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讲座

篇1

关键词: 特殊节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创新

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全球化与科技主义的裹挟之中,节日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严重缺失引来特殊文化教育需求的强声呼唤,实施强势的文化教育已成为新的教育共识。如何用特殊节日来开启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现代高等教育如何把世界文化的精髓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内化,以克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世界优秀文化的缺失而带来的精神和修养的贫乏?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文化创新背景下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1.特殊节日的内涵

特殊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一定时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它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气和特定的文化活动。

1.1传统节日基本介绍及特点。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它们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为了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体现了亲情、团聚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的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中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备齐,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1]。

1.2外来节日基本介绍及其特点。

外来节日有我们熟悉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它们都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传到中国。虽然历史并不悠久,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碰撞,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影响较大。

外来节日虽然远不如传统文化对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但其新颖的节目形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还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2.将特殊节日融入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

2.1对于文化而言。

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留存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2]。在当代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传统节日因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促进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的经济、政治及媒体商家的宣传。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人更加全面深刻、近距离地认识西方世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因此,庆祝西方节日不仅会拉近东西文化的距离,而且会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2.2对于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

将特殊节日融入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弥补高等教育中文化因素的不足,有利于高等教育汲取文化的营养,最终推动当代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多多庆祝特殊节日,在高等教育中引入文化因素,首先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少亮点,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获得娱乐。其次可以扩充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领略不同文明的各自魅力,学习其中的优秀文明,进而发展成为全面的人才。在传统节日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节日中的异域文化,两种文化互为表里,共同塑造大学生对文化的深刻认知。更重要的一点是,将特殊节日融入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中即发挥文化因素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这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促进当代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完善当代高等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被融入了特殊节日因素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一弊病,从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

综上所述,特殊节日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特殊节日融入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进步。

3.将特殊节日融入高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

3.1准确把握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价值。

近年来,节日的文化内涵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在传统文化方面,人们只注重“吃”文化,却忽略了节日的真正的内涵;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人们愈发注重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却从未真正了解节日的来源及精髓等。然而,不了解文化内涵如何体验到节日的意义?如何从中获得感悟?更别说提升自己了。于是,过节成了一个空口号,一个拥有华丽外衣的空架子。对此,高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使大学生准确把握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教育。第一,高校应加强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论研究,首先保证教师群体对节日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给同学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高校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性讲座,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观念,弥补他们在对节日文化内涵理解中的不足。第三,高校可以在本校内部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节日文化内涵的知识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加深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这将会比被动学习更有效果。

再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把握节日文化内涵时,还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要懂得批判吸收,根据其深入挖掘节日教育价值的需要,对节日文化内涵进行区分,有选择性地保留并加以发展,以达到最佳效果。

3.2强化节日仪式和典礼在节日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特殊节日采取自由放任的方式,很少有高校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来宣扬节日文化,更不必说正式的节日仪式和典礼。然而,仪式和典礼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第一,仪式和典礼较为正式、浩大,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仪式和典礼较为庄重,要求和谐统一,它以有形阐释了无形的节日文化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仪式和典礼营也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使同学们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感悟、深思,从而得到提升,达到高校的教育目的。对此,高校应注重丰富节日仪式和典礼中的艺术因素,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高校还应注意节日仪式和典礼时间和地点的确定。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为活动增添色彩,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间和地点不适宜,则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与关注度,只能事倍功半。所以说,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特殊节日的不同文化内涵来选定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万万不能出现选定地点、时间与节日文化内涵完全不符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效果将大打折扣。

3.3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精心打造节日文化品牌。

没有丰富的内容,没有创新,再有意义的特殊节日也只如绣花枕头,只是一潭死水。因此,高校不仅要宣传节日文化,而且要懂得如何宣传,如何使节日文化最大程度地被接受。在单调的大学生活中,活动便成了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活动多得已使人眼花缭乱,要想在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丰富的内容使得活动不至于很空洞,可以给人一种充实的感觉,使人乐于参加活动,接受特殊节日的文化的熏陶。而创新活动形式不仅为节日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迎合了现在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的心理,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在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要的今天,打造文化品牌渐渐被提上日程。作为培育国家人才的基地,高校显然不能落于人后。除了丰富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外,还要有选择地将部分节日作为重点进行节日文化品牌的打造。对此,不仅高校中的高层领导、教师可以发挥作用,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校上下可以发起策划书大赛,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主动融入高校将特殊节日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不仅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而且提升自己的能力。

