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努力实现__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__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__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高位推动下,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业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柱。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越演越烈,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环境也随之不断恶化,我市矿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大部分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今年一季度全市矿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大幅下滑。为了全面破解制约矿产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帮助各矿业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我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市矿办调研组于4月15至25日分两个组深入思茅、澜沧、景东、景谷、镇沅、墨江、宁洱等重点县及重点矿业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我市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__市矿产业发展现状
20__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培育矿业支柱产业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原则,采取以“整合资源、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高位推动,积极创新,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了矿产资源集约科学高效开发,使矿产业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经过四年多的大胆创新和不懈努力,矿产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矿产业支柱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20__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0.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1%。
(一)矿产资源逐步实现了资源集约安全开发。
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勘查取得较好效果。在全面治理整顿矿业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全市采取法律支持、经济补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市场方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截至20__年3月底,全市共整合配置矿权215个,总面积达8694.0891平方公里,通过市场配置矿权170个、区块面积6468.5平方公里。全市矿产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逐步加强,20__年全市完成探矿投入5.25亿元,山水铜业找矿、澜沧铅矿深部找矿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是优化了矿山布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市场秩序,优化了矿山布局,促进了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增强了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大型选厂的积极性,提高了低品位矿石的处理能力,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铜锌分离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铜回收率高达80%、锌回收率达85%。澜沧铅矿加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电锌2万吨的同时,综合回收硫、铟等有价元素,下一步公司还将开展对冶炼炉渣中铅、锌、银的综合回收利用。墨江金矿、山水铜矿通过规模生产,所处理的原矿品位远远低于国家工业指标,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是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各县(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加强管理”的环保基本方针,严格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加强监管,强化引导,最大限度地减轻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矿业企业也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当作自身发展的生命线,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确保环境安全和企业发展同步推进。山水铜业公司每年投入尾矿库治理资金1000多万元,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澜沧铅矿投入1600万元建成的尾矿库,采用同类企业中最先进的脱水工艺处理尾矿,实现尾矿干堆,有利于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尾矿中硫、铅、锌、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孟连景冒煤矿坚持边采边复垦,开采后复垦的土地已经恢复了水稻种植。各大水泥厂加速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线,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对原有火法冶炼铅系统进行改造。各矿业企业在开发的同时,都很注重环保设施的投入,环保的理念与以往有很大的改观。
四是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通过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和资源集中整合,淘汰了大批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设施滞后、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现有矿业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对矿山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管理。与此同时,各县(区)加大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矿业企业和矿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矿产业已逐步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
在深入实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市场方式配置矿权三大举措的同时,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矿业企业和矿产业发展的服务,矿业企业也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既实现了矿产业的规模开发,又推动了矿产业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使__矿产业走上了集探、采、选、冶为一体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是矿山选厂建设项目加快。随着探采区块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山水铜业公司就地选矿的带动下,全市矿业企业纷纷建设选矿厂。山水铜业公司目前有四座选厂,日处理原矿达4000吨,另外新增4000吨/天的选矿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将建设;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日处理20__吨的浮选厂建成。景东大街里竹山铁矿100万吨/年、花山铁矿150万吨/年的选矿厂即将于年内建成投产,金泉矿业凉水井铅锌矿300吨/天、灰波箐铁矿500吨/天、小乡铁矿500吨/天的选厂建设基本完工。
二是冶炼厂建设正在加快。矿业企业在加快建设选厂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电力资源计划或加紧建设冶炼厂,努力实现就地产金属或提高精矿的品位。云铜景谷矿冶进驻景谷不久 ,就采用湿法冶金生产电解铜。景东里竹山铁矿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储量,将发展视角扩大到大街、花山两个铁矿区,计划明年内在大街乡建设球团厂,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为区内其他铁矿企业提供服务。镇沅金矿也将就地产金项目纳入到议事日程。
三是科技攻关力度加大。在加快建设选矿厂和冶炼厂的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加大了对选、冶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提高选、冶回收率。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委托长春黄金研究院进行选矿工艺、提金工艺试验。澜沧铅矿投入1.4亿元改造传统炼锌工艺,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锌生产线,整个工艺流程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采用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进行铅系统改造的试验研究工作业已启动,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福建罗丰公司出资委托昆明理工大学、__冶金研究设计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墨江勐里难选镍矿进行选冶工艺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解决了铜锌分离技术难题,为公司下一步的扩大生产规模打下基础。
(三)矿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矿产业的强势推动和积极带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__年,思茅区完成矿业产值10.7亿元,不仅成为全区第一支柱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突破口和重要引擎,巩固和提升了思茅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中的地位;澜沧县完成矿业产值9.39亿元,矿产业为该县主要的财经来源之一;其它各县矿产业在当地经济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经济正在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四)矿产业逐步呈现极强的带动力。
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帮助生产生活条件差的村民实现整村搬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纳了矿区和矿区周边农民工的就业,改善了当地群众交通、电力、通讯、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矿山周围种养殖、餐饮、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同时,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介入了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产业,既为繁荣城市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为120多个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劳动力200多人,吸收了周边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金泉矿业公司在澜沧谦六乡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矿山公路、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谦六乡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山水铜业公司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投资4000多万元改造了46公里长的矿区道路,并向两个整体搬迁的村民小组分别按每年38万元、25万元的标准长期提供帮扶资金。
