动会比赛等等都是广泛的开展民族体育运动的渠道。要尽量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融入学校体育中,提高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有效的渠道积极的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还能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其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不仅将现代体育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表达,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研发,构建涵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构架。还要加大投入,培养能够带动学校传播民族文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在这些骨干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民族教育研究,2001(1).

[2] 刘少英.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 韦晓康.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民族教育研究,2006(5).

篇5

关键词:满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社会文化功能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民族文化的历史框架之中,它之所以影响重大是因为它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是随着整个民族文化的改造而进步的,所以它呈现出特有的意义和特征。就满族传统体育来说,满族体育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满族自身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促进了满族体育的发展。下面,笔者从部分文化环境对满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

一、满族传统体育的产生

满族体育是伴随着满族长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而生的,满族属于狩猎民族, 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主。自然环境的选择使满族先民创造了各式各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正因为满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的朴实生活,所以在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应有的人文价值。

传统体育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是和其他社会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和进步的。

(1)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根源,例如,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该运动的雏形是从满族先民在东北的江河湖海中采摘珍珠应运而生的。

(2)“骑射”是满族特别重视的技能,因为这是他们在战争中生存的基础。所以满族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满族人的生活方式以渔业为主,“骑射”便转为防卫的军事技能,而如今,骑射变为一种娱乐活动。

(3)许多宗教仪式和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相联系。比如满族骑射中的“射柳”原本是祭天祈雨的仪式,后来融入到骑射中。那么可以得出的结论:传统体育源于生产和生活,却又高于生产,是提高人生存能力的捷径。

二、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着民族文化

满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将民族、历史、地域的多样性呈现出来。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使民族传统体育竞相呼应,满族的传统体育也不例外。从作为生存的手段,到民族体育,最后被民族特征所替代,满族的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小展示, 满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及现展,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满族人民的思想意识。

三、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单一存在,只有将其放在整体的民族文化结构去分析和考究,才能对传统体育有一个相当正确的认识。

全球化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弊端,即文化的单一性,这将影响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单一性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为此必须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各个民族传统体育都彰显着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

从国家对传统体育的保护和重视程度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政治策略。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的一种符号,这就需要我们将民族体育推广出去,这也是为国家争荣誉。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把民族传统体育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从而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同时促进其发展。当然, 民族传统体育在历史的变迁中本身就是一个既不断建构又不断解构的过程。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再演变为极具文化内涵,经历了追逐潮流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变化的民族文化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是很可贵的,那么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让民族体育从具体实践中脱颖而出,又渐稀渐变地回到民族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蒲玉宾,胡 彪,姜 娟.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07(01).

[2]胡艳霞,贾瑞光.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及其现代转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07).

篇6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至今,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求建构一个较为深入的民族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注重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项设现状,着重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功能的探析,在解读人文内涵与体育伦理道德的联系基础上,寻求民族传统体育人文内涵建设及其伦理教育功能协调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二者相关研究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此深化对伦理道德视角下的民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1、民族传统体育与伦理道德相关内容

1.1定义与性质

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是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

性质:民族传统体育学从学科性质上来讲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且具有与体育运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性质。它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和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各领域的矛盾问题。

1.2学科背景

民族传统体育学涉及到很多教育学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要揭示该学科所研究和解决该领域中的特殊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因此从学科研究对象的科学界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学属于教育学门类。

2.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但二者的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

伦理道德的内容既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以及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是对道德传统与伦理规范的学习,对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的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德品质和民事法律,引导学生自觉锤炼道德品质、恪守德行规范。是以道德、伦理与法律相结合,探讨社会的德行规范。

3.伦理规范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结合

很多传统文化被掩埋在历史的深渊,在一代又一代的科研者的艰辛探索下,有些历史文化被挖掘出来并得以保护和传承下来,在此更要明确的认识到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峥嵘岁月里,当前所挖掘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等待着我们后人的努力,且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要了解到任何文化变相创新都以继承为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耕时代的血缘宗法伦理道德和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两大阶段。前者是以社会整体主义形式为特征;后者以个人为本位,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如果说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那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产生则是对后者的否定之否定。具体地说,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可以以全新的内涵在形式上肯定农耕宗法发展阶段上获得的以社会为本位的群体精神、社会情感和心理定势等文明成果。

4.从体育专业的视角来看

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原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项目濒临消亡的危险,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不复存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作中,科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民族文化素养。特别要深入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内容如:

(1)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问题既:传统武术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养生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休闲与娱乐范畴及其体系。

(2)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问题既: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的关系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