4.结语

特殊节日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异域文明的魅力。将特殊节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全面繁荣。让特殊节日走进高等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实现这一举措的完成将会从文化及教育两方面促进社会的发展。从理论与实际来看,通过各种措施的实行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山西:书海出版社,2006:114.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04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心理疏导也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重视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1]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价值。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充满压力的竞争,转瞬即逝的机会,高速流动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对这个眼花缭乱的社会,充满诱惑和生机,同时又充满困惑、彷徨。他们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容易迷失自我。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是立足于大学生,在尊重大学生、关爱大学生、指引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求进行引导,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以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还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的模式,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其实效性。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使受教育者从感情上接受、从心理上信服、从行动上表现出来,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些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比如,有些大学生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自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耐挫能力差、自卑、抑郁及厌学等。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优化路径

2.1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心理和谐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促进心理和谐。积极利用班委这个最基础的活动载体,引导他们对同学倾注更多的关怀,发现不良现象及时进行沟通、疏导,解决不了的情况迅速反映给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利用在心理中心培训的知识和平时收集、积累的心理知识对思想或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进行关怀和疏导。他们解决不了的由所在班级辅导员和本院系心理辅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疏导、教育。个别问题严重的由心理中心的老师输导。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有效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特别时期由专业心理老师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针对学生群体比较关注的话题开展讲座,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初来的新环境和将要离去时的失落感。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知识,以便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经常对孩子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

2.2 丰富疏导形式,优化疏导效果

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利用课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运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设置富有意义的教育情境,使他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在思想上警钟长鸣,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学院学报周刊、社团公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等,使他们长期处于良性熏陶和自我提升的氛围之中,帮助他们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趋势的今天,手机短信和微博使师生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广度、深度、频率上得到更大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也使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通过手机短信和微博可以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2]引导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手机短信和微博可以发老师筛选、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通知、活动信息、就业信息、意见反馈、家校联系、心理问题求助等多项内容。对个别学生的困惑和不愿向外人透露的隐私,可随时与老师交流和沟通,以便老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关怀和疏导,避免不测事件的发生。

2.3 深化教育内容,提高时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我们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和实际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做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化,从而更好的体现老师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工作中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生活保障以及民族自尊心与归属感等方面的思想和行为,多引导、举办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他们在学业、就业中出现的不解和迷惑及时引导和解决;对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出现的困惑和迷茫要进行恰当的沟通和疏导,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岳丽娜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华章,2012.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流行,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民主意识。但同时,大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形成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影响,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大众文化冲击、弱化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它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应对大众文化的重任。

(一)汲取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

大众文化受到青年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趣味性和通俗性,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则缺少应有的愉悦性以及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因此,借鉴大众文化有利的形式和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愉快参与、积极参与、自主参与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出路之一。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诸如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和角色扮演,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开展了主题为理想、爱国、人生价值观的演出,覆盖班级全体学生,各班学生积极参加,节目丰富,内容积极。这些活动形式采纳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形式,却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对这些活动的评价来看,他们热衷于这样的形式来接受教育。

(二)客观对待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提高学生鉴别力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清除陷阱的情况下,让我们学生不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陷阱,远离陷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合作,利用课堂或者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对一些大众文化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如对于武打片中的快意恩仇、警匪片中的拔刀相助,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那不过是大众文化媚俗悦众的手段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再如对于某些文化产品中的嘲弄、自虐、末世情绪、颓废心态,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知道这无非是为了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若真以此待人接物则必定处处碰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中,只有对大众文化做出细致的分析,才能使学生走出误区,以平和的心态把它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东西,一笑置之。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二、加强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担当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且接触面广,因此,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广大专业教师自觉地渗透教育来应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 具有非强制性。大学是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专业课教师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由于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一般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而且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直接,因此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具有最大优势。

2 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某一专业基础知识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理论成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师生间最易产生情感,而师生和谐融洽的情感是取得德育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亲师、向师的心理定势和思想感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情绪、志趣,使学生乐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意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教育。

(二)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1 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无论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外,由于其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因而也充满着思想因素。例如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除了讲授科学知识外,还要宣传科学成果诞生的过程,讲授该专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萌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 建立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的机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问题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果,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如建立由学院领导负责,由教学主管部门主抓,各系领导负责的育人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2008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三轮改革推出一重大举措:每位专业课教师担任本系一个班级的辅导员,协助专任辅导员工作,要求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都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出台了奖励措施,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每年可减少教学工作量。其目的就是利用广大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优势加强课内、外教育。

三、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两重性,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教育效果;消极的校园文化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当今大众文化的时代,高校必须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大众文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优化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因此,高校必须抓好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莫过于校园歌手

