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的预防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疾病的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疾病的预防

篇1

一、池塘清整

每年成鱼出池后,要排干池水,除去池底污垢并修整堤埂,让阳光曝晒,晚上冰冻,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类,以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同时清除池边滩脚上的杂草,以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等产卵的场所。采取日光曝晒的同时辅以药物消毒,其预防效果会更佳。

二、药物清塘

塘底是很多水生动物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温床,所以药物清塘是除掉野杂鱼类和消灭病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茶籽饼、氨水等。

(一)生石灰清塘干池消塘时,先将塘水放干或留水6~9cm,每667m2用量为15~20kg。清塘时在塘底挖几个小潭把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其冷却立即均匀泼洒全池,使池底的pH值在11以上,清塘后一般经7~8d药力消失后再放鱼。生石灰清塘后,经数小时能杀灭野杂鱼。水生昆虫类和病菌,如带水清塘,每667m2水深1m,用量为130~150kg,通常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乳化后立即全池泼洒。

(二)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30~50g,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量20~33.4kg。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泼完后用竹竿在池内搅动,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用药后一般3~4d药力完全消失。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三)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清塘按每平方米水体用二氯异氰尿酸钠20g或三氯异氰尿酸15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四)茶籽饼清塘茶籽饼又名茶粕,每667m2平均水深1m时,用量为40~50kg,先将茶饼捣成小块,然后放入粉碎机打成粉末,在气温高的天,放入木桶中加水调匀,全池泼洒,清塘后6~7d药力消失。茶籽饼对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的作用不大,但有改良水质、增加鱼池肥效的作用。

(五)氨水清塘将池水排干或留水深6~9cm,每667m2用氨水12~13kg,加水后均匀泼洒全池,4~5d后即可加水放鱼。氨水是一种液体氮肥、碱性溶液,不仅能作为养殖池施放的基肥,还能杀灭野杂鱼类,起到杀菌灭虫的效果。无论使用哪一种药物清塘消毒,在鱼苗鱼种入池前,都应特别注意先放“试水鱼”,做到安全生产,防止死鱼事故发生。

三、饵料消毒

病原体往往能随饵料带入,因此投放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能经过消毒处理。植物性饵料,如水草可用6~1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min;动物性饵料,如螺蛳等一般采用活的或者新鲜的洗净即可,或用50~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肥料,每667m2池塘可使用500kg粪肥加120g漂白粉消毒处理后投放入池。

四、工具消毒

养殖使用的各种工具往往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发病池所用的工具应与其他养殖池塘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鱼池带到另一个鱼池,网具消毒可用10~20mg/L硫酸铜溶液浸泡20min,晒干后再使用;木制工具可用5%漂白粉溶液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净后使用。

五、日常管理

发现鱼病要及时处理以防止鱼病的发展和蔓延,日常管理要注意观察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改善鱼池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食物,截断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操作过程中要防止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

六、人工免疫

篇2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55-01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有效控制及扑灭家畜疫病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减少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传播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各地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对疫病的监测、监管,有效控制不同类型疫病流行,保证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疫病预防与控制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找问题

1.1 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区域,村级防疫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承担防疫任务的人员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免疫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免疫质量及密度控制不能得到保证;其次,基层防疫站的日常工作业务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防疫工作实施过程中点多、面广,防疫任务较重,防疫经费的减少使得防疫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1.2 动物疫病监测及预警能力欠缺

当前,基层动物疫病诊断试验室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针对局部、重大动物疫病抗体进行监测,而没有开展病原分离、疫情检测等相关工作,而且部分必须的二、三类动物疫病临床诊断设备、试剂等不够齐全,导致对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监控管理能力不足,使得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能力较为欠缺。

1.3 疫情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虽然当前动物疾病预防与监控网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单位,还是存在着各自为阵的情况,出现疫情之后不能够完全做到及时通报,容易导致跨区域传播情况,不能够真正实现群防群控的目的。

1.4 疫情隐患较多

在春、秋季的普防工作结束以后,对于集中免疫期间不宜免疫的动物、新进补栏动物,尤其是新产仔动物,没有及时的进行免疫处理,还存在大量的未免疫动物,一旦疫情爆发,容易成为疫情发生的隐患。

1.5 防疫工作资金投入略显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问题,对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依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从全国范围内看,对于年饲养十几亿头牲畜、上百亿只家禽进行持续的免疫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需要付出的费用包括免疫人工、药品、疫苗运输和存贮等。但是,当前对于畜禽养殖场的疫情监测、消毒和出现疫情之后的补贴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大型牲畜,扑杀补贴低于市场价值的情况使得养殖户蒙受损失从而抵触该项工作。

2、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2.1 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制度体系

通过强化领导负责制,采取科学、群防群控的方式制定对应的防治方针,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防控、合力扑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机制,使得疫病出现之后能够及时的予以扑灭。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与各级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建立针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理机制,并以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为中心,形成对疫情的控制管理,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2.2 形成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机制

