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

篇1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分析;财务风险评价;数据挖掘;聚类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02

[中图分类号] TP391;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05- 05

1 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逐步融入市场,出现了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学生学费欠费数不断增加等问题,可能会引发高校的财务危机。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益性、准公共性和高校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即对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其事业发展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不但是高校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避免高校财务危机和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分法[1]、层次分析法(AHP)[2]、因子分析法[3]、功效系数法[4]和数据挖掘方法[5]等。随着高校财务月报系统数据的逐步积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帮助发现和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中隐含的业务运行规律知识,为教育部和财政部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聚类分析[6]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由于不需要先验知识,因而可以用来发现数据库中未知的对象类,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具体取值,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的指标取值情况确定高校的财务风险等级。

2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是基于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的,因此设计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指标体制设计框架和指标体系具体构成两方面进行阐述。

2.1 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本文按照高校财务实际运行过程,从4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如图1:①高校运营能力,反映高校在运营过程中高校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这类指标不理想,表明高校管理存在问题,有发生财务风险警情的可能性;②高校收益能力和③高校偿债能力,由于高校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在运作资金的过程中进行银行贷款等操作导致财务风险,高校收益能力分析和高校偿债能力分析就是分别反映高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所体现的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和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④高校发展潜力,根据高校运行一段时间的表现,分析高校的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学校发展潜力不足,说明其未来财务风险将会加大。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则是根据高校在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将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2.2 指标体系具体构成

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每一个分析子主题从指标名称、指标含义、计算公式和指标评价4方面进行描述。其中,指标评价为“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反向指标”表示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2.2.1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是指对高校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能力的分析(表1)。

2.2.2 高校收益能力分析

在高校规模快速扩张,事业发展与资金供给矛盾突出的今天,经营学校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因此,一个学校收益能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其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见表2)。

2.2.3 高校偿债能力分析

高校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偿债能力,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脆弱,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较高(见表3)。

2.2.4 高校发展潜力分析

高校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还应为长期的办学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储备良好的支撑条件,提供持久的发展潜力(见表4)。

3 实例数值分析

3.1 聚类原理

聚类(Clustering)是数据挖掘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发现数据中未知的对象类。[6]这种对象类划分的依据是“物以类聚”,即考察个体或数据对象间的相似性,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体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一组内,不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性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不同的组。通过聚类过程形成的每一个组称为一个类(Cluster)。

现有聚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分割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方法、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4类。[6]其中,分割聚类方法是聚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随机选取几个对象作为聚类的原型,然后迭代将对象加入与其最相似的原型所在的类,直到满足某种条件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聚类方法是k-means方法。

3.2 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月报系统,该系统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实现教育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该系统可以更方便及时地了解直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收支情况,更便利地进行各种数据汇总和财务分析工作,为教育部财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使用SQL Server按照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1年6月份在各个指标方面的取值情况,然后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提供的k-means方法,根据高校在财务风险4个方面的指标取值情况,对高校进行聚类。Clementine不但可以对对象进行聚类,也可以显示各聚类变量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7],有助于增强聚类结果的可解释性。“三分法”是经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因此本实验将聚类个数设定为3类,旨在获得高、中、低3类。

3.3 实验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直属高校该月在高校财务风险4个方面指标取值情况,分别对4个子分析主题进行聚类(见表5)。

以高校运营能力分析为例,根据高校在其6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1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进一步查看各指标在各类的取值情况,显示对于高校运营能力聚类,各个高校在“经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作用不大,而在“经费自给率”“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进一步查看各高校在这些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上的平均取值,可以看到,聚类-1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较低(0.14)、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02),聚类-2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一般(0.22)、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过高(42.44),聚类-3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比较高(0.49)、自筹收入占比较高(0.1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25)。因此,综上分析,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中”,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低”,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高”、财务风险最小。

同样,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其他3方面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其中,根据各高校在收益能力3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所学校,其中“资产收入比率”和“净资产收入比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偿债能力7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27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6所学校,并且除“流动比率”指标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均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发展潜力5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9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3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除“其他资金动用程度”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均影响较大。

最后,仍采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各高校在个财务风险指标上的取值情况进行聚类(此时评价中“正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反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见表6)。结果第一个类包含35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37所学校,分析可知,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状况较好、发生风险等级“低”,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风险“高”,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发生风险等级“中”。最后将财务风险分析4个方面和财务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财务存在风险的高校。

4 结 论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运营能力、高校收益能力、高校偿债能力、高校发展潜力4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取值情况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类,从而获得高校财务风险等级情况。由于本文仅是针对高校某年某月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高校财务状况也会根据时间变化,因此下一步研究将根据高校在一时间段内的财务情况序列对高校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正华,蔡彬.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12):9-11.

[2]张文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4):116-118.

[3]黄文雅,周娉. 因子分析法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3-16.

[4]黄海波, 刘飞虎.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90.