大赛、时装表演、小品大赛、舞会、文化艺术节、礼仪大赛、专题电影节等,而这些活动脱离不开大众文化。校园文化并不排斥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如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格调明快的作品,熏陶着广大学生。如周杰伦的《外婆》、刘德华的《中国人》、罗大佑的《感恩的心》、《精忠报国》等等。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坚持主导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引导大众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要防止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要把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活动的引导、控制和管理,并适度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

(二)开展人文素质讲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大众文化的缺陷之一是缺乏深厚的人文精神,而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主要是通过争夺和征服大学生的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实现的。人们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如何,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构成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文化修养,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中最基础的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让学生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营养。讲座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目前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不一的人文素质讲座或论坛,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吸引其从大众文化转向先进文化、精品文化中。人文素质讲座真正发挥学生教育功能,必须注重:

篇4

一是课程涉及内容广,讲解难度大,对教师知识储备要求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内容涉及世界上不同类型、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古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其内容可谓多、杂、广,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经历、见识,想要对众多国家的古今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深刻的比较和生动的讲解,难度非常大,对教师的学识、经历要求非常高,而鉴于该学科建设起步晚,该研究领域队伍不强大,因此,要讲解好这门课程,从师资的角度来说,也存在困难。二是学生知识面有限,课堂互动相对困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无疑是建立在师生互动良好的基础上。然而,良好的课堂互动要求学生对所要讨论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加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内容广,并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课堂互动相对困难。三是课堂教学存在避重就轻即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比较,重视道德教育、文化养成教育甚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比较的现象。

二、改进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充分认识学习和研究

首先,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无疑也要走向现代化和与国际接轨,作为一种文化,同样需要在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借鉴中发展、改进与提高,需要跳出自己狭隘的历史经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不仅是文化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走向。其次,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视野的需要。在当代社会,发展成为是一种普遍性的追求,成为一种现代价值取向,要求不断的超越。进行比较思政政治教育学习研究,无疑是现代人自我发展、提升素质的需要。

(二)培养研究团队

要培养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人才会有研究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困难,挖掘出潜在的能力,从事学术研究也是这样。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克服学术研究枯燥乏味,享受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清静与超脱,才能专研出该领域的新成果,开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新局面,为教学提供有价值、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文献资料,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大胆突破。虽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同,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们是可以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的,这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前提。因此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善于解放思想,勇于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在比较、借鉴中总结和提高。同时,要善于学习现代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现代相关学科知识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新兴学科、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等现代资源,充分发挥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方面的渗透、借鉴和运用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了和实效性。第二,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门课程涉及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方面面的比较,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对社会制度孰优孰劣、意识形态孰先进孰落后等实际问题的比较,力求在理论的高度予以分析说明,坚持正确的立场。对于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应避重就轻,选择回避,这会使教学陷入被动,而且会弱化本学科应有的作用。要作为主题开展讨论,或者作为课题进行继续探索研究,以科研方式来带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使课堂教学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手段,承担着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沟通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当然要实现其手段的现代化,因为手段现代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因此,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借鉴和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工作方式和教育手段,不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通过教育手段的优化实现课程教学的现代化。第四,要鼓励任课教师进修,参加理论研讨。本学科具有跨度大、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更新快的特点,教师要能够进行系统的、有深度的讲课,不能被动地修修补补,要鼓励任课教师进修,参加理论研讨,要主动地、前瞻性地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实现及时跟进知识更新的要求。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鉴于该课程覆盖面宽、研究领域广、资料匮乏、对教师知识储备要求高等特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前来说则可以采取主题讲座式教学,整合全校思政课教师的力量,按照全校思政课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特长进行分主题教学,这样一则可以弥补单独一位教师知识面、研究精力有限的缺陷;二则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研究,进而开展主题讲座,对所研究的内容相对就会透彻和深刻,才能很好地进行比较研究。

(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5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相关研究表明: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除此之外,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对大学生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

正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那么何谈对我们的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呢?基于此种情况,高校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全心全意的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其次,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具体到这一点,高校主要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如此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可以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深入到社会、企业、部队或其它兄弟学校的一线,去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并根据这些新情况实施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事实上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不健全的。不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比如,科学培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在培养和提拔干部人员的时候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一定的提拔标准,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晋升机制等。其次,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要想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比如,出国培训,到外校培训亦或是进行校本培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负责的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时去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所以,必须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对何人何时具备何种资格才能参加培训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以免给大家造成一种负面心理影响,不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和谐与稳定。最后,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效率如何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其中也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必须要逐步健全,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上述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调机制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组成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可能会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入,也可能有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离职。这一切对于我们的高校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能够把握好这种动态的平衡,让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高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必须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比如,有骨干教师由于考博等原因暂时离职,我们必须要尽快的从校内其它教师中选拔和培养相应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补上,亦或是从其它学校引进一些骨干教师来弥补这一空缺。除此之外,高校每年还需要招聘一些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对于这一切高校都必须要建立一个具体的协调机制,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和发展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协调机制建设。只要能够有效做到上述三点,相信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