几年来,我市坚持改革突破和锐意创新,不但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规范有序和矿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创造的“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20__年10月28日至29日,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场会在__市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__突破发展矿产业的做法,总结出了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__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__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做法。几年来的矿产业发展实践为今后我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金融风暴袭来,矿业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下跌,使我市大部分矿业企业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矿产业发展中的软肋被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冲击,矿产业影响严重。全市矿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其它矿业企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 20__年1-3月,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1727万元,同比增长-49.73%,利税及其它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部分矿业企业资金链脆弱,融资困难,业主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建设项目出现缓建或停建,探矿投入减少。
(二)企业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市矿产业开发虽然如火如荼,但大部分矿业企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一是勘探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低,矿山开发缺乏充分的地质资料,许多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和矿石品位不清,存在零星开发、盲目找矿、盲目建选厂现象。二是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仍沿用过时的采选工艺,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进度缓慢。大部分矿业企业缺乏高端研究人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三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矿区道路窄、路面差,对生产资料和矿石产品的运输有很大影响;有的企业还没有并入110千伏电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四是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效益大幅下滑。20__年以来,我市虽对矿业权进行了优化整合,但目前依然存在矿权分散、规模小等情况;五是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市场的左右,抗风险能力差。
(三)矿权整合不够彻底,资源开发存在纠纷。我市资源整合基本实现了“一个矿区设置一个采矿权,一座矿山一个企业”的目标,由于存在整合前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矿权配置出现了区块交叉现象,配置区块包含以前县级发证的采矿权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开发进程中出现争议和扯皮问题。如镇沅黄金公司和__恒益公司、云铜__矿冶和罗丰__矿业公司等,由于矿区交叉,企业间摩擦不断,影响了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延伸不长。矿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规划滞后、布局分散、产业链短已成为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一是产业规划亟待完善。 “十一五”初期,我市制定了矿产业规划,但由于当时的发展现状造成规划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同时缺乏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有效兼顾,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二是产业发展布局分散。由于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布局,矿业企业较为分散,形不成连片和上规模的工业区。三是产业链短。各县区矿业生产企业主要以探、采、选为主,冶炼企业不到5户,更没有“制”这一环节的企业,现有企业主要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一方面,既不能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又不能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 方面,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程度差,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地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五)发展机制尚未健全,矿业开发存在不稳定因素。随着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现有体制和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矿区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协调服务机制不健全。目前,县级政府成立矿办的只有景谷县、镇沅县,其他虽有矿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但大多是文件对文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县级协调管理部门缺乏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专业人才,县级矿管人员仅能致力于日常的事务,对县域矿业经济发展缺乏认真考虑,同时监管不到位,致使私挖乱采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补偿机制不健全,土地、林地征占用补偿标准不一。各县(区)只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出现了补偿标准不一、差别较大、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四是矿区周围群众只顾眼前,对于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再加上部分外来企业与当地文化和风俗存在差异,造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不顺畅。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矿山开发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给矿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推动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__地处三江成矿带南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际竞争的重点加速转移到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领域,__这块“怀金孕宝”的处女地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眼球,使__矿产业短时期内迅速显现出难得的“短、平、快”效应,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市矿产业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明确思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开始衰退,使影响突然加大。当前,我市矿产业出现了暂时性发展减缓的现象。但从长远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增长最快、消费积蓄量最大的阶段。我国到2020年将实现人均gdp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届时矿产资源产量和消费总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还要再翻一番多。从近期看,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10条措施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投资、消费已初见成效,中国经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已呈现筑底回升迹象。随着投资、消费的拉动,矿产品内需也有效扩张,矿产资源利用将推向一个新,矿业经济逐步回暖,今年以来矿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铜涨幅约50%,铅锌涨幅也有30%。因此,可以肯定说,我市矿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发展后劲足,发展潜力大,增长空间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支撑作用依然坚挺,矿产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支柱。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把矿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提升全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千方百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__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成全市最大最优的支柱产业。
为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正确认识“危”、准确把握“机”,坚定信心,明确思路,既顺势而谋又逆势求机,努力保持矿产业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各级政府坚定矿产业作为全市第一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柱的信心不动摇,完善思路,创新方法,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既要统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又要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优越的环境使之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政企齐心、共渡难关的良好局面。二是各县(区)认真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市内外资金进行矿产资源深度开发,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将来扩大生产、提升效益打好基础。三是各县(区)要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好国家大力支持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研发和引进采、选、冶新技术,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四是企业要抓住钢材等建材价格下跌、勘探成本下降等大好时机,加大探矿投入,加快选冶厂、生活区等基础建设。五是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政策趋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路。