[5]赵春.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1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2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整个并购过程的相关决策不当而对企业财务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源自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汇率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本文系统分析跨国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并购前财务风险分析

并购前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目标企业定价上,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交易价格。如果对目标企业定价太低,就有可能错失并购机会导致并购失败。如果对目标企业估价太高,并购的成本就会偏大,会给企业的现金流等方面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如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定价是企业在并购前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

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并购企业所获得的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与其真实信息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目标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或信息公布不透明而产生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使其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从而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高的成本。并购企业可能由此产生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不足等财务风险。

1.2 中介机构缺乏

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为并购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使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信息收集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的判断使其所搜集信息的实用价值不大而增加信息成本,进而增加并购的交易成本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成本。

1.3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而预测不准确。我国目前的价值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常用的是成本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资产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方案整个寿命期间所产生的全部现金净流量。

2 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并购的融资风险分析

从来源角度讲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主要包括企业自有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最明显的优点在于没有偿还债务的压力,筹资阻力也相对较小,但由于此种方式会大量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进而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外部融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权益融资又主要分为换股并购和发行新股两种方式,但易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主要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这种融资方式相对于权益融资的成本要低一些,因为债务融资的利息可以税前列支。但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倘若企业并购后经营不佳很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

跨国并购一般所需的资金数量比较大,融资相对复杂,如果到期筹不到并购所需金额,并购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另外,所筹资金的结构合理与否同样与并购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对并购后的企业运营方面,比如以自有资金为融资方式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还可能会增加机会成本,以债务作为融资方式可能会提高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进而产生财务危机。因此,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是否恰当也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2 并购的支付风险

并购的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及股权稀释方面的影响。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

现金支付方式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控制权的一种并购交易支付方式。通过这种支付方式能迅速完成并购,相比其他支付方式而言,大大缩短并购交易时间,有利于交易的尽快完成。对于并购方而言,现金支付最大的好处是现有的股权结构不会受到影响。然而,选择全额现金支付会增加企业的现金负担,给企业带来较长时间的现金流转压力,即存在流动性风险。因此,并购公司在决策是否采用这种支付方法时应该考虑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资本结构和融资能力等问题。另外,跨国并购涉及外汇,现金支付也会受汇率的波动影响而产生汇率风险。

股票支付是指并购方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来支付并购价款的一种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对并购方而言,不用支付大量现金,能有效缓解资金流动性风险。但新股发行成本高,且由于相关手续繁琐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另外,发行新股会导致原有股权比例发生改变,从而稀释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杠杆支付是指主并购企业为筹得并购所需资金,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同时以并购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偿还债务的方式,这样并购方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取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但这种方式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债务压力和偿债风险。

混合支付是将多种金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可以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但假如使用不当,这种支付方式同样也存在风险,比如可转换债券,如果发生有利于目标企业股东行使转换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上面提到的稀释原有股东控制权的风险。

2.3 并购的汇率风险分析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币的过程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跨国并购的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在并购过程中因汇率的变动而使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与折算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主要由货币和时间两个因素构成,跨国并购必定会涉及外币,同时跨国并购从筹划到并购结束一般会经历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跨国并购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性极大,预防和化解汇率风险对于跨国并购来说尤其重要。

3 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分析

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并购的其他阶段所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并购后企业的管理失当所引起的风险。

首先,如果在并购前期对目标企业的估价过高,相应的支付对价也就偏高,进而会影响并购的融资和支付方式,从上文分析可知,融资和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并购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其次,由于并购后企业规模变大,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改变,如果公司管理层的能力跟不上或管理方法不当,使公司的运营出现问题,就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效益达不到预期期望,从而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4 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4.1 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

首先要通过恰当的路径和方法来寻找目标企业,尽量选择与本企业经营范围相近、产业关联度较高、企业经营能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这样更有利于并购动因的实现。其次,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就目标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必要的财务分析。可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以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报告。最后,要结合评估结果,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和合适的并购时机。

4.2 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是指收购企业运用企业自有的资金来进行并购支付。外部融资主要指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以及债券等。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产生相应的融资风险。同样,不同的支付方式也会使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

尽管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但企业可结合多种融资方式,合理制订资金支付预算,利用混合支付方式,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化,规避或减轻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4.3 注重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跨国并购中面临的系统风险,要通过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防范手段有以下几点。一是套期保值,主要通过远期、期货、期权及互换等衍生产品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在跨国并购的财务活动中这些套期保值工具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二是保险。国际上现在已有多种与汇率风险有关的险种,如汇率波动险、利率波动险等,企业可通过购买保险把汇率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对跨国并购企业来说,购买保险是省时省力的汇率风险防范手段。三是合理确定、调整计价和支付货币。这需要并购双方协商,使双方都尽量减少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4.4 充分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很多并购案例的失败都是由后期整合失败造成的,而财务整合失败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购后,若没能将两个企业的财务资源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将会降低并购后企业的效率,违背并购动机。这就是财务整合风险。因此,在后期整合过程中应以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财务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兰天,郭有钦.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12).

[2]孙喜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J].商业会计,2012(19):97-103.

