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

篇1

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三岁左右的幼儿,其大脑兴奋以及抑制的发展不太平衡,其很容易出现激动的现象,且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并且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基于此,老师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此,老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提问。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和植物,并让其参观实物展览或者是图片展览,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兴趣。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和同伴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能够表达对所观察内容的感情,进而激发其语言表达的兴趣。

要注意,教师需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幼儿,并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这样幼儿在老师面前才会无所拘束,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敢于讲话。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大胆表达

可以说,环境因素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环境要素。

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群的生疏会使幼儿不善言语,出现沉模的现象,有些幼儿也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会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用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利用户外活动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在户外活动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玩具的名称,并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游戏名称,幼儿在愉快的活动当中就能够更好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则需要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幼儿树立起语言榜样,以便更好的提升其语言能力。可以说,小班的幼儿是处于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以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教育时,老师要为其树立好正确的榜样,成为他们很好的模仿对象。老师可以和幼儿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乐于说,这样就会在自然的状态下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幼儿的语言环境并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老师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并给与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幼儿会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足够的沟通,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幼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的情感要求,掌握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和特点,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要保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够相互矛盾,这样会影响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老师要向家长说明幼儿语言能力对于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要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家长则需要跟老师说明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共同努力下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听故事和讲故事是语言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训练幼儿语言的关键途径,老师可以利用教具,用幼儿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故事的情景和内容,尤其是对故事当中的重点人物反复强调,让幼儿慢慢听懂故事,并能够模仿故事当中人物的对话。

或者采用情景教学法,老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现一个故事当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这样能够让幼儿亲身感受,并且可以体验语言交流,这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

老师还需要注意在语言教学中的谈话环境,这一环境一定要轻松和谐,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的和幼儿进行交流,不需要事先设计,要根据幼儿课堂的表现情况随机应变,使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法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要通过参与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问题,也是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既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1]。表达能力是对一个人的印象进行评判的重要因素。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可以通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展现出自己为人处事的缜密态度。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在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准确流利地向其他人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会对人际关系的拓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成为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文朗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关注,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词汇量,这就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注重课文朗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采用分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在进行分组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带头人”的方式,让这名同学带领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进而通过开展小组之间的朗读竞赛的方式q,让学生在竞争中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鲁迅的《故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描绘闰土这一人物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解。如文中“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这句话表现的是少年闰土健康活泼的性格特点,“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表述的是中年闰土的生活处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针对课文中人物角色众多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从范进、胡屠户、张敬斋和邻居等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这也对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外活动的设置过程中,一些教师通过辩论会的设置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些教师通过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上讲台为大家讲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借助朗诵比赛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来看,辩论会、朗诵比赛和课前演讲活动的应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除了口语训练以外,写作训练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一些教师在写作训练中采用的是为学生布置话题作文写作任务的方式,这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作文讲评环节,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一些较为优秀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的方式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构建竞争氛围的方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共同组织作文友谊赛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篇3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事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关于打击乐器操作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收获知识的同时,爱上音乐学习。也逐步摸索出一套乐器进课堂的方法,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

一、找一找,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动感节拍

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孩子比成人更会去发现可用来制造声音的自然物体,如竹筒之声、豆子之声等。他们会长时间沉浸在对这些事物的探究之中,不厌其烦地欣赏这些由他们“发明”出来的动听声响,并为此感到得意。所以打击乐器的教学引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直接兴趣,以学生爱唱、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引趣。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不应仅限于教室这一空间,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多种节奏,如:雨滴、流水、风、走路、跑步、劳动的节奏等,让质朴、自然的节奏在孩子的演奏中表现;打击乐器的演奏教学不应局限于音乐活动中,将教学渗透于日常生活,如:我校的课间小舞台,在活动室中可随时可播放音乐,又摆放着各种打击乐器,让孩子们可在自由活动中随时表现,潜移默化中激发演奏欲望。

二、奏一奏,在敲敲打打中激发演奏兴趣

在学习演奏前,首先要对打击乐器进行分类,如散响类、金属类、木质类、皮质类等,再通过聆听,了解不同类别乐器的音色,“听一听你的乐器声音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木制乐器是什么声音?金属乐器是什么声音?”学生总结出金属乐器声音清脆明亮,木乐器的声音浑厚坚实……通过老师引导和乐器演奏实践,孩子从玩中听辨音色,再深入了解乐器的特性,将乐器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聆听不同材料对音的时值的影响。

做好以上这些铺垫,我们的打击乐器教学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一)巧用打击乐器,认识音乐符号

学生自一年级就开始认识常用音符,但要活泼好动的他们死记硬背地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此时如果能巧妙利用打击乐器,把抽象的音符变成感性的乐音,并通过双手和乐器的接触,强化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让音符成为学生心中更形象的音乐记忆。