首先要准备充足的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主要针对消毒药品、疫苗、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备等对应的防疫物资。对应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要提供充足的动物疫病储备费用,一旦突发疫情,加强技术储备。

2.3 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

构建完善省、市、区、镇、乡村于一体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并由各级监测机构的畜牧兽医总站负责完成疫情监测网络的管理和具体监测情况的调度,形成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管理机制。通过监测结果,基于重大动物疫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将疫情进行具体的等级划分,并做好相对应的分级管理工作,形成具体的响应应急方案,为疫情的信息收集、预警、疫情扑灭提供完整的工作体系。

2.4 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

在开展动物疫病预防的工作中,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组织与政治方面的优势,将基层人员纳入到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积极动用群众力量,坚持专业队伍与群众防治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强化动物疫病预防知识的推广,做好畜禽养殖户的防疫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自身的防疫意识和预防能力。

2.5 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保证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应该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工作中,并及时拨付,保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以开展。同时,疫病防治的各项物资应该做到常年贮备,保证在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做到有效控制、及时扑灭。基层预防控制中心的冷库必须常年开启,保证疫(菌)苗等生化制品能够得到合理保存,确保其免疫效果良好。对于村级防疫技术人员,应该采取基本工资制度与绩效工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将其工资量与畜禽饲养数量、防疫数目、密度和防疫效果结合起来。

2.6 构建完善的防疫补偿机制

建立扑杀赔偿机制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强制性扑杀的动物,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有效补偿,且疫情处理过程中的消毒、疫情监测等各项支出都由国家对应的专项经费进行开支。同时,积极倡导畜禽养殖户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可以将强制性扑杀导致的损失归为保险范畴,使得养殖户能够早日获得赔偿,尽快投入到生产中。

参考文献

[1] 朱向卿.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3(4).

篇3

关键词:新型口服抗凝药;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华法林

房颤和ACS有着一些共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龄、男性、高血压、肥胖、吸烟,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上也相互影响。因此当二者合并存在时,抗栓治疗要求更高且出血风险增加,临床医生的治疗决择就显得非常棘手。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在取得最大抗栓获益的同时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已成为抗栓治疗的研究热点。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因疗效肯定、价格便宜而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华法林存在治疗窗较窄、需要定期检测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近年来,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关键凝血因子而发挥作用的NOAC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以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为代表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在VTE的防治以及非瓣膜病性房颤栓塞事件的预防方面循证医学证据最为充分,并得到相关指南推荐。现对NOAC在AF合并ACS患者的抗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NOAC的药理学机制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γ-羧化过程。作为主要的维生素K抑制剂(VKAs),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36~42 h,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9.4%),几乎全部经肝脏代谢,故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临床上应用广泛(如AF,静脉栓塞,抗凝脂综合征,机械瓣膜置换后)且获益明显。但华法林的量效关系受遗传(CYP2C*2,CYP2C*3,VKORC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影响(年龄、体重、体表面积、药物、饮食等),存在反复监测凝血指标、饮食及药物影响、多重耐药、治疗窗口窄等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随着对凝血机制研究的深入,NOAC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NOAC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临床实用性、受食物及药物影响最小、起效快、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及调整剂量、出血风险更低等优点[2]。但同时存在缺乏特异性拮抗剂、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导致药物储蓄、缺乏头对头研究等不足,故对于高龄(≥75 岁)、肾功能减退、体质虚弱以及存在其他出血高危因素者需减小剂量并加强监测,以免引起严重出血事件[3-4]。

2 新型口服抗凝剂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证据

NOAC的广泛应用,对其在此类患者的抗栓治疗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目前关于NOAC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证据较少,并且局限于达比加群酯或阿哌沙班相关研究的亚组分析中[5-7]。而且关于房颤患者接受新型抗凝剂治疗的4个Ⅲ期试验指出,除达比加群酯外,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不适宜与氯吡格雷合用抗栓[8-11]。

RE-DEEMⅡ期临床研究探索了不同剂量达比加群酯在AMI患者中抗栓作用,结果表明出血事件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12]。在PETRO研究中,502例栓塞高危房颤患者被分为10个治疗组(单独调整剂量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50-,150-,and 300-mg bid)及阿司匹林(0-,81-,and 325-mg qd)按3×3析因设计分组)以确定达比加群酯的安全剂量,结果表明达比加群酯300 mg联合阿司匹林分组与单独达比加群酯300 mg分组相比严重出血及临床相关出血事件显著增加(17.2% vs 5.7%;P=0.03),最终共有13例接受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终止服用阿司匹林[5]。

RE-LY试验发现低剂量达比加群酯(110 mg bid)卒中及栓塞事件预防作用不劣于华法林,而且出血风险更低。大剂量达比加群酯(150 mg bid)卒中及栓塞事件预防作用优于华法林,同时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类似[6]。RE-LY试验的一项后期分析(对象是6952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5789例)或氯吡格雷(351)或双联抗血小板(812例)的患者)显示抗血小板治疗与严重出血事件、小出血事件、颅外出血事件增加有关,其中三联抗栓治疗使严重出血风险增加2.3倍,双重抗栓治疗使严重出血风险增加1.6倍。提示抗血小板药物与新型口服抗凝剂合用增加了出血风险的同时获益并不显著[13]。值得注意的是,该分析中存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非随机分组、未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象不具代表性、观察时间短,而且抗血小板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等不足。