[3]杨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4]张璐,仲秋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9-52.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 风险防范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拥有涉及各行各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虽然不及大型跨国企业那样每年赚取巨额利润。但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帮助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很好的发展起来,影响的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04年时国务院和证监会更是批准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允许中小企业上市,可见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发达国家企业不断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加上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不完善,对于风险控制没有系统的认知,不能很好的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许多中小企业依然处于担保难、融资难的困境。

在欣喜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更应该警惕因国内市场环境变化而隐含的危机。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相互重合,不存在大型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如IT行业、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等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与不确定性。。

但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制约其发展。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已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第五年。通货膨胀未消除,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举棋不定。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明确的把握自身的命运。

三、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最常用的筹资形式是发行债券,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受到的限制较多。例如繁琐的发行程序、昂贵的发行费用且少有购买者。其次是发行股票,虽然自2004年起深交所批准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但能上市的只是全部中小企业中的凤毛菱角。再次是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财产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经营风险大等问题降低的贷款成功的可能性。中小企业最常用的筹资方式除了企业家自己增加注册资本外,就是每年企业的留存收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筹资困难重重,就算从银行贷到款项也伴随着高额的利率。总体筹资额中的长期筹资额比例小,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额度不当的可能性很高。

(二)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许多中小企业容易忽视对投资项目的分析,低估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存在的缺陷:1、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常统一于一体,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使企业内部权利缺乏牵制,股东即管理者。在投资时,专业知识不足、素质不高的企业主容易不顾预算、风险分析和投资回报率等盲目投资。2、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无法像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就无法用其他的投资项目对冲风险。

(三)营运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分散产品经营。因此一旦产品市场不稳定,例如市场不景气、出现了替代产品或者该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经营状况下降的情况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大量的赊销产品也是企业在营运活动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在赊销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客户的信誉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和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四)分配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利,中小企业股东们比较倾向于将更多的收益用于分配股利,这样股东自己可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较高的股利分配来吸引新的投资者。但是这样会相应的降低企业留存收益,当企业在未来经营不顺利润降低时,容易引起财务风险。

四、IT行业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根据中国财经信息网上显示的近两年中小IT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中小IT企业的偿债能力都很强,不论是短期偿债能力或是长期偿债能力。极大多数的企业流动和速冻比率都比2要高出很多,资产负债率也没有超高50%的情况发生。对于小资本的IT企业,亏损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随着注册资本的增加,出现亏损企业的情况在逐渐减少,IT企业一旦盈利其利润率很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起步比较低,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比较挣扎的状态,就算是盈利的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也大多呈现负值,加上基本上所有企业都是极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所以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筹资情况也是随着企业的资本变多而好转,注册资本比较高的企业已经发行了债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分红派息情况,注册资本小的会利润分出资金来分派现金股利引资。注册资本偏大的就偏向于留存企业。中小IT企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固定资产少,赊销情况严重。

人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应当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当企业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应当扩大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用来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

并购(“M&A”,merger and acquisition)并非一个专业术语,而是“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吞并另一个企业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成为该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消亡;收购是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过程,其产生的结果是企业仍然存在。由此,兼并和收购是以不同的角度来界定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但是由于二者联系紧密,故常作为同义词使用,统称为并购,通常是指企业采取一系列产权的交易行为以取得对另外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由于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下面将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进行介绍。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在并购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并购计划阶段工作、并购过程中的谈判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根据表1-1,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

1.战略规划风险

在企业进行并购之前,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其他信息,不仅要制定出合理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同时还要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但是在规划阶段,由于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决策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并购活动中涉及到的这种风险称之为战略规划风险。影响战略规划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1)监管风险

监管机构的力度与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息息相关,如果监管机构不力,那么目标企业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可依赖性就会降低,从而使得并购财务风险的加大。

(2)产业环境风险

企业在制定并购战略时,必须要对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环境进行考察,认真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审视;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目标企业是否与并购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相符。如果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理想,并且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有出入,那么,此时企业进行并购就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2.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无法使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的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三是定价谈判风险。

(1)财务报表风险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取决于对未来收益大小和产生收益时间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是建立在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一旦财务报表有虚假性,则可能导致预测不当或预测不准,从而产生定价风险[2]。

(2)价值评估风险

对于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主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评估过程中可能产生错误,从而对定价产生影响,加大了财务风险。主观因素主要是因为评估依赖于评估人员,因此评估人员的能力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价值评估的准确性。这两个因素同时使得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不容小视。

(3)定价谈判风险

在谈判过程中,由于并购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处于劣势,再加上谈判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谈判过程中充满了风险,从而对企业并购定价风险产生影响。

3.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交易中的融资风险是指在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并购资金来源的风险,这是一种与资本结构和并购资金保证密切相关的财务风险。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包括:

(1)资本结构合理性风险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完成融资后,全部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购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一种能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但是同时又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价值的融资方案。

(2)融资方式风险

企业外部融资有权益性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企业选择债务融资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弱,那么就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一是融资成本较高,二是面临着股价变动和股权稀释的风险。

4.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与资金的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资金使用的风险,它和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密切相关。

目前,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如下: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现金支付可以让并购方企业较为迅速地完成并购,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和重组,但是过度使用现金支付,则会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债务风险。

(2)股权支付产生的股权稀释性风险

股权支付是指并购方通过换股或增发新股的方式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进而收购目标企业的一种支付方式。由于增发新股改变了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从而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权益,造成控制权减弱。

(3)杠杆支付产生的债务风险

杠杆支付能以较少的资本取得较大资产的控制权,但却将并购后的目标企业置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3]。

5.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交易活动完成后,并购后的整合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根据德国学者马克思·M·贝哈德调查,并购最终失败与整合阶段的比例占52%[4],见表1-2。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包括财务组织机制风险、理财风险和资本运营风险。