(二)巧用打击乐器,进行歌曲伴奏

待学生基本熟悉了演奏方法,就可以按照音乐教材的要求,利用打击乐器为已学歌曲伴奏。新课程对于“乐器进课堂”非常重视,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一年级的音乐材中一开始便出现了乐器的教学――第一册第四课就要求分别感受木鱼和碰钟的声音。

例如在学唱歌曲《龙咚锵》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感受锣、鼓、镲的音色,然后让学生学习演奏方法,通过不同敲击方式出来的音色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演奏方法对乐器音色的影响,接着我让学生自己来演奏。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纷纷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趁热打铁,出示一条节奏:×× ××?O× -?O× ×?O× -,请大家节奏接龙。为了能演奏这些新的打击乐器,孩子们很主动地练习起来。最后大家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龙咚锵》伴奏,有了前面的铺垫,伴奏环节很顺利。

又如教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后,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启发学生演奏与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符的节奏,并注意演奏时加强多声部之间的合作能力,最后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节奏谱:

双响筒 ×× ×× ?O×× ×0

响 板 × × ?O× ×

碰 铃 × - ?O× -

三角铁 × - ?O× -

这些做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而且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

(三)巧用打击乐器,为欣赏曲伴奏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了解、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学《鸟店》,笔者先让学生完整聆听全曲,初步地了解音乐作品。复听后,让学生分组创编音乐的结尾。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用打击乐及人声来表现(提示:傍晚鸟儿们怎样了?)然后分组表演,让同学们讨论后选一组最佳结尾。最后再听音乐,把打击乐器表现的结尾与音乐连起来。这样做不仅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也在创作评比中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篇4

关键词 测绘 专任教师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测绘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测绘学、现代测绘技术、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课程,是水利、土木、建筑及园林工程等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纵观文献,各大高校基本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实习,①符合工科专业对工程测绘人员培养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当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相继出现,使工程测绘这门古老学科的经典理论、方法及其服务对象等不断地发生巨大变革,促进测绘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实时化,使测绘成果呈现数字化、多样化和应用广泛化。同时,社会与生产各部门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此,只有不断提高工科学生测绘实践技能,在扎实掌握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数字化的现代测绘技术,特别要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工程建设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系统,实践能力过硬的测绘专业教师队伍,必须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开展关于提高测绘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提出相关研究思路,以期为该课程教学师资的培养提供借鉴。

1 工程测绘教学面临的显著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工程测绘课程的授课班级人数的增加和测绘师资队伍建设不佳的现状不相适应,②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授课班级多,专任教师少,教学任务重。随着学生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加与专任教师引进难度大的矛盾逐渐凸显,高校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课程无法合理安排,常规做法就是进一步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重点是不同年级班级的开课学期、课序、课时及实习安排的调整,同时,还需修订教学大纲,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测绘课程在同一学期内重课,但是由于工程测绘课程普遍学时较大,授课及实习多数学校都是分学期进行,但是每学期仍有一定重课现象出现,特别在实验讲授、实习指导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安排存在一定困难。

(2)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高校专职从事工程测绘的师资相对偏少,且主讲教师基本固定某几个人,由于开课班级多,不得不新增授课教师,上测绘新课,通过充分备课,理论教学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但是教师对测绘仪器操作、实验实习指导、工程图样识读、制图软件使用等的能力还不够强,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实践锻炼思路和模式还有待加强。目前教师实践锻炼主要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为目标,选择切合个人研究方向的单位和专业进行实践锻炼,较少考虑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体系还有待完善,工程测绘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还有待加强。

(4)实践教学资料还不够完善。一是实验指导书未能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特点,需修订完善;二是缺少野外实习指导书,需要制定;三是不同厂家数字化测绘仪器的内业资料处理办法不同,给实践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具体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四是工程制图教学所采用的图样相对较为简单,缺少实际工程图样作为教学背景材料,另外部分制图课程教具缺少,需要补充完善。

(5)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学生评教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2 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

(1)强化对工程测绘类课程教学独特性的认识。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实训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充分备课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不断讲授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养成爱学习愿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求能力提高只求分数高低的盲目学习,才能切实增强工程测绘课程的教学实效。

(2)健全完善教师锻炼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实践锻炼体制机制,是有序开展教师技能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评教职能,健全学生评教制度,才能最终检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实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业务练兵,提高实践技能。开展测绘专任教师实验室锻炼、实践技能竞赛、业务技能培训等,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实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4)加强测绘教学辅助资源建设。完善普通测绘、数字化测绘及工程制图等的实践教学指导资料及教具,使测绘实践教学更加规范,并有助于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5)结合对外服务项目实施,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创新型实验指导讲授能力。通过教师参与对外科技服务和创新性实验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效果。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测绘专任教师实践锻炼运行机制,健全配套制度