民族

5、民族传统体育道德教育内化

体育活动是一种生命自己建设自己,补充自己的过程,它所要成就的目标,是保持增强身体生命力的未来状态。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自觉的未来目标和理想而对自然本能的节制,对身体现实状态的超化,都表现了道德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道德修养的途径就是反省内求。反省内求的实质是通过体认来呈现内在于自身精神之中的完满人性以成人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反省内求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的基础是完满人性在于修养主体自身精神之中。修养主体需要经过修养活动才能把完满的人性呈现出来,所以要“修道之谓教”。

民族传统体育的道德教育所说的反省(内省)是通过体认自家精神可以知道本善之性存在于我自身之中,将其呈现以成人。这不是分别主观客观的认知方式,而是一种体认方式。如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诛正鹄,反求诸其身”。不用通过学习和认知就能获得认识,这是一种体认论,是道德认知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种恻隐之心不需要逻辑证明,只要向内体认自家精神即可得知。体认到自家之善几何,则呈现出几何,也就成人几何。所以内省在这里是一种体认成人的途径。

6.传统修身养性的道德规范功能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的言行严格的受到传统价值的约束,伦理道德是衡量人的行为好坏与否的标准。长此以往,形成了唯道德价值论,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具价值的成就与此同时,伦理道德的教化价值也日益显现,而修身养性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则是突出在首要地位。如武术、气功、棋类等传统项目中,流派众多,门类烦杂,讲究正宗嫡传和遵循一定的道德价值规范,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强调精神情感,讲究养神、养性、养德。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社会的主流文化必然对该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及内容体系的形成起主要作用。我国传统体育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养生活动消遣娱乐等体系。

(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开发都还处在基础阶段,因此从我国民族发展的现状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使之上升为理论,逐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2)民族传统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包含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上,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如何更新传统体育人文内涵建设,使之与伦理道德教育相协调发展,则是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关键。(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8.3.

篇7

关键词: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 现代学校体育 理性回归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探究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方面活动的文化财富,与现代体育交相辉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民族民间体育未能有序地融入学校与社会中去,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到现代文明和经济大潮的冲击,处于弃旧而未迎新的相对真空期。民族民间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技价值与在社会中的道德教育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经济发展价值,都要求广大体育工作者不容忽视[1],提升对民族民间体育的认识,挽救和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是当务之急。

国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2001年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新课标和新大纲的灵活性与选择性为发展本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民族民间体育进入现代体育课堂提供了依据。我们在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时,要注意对其的功能性、精神内涵、生活性与自然性进行思考,探索一条与现代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之路。

1. 保持特性,传其功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流传于民族民间的体育游戏多不胜数,是我国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仅内容丰富、花样繁多,而且具有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竞技性,对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和谐共处,以及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健康知识技能都有好处,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一种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可以弥补竞技体育内容上的枯燥,以及趣味上的不足,更可以满足那部分被竞技体育置之门外的学生的需要。在体育课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积极有效地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充实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利用其特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课程内容为投掷类时,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作为引导,如:壮族的投绣球比赛,仫佬族的打灰包,畲族的打尺寸游戏,等等。课程内容为跳跃类时,我们可选择壮族的跳桌活动,黎族、苗族的跳竹竿活动,民间流行的跳骆驼、跳绳活动,等等。在运用和使用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可对其进行改编,但应注意保持其特性,对其功能要运用得当,既要保持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又要符合于新课标关于课程资源内容开拓的要求,突出体现出其应用性特点,让游戏化教学更科学化、实际化,使其操作性更好,这是一种创新,是对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功能的拓展,也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一种提升。

2.探析内涵,承其精神

现今的体育教育中所传授的多为竞技体育知识、技能,偏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艺而忽略体育中的精神与文化的意义,尤其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并很少有人追溯其文化内涵。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深刻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和极其丰富的休闲和娱乐性的内容,其道德教育价值与民族认同价值不可忽视,体现出体育的人文精神内涵,始终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精神快乐,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发展。如仫佬族民间体育游戏抢粽粑、打竹球等,其中所体现出的“连结现象”就是一种体育的人文精神,通过连结的方式在相互保护、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情况下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参与者能够得到身心的健康与快乐,直接促进生产力中“人”的发展,不是为了纯粹的技能提高和竞技的体现,而是为了促使参与者形成自然质朴、重情义、崇礼重教的民族性格。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的精神内涵在学校中传承,有利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有利于专项化的体育游戏选择,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成运动技能的形成,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终身体育的要求。

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学校体育教育当中,是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理性回归,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措施,是尽一份责任。现今,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因为其流传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民俗性,很大一部分项目缺乏整理与挖掘,有些项目后继无人,有些项目甚至已经失传。我们应利用学校这一块沃土,让学校成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基地,使民族传统体育能成为有源之水、有土之木,从此生根发芽,民族精神永存。