(1)财务组织机制风险

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

(2)理财风险

理财风险是指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运作过程和财务行为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性[6]。

(3)资本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完成并购后因企业缺乏盈力能力和资产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衡量一个企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有如下几种: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因此,我们把这些指标作为整合中的运营风险的评价指标。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建立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要遵循全面性、整体性、动态性和简约性的原则,其重点在于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建立评价体系本质上就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了前面对并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的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如图1-1所示。

该评价体系具有层次结构的特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表现为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评估值;第二层:准则层,是指用来解决目标层的问题时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本文表现为战略规划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第三层:指标层,是准则层下的各个具体指标,在该体系中表现为监管风险、产业环境风险等。[7]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它适用于解决那些只能用模糊的、非定量的、难以明确定义的实际问题。下面介绍该方法的评价过程:

(一)建立层次分析结构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时,各层次指标要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各评价指标之间以及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要具有一致性。本文对于并购财务风险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具体方法是:将所有指标分成Ui个子集,记为U1,U2...Un,并满足条件U={U1,U2...Un}每个子因子集为Ui,且Ui={Ui1,Ui2...Uin},n表示Ui的因素个数[8]。

(二)模糊权重集的确定

在实际的工作中,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专家测评法、层次分析法、统计实验法等等,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各层指标之间的权重,Ai={ai1,ai2...ain},且。

(三)评语集的确定

评语集是评价者可能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一般用V表示,即评语集V={V1,V2...Vm}。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聘请适当数量的投资专家、并购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并购风险因子,填写评价卡,给出相应的等级。然后根据统计情况,列出评价结果统计表。最后根据评价情况建立企业并购的模糊评价矩阵R。

(五)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R进行合成,得到各评价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A·R,其中“·”是模糊算子,经过多层模糊运算,最终得到了模糊集B={b1,b2...bn}。

(六)做出评价报告

最后的评估结论可根据总体评判B和一定评价原则来确定。常用的评价原则有:最大隶属度原则、最小代价原则、置信度原则和评分原则等[9]。

三、模糊综合评价的案例运用

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本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尺度法,划分为五项: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主要调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13个二级指标的风险程度[10]。

为了具体说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本文采用虚拟案例的形式,对一家拟进行收购的家电企业运用该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本案例通过德尔菲法共向20位专家发出的咨询函,根据专家填写的咨询函,得到了如表3-1所示的“评定级别”。

(一)二级模糊评价

(三)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司并购财务风险很高的概率是16%,风险较高的概率是20%,存在一般风险的概率是27%,较低风险的概率是21%,低风险的概率只有16%。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企业并购存在着一般的财务风险。根据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战略规划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一般,定价风险较低或一般,支付风险较低,融资风险呈较高趋势,所以该公司为了降低并购财务风险,应该从融资风险入手,同时兼顾战略规划和财务整合风险,积极采取对策降低风险。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首先介绍了其具体内容,然后探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度量该风险的作用,通过度量,可以分析出企业在并购时哪些风险较高,从而为有效地控制风险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琳.企业并购的资源协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52-53.

[2]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3]王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方法[J].财税论坛,2011(9):145-146.

[4]邱尊社.公司并购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2.

[5]彭国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

[6]翟留镜,孙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西部财会,2011(3):31-32.

[7]C.L.Reichardt Due diligence assessment of non-financial risk:Prophylaxis for the purchaser[J].Resources Policy 2006(31):193-203.

[8]Effrey.C.Hook,M&A:A Guide to Doing the Deal[M].London:Wiley,2004:134-136.

[9]何楠,丁浩.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企业并购风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8):28.

[10]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J].财会通讯,2009(2):143-144.

作者简介:

篇5

(一)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指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周转情况,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二)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该指标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经销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分为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指标、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指标和商品经营盈利指标,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以及每股利润、每股股利、市盈率。

(三)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或者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资金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支付能力系数等。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从偿债的资金来源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应是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

(四)财务弹性指标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具体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财务弹性的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财务弹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财务弹性指标包括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资本购置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再投资现金比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资本购置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全部现金流量比率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再投资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量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

(五)发展能力指标企业的发展是指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六)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即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上述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通过该指标,能够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和估计,为企业实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现行财务指标的局限

(一)不注重定性指标分析现行财务报表对表内信息确认的标准过于苛刻,财务指标都从财务报表内计算得来,使得相当一部分非货币化、不确定的、难以定量化的信息被排斥在报表体系之外,而这些非定量化的信息已经越来越能够反映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这是导致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缺少反映无形资产的指标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企业另一项重要资产――无形资产的作用。企业在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时,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这对一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占很大比重的企业来说,分析的结果并不可靠,往往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

(三)财务风险指标亟待完善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主要依靠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构建。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目前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映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带来强烈冲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充满风险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突破,必须完善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

(四)非财务指标没有得到体现非财务指标是指基于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广泛的企业信息基础上的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面向未来,其改善往往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和利用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五)行业标准选择的局限性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我国目前虽然一些官方机构和报刊提供了部分行业的财务数据,但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其经营跨及许多行业,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给行业分类带来了困难,也使得同业对比更为困难。