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师资,均扎实学习过工程测绘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师资引进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体系,特别加强实验室锻炼,健全配套制度,严格执行,使青年教师在锻炼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切实提高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承担测绘实习指导和对外科技服务打好基础。

3.2 开展教师实践教学业务练兵,提高教师软实力

紧扣学校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强化测绘专业教师的基本功,从实验备课、理论讲授,仪器操作、教学方法及内容创新等方面开展练兵活动,通过团队听课、意见反馈等方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切实提高教师自身软实力。

3.3 组建测绘专任教师团队,开展对非测绘专任教师的培训

遴选多年从事普通测绘、数字化测绘及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团队,每学期开展一期针对非测绘专任教师的实验仪器操作、识读工程图样、制图软件使用等培训,扩大测绘课程熟知面,为学院测绘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及对外服务储备师资力量,减轻测绘专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4 补充完善实践教学材料,为教师授课及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测绘课程实践性很强,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补充测绘工程规范,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讲课口径等进行规范和统一,杜绝讲授内容不一致,不规范。针对教学内容,一是应紧紧围绕“课堂-实验-野外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对于有对外服务项目的时期,加大教师及学生参加工程实践的力度,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针对不同专业,民汉区别,分层次实践教学设计和讲授。三是制作普通测绘、数字测绘及工程制图等课程的主要的综合性、验证性、创新性实验、实习讲授视频资料,指导文本,优选已实施工程图样,补充部分制图教具等。

3.5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改革完善测绘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测绘课程考核坚持采用仪器单独操作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主要考核点不变的情况下,坚持民汉差异考核原则;实习当中主要采取民汉学生穿插分组,互帮互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工程制图采用手工制图与CAD绘图相结合法,既重视基本功的考核,也加强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考核,两种考核方式相辅相成。二是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相长。

4 结语

提高工程测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坚持内涵发展,才能切实提高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③

*通讯作者:叶含春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TDZGZX09013)

注释

① 朱健.关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142.

篇5

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构思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寻找素材难,教学方法不多等因素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更多的方法技巧。俗话说得好“脚是江湖,嘴是路”,只要靠着一张嘴和两条腿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运用交流而开展社会活动的口语社会,初中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最终的高度。在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由于小学生知识量不够丰富,组织构思能力不够强,而初中学生却正处于语言感知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好的黄金时间,因此,初中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最好的时间段。那么,要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一、积极做好胆量仪态的训练

胆量、仪态对口语的表达效果有直接影响。很多的学生心理素质不是太好,只要一讲上台,心理就开始莫名地紧张,会出现脸红冒汗等现象,甚至有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无措。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进行胆量和仪态的训练。初中语文教学中,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多上台,上台前给予鼓励,结束后给予肯定,并共同查找问题,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有了胆量,仪态也就好了。

二、积极做好情境创设的训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就是两个典型的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帮助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变为渴望表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在良好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创设让学生想说的口语表达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深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交流表达的欲望,从而主动与同学、教师开展口语交流。

三、积极做好心理障碍破除的训练?

在初中语文交际教学中要破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如懒惰、自卑、胆怯等心理。而自卑是初中学生最大的一个心理障碍。有些学生怕回答问题,怕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怕其他人说自己“爱出风头”。中国人一向有“枪打出头鸟”的恶习。这种恶习也在纯洁的学堂中盛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一个民族没有人敢出头,就有许多发明创造、新思想在沉默中灭亡,这个民族也将在沉默中衰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一个奇怪但又很常见的现象:同样是叫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初中生寥寥数人主动举手;高中生都深深埋头学习,无人举手,老师只能点名抽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思维习惯不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要变就很难。笔者认为要使口语交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好贯彻激励的原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语言组织不流畅,所答非标准答案,老师都不该指责训斥,而是要从中找到其优点,加以鼓励。有的学生的观点可能不符合教材答案但有独到的见解,要适当鼓励,以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老师没有权力扼杀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思想有点偏激,老师只能引导。同时要教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青年学生必须有敢说、敢想的勇气,要有志气,有抱负,破除迷信,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因为任何权威都是有时代性的,都不是永久的。只有超越了权威,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特别是在语文学科,其主观性很强。有的问题的答案并无定论,有的老师对答案要求过死,将出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定为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失去自主思想形成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策略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习惯。习惯性思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克服不好的习惯性思维就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突破现成模式,特别是当思维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时,要跳出原有模式。