(二)加强资源勘探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探索建立我市矿产资源勘探基金,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同时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开发矿产资源,鼓励社会资金按照有利我市矿产资源发展的原则有指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协调争取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扩大我市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量,增强我市矿产资源储量保障能力,确保我市矿产产业开发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促进我市矿产资源科学、节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市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矿办、国土部门要综合运用我市矿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和生产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推动我市矿产资源有序、持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三)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将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资源节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利用。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矿山开采、矿石选冶及加工每个环节统筹兼顾,推行共、伴生矿产与主矿产同时评价、同时勘查、同时设计、同时开采、同时回收利用,变一矿为多矿、一矿多厂。对于没有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矿产储量报告不予评审备案;对于共、伴生矿床没有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和批准建设矿山。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开发、保护,以矿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抓住机遇,整体谋划,加快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规范利益关系,是一场较为稳妥的改革。当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进入第四季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下滑,但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下也有相对有利的一面。各级政府一定要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准确把握这场危机中的机遇,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新审视发展现状,重新整合矿产资源,重新布局产业开发,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坚决迅速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1.准确把握危中之机,政企联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加速冲击实体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并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对于我们实施矿产资源和矿产企业二次整合不失为最佳机遇。一是市场疲软、价格下跌,造成很多矿业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吃紧,急需资金注入扩大再生产,因此现在整合的成本会比以前大大降低。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矿产行业步入调整阶段,企业优胜劣汰将成为这场危机的主流现象,如果政府出手帮助企业优胜劣汰,那么重新规划布局的矿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带动作用会更强。三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出超强的经济形势驾驭能力,成为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之一, 必将会极大地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目光,只要我们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销我们的矿产资源优势,必将会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进驻开发,有效降低了矿产业二次整合的难度。四是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重组与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办法(试行)》,企业重组和并购成本将大大降低,为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市场扩张提供了迅速崛起的良机。全市各级政府一定要紧紧抓住成本低、难度低、矛盾少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企业,采取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多种形式,组建集“探矿—开发—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促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矿业经济。
2.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矿产业二次整合。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一定要认真总结以往整合中取得经验教训和出现的问题,坚持“一山一矿一主”的原则,按照“资金、技术、信誉”三个标准,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严格依法办事,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步实施资源整合和企业整合。一是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依法进行资源的二次整合。二是实施跨区域整合。按照__市《“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站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市矿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度,立足整体谋划,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和区域内的自发整合,组建资源高度集中、竞争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的矿业企业集团。区域内整合以建设澜孟西锰矿开发基地为例:澜沧、孟连、西盟三县锰矿储量较为集中,但开发企业和区块较为分散,三县如能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区域内有资源的企业与有冶炼技术的金广集团开展联营、参股或收购等多种合作方式,进行锰矿采选及加工,区域内的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边三县也将形成带动力极强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的锰矿开发基地,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缅甸、版纳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联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整合。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动向,加强对外宣传,适时推荐资源优势,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__投资开发,引进更多更先进的生产要素,参与__矿产业二次整合。
(五)提升服务,强化引导,推动矿产业提质增效。
矿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放大“洼地效应”,努力营造“蝉鸣效应”,着力延伸产业链,同步推进内涵增质和外延扩张,确保矿产业提质增效。
1.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矿产业受到最大冲击,矿业企业举步维艰,政府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只有政府有效的帮助和高效服务,才能让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一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矿办、国土等相关部门及掌握社会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 “雪中送炭”意识,加强对服务素质特别是矿业发展方面的培训,及时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地质资料、准确的市场信息、国家和行业政策、切实有力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矿区道路、电力、土地、林地、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问题,进一步帮助企业办理矿权和项目申报、年检、延续、变更等手续,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矿区了解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的原因,针对不同困难,提供不同帮助。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并采取适当减税或补贴方式,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对生产原料紧张的企业,要积极与企业所在县(区)和资源丰富的县(区)协调解决;对有产品没销路的企业,要积极发挥政府信息渠道广阔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供需信息;对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的企业,环保和安监部门要提前介入,帮助指导企业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尽可能地以说服教育为主,能不罚款的不罚款,能不扣留的不扣留,非罚不可的要实行最低限额罚款制。