3.体验过程,还原生活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的萌芽与发展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其浓重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广泛的娱乐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密切组成部分。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成人的节日庆典。有些游戏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备,最后形成了竞技项目和杂技艺术,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回归到社会当中,成为社会体育中的一项。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满足民族的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由于活动鲜明的身体表征属性、参与者接触的频繁性、对情感和意志体现的直观性等特点,使得参与的人们很容易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锋、意志的考验,从而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培养民族认同感的显著效果,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各民族真实生活的还原。“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这句诗深刻地反映出老一辈人心中的感慨,充满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在回忆中,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游戏,如滚铁环、踢毽子、跳房子、放风筝、打陀螺、跳绳、滚玻璃球等,而与游戏玩伴结下的友谊,伴随着自己成长的生活历程,成了一生甜蜜的回忆。感叹当今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常使子孙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丢掉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

体育游戏是启发青少年身心的最好教育手段,青少年参与各项体育游戏的过程,就是他们获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2]。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学校中,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让他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找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学会去适应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将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既能促进民族传统教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康教育观念,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无论对于其日后的体育生活还是日常的社会生活,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体现出深广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抛开功利,回归自然

如今,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竞技的高层面似乎仅仅只是为了“争光”。而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运动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时,所体现的功利性和竞争性,导致参与者必然大幅减少,身体运动的不足与身体素质的降低,让许多的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让原生态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课堂中,抛开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和竞争性,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追求乐趣,在游戏的乐趣中自满自足,通过具有创造性和变化性的民族民间游戏活动来使学生体验动态时的欢愉感,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人格的升华,对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积极的作用[3]。同时,让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在学校中传承下来,也是体育活动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符合倡导“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宗旨无形地显示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价值递进所在。因为,当今的体育运动,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体育文化现象,它已融入到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因此,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学校,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性,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在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其与本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各民族经过不断的变迁与融合形成的文化风格与传统,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再回归到社会当中[4]。

5.结语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出的方向,是抢救、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环境和途径。同时,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学校体育课,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还会勾起学生家长的童年回忆,从而产生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当然,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不能代替现代学校体育课堂内容的,但我们要求的是互补、相融与和谐发展,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文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综合分类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22.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07.

[3]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80.

篇8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文化与文明传递过程的优化形式之一,加强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绚丽多彩,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独居一格。

一、改革发展民族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兼有教育和体育的双重功能:教育的功能是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人才;体育的功能是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为主线,为提高我国的运动训练水平和体育活动的普及,为大众娱乐和健康,为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服务。鉴于这些因素,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是培养多类型、应用型、能力型,适合我国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不同层次需要的专门人才。在这些项目当中有的较为普及、有的地域性强、有的局限于本民族、有的简单、有的烦琐、有的难度小、有的难度大、有的属于个人项目、有的属于集体项目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千孔一面的格局,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重点和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整体上得到较均衡的继承和发展。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要进一步系统化、专门化。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设立,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教材体系将是体育界的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学校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去。从体育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系统深刻地研究,并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的理性探索,才能获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得到真正有价值意义。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反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能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真正做到把我国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四、融入到学校体育课中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受竞技运动体系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高,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掌握,课外和校外不易开展锻炼等因素所制约,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在学校体育课堂中应因地制宜的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认知、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一些不同民族的体育项目,有利于那些本只属于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应把不同民族特有的项目普及到各个民族,使项目得到尽快发展。如毽子,竹竿舞,抛绣球,武术、舞狮等项目教学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学生学习情绪高。而且道具简单成本低。可自己动手制作。从运动方法来看,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如毽子可以单人踢、多人踢,可以表演,也可以进行比赛。因此,在学校体育课中渗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形成学校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的项目穿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地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

五、认真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收集、挖掘、整理工作

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前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吸收传统体育精华,借鉴现代体育成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特定社会和农业文明的产物,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说要在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造,是指对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的吸收,使之成为新型体育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根,而对于一些落后的、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的,甚至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则应坚决摒弃。教师必须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

六、认真总结、积极交流

体育教师除认真用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民族体育器材本着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造,对那些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改进,使其成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七、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强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对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全面学习与深入了解的重要过程。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培养,终身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

总而言之,在这些活动学生能感受到其他时候难以体验到的快乐,可以松弛紧张的学习压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具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精神,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体育产业学导论》,作者:李明