四、积极做好运用恰当态势语的训练

人们在交际中仅用纯语言来表达是不够的,还要靠态势语来辅助。这也是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在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方面加以强化,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效果。在训练时要给学生说明态势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面部表情、手势、讲话的姿态等方面注意。同时要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的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做到一皱眉,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恰到好处地传情达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多种途径,但仅仅依靠在语文课堂教学和限于教学计划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留心观察,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交际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注重积累,厚实知识功底

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教会学生敢于表达后,也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部分学生因为肚子中没有知识的储备,虽然敢说,但是却不会说,口语表达水平有所限制。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去进行词汇量的积累,优美语言的储备,并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去运用自如,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比如我们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作者在描述南沙群岛时使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子?同时,他又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学生根据课本可能会说:“作者使用了‘蔚为壮观’,‘碧波浩渺’这样的成语,并且将海水比作翡翠,将南沙群岛比作蓝色宝库,还有一团团、一簇簇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南沙群岛的美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那么以后,我们除了用美丽来形容一个事物很漂亮时,还可以运用怎样的词语或者表现手法呢?”此时,学生就会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他们想要表达一件事物很美丽时,除了美丽这个词本身,还可以使用一些四字的成语,通过比喻或者拟人手法的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在讲解了课文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一举两得。

因此,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完成必需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以及修辞手法的作用,逐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敢说之后更要会说,在进行表达时心中有物。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开口说

因为小学生接触的东西有限,有时候他们会害怕开口去表达一些东西,因此,他们的口语能力会出现没有连贯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障碍,比如说,有的学生害怕被人笑话,所以索性就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害怕自己的表达出现错误,因此就变得不敢说或者是用另外一些简单的词语代替了语句的表达。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创造出一个适合的情景,让学生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敢于开口说,不怕出错,敢于表达。

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发现》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内容,然后给学生讲解与达尔文相关的知识,创造出一个情景,将学生带入到达尔文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基于对达尔文的好奇和对那个时代的粗略了解,让学生对整篇文章产生兴趣,进而对这个发现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全文,增强对文章的把握能力。教师在学生进入情景后,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认为《有趣的发现》是怎样一个发现?你对达尔文的这个发现有怎样的认识?这个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运用?”此时,学生都开始有了想要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教师可以任意指定一名学生来进行回答,学生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害羞等原因表达的不清楚,但是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鼓励下,他会慢慢地讲下去,并且越讲越流畅,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带头给这个学生鼓掌,学生在受到全教室的人的鼓励和认可后,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也会变得更加积极,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没有不会表达的孩子,只有不敢表达的孩子,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要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同学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战胜自己,通过合理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敢于表达,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关注交际过程,享受交际乐趣

在创设情景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交际时的规则和方法,否则有的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不愿意去倾听别人说话,只是自说自话,就会导致交际效果不佳,达不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因此,教师要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更加关注口语交际的过程,在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交际时,他们才能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才能够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乐趣。

以《维生素c的故事》这节课为例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每个小组各派出一个代表来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就课文内容、故事发展线路、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在全班范围内让学生互相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吸纳别人的优点,让自己的理论成果更加完善。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指导,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同学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让他们注意去倾听别人的讲话,指出他们的不足和优点。学生在交流时常常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但是有的学生往往会各执一词,认为自己讲的是正确的,而其他人是错的,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情况,就会对整个交流造成影响,破坏交流的氛围,严重的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会用武力来解决这种分歧情况的产生。因此,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精神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同,正确看待分歧现象,并学会合理解决这种分歧,从而让学生接触和认识到口语交际中的各种规则和方法,顺利与他人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确定角色,由学生自己来出演,让小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来体会实际情况下的说话交流的魅力。比如在学习《莫泊桑拜师》这一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故事的发展线路适当增删课本内容,并进行演绎,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交流最好的状态以及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提供学生进行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学习到交际的规则以及交际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可以根据交流的对象、场合的不同选择得体的语言表情,才能让学生正确进行口语交际,以最好的状态与他人进行交流。

总之,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不断地去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加大对课本知识的利用,将实践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帮助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强化他们的交流能力,加强他们对口语交际必要规则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本中,有些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描述,写得比较简单,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指导学生肆意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思想把空白填充起来,使课文更加丰满和翔实。如《触摸春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此时的安静,仰着头,仿佛张望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她仿佛看到了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有的说:她仿佛看见了蝴蝶在不远处翻飞盘旋。有的说:她仿佛看见了苍翠挺拔的大树、色彩绚丽的花朵……丰富的想象升华了美,通过想象,学生感受到了盲姑娘安静凭着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她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看到了整个缤纷的世界,从而感受到了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生命的力量之美。