2.积极引导矿产企业加大基础投入。在这场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矿产企业普遍薄弱的基础环节受冲击最为严重,损失较大,教训深刻。痛定思痛,一方面,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打牢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放弃盲目追求效益的做法,主动打牢基础,加大探矿投入、科研攻关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一是要按照__省规定年度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引导、监督矿业企业加大探矿投入,摸清资源储量,有针对性地建设选、冶厂,制定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确保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二是采取补贴技术攻关投入的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的攻关投入,努力采用现代先进采、选、冶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3.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建设重点矿业工业基地的目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坚持走“探、采、选、冶、制”相结合的矿产业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推进矿产品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在本市区域内冶炼,在市场价格平等条件下,利用税收等政策限制初级产品往外销售,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坚决打破以生产原矿、精矿为主的矿业生产局面,努力形成以成品半成品为主、精矿为辅的矿业生产格局。二是引导鼓励矿业企业实施精深加工。结合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__工业园区莲花片区建设,加快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的审批和上马,大力推进矿电结合,扩大矿业高效开发规模,推进矿业精深加工进程,延伸产业链。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的原则,适时发展铜、金、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同时加强钾盐等非金属矿产的精深加工综合发展,积极发展盐化工业,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发展深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带动制造业、房地产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__冶金集团、昆明钢铁集团、山水铜业、云铜、中国黄金公司、金泉、恒益、金广集团、兴华等企业,搞好铅、锌、铜、金、铁、锰、镍等资源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推进10万吨锌冶炼厂、10万吨铜冶炼厂、100万吨钢铁厂、10万电解锰等项目建设,扩大矿业工业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实施矿产业对外开放战略。在加大市内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鼓励市内矿业企业到周边国家探矿和采矿、进口东南亚国家原矿产品、开展选冶加工贸易,培植一批外向型的矿业企业,力争在境外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六)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矿产业发展推进和保障机制,加强矿产业事前事中事后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群众利益兼顾等多方面的监管,是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健全矿产业推进保障机制。各县(区)要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措施、一套机构联系协调”的发展思路,配齐配强矿产业协调发展队伍,强化矿产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职能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协调解决矿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创新思路,批准设立县级矿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对矿产业生产发展进行服务指导。
篇2
智能科技含量更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橱柜行业呈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智能科技含量更高。一线品牌橱柜比如科宝·博洛尼、欧琳、志邦、豪森、金牌、欧派等都加入了“智能化橱柜”的行列。
LED液晶显示屏、触摸抽屉、升降式吊柜……一系列尖端科技已经走入了南京高端消费群的家中。南京豪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鑫强表示,智能化橱柜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这也是整体厨房未来的竞争焦点。
除了科技含量更高,环保仍然是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记者采访不少消费者后得知,目前他们选购橱柜时,仍将环保放在第一位。“厨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在购买橱柜的时候当然更希望买到绿色环保橱柜。所以导致橱柜行业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橱柜都争打‘环保牌’。”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朱炳生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对选择橱柜心存疑虑,尤其是环保性能方面,环保是否达标是其决定购买该橱柜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更加理性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装修中对厨房的投入都在加大,对橱柜产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南京的橱柜市场包括全国性品牌、地产品牌、进口品牌等,大大小小有近百家,竞争相当激烈。
欧派橱柜南京公司总经理姚刚表示,由于市场愈加成熟,竞争也相当激烈,今年的消费者在购买橱柜的时候明显理性了很多,“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和认识橱柜产品。以前他们更关注价格,来选购橱柜时第一时间就先问价格,但是现在他们更加理性了,从产品的质量、品质、服务到设计,他们都一一询问。”
“消费者购买时不再盲目,而是有选择地比较产品,再谨慎下单。”朱炳生表示,以前消费者购买产品只会盯着单一的方面,比如环保质量或者产品款式,但是现在会从多个细节角度来衡量购买标准,全方位考虑后再选择。
橱柜企业谨慎“过冬”
“今年的橱柜市场可以说是急转直下,上半年还很红火,下半年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朱炳生表示,今年的橱柜市场总体下滑了20%到30%,上半年还能明显感觉到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是从下半年以后,整个橱柜行业就渐渐冷了下来。
面对销量下滑的市场,各家橱柜企业也启动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市场。东方邦太今年的销售量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是和原定计划的销售量相比仍差一段距离,所以东方邦太走出南京,开拓全国市场。南京地产龙头品牌东方邦太的副总经理丁军表示,从全国市场的销售来看,东方邦太和预期计划的销售量差不多,特别是一些二三级城市,不仅没有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销量反而有所上升。
“从欧派目前的情况来看,订单量虽然在增长,但是离我们的预期目标相差还很大。”姚刚说,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各家企业都在很谨慎地寻找对策。
明年市场会慢慢转好
篇3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篇4
一、 **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篇5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篇6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
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06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02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07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
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
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12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篇7
一、我区民营企业的现状
我区民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市工商联指导与协调下,在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大开发、大开放和大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到2007年底,民营企业总数4283家,从业人员97000人,总资产13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产植177.6亿元,销售收入155.1亿元,利润13.1亿元,比上年度分别增长15%、18%、18%和19%。到2008年5月,民营企业发展到5548家,比07年底增加1265家,增长29.5%,总资产199.139亿元,比07年底增加65亿元,增长48.5%。到6月底,新安排就业人员10754人,比2007年底增长11%。
从总体情况看,我区民营企业仍是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具体的社会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排就业。我区有80多万人口,随着农田种植的改革,机械化程度、科学种田方法日益提高,农村剩余劳力日益增加,加上撤村建居的进展加快,大中专毕业生的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等诸多因素,民营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就是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区民营企业承担了这份责任,共安排各类就业人员11万余人(不包括自谋自招人数),极大的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比如南蔡村金轮自行集团,一家企业就安排就业人员4000多人,南蔡村整个乡镇,几乎家家都有车厂工人,人均月工资1300元以上。还有些地毯行业、绢花行业、养殖业与纺织业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别安排着大批劳动力和闲散劳动力就业。有益于减轻减少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节能减排,从而得到企业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如雍阳减水剂厂,注重科技创新,生产与销售前景俱佳,建厂以来所生产的减水剂,始终保持尽产尽销,始终保持零库存。近入2008年以后,根据国际油价猛涨的经济状况,他们与国家煤碳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制了用煤代油的高新科技项目,创造生产出煤水不分离、不沉淀的水煤浆外加剂,约定全国独家生产,不发展第二家。现已生产并发往广东汕州53吨成品。这项科技项目,必将打开节省石油的新途径。
还有石各庄万利造纸总公司,制定了科技领先,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在节约用电上,采取因机制宜、分类生产等方式安排生产,由原来每吨纸浆用电167度,降到现在的91度,每月光节约电费就达15万元。为了减排,他们投资1500万元建成节水工程,日处理水的能力达到6000吨,通过科技创新,厌氧每天处理cod六吨,每两公斤cod可产生一立方米沼气,一天可出3000立方沼气,每立方沼气,相当于一公斤原煤,现在已利用起1800立方米,占总产量的60%,每天可节煤1.8吨,全年能节煤657吨。国家规定每产一吨纸,耗水指标为43立方,现在该厂每吨纸仅耗水2.8立方,一吨纸就节约40立方水,并始终保持零排放,从而获得市科研三等奖。其它一些民营企业也重视节能减排。