篇9

关键词: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12-03

一、族传统体育与隐形课程设计

1.民族传统体育。①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到目前为止,在理论界和学术界,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仍然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学者张建雄的观点,他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由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特有的,并且能够被广大民众继承和发扬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娱乐等特色功效的体育活动形式;张建雄还认为:民众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了养生、保健、健身等民间的、传统的体育形式。②民族传统体育特征。首先,民族性和地域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民族性和地域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体育文化形式多样、底蕴丰厚。例如,侗族和壮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抢花炮”,广西壮族民间传承已久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舞狮子”,京族流传已经的“花棍舞”和“跳竹杠”的传统体育活动等,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其次,传统性。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就免不了传统性的特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深深扎根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深受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现在保存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变更、淘汰和选择而保存下来的民族文化。如今遗留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深厚意义。再次,健身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具有非常好的健身作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在运动过程中的修身养性。例如,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体育活动“太极拳”,不仅让人们得到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更有助于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调节情操。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设计。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概念,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有关体育课程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中所学习到的一些非预期性的知识、观念、价值等。简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就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体育内隐的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见性的知识和文化等。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的特征。首先,潜在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是产生于学校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非预见性的知识和文化的一种课程,因此,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潜在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的内容都隐藏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逐渐接受隐形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某一项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就能够感受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这也是潜在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其次,非预期性。从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概念上,我们知道该课程所产生的是学生获得的非预期性的知识和文化,因此,非预期性也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该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等,都会由于教学的环境和气氛而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也是无法预测的。

二、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设计策略

1.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要素。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要素分析,首先要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观,隐形课程需要通过四个方面的要素来进行其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物质要素。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是以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物质基础,它依赖于学校的体育教学而存在,例如学校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体育场设施、体育器材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建筑等。其次,制度要素。隐形课程必须依赖于学校的制度而存在,在学校制度层面,各种关乎体育教学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管理制度等,都是隐形课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要素。再次,精神要素,所谓精神要素是指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育理念,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习惯和风气等,对隐形课程的开展具有很直接的影响力。最后,行为要素。行为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等;也包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习惯等,隐形课程内容的实施都是通过这些行为表现而实现的,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交往的行为过程中,隐形课程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和实施。

2.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内涵。关于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内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既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课程,同时也是一种隐形的课程,虽然缺少明显的、具体的教学表现,但是该课程所揭示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本质。其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自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课程之外,它是通过这种专业课程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再次,虽然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是以非预见性的方式出现的,但是它与显性课程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是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而产生的,是按照学校专业体育教学的目标,通过隐形的、间接的方式实现其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充分设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素综合而成的课程。

3.发展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设计的对策。①努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设计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为了保证隐形课程的顺利开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高校应着手学校体育教学建设,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环境教学作用。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是对隐形课程设计的有效保证。制定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制度,就要重视“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举,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体育理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深刻感受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益匪浅。③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宣传。一方面,要从体育教材入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理论教材,让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中深刻了解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宣传,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形课程的影响力。④构建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教学体系。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构建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教学体系,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构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力求符合我国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和需要,让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

基于文化传承语境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设计是高校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任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师资力量等,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需要的隐形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深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而感到骄傲;同时,切实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充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隐形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许宗祥.武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姚蕾.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科学,2001,(04).

[5]于翠兰.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体系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7).

篇10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2]。

一、定义

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4]。综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特点笔者主要从文化价值、课程资源、思想道德价值、伦理教育价值、体育竞技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丰富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 [5]。民族传统体育可以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在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中反映出来,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体系。

2.2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相对趋于竞技化,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既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与教育价值,对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进一步扩充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是对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够极大地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对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2.3健全学校体育的思想道德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提倡身体力行的为人处世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有研究发现武德教育课的开设可以使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大的变化,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改变外在的运动行为[7],从而达到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2.4增强学校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对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和培养审美情趣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教化和熏陶的作用[4]。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进行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重伦理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从而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中伦理教育内涵,提高学生伦理教育层次。

2.5提高学校体育竞技价值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共性,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突出了这一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的特征和体能素质的要求上表现出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极大的相似性和迁移性。不少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项目最初就是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先后成为了亚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同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能不断完善比赛规则,在更大更广范围内普及推广,成为比赛项目也完全是有可能的[6]。同时通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具有一定天赋或运动能力的学生,打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基础储备。

2.6提升学校体育的审美价值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满足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审美感官的审美需要,又能起到增加知识、传播文化、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作用。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可以从各方面体现了其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特质,有很高的欣赏、参与价值[8],因此说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校体育的审美价值。

三、对策探析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完善的地方。

3.1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应体现人性的回归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5]。进一步通过多渠道系统地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提炼出实用性,简练,易掌握的项目进行整合,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3.2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提高中学教师专业素质

现实生活中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如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讨会等,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认识,直至喜爱民族传统体育。另外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如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建立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每周一次的集体演练制,并开展了听课、集体观摩教学、教案评比、教学、教法与学术研讨会和外出培训学习等活动。

3.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各界的扶植与各大专院校的努力和探索下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形势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9]。通过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和分析,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四、小结

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价值的发掘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才能更好的展现民族传体育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祖国. 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66-69

[2] 黄善球.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92-94

[3] 刘山宏. 谈如何更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J]. 中国校外教育,2008,08:999

[4] 曹丹.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学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8,30(4):82-83

[5] 马山坡.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教育广角,2008(9):

[6] 秦华,王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6):81-83

[7] 谭炳春.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