2.拓展阅读延伸美

篇7

【关键词】中学武术;武术能力;教学规律;教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36-02

原国家体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教育部领导也曾提出“武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并且武术要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从中可以看出武术在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武术的主阵地,其重要作用尤为突出。但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动作复杂难记,方向路线变化极大,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壮内强外的效果,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特别是武术教学中可以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习武先习德,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恰恰与素质教育合拍。中学生武术教学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经过中学生武术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武术能力。武术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拓展,一方面促进武术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深深影响着学生武术能力的提高。思考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正确引导学生的习武动机、提高对武术的理性认识

中学生年龄尚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术。我们要积极引导,从思想上端正习武的动机。很多人认为体育课上的武术花拳绣腿是骗人的花架子,这种认识是极端的、片面的。也是学生对中华武术认识不深的真正所在。因此,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较全面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尤其要让学生深入掌握现代武术特点、作用及古今中华武术的异同。只有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才能正确地认识到现在的武术动作、套路运动是来源于技击意识很强的攻防技击动作,为了便于更好的演练而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基本功及套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有别于对抗性攻防技术,它是在保留技击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锻炼身体的效能,同时也讲究武术动作的艺术观赏性。

中学生武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应善于及时发现中学生优点给予表扬。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可让表现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练。

二、采用多媒体平台和音乐加入武术教育教学

教学中将多媒体平台引入到武术教学中,通过播发大型的武术表演、民族武术电影(如少林寺,霍元甲等)、武术教学光碟,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会激发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豪情壮志。在此基础上渗透尚武崇德,勇武刚强、自强不息的武德精神更能激发当代中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在练习武术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拳种特点播放一些音乐伴奏进行练习,让学生从听觉上和触觉上得到进一步的辅助,提高武术动作的节奏和感受动作表现出来强弱快慢与时间间隔的关系,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武术的特有魅力。

三、渗透科学理论知识的多种教学教法

1、教法避免单一和固定。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仅用少数、重复的几种教法。例如学习手型可以综合步型、步法,配合形象化的语言,效果会大有提高,两臂侧上举的勾手,结合提膝平衡,谓之大鹏展翅,学生兴趣会提高。纠正动作让学生自己去互相纠正,省时高效。

2、打破教学常规,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武术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一定能获得意外的惊喜。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动作后,让几个体育骨干分别带领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编小套路来表演。让学生去评判套路编排、基本功是否规范和扎实,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更易建立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武术方面的能力。

3、改进考试办法,注重能力培养。以前武术课测评,学生要按教师的要求把规定套路做一遍,根据学生做的好坏给予评分,这样学生在不上武术课以后,时间一长就把以前学过的动作遗忘了,等于白学了。为此考试方法可加以改进:第一学年重点以基本手型、步型、基本动作考试为主。第二学年以教授的套路和自编套路为主,分值各占50%。第三学年把传统套路改编后传授给给学生或学生自学套路。这样学生不仅要学好规定套路,又要学习武术套路的编排原则和方法,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基本能自学武术,从而使武术能力进一步提高,受益终生。

四、教学中采用“递进”教法

武术谚语说:“拳打千遍,身法自见”。武术教学多以练习为主要形式,要让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动作,并能熟练自如地进行演练,那么就一定要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但如果盲目进行练习,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话,就会适得其反,误入歧途,一但动作成型,就难以改正了。“递进”教学方法就是练习基本技术动作组合,按照教师指定的场地、顺序依次进行向前递进练习。“递进”教学方法遵循的原则是简单动作在前,复杂动作在后;平稳动作在前,跳跃动作在后;单个动作在前,组合动作在后。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八法”,再结合动作攻防含义进行练习。真正达到精练与巧练吻合,数量与质量并进。这样的练习目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认知和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既缩短了练习的时间,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又可以使学生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五、结论与建议

1、中学生武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中学生武术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中学生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中学生武术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学校作为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将肩负起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让这种文化遗产,经过学校教学的提炼与发展,真正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使学生有较高的武术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传播到社会中去,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支撑跳跃;动作;力量;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21-05

跳跃本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一种生活能力。如有时跳过小溪、沟渠p水池p土岗,跳上窗台p桌子,翻过矮墙等障碍物。有时需要从高处跳向低处,有时从低处并利用手臂的支撑跳上高处,取得有利位置去完成任务,这是人的一种生活本能[1]。支撑跳跃是实用性很强的身体锻炼的手段。作为体育项目,是源于欧洲骑士训练的“跳马”。中小学的支撑跳跃,一般是用山羊p跳箱或跳马作为跳跃器械。学校的支撑跳跃教学,与竞技体操中的支撑跳跃有很大的区别,它没有规则限制,动作比较简单,以重点掌握助跑p踏跳p腾空、落地四个主要技术环节为主。使用器械多以支撑面较宽并能拆卸的跳箱和体积较小并能升降的跳跃器(山羊)为主,以使该项教学更具有针对性p实用性p安全性p锻炼性,便于在学校开展。特为学校生产的跳箱,因为支撑部位宽,又能随意增减阶层,教学中也多被使用。但跳马则很少在中小学校上体育课使用[2]。本文以提高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和下肢跳跃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支撑跳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与之相应的身体体能素质。