(三)注重企业文化。调研中发现凡生产发展快、经营效果好、社会效益高的民营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讲究商业模式与品牌战略。有的制定了全员参与,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关爱环境,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管理方针;有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奠定因材录用的用人理念;有的大型民企,提出并逐步落实“六网互动”、“新置换”、“新超市”的三大理论,引导企业飞速发展,由本地到外地,由国内到国外,业务渠道幅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00多万个稳定消费群体;有的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对外抓创品牌,对内抓商业模式。我区已有一家全国驰名商标,16家××市著名商标。
(四)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按照领导部门提出的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要求,一些民营企业,直接为三农服务。长城罐头厂,培育了白灵菇罐头的原料生产基地,负责培训农民工,每投资十万元,可建成一处基地,当年就可收回成本。华明养牛厂总经理赵书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奶牛小区,研究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业与大农业互相结合,促进大农业的发展,现在全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最近该厂又与农民商谈租用土地的办法,上半年由农民种麦,麦收后解决全年口粮,下半年由厂方租用,按晚玉米收成价,每亩付款200-300元,然后由厂方种植青玉米饲料,每亩可产带浆玉米的玉米秸饲料6000-8000斤,农民既得到现成收入,又可搞其它生产,养牛厂用优质饲料喂牛,既解决饲料问题,每年每头牛可增产两吨牛奶,确是互利双赢之举。今年已搞成百亩试种,明年大面积推广。
现在全区还有农业合作组织61个,扶植几千家农户,解决蔬菜瓜果等生产与销售问题,直接服务三农。
(五)回报社会。从全国到地方各级工商联组织,反复向民营企业贯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经营理念,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支灾支教等方面做出奉献。多年来xx区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共捐款捐物总值近14亿元,在社会上起了很大作用。仅以今年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为例,全区民营企业从地震后至5月21日九天时间共捐款捐物总值2416万元,从中涌现出很多典型事例。天狮集团一家捐款捐物1700余万元,成为全区第一个捐款大户,不仅如此,他们还把5月18日定为第三个爱心日,并号召四川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当地的支灾献血活动。王庆坨镇万方钢构公司董事长赵殿坤表示,要尽一份力量,让灾区人民多一点温暖,少一点痛苦。得知地震后全厂立即停产转产,利用两昼夜时间,赶制价值120万元的钢结构彩板生活用房材料,并组成22人抗震小分队,于5月16日亲自送往灾区绵阳,并昼夜组装,工人们每天每夜仅休息3个多小时,至5月23日完成任务返乡,期间为绵阳安县搭建起400平米活动房,又在北川县擂鼓镇搭建起900平米的临时诊所,解决了部分灾民居住与就医治疗问题,此举深受各方称赞。
总之我区民营企业,在发展城乡经济、安排劳动力就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与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是我区民营经济的主流。
二、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民营企业家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学习,终日事务缠身,事无巨细,必自躬亲,没有发展战略,缺乏科技创新,对外打不出品牌,对内缺乏商业模式,体现不出企业文化,发挥不了团队精神,直接影响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二)融资困难,调查中80%的企业都受资金制约。有的企业有土地、产品有销路,就因为贷款难,两年不能投产只等企业现有楼房拆迁时得到补偿以后,才能投资生产。有的企业有年产一万吨罐头的生产能力,只能生产两三千吨,70%至80%的生产能力闲置,其主要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搭大棚的贷款问题。有的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始终保持零库存也因贷款难,连年不能发展。还有困难企业,以高息向社会借款,增大负债压力。融资难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分散式经营、家庭式管理。有的乡镇有几百家自行车行业,其生产量和销售量,略高于南蔡村金轮集团的一家生产量,远低于西青区富士达的一家生产量。占用的设备多,管理、财务、营销的人员也多。调查中有1/3的民营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起步时尚可,不利于发展和做大做强。
(四)政策落实有难度,中央的36条、××市的80条、20条等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缺乏配套细节,执行难,落实难。有的与有关部门规章相抵触。比如中央36条明确指出,对待民营企业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实际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些地方待遇就是不公平。集体土地的厂房、办公楼不能抵押贷款,国有土地的厂房、办公楼就可以抵押贷款。银行业有他自身的规章制度,而且只愿意扶植大型企业,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扶植中小型企业,去雪中送炭。
(五)民营企业税赋重、费用多,还有一些部门搞摊派、拉赞助。此外与友邻地区河北省所属的市县的税法不一致。河北省一些民营企业多是定税制。我区一些涉外民营企业,从河北等地进原材料,没有进项税票,出口不能抵扣,只好到外地去买进项税票,增加企业负担。
(六)用人问题,是民营企业较普遍的头疼问题。一是缺乏技术人才。二是用较长时间培养的技术人员,一旦能熟练操作,就跳槽撂挑子,另谋高就。三是当地的一般劳动者,也经常出现怠工、误工、歇工等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所以有些企业不愿用当地工人。
另外,新的劳动法,确实有益于增加劳动者待遇,要上五险一金,要增加加班费,节假日工资,这确实是好事,无可非议。但有些中小企业,一时承受不了,有的借高利贷给工人发工资。
(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不大,创品牌、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忽视无形资产的创造。全区几千家民营企业,只有天狮一家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16家为市级著名商标。有些大宗产品都让名牌厂家从中牟取巨利。比如牛奶,我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年产奶20多万吨。售给蒙牛、伊利等名牌厂家,每市斤牛奶一元二、三角钱。蒙牛厂家生产出来的“特伦苏”牌牛奶,一箱12袋,每袋250克,一箱奶仅6市斤,售价54元,每市斤合9元钱,相当于鲜奶价的7.5倍,其它产品也有类似情况。
(八)缺乏统一对口培训组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出现了闲散劳动力就业难,民营企业招工难的相对问题。
(九)第三产业尤其是创意产品发展较慢,如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广告创意设备、数字音乐制造。尤其是我区的古老运河,更具有很多、很丰富的创意文化,但很少引起民营企业的重视。据报道,××广播电视局,加强电视动画片管理,2007年一年文化创意突破一千亿大关。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同样反映在我区民营企业中。
(十)民营企业间仍存有无序竞争。我区大型地毯行业和家电、医药等零售业表现突出。崔黄口一带有300多家地毯行业,大中型企业占50%,另外100多家小型地毯行业,不按标准规格生产,产品委托外地外贸公司代销,标价低于规范厂家的价格,直接影响销售。虽然设有行业协会,但因职权不清晰,也难以排解。其它医药、家电等行业,以带有欺骗性的廉价促销等手段,也影响同行业的正常经营。
(十一)一些涉外的民营企业,受美国次级贷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由8.3元人民币换一美元,降到7元以下,降幅18.5%,出口的地毯、自行车、板材等直接受到美元贬值的损失。有的企业面临极大困境,担心倒闭。
除上述问题外,一些传统性行业自生自灭,个别企业信誉欠佳,行业协会少,发挥作用差,相关部门服务差等问题也影响企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外地的经验,提出来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请各极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的作用,无论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在对外贸易方面,在回报社会方面,特别是在安排城区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四次修宪,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一个主题,就是不断加强他们的地位和作用。30年来由最初的“拾遗补缺”到“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由微不足道,发展到超过全国gdp的65%。我区也是同样。因此建议,各级应仍然把个体和私营经济当做发展xx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给予大力关注、大力支持。
(二)建立组织、搞好服务平台。
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联合办公室。按照中央及××市近几年制定下发的有关发展民营经济的36条、80条、20条等相关政策,结合xx实际,制定一套发展xx民营经济的具体规章制度。东莞市5年期间先后出台两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可以借鉴。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能及时监督、检查、促进落实,使相关部门有关遵循,使民营经济有所依据,这样就有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应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形成完善的民营经济协调服务网络,具体的协助民营企业落实政策、调解纠纷、沟通信息、解决难题。
(三)加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制定一套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外请与内选相结合、学习资料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内地交流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多种办法并进行培训。在本区可请天狮、雍阳碱水剂厂、万利纸制品厂、华明养牛厂、宇奥汽车配件厂、金轮自行车厂等企业家,介绍成功的做法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对策。同时学习外地经验,推行东莞市111工程及培训方法。学习全球商界女强人、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国际董事长李上琳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提出的“审视自我、找准定位;明晰战略,加快发展;人才兴企,团队兴业;持续创新,推动变革;静水深流,构建文化;”的40字管理方略等企业文化。借以提高企业家素质,进而逐步摆脱事务缠身、分散经营、家庭式管理、无序竞争等弊端。通过培训,引导企业家们诚信经营,生产合格及至优质产品,靠能力取利;守法经营,照章纳税靠规矩取利;重合同、守信誉,靠信誉取利;维护消费者利益靠品德取利;以人为本,爱护员工,靠团队力量取利。总之,应重视财富的质量。培训经费请由财政拨付。