三、企业财务指标的改进措施

(一)重视定性指标和无形资产指标引入定性指标,全面完善财务指标的系统性。如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可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引入智力指标,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衡量企业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应为重要的财务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地衡量企业的持久生命力。对于一些公认的,对企业影响很大的无形资产,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予以考虑。这对于经营者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财务风险指标完善财务风险指标,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另外,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另一来源盈利能力指标同样需要做出完善,如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篇6

【关键词】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财务预警的方法

财务预警方法可以为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和基于计量方法的预警模型。

1.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

(1)单一财务比率法。单一财务比率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处于财务危机状态还是非财务危机状态的一种预警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2)财务比率综合计分法。财务比率综合计分法是选择多个财务比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计算综合财务指标,以此来判断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常用的财务比率综合计分法主要有沃尔评分法和综合评分法。

2.基于计量方法的预警模型

(1)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该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

从长期的研究结果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在破产前一年的总体判别准确度高达95%,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计算工作量很大;二是在企业破产前一年的预测中比较准确,但在企业破产前二、三年的预测精度大幅度下降。

(2)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目的是寻求预测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的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线性假设条件,应用更为广泛。缺点是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财务危机监测系统设计、财务危机识别系统设计、财务危机诊断和评价系统设计。

1.财务危机监测系统设计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监测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而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监测系统包括核心财务指标的监测、财务支付能力的监测、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测、战略风险的监测和市场风险的监测等,因此财务危机监测系统设计可以根据其系统组成进行。

2.财务危机识别系统设计

财务危机识别系统设计应该根据财务危机的形成的路径进行。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诱发企业财务危机的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费用水平升高诱因。费用水平升高造成盈利能力下降,自有资金出现不足,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不得不增加负债来弥补资金缺口,形成恶性循环,巨额负债无法偿还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二是销售收入下降诱因。销售收入下降诱因形成的财务危机路径与费用水平诱因完全一致。三是过度扩张的投资策略诱因。过度扩张的投资策略将导致资金周转短缺,企业不得不增加负债来弥补资金缺口,巨额负债无法偿还将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财务危机诊断和评价系统设计

财务危机诊断和评价系统的功能是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结果以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以发现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系统。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杜邦分析法和综合财务指标评价法等,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设计财务危机诊断和评价系统时,应结合所应用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

(1)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问题和财务状况的指标分析方法。

利用杜邦分析法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找出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资产净利率,而资产净利率的下降可能是销售净利率或资产周转率下降引起的,以此类推可得资产总额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流动资产的上升或长期资产上升造成的。它利用对综合财务指标――资产净利率的层层分解,可以寻找出引起资产净利率下降的真正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综合财务指标评价法

该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企业效绩的基本内容,围绕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选择了8项基本财务比率;同时,选择了16项修正财务比率及8项评议指标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个立体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效绩及其变动过程。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房地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的是房地产企业预警工作却步履蹒跚。随着近几年来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推行,特别是央行不断加大金融调控政策的力度,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单一的财务预警指标弊端渐露。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要健康稳步发展,必须构建合理的现金流量指标预警体系。

房地产企业可充分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财务危机的诊断与评价。

四、结论

可持续财务预警机制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实现、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具有监测、信息反馈和预警的功能。当在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出现潜在危机时,预警机制能及时找到导致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以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完善财务预警机制,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对其生产经营及发展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龙胜平.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求索,2007,06.

[2]王晓曼.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J].建筑,2007,11.

[3]徐淼.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J].会计之友,2006,07.

[4]夏向军.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预警体系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09,5.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管控策略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汇率大幅贬值,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外贸企业国际贸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营风险陡然增加。财务风险管控是外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面临着客户违约、汇率大幅贬值、现金流紧张、反倾销等各种风险。要想有效抵御风险,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就要深入分析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明确风险的成因,并分析科学的管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健性。

一、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体,实际经营运营过程中通过投入一定的成本来获取经济收益,这其中势必将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对外贸企业来说,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大方面:提供信用销售后,客户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出现信用违约,造成大量呆账坏账;贸易国出现大的汇率贬值,造成巨大的汇兑损失;结算时由于出现各种意外因素而造成结算失败;遭遇反倾销时不能及时有效应对造成损失。财务风险关系到外贸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影响到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外贸企业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形式包括: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常见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企业从事外贸业务交易时,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后,由于对方国家政治动荡、政策变化或者客户资金短缺、履约信用度低、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等原因,造成出口企业的货款被拖欠或无法回收的风险。比如有些企业由于风险意识薄弱,或为了抢订单而弱化风险管理,大量提供商业信用,最后导致货款收不回,形成呆账坏账。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国际金融交易、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时,由于贸易国的汇率变化,使得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发生增加或减少,对预期收益造成损失的可能。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形势严峻,汇率风险尤其突出,2015年来货币大幅贬值的国家货币有:俄罗斯的、土耳其、阿尔拜疆、马来西亚、印尼、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肯尼亚……。可见,汇率风险已经是外贸企业时刻面对重大风险,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外贸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轻视或弱化风险管理就很容易遭受重大汇兑损失。

3.结算风险。结算风险是指债权方在办理支付结算过程中,因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引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用证一般被认为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但遇到金融危机开具信用证的银行本身出现问题,甚至破产,信用证就没意义了;或者对方在信用证夹杂着隐蔽性较强的软条款肯能会令企业稍不谨慎就会陷入其中;在国际贸易中结算中,信用证、托收、保函等计算方式基础是基于单据代表货物,提单是物权凭证。当出现单证错误、单证缺失、单证不符、伪造单证、单证与合同不符等问题时,就会给收汇造成重大的损失。