一、支撑跳跃的价值与意义

支撑跳跃动作要求学生在几秒钟内完成助跑p踏跳p推手p腾空、落地等一系列动作。由于该练习对快速有力的踏跳和推手动作要求较高,因而对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上肢爆发力、躯干支柱力量、前庭器官和心肺功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该练习还对发展速度p灵敏p协调性、控制力、平衡能力和空间的定向能力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练习可使学生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逐步树立自信,培养勇敢p顽强p果断的意志品质。

二、体操中跳跃动作的分类

体操中的跳跃,按动作类型可分为一般跳跃(普通跳跃)和支撑跳跃两大类。一般跳跃是支撑跳跃的辅助练习,包括各种跳上p跳下p跳跃障碍p跳弹板等。支撑跳跃是通过助跑、踏跳p支撑推手并以特定姿态腾跃器械的一种身体练习。它主要通过两腿短促而有力的踏跳和手臂的推撑器械,使身体在短暂的腾空时间里,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动作腾跃器械。整个动作过程速度快p腾空高p姿态美p落地远而稳[3]。

支撑跳跃一般可分为水平腾跃p侧腾跃p翻转腾跃三种类型。具体分类见图1。目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支撑跳跃教学内容主要以水平腾越类和侧腾跃类为主,翻转腾跃类由于难度等方面原因,基本没有涉及。

三、提高支撑跳跃能力的方法

支撑跳跃是靠两腿短促而有力的踏跳和手臂的推撑器械而完成的,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上肢和下肢力量与爆发力作为基础。教学中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体解剖结构为指导而设计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主要功能是肌肉动员和神经激活;二是,与支撑跳跃项目动作相结合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主要功能是发展上肢和下肢力量及爆发力。

1.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才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他们基础性身体运动功能不好,在训练中容易产生错误的动作姿势和运动损伤。以下将从肌肉动员和神经激活练习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

1.1肌肉动员练习方法

(1)俯卧“Y”型上举

起始姿势:俯卧于垫子上,两手臂伸直前举与身体呈30°夹角,拇指向上。

动作过程:做两臂上抬动作,反复多次进行练习,激活肩部肌肉。

练习要点:上抬过程中躯干不出现抬起的情况,手臂与躯干夹角不变,大拇指始终向上。

(2)跪姿俯撑向后伸腿

起始姿势:跪姿俯撑,手臂与地面呈90°,大腿与地面呈呈90°,躯干保持挺直姿势。

动作过程:练习时,一侧腿向后上方伸出,保持静止姿势时肩、髋、膝、踝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激活臀部肌肉。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躯干位置保持稳定,不要出现身体的晃动以及腰部塌陷或拱起的情况。

(3)迷你带――双腿内收外展

起始姿势:双手叉腰,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成微蹲姿势,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135°。

动作过程:两侧腿同时做外展动作,还原到起始姿势,然后继续重复相同动作。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起伏,身体的其他部分保持收紧状态。

(4)迷你带――侧向直腿行走

起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上举,直体站立。

动作过程:直膝髋关节外展向左或右行走,还原到准备姿势,然后依次开始下一步练习。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起伏,重心位置始终在两腿之间,躯干保持稳定姿态,每迈一步不要出现明显的身体重心波动。

(5)迷你带――正向行走

起始姿势:由准备姿势开始,双膝弯曲呈半蹲姿势,躯干挺直并适当前倾,两脚尖方向朝前。

动作过程:行进时左或右脚依次前行,小腿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方向,每步的移动距离为一脚左右。

练习要点: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保持稳定,不要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波动,臀大肌注意保持收紧状态。

1.2神经激活练习方法

(1)双脚快速前后跳

起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成微蹲姿势,脚尖向前,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垂直面;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双脚同时做向前、向后的最快速度踮跳,动作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尽量唤醒更多的肌肉参与运动。

练习要点:在踮跳过程中身体重心位置起伏不大,在跳跃过程中髋关节位置保持稳定,身体一直保持微蹲姿态。

(2)快速转髋

起始姿势: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听教师的口令或指示的方向做快速的转髋练习。练习时,髋关节发力以最快速度完成转髋跳,然后迅速回到起始姿势,提高髋关节灵活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练习要点:在转髋跳过程中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注意身体姿态控制,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转髋跳。