APPRAISE-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近期发生ACS高危患者在标准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增加了严重出血事件的数量,而缺血事件却没有显著减少[14]。ARISTOTLE试验将18201例包括卒中危险因素至少1项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哌沙班、华法林抗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年,结果显示阿哌沙班在减少主要缺血终点、降低死亡率、严重出血事件方面优于华法林[9]。研究对象中有4433例(24%)合用了阿司匹林,亚组分析显示虽然合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及系统栓塞事件相对减少(相对风险减少42% VS 16%),但是阿哌沙班及华法林是否联用阿司匹林对主要研究终点并无显著影响(P=0.10),二者严重出血事件亦无显著差异(P=0.29)[7]。由于该试验只应用阿司匹林,因此需要更多的随机临床试验验证阿哌沙班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尚缺乏NOAC是否可取代华法林在AF合并ACS患者抗栓治疗中的地位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中的RE-DUAL PCI试验将非瓣膜性房颤合并PCI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将比较达比加群酯不同剂量(150-、110mg,bid)与华法林在三联抗栓治疗中的优劣。现有研究表明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但是使颅内出血事件增加了4倍。作为一项前瞻性研究,PIONEER AF-PCI(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830543)试验将进一步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PCI患者三联抗栓治疗中的卒中预防作用和安全性。

由于缺乏特异性拮抗剂,服用NOAC出血倾向明显时,除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外,可通过口服活性炭或血液透析降低血药浓度。目前达比加群酯的特异拮抗剂aDabi-Fab和特Ⅹa因子的特异拮抗剂r-Antidote(PRT064445)已经在动物试验中获得成功[15],有望应用于NOAC的出血防治。

4 结论

AF合并ACS患者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及普通人群相比卒中风险和心肌再梗塞风险高。NOAC在此类患者抗栓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适用人群仍需大规模 RCT 研究的验证和对比。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利用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权衡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再发冠脉事件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采用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Albertsen,I.E.,et al.,Risk of stroke or systemic embolism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warfar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troke,2013,44(5):1329-1336.

[2]Stambler,B.S.,A new era of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compa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oral anticoagulants with warfarin[J].Int Arch Med,2013.6(1):46.

[3]Scaglione,F.,New oral anticoagulants:comparative pharmacology with vitamin K antagonists[J].Clin Pharmacokinet,2013.52(2):69-82.

[4]Harder,S.and J.Graff,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clinical pharmacology,indications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Eur J Clin Pharmacol,2013.69(9):1617-1633.

[5]Ezekowitz,M.D..Dabigatran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aspirin compared with warfarin alone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PETRO Study)[J].Am J Cardiol,2007,100(9):1419-1426.

[6]Dans,A.L.Concomitant use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dabigatran or warfarin in the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RE-LY)trial[J].Circulation,2013,127(5):634-640

[7]Alexander,J.H.,et al.,Apixaban vs.warfarin with concomitant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insights from the ARISTOTLE trial[J].Eur Heart J,2014,35(4):224-232

[8]Piccini,J.P.Polypharmacy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16,133(4):352-360.

[9]Granger,C.B.Api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11,365(11):981-992.

[10]Giugliano,R.P.Ed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13,369(22):2093-2104.

[11]Patel,M.R.,et al.,Rivaroxaban versus warfari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11,365(10):883-891.

[12]Oldgren,J.Dabigatran vs.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a randomized,double-blind,phase II trial[J].Eur Heart J,2011,32(22):2781-2789.

[13]Connolly,S.J.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09,361(12):1139-1151.

篇4

关键词: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59

随着禽流感、SARS等大规模疫情的爆发,人们发现从家畜到野生动物,动物疾病给社会安全带来的损失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动物疾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动物疾病一旦爆发,不仅对经济效益是一次重大打击,而且对人们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危害。因为对动物疾病预防工作的不了解和轻视,导致大规模养殖场所极易爆发动物疾病,并且容易扩散和传播,一旦疾病爆发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治疗。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如果疫情无法及时控制造成人畜交叉感染,如禽流感、SARS病毒和非洲埃博拉病毒这样的疫情一旦爆发,治理难度非常大,将给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严重威胁。

2 国内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发展趋势

2.1 国内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现实情况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家畜的年饲养量可达20亿只,禽类饲养量更是高达160亿只以上,水产品也达到3600万吨以上,家养宠物的饲养量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我国在动物预防和治疗方面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步,养殖企业针对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也有所加强,但面对动物疾病爆发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国家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相对落后,海关检疫过程中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依旧有待改进。