(四)扩大融资渠道,全方位解决筹资难问题。一是请政府支持,每年由财政抽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东莞市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制定奖励政策,奖励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管理与经营创新企业。二是部门联合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当然这要做很多工作,需落实严格的上市标准,企业需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且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还要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核。企业家还应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尽力争取上市。三是借鉴我市蓟县的经验,组建政银合作组织,为中小企业和农民兴业提供资金。四是筹建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降低贷款门槛,简便贷款程序。可由信用社或邮局储蓄银行改办社区银行,他们具有各方面优势。但是要严格防止重蹈过去基金会的覆辙,坚守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工作者提出的十字守则。即:严格、谨慎、规范、诚信、创新。五是建立担保公司,这符合党的十七大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改善融资条件,完成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的要求。为提高信誉,做好管理工作,请政府责成财政部门与企业结合共同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六是放宽政策,很多民营企业是占用集体土地兴建的厂房、购置的设备,请有关部门简化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手续,或者制定集体土地建设的厂房也可抵押贷款的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五)筹建统一的大型的技术人才的培训机构,增加设备资金。采取专业培训、对口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特种服务人才。培训中,既要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能掌握专门技术,又有爱岗敬业精神,无论被哪家企业聘用,都应尽职尽责,不能这山看那山高,见异思迁,不断跳槽,影响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六)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2008年1月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所得税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调整了纳税所得额,过去超过10万元就按33%交所得税,新规定提高到30万元,30万元以内按20%计征,超过30万元的按25%计征。这就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一些微利的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对中小企业按15%计征。同时建议上级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商品税税率,这不仅能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对平抑市场物价也有益处。
对于新劳动法,它的价值取向值得肯定,但是请相关部门,采取匹配方法不要把所有压力都推给企业。尤其在长期的社会保障方面,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企业着重于短期的社会保障。
另外请有关部门查禁对中小企业的集资、摊派、赞助等增负行为,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七)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活动。增加创造无形资产意识,增强自立创新意识。企业的成功与品牌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它能号召市场、号召员工、号召消费者,能拉动企业的发展。在自主创新上,专家解释有三条,第一是原始创新、第二是继承创新、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创意产品,拓展古老的运河文化。同时,要使企业家明白,关键技术靠从外国引进是买不来的,即使引进,也是受人牵制。总理曾举一例:“现在dvd生产厂家都在中国,但生产出一台dvd然后出口,大概我们企业可赚一两美元,而我们付出的知识产权费用,就是19到20美元,也就是说外国人赚的钱,是我们赚的钱的十倍。所以从国家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技发展方针来看,我们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
在创品牌、创名牌和自主创新上,有关部门要给予引导、扶植、也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东莞每年拿1100万元资金用于自主创新与创名牌的奖励,我区也应加大扶植与奖励力度。另外一些佛教居士的企业家们,仍企盼在城区兴建大型庙宇,恢复城区的原始文化。只请有关部门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请一位知名和尚即可,其它属于民事问题,自然有人投资。
(八)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为主攻方向,建立民营企业园区。××市委把支持建立民营企业园列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用以解决企业规模小的产业分散问题。在大产业园区固定以后,幅射小功能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幅射农村,落实一企带一村,多企带一村的部署。形成上下衔接、发展有序的链条。一方面解决就业压力,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民营经济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解决城乡的就业压力,这的确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篇8
一、培育农业文化精品工程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农业年鉴》是我省农业文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我省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唯一部省级大农业行业年鉴——《农业年鉴》,伴随时代,风雨兼程,走过了近十年的光辉历程。该年鉴于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开始创办,从年起,由省直17个部门共同联合编纂,至年联合编纂单位扩展到省直30多个部门和市州县。同时,年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改版,内容全面更新。至今已连续出版7卷(年卷即将出版),它的创办和发展,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了农业改革发展历程,对于全面推动农业的改革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继年荣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年荣获“省首届年鉴奖一等奖”之后,年又荣获全国年鉴综合二等奖、框架设计一等奖、条目编写一等奖、装祯设计二等奖。日益成为我省农业文化的精品工程,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理论实际工作者必备的“省情信息库”和“决策参谋库”。
回顾《农业年鉴》创办发展历程,无一不是注入了创新的内在推力。由于我们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创精品求发展的信念,使这部全面展示农业发展成就的行业年鉴越办越好。这些成绩是我们创新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大势,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创新的战略谋发展,以创新的思路求突破,以创新的举措抓落实,以创新的工作出成果,将其培育打造成全国同行业第一流的精品名牌。
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一)框架结构和组织形式创新
年鉴的框架是年鉴的基本结构,也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年鉴的框架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为更加贴近时代,展现大农业发展强劲态势,体现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府指导农业的总体部署,我们从卷开始对农业年鉴框架结构进行了调整、改版、设计。一是扩大联合编纂单位。编辑委员会成员由原来的45人增至62人。参加联合编纂的省直部门由原17个扩大至30多个,新增涉农的财政、信息、保险、文化、体育、卫生、教育、民政、社会保障、组织、人事等联合编纂部门约20个,充分展示大农业的发展气势和特征。二是新增部分专文栏目,展示大农业发展特色。如市(州)长专文、现代农业经济、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城乡统筹、农村法制与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农村改革推进等一些新的栏目,大大更新丰富了农业年鉴的内容和特色。三是建立健全编纂工作体系。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县、区相应成立农业年鉴编委会,稳定队伍,加强力量,从上至下层层建立健全特约编辑和撰稿负责人队伍。统一印发编辑人员聘书,逐步开辟和形成《农业年鉴》编纂工作体系。
(二)篇目内容的创新
《农业年鉴》是以一年为横断面,年复一年地反映农业发展的大型资料工具书,篇目内容的创新至关重要。从年卷开始,我们对《农业年鉴》篇目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版。一是大大拓展内容信息量。调整改版后的年卷内容涵盖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成为一部名符其实大农业行业年鉴。二是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我们将“特色农业产业”“农业板块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流通与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标准”等内容从“种植业”篇目中剔出来,单独作为重要篇目编纂,充分体现我省现代农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三是增加了标志农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的新栏目和内容。如新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城乡统筹”、“农村扶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等篇目内容,全面反映出我省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
(三)版式装帧的创新
年鉴记载的是“历史的缩影”,是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信息库”。如果说年鉴内容的质量特征是以信息的密集度、资料数据的权威性、“知往鉴来”的历史性等方面来表现的话,那么,年鉴外在形式的质量特征则是以封面的设计(含书脊的设计)、开本及装订、材料使用、正文版式的设计以及字体字号的选择,广告彩页的组合编排等装帧版式设计方面来表现的。一本高质量的年鉴只有当“内质量”和“外质量”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时,才能够真正成为精品。为此,《农业年鉴》年卷版式创新体现在:一是创新装帧版式设计工作。封面设计精美得体,外观流行新颖。二是彩页广告编排醒目合理,版式规范、内容丰富。三是尽可能地运用图案、色彩、字体、字号等多种艺术手法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选择高质量材料,反映出《农业年鉴》的气质和风格,使年卷成为创刊以来最优质的精品之作,深受读者欢迎。
三、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农业年鉴》创办以来,受到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年鉴研究会和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农业地方特色体现不够明显;二是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农口以外的资料收集欠缺,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三是部分编辑队伍不够稳定,编辑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彩页征集和年鉴发行需进一步规范;五是出版时间有些滞后,需大力改进。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年鉴》的创新发展,今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塑造精品名牌。打破年复一年的总结式和统计式资料汇总状态,不断调整和改进年鉴的框架结构、内容、版式和图文设计,不断注入创新的元素,提高编纂质量,打造同行业精品。