1.卢霖(1983.10-),女,辽宁大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辅导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经济研究。

篇6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创新策略;新媒体环境

随着近些年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无可置疑的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这一点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新媒体时代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不但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的挑战,成为了现阶段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动力。鉴于此,为了加深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虽然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加丰富的内容等等。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概括来说,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自行获取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新媒体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且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开来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而高校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这些负面的信息往往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规避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状况却可以发现,虽然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新媒体工具,但是,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却普遍较低,而且将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工具有效的应用到教育工作中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还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最后,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新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愿望更强,相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的更为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向灌输教育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模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首先,要注意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互动的加强,各种社交平台和新媒体形态都充分体现了互动的特征。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加教材”是最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单一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了。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优势来有针对性的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其次,要注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媒介素养为基础。而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可以在本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通过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训机构的方式,来定期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自己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逐步提升。

最后,要注意借助新媒体工具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通信媒体和网络媒体,建立QQ群、微信群、开通微博、建立主题网站等方式来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通过适时新媒体信息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所接收到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取舍,从而有效的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方法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与高校教育的现实功能相吻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对大学生的各项行为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需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1.高校思想政治外部教育环境复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难以对当前的价值观念进行判断,不能正确对文化进行判断和选择,缺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能力,学生在多元文化面前会显得无从下手。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会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会造成学生价值观念的模糊,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当前社会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没有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有效沟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脱节,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不合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是以抽象的理论来教导学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现背离。当前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整体性的特点,没能实现对大学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育,导致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的政治教育目标出现背离的情况,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与生活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没有意识到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能做到尊重他人,不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求。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常会出现旷课和逃学情况的产生,学校没有意识到组织纪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表现出道德缺乏情况的产生,没有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应该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调动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应该在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良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服务,扩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强化网络教育管理,给学生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最后,应该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对师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对校园的文化管理,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以课外活动为教育的主体,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2.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首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稳定的环境,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宏观建设工作,用政策加以指导和干预,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环境。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必须要对学校的人事管理队伍进行改革,采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人事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最后,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师资培训机制,将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通过建立研讨班或者定期讲座的形式,来提高相关教师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

3.优化受教育者接受机制。首先,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自身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知识转化为思想信念的催化剂,结合当前高校的教育背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熏陶,使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高校内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对当前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的宣传与大学生的热情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程芳薇,常大地.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篇8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差异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差异,但是二者在目的、内容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共性。

一、相关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形式,应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二者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式,是方法的延伸,其本质都是教育主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前者使后者的教育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提升。第二,二者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网络日益对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社会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起着决定作用,他们在网上选择和获取信息也是以现实生活认知为基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体。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按板块和栏目在网上开辟相应的空间,如开设国情教育板块、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和互动交流信箱等,将虚拟的网络环境实体化,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中学习理论,增长才干,提升思想,净化心灵。其次,将网络教育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由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其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他们思想混乱,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应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受教育者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二、差异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载体、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计算机网络以其独特和不可比拟的优势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手段、方式、效果和教育主客体等各方面有了根本的差异。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渠道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书籍、报纸、电视、经典论著、电台等媒体,信息容量小不仅小,而且还具有滞后性。网络渠道则不同,信息丰富、新颖、快捷。网络世界中超大的信息容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可选性比较大。首先,教育主体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主题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课件,直观且新颖。教育主体还可以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资源,了解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军事等各领域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为教书育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对象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传递给教育主体,让他们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工作,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双方之间便形成了衔接顺畅的教育机制。

第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同。传统教育形式主要采取单向的面对面灌输模式,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在网络世界中,这种境况得到完全的改变,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主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知识,打破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心理限制和空间限制。一方面,促使教育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抛弃枯燥说教,以人为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会主动采取平等交流的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沟通,比如在论坛内主动回答教育对象提出的问题,或者与教育对象共同讨论热点问题等,这些都会挖掘教育对象的潜能和个性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教育客体也可以成为教育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和反馈者。通过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工作,总会很容易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往往会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各个阶段,甚至有时充当教育主体,对其他教育对象进行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对象就完成了自我教育的工作,无形中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第三,教育手段和效率的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讲课、讲座或谈话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工作之前,要投入很大精力进行资料和信息准备,但是这个过程往往没有受教育者的参与,他们的主体性和自身优势得不到发挥。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堂讲课形式,受教育面非常有限。而网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网络的优势首先表现为:首先,网络上信息量巨大,可以搜索到你需要的众多的相关知识,信息齐全,观点新颖,可以较容易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前沿,了解学科的相关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大大节约了备课的时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成为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信息,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通过网络多种多样的传播和交流方式,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党政方针和道德教育内容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再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9