2.2 国外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情况

国外的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相较于国内来说要好一些。以狂犬病的预防为例,大部分狂犬病是通过家养犬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将致病病毒携带到身上,主人在与家养犬接触这样的途径传播给人类的。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几十年都没有出现狂犬病,因为家养犬管理的工作到位;还有是因为野外狂犬病毒携带率非常低,他们通过向野外大规模抛洒带有疫苗诱饵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野生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 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爆发的大规模严重疫情,多数是由于动物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动物死亡后尸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进而产生环境污染,造成了动物疾病爆发。经历了SARS和禽流感的肆虐之后,人们对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3.1 重视畜牧养殖工作的日常管理

首先,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的饮食要保持卫生和健康,定期的消毒和通风对控制疾病的爆发有着积极作用,对养殖环境温度、湿度的调控也要进行合理规划,在适宜动物生长的同时,对致病菌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其次,控制养殖的规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遮蔽双眼,健康科学的发展才是畜牧业未来的方向。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教训,畜牧养殖工作的管理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3.2 做好针对动物疾病的免疫检疫工作

动物疾病的预防主要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疫苗在动物体内形成抗体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但是注射疫苗的防治方式是有时间限制的,养殖者应及时对养殖动物进行新疫苗注射,避免出现疾病隐患。对动物的检疫应做好两个方面:活体检疫,检验部门应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疫,保证市场流通的都是合格产品;屠宰检疫,要确保没有疾病的动物才能进行屠宰,对带病动物应及时处理和销毁。

3.3 针对动物疾病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制度

面对动物疾病引发疫情时出现大范围、快速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制度对于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必不可少,也是控制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手段。

3.4 对大众推广动物疾病防治的科普知识

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畜牧养殖的工作者大多是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对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认知较差,这就要求我国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有效的将动物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必要性告知他们,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让养殖者积极主动的做好相关工作,以此降低疾病爆发几率。当然除了养殖者外,那些平日常与动物接触的人也应该了解动物疾病方面的知识,做到防范于未然。

4 结 论

国家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面对动物疾病带来的潜在威胁,防御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在畜牧业给大众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效益时,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疾病防治方法,认真负责的防治态度才能消除动物疾病带来的潜在威胁,营造出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篇5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病防控;应用与作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21-02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利用询问、、问卷调查或者实地查看、检测等多种方式,将一切有关疾病的资料、数据等进行收集与分析,并从中获取较为合理的病因或者是疑似病因,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防控方案的过程[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是指以动物群体为对象,对其发生疫病的分布状况、发病因素、防控与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一个过程。

1 调查内容与目的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看作是预防医学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是针对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进行数据收集的一种活动。是以提出合理的病因为导火线,在此基础上对流行病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解决方法,为动物疫病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首先,对疫病报道事件的信息进行认真调查与核实。要对流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易感动物以及引发疫病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出疫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住疫病的扩散,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办法[2]。其次,在疫病发生的一定时间内,要控制好一定的范围,对动物群体进行疫病事件的调查,要认真观察动物在患病期间的异常状况,查找导致疫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为了解疫病情况、预防和解决疫病提供依据。最后,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估。

2 流行病学的分类

根据调查地区的不同,把调查分为疫病抽样调查和疫病普查;根据调查的时间顺序不同,把调查分为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情况不同,分为个案调查、流行病严重时的暴发调查、针对特殊病例的专题调查以及常规调查。

3 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及作用

3.1 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也称为病例调查,就是对动物传染病或非传染病等的一些病例和在动物疫病中第一次出现的病例进行的调查。在调查中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以及询问饲养员的方式进行,用问卷的形式对发病动物进行种类、年龄、饲养环境、接种过的疫苗、发病前的情况、发病前接触和食用过的食物、发病时间以及动物发病后的一些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和兽医的诊断检查来寻找动物发病的原因[3]。要查明疫病的传染源、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病毒的扩散范围等,详细调查后为更快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同时也让更多的饲养员了解和认识该病。

3.2 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就是在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量动物发生同一种疫病的调查。在医学上暴发调查也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是在已知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和疫病的来源后,去探索动物疫病发生的未知因素,寻找疫病的解决方案。根据调查和研究,找出动物疫病发生的根本因素。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以及流行原因是疫病调查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的实质、疫病传播的强度和传播的范围。了解该疫病的发生带给动物的危害以及该疫病得到控制后是否有复发状况出现。动物疫病要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防止疫情的恶化与蔓延。还要对该疫情进行总结,对以后动物疫病的诊断、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资料,可以更好地总结疾病的发生规律,预防类似疾病的发生。