(二)明确编纂宗旨,突出时代特征。《农业年鉴》是分年度反映农业改革与发展全貌的大型综合性资料政刊,是一部重要的农业文献资料工作书。办刊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年度内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情况、新成就、新变化、新经验、新特点,为宣传农业,推动农业改革发展服务。
(三)精心筛选条目,突出历史价值。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元素和主要表现形式。条目反映年鉴的具体内容,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料,是读者检索的主要对象,被人们称之为“年鉴的骨肉”,可以说条目是“年鉴的灵魂”。因此,条目的选题是否准确,撰写是否规范,文字是否简洁凝练,直接影响到年鉴的质量。条目的精选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条目的选题必须体现和符合《农业年鉴》编纂工作的总体方针、原则及大纲内容要求。其次,要体现时展的特征,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题,精选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条目内容来写。突出涉农部门的职能特点,突出大农业年鉴的特色。第三,注重内涵特色,突出价值品位。年鉴的历史价值在于他的条目内涵丰富、品味典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年鉴资料是事后记录的历史,而不是新闻。其中许多信息经过时间的沉淀,轮廓事非已经分明,尤其是许多撰稿人亲历亲为,记载这段历史,更加准确、真实和权威。年鉴条目的选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事业发展变化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从中寻找出有规律、有价值、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内容,做到既对全省农业年度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又要从中筛选出有典型代表价值的条目信息;既要全面反映“三农”的现实主题,又为编修农业史志积累素材资料;既服务现实,又惠及后世。
(四)强化“四大”特点,突出品牌价值。年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它的品牌价值,必须突出“高、大、新、特”四大特点。“高”,是指战略角度要高,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观察和反映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再是选材立意要高,充分体现“三农”的时代主题和高价值、高品位的信息。“大”,是指反映年度内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全局性工作和重大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举措等。“新”,是指年度内发生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重要的、新的信息内容不能遗漏。“特”,是指年度内发生的具有年度特点、行业特色的重大事件。省直各涉农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特点,精心筛选出充分反映我省“三农”工作全局的重要信息和内容,真实准确的记录各涉农部门在新时期反哺支农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全面展示其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贡献和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大农业年鉴特色。
(五)树立质量意识,从严把好“五关”。年鉴作为公益性资料工具书和权威性的出版物,没有高质量的保证,必然缺乏生命力。因而,年鉴要提高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年鉴编纂的质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切实履行职责,把农业年鉴当作一项重要的品牌工程来做,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严格把好保证质量的“五关”。一是把好政治关。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对本部门本行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精心筛选条目内容,重点是本部门本行业本年度涉农工作的大事要事,杜绝政治性和原则性差错。二是把好编写关。各承编单位具体撰稿人要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心筛选资料,精心选择条目。年鉴条目的设置排序要科学,编写体例要一致,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的使用,都要力求规范统一。认真按照年鉴稿件的要求和特点,提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典型意义、质量较高的稿件,做到资料详实,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统计数据要做到真实、准确、杜绝常识性差错。三是把好审稿关。坚持承编单位负责人审稿制度,上报文稿须经单位领导审签同意。四是把好保密关。按照国家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防止内容泄密。五是把好创新关。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和撰搞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首要的是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年鉴理论创新发展,其次是内容形式的创新,要及时调整框架,强化特色,增加信息含量,扩展信息深度,增加纵横比较的资料,扩大实用信息的覆盖面。在表现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时代化,办出自己的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图片,从装帧设计到出版印刷,都要不断创新。再是增加年鉴的品种数量,突出品牌的系列化和多样化。在创新栏目和内容、提高编纂出版质量的同时,还应在年鉴的系列品种开发上有所突破,省直各联合编纂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协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创办《农业年鉴》特刊、专刊、发展报告等系列文库,大力提高年鉴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稳定和加强编辑队伍,开展技能培训。要重点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硬、责任心强的特约编辑和撰稿人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专业研讨和技能培训。每年召开一次特约编辑和撰稿人通联工作会议,加强联络和沟通。同时对编辑人员实行撰稿奖励机制,激发起积极性,打牢年鉴编纂工作的基础环节。
篇9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政策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促进全市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1、强化行政推动,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县(区)政府先后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了深入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积极实施政策扶持和项目捆绑支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园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齐峰果业、绿丰源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始投资园区建设,成功引进海升、煜群、新希望六合等一批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前来我市投资建园,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亮点纷呈。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园区11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5个,各类园区数量比____0年增长了____倍多。
2、加强科技合作,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市政府把强化科技支撑作为增强园区竞争实力和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在巩固深化宝鸡市与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农业科技战略合作的同时,先后与国内________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合作,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2____1人进园开展农业科研试验,在园区内合作建成____个国家级农业产业科研试验站和5个省级大学试验站,基本涵盖了我市特色主导产业,累计引进培育新品种710个,研发新技术171项,全市园区科研实力和企业研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带动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群,还带动农户思想观念转变和投身园区建设积极性。调研中了解到,____县12户农民在海升苹果园区的带动下,经过一年多的务工学习,加盟海升园区高标准种植矮砧苹果18____0亩,实现了由普通农民向家庭农场主的可喜转变。
3、创新发展理念,园区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积极引导园区自觉树立工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促进了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通过建立推行园区插牌亮界、运行监测和考核考评等管理制度,对园区建设发展进行分级考核,奖优促慢,促进了园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通过制订建立规范的生产流程和企业员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园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生产,告别了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据统计,____3年全市园区亩均产值7522元,是普通农户夏秋两季粮食亩均产值3倍多。三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综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以绿丰源为代表的园区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农社对接”模式,成功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不对称的问题,由于物美价廉,不仅深受居民欢迎,也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被全国推广。
____、推动土地流转,建立农企利益联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推动土地流转上,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从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农民增收出发,突出解决园区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具体做法是:以粮食平均亩产折价来确定土地流转费标准500元--1000元不等,并按当年市场粮价及时上调流转费,保证了农民土地收入基本稳定可靠。在此基础上,形成三种促进“失地”农民增收模式:一是引导农民以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经营分红,增加资产性收益;二是鼓励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到园区企业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了 “家门口挣钱,零距离就业”;三是采取 “园区做两端,农民做中间”的办法,园区把经营重点放在培育良种、开发高端产品和开拓市场上,将成熟的生产环节交给农民合作社承包,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实现农企双赢。
1、园区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农业园区发展还相对滞后,按