4.现金流风险。现金流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由于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履行该负的经济责任、义务。对外贸企业来说,由于企业普遍存在自由资金不足,资金成本较高,影响资金周转的因素较多,当存货积压或应收账款回款出现问题时,如果资金管理不善、现金不足则很可能酿成企业的偿债风险。

二、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1.夯实会计核算基础,把会计核算与内部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外贸企业由于存在上述分析的各类风险,在核算时需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外贸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越精细化,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比如应收账款的核算,根据管理需要细化到区分不同信用等级客户,并以月为单位区分账龄段,以便准确及时的反应每一客户应收变化情况,为后续的信用风险分析和防范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清晰的会计核算,也为应对反倾销提供详细有效的成本数据,争取更大的胜算。

2.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外贸企业由于行业特性,常常需要提供大量的信用销售。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是风险识别和贸易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外贸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它的职能包括收集、监测、分析和整理客户信息,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档案,并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归类管理,对不同信用等级客户设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在连续的经济往来交易中,进行全程信用的监控,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如某大型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的程度划分为A-D,X等级,其中A类为优质信用客户(信用额度设置为80%且不超过5千万USD),B类为信用良好客户(信用额度设置为60%且不超过3千万USD),C类为新客户或一般客户(信用额度设置为30%且不超过500万USD),D类为高风险客户(信用额度设置为零,需100%预付款),X类为禁止交易黑名单客户。

3.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是指根据相关的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分析,结合具体业务情况识别出相应的风险,发出预警,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控制和预测。企业应按月定期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并出具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报告,提供管理层决策参考。对外贸企业来说,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率等。如某大型外贸企业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下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A国家客户引起的,且不同信用等级客户均存在类似情况,这可能是A国存在某种系统性风险,如经济衰退或汇率管制的前兆。根据这个财务预警信息,信用部门可能会及时锁定和控制发货,并相应调整客户信用等级,提高预付款比例甚至100%收款后才发货,不断降低风险敞口。

4.充分利用外贸稳增长政策,特别是出口信保扶持政策,有效降低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和经营成本。近年来,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国家为推动企业扩大出口,防范出口收汇风险,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其中有一个是出口信保扶持政策,对外贸企业特别有利。如广东省2015年的信保扶持政策,对珠三角地区出口投保保费支持20%,非珠三角地区支持40%,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高达80%,另对投保农产品、单机及成套设备以及对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给予另外的10%至30%的附加支持。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好这类政策,一方面可以把外贸交易的风险敞口覆盖,另一方面可以极大降低投保费用,降低经营成本。

5.运用金融工具实施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实施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主要的方法有:(1)可以对贸易交易中产生的风险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锁定风险,避免汇率变动带来损失。(2)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对外贸易中可以争取多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样就避免了贸易国货币汇兑损失的风险。(3)选择相应的货币使在汇率变动中减少损失。在进口时可以采用软币结算,而出口多选择硬币结算,也可以与贸易方签订货币保值条款或者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4)根据汇率预测,适当调整收汇或付汇时间。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预测计价货币将贬值,出口商与外商应尽早签订合同,把交货期提前或提前收汇,以便减少因计价货币贬值而导致的外汇损失;进口商可以推迟向国外购货,延期付款,以减少进口成本。(5)外贸企业也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商业票据贴现等贸易金融工具避险。

6.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加强现金流预测与风险防范。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经营是否健康的重要晴雨表,现金流是企业的正常运转的血脉。必须树立稳健经营的大局意识,和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确保企业安全平稳发展:(1)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匹配相应的资产负债结构,并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2)建立全流程的现金流预测制度。现金流的预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需要与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确保现金流预测与业务流相匹配。(3)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或者紧迫程度,有计划的安排资金使用,确保支持可控、使用高效。(4)建立资金池管理平台,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最优化。资金池是现代企业集团管理现金流的有效手段,通过资金池集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占用,实现集团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结语

外贸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复杂的风险,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进行风险监控、风险预警,并采取积极的管控策略,积极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的稳定地位,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干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健康发展。

作者:梁伟健 单位:江门市商务局

参考文献:

[1]李应振、李玉举.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篇8

【关键词】风险分析;蒙特卡洛模拟; 投资决策

1 概述

在实际工作中,用解析法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有时会遇到困难。例如, 有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根据来对项目盈利能力指标的概率分布类型做出明确的判断,或者这种分布无法用典型的概率分布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知道影响项目盈利能力指标的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就可以采用模拟的方法来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量化计算、分析论证,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是BOT、TOT等新型特许经营投融资模式下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在项目经济评价中采用的基础数据如建设投资、成本费用、产品(服务)价格、建设工期等大部分来自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与估计,由此得出的评价指标及做出的决策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为了向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和全面的依据,在经济评价中除了要计算和分析基本方案的经济指标外,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对策。

蒙特卡洛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试验、随机模拟以求解各类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其特点是用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际概率过程,然后加以统计处理,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解决经济上的随机概率问题,蒙特卡洛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中很有实用价值。本文试以某建筑企业一期工程为例,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尝试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2 项目概况