实施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时,一要对流行病的病发现场、动物生活的环境进行统一调查,找出动物疫病发生的源头,当地人对动物的饲养情况、屠宰情况,可以更好地掌握病情,大致计算出控制和治疗疫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4]。通过调查可以很好地了解饲养员饲养畜禽的方式及畜禽的生活习惯,可以知道疫情以什么方式和在什么环境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在什么条件下的传播范围是最大的,这样疫情就会得到合理和有效的控制。二是对发病的动物进行调查,要调查动物的种类、发病动物的数量、发病的严重程度、自身的免疫状况、发病的整个过程以及居住的环境和食物,更好更快地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使疫情可以快速地得到缓解和消除。三是对疫情的来源和扩散范围进行调查,也就是对动物所吃食物、自身的免疫力以及一系列的外部环境的追溯和追踪的过程,为病情的控制和研究提供保障,对动物疾病的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四是对疫情的处置进行分析,对流行性疾病、传染严重的疫病,要对疫区进行隔离和封锁,对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搞好消毒和监测,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好疫情,避免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尽快地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3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针对特定的、有计划的某一项事物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在动物发病的疫区进行核查的方式。专题调查适用于动物疫病、动物接种疫苗等的调查。在疫病调查中,有效地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的动态、疫病对动物的危害,可以更好的分析出动物发病的原因以及该疫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疫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接种疫苗的畜禽进行调查,要观察畜禽的变化,畜禽在接种疫苗后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疫苗对疫病的抵抗程度,对畜禽注射疫苗的安全性、畜禽的临床反应、注射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畜禽的发病总数以及死亡数量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疫苗的选择,更加快速的解决疫病的问题[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畜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引进外来物种是必不可少的,但伴随而来的就是动物疫病的预防,对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检测与调查,是当前科学发展的需要,对外来畜禽进行调查,可保证外来物种的健康,预防外来物种将疫病带进畜禽区,引发重大的疫病,从而保障畜禽的安全。

3.4 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某一时段发生的某种疫情,饲养员对畜禽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对该疫病进行预防,保证畜禽健康的大范围普遍调查为常规流行病学检查。常规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间长、不固定且范围广,通过对疫病的种类、分布、发病原因、发病源等资料进行收集,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动物的发病情况、危害程度、养殖区的状况和发病来源等,掌握更多的信息就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疫病进行防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遏制住病情的发展,同时可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

4 小结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大、范围广且内容复杂的调查活动,在调查中会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要使调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调查方案,在调查准备工作时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调查做好理论准备,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在调查中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有的资料还要到现场去进行调查、询问,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调查才能顺利进行。在调查中,要加强对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和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使调查的资料数据更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同时要广泛宣传动物疫病预防知识,做好疫病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 江,刘 君,王芸华,等.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控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4):82-83.

[2] 王长江,杨会国.深入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J].中国兽医杂志,2013(1):90-93.

[3] 依明・司马义,玉苏甫・依布拉英.以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促进动物防疫工作[J].中国畜牧业,2012(18):75.

篇6

[关键词] 家畜 疾病预防 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71-02

一、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在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家畜疾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畜疾病防治工作状态

农村畜牧业迅猛发展,家畜饲养业成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一旦爆发家畜疾病,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家畜疾病的防治就相当重要。但兽医工作站在对家禽疾病的检测、预防、治疗上仍有一定缺失,应当予以重视。

2.家禽发病的特点

2.1原因复杂

某些养殖户怕麻烦,没有对饲养器皿认真消毒或者干脆不消毒,消毒意识和防范意识差,长期的细菌繁殖导致家畜发病早、根治难。

饲养者过度追求家禽在生长过程的营养水平,忽视疾病防治中营养水平的作用,营养的缺失于过量都会致使家畜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大型的疾病,给饲养者带来巨大损失。

2.2发病早

有的家畜在刚出生3-5天就出现疾病感染症状,往往伴随着咳嗽、甩鼻等症状,甚至有的还没有明显的症状,然后在短时间内猝死。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因为幼畜免疫力不强,易受病毒感染,再加上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2.3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饲养管理水平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有害气体含量,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家畜的疾病爆发。一天一清便,一天一消毒,是家畜饲养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很多疾病都是由此引发的,但就有一部分农户对粪便的清理不够重视,致使家畜饲养的环境中存在众多安全卫生隐患。

三、家禽疾病预防与治疗上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

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个别兽医专业知识缺乏,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和习惯进行治疗,因此往往造成误诊、错诊,有时还会用错药,致使家畜疾病加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忽视给药方式

家畜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给药方式,常见的有注射、口服。不恰当的给药方式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是中毒,影响药效,耽误治疗,知识疾病加剧导致死亡。

3.不熟悉剂量

很多兽医不了解病因,不熟悉计量方式,只凭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很有可能造成用药剂量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情况下,兽医见注射一针不见效,往往会再来一针,这样杨无敌的过量使用,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毫无用处,还可能导致死亡。

四、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是家畜疾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查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才是家畜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1.落实完善检疫制度

动物检疫部门要建立落实检疫制度,要求养殖户定期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把传染源扼杀在摇篮里。外购的家畜必须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饲养。