规划“____五”末突破10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园区27.5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比全省平均水平8.97%低近____个百分点。已建成的119个园区中,国家级园区2个,符合省级甲类园区标准的也只有5个;省级园区数低于榆林、咸阳,仅与渭南、安康持平;大多数园区单体规模在500亩左右,层次低,辐射带动力弱;从事二、三产业的仅有1____个,绝大多数园区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精包装和深加工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 2、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存在差距。全市园区农业科技研发水平高、成果多,但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少,大多数新品种、新技术未能及时被广大农户接受掌握,形成产业发展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县区部门和乡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园区建设上,推广实用技术和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思考不够、办法不多;有些镇、村干部对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存在畏难情绪,推广普及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园区对农民宣传培训重视不够,园区 “田间课堂”、“地头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加之,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农技推广不力。
3、园区建设资金不足。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和以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三个方面的投资,大约占总投资的80%以上。政府主要是通过整合水、电、路等涉农项目和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来扶持推进园区建设,财政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园区企业受金融信贷风险控制影响,园区设施不能作担保抵押,贷款难度大;农业保险尚处试点阶段,覆盖面窄,保障率低,赔付难;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村种养大户等本身实力不强,筹集资金难度大,只能勉强维持小规模、低层次的经营活动。从全市看,资金不足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____、土地流转难度大。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坚守土地不愿流转,使土地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不仅是因为千百年来积淀的土地情结使农民对土地难以割舍,而根本原因是农民从流转土地中难以持续得到更大利益,缺乏土地流转积极性。调研中看到,“一份土地、两份三份收入”的情况只是在个别园区存在,大多数农户从园区企业得到的只有土地流转费,在园区打工和参与园区生产、经营的是极少数。另外,我市不少新建园区土地审批手续尚不完善,随着国家土地保护政策愈发严格,今后土地流转的难度将更大。
1、高度重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全力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园区整体水平。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广泛发动群众投身园区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2、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园区产业发展。要把培育壮大园区龙头企业作为扩大园区产业规模、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通过采取税收政策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畅通融资渠道、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平台等措施,引进若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品牌优势明显的知名企业入驻我市进行特色产品深加工,增强全市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集中扶持、提升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本地龙头企业,依托____国家级猕猴桃交易中心这一市场平台,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尽快成长,力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按照集群发展思路,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组织跟进、广大种养户补充的园区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
篇10
关键词:设施农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全境陆地面积4086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线285公里,土地肥沃,有耕地115720公顷,土地总量大。淡水资源丰富,全市淡水资源总量17145亿立方米。庄河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发展设施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庄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庄河市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初用拱棚、立豪子生产蔬菜,用简易温室育蔬菜苗。1980年兰店乡率先建起了占地100亩日光温室小区。随后其他乡镇陆续跟进。时至今日,庄河市的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到2013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占地50亩以上规模小区810个,占地百亩以上设施农业规模小区350处。在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种植的种类也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由单一蔬菜生产,发展为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多个产业规模区,这些产业促进了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蔬菜周年供应和水果、食用菌反季节上市。
根据庄河市资源条件和区域优势,基本形成了四个设施农业产业区:一是保护地水果生产区,包括大郑、光明山、长岭、蓉花山、桂云花、太平岭、徐岭等乡(镇),主栽草莓、桃、蓝莓、大樱桃等;二是保护地番茄生产区,包括鞍子山、青堆、栗子房等乡镇,主栽以色列516、50等品种番茄。三是保护地西甜瓜生产区,包括栗子房、青堆、蓉花山、徐岭等乡镇,主要栽培甜瓜,采用冷棚栽培,投资少见效快,每亩产值在7000元以上,高产地块可以达到万元,下茬粮食生产不受影响。四是保护地食用菌生产区,包括兰店、青堆的反季节滑子蘑和大球盖菇生产,包括塔岭、鞍子山、仙人洞、城山、荷花山以及其他山区乡镇的千家万户利用拱棚生产的正季滑子蘑等品种,价钱高的时候每亩地大棚的效益达到10万元以上,低价格的时候,效益也都在5万元以上,这项产业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乡镇农民的主要家庭收入来源。
我市经过多年努力,已与设施农业相关合作社有100多家,加工销售企业有4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食用菌苗种中心和菌种场30多家,形成了一条龙生产。草莓生产群众已经熟练掌握了栽培技术,销售市场已经打开,并且注册了“金线沟”牌草莓,被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绿色食品”。我市冬季生产的草莓正常年每亩产值在3-4万元。我市的鞍子山、青堆、栗子房等乡镇设施农业生产以栽培西红柿为主,特别是鞍子山乡董铧炉村所栽培以色列516、50等品种,产品远销东北三省以及俄罗斯市场,亩产值在4万元以上,高产地块亩产值达到6万元,并且注册了“绿珠”番茄品牌。
2.存在的问题
2.1设施水平低
由于受投资水平限制,我市所建的温室多为土打墙,竹木结构骨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有大的风、雪、低温等自然灾害损失严重,使产品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制约,生产风险大。
2.2生产技术亟待提高
由于千家万户生产、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比较慢。另外从事农业生产的以中老年农民居多,知识型年轻农民少,设施农业生产又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造成生产粗放型管理,科技含量高不起来。以我市的滑子蘑生产为例,目前生产方式仍维持30年前的水平,没有大的提高,产品仍以原料形式出口,产品出口价格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2.3设施农业规模还不够大
如果以满足本地消费为主,目前的设施农业规模还可以,如果作为一种产业发展,目前的规模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形成不了产业规模,产品销售、产品知名度都受到局限。
2.4销售环节不稳定
目前设施农业产品多数依靠商贩营销,造成市场很不稳定,往往商贩以眼前利益为重,没有长远打算,产品短缺时相互哄抢,产品多时串连压价,常常给农户生产造成伤害,挫伤积极性,造成市场销售不稳定。
2.5标准化生产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强
我市大多数保护地种植的品种,没有按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不了档次,价位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同时品牌意识不强,取得的和认证的名牌及驰名商标不多,影响力小。
3.建议
3.1稳定补贴政策
设施农业生产首先要稳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设施农业,并给予补贴;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施农业,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争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纳入政府补贴序列,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3.2提高科技投入
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必须有坚实的科技支撑,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对科技队伍投入,每年在政府预算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参加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培训学习,提高科技人员为设施农业服务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印发科技资料,对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所用车辆等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对农产品质量及安全监测给予财政支持,以使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
- 上一篇: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 下一篇: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