(3)原地快速踮步――双替

起始姿势:双腿微曲,躯干保持挺直稍前倾,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的垂直面。

动作过程:练习时,手臂做慢速的前后摆动,双脚以最快的速度做原地的踮步动作,动作频率要快,激活神经系统参与运动。

练习要点:在运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保持不变,身体一直保持微蹲姿态,两脚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2.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是指对具备一定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的人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以下专项练习结合支撑跳跃项目特点所设计,主要提高上肢和下肢的力量与爆发力。

2.1上肢力量与爆发力练习方法

(1)上斜俯卧撑

起始姿势:双脚并拢,双手于肩两侧撑于高处,身体保持笔直。

动作过程:弯曲双臂放低身体,直至大臂与身体平行,然后将身体撑起。

练习要点:整个动作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笔直,不要撅屁股或塌腰。

(2)标准俯卧撑

起始姿势:双脚并拢,双手于两肩的正下方撑地,身体保持笔直。

动作过程:弯曲双臂放低身体,直至上臂和地面平行,然后将身体撑起。

练习要点:整个动作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笔直,不要撅屁股或塌腰。

(3)下斜俯卧撑

起始姿势:双脚并拢在高处,双手于肩两侧撑地,身体保持笔直。

动作过程:弯曲双臂放低身体,直至上胸接近地面,然后将身体撑起。

练习要点:整个动作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笔直,不要撅屁股或塌腰。

(4)哑铃――交替卧推

起始姿势:仰卧于凳上,双臂直臂于胸前举起哑铃。

动作过程:保持一个胳膊直立,将另一个胳膊降至肩部外侧,然后将其推起,依次交替双臂动作并重复。

练习要点:在推举过程中时刻要保持双脚触地,身体的臀部和肩部在凳上,非用力一侧的手臂保持笔直;腹部收紧以保持重心稳定。

(5)哑铃――坐姿交替上推

起始姿势:以坐姿呈准备姿势,双手持哑铃于头上。

动作过程:保持一侧哑铃高举,另一侧哑铃下落并保持身体稳定。依次交替双臂动作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的稳定性,不要产生腰部过展现象。

(6)哑铃――站姿交替上推

起始姿势:以站姿呈准备姿势,双手持哑铃于头上。

动作过程:保持一侧哑铃高举,另一侧哑铃下落并保持身体稳定。依次交替双臂动作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不要产生腰部过展现象。

(7)实心球――跪姿推

起始姿势:练习者面向墙,距离墙1~2米成跪姿于垫子上,双手直臂持药球于胸前。

动作过程:将球收回胸前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接住球后还原成起始姿势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的稳定性,臀部肌肉适当紧张,腰部不要过展。主要发展快速力量,练习时必须要保持高速下动作的连贯性。

(8)实心球――单膝跪姿推

起始姿势:练习者面向墙,距离墙1~2米成单膝跪姿于垫子上,双手直臂持药球于胸前。

动作过程:将球收回胸前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接住球后还原成起始姿势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的稳定性,适当的腿部、臀部肌肉紧张,腰部不要过展。主要发展快速力量,练习时必须保持高速下动作的连贯性。

(9)实心球――前后弓步推

起始姿势:练习者面向墙,距离墙1~2米成前后弓步姿势于垫子上,双手直臂持药球于胸前。

动作过程:将球收回胸前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接住球后还原成起始姿势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的稳定性,腿部、臀部肌肉适当紧张,腰部不要过展。主要发展快速力量,练习时必须要保持高速下的连贯性。

(10)实心球――站立推

起始姿势:练习者面向墙,距离墙1~2米成站立姿势于垫子上,双腿稍弯曲,双手直臂持药球于胸前。

动作过程:将球收回胸前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接住球后还原成起始姿势并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躯干的稳定性,腿部、臀部肌肉适当紧张。主要发展快速力量,练习时必须要保持高速下动作的连贯性。

2.2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练习方法

(1)哑铃――颈前蹲

起始姿势:站姿,双手持哑铃屈肘将哑铃置于颈前位置。

动作过程:臀大肌发力下蹲直至大腿与地面平行,通过臀部发力以及腿部蹬地充分蹬起至站立姿势。

练习要点: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膝关节避免内折叠,保持胸部和背部挺直。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练习者体后放一个箱子,让学生练习时找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位置。