某建筑企业一期工程项目采用BOT模式,目前仍在进行设计及招投标阶段。按照初步设计概算结果,该建筑企业一期工程建设投资213.75万元,流动资金515.37万元,年经营成本3066.50万元。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本工程建设期为3年,各年度投资使用比例为22%:42%:36%;生产运营期按照经济使用年限设定为20年,固定资产残值率为4%;年销售收入预计为6570万元,经济评价不计算增值税,只计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防洪基金;基准收益率按目前建筑行业内部收益率标准取4%,以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为项目可行。按照以上基础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3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77年,财务净现值(i=4%)为5234万元,均能满足财务最低要求,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3 模拟过程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实施步骤一般是:确定风险变量,分析每一变量可能变化的范围并确定这些变化的概率分布,构造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模拟试验,为各风险变量抽取随机数,并将随机数按照概率分布模型转化为变量的抽样值;将抽样值组成一组经济评价基础数据,计算出评价指标值;最后重复进行试验,进行若干次模拟后整理试验结果所得项目评价指标值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和它的概率分布及累计概率,绘制累计概率图,即可求出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 1 确定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

在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通常采用历史数据推定法或专家调查法(常用德尔菲法)确定变量的概率分布。对此建筑工程进行模拟,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测算确定风险变量的分布模型。 1.1 建设投资的概率分布。建设投资的概率分布采用三角形分布,邀请专家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情况对项目投资进行预测,估计项目投资的最乐观值、最大可能值、最悲观值,求取专家意见的平均值,并计算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满足专家一致性要求时,经测算估计最后确定三角形分布模型,结果为:乐观值34181万元,最大可能值采用概算值40213.75万元,悲观值44235万元。 1.2 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概率分布。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概率分布均采用正态分布,邀请专家对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期望值、分布范围和范围内概率进行估计。选取三位专家对经营成本的估计结果进行计算示例第一位专家认为经营成本的期望值为3000万元,在2760—3240万元范围内的概率为90%,即在2760~3240万元范围外的概率为10%,小于2760万元(或大于3240万元)的概率为5%,即比期望值3000万元减少240万元的概率为5%,查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或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离差为-1.645,即相当于期望值偏离了-1.645ð,于是标准差ð=240/1.645=146万元。同理计算其他专家对经营成本的期望值与标准差的估计值,结果见表1。专家估计结果标准差的平均值为164万元,方差为247,离散系数为 ,满足专家一致性要求,从而确定经营成本的概率分布服从N(3037,1642)的正态分布。

采用同样的方法,经专家估计确定经营收入的概率分布服从N(6570,3802)的正态分布,过程从略。 2 抽取随机数,产生变量抽样值

本文的模拟过程完全由计算机程序完成,随机数采用编程语言提供的随机数函数获取。

对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获取随机数,以此随机数作为变量的概率值,并根据相应的概率分布模型转化为各随机变量的抽样值,转化过程 2.1 建设投资服从三角分布,直接利用概率的数学含义即三角形面积求取随机变量。 2.2 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图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随机数产生的概率值,由概率值查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或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抽样值距期望值的离差,可以确定随机变量的抽样值:抽样值(x)=期望值±离差×标准差。 3 计算抽样的评价指标值

确定出一组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等随机变量的抽样值后,以这组抽样值为经济评价的基础数据,流动资金按照经营成本的抽样值与期望值之比进行调整,计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一般采用财务内部收益率,在计算期内按照以下公式采用计算机试算内插法求解FIRR:

NPV=

其中流入资金CI包括销售收入和计算期末回收残值、回收流动资金;流出资金CO包括建设投资、销售税金、经营成本等。 4 模拟结果及试验次数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重复以上随机试验,使模拟结果达到预定次数后,以每一次试验发生的频数作为概率,按内部收益率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整理全部试验结果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并计算累计概率,即可求取财务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从而确定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对该工程进行试验次数为2000次的一次模拟,整理模拟结果,得内部收益率的平均值为5.64%,方差为1.93,离散系数为24.63%。按内部收益率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可确定内部收益率低于基准收益率4%的累计概率为12.75%,即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4%的概率为87.25%,可见此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较小。

4 计算机模拟程序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风险分析,计算过程重复性强、工作量大,一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成。为了将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引入污水处理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中,笔者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Foxpro编制了计算程序。

采用该程序,可以根据专家调查结果确定风险变量的分布模型、实现正态分布概率值与离差的相互转换(计算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的数据)、抽取随机数并产生抽样值、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在设定试验次数下的一次模拟和多次重复模拟、查看模拟结果、形成模拟结果概率图表等,实现短时间完成数千次模拟试验的计算、分析和输出。上述表2中统计出了在P2.8G计算机上利用该程序进行不同试验次数的一次模拟耗用时间数,其中试验次数为2000次时一次模拟耗时仅用2.97秒,进行20次重复模拟累计耗时约1分钟;若试验次数为10000次,20次重复模拟累计耗时将达5分钟。

在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工作中,对风险分析有着较高要求,对项目进行风险概率分析的更是重要,而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是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某建筑工程作为算例,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得出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为建设方提供决策依据,并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风险分析提供案例,同时为BOT、TOT等新型特许经营投融资模式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钟济. 蒙特卡罗方法[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李树良、郭耀煌. 风险分析计算机模拟方法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 4.