2.保证营养需要,保持环境卫生。

适当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家畜对疾病的免疫力,而且对家畜自身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好处。不购买变质发霉的饲料,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新鲜。对家畜的棚舍、设备和用具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清理,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实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免疫接种能激发动物的抵抗力,是易感染动物转变为不宜感染动物,有效的免疫接种能预防和控制家畜的传染病。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也就不同,接种时应注意家畜的抗体水平、畜群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副作用等问题。而且疫苗的选择也要遵循兽医建议,并且选择正规可靠的品牌,而且要注意接种方式与剂量,一定要认真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以最佳的方式注射最合适的剂量的疫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药物预防是通过在家畜的失误或者水理添加安全药物使家畜在一定时期内不患某些疾病。但是家畜爆发的疾病很多,有的已经研制出有效疫苗,但还有不少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此应用药物防治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

4.严格管理畜棚的人员出入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外来人员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畜棚的人员进出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家畜疾病,控制疾病的传播。畜棚的工作人员在进出是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他把病毒带入畜棚或把病毒带出畜棚,严格规定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出畜棚。

5.严选畜棚场地

畜棚地址的选定关系到家畜长期的健康成长,业与饲养户的经济利益业息息相关。水电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周边的生态环境都是在选择畜棚场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通风和阳光都能得到保障,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或者饲养场较多的区域尽量不要去选择。畜棚的布局同样也很重要,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厂、孵化室都要分开管理。

6.适当的运动

运动能增强家畜体质,提高免疫力,更好的抵抗疾病的侵扰,而且也有利于家畜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家畜可以赶放到舍外进行运动,每天以1-2小时为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起反作用。

五、小结

家禽的疾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家畜疾病种类多,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物种、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以及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防治十分重要这要求养殖人员要根据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准确诊断并提早预防。在日常管护方面,正确认识和学习家畜家畜疾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提高家畜疾病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动物健康成活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控制家畜疾病。

参考文献

[1]赵志伟. 冬季家畜疾病预防措施[J]. 饲料博览,2013,01:57.

篇7

[关键词]畜牧业;动物疾病;疫病防控

从远古社会到近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等都是我国的治国之道,其中畜牧业与种植业在农业行业中发展比例较大,又被称为农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畜牧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为畜牧业养殖业中动物传染疾病造成死亡率的上升,严重阻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畜牧业动物疾病的病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由于动物群居,由于动物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或者潮湿度,又因为疾病初期症状时,没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隔离,这就增加了传染的危害,这就需要在疾病感染前做好预防工作。二是由于饲养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很多时候由于动物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没有实践经验并且对于动物的防疫工作不是很了解,在打预防针的时候,一味地按部就班进行配制,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动物的免疫力下降。三是许多地区畜牧业养殖场不注重卫生,动物住所卫生条件和通风条件差,导致各种细菌滋生,在这种条件下生存的动物很难不患上疾病。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进行避免,通过提升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素质来达到,通过对定期的畜牧疾病检疫、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喂养管理的工作、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提高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等措施进行预防。

1定期的畜牧疾病检疫

动物疾病发生不是突然性的,需要一个过程。要求畜牧工作人员对于动物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提前预防。防疫站工作人员在对各类动物疾病进行防治措施实施时,要做到对畜牧疾病检验检疫工作的定期实施,检验检疫过程要符合相关的检疫防治制度和诊断水平,对于畜牧动物疾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的传染。还要对各类畜牧动物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疫苗注射、提高免疫力等等。特别是在疾病多发的时期,更要对动物生存环境、通风状况、湿度控制等进行了解,做到细致、严谨、认真,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于动物身体进行检验,有效的遏制细菌病毒传播,降低畜牧动物疾病感染的发生。

2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在养殖动物之前,应该合理安排动物养殖地点,水源充足,同时要远离居民聚集地,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洗与通风等,防止病毒的滋生。及时清理动物的粪便,做好排污工作,保证畜牧居住的卫生环境,降低动物发生疾病的概率。要完善养殖场设施,特别是通风设施和排污设施,空气流通能够促进空气的流动,避免细菌的滋生,排污设施可以将动物粪便及时排出,从而保证场内环境的清洁,降低动物发生疾病的概率。针对养殖场的内部规章制度,除了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还要确实保证检疫工作的实际操作规范、准确,严格控制动物的各种情况,定期监督检查饲养人员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3加强喂养管理的工作

加强对于喂养科学管理,利于提高畜牧动物抵抗力,防止疾病的产生。提高在动物疾病防治的主观性,执行科学合理的喂养制度。针对不同的动物实际情况,调配饲料以保证营养需要和增强抵抗力,同时做好对生长环境的保护和控制。养殖户可以选取动物健康群体,使之形成健康优良的一个动物繁殖圈,进行内部的自繁自养,从动物源头做好防疫工作。还可以通过饲养过程中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动物疾病改善动物生长状况实现良好的畜牧养殖效益。

4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

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可以从管理机制,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加大对于防控技术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畜牧业管理的基础,随着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疾病出现频繁且多样化,说明只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对于疾病进行防控,除此之外还要给予科学技术,人才资源财务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畜牧业的科学技术的培育,促进畜牧养殖疾病工作的全面开展。

5提高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

通过提高动物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培育广大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掌握动物疾病工作的基本知识,从而深刻认识到动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培育广大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让养殖户积极主动地配合防疫人员工作,有利于从基层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国家整体养殖动物防控水平。

6总结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监管是保持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素质,人为的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监控,加大对于动物防疫科学技术的培养,有效利用各种因素,时刻做到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有效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牡丹.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4):273,292.