一、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首先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

2.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以分析在网络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掌握其每一基本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网络空间的虚拟不是现实的,但人们通过这一空间的情感交流是真实的,网络环境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

1.开放性特征

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空间,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由原来相对密闭的狭小空间扩展到全社会,大学生可以随便选择自己喜好的对象进行交流与学习,彻底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而且网络环境拥有开放的可共享的资源库,面向所有的网民,大学生们不仅能够及时地受到其选择对象的教育和影响,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思想与认识上传到网上,供其他的网民借鉴与分享。

2.互动性特征

网络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大众传媒,是一种多层次的传媒形式。以往的传媒形式一般都是单向的,即教育客体单向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而网络的形式是双向互动的,作为受教育者,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受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作为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对他人的思想认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互动性是间接的,往往通过文字实现,而缺少面对面的交流。

3.自主性特征

在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因为在网络环境中主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受教育者担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者的双重身份,自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化逐渐趋于非主体化。传统的管制规则在网络环境下已不适用,教育主体不是提供“说服”,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非主体化的倾向。[2]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极大地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既包括受教育者范围的夸大,也包括宣传区域的扩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信息化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推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以提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其教育目的的实现,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了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相伴的也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以致陷入困境。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造成冲击

2.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提出挑战

3.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三、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虽然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但我们更应冷静地看到消极的部分,正确对待网络的影响,找到问题的所在,积极地采取有项措施应对挑战,减轻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保证

第一,国家和政府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决策者和网络社会最有力的监督者,国家和政府应该正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肩负的责任,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政策,保障网络社会的正常和谐运作。第二,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上网行为。国家和政府站在制高点,有条件有优势利用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平台。第三,加强法制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还要弘扬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

(二)学校和教育者的正确引导

首先,加强校园道德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校园网络风尚。开设道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等加强校园思想道德宣传,宣扬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独特的校园道德,同时积极开发网上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多元兴趣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三)大学生自身的理性选择

大学生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应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品德,对复杂的网络资源做出自我判断和理性选择;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保持一致,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平台塑造全面的自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平章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8.

篇10

关键词: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近几年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整体教育质量

医学院校既要教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塑造医学生成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满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的合格人才。医学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

(二)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仅仅拥有出色的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感,医患良好沟通的本领。这些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树立自己政治信仰的最好途径,也是不断跟随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脚步的具体体现。医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文化的大碰撞,既带来了社会的长足进步,不可避免的也伴随了许多社会矛盾的出F,这其中就有医患矛盾。医疗卫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对医疗事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保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四)有助于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树立自身价值观的标准,也是医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的最终目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使医学生在主流价值观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坚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

医学院校在加强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步性、紧迫性。医学院校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授上,而对于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文素养教育则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开设,对于学生真正的思想政治水平则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估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水平不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度也有很大差别。部分教师愿意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但迫于现实压力,多数未能如愿;部分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课题申报上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关注不够;还有少部分教师只把教师工作作为一个职业,仅仅为了生存和谋生。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停滞不前。

(三)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

目前医学院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为课堂传授,而教授内容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这几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精髓。但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感兴趣,让他们吸收内化,就需要探索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新形式。需要将课本内容和大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内容所起的现实作用。

(四)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网络在每个人生活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生是网民的主体人群之一,通过网络互动和了解世间百态。微信、QQ、微博等网络媒介是最常用的网络工具,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乐趣和信息。但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也会从网上接触到网络暴力,网络偏激和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成长和形成期,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冲击。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析

医学院校首先应从观念上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人文教育在医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在课时安排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比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成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注重时效性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当下时事政治的结合,使学生更加理解所教授内容的内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医学生生活的结合,使医学生感受到人文素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职业规划的结合,使医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

(三)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医学生学习主体性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学习枯燥,教师教学也提不起兴趣。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带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亦教亦学,与学生互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既学习又探索。增加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社团活动,演讲讲座。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注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典范引领作用,让医学生切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四)运用新媒体教育平台构建互动学习模式

目前新媒体教学已经是一个新的工具和趋势。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平台,将学校、老师、班级和个人关联起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互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只有医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觉悟高,才能自觉抵御互联网上各类不健康思超的冲击。

总之,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重视,更要探索,不惧怕新的挑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芳,代安琼.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2).

[2]和素娜,牛永防.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