肖维品, 欧文平, 欧阳安.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7, 19 (6) : 7214.

肖笃牲. 工程投资经济分析[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1112114.

篇9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 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篇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出版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多年来各类出版物的发行量始终居高不下。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84家,全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产品等出版物达到550.6亿册(份、张),其中图书出版数量为86.6亿册,占总数的15.7%;各类期刊28.8亿册,占比5.2%;报纸为430.1亿份,占比78.1%,全国出版行业总营业收入达到21655.9亿元,较2014增长8.5%。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出版社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实现成功转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运营,并且随着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各类新兴媒体也粉墨登场,国内的出版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营风险愈加突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作为出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运营过程中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因此,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无法预料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下,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出版企业在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作用下,企业收益偏离预期,并对出版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出版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除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的社会义务,在追求盈利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企业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首先对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各类财务风险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出版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

2.1出版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或者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我国出版企业的显著优势在于拥有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劣势在于一般的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在筹资环节可用于抵押固定资产数量较少,由此可能导致在企业运营或新增项目的关键时期,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导致运营受阻或者项目失败。此外,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严格的还款期限和高额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也会导致企业陷入经常性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财务信誉。

2.2出版企业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风险。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版企业为了使资本得到保值增值,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对投资项目的论证不充分或者决策不科学,国家政策法规等外在因素影响将导致投资项目不能按时投产,致使投入资金和收益不能按时收回,由此影响出版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偿债能力。

2.3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合理的负债规模和不合适的债务产生方式所引起企业的收益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出版企业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企业自有资金或盈余资本,另一个是从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借来的信用贷款或从其他债权人借来的外债。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同时可以起到抵税作用,但是一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固定的利息支出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所有者的收益。尤其是困境中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2.4出版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的相关资产不能够正常地按照需要转化为现金,从而进一步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在出版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下,需要留存一定数量的流动现金用以支出正常的资料采购、人员工资以及各项办公和管理费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出现纸张等原材料占用资金较大,或者图书存货周转过慢造成资金时滞,将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开支和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

2.5出版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售出之后能否从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金额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的一些出版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缺乏对新客户的信用评定的前提下,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尤其是部分企业简单地以职工图书的发行数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得市场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只顾图书或报刊产品的销售数量而忽视客户的资信状况,这样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形成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另外,大量的坏账死账,也是诱发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重要因素。

2.6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但如果收益的确认或分配时间不当,则很容易产生分配风险。在收益的确认方面,如果出版企业出于短期的利益考虑,在账面上虚增收益或者虚增成本,则可能一方面带来当期的可分配利润增加或者少交营业税费,另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的提前流出而引起财务风险。如果收益的分配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在企业的困难时期,多分收益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少分或不分利润则可能挫伤企业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和财务危机。

3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建立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首先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系统中设定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预警区间来观测和识别风险,然后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大小,最后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3.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预警机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运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信息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每项指标在出版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结合我国现阶段出版企业的特点,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定出如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3.1.1资产利润率

出版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在当期的平均资产占用额中所占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好,管理水平越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3.1.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负债水平以及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比值越小(一般达到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但考虑到出版行业特点,该项指标的正常区间范围是40%60%。

3.1.3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是指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值,反映出版企业当期可以使用现金清偿债务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一般情况下,该项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反映出版企业目前的最大付息能力。

3.1.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该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收账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3.1.5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成本占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出版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

3.1.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差值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该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出版企业的增长势头越旺,考虑到行业特点,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在低于-30%,就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出现大幅下滑,随之产生财务预警信号。

3.1.7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间的比率,该项指标反映出版企业每花费一元的成本费用所获得利润的数额,体现出版企业的日常经营耗费所对应的经营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依据出版行业特点,通常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利润越高,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3.1.8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企业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通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越高;反之,出版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就越弱。

3.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应对策略

出版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监控,根据每个财务指标的数值表现,实时地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进行监控和应对,实践中也经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2.1定性预警监测方法

定性预警方法是分析监测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经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财务预警方法,在现实中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和流程图法等等。定性预警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和预测,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具体财务指标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监测到企业连续几个周期出现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慢,就可发出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

3.2.2定量预警监测方法

定量预警方法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表现,通过收集样本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分析模型进行量化预警,在具体实践中又可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型是根据单项指标的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优点是易于观测、操作简单,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单项财务指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比较片面,在同一时期运用不同的指标监测数据,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企业的管理层也容易避重就轻传递虚假信息等等。

多变量模型是将多项财务指标通过加权汇总构造线性函数公式的形式来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量化分析模型,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在实践中只需将选定的多项财务比率输入模型中的变量,该模型就会计算出一个数据结果,分析者根据输出结果即可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比较典型的是1968年美国学者爱德华阿特曼(Edward Altman)教授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变量X1表示一段时期新增流动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2表示期末留存收益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3表示税息前的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值与期末总负债的比值,X5表示本期销售收入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如果计算结果Z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1.812.675,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如果出现Z1.81,就表示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多变量模型是从宏观角度综合运用多个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相比较单变量模型而言,该模型更能够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得出的结论也相对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具体的分析方法又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线性结构方程、多维量表分析和Logit对数线性模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