[2]朱加坤,田刚,蒙晓雷,等.浅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5,(7):36-37.

篇8

1动物疾病病因归类

1.1传染性疾病

由微生物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而诱发的疾病,动物间传染率较高,这些病原体主要是一些细菌、真菌,动物在感染之后,随之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与反应,此类病菌甚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是预防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

1.2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在畜牧养殖当中最为常见,发病方式多是虫类以动物自身为营养载体,进行生长于传播,总体可归为三类节肢动物、蠕虫以及原虫三类。

1.3普通疾病

这类疾病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内科、外科也包括产科等,是动物疾病的统称。

2病因调查

2.1动物生长环境因素

动物的养殖环境是影响疾病发生率重要的因素,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直接回导致动物机体发生变化,导致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反应,据相关数据统计,环境因素导致动物疾病发病率升高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

2.2人为因素

(1)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手段与制度,管理者或者饲养员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消毒防范或是对养殖环境清理的不及时,不彻底,导致动物生存环境爆发问题。(2)治疗不当,动物患病期间,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管理者私自给药对动物进行治疗,以至于不能对症下药,反而带来毒副作用,不但不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动物的病情。(3)畜牧养殖场的配套不完善,相应设施缺失,养殖条件有限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增加了动物的患病几率。

3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3.1定期对饲养动物进行疫病检查

对于养殖中的动物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以此来提升饲养动物的免疫力,并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病种的发病进行预防,对于新进动物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以及消毒处理,然后才能进入到养殖区域,另外,养殖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要建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只要进入养殖区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决不能将疫病人为的带入到养殖区。

3.2完善养殖场的相关配套设施

对于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区域建设要由专门人士进行指导,所选地址要能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水源条件,并且养殖区域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排污能力,能够让养殖区域随时保持较高的卫生条件,另外养殖区域不能够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3.3完善管理制度

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正常畜牧养殖的重要基础,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养殖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该符合规章制度要求,对于违反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树立正确、规范的操作行为,保证养殖区域内动物能够干净、卫生、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3.4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动物疾病疫情要做积极的预防工作,对于发病的动物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尽快消除传染源,另外,务必要做好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保持养殖区域良好的卫生条件,将可发生的动物疫病及时的控制住或消灭掉。

4结语

篇9

[关键词] 畜牧养殖 动物疾病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47-01

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在很多地区动物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动物规模化养殖在提高农民群众养殖效益的同时,由于不科学饲养导致了动物疫病呈现高发趋势,对一个地区养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地区动物疫病发生之后,地区的兽医人员常常因为自身专业素质和诊断设备不足,常常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造成疫病迅速扩展,动物大批死亡,在损害到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威胁到地区畜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针对动物疾病的防治问题,我提出如下三个观点:

1 科学规划场址

养殖场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较容易设防并且交通便利,水电方便的地方。要远离居民区,旅游点、畜禽加工厂、屠宰场等地方,和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河流灌区、污染企业保持足够的距距离。在养殖场的进出口还要设置消毒池、门卫室、消毒更衣室等场所,在饲养区域内按照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要求实行隔离饲养,相邻的动物圈舍内应该保证有足够的距离。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处理区域应该和饲料调制间位于相反的一侧,最好位于饲养场的顺风处。生产区域和患病动物隔离区域至少应该距离300m以上,在各个区域之间还应该设置隔离网、隔离带、隔离墙和消毒沟等设施。

2 严格隔离制度

养殖场的边界要划分明确,四周应该建设有较高的围墙和坚固的防疫沟。在动物生产区域应该设置一个专门供生产人员和运输车辆进入的大门,同时还要设置一个只供动物进出和产品运输的通道以及专供污染物运输的通道。在养殖场进出口位置、各个圈舍的进出口位置均应该设置相应的消毒设备,要结合养殖场的饲养条件、饲养规模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好包括饲养人员、进出养殖场车辆、生产区域管理人员、外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隔离工作。要建立场内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生产区域管理制度、场内动物流动或者进出生产区域、生产区域内人员活动和工具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粪便污染和环境物管管理制度。新购进动物必须进行一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之后才能混群饲养。

3 做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3.1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佳的措施。接种后动物体内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减少和降低疫病的流传。疫苗接种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首先,在使用疫苗之前要对疫苗进行全面的z查,查看疫苗是否存在破损,封口是否完好,在标签上有关疫苗的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检验号和用量用法标记是否清晰;其次,在接种前还要需要准备好接种设备,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等。这些设备都应该保证全面消毒,做到一只动物一个针头。使用弱毒疫苗免疫后,十天内不能使用抗菌素或者磺胺类药物;最后,对于出现传染病而进行的免疫行为,必须将阳性动物排除在外,确保动物的健康后才能进行疫苗免疫注射。