(2)哑铃――弓箭步下蹲

起始姿势:双手持哑铃前后分腿站立,将后脚置于跳箱上,膝关节微屈。

动作过程:通过前腿的弯曲降低臀部,同时后腿膝关节不能触地呈半跪姿,停顿片刻后前腿蹬起还原呈起始姿势。

练习要点:切勿将前腿的膝关节超过脚尖,膝关节向前切勿外展或内扣,以舒适的方式将脚尖或脚背置于跳箱上。

(3)双脚跳下跳箱

起始姿势:练习者双手举过头顶,单脚支撑。

动作过程:下落时,腰背挺直,双手向后摆动,单腿支撑腿膝盖不超过脚尖。

练习要点:在跳的过程中,站在跳台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出现晃动,下落时注意主要用臀大肌发力。

(4)单脚跳下跳箱

起始姿势:练习者双手举过头顶,单脚支撑。

动作过程:下落时,腰背挺直,双手向后摆动,单腿支撑腿膝盖不超过脚尖。

练习要点:在跳的过程中,站在跳台上保持身体稳定不出现晃动,下落时注意主要用臀大肌发力。

(5)正面双脚跳上跳箱

起始姿势:练习者面对跳箱屈髋屈膝双臂后展,脚尖朝前,膝盖不超过脚尖,躯干前倾挺胸。

动作过程:蹬地摆臂起跳,跳起后落地时腰背挺直,膝盖不超过脚尖。

练习要点:在跳箱的过程中,保持躯干稳定,落下时避免出现晃动。

(6)单脚跳上跳箱

起始姿势:练习者正面单腿面对跳箱屈髋屈膝双臂后展,脚尖朝前,膝盖不超过脚尖,躯干前倾挺胸。

动作过程:蹬地摆臂起跳,跳起后落地时腰背挺直,支撑腿膝盖不超过脚尖。

练习要点:在跳箱的过程中,保持躯干稳定,落下时避免出现晃动。

(7)连续跳上跳下跳箱

起始姿势:练习者双腿面对跳箱屈髋屈膝双臂后展。

动作过程:向上跳起后落到跳台时,迅速蹬地后跳恢复到起始姿势,腰背挺直,双手向后摆动,双腿支撑腿膝盖不超过脚尖。

练习要点:在跳上跳台后下跳的过程中,要保持躯干稳定,落地时避免出现身体晃动等代偿动作。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小学生支撑跳跃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立有效的防护措施

支撑跳跃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受伤,还能减轻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畏惧心理。教师在进行动作的讲解过程中还应当说明自我保护的要领,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始终在一旁观看和保护。当学生的练习效果提升后,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对学生的保护,逐步教会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帮助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限制其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4]。

2.培养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信心

许多学生对于支撑跳跃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及时的疏解。教师应当明确学生胆怯心理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进行分组。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重点疏导和教学,并使他们进行相互的鼓励和学习,积极克服心理恐惧,提高运动水平[5]。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高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243.

[2][3]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105-106.

篇9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提出问题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好的学生问老师问题比较多,而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是不爱提问的。这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在这样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那就是: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提问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如果学生喜欢提问,就证明他们的问题多,直接反映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自己思考的比较全面,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会不断促进他们较好地学习与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著。

(二)提出问题可以实时反馈教学情况

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直接反应教学情况的好坏,老师在讲完一节课之后,如果学生没有问题,老师就会觉得自己的讲解是完美的,没有任何问题的,学生可定是都听明白了所以才不会有问题提出。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的,有时候我们在讲完课之后学生没有提问,但是通过课后作业却反映出很多的问题,学生并没有全部掌握知识,因此我们说,提问也是能够反映出教学效果的好坏的。教学后学生对还没有理解的知识,或者是对还存在疑问的知识向老师提问,老师再加以讲解、补充,让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另外,通过学生的提问,老师也知道了自己在讲课的时候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三)提出问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枯燥、“沉默”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有自己的想法,自然也不会提出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集,没有互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那么师生之间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对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问,老师通过讲解达到与学生讨论的目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教学产生了互动,不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首先要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学生在开始接触初中数学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不能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不单单是在目前的学习阶段我们要具备这个意识,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原因是,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对社会的认知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一些既定的知识与权威的言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不能确定是百分百正确的。但是这不是说不能相信权威,而是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的时候都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将数学知识学好、学透。

(二)老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的提问

老师对待提出问题的学生态度要端正,不能嫌弃学生提问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更不能嫌弃那些提出老师觉得无关紧要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善待每一位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多么的没有必要,老师都要明白,学生在提问之前一定是经过了激烈的思考与思维之后才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来之不易的,对此老师要耐心解答,认真讲解,老师要深切地明白,每一个问题都是宝贵的,并且要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提问,表扬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创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要创造出一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环境

篇10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才能更加自如。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基本上也就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的愧疚,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备课时,重点设计了这个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能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出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就基本没问题了。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进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非常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体验到亲情的美好。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还应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还能促进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不断闪现,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