3.2 药物预防

对易感动物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也是防治某些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安全廉价的化学药物加入到动物的饲料或者饮水中,可以提高动物抵御外界疫病的能力。此外,在进行药物预防过程中还会使用到免疫增强药物。其主要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使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获得相应的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增强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微生物类有多种弱毒苗,生物制剂有干扰素、胸腺肽、球蛋白等,中药制剂有黄芪多糖、党参、黄精等几种。这些药物在防治动物疫病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存的问题研究[J]. 王超群.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1)

[2]动物疾病防治中大蒜素的应用探究[J]. 侯可霞,闫芬. 当代畜牧. 2014(14)

篇10

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与饮食的关系研究得最多,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营养条件较差,血清白蛋白含量较低,以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较低,比较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白蛋白减少合并有胆固醇降低,可能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我国六大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调查证明,喜食肥肉与脑血管疾病发病没有明显关系。日本专家查阅了千余篇最近两年论述饮食与疾病关系的论文,没有发现胆固醇引起脑血栓发病的文章。

含盐较多的饮食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来说,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前两项与饮食有关。多吃动物脂肪、内脏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饮食必然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多吃含盐较多的食物会诱发高血压病。

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潜伏危险因素。肥胖的人应当做到两点:加强运动锻炼与控制饮食。特别注意少吃动物性脂肪。从现在的统计来看,美国一般居民平均每天从食物中得到3000千卡的热量,其中由动物性脂肪供应的热量约占40%,日本一般居民平均每天需要2000千卡热量,脂肪供应的热量占25%。日本署民进食的动物脂肪比例较为适宜,日本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就比美国人低得多。

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指导,主要是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应有一定比例,最好能吃一定量的鱼。老年人、营养较差的人应多吃一些牛奶、奶制品、猪肉。无论什么年龄,每天吃盐都不应超过10克,同时应防止低钾,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肉类、青菜,粗粮、冬菜、榨菜、蘑菇之类。

从世界范围来看,癌症的总发病率有增无减,其中胃癌、大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发病都与饮食有关。

胃癌发病与腌渍菜中含盐多、含硝酸盐多的饮食有关。多食类似豆浆的豆制品可使胃癌减少。多吃青菜,用冰箱保存肉类等食物,都会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及其对机体的刺激,可以减少胃癌发生。

引起大肠癌的食物是高脂肪、低纤维索的食物。脂肪在大肠能分解产生致癌物质,而低纤维素造成粪便在肠腔里存留时间增加,使致癌物质与肠壁作用时间延长。

嗜好饮酒的人容易造成食管长期慢性炎症,在炎症增生的基础上产生了食管癌;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调查发现,当地居民腌渍的酸菜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亚硝酸盐,并且有促癌的白地霉菌。食管癌患者多有速食嗜、热食、蹲食的习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成为食管癌发病的因素。

肺癌的患者中,多有吸烟史,并且很多人营养较差,缺乏蔬菜、胡萝卜素,维生素A。

当然,这些癌症发病原因不单纯是饮食,但饮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预防癌症的饮食指导,主要是应当多吃有预防癌症作用的青菜,水果、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吃盐,动物脂肪,少饮酒,避免过热的饮料及食物,

一般说,糖尿病可因饮食中的质及量造成病情的好转与恶化。不过,在孟加拉国居民饮食中糖质占80%,糖尿病却很少;美国人饮食中糖质占45%,糖尿病却很多。日本人三十年来每天糖质摄取量从400克下降到330克,可糖尿病发病率仍逐步上升,其中原因尚在进一步探讨。现在糖尿病专家建议:每天不要超过6克的砂糖,希望用这种办法减少糖尿病发病。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要点有三:第一不要吃得过饱;第二摄取各种营养应当平衡;第三要有足够的维生素及无机盐补充。

总的说来,专家们认为,要预防中老年常见疾病,应遵守下列饮食法则;

从食物本身考虑

进食易嚼碎的食物,

不过食,不过饮;

饮食应做到有节奏、有规律。

不偏食,不挑好嫌赖;

不吃过热、过烫饮食。

从摄取营养价值考虑

摄取的能量要能维持人的正常活动(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准);

充分摄取蛋白质(如有条件,动物性蛋白质可占蛋白质总量之半);

摄取脂肪不可不足、亦不可过量,希望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25%;

希望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0%,其中砂糖类比例尽可能少,淀粉及纤维索比例可多些;

食盐每天在10克以下

充分摄取钾;

充分进食无机盐及维生素,

从摄取食品的量考虑

最好每天进食20~30种以上食品;

每天吃些豆类制品;

每天吃一次青菜;

最好吃些牛奶及奶制品,

动物性食品中,鱼肉可各占一半,

食用的汕以植物汕为好

不吃含砂糖多的食物:

避免多吃含食盐多的食物;

可适当用香料改